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楹联知识讲座简讯范文第一篇楹联知识讲座简讯范文第一篇
伏羲的卦,很明显,是意念中阴阳相对、交错的产物。其八卦的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象征的是大自然里八种最基本的物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以此推演。
八卦后来演成六十四卦,有说是文王演成,也有说是伏羲演成。但不管是谁演出来的,其最基本的阴阳相对、交错原理,都是一样。我们看其中的一个卦(上图左):三阳在上,三阴在下。即乾在上,坤在下,天在上,地在下。因为天本来就在上,地本来就在下,所以这个卦象,互相之间没有交流,没有沟通,也就不能产生变化,因此不好,叫做“否卦”。右边的卦反了过来,阴在上,阳在下,阴阳有了交流,有了沟通,卦象就很好,这个卦叫“泰卦”。
在伏羲的卦里,这种阴阳相对、正反相对的理念已经非常典型。这种理念对于人们形成辩证的、对立统一的思维,是有帮助的。
对联之祥--高才慧语,吉岁诗心。
高才慧语,吉岁诗心,说的是两件事情。
首先是高才慧语: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
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坐。张令共语,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荀答曰:“日下荀鸣鹤”。
荀鸣鹤、陆士龙都是少年高才,两个人见面是西晋初的事情。张茂先,职达三公,非常喜欢提拔人才,说你们两个人都有大才,所以自我介绍不要用平常的话。然后陆士龙先说“云间陆士龙”;荀鸣鹤回答“日下荀鸣鹤”,形成了工整对仗。陆士龙家在松江华亭,别称“云间”,又暗合“云从龙”之意;荀鸣鹤家在京城洛阳,是天子居处,故称“日下”,又暗合“鹤冲天”之意。所以都说得非常之好。虽然当时还没有形成声律的规则,但“云间陆士龙”是平平仄仄平,“日下荀鸣鹤”是仄仄平平仄,已经非常工整了。这种一人出句,一人对句,二句语义关联,对偶工整,可谓为口对的典范。
类似的口对,到了唐宋,便已广泛进入文人生活,有考场师生互谑,有诗人得句征对,等等。宋代的《邵氏闻见录》等书,还记了一个生活中的调笑口对:
王拱辰、欧阳修同年进士,又都娶了薛奎之女。王娶大小姐,欧娶二小姐。王妻逝,再娶三小姐。欧遂戏曰:“旧女婿为新女婿,大姨夫做小姨夫”。
这种对子,可以论事,可以炫才,因为对得工整,读起来还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因此得到人们的喜欢,既用于表达思想意愿,也用于开玩笑、调侃等等。
然后是吉岁诗心:
春联,发端于新年辟祟的桃符。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最后一位皇帝叫孟昶,在后蜀灭亡的前一年除夕,让学士起草寝门桃符上的吉语,写得不满意,便自己动手,写出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副祝愿来年的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其后从北宋开始,除夕夜写桃符的吉事,便层出不穷,王安石、苏轼的诗中,都有记载。至于过年时家家贴春联于宅门,则始于明太祖之时,事情记载于《楹联丛话》:“春联之设,明孝陵昉也”。明孝陵指朱元璋,昉是开始的意思。记载说:时太祖都金陵,于除夕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太祖亲微行出观,以为笑乐。偶见一家独无之,询知为阉豕苗者,尚未倩(qìng,指请人)耳。太祖为大书曰——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对联之则--以对为文,以声为律。
以“对”为文
句对:长短必对,句式亦对;
词对:词性词类,工对必对;
字对:花样机巧,凡有必对;
联对:出有丘壑,对宜高远。
句对,指句子长短要一致,句子的结构也要相对;
词对,指词性要对,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方位词对方位词,颜色词对颜色词,等等,如果是工对,连词类都要对;
字对,主要指拆字、嵌字等等,上联要是在文字上出现了花样和机巧,下联也要出现;
联对,指下联与上联的整体,要对得起、对得上,很多人认为,下联不但不能弱于上联,甚至应该胜于上联,强于上联。
按照中国古代的书写规则,右为上联,左为下联;上下联的文义须有机关联,但极忌拆言、合掌;下联意趣,须足配上联,弱则难免续貂之叹;好的横批,常有点睛之妙,但并非对联必有;除口对往往放肆外,凡属碍眼文字,皆回避为好。
