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疗法(中医治疗技术课件)_第1页
耳穴疗法(中医治疗技术课件)_第2页
耳穴疗法(中医治疗技术课件)_第3页
耳穴疗法(中医治疗技术课件)_第4页
耳穴疗法(中医治疗技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耳穴第一部分:定义介绍第二部分:解剖结构介绍第三部分:主要穴位及功能介绍第一部分:定义介绍

一、耳穴定义:所谓“耳穴”,是指分布于耳廓上的穴位。是人体各部分的生理病理变化在耳廓上的反应点。是耳廓上用于防治疾病的刺激点。二、耳穴与脏腑的联系:人体的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是有机的整体,他们通过经络互相联系,通过气血灌注互相影响。

分布于耳部的经脉与脏腑关系密切,当机体组织或内脏、器官发生病变时,耳廓上相应部位的耳穴就会出现各种阳性反应,可以借此诊断疾病。二、耳穴与脏腑的联系:注意啦!!!耳穴与传统的经络穴位是两个并列的穴位系统。传统经络穴位的特点:穴位沿经脉线呈线状或带状分布,功效、主治作用具有共同点的穴位,分布在机体的不同部位;耳穴的特点:穴位呈面状分布或缩影式分布,功效、主治作用不相同的穴位,分布在耳廓同一特定的区域或局部。三、耳穴疗法定义:通过对耳廓上的穴位,采用适当方法予以刺激,对疾病病理过程发生影响,促使疾病逆转或消除,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第二部分:解剖结构介绍

一、耳的基本构造:耳是一个位听器官。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耳廓,外耳的一个部分(耳廓与外耳道共同组成外耳)。别称“耳廓”、“耳壳”。它是在收集声音,辨别音源方位上起着重要作用,并能保护外耳道。耳廓以形状复杂的弹性软骨为支架,附以脂肪、结缔组织、韧带和退化的肌肉等组织构成,表面有皮肤覆盖,形似贝壳,借韧带、肌肉附着于头颅两侧,左右对称。

耳廓的皮下组织极薄,但有丰富的神经、血管和淋巴分布。整个耳廓的表面凹凸不平,其凹面朝前称为“正面”,凸面朝后称为“耳背”。耳垂在最下方,约占整个耳廓的1/4—1/5,无软骨支撑,仅为充满脂肪和结缔组织的皮垂。耳轮:耳轮、耳轮结节、耳轮脚对耳轮:上脚、下脚、对耳轮体耳舟三角窝耳屏、对耳屏耳甲:耳甲艇、耳甲腔耳垂二、耳廓的形态:耳轮耳轮——耳廓最外缘向前卷曲的游离部分。耳轮结节——耳轮外上方有一不太明显,稍肥厚的结节状突起,称为“耳轮结节”。

耳轮深入耳腔内的横行突起部分为“耳轮脚”(消化系统环绕耳轮脚顺序排列)耳轮下缘末端与耳垂交界处称为“耳轮尾”。对耳轮

对耳轮是与耳轮相对的呈“y”字形的隆起部分,由对耳轮体部(去躯干对应的穴位)、对耳轮上脚和对耳轮下脚(上下脚与下肢对应的穴位)三部分组成。对耳轮垂直走向的主体部分对耳轮上部分叉而呈“F”状,其向上分叉的一支对耳轮上部分叉而呈“F”状,其向下分叉的一支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所形成的凹沟。与上肢对应的穴位。三角窝对耳轮上、下脚与相应的耳轮共同形成的三角形凹窝耳屏

耳廓前方呈瓣状的隆起。与鼻咽部对应的穴位。耳屏上缘与耳轮之间的凹陷,称为“屏上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称为“屏间切迹”对耳屏

耳垂上方,与耳屏相对的辨状隆起。

对耳屏与对耳轮之间的凹陷,称为“轮屏切迹”。耳甲

由部分耳轮、对耳轮、耳屏、对耳屏与外耳门所形成的一个较大的凹窝,分为耳轮脚以上的“耳甲艇”和耳轮脚以下的“耳甲腔”两个部分。

耳轮脚以上的耳甲部称为“耳甲艇”(胸腔对应的穴位)

