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家储备地配套路网工程二期K0+620.975涵洞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陶家储备地配套路网工程二期K0+620.975涵洞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陶家储备地配套路网工程二期K0+620.975涵洞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陶家储备地配套路网工程二期K0+620.975涵洞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陶家储备地配套路网工程二期K0+620.975涵洞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陶家储备地配套路网设计K0+620.975涵洞施工图设计说明SQL-2-1第1页共9页陶家储备地配套路网工程二期K0+620.975涵洞施工图设计说明1、概述1.1、工程规模和设计范围本项目本次设计共包含4条道路,分别为H2路、Z2路、Z4路K0+000~K0+170.937段以及Z5路,除Z2路为城市次干道,其余道路等级均为城市支路。4条道路全长1.295公里。H2路起点接现状家兴路,终点接现状白彭路,道路总长约732.58m,标准路幅宽度为16m,双向两车道,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时速为20km/h;Z2路起点接现状家兴路,终点接H1路,道路总长约196.969m,标准路幅宽度为32m,双向六车道,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道,设计时速为30km/h;Z4路起点接现状文峰路,终点接现状家兴路,道路总长约361.157m,标准路幅宽度为16m,双向两车道,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时速为20km/h;本次实施范围为K0+000-K0+170.937段Z5路起点接H3路,终点接现状家兴路,道路总长约176.469m,标准路幅宽度为16m,双向两车道,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时速为20km/h;本次设计主要工程范围包含:包含道路、结构、排水及综合管网、照明、交通工程。本项目概况表路名道路等级路基宽度(m)道路长度(m)H2路支路16732.58Z2路次干道32196.969Z4路支路16189.601Z5路支路16176.469全长1295.6191.2、工程概况本次设计K0+620.975涵洞位于H2路,中心桩号为K0+683.6,本涵洞为黄家沟改道工程中6#涵洞正式接通前的临时涵洞,涵洞总体信息如下:6#涵洞一览表主线桩号交角孔数-跨径x净高主体结构形式涵底标高洞口型式备注入口出口度孔-mxmmm进口出口K0+620.975涵洞901-2.0X2.0钢筋混凝土箱涵235.842235.501八字墙八字墙2、设计依据规范及技术标准2.1、设计依据1)本项目中标通知书以及合同2)九龙坡区陶家储备地配套路网工程初步设计3)九龙坡区陶家储备地配套路网工程审查意见函及初步设计批复意见4)九龙坡区陶家储备地配套路网工程地勘报告(广西华蓝岩土工程有限公司2021.7)5)九龙坡区陶家组团规划资料6)《陶家镇黄家河沟(恒大林溪郡项目)改道工程》7)本项目范围内的1:500实测地形图8)高边坡设计文件及批复文件9)业主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10)国家及地方相关规定11)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版)2.2、设计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公路工程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O1-2008)《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2021)《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1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17)《公路与结构专用设备及材料标准汇编》《钢筋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JTG/T3310-2019)《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T50224-2018)国家和地方的其它相关规范规定及标准2.3、主要设计技术标准(1) 抗震设计: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按7度采取抗震措施;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2) 设计荷载:汽车:城市-A级,人群:3.5kn/m2(3) 设计基准期:100年。