楹联知识讲座简讯范文第二篇运城市新绛县西街实验小学始建于1916年,是一所具有近百年办学历史和优良传统的省级示范小学。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1400余名学生,80余名教师。近年来,在朱才胜校长的领导下,该校把楹联教育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办学品味的重要举措,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楹联,在校本课程中引入楹联,在课堂教学中强化楹联,在课外活动中渗透楹联,全方位、多层次提高楹联教育水平。学校先后获得“中国楹联教育基地”“全国学校楹联教育规范化试点学校”称号,成为运城楹联教育的探究者和先行者。他们的做法是“五个坚持”:
一、坚持着眼长远,楹联教育传承国粹
一是理念到位。楹联教育延续历史,弘扬国粹,传承文明,是把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学生心田、把民族精神注融于学生血脉的系统工程,是为学生夯基固本、树魂立根的智慧工程,是关系到千秋万代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长远工程。二是组织到位。学校以校委会为核心组成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有文化底蕴的联教领导组,从人力、智力、物力、财力诸方面大力支持,为学校楹联教育扎实、深入、持续地开展提供了坚强后盾和组织保障。三是目标到位。学校借鉴全国楹联基地的先进经验,制定了切实可行、符合学校实际的《培养楹联兴趣,传承祖国文化》实施方案,明确了开展楹联教育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活动方式和奋斗目标,使学校楹联教育不断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
二、坚持文化育人,楹联教育浸润校园
该校以“营造楹联的海洋”为主题,精心设计了楹联校园文化,做到了“两注重。两突出”。一是注重环境熏陶,突出楹联特色。走进校园,校门口悬挂的标志性楹联“不为金杯遮望眼,敢教伟业耀中华”,激励师生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校园内悬挂“早立强国志,常怀济世心”“壮志关天下,丹心报祖国”等40余副爱国主义名联;各楼道悬挂“五伦亲为首,百善孝为先”“爱众心常惬,亲仁品自高”等百副根据《弟子规》内容创作的楹联。各处室、班级都有雅称,对门的雅称又皆成对联。如办公室和政教处的雅称分别为:聚力、凝心。一、二年级和三、四年级办公室雅称分别是:时雨、春泥。极富个陛和独具特色的楹联文化氛围,使全体师生每天置身于楹联的海洋,醉染古典楹联文化的艺术精华。二是注重阵地建设,突出双重引领。开辟了集练字与创作楹联为一体的教师练功台,老师每周编写一副四字楹联,规范地书写在练功台上,对全校同学起到了学习楹联和规范书写双重示范与引导作用;开辟了每周一期的“联海拾贝”专栏,主要刊登丰富的楹联知识、生动的楹联故事和趣对妙联,激发了师生学习、欣赏、创作楹联的浓厚兴趣。
三、坚持师资提升,楹联教育焕发活力
不断提升联教队伍师资水平,建设一支爱楹联、懂楹联、通楹联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开展楹联教育的基本保障。该校做到了“三个强化”。一是强化培训提高。学校编印了《联友》杂志、《楹联基础知识讲稿》,印发了中楹会叶子彤《联律通则》辅导材料、《联律通则》问答100题,购买了《联律通则导读》《声律启蒙》《楹联故事300篇》等七种书籍资料,给全体教师学习提高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同时,学校充分挖掘楹联知识方面的人才资源,由校长和多名语文教师对全校老师进行了多次专题培训,并进行了严格的闭卷考试,使教师对联律知识有了比较全面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学校又邀请山西师范大学教授柴建国,运城市楹联学会副会长廉宗颇,县楹联学会薛胜保、黄江贵、周长胜等专家学者进行了多次楹联专题讲座;邀请“银杏杯”首届全国楹联公开课一等奖、二等奖得主关玲芳、杨彩凤莅临学校,奉献楹联示范课,教师们的楹联知识与教学水平迅速提升。二是强化交流展示。学校通过开展楹联听讲评课、楹联课赛讲、“怎样上好楹联课”教师论坛等活动,确定了“听、赏、诵、悟”和“故事串引”“联例授知”“课件激趣”等愉快教学法;确定了“一目标五环节”教学模式,即:一个楹联知识目标,一般要通过发现、印证、巩固、深化、引用五个教学环节来完成,促使教师们互相交流,加强合作,反复探究,不断实践,共同提高。三是强化典型带动。学校在每个年级语文组树立一至两名骨干教师,作为楹联教学典型,间周给全体语文教师上一节观摩课或示范课。在他们的带动下,语文教师很快掌握了楹联教学的多种课型、多种模式、多种方法,全体语文教师的楹联课都能上得各具特色,情趣盎然。全校涌现出了5名全国优秀楹联教师;在全国楹联课堂教学大赛中,该校两名参赛教师全部获奖;在全县“课改杯”征联竞赛中,该校4名领导和24名语文教师参赛,全部获奖。