耳轮脚以下的耳甲部称为“耳甲腔”(腹腔对应的穴位)耳垂耳垂——耳廓下部无软骨的部位。耳垂前沟——耳垂与面部之间的浅沟。与头面部对应的穴位耳轮对耳轮耳舟耳屏对耳屏耳垂耳甲

三、耳穴的分布规律:

一般说,耳穴在耳廓上的排列好像一个在子宫内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屁股朝上,胸腹躯干在中间。按照这样的规律,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七窍,甚至更小的部位,在耳廓都有相应区域。根据倒置胎儿的形象,整个耳廓的耳穴分布规律是:耳垂——与头面部相对应的耳穴;耳舟——与上肢部相对应的耳穴;对耳轮上脚——与下肢部相对应的耳穴;对耳轮下脚——与臀部相对应的耳穴;对耳轮体——与躯干部相对应的耳穴;三角窝——与盆腔、内生殖器相对应的耳穴;耳甲——内脏的投射区域,与胸腹部各内脏器官相对应的耳穴。耳垂分布着与头面部相对应的耳穴。耳垂头面耳舟分布着与上肢部相对应的耳穴。耳舟上肢对耳轮上脚分布着与下肢部相对应的耳穴。对耳轮上脚下肢对耳轮下脚分布着与臀部相对应的耳穴。对耳轮下脚臀部对耳轮体部分布着与躯干部相对应的耳穴。对耳轮体部躯干三角窝分布着与盆腔、内生殖器相对应的耳穴。三角窝盆腔

耳甲是内脏的投射区域,耳轮脚相当于膈肌,其周围相对应于消化道。与腹部相对应的耳穴集中在耳甲艇,与胸部相对应的耳穴集中在耳甲腔。耳甲内脏

耳屏和对耳屏为头脑、颈项、耳鼻喉和内分泌系统相对应耳穴的分布部位。耳屏对耳屏头颈

这里所说的“相对应”、“相当于”,就是说不能完全等同看待,只能说耳穴的分布与人体有着这样的大致对应规律。掌握了这个规律,就便于临床定位取穴。且有的耳穴分布,并不完全在耳廓相应的部位上,如肾上腺、皮质下等。耳廓最外缘的耳轮,虽然有十几个耳穴分布,但与人体部位的对应关系不太明显。因此,在取用耳穴时仍要注意穴位分布的特殊性。注意啦!!耳轮部耳轮结节耳轮脚耳轮尾复习一下啦!!!耳轮分为12个区。耳轮脚为耳轮1区;耳轮脚切迹到对耳轮下脚上缘之间分为三等份,自下而上为2.3.4区;对耳轮下脚上缘到对耳轮上脚前缘之间为5区;对耳轮上脚前缘到耳尖之间的耳轮为耳轮6区;耳尖到耳轮结节上缘为7区;耳轮结节上缘到耳轮结节下缘为8区;耳轮结节下缘到轮垂切迹之间均分4份,自上而下为9.10.11.12区;耳轮部:耳轮与人体部位的对应关系不太明显。共计11个穴位,其中重点掌握耳中、直肠

、尿道、肛门、耳尖、肝阳6个穴位。别名支点、零点位置:耳轮1区,其具体定位在耳轮脚中点下缘处。耳中穴主治:降逆止呃:“耳中”也与经穴中的“膈俞”功用相近,膈肌痉挛引起的呕吐、呃逆;祛风止痒、调血止血:血虚或血瘀引起的诸般血分疾病,如咳血、咯血、便血,血热郁于肌肤所致的风疹、皮癣,顽固性皮肤瘙痒症;此处有迷走神经分布治疗神经衰弱、头痛、耳聋耳鸣、更年期综合症等精神、神经疾病,具有显著的镇静镇痛作用,为耳区的主穴。