(5) 设计使用年限:50年。(6)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7) 环境类别:Ⅰ类环境。3、工程场地自然条件3.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3.1.1、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拟建九龙坡区陶家储备地配套路网项目工程位于重庆九龙坡区陶家镇陶家镇北侧,家兴路、文峰路、白彭路、天盐路及多条现有乡村道路直通场地内,总体上本工程道路交通便利。3.1.2、气象水文根据重庆市气象局资料,项目地处北半球亚热带内陆的四川盆地东部,地处川东平行岭谷中,属东南亚季风环流控制范围,具备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特性,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使其具有较明显的气候垂直带谱结构。区内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少,空气湿润,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年无霜期349天左右。(1)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7.6℃,极端最高气温41.7℃,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极端最低气温-1.8℃,年总积温5390℃,最热为每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最冷为每年12月下旬至次年1月中旬。年平均无霜期为335天,霜冻一般出现在每年小雪至次年立春前后(即12~1月),轻者地面草丛上白霜,重者水田起薄冰,多发生于每次寒潮过后的晴天。整年多云雾,全年日照时间不超过1276小时,全年日照平均率为25%,8月日照时间最多为平均223小时,10月平均日照时间20小时。(2)水文区内以降雨为主,雪、冰雹少见,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63.3mm,降雨量多集中在5~9月,其中5月降水最为丰富,平均降水177.2mm。降水不足25mm的少水月为12、1、2月,以1月降水最少,平均18.8mm。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93.9mm。年平均降雨日为161.3d。日降雨量大于25mm以上的大暴雨日数占全年降雨日数的62%左右,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2.1mm。拟建H路里程K0+620m处存在一冲沟,河流名称为黄家河沟(陶家镇文峰村段),勘察期间冲沟水流0.9m3/min,平均水深0.6m,流量大小主要受大气降雨影响,调查最大流量5.5m3/min,调查历史最高洪水标高234.60m,周边为城市居民区或城市现已拆迁待建区,含少量生活污水,水质一般。黄家河沟河长公示牌如下:(3)风春天为纯东南风,风力一般1~2级,夏季多东南风和西北风,风向不稳定,往往夹着雷暴,风力为阵性大风,最大可达8级,伏天午时多南风,一般1级微风,秋冬季节为西北风,风向较稳定,最大5级。冬春季节多为高积云和层积云,云积稳定,终日笼罩,不见天日。夏季多为积雨云和雷雨云,云层变化大,分布不均,积散较快。秋天多为云朵,移动缓慢,显得秋高气爽。年平均风速:1.39米/秒。年最大风速:26.7米/秒,风向:西北;出现日期1981月10日。3.1.3、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地形地貌整体较平缓,处于城市建成及待开发区,主要为浅丘陵地貌,地形起伏较小。北侧拟建H1路里程K0+380m处山头为场区最高点,最高高程约为289.40m,拟建H2路终点处为场区最低点,最低高程约为234.90m。相对高差54.5m。一般地形坡角5°~10°,地形坡角在丘包处较陡,一般约为12°~30°,局部基岩呈陡坎状,可达43°~71°。拟建H2线路位于拟建场地南侧,道路呈近东西走向,西侧接现有家兴路,东侧接现有白彭路,沿线地形整体较为平整,最高高程为265.80m,最低高程为234.9m,高差约为30.9m,坡度一般约为5~24°,该段大部分为原始地形。3.1.4、地质构造拟建场地地质构造上处于北碚向斜东翼,岩层呈单斜产出,次级构造不发育,无断层和褶皱。区域岩层产状为295~305°∠8~9°,优势产状为300°∠9°,层面平直、闭合,未见填充,无胶结,层间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据野外调查,地表地层层序正常,无地层缺失和重复现象,未见断层破碎带出露;钻探深度范围内基岩地层层序正常,岩芯中所见岩层倾角与区域地层产状基本协调一致,无突变现象。