四、坚持校本开发,楹联教育唱响课堂
校本课程是楹联教育的重要载体,课堂教学是楹联教育的第一阵地。在具体实践中,该校做到了“两个结合”“两个创新”。两个结合,一是知识性与阶段性、趣味性相结合。学校结合《声律启蒙》、中楹会《楹联》教材和《联律通则》知识,充分利用各年级语文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依据学生认知规律,将《联律通则》规定的六条基本规则科学分解为6册96课时,根据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编写成了校本楹联教材,供不同年级学生学习和使用,为学校楹联教育提供了科学的教材保障。同时,教材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并插入了60个盎然有趣的楹联故事,使教材既有了知识性,又充满了童趣性。二是注重积累与思维开发相结合。校本楹联教材专门编写了“积累”内容,将对韵歌260组、经典春联、惜时笃学联、修身励志联、写景状物联、《弟子规》联400余副列入其中,让学生在楹联课上大量的诵对歌、背经典、记名句,开阔思路,提升素养,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积累,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两个创新,一是把联教和德育融为一体。该校创编了40余副爱国主义楹联悬挂于校园,让学生口吟目染,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把《弟子规》内容编写成100副楹联纳入楹联教材,让学生背诵积累,培养学生的孝心、爱心、仁心,规范学生的行为,使联教和德育水乳交融,浑然一体。二是让联教与美育、体育珠联璧合。为了让学生喜欢楹联,乐学楹联,学校和县楹联学会把《联律通则》规定的六条基本规则、作联三忌、楹联发展简史创造性地编成《联律三字歌》,又把《联律三字歌》创编成一百多个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动作,请专家作曲,配上悠扬婉转、典雅优美的音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联律操”。全体师生每天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反复听、反复练、反复熟悉联律规则,反复领悟联律知识,既受到文化和音乐的熏陶,又锻炼了身体,使楹联教育同艺术教育、阳光体育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五、坚持诗联合一,楹联教育奠基人生
该校坚持“给每个孩子一辈子受益的教育”的办学理念,根据小学生思想单纯、思维活跃、记忆力强等认知特点,精心选择极富禅意、极富哲理、对学生一生发展都极富启迪的名诗佳联,编印了《一周一诗一联》读本,扎实开展了“一周一诗一联”实验。具体做法是:每次的周末要把下周要背的一首诗和一副联安排给学生,让学生双休日背会;新的一周每节课的课前课后都要背诵上周末布置的“一诗一联”。这样,“一诗一联”学生至少每天背6遍,每周30遍,每学年按40周计算,小学6年便可积累300余首古诗、300余副对联,给学生学习和创作楹联乃至一生的发展奠定了丰厚坚实的基础,收到了诵诗育人与背联育人的双重效果。2007年9月,中国楹联学会来校考察验收时,中国楹联学会孟会长依据学校处在唐代鼓楼、乐楼、钟楼三楼脚下的特点,即兴吟出“校在三楼下”让小学生当场作对。不到3分钟,小学生便对出了“花开九月间”“名扬万世间”“花香四季中”等十几副下联。孟老对学生敏捷的才思、巧妙的对句赞叹不已,并挥毫题赠墨宝“绛州联花红”。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公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推广承传国粹的中国楹联,就是为了传承民族的血脉,为了坚守优秀传统文化这块阵地。向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宣传普及楹联知识,是为了让大家重新认识国粹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好地去学习和传承。