位置:耳轮2区、耳轮3区、耳轮5区分别确定“直肠”、“尿道”、“肛门”三穴。提肛固脱直肠穴、尿道穴、肛门穴主治:直肠:调理直肠、止泻通便,双向调节主治便秘、腹泻,等直肠疾病。尿道:清利下焦、利水通淋,主治遗尿、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炎、尿潴留等疾病。肛门:化痔止痛、提肛固脱,主治痔疮、肛裂、脱肛、肛门瘙痒、肛门脓肿、肛门括约肌松弛等肛门部疾病。位置:耳轮6区、7区之间。简便取穴法:取穴时将耳轮向对耳屏对折,在耳廓上面的顶端处。提肛固脱耳尖穴主治:清热解毒、平肝熄风,凉血止痒、消肿止痛。全身针灸穴位系统中的奇穴,主治头面五官的各种炎症,如麦粒肿、急性结膜炎、急性咽炎、扁桃体炎、面神经炎等。对高血压病有较好的降压功效。抗炎、退热、降压、抗过敏时,以点刺放血法为好,用三棱针点刺该处。肝阳位置:耳轮8区,即耳轮结节处提肛固脱主治:熄风潜阳、疏肝止痛、泻火解毒主治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头晕、目赤红肿、胁肋胀痛,并可用于精神分裂症,癔病、抽搐等。刺激本穴可以降压,对高血压病有效。由于肝阳穴能够降低谷丙转氨酶,对急慢性传染性肝炎应首选此穴。对耳轮部对耳轮体部对耳轮下脚复习一下啦!!!对耳轮分为13个区。对耳轮上脚分成上中下3等份下份为对耳轮5区;中份为对耳轮4区;上份再次上下均分为2份,下份为对耳轮3区,上份前后分为2份,前份为1区,后份为2区。对耳轮分为13个区。对耳轮下脚分成前中后3等份,中、前2/3为对耳轮6区,后1/3为对耳轮7区。对耳轮分为13个区。对耳轮体,从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至轮屏切迹分为5等份,再沿对耳轮耳甲缘将对耳轮体分为前1/4和后3/4两部分,前上2/5为8区,后上2/5为9区,前中2/5为10区,后中2/5为11区,前下1/5为12区,后下1/5为13区。对耳轮部:对耳轮上脚是与人体下肢相对应的部位,分布“跟”、“趾”、“踝”、“膝”、“髋”5穴;对耳轮下脚是与人体臀部相对应的部位,分布有“交感”、“坐骨神经”、“臀”3穴;对耳轮体位是与人体躯干相对应的部位,分布有“腹”、“腰骶椎”、“胸”、“胸椎”、“颈”、“颈椎”6穴。重点掌握趾、跟、踝、膝、髋、臀、坐骨神经、交感8个穴位。位置:

在对耳轮上脚的前上部,即对耳轮1区。跟主治:活血祛风、强筋壮骨消肿止痛

主治足跟部疾病,如跟骨骨质增生疼痛及肾虚引起的足跟痛。若此穴阳性反应多为足跟痛,触及条索状者为跟骨骨质增生。位置:对耳轮2区,耳尖下方,对耳轮上脚后上部。趾主治:活血祛风、消肿止痛主治趾关节扭伤、冻伤、掌跖皮肤角化症、甲沟炎、脚癣、类风湿关节炎、肢端动脉痉挛症、红斑性肢痛、四肢末稍血液循环障碍、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所致的足趾活动障碍等。

位置:在跟、趾穴下方的对耳轮上脚的前上方,近三角窝处,即对耳轮3区。踝主治:活血祛风、强筋壮骨、消肿止痛主治踝关节部位的疾病,如踝关节扭挫伤、踝关节炎等。此处触及条索,多为踝关节扭伤。