岩心采取率一般较高,无断层破碎带显示,总之,无论地表和钻探深度控制范围内,均无断层破碎带显示。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区内及附近无断层通过。3.1.5、地层岩性根据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揭露,道路区内出露的地层由新至老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Q4ml)、残坡积层粉质粘土(Q4el+dl),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J2s-Ss)、砂质泥岩(J2s-Sm)。3.1.6、水文地质(1)地表水拟建场区大多为原始地貌,局部冲沟较发育。场地地形起伏较大,大气降水向地势较低处排泄。最终排除场地外。(2)地下水拟建道路工程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基岩裂隙水。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及分布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气候条件等因素控制。松散层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赋存条件主要受堆积物分布范围与厚度控制,由于堆积层厚度不均,分布范围有限,其水量不丰,无统一潜水面。该类地下水受大气降水补给,向下渗透补给基岩裂隙水或顺坡向径流。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厚层砂岩裂隙中,赋存条件受砂岩层厚度与裂隙发育程度控制,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同时还接受外围同一裂隙含水层或上覆第四系孔隙水的补给,总体顺坡向运移,或遇隔水层后顺层运移,受季节影响不大。拟建H路里程K0+620m处存在一冲沟,河流名称为黄家河沟(陶家镇文峰村段),勘察期间冲沟水流0.9m3/min,平均水深0.6m,流量大小主要受大气降雨影响,调查最大流量5.5m3/min,调查历史最高洪水标高234.60m。水、土对混凝土、钢筋等建筑材料腐蚀的防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的规定。3.1.7、不良地质现象根据重庆市区域地质资料、勘察期间的工程地质测绘、钻探成果等资料,综合表明:拟建道路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面变形、断裂构造和明显的构造破碎带等不良地质作用;未见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3.2、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分析评价3.2.1、工程地质分层场地内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残坡积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和砂岩。素填土主要根据动力触探试验进行判断,本次详细勘察共取6组土样、56组岩样送室内试验,样品的采集、包装、送样及试验均符合相关规定,其测试成果真实、可靠。工程场地工程地质分层以场地内地层岩性、力学特征异同作为划分依据。①素填土:由于场地分布范围小,道路距离较短,本次详细勘察对场地区共5个钻孔进行动力触探试验,人工填土厚度加权平均值为14.24,综合确定场地人工填土的密实度为稍密,与现场实际观测一致。②粉质粘土:本次详细勘察在现场采用薄壁取土器连续压入法取样共采取了6组原状土样,从试验结果分析看,所采取土样的液性指数为0.45~0.70,塑性指数为11.5~13.2,与现场实际观测一致。本层的土样室内测试成果其它物理指标与力学指标,经检查和对比,与实际状态相符,未发现有异常。②基岩岩样:在中等风化基岩中采取56组岩样进行岩石物理力学试验。从测试结果分析看,基岩随着竖向深度的增加,强度有所提高。砂岩强度较高,砂质泥岩强度较低,这与路基的实际状态相符合,表明了岩石试样成果是可靠的,可进行统计评价。3.2.2、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建议值一览表类别重度γ(KN/m3)天然土体抗剪强度建议值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4承载力特征值(kpa)极限侧阻力标准值(KPa)基底摩擦系数负摩阻力系数天然饱和天然C(kPa)天然(°)饱和C(kPa)饱和(°)素填土20.0*20.5*6*30*3*25*10*140*22*0.30*0.10粉质黏土1.941.9821.6012.4815.608.4215*150*35*0.20*/注:带“*”者为查表或经验值。