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研读: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有效路径_第1页
课例研读: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有效路径_第2页
课例研读: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有效路径_第3页
课例研读: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有效路径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课例研读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教师应遵循课标精神,结合学科特点,选择个人感兴趣的课例进行深度研读。运用“沉浸式研读、补白式研读、立体式研读、勾连式研读”等方式,可最大化地挖掘课例的价值,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关键词】课例研读;教师专业素养;教研方式课例研读是进行课例研究有效且重要的方式之一。所谓“课例研读”,是指教师通过阅读教学设计、实录等方式,反复揣摩品味课例,以期获得新感受、新发现、新思想。比起现场听课、观课,课例研读所涉及的资源更多、范围更广、时间更长,具有不受时空限制的灵活性、多次阅读的便捷性以及自我选择的主动性等特点,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为此,应遵循课标精神,结合学科特点,对“课例研读”这一教研方式展开深入探究,最大化地发挥其优势,从而获得良好的教研效果。一、聚焦主题,沉浸式研读语文教学内容包罗万象,教学方法不胜枚举。依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地域特点、个人喜好等,可以研制出众多的探究主题。教师可借助课例研读,将自身的关注点、兴趣点聚焦在某一主题上,好好地驻足赏析、细心揣摩,全方位、多角度地感悟,从而形成对某一主题的深度思考。例如,某次校本教研活动确定了“阅读教学中的读写融合”这一研究主题,并向教师推荐了薛法根老师教学《火烧云》一课的课堂实录。为此,笔者对这节课展开了研究。具体而言,笔者先整体浏览整篇课堂实录,了解薛老师教学的核心理念与基本框架,对这节课形成整体认知。然后提取课堂中涉及读写结合的两个环节:一是在学生潜入文字,充分感受火烧云动态美的基础上,薛老师出示了火烧云的图片及展示其形状变化的视频,让学生认真观察火烧云,大胆想象,使自己笔下的火烧云也动起来;二是在学完课文后,薛老师设计了“间接写”的创意微写作环节,让学生将“烈日炎炎”这个成语转化成一段话,要求只能借用描写霞光这一段中写到的人物和事物。结合这两处练笔环节,笔者进行了深度思考,并与执教者对话,从而意识到:第一处练笔是“近迁移”,要求学生在理解了作家的语言表达特点之后,及时对其进行模仿和实践,在学和做中提升表达素养。第二处练笔旨在带给学生一种“新奇感”。虽然有一定的难度,却改变了学生“只要用上成语,语言表达就美”的思维惯性。由此,学生在学习“间接写”的过程中,悟得了在写作中有时要少用成语,多用描述性词句,这样可以使文字更生动形象、更有意境。实际上,有关阅读教学的研究主题极为丰富,如学习任务群、语文要素、大单元教学等等。课例研读有助于教师心无旁骛地对某一主题展开更加深入的思考,从而形成对其的深刻体悟。二、潜入情境,补白式研读不管是课堂实录,还是教学设计,都是执教者精心设计的结果,都呈现出清晰而有条理的教学思路。研究教学过程,方便教师感知其设计思路,并模仿其进行教学。在遇到某处难以处理的内容时,研读者不应直接参考执教者的处理方法和策略,而应将整节课视为一种认知情境,故意脱离这部分内容,结合前后的教学环节反复揣摩应如何设计教学,从而以补白的方式完成个性化的教学设想。再与执教者的设计及策略进行对比,分析两者的优劣,基于自我反思领悟教学的真谛。例如,《自相矛盾》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单元人文主题是“思维的火花”。对学生来说,“思维”就是一个看不见的“暗箱”。故而学习本课的重点应聚焦于分析与把握“因果关系”,了解人物言行背后的思维过程。为设计教学过程,笔者阅读了王林波老师执教这节课的课堂实录[1]。当读到“任务三:推测想象,展现思维过程”时,笔者故意停止阅读,并深入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明白,鬻盾与矛者为何弗能应也?在全然不知路人思维过程的情况下,如何走进人物的内心,想象路人明知楚人无法应答还故意发问时的表情、语气?思考过后,笔者再阅读王老师的课堂实录,不禁醍醐灌顶:王老师不仅借助再现情境、出示“表情包”等方式,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思维过程展现出来,从中找出人物发现与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还在学生懂得“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的道理之后,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因此产生疑问:矛和盾难道真的不能同时出现吗?它们有没有可能同世而立呢?书本上的知识会不会有误呢?于是,王老师给学生看了一样东西——坦克,并让学生在它的身上找一找“矛”和“盾”。学生从而明白:正因为有盾的存在,矛才会力求其利;正因为有矛的存在,盾才会力求其坚。