位置:在对耳轮上脚的中1/3处即对耳轮4区。膝主治:祛风胜湿、通络止痛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膝关节肿痛和下肢功能障碍,如风湿性关节炎、髌骨骨折、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等。此穴处有阳性反应,多为良性关节痛或软组织扭挫伤、炎症引起的疼痛。位置:在对耳轮上脚的下1/3处即对耳轮5区。髋主治:活血通经、消肿止痛主治髋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位置:在对耳轮下脚末端与耳轮内缘相交处,即对耳轮6区前端。交感主治:解痉镇痛、滋阴潜阳临床运用较多的一个耳穴,主要用于治疗失眠、多汗、内脏器官神经官能症及性功能障碍等植物神经紊乱的诸种病症。能够调节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缓解平滑肌痉挛,调节血管的舒缩功能,对内脏器官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常称其为“内脏止痛要穴”。位置:在对耳轮下脚的前2/3处,即对耳轮6区。坐骨神经主治:通经活络、消肿止痛、强筋壮骨主治坐骨神经痛和下肢瘫痪。在治疗坐骨神经痛时,配合取用沿坐骨神经行走时出现症状部位的相应穴点治疗,效果非常明显。位置:在对耳轮下脚的后1/3处,即对耳轮7区。臀主治:通经活络、消肿止痛主治臀部疾病、腰腿疼痛、坐骨神经痛、臀筋膜炎等。耳舟部耳舟耳舟(舟状窝)上肢

一般将耳舟分为

6个等份,由上而下分别为耳舟1区、耳舟2区、耳舟3区、耳舟4区、耳舟5区、耳舟6区,在这些区域内确定耳舟6个穴位。耳舟部:耳舟是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凹沟,又称“舟状窝”。耳舟是与人体上肢相对应的部位,分布有6个穴位,从上而下依次为“指”、“风溪”、“腕”、“肘”、“肩”、“锁骨”。重点掌握“风溪”、“肩”。位置:

在耳轮结节前方,即耳舟1区和耳舟2区的交界之处。风溪主治:活血祛瘀、祛风止痒、止咳平喘“风溪”是抗过敏的经验穴。凡是与过敏有关的疾病,都可用此穴治疗。如过敏性荨麻疹、特异性皮炎、药疹、湿疹、痤疮、蚊虫叮咬、皮肤瘙痒等。急性荨麻疹或过敏反应时,此穴呈现片状充血红润。过敏区荨麻疹点结节内功用活血祛瘀祛风止痒止咳平喘位置:在肘区下方的耳舟内,与屏上切迹同水平处,即耳舟4区耳舟5区之间。肩主治:活血祛风、通络止痛主治肩部疼痛、肩关节周围炎、落枕等,以手臂不能抬举为主,上臂部疼痛多用此穴。也是诊断肩关节周围炎的重要参考穴。阑尾

2功用活血祛风通络止痛耳舟部耳穴总结风溪:位置:

在耳轮结节前方,即耳舟1区和耳舟2区的交界之处。主治:过敏性疾病,过敏性肠炎,过敏性鼻炎,急慢性荨麻疹,哮喘,荨麻疹,湿疹,烦躁,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风湿性关节痛等。肩:位置:与屏上切迹同水平处,即耳舟4区耳舟5区之间。主治:肩部疼痛、肩关节周围炎、落枕等三角窝部三角窝三角窝盆腔、内生殖器

将三角窝由耳轮内缘至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分为

前、中、后3等份。其中的中1/3为三角窝3区;再将前1/3分上、中、下3等份,上3/1为三角窝1区,中、下2/3为三角窝2区;再将后1/3分上、下两等份,上1/2为三角窝4区,

