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长沙 》《短歌行》联读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沁园春 长沙 》《短歌行》联读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沁园春 长沙 》《短歌行》联读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沁园春 长沙 》《短歌行》联读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沁园春·长沙》与《短歌行》联读学习目标1.分析诗人相似的情感用词,理解诗人情感的共鸣之处。(重点)2.通过知人论世,体会作者独特的责任担当和大局意识。(难点)教学思路欣赏书法,情景导入任务一:听“诗”定“格”任务二:读“诗”选“字”任务三:写“诗”承“志”政治理想的呐喊——《沁园春·长沙》与《短歌行》中的情感对话一、欣赏书法,情景导入今天,我上课的主题是“政治理想的呐喊”。上课,同学们好。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来猜一猜:这一个书法作品出自谁的手?我听到有同学小声地说,毛泽东,你怎么知道?因为我们在《沁园春·长沙》里面有一幅书法作品,跟这个字很像,你很有发现的眼光。那我们再来猜测一下,这幅字里面有两个字写得非常不一样,是哪两个字?同学们又发现了是“涌”和“幸”字。我们来揣测一下,为什么毛泽东在写这首诗词的时候,要把这两个字写得非常大呢?因为他心情很愉快,很开怀。是的,毛泽东通过这个书法作品,与曹操建立了时空的对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两位伟人在政治理想方面,有什么样的呐喊声音?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分析诗人相似的情感用词,理解诗人情感共鸣之处。通过知人论世,体会作者独特的责任担当和大局意识。为了更好地学习,我们说,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我们在真实的情境当中,来学习本堂课。请同学们在学习完本课之后,就这两首诗歌,写两幅书法作品,推荐给学校宣传部,并且附上100字左右的书法写作说明。任务一:听“诗”定“格”我们说,诗歌的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就是朗读。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和同学合作朗读,用一个字和或者是一个词,来评价一下老师和同学朗读这两首诗歌的情感是怎样的?第一首诗歌,老师朗读下阕;第二首诗歌,老师朗读上面部分。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好,现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刚才老师在读的时候,这两首诗歌的情感有什么样的特点?你说忽高忽低,时而高亢时而忧愁。我们来看一下,如果让我们选择一种字体,来表达这种忽高忽低的作品,你会选择哪一种字体呢?你来说。行楷。为什么?因为楷书显得更清秀雅致,不能够体现出这种变化感。然后草书,我们模仿不来。行楷的轻重感很强,这种高亢的或者轻柔的、忧愁的,通过这种忽明忽暗、忽轻忽重的笔画,就可以表现出来,非常好。任务二:读“诗”选字我们也来仿照毛泽东写曹操的诗词,选择两个字,来凸显你对这两首诗情感联系的理解。现在请同学们在你的预学的基础之上,自由地诵读这两首诗。请在这两首诗歌当中,选两个字出来,现在开始。(师板书:短歌行沁园春·长沙)好,同学们已经找出来了,是吧?现在有哪位小组主动地来分享一下,你们找出来的内容?你来说。你找到的是“忧”和“怅”,这里是“怅”,这里是“忧”。(师板书:怅忧)好,你来解说一下,为什么会找出这两个字来?你说,因为“忧”字和“怅”字,都有感慨之意,都有失落之感,体现了这两个诗人对于国家命运和前途的担忧。找得很准确。可是老师有一个疑惑,在《沁园春·长沙》里面,课下注释说,表达了由深思而引发的慷慨激昂的情绪,他是这样来注解“怅”的。那我们就来看,毛泽东在深思什么呢?他深思的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如此壮美的大好河山,却没有人来主宰这个天地,那他为什么又慷慨激昂呢?因为面对如此之景,他发出了“谁主沉浮”的这样的说明,或者说这样的一种豪情壮志。所以,我们感受到,毛泽东写这首诗歌的时候,他的情感应该是一种双向性的。你这个词用得非常好,双向性的。(师板书:双向)那么我们来看一下,《短歌行》当中的“忧”,就一定是消极的,或者说它就一定是忧愁、忧伤的吗?联想一下老师刚才的朗读。好,这位同学有了新的理解,你来说一下。他不一定是“忧”的,为什么?因为比如说第一个地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里用的是什么号?感叹号,它不仅是有感慨的语气,还有感叹的语气,对吧?言下之意就是,人生虽然短暂,但是我依旧需要?及时去实现我的理想。所以,在这里面这个“忧”字,也一定有这样双向的情感。还有没有其他的理解呢?你来说一下。你还说到了,“忧”字下面还有一些其他的,比如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也就是这个“忧”字,其实不仅在“忧”现在的人才难得,而且还在“忧”自己的理想还没有实现。但是没有实现,总有一天是会实现的。所以,在曹操这里,我们感受到的“忧”,同样具有双向的情感倾向。好,来,请你说一下,你又找到了第二个地方:独和忧。英雄所见略同,老师也找到了这个地方。毛泽东一个人站在橘子洲头,将自己置于了天地之间,可见,他非常的孤独。而曹操的忧,主要因为人才难得,知音难觅,所以他也显得很孤独。可是我又有一个问题了,这个“独”字,毛泽东一个人独立寒秋,可是,在老师刚才朗诵的下阕,写到了他的很多朋友。所以,从这个角度,如果光看他一个人站在橘子洲头,就说他孤独的话,是不是有点片面了呢?所以我们就来想一想看,作者用这个“独”字,还有什么样的用意没有?这个问题有点难,是吧?那这样,老师给同学们两则学习资源,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当时作者“独”的创作背景是什么?