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_第1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_第2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_第3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_第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1.有学者曾经这样形容大运河“3+4+5=1(一条完整的大运河)”,其中“3”寓意大运河的三个端点,“4”寓意大运河的四段,关于大运河的说法正确的是()A.涿郡、余杭、长安是其三个端点B.至北往南的四段分别是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C.在隋文帝时期开始修建D.修建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2.唐太宗即位后,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即位后,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由此可见,“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之一是()A.统治者的励精图治 B.互相借鉴经验C.优秀人才的辅佐 D.社会的统一安定3.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如表中的史料可共同用于佐证唐朝()文献史料少年儿女重秋千,盘中结带分两边身轻裙薄易生力,双手向空如鸟翼。——(唐)王建《秋千词》实物史料彩绘打马球女俑彩绘狞猎骑马侧

A.高超的手工技艺 B.开放的社会风气C.繁荣的社会经济 D.广泛的中外交流4.安史之乱后唐朝:“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尤兼三四”形成了割据局面。这一现象()A.加强了唐朝的中央权力 B.加速了唐王朝的衰亡C.推动了盛世局面的出现 D.加剧了唐朝民族交融5.关注历史教材的目录,可以准确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如表教材目录横线处应填()第一单元隋唐时期:____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第3课盛唐气象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A.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6.北宋宰相赵普曾推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下列能体现北宋在经济上“制其钱谷”措施的是()A.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B.采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C.设通判监督知州,以分知州的权利D.设置转运使,收回地方财赋权7.据学者统计“北宋一朝科举考试共录取文士60035人,平均每年约360人;武举考试共录取武士868人,平均每年约5人。”宋代还规定文武官员在任期间,文臣考核升迁的年限比武臣短。据此可知,宋代的国策是()A.重文轻武 B.休养生息 C.重农抑商 D.科教兴国8.近年的热播剧《清平乐》的时代背景为北宋。剧中,宋仁宗带女儿徽柔公主到东京街头游玩。公主最有可能看到的是()A.瓦子中的勾栏内在表演蹴鞠B.人们争相抢购热门新书《西游记》C.城中东、西两市商铺林立D.马致远在大相国寺门前吟诵杂剧9.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元灭宋,完成全国统一。如用世纪纪年法表述,这一事件发生在()A.12世纪末 B.12世纪初 C.13世纪末 D.13世纪初10.“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多民族国家团结统一繁荣发展的历史规律”元朝时,来自中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互相通婚,逐渐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A.藏族 B.党项族 C.回族 D.女真族11.中国古代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成熟经历了较长过程。下表反映了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主要趋势是()朝代唐朝宋朝明朝清朝重大的政治措施三省六部制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废丞相,设三司设军机处A.加强思想控制 B.维护国家统一C.促进民族交融 D.强化专制皇权12.一位同学分类梳理中国古代书籍,其中①处可填()第一类:《论语》《老子》《墨子》第二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第三类:《齐民要术》《天工开物》①A.《韩非子》 B.《兰亭集序》C.《窦娥冤》 D.《农政全书》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6.0分)13.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始终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阎立本《步辇图》(如图)材料二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相互之间的边界贸易一直在进行。当时在宋与辽、宋与西夏的边界开设贸易场所,称为“榷场”。官府和商人用各种商品在此进行交换,互通有无。榷场的贸易量很大,如宋辽之间,北宋每年从榷场购买数万只羊;有一年辽发生旱灾,购买了北宋官仓两万石粟。材料三逆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张学良材料四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中国的边疆治理调整与创新》(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表明唐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3)材料三中“逆子孤臣一椎儒”指的是谁?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请分别列举元朝和清朝前期对台湾加强管辖的措施。(4)依据材料四,明中后期至清前期,我国边疆危机主要来自外来侵略和少数民族分裂势力叛乱,请各举一例说明中央政府是怎样应对的。(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识。14.“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现在正值夏收夏种时节,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三夏”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贞观年间)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来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求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携带)粮,取给于路焉。材料二国以民为本,民以有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元世祖材料三两宋期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南方的发展速度更快,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或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复种技术的推广,使耕地利用系提高,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拔秧工具一秧马的使用提高了劳动效率,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材料四清朝前期,在庄稼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随之,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到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的情景?他在经济上采取什么措施才达到材料所述的“天下大稔”?(2)材料二反映了元世祖对农业持怎样的态度?(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所说“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4)据材料四,概括高产作物的普遍种植对清朝有何影响?(5)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你认为农业要想获得发展必须具备哪些因素?15.2023年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一中亚峰会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这是2023年中国首场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与会的中亚五国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峰会,同中亚五国领导人共商合作大计,推动了中国外交事业的新发展。阅读材料,回顾中古中外交往史,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如图所示两枚邮票材料二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朝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重要地位。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宋元时,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定期往返。——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三使明朝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同汉、唐、宋等朝代初期业绩相称的举措,将帝国的骄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摘编自《亚洲史》材料四清朝对出海贸易的商船装载货物重量有严格的限制,甚至规定只准带铁锅一口,每人只许带铁斧一把;船上所有人员必须详细登记姓名、年龄、面貌、履历、籍贯等;船只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许带米两升。(1)据材料一,列举唐朝时中外交流的两个史实。(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海外贸易“超过前代”的主要原因。你认为横线处应该填写什么机构?(3)材料三中“惊人的海上远征”指的是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支船队航行历史意义。(4)材料四说明清朝的对外政策是什么?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5)通过材料中唐宋与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的变化,你有什么感想?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解析】【分析】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它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关于大运河的说法正确的是选项D,选项D符合题意;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与识记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史实。2.【答案】A【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唐太宗和唐玄宗即位后,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才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这样的盛世局面,这说明“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之一是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故选项A符合题意;