下1/2为三角窝5区。三角窝部:三角窝是指耳轮上脚、下脚之间所构成的“△”形凹窝。三角窝是与人体盆腔、内生殖器相对应的部位,分布有“角窝上”、“内生殖器”、“角窝中”、“神门”、“盆腔”5个穴位,均为重点。位置:在三角窝前1/3的上部,即三角窝1区。角窝上主治:平肝熄风“角窝上”穴是诊断和治疗高血压病的特定点。在此处放血比耳背降压沟放血容易操作,出血量多,降压效应好。降压点功用平肝熄风位置:在三角窝前1/3的下部,耳轮缘内侧的中点,即三角窝2区。内生殖器主治:补肾益精、调经止带、消炎止痛“内生殖器”是主治生殖系统疾病和妇科病证的重要穴位,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男子阳痿、遗精、性功能障碍、前列腺增生等症。本穴对子宫有刺激作用,可用于难产、胎盘滞留。孕妇禁用本穴。子宫精宫天癸功用补肾益精调经止带消炎止痛位置:在三角窝中1/3处,即三角窝3区。角窝中主治:清热平喘,调肠通便主治喘息、便秘。喘点肝炎点便秘点功用清热平喘调肠通便位置: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即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三角窝4区。神门功用:镇静安神、解痉止痛消炎止痒、抗过敏、降血压神门穴镇痛效果显著,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均有治疗作用,为止痛要穴。神穴阴交点功用镇静安神解痉止痛消炎止痒抗过敏降血压位置:在三角窝后1/3的下部,三角窝5区。盆腔主治:调经止带、消炎止痛主治盆腔炎、附件炎、痛经、前列腺炎和下腹部疼痛等病症。腰痛点功用调经止带消炎止痛三角窝穴位总结1.角窝上:在三角窝前1/3的上部,即三角窝1区。治疗主治高血压、不孕症、血管神经性头痛等。2.内生殖器:位于三角窝前1/3的下部,三角窝底之内侧凹陷处,即三角窝2区。治疗生殖系统疾病和妇科病证。三角窝穴位总结3.角窝中:位于三角窝中1/3处,即三角窝3区。主治哮喘、咳嗽、急性肝炎、胆囊炎、喘息、便秘等。4.神门: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即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三角窝4区。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多梦、心烦、癔病、精神分裂症、癫痫等神志方面的疾病。5.盆腔:在三角窝后1/3的下部,三角窝5区。主治盆腔炎、附件炎、痛经、前列腺炎和下腹部疼痛等病症。耳舟部耳舟耳舟(舟状窝)上肢

一般将耳舟分为

6个等份,由上而下分别为耳舟1区、耳舟2区、耳舟3区、耳舟4区、耳舟5区、耳舟6区,在这些区域内确定耳舟6个穴位。耳舟部:耳舟是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凹沟,又称“舟状窝”。耳舟是与人体上肢相对应的部位,分布有6个穴位,从上而下依次为“指”、“风溪”、“腕”、“肘”、“肩”、“锁骨”。重点掌握“风溪”、“肩”。位置:

在耳轮结节前方,即耳舟1区和耳舟2区的交界之处。风溪主治:活血祛瘀、祛风止痒、止咳平喘“风溪”是抗过敏的经验穴。凡是与过敏有关的疾病,都可用此穴治疗。如过敏性荨麻疹、特异性皮炎、药疹、湿疹、痤疮、蚊虫叮咬、皮肤瘙痒等。急性荨麻疹或过敏反应时,此穴呈现片状充血红润。过敏区荨麻疹点结节内功用活血祛瘀祛风止痒止咳平喘位置:在肘区下方的耳舟内,与屏上切迹同水平处,即耳舟4区耳舟5区之间。肩主治:活血祛风、通络止痛主治肩部疼痛、肩关节周围炎、落枕等,以手臂不能抬举为主,上臂部疼痛多用此穴。也是诊断肩关节周围炎的重要参考穴。阑尾

2功用活血祛风通络止痛耳舟部耳穴总结风溪:位置:

在耳轮结节前方,即耳舟1区和耳舟2区的交界之处。主治:过敏性疾病,过敏性肠炎,过敏性鼻炎,急慢性荨麻疹,哮喘,荨麻疹,湿疹,烦躁,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风湿性关节痛等。肩:位置:与屏上切迹同水平处,即耳舟4区耳舟5区之间。主治:肩部疼痛、肩关节周围炎、落枕等三角窝部三角窝三角窝盆腔、内生殖器