从创作的缘由当中,我们看出来,毛泽东的“独”是怎样的?是在秘密被抓捕的情况下,在农民协会会员的保护下,离开了韶山,脱离了险。所以,我们是不是有理由相信,这个时候的“独”,有一点政治方面的原因?第二,这个时候他如果出行人太多,会不会引起别人注意和关注?所以我们理解这个“独”字,我想还要从这个方面,去找一个更深刻的根源,再者,这个“独”字,独立寒秋,在诗歌开篇,就树立了一个卓尔不群的毛泽东形象。所以,这个“独”和下文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不是也有一个对照和呼应呢?所以,我们在理解作者情感的过程当中,所感受到的往往是不太单一的情感。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学习的经验。我们在理解诗人情感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多向地联系课文的上下内容。我们来看一下,关于这个“独”而“不独”的精神文化。其实,在我们的历史文学当中,有很多的作品。从孔夫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到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再到明代杨慎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些都是在面对自然,面对非常重要的一些景物的时候,诗人们所发出的一些感慨和深思。所以,我们说:独,是独自深思,有思想家的孤独,也有政治家的一种冷静。独,是卓然而立,是一种磅礴的大气,是豪迈,并非凄凉。这种“独”恰恰呼应了下面“竞自由”的“万类霜天”,呼应了下面“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刚才我们说,这个“独”字具有一种双向的倾向。那“忧”呢?(师板书:独忧)“忧”,除了前面的,我们还可以怎样理解呢?为什么要把“独”和“忧”放在一起理解?请你来说一下。“忧”还可以联系这一句,是吧?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此番“悠悠”,是形容思虑连绵不断的样子。这里的“悠悠”之心,是对人才的长期的一种牵绊。这种牵绊完全是消极的吗?不是,他还有引用。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小雅·鹿鸣》当中的这一部分。从这里的“鹿鸣”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和乐的氛围,一种非常好的氛围。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曹操,他依旧具有美好的理想,他依旧相信,自己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人。这也是引用的力量。所以,我们解读曹操的“忧”,不仅要看到他的担忧,还要看到他的乐观和大格局!老师还有一些简单的理解,比如说“忆”和“念”字。“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和“心念旧恩”。这里面的“忆”和“念”,都体现了毛泽东或者是曹操,对人才或者是政治团队的一种重视。当然还有一个“沉”字,“谁主沉浮”和“沉吟至今”。通过这两个“沉”,我们感受到两位政治家的那种冷静、沉稳的心态。面对艰难的处境,他们依然有这样的一种心情和心境,一种冷静的、沉稳的心态。这是我们通过文学的作品解读出来的。任务三:写“诗”承“志”那么,我们思考一下,为什么两位诗人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人生阶段,会发出如此相同的情感呢?或者说,会有如此相类似的一种情感倾向的?来看这个学习资源,请同学们快速地阅读这一则学习资源,在这里面,我们可以找到什么原因?好,你来说一下。你说这是因为毛泽东会学习曹操写诗,非常好。确实,毛泽东他特别喜欢曹操的诗,在毛泽东评价曹操时,他说道:“我还是喜欢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我们学到过《沁园春·雪》,他说: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在毛泽东那里,就连这些人都不够完美,是吧?也就是说在他眼里,曹操还是比较完美的。在另外一首诗词里面也可以找到影子。他用一个词“魏武挥鞭”,肯定了曹操的政治的才能,这样的一些句子也肯定了曹操的文学才华。所以,从曹操到毛泽东,我们会发现,这种“忧而不忧,独而不独”的心态,其实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种传承,是我们理想意志的一种传承。尤其是政治家在学习前一辈政治家理想文化的一种传承。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对于这两首诗歌,对于毛泽东,对于曹操,有了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和想法。那么,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本节课你的学习启示是什么?你来说,你说你学习到了,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学会联想。将诗歌、文章前后都要进行什么?大胆地联想。非常好,你很有联想的思维。你来说一下。我们在读诗歌的时候,在理解情感,要更深刻一点,更全面一些,非常好。你还学到了,每一代政治家都有伟大的责任和担当,以及个人的伟大理想。你从情感上找到了学习收获。老师也想说一下,当我在曹操的《短歌行》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不由自主地就想到了,他们二位其实都是我们革命的先辈,他们的意志力以及他们的精神品格,很值得我们学习。同时,我们在学习两位先辈的革命精神或者政治理想的时候,还要学习他们的文学才华。一字一关情,一字总关情。现在请同学们静静地选择你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