江苏专版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分层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江苏专版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分层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江苏专版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分层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江苏专版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分层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江苏专版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分层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必备学问基础练A级1.[2024江苏盐城检测]如图是某同学课堂笔记。依据笔记内容可知,他学习的主题是()▸甘薯、玉米等外来作物引入中国▸手工业雇佣劳动力进行较大规模生产▸大量白银流入中国;长途贸易发展,商帮势力雄厚A.宋代的农业 B.唐朝的金融 C.元朝的外交 D.明朝的经济2.[2024江苏徐州期中]唐宋以来,江浙地区始终是重要的粮食产地,“东南之田,所种惟稻”;但明中后期,江浙“乡民以种稻收薄,故为他种以图利”。据此可知明代江浙地区()A.农业生产无利可图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区域经济存在较大差异 D.社会经济结构调整3.[2024江苏南京期末]宋代,江南的粮食问题一般通过当地的苏常之米解决。到了明代,江南则须要从两湖、江西、安徽运进粮米。这一变更出现的主要缘由是()A.市镇经济的发展 B.南方人口的增加 C.经济作物的推广 D.经济重心的转移4.[2024江苏南通统考]自明朝后期起,农业、手工业、商业各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下列各项,属于明清经济领域新现象的是()A.出现了最早的纸币 B.工场运用自由雇佣劳动力C.瓷器大量出口海外 D.棉花起先在内地种植5.[2024江苏南通期中]清代相邻的集市,群集期相错,互不冲突,还形成特地的名称,如河北的“差花集”、广东的“插花墟”、四川的“转转场”等,商人们在相邻几个集市中逐日赶集,轮回贸易。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A.商品经济旺盛 B.商业都会崛起 C.长途贸易发展 D.城市管理严格6.[2024江苏南京校考]王阳明的心学填补了程朱理学的一大漏洞,即天理和人欲好像是两个不相容的世界。而阳明心学消解了这两个世界的惊慌性,将天理与人心干脆沟通,心即是理,我心即世界。这种思想()A.隐含肯定的同等和叛逆色调 B.猛烈抨击了君主专制C.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的倾向 D.彻底否定了程朱理学7.[2024江苏徐州期中]如图分别是小说《红楼梦》和《范进中举》的插图,插图反映了()A.人们美妙联想的艺术状态 B.市民阶层的兴起瓦解传统伦理观念C.专制王朝走向败落的命运 D.市民阶层的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8.[2024江苏镇江模拟]鲁迅说:“小说体例,经验了唐代传奇、宋元话本这一过程后,到明清时期已特别成熟……清代的小说之种类及其变更,比明朝的多。”鲁迅所说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通俗化 B.多元化 C.简洁化 D.困难化9.[2024江苏淮安校考]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末清初顾炎武说:“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两者共同反映了()A.维护封建统治的使命感 B.继承传统儒学的教化观C.弘扬为国为民的责任感 D.追求个人名誉的荣辱观10.[2024江苏南通期中]下列著作反映出明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A.对传统科技进行总结 B.西东学渐成为潮流C.重视科学技术的好用性 D.形成近代科学体系实力素养提升练B级11.[2024江苏南通期末]清代前期,桑蚕业在浙江、江苏、广东的一些地区很发达,有些地区“寸尺之堤,必树以桑”。甘蔗盛产于闽、粤等地,台湾更是“蔗田万顷碧萋萋,一望茏葱路欲迷”。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当时()A.南北经济差距扩大 B.农业多种经营日益兴盛C.社会发展加速转型 D.传统经济结构局部解体12.[2024江苏苏州联考]下表所示为明代中后期几位历史人物的言论。这些言论主要说明当时()言论人物余以为欲物力不屈,则莫若省征发,以厚农而资商;欲民用不困,则莫若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张居正(政治家)窃闻先王重本抑末,故薄农税而重征商。余则以为不然,直一视而并施之耳。日中为市……盖与耒耜并兴,交相重矣……商何负于农汪道昆(文学家)工商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犹其工与商也。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王阳明(思想家)A.社会职业的分工日益精细 B.对商人的偏见有所变更C.经世致用的思想成为主流 D.工商致富思想备受推崇13.[2024江苏宿迁期中]明清时期小说、戏曲创作成就显著,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竞相以一般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作为创作题材,屠夫、小贩、商人、工匠等进入文学殿堂,一改过去那种以帝王将相的发迹史作为描摹对象的文学作品形式。文学作品出现这一变更的根本缘由是()A.国家统一,各民族联系加强 B.城市商品经济旺盛C.印刷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D.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14.[2024江苏宿迁期中]明末清初社会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下表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一些思想观点,这些观点的共同之处是()思想家思想观点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君者,天下之大害”“工商皆本”顾炎武“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王夫之“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A.宣扬西方民本思想 B.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C.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D.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15.[2024江苏扬州期中]从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欧洲传教士不仅在中国传教并介绍西方科技学问,也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用拉丁文翻译了“四书”“五经”等著作。多位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曾从儒家经书译本中吸取思想因素。由此可见“中学西渐”()A.打破了中西学问壁垒 B.说明白儒家思想具有现代性C.确定了欧洲社会转型 D.推动了欧洲现代思想的发展16.[2024江苏镇江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时期,在农业领域主动引进高产作物,如玉米、马铃薯、花生,并扩大其耕种面积,同时出现农业作物的分区,农产品逐步向商品化模式发展。