3.2.3、岩体物理力学指标基岩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建议值一览表岩性类别重度γ(KN/m3)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基底摩擦系数岩体水平抗力系数MN/m3岩体抗拉强度建议值kpa岩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岩体抗剪强度建议值天然饱和天然饱和粘聚力KPa内摩擦角°强风化砂质泥岩24.0*24.2*//350*0.35*20*//160*27*中风化砂质泥岩24.5625.207.574.8227480.45*80*148450*30831.26强风化砂岩24.2*24.4*//450*0.40*40*//980*29*中风化砂岩24.2324.9037.0428.68134460.55*280*672980*175834.84注:带“*”者为查表或经验值。备注:(1)嵌岩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特征值及嵌入中等风化带基岩的深度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进行计算。中等风化砂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28.68MPa。中等风化砂质泥岩可采用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取7.57MPa.。强风化砂质泥岩层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取140KPa;强风化砂岩层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取160KPa。(3)中等风化岩体粘聚力c取值:按0.30倍岩石粘聚力标准值,考虑时间效应系数取0.95。(4)中等风化岩体内摩擦角φ取值:按0.90倍岩石内摩擦角标准值,考虑时间效应系数取0.95。(5)中等风化岩体抗拉强度取值:取0.4倍岩石抗拉强度的标准值。(6)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第4.2.6节、《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10.4.2条,勘察期根据调查及钻探揭示,本项目场地为较完整岩体,地基条件系数取1.10;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取0.33。注:中等风化砂质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7570×1.10×0.33=2748KPa;中等风化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37040×1.10×0.33=13446KPa。(7)上表中岩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取值考虑了注浆强度等级不小于M30。(8)基坑开挖临时边坡坡率建议:土层:1:1.50,基岩按强风化带1:1.00,中风化带砂质泥岩1:0.75,中等风化带砂岩1:0.50。永久环境边坡坡率建议:土层:1:1.75,基岩按强风化带1:1.25,中等风化泥岩1:1.00,中等风化带砂岩1:0.75。(11)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标准值参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中表4.3.1取值,由于本场地层面较发育,结构面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取砂质泥岩与砂岩交界层面粘聚力标准值为c=45kPa,内摩擦角φ=16°;砂岩与砂岩交界层面粘聚力标准值为c=50kPa,内摩擦角φ=18°;砂质泥岩与砂质泥岩交界层面粘聚力标准值为c=48kPa,内摩擦角φ=17°。LX1裂隙、LX2裂隙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粘聚力标准值取c=55kPa,内摩擦角φ=20°。根据地区经验及试验参数,天然状态:填土与粉质粘土界面天然抗剪强度标准值取粉质粘土抗剪强度标准值:粘聚力c=21.60kPa,内摩擦角φ=12.48°;饱和状态:考虑到雨季降雨渗入,易在填土与粉质粘土界面受阻,浸泡、软化粉质粘土,使粉质粘土力学强度显著降低因素,饱和抗剪强度标准值按照室内饱和粉质粘土抗剪强度标准值0.95折减取值:粘聚力c=14.82kPa,内摩擦角φ=8.00°;素填土与基岩分界面抗剪强度标准值取饱和素填土抗剪强度标准值:粘聚力c=3kPa,内摩擦角φ=25°;粉质粘土与基岩分界面饱和抗剪强度标准值取粉质粘土抗剪强度标准值:粘聚力c=15.60kPa,内摩擦角φ=8.42°。3.3、场地稳定性评价3.3.1、地震效应评价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附录A,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中3.0.4条:拟建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及支路,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即为丙类。