将三角窝由耳轮内缘至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分为

前、中、后3等份。其中的中1/3为三角窝3区;再将前1/3分上、中、下3等份,上3/1为三角窝1区,中、下2/3为三角窝2区;再将后1/3分上、下两等份,上1/2为三角窝4区,

下1/2为三角窝5区。三角窝部:三角窝是指耳轮上脚、下脚之间所构成的“△”形凹窝。三角窝是与人体盆腔、内生殖器相对应的部位,分布有“角窝上”、“内生殖器”、“角窝中”、“神门”、“盆腔”5个穴位,均为重点。位置:在三角窝前1/3的上部,即三角窝1区。角窝上主治:平肝熄风“角窝上”穴是诊断和治疗高血压病的特定点。在此处放血比耳背降压沟放血容易操作,出血量多,降压效应好。降压点功用平肝熄风位置:在三角窝前1/3的下部,耳轮缘内侧的中点,即三角窝2区。内生殖器主治:补肾益精、调经止带、消炎止痛“内生殖器”是主治生殖系统疾病和妇科病证的重要穴位,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男子阳痿、遗精、性功能障碍、前列腺增生等症。本穴对子宫有刺激作用,可用于难产、胎盘滞留。孕妇禁用本穴。子宫精宫天癸功用补肾益精调经止带消炎止痛位置:在三角窝中1/3处,即三角窝3区。角窝中主治:清热平喘,调肠通便主治喘息、便秘。喘点肝炎点便秘点功用清热平喘调肠通便位置: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即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三角窝4区。神门功用:镇静安神、解痉止痛消炎止痒、抗过敏、降血压神门穴镇痛效果显著,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均有治疗作用,为止痛要穴。神穴阴交点功用镇静安神解痉止痛消炎止痒抗过敏降血压位置:在三角窝后1/3的下部,三角窝5区。盆腔主治:调经止带、消炎止痛主治盆腔炎、附件炎、痛经、前列腺炎和下腹部疼痛等病症。腰痛点功用调经止带消炎止痛三角窝穴位总结1.角窝上:在三角窝前1/3的上部,即三角窝1区。治疗主治高血压、不孕症、血管神经性头痛等。2.内生殖器:位于三角窝前1/3的下部,三角窝底之内侧凹陷处,即三角窝2区。治疗生殖系统疾病和妇科病证。三角窝穴位总结3.角窝中:位于三角窝中1/3处,即三角窝3区。主治哮喘、咳嗽、急性肝炎、胆囊炎、喘息、便秘等。4.神门: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即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三角窝4区。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多梦、心烦、癔病、精神分裂症、癫痫等神志方面的疾病。5.盆腔:在三角窝后1/3的下部,三角窝5区。主治盆腔炎、附件炎、痛经、前列腺炎和下腹部疼痛等病症。耳甲部

耳甲是由部分耳轮、耳屏、对耳屏、对耳轮体部、对耳轮下脚及外耳门所围成的较大的凹窝,几乎占据耳廓的大部分。耳甲以耳轮脚为界,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其中耳轮脚以上的耳甲部称为“耳甲艇”;耳轮脚以下的耳甲部称为“耳甲腔”。耳甲艇耳甲腔耳甲部分为18区。