B.互相借鉴经验,不符合题意;

C.优秀人才的辅佐,不符合题意;

D.社会的统一安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3.【答案】B【知识点】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解析】【分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故B符合题意;

题干材料反映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不是强调唐朝高超的手工技艺、繁荣的社会经济、广泛的中外交流,排除ACD。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的社会风气,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4.【答案】B【知识点】安史之乱【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后唐朝:“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尤兼三四”形成的割据局面,严重消弱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各割据势力相互争斗,加速了唐王朝的衰亡,排除ACD,选项B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以安史之乱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5.【答案】A【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朝的建立;女皇武则天【解析】【分析】A.根据材料“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盛唐气象、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可知,反映的是隋唐时期的历史,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符合隋唐时期的特征,故A正确;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属于夏商周时期,排除B;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属于秦汉时期的特征,排除C;

D.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排除D。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理解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6.【答案】D【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解析】【分析】据所学知,北宋为“制其钱谷”而采取的措施是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排除ABC,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北宋的政治,知道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7.【答案】A【知识点】重文轻武的政策【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宋代还规定文武官员在任期间,文臣考核升迁的年限比武臣短”和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的国策是重文轻武,文人治国,A选项符合题意。

BC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科教兴国战略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准确把握,宋朝的国策是重文轻武,文人治国。8.【答案】A【知识点】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解析】【分析】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戏的、演杂剧的、表演踢球的,A符合题意;

《西游记》为明代时期吴承恩创作的古代长篇小说,北宋不可能看到,B错误;

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商业区,C错误;

马致远是中国元代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北宋不可能看到,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宋代的社会生活。随着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民俗文化也大放异彩。9.【答案】C【知识点】历史时间计算【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公元年份换算为世纪,去掉后两位,余下的数字加一,公元1279年属于13世纪。一个世纪100年,前30年为初期(早期),后30年为后期(末期),中间40年为中期,因此1279年属于13世纪末,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纪年方法和年代计算,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0.【答案】C【知识点】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元朝时”“来自中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互相通婚,逐渐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藏族的先民是吐蕃,在隋唐时期就生活在青藏高原,不合题意,排除A项。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党项族生活在宋辽、宋夏时期,建立了西夏王朝,不合题意,排除B项。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来自中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互相通婚,逐渐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新民族---回族,故C项正确。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女真族在唐朝时期基本民族形态形成,12世纪初建立了金朝,排除D项。