根据现场剪切波试验,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4.1.3,素填土剪切波速取131m/s,属软弱土;粉质粘土剪切波速取184m/s,属中软土;强风化基岩剪切波速取688m/s,属软质岩石;中风化基岩剪切波速大于800m/s,属岩石。3.3.2、线路稳定性评价和适宜性评价拟建场地地形地貌整体较平缓,处于城市建成及待开发区,主要为浅丘陵地貌,地形起伏较小。北侧拟建H1路里程K0+380m处山头为场区最高点,最高高程约为289.40m,拟建H2路终点处为场区最低点,最低高程约为234.90m。相对高差54.5m。一般地形坡角5°~10°,地形坡角在丘包处较陡,一般约为12°~30°,局部基岩呈陡坎状,可达43°~71°。场地地层稳定,地质构造简单,场内未见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勘察范围内斜(边)坡无变形开裂迹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对后期道路建设形成的开挖或者回填边坡进行有效治理后场地适宜工程建设。3.3.3、相邻建(构)筑物与相邻建筑相互影响评价(1)拟建道路与已建道路相互影响评价拟建道路与现有道路顺接方案不存在上跨及下穿现有道路等问题,对现有道路影响小。(2)拟建道路与红线内建筑相互影响评价拟建项目区地下管线及民用电网较多(光纤、燃气、民用电网等),对拟建道路项目影响较大,后期施工前应加强现有管线及电网路线的排查搬迁工作。(3)拟建道路与现有陶家镇小学相互影响评价拟建H3路南侧为陶家镇小学,拟建道路比现有学校整平标高低2.5m~4.0m,无放坡条件,设计采用重力式挡墙支挡,采用挡墙有效支挡后拟建道路与学校相互影响小。3.4、H2路工程地质评价3.4.1、总体评价H2路起点接现状家兴路,终点接现状白彭路,道路总长约732.58m,标准路幅宽度为16m,双向两车道,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时速为20km/h;道路两侧挖填方边坡特征见下表。H2线路边坡特征一览表编号里程坡长(m)最高坡高(m)坡向(°)坡角(设计放坡)安全等级边坡类型道路类型左侧右侧左侧右侧1K0+000~K0+300.0300.05.76.23°183°33.7°三级土质填方2K0+300.0~K0+560.0560.013.47.9196°16°53°二级岩质挖方3K0+560.0~K0+732.58172.587.37.620°200°33.7°三级土质填方3.4.2、K0+560.0m~K0+732.58m段填方路基段(44-44’~48-48’剖面)该段道路为填方路基段,道路总长172.58m,道路标准路幅宽度16.0m,道路现状地面高程234.8~245.40m,设计标高为246.75m~240.70m,属填方道路。该段场地整体较平坦,坡度为2°~10°。场地覆盖层主要为素填土、粉质黏土,覆盖层厚度约为0.00m~2.50m,下伏基岩为砂质泥岩、砂岩,强风化带厚约1.0m~3.5m。该地段工程地质条件简单,路基区现状整体稳定。道路左侧形成最高7.30m填方边坡,右侧为7.60m填方土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安全系数取1.25。道路区地形及岩土界面较缓,按照设计坡率1:1.50放坡回填后边坡处于稳定状态。选择压实填土或者基岩作为基础持力层,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建议取150Kpa(经验值),完善道路截排水系统,加强边坡变形监测工作。3.5、工程风向分析评价1、后期回填填土厚度大、路基填土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变形,因此建议应对填土路基采用强夯或压实处理,防止不均匀对道路正常使用产生影响。2、施工应做好周边排水措施,特别在雨季或下暴雨施工时。在水田、冲沟等地段,应视具体情况采取抽排水。勘察期间钻孔无统一地下水位面,部分钻孔内存在地下水,场地地下水总体较贫乏,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在雨季在场地内进行基槽开挖或进行基础施工时易受其影响,对拟建建(构)筑物影响较大。遇雨季施工时应注意采用降排水措施,以免基槽出现水患给施工带来影响,降排水可采用一般抽水设备。根据在本区的勘察经验,结合本次勘察的资料,建议:在基坑内采用明沟集水排水方案。3.6、结论及建议3.6.1、结论1)拟建场地地质构造上处于北碚向斜东翼,岩层呈单斜产出,次级构造不发育,无断层和褶皱。区域岩层产状为295~305°∠8~9°,优势产状为300°∠9°,层面平直、闭合,未见填充,无胶结,层间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场地无断层发育,岩体较完整。