“不为金杯遮望眼,敢教伟业耀中华”。“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成功和发展”为办学宗旨,“给每个学生一辈子受益的教育”为办学理念,追求卓越,科学发展的新绛县西街实验小学,在朱才胜校长的正确领导下,必将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楹联知识讲座简讯范文第三篇对联的声律,总的是雅联严,俗联宽,庄正联严,谐谑对宽。其律,一般都参照诗、词的句式规律,如五七言的律句规律,其他句式的双音节规律等。明显的拗句也有,但除非无奈或无所谓,皆能避则避。上联仄收,下联平收,虽多范例,从前人的种种经典作品看,也并非铁律,只是参照律诗对仗,出句仄收、对句平收的结果。多分句联的各个分句收尾平仄,也有一些讲究,如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等,亦无定规,较多循前人之例而已。
孔子家的对联当然是严格的。“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这是孔府门前的对联。宁波的天一阁里有孔子庙堂,堂上一副对联:“先觉先知,为万古伦常立极;至诚至圣,与两间功化同流”。
但民间的谐谑联就宽一些,有的宽到不能再宽的程度。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三朝元老》里有副隐字联,其事是说明末有位宰相,世论非之,退休以后,建了一座享堂,建成后派人守夜,天明时,守夜者发现堂上增加了一副对联——横批“三朝元老”,上联“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联“孝悌忠信礼义廉”。这就是宽的典型,宽到只剩下上联仄收、下联平收。在意义上,上联隐了一个“八”字,下联隐了一个“耻”字,当然是骂人的意思。因这位宰相世论不佳,评价不好,人们骂他两句,也是情理之中。
对联之旨--入目为怡,入心为化。
入目为怡,是起码在文面上,看上去觉得还不错,要么花样、机巧设得好,要么文辞大气、诙谐而使人念念不忘。入心为化,则是从文学的目的、功能来说,作品要能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首先是吸引人、打动人,然后让人接受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意愿、情感。
写出来、贴出来的对联,若是从桃符开始算,已经一千零几十年了。在千多年的发展中,对联和所有的文学作品一样,发挥了认识、教化、怡情、审美等社会功用,所以它能够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长盛不衰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人们对它的看法、心态,仍然各有不同。例如春联,有些人家就纯粹是因为家家都贴,一家不贴似乎不好。然而即使如此,即使不少人认为喜联、春联都只是逢时、应景之作,但实际上也寄托了良好的愿景,烘托了节庆的气氛,增添了文化的色彩,有利于民心向上。同样,那些奇对、妙对、巧对等,虽然往往被人当成炫才、调侃、逗趣之物,其对于中华文化的弘扬,对于人们文学素养的增进和互相间的交流,作用也不可低估。
下面让我们欣赏一些不同类别的对联作品。
楹联知识讲座简讯范文第四篇楹联是我国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文学艺术、道德价值、礼仪习俗等,质高韵美的楹联对学生情操是一种美好的陶冶。学校以楹联为载体,深入挖掘楹联内隐的价值因素,通过实施楹联德育,弘扬国学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润泽学生的生命成长。
一、营造楹联教育校园环境
校园是学生主要的活动场所。为此,学校围绕楹联主题,充分利用校园空间和设施,营造楹联特色教育氛围,让校园成为楹联教育的承载空间。
开设楹联园地,丰富楹联知识。每个班级通过在墙报开辟楹联专栏,介绍和分享学生收集和学习到的楹联知识,使学生在信息的整理和提取中感受到学习国学文化的愉悦。学校还在楼梯间层和走廊专门开辟了楹联宣传栏和悬挂楹联书法作品等,创设公共环境的楹联宣传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知识的教化和楹联书法艺术的熏陶。