所以,C项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回族的形成,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回族形成的相关史实。11.【答案】D【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解析】【分析】材料反映的是唐、宋、明、清时期中枢机构的调整,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使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宋朝继续采取分化事权的原则削弱相权加强了皇权;明朝废除实行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裁撤中书省,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君相矛盾,进一步加强皇权;清朝雍正年间,军机处的设立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综上,表格信息反映了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主要趋势是强化专制皇权,D项正确;

材料中的措施是为了加强皇权,与加强思想控制、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交融不符,排除AB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2.【答案】D【知识点】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农政全书》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属于农业方面的书籍,与题干《齐民要术》和《天工开物》一样属于综合类书籍,D项符合题意;

选项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以一位同学分类梳理中国古代书籍为切入点,主要考查《齐民要术》、《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13.【答案】(1)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2)特点:先战后和,签订和约后保持长时间的和平。(3)逆子孤臣:郑成功。主要贡献: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和开发台湾;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清朝设置台湾府(1885年设置台湾省)。(4)应对:戚继光抗倭、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康熙进行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5)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经历了漫长的历程,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政权的巩固与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契丹族与党项族;西夏与北宋的关系;郑和下西洋;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解析】【分析】(1)民族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公元640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所绘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唐太宗实行以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族的拥戴,北方各族和西域的首领来到长安,尊奉他为各族的“天可汗”。

(2)特点:根据材料“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可知,两宋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是宋朝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时战时和,以和为主。

(3)逆子孤臣:根据材料“逆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可知,“逆子孤臣一稚儒”指的是郑成功,主要贡献:根据所学可知,郑成功的主要贡献是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并开发经营台湾。措施:根据所学可知,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4)应对:依据材料“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可知,明中后期至清前期,我国边疆危机主要来自外来的侵略和少数民族分裂势力叛乱,在抗击外来侵略方面有:明朝的戚继光抗倭,清朝时期的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在平定内部叛乱方面有: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平定准噶尔叛乱。

(5)认识: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统一多民族国家经历了漫长的历程,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政权的巩固与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故答案为:

(1)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2)特点:先战后和,签订和约后保持长时间的和平。

(3)逆子孤臣:郑成功。主要贡献: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和开发台湾;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清朝设置台湾府(1885年设置台湾省)。

(4)应对:戚继光抗倭、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康熙进行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

(5)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经历了漫长的历程,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政权的巩固与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14.【答案】(1)皇帝:唐太宗。措施:轻徭薄赋,减轻人民劳役负担。(2)态度:重视农业发展。(3)两宋时我国经济重心已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4)影响:提高了粮食产量,有利于缓解人口增长的压力,促进清朝人口的增长。(5)因素:①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提高;②国家政策的促进;③统治者的重视。【知识点】“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蒙古族的兴起与蒙古灭夏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贞观年间)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来不过三,四钱”及所学可知,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年号;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在经济上采取了轻徭薄赋,减轻人民劳役负担的措施。(2)根据材料“国以民为本,民以有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可得出重视农业发展。

(3)根据材料“两宋期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南方的发展速度更快,……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及所学可知,两宋时我国经济重心已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

(4)根据材料“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随之,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可得出提高了粮食产量,有利于缓解人口增长的压力,促进清朝人口的增长。

(5)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分别从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提高;国家政策的促进;统治者的重视等方面说明。

故答案为:

(1)皇帝:唐太宗。措施:轻徭薄赋,减轻人民劳役负担。

(2)态度:重视农业发展。

(3)两宋时我国经济重心已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

(4)影响:提高了粮食产量,有利于缓解人口增长的压力,促进清朝人口的增长。

(5)因素:①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提高;②国家政策的促进;③统治者的重视。【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贞观之治的相关内容,识记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内容,理解清朝种植高产农作物的影响,理解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