场地内无滑坡、崩塌、泥石流和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区域稳定性较好。对后期回填路基边坡进行有效处理后适宜本工程建设。2)勘察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取0.05g,设计地震分为第一组。路基段可采用简易设防。道路拟建挡墙、箱涵等构筑物建议按构筑物的重要性和修复的难以程度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有关条款确定。3)勘察区覆第四系土层主要为人工填土,填土在线路区内分布广泛而且厚度变化较大。下伏基岩为砂岩和砂质泥岩,岩层产状平缓,分布稳定。中等风化岩石岩体较完整,有利于边坡支护和箱涵及挡墙建设。4)拟建道路岩土参数建议值详见3节。5)拟建H1路里程K0+203.838m~K0+280.0m段左侧边坡按照设计坡率1:1.50放坡回填后边坡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由于稳定系数接近安全系数(安全储备约显不足),岩土界面横坡为1:1.5~1:2.5,建议清除表层土体后对原地面采用挖台阶处理,台阶宽度不应小于2.0m。6)H2路里程K0+000m~K0+300.0m段后期回填边坡沿现有地面稳定性安全系数为1.02(剖面34-34’),设计剩余下滑力60.83KN/m,回填边坡处于欠稳定状态。由于边坡高度较低,现有地面横坡为1:1.5~1:2.5,建议清除表层土体后对原地面采用挖台阶处理,台阶宽度不应小于2.0m,采用放坡+抗滑挡墙支挡处理,支挡结构物选择中等风化基岩作为基础持力层。7)场地地下水类型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为上层滞水,在雨季施工时,在地势低洼的填方区类含水丰富。基岩裂隙水分布于地势低洼,汇水条件好的地段的砂岩裂隙中。地下水和土壤对钢筋混凝土微腐蚀性。3.6.2、建议1)严格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及勘察设计要求进行施工。边坡施工建议采用分段跳槽、自上而下、及时支护的逆作法施工,边坡工程宜采用动态设计,信息施工法,并设置相应的变形观测点进行变形监测。2)道路施工建议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减小建构筑物之间的相互影响。3)拟建项目区地下管线及民用电网较多(光纤、燃气、民用电网等),对拟建道路项目影响较大,后期施工前应加强现有管线及电网路线的排查搬迁工作。道路修建对其有影响的管线进行保护或者搬迁避让。4)拟建道路由于存在不同道路基础持力层,建议不同类型的路基交接段设置沉降缝加防水处理。5)建议对处于高填方边坡及高挖方处加强位移变形监测,加强道路两侧排水、截水措施,尤其是地势低洼、沟谷地段,必要时应设置排水涵洞、排水沟、截水沟等,以减小地下水流动、浸泡等对路基的影响。6)场地部分路基边坡开挖高度大,属于高边坡,按渝建发【2010】166号的要求对高边坡项目支护方案评估。7)场地环境地质条件较复杂,每个勘探点控制范围有限,报告中反映的局部地层可能出现与实际不一致的情况,建议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沿线地质施工条件的复核,同时应加强验槽工作,对本报告未涉及的问题或新出现其他问题加强与设计勘察单位沟通协调工作,以便及时解决。4、涵洞设计4.1涵洞设计要点K0+620.975涵洞:涵洞位于本次设计道路H2路K0+620.975位置处,斜交角度90°。现设计涵洞总长34.06米。涵洞内空尺寸为:1孔2.0m(跨径)x2.0m(高)钢筋砼箱涵,涵洞侧壁厚50cm,顶底板厚度为50cm,箱涵内顶底板设置25x25cm倒角。涵洞进出口均设置八字墙,涵洞近期为使进出水顺畅,考虑适当开挖河道顺接。新建箱涵断面采用支模整体浇筑成形,涵身原则按图所示12米节段长度进行分节,节段之间设置沉降缝,施工现场若存在根据不良地质情况时具体分段应通知设计同意后方可调整。沉降缝按防水构造图处理,八字墙与箱涵结构之间沉降缝填塞沥青麻絮处理即可。箱涵基底设置C20垫层,详见设计图,箱涵基底承载力不得低于250kpa,对于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要求的情况采用换填处理。基底处理后承载力应满足承载力要求。4.2涵洞主要材料涵洞主要材料:涵身:C30混凝土钢筋:HRB400级、HPB300级换填层:级配碎石垫层:C20砼防水材料:橡胶止水带、防水沥青等。4.3涵洞主要材料及耐久性设计原材料应有供应商提供的出厂检验合格证明书,并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规定的检验项目、批次规定,严格实施进场检验。(一)混凝土1、混凝土结构自防水主要技术措施:1)大体积浇筑混凝土避免采用高水化热水泥,混凝土宜掺优质粉煤灰(Ⅱ级及以上)或优质矿粉;添加混凝土膨胀剂,要求其碱含量不大于0.8%,氯离子含量不大于0.05%,水中限制膨胀率不小于0.05%(7天);添加混凝土高效减水剂,减水率不小于14%,泌水率不大于90%;所有外加剂均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当混合使用其他外加剂时,应事先测定它们之间的相容性。2)严格控制水泥用量;C30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单位水泥用量一般不大于360kg/m3,亦不小于280