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人类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至此,文言文教学没有停留在读懂故事、理解词句的层面,而是让“矛盾”无限升级,引导学生发现“矛盾”存在的价值。教师的专业成长必须要建立在实践与反思的基础上。阅读教学实录时,教师不能完全被他人的思路牵着走,而要在必要处驻足深思,体悟执教者的设计和自己所想之间的差异,并分析两者的优劣。这种补白式研读,为教师的实践与思考提供了鲜活而有效的认知载体,也为他们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效路径。三、同课对比,立体式研读课例研读最大的优势在于不受空间的限制。研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将同一课题下不同思路、不同理念的多个名家名师课例归置在一起,采用对比的方式,对课例进行立体式研读,在对比中举三反一,洞察规律,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思想。例如,《手指》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单元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针对这篇课文,笔者曾与备课组成员共同阅读了两位教师的课堂实录。其一来自薛法根老师,基于文体表达本位理念。其二来自武凤霞老师,基于发现文本言语表达密码理念。这两位教师对本课的处理是基于两种完全不同的理念和思路展开的。通过深度研读可以发现:薛法根老师紧扣文本语言特点,设计了真实的任务情境。他借用“比较”的方式,设计了具有趣味性的“读一读”“比一比”“写一写”的任务群,让学生做“小裁判”,使学生在比较中发现丰子恺语言幽默风趣的密码——“夸大特点举例写”和“夸大特点拟人写”。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做一回“代言人”,模仿丰子恺独特的表达方式,用幽默的语言写一写“五官争功”,为自己的五官代言。薛老师将一个个任务连成任务群,从而使学生在连续的任务学习中拾级而上。武凤霞老师则围绕课后习题“课文的语言很风趣……找出类似的语句体会一下”这一核心任务,将品味文章语言作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语言风趣幽默的秘密藏在“语言的拟人化”“大量单音节词的使用”“有节奏的短句子表达”等方面。同时,品味每一种语言特色时,都给予学生充分阅读的空间,提高学生高品质阅读的能力,使读、品、悟和积累、表达融为一体,促进深度学习的有效发生。在阅读针对同一课文但处理方式完全不同的两个课例后,可以就此展开深思。首先,要在课例研读中洞察教学方式所依托的核心理念。其次,从操作实践角度看,这两个课例从不同的维度展现了这篇课文的教学价值,从而将阅读、积累、表达和运用融为一体,同时利用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真实、高效的发展。多课例的对比研读需要教师紧扣学生内在的认知能力,将教学的关注点放置在执教者不同的教学思路和认知方式上,便于教师在对比、借鉴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四、跨越时空,勾连式研读语文教学的思想和理念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基于不同理念所实施的教学行为和使用的教学方法也是完全不同的。跨越时空进行勾连式研读,将多年前的课堂真实客观地还原出来,并运用当下的理念和思想对其进行辨析与思考,一方面可以评判过往教学手段和策略的优劣,另一方面也能帮助教师强化自身对当下理念的认知与体验。同时,跨越时空勾连式研读同一名师不同时期的“同题”课例,可以洞悉这位名师的思想发展历程,有助于研究名师的教学风格,形成对名师的全面认识,发现名师成长的密码。例如,笔者观看了宋运来老师在第12届江苏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上执教的写作课例《变》的教学视频。宋老师的教学理念极其鲜明:第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言说欲,并将二者导向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生成。第二,执教者以学习者、探索者的身份出现,但仍是学习者中的“首席”。第三,写作教学兼顾口语交际、阅读等语文教学环节,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际上,宋老师在14年前曾执教过这一内容,当时课题的名称为《愁女的故事》。笔者遂将本课的教学实录与《愁女的故事》一课的教学实录[2]进行勾连式研读,发现除了课题名称,宋老师的授课理念也发生了改变。《愁女的故事》一课的教学主要聚焦三个核心词语,即感悟、情境、想象。这在当时已经属于非常前沿的教学理念了,但用当下的眼光来看,这种教学方式存在与阅读、口语交际等环节脱节的问题。虽然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悟”,但学生还未来得及深入理解就进入了写作实践环节。虽然教师提醒过学生写故事要有起因、经过、结果,要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但学生的习作成果仍缺乏表现人物性格的个性化语言。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宋老师在十多年后改进了教学理念,创生了《变》一课。以学生擅长的质疑贯穿课堂始终,一次次激发学生的头脑风暴,成功打通写作课与口语交际课之间的壁垒,将二者有机融合在一起。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