设置楹联展板,促进文化践行。学校将楹联教育与践行传统美德结合起来,创建了以传统美德命名的楹联社,如爱博、尚礼、智信、浩然、廉俭等,每个楹联社都记录活动情况,不定期在走廊展板上展示,使学生享受到践行国学文化的快乐。
二、实现楹联教育学科渗透
课堂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为此,学校立足学科特点,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找准与楹联教育的结合点,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实现学科教学与楹联教育的有效融合。
例如,语文学科注重普及楹联知识,提升学生的国学文化修养。学校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制定不同要求,分年段进行梯度不同的楹联知识渗透和学习:低年段重在激发兴趣,每学期每人至少能背诵5副楹联,讲述3个楹联故事;中年段能掌握基本的楹联知识,会对楹联进行填空、属对和引用;高年段能自行搜集和汇编楹联知识,整理成册,逐步学会欣赏和创作楹联。同时,学校建立楹联资源库,收集和整理语文教材中的楹联和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楹联及楹联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机渗透,不断丰富学生的楹联认知,提升他们的国学文化修养。
品德学科则挖掘每一单元每一主题蕴含的传统美德渗透点,搭建与单元主题相关联的楹联教育框架。教师将美德渗透点和相关的楹联及楹联故事相结合,拓展课堂内容,丰富学生的道德认知,深化学生的道德情感,坚定学生的道德意志,为学生道德行为的外显进行铺垫。
品德课教师还结合教学目标,搜集相关楹联资料,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水平进行归类整理,形成了系列广播稿,推出了“楹联小讲坛”。“小讲坛”中,既有对楹联分类、特点、修辞手法等知识的介绍,也有对名家楹联、名胜古迹楹联以及节日楹联的赏析,更有生动有趣的楹联小故事。虽然“小讲坛”每次只有十分钟,但学生却在不知不觉中熟悉了楹联,加深了对国学文化的认识。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广播结束前还安排了有奖问答环节,有效调动了学生听广播的热情和专注度。
三、开发楹联教育校本课程
楹联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楹联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成长规律,分年段开发了架构清晰、富有地域特点的楹联教育校本教材,对学生进行有层次、有梯度的楹联教育。
楹联教育校本教材以楹联为载体,以中华传统美德为主要内容,分低、中、高年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思想品德学科的教育目标,围绕“仁、义、礼、智、信、忠、孝、廉、勤、诚”等德育主题编写教材。每课包含德育学习主题阐释、楹联集锦、楹联故事、楹联知识、楹联实践、主题德育实践、思考题、评价、小链接等板块,内容既有楹联知识的渗透学习和实践,又兼顾传统美德的教育与实践。
教材内容难度呈梯度上升。低年段重在激发兴趣,要求学生对楹联的起源、分类和特点等有基本的认识,能够背诵简单的楹联和讲述简单的楹联故事;中年段重在了解楹联的用字方法、修辞手法,能够理解上下联的逻辑关系,并进行简单的属对;高年段则重在了解和掌握楹联的基本作法,对好联具有初步的鉴赏能力,且能进行简单的创作。在目标设计上,低年段重在个人良好习惯的培养和对人类美好情感的认知,如珍惜时间、独立自理、勤思好问、感恩父母、尊敬老师、遵守纪律等;中年段则注重个人修养和行为的培养和形塑,如珍爱生命、言行一致、知错能改、勤俭朴素、尊老爱幼、关心集体等;高年段则注重社会层面学生美德的建构和修为,如修身立志、自尊自强、诚实守信、正义勇敢、热爱科学、关心公益等。
课程评价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学校邀请家长参与楹联课程评价。如低年段背诵楹联、讲述楹联故事,采取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楹联教育校本课程的编写中,学校邀请家长通过直接评论或寄语的形式参与评价。父母和老师的参与,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楹联的热情。