手工业领域包括的范围不仅日渐广泛,同时在各个行业的规模、数量、工具以及技术方面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对促进手工业领域商品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农业和手工业经济的发展,促使了当时商业领域的进一步旺盛,主要表现在市场规模的扩大、商品种类的增加、区域性商人群体的结盟以及白银的广泛运用等方面。另外,新兴商业城市以及商业化的市镇经济也渐渐兴起,并且起先出现区域性的商业中心,如松江、杭州等城市。——摘编自姚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新思索》材料二在传统社会制度的制约下,明清时期社会各阶层,无论是官绅、地主、商人,还是一般平民百姓,他们的最终目标乃是买田置宅,或科举入宦。就商人而言,从事工商业并不是他们最终的追求,而只是达到这些终极目标的一个有效手段而已。例如,在徽商群体中,我们看到了为数甚多的“亦贾亦儒”及至业贾致富后转而从儒的事例。在科举时代,习儒是为了入仕,徽商向儒说穿了就是向官。——摘编自张海英《明清商业思想发展及其转型逆境》(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述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明清时期绝大多数商人的最终归宿,并说明其产生的消极影响。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A级必备学问基础练1.D[解析]材料分别指的是明朝时期外来农作物的引进、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对外贸易的大量出超以及商帮和长途贩运贸易旺盛等经济现象,故材料主题是明朝的经济,故D项正确。2.D[解析]依据材料,江浙地区在唐宋时期“东南之田,所种惟稻”,但到了明中后期“乡民以种稻收薄”,种稻的人越来越少,“故以他种以图利”,说明该地区对社会经济结构进行了调整,故D项正确;依据“乡民以种稻收薄,故为他种以图利”可以看出农业生产还是有利润的,解除A项;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记是有雇佣关系,而材料中没有涉及,解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江浙地区区域经济的差异,解除C项。3.C[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到明代,江南地区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导致粮食作物不足,因此扩大了向江南供应粮米的地区范围,故C项正确;这一变更出现的缘由是经济作物的推广,削减了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并不是市镇经济的发展和南方人口的增加,解除A、B两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解除D项。4.B[解析]依据材料“自明朝后期起,农业、手工业、商业各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可知,明朝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以雇佣关系为特征的资本主义萌芽,故B项正确;宋朝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解除A项;早在唐宋时期瓷器就已出口,解除C项;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解除D项。5.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清代的集市经济繁盛,这是清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商业都会崛起,解除B项;材料未涉及长途贸易,解除C项;材料与政府对城市的管理政策无关,解除D项。6.A[解析]依据“将天理与人心干脆沟通,心即是理,我心即世界”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这体现了对人的重视,而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所以隐含了肯定的同等和叛逆色调,故A项正确;这种思想并不是在抨击君主专制,解除B项;王阳明的思想体现的是主观唯心主义,解除C项;“彻底否定”的说法过于肯定,解除D项。7.D[解析]依据材料“小说《红楼梦》和《范进中举》的插图”可知,小说插图中对人物的神情刻画细致,呈现了世俗面貌,当时市民阶层的扩大推动了世俗文化的发展,故D项正确;人们美妙联想的艺术状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解除A项;市民阶层同样遵循传统伦理观念,解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专制王权,也无法通过插图体现专制王朝走向败落的命运,解除C项。8.A[解析]依据材料及所学学问可知,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须要,小说的发展趋势是平民化、通俗化,故A项正确。9.C[解析]材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都强调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故C项正确。10.A[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都是明代具有总结性的科技著作,故A项正确;这些著作体现出明代科技的特点是对传统科技进行总结,并不能说明西学东渐成为潮流,也不是重视科学技术的好用性,更没有形成近代的科学体系,解除B、C、D三项。B级实力素养提升练11.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清代前期农业立体化发展明显,出现养蚕、种桑、甘蔗种植等多种模式,农业多种经营日益兴盛,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到南北经济差距,解除A项;清代社会并未转型,解除C项;近代传统经济结构才渐渐解体,解除D项。12.B[解析]通过阅读表格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明朝中后期,张居正等知名士人提出“厚农而资商”“厚商而利农”“(商业)与耒耜并兴,交相重矣”“(士农工商)四民异业而同道”等言论,承认商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商人的偏见有所变更,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社会职业分工日益精细,解除A项;明朝时期的主流思想是程朱理学,解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工商致富思想备受推崇,解除D项。13.B[解析]明清时期小说、戏曲题材丰富折射出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的时代特征,反映了该时期文艺的大众化趋势增加,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各民族联系加强,解除A项;印刷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与小说、戏曲题材丰富无关,解除C项;明清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与小说、戏曲题材丰富无关,解除D项。14.C[解析]依据材料“天下为主,君为客;君者,天下之大害”“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等信息可知,黄宗羲等三大思想家都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故C项正确;黄宗羲等三大思想家的思想仍属于儒学范畴,没有宣扬西方民本思想,解除A项;材料中只有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解除B项;材料中只有顾炎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解除D项。15.D[解析]依据材料“多位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曾从儒家经书译本中吸取思想因素”可以看出,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故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