由于耳甲部的解剖结构不规则,其分区较为困难,定位时需首先确定耳廓的以下标志点和标志线。

在耳轮内缘上,设耳轮脚切迹至对耳轮下脚间中、上

1/3交界处为“A”点A

在耳甲内,由耳轮脚消失处向后作一水平线与对耳轮耳甲缘相交,设交点为“D”点D

设耳轮脚消失处至D点连线的中、后1/3交界处为“B”点B

设外耳道口后缘上1/4与下3/4交界处为“C”点CB

从A点向B点作一条与对耳轮耳甲艇缘弧度大体相仿的曲线,为“AB”线AAB线B

从B点向C点作一条与耳轮脚下缘弧度大体相仿的曲线,为“BC”线。CBC线

根据以上“标志点”和“标志线”,将耳甲划分为18个区域将BC线前段与耳轮脚下缘间分为3等份,前1/3为耳甲1区,中1/3为耳甲2区,后1/3为耳甲3区。将ABC线前方,耳轮脚消失处为耳甲4区。将AB线前段与耳轮脚上缘及部分耳轮内缘间分为3等份,后1/3为耳甲5区,1/3为耳甲6区,1/3为耳甲7区。将对耳轮下脚下缘前、中1/3交界处与A点连线,该线前方的耳甲艇部为耳甲8区。将AB线前段与对耳轮下脚下缘间耳甲8区以后的部分,分为前、后2等分,前1/2为耳甲9区,后1/2为耳甲10区。在AB线后段上方的耳甲艇部,将耳甲10区后缘与BD线之间分成上、下2等分,上1/2为耳甲11区、下1/2为耳甲12区。由轮屏切迹至B点做连线,该线后方、BD线下方的耳甲腔部为耳甲13区。以耳甲腔中央为圆心,圆心与BC线间距离的1/2为半径作圆,该圆形区域为耳甲15区,过15区最高点及最低点分别和外耳门后壁作两条切线,切线间为耳甲16区。15、16区周围为耳甲14区。将外耳门的最低点与对耳屏耳甲缘中点相连,再将该线以下的耳甲腔部分为上、下2等分,上1/2为耳甲17区、下1/2为耳甲18区。-耳甲部:耳甲是与人体内脏器官相对应的部位,腹部器官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胸部器官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腔,其中与消化道器官相对应的穴位在耳轮脚周围呈环形排列。因此耳甲部分布的耳穴最多,共有“口”、“食道”、“贲门”、“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阑尾”、“艇角”、“膀胱”、“肾”、“输尿管”、“胰胆”、“肝”、“艇中”、“脾”、“心”、“气管”、“肺”、“三焦”、“内分泌”等21穴。重点掌握:胃、膀胱、肾、肝、脾、心、气管、肺、三焦、

内分泌胃位置:

在ABC线的前方,耳轮脚消失处,即为耳甲4区。主治:健脾和胃、泻火止痛主治胃炎、胃痉挛、胃下垂等各种胃部疾病。可用于足阳明胃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组织器官病变,如前头痛、鼻窦炎、牙痛、耳痛、咽喉肿痛、乳腺炎、乳汁不畅等。胃穴对于神经衰弱、癫痫、癔病、精神分裂症,也有较好的疗效。膀胱位置:在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即耳甲9区。主治:清利下焦、疏通经络主治膀胱腑病,如尿路感染、尿潴留、遗尿、血尿、尿路结石、前列腺炎等疾病。对经脉循行部位的组织器官病证,如后头痛、颈项强痛、眉棱骨痛、腰痛、坐骨神经痛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可用于神经衰弱、癫痫、精神分裂症等。肾位置:在对耳轮下脚下方中部,即耳甲10区。主治:补肾固精、强筋壮骨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肾虚腰痛、遗尿、阳痿、遗精、月经不调、白带过多、尿道炎、前列腺炎、肾炎浮肿、肾功能减退等。可用于腰椎骨质增生、脊柱退行性病变等各种骨骼病、腰腿病以及耳聋耳鸣、牙齿松动、斑秃等。肝位置:在耳甲艇的后下部后部,即耳甲12区。主治:疏肝理气、祛风明目、舒筋活络主治急慢性肝炎、肝炎后综合症,胆囊炎、胆石症以及黄疸、胁痛等。本穴可用于治疗各种肌腱、筋肉症证,如筋肌扭挫伤、肌无力、肌萎缩及全身各大小关节的疼痛。脾位置:由轮屏切迹至B点作连线,该线后方、BD线下方的耳甲腔后上部为耳甲13区。主治:健脾和胃、益气生血、营养肌肉主治脾胃功能失调所致的胃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