四、开展楹联教育综合实践
1.楹联主题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德育实践的重要形式,将楹联教育和本土文化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对深化学生的道德体验和弘扬本土文化具有积极意义。为此,学校制定了《荔湾楹联研究性学习校本开发方案》,建立了爱博楹联社团,开展了荔湾楹联探究学习活动。活动分楹联索源、荔湾胜景、名人名联、商铺食肆、社区民俗5个小组,对荔湾楹联的历史沿革,全景风貌进行探究和搜集。如楹联索源小组主要通过搜集、整理荔湾楹联的发展资料,了解荔湾楹联的发展史;荔湾胜景小组主要通过搜集、整理、分析与“荔湾胜景”有关的楹联,挖掘楹联背后的故事;名人名联小组则通过搜集、整理、分析“荔湾名人名联”,发掘荔湾名人与楹联的故事,认识荔湾深厚的人文积淀;商铺食肆小组主要通过搜集、整理、分析与“荔湾商铺食肆楹联”有关的资料,获取楹联基本知识,了解荔湾商业文化;社区民俗小组主要通过收集荔湾社区楹联,感受荔湾的风土人情。最后,学校将5个小组的探究成果汇集,制作成荔湾楹联集锦。
荔湾楹联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不仅帮助学生总结和弘扬了荔湾楹联文化,更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西关文化的情感。
2.校园楹联特色活动
校园是学生的主要生活场域,学校立足校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楹联特色活动。
楹联入门讲解会。开学初,每个班级都以班主任为讲师召开楹联入门讲解会。低年级主要介绍楹联基本知识,对学生进行国学文化启蒙,在低年级学生中撒下喜爱楹联的种子;高年级则介绍对仗、平仄等知识,唤醒高年级学生潜在的观察力、想象力、文字表达力等,使其在楹联学习中,自然地得到国学文学的滋养。
节日楹联灯笼制作。每年中秋节,学校都会开展楹联灯笼制作评比活动。学生或在自制的灯笼上抄写自己创作的中秋楹联,或抄写名家名联,将传统节日与楹联教育进行有机融合,使节庆活动更具传统文化韵味。
楹联主题汇演。学校将楹联教育寓于舞台表演,使国学文化寓教于乐。学校根据楹联的特点和创作规则,发动师生编写三句半、相声、小品、舞台剧等,举办校园楹联主题汇演。如相声《对对子》、小品《伦文叙》、舞台剧《畅游陈家祠》等,小演员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学生在笑声中领略了楹联这一精致文学样式的魅力。
楹联主题竞赛。竞赛是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源泉,学校根据楹联教育不同阶段的内容,分年段举办楹联知识竞赛和楹联赏析作文大赛。学生积极参与,优秀作品层出不穷,有效提高了学生对楹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社区楹联实践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粉末剂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热镀锌焊管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旋转纵切压线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网络安全企业劳动合同模板
- 晋江教师编制合同范例
- 财务培训大院租赁合同
- 造纸行业购销合同管理策略
- 南汇机械设备运输合同范例
- 能源项目合同执行教案分析
- IT行业技术经理聘用合同
- DB44∕T 858-2011 空调器高处作业安全规范
- 实验室十大危险操作和安全隐患
- 妇幼保健院关于修订岗位轮转制度
- 气候影响着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 顶管及盾构施工技术及特点(62页)
- 生产部管理人员考试题(新进转正)范本
- 高中研究性学习如何选择、确立研究性学习课题PPT通用PPT课件
- 6S管理知识图解
- 高速铁路ZPW-2000轨道电路
- 县国家税务局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及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
- 儿童消化道出血诊疗(课堂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