kg/m3。限制水灰比:水胶比的最大限值为0.45。3)混凝土中的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06%,宜使用非碱活性骨料;当使用碱活性骨料时,混凝土中的最大碱含量为3.0

kg/m3。2、宜使用同一厂家同一品牌的水泥,并应尽可能采用同一料场的石料,砂料,以保证结构外观色泽一致。3、混凝土的内在质量和外观均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浇筑进度和振捣密实,所有工作缝应认真凿毛清洁,确保新老混凝土的结合强度,并应注意混凝土的养生,所有外表面均应达到平整、光洁。4、主体结构砼试件应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养护。(二)普通钢筋HPB300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一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17)的规定,HRB400E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二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18)的规定。4.4混凝土及普通钢筋施工有关涵洞的施工工艺、材料要求及质量标准,除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020)有关条文办理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事项:1、浇筑主体结构混凝土前应严格检查附属设施的预埋件是否齐全,确定无误后方可浇筑;施工时,2、凡因施工需要,断开的钢筋当再次连接时,必须进行焊接,并应符合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3、如因浇筑或振捣混凝土需要,可对钢筋间距作适当调整。4、施工时应结合施工条件和施工工艺安排,尽量考虑先预制钢筋骨架(或钢筋骨架片)、钢筋网片,在现场就位后进行焊接或绑扎,以保证安装质量和加快施工进度。5、建议钢筋直径≥Ф20时采用机械连接,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范》(JGT107-2010)的要求,接头等级I级。为便于现场施工,受力主筋均需采用套筒连接,其余构造钢筋可在满足规范要求情况下采用焊接连接形式。6、严禁采用改制钢材。施工时任何钢筋的替换,均应经设计单位同意方可进行。7、钢筋接头应按规范要求错开布置。8、施工方案应保证主体结构的完整性,避免采用专为施工用的临时性孔洞、避免切断结构受力钢筋。施工设置的临时性孔洞,应事先提出有关施工设计资料,并会同有关部门协商认可。9、施工中若钢筋空间位置发生矛盾,允许进行适当调整布置,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予以保证。10.主体结构浇筑混凝土前内部支撑支架要求预压,荷载要求按照120%考虑11.施工中若钢筋空间位置发生矛盾,允许进行适当调整布置,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予以保证。12.涵洞施工过程中若分段浇筑存在纵向施工缝时,纵向施工缝位置需设置在倒角以上50cm处,钢筋不得在该处折断;该处细部处理方式施工单位应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020)6.11.6章节执行。5、结构施工危险源及应对措施5.1、基坑施工序号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防制措施1基坑防护不到位人员摔伤、掉入淹死1、四周设置防护栏、竖立警示标志2、配备施工爬梯2坑壁坍塌施工人员伤害1、支护方案经过审核后实施;2、根据土质情况放坡开挖;3、四周保证排水畅通;4、基坑顶面安设机械、堆放料具和弃土应在2.5m以外5.2、箱涵顶板施工序号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防制措施1脚手架搭设、拆除倒塌、物体打击、人员坠落1、脚手架设计计算书及搭设方案经过批准后施工2、使用合格的钢管、扣件,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经过技术交底,做好个人防护;3、设置施工平台、防护栏杆并挂设安全网4、高度4m以上的脚手架四周应设置缆风绳2模板倾覆物体打击、人员高处坠落1、采用验收合格的模板,刚度、稳定性满足要求;2、按操作规程安装、拆除、存放,现场检查把关;3、高空作业系好安全带;雷雨、大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