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方碑至善广公路改建工程路基路面说明S3-1第1页共30页路基路面说明第2页共30页1、一般路基的设计原则1.1设计依据一般路基设计原则是根据沿线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与地质条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设计完善的排水设施和防护工程,采取经济有效的病害防治措施配合农田水利建设和自然环境等综合设计。设计主要依据如下:《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3610-2019)《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7)《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JTGE50-2006)《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其它的规范、规程、设计指导意见等1.2设计原则1.2.1路基宽度及标准横断面的布置根据业主意见和交通量,路基宽度7.5m,其路幅构成为:0.5m土路肩+2*3.25m行车道+0.5m土路肩=7.5m。行车道横坡2%,土路肩横坡3%。其中土路肩采用C20混凝土硬化。设置护栏的路段,路基加宽25cm。其中:①、K1+210~K1+240下穿G348因两侧桥墩限制,路面宽度5.3m无改造条件,此段仅对路面进行改造。②K2+690~K2+730段左侧为房屋,右侧为基本农田,无改造条件,此段仅对路面进行改造;③K3+340~K3+390段两侧房屋密集,无改造条件,此段仅对路面进行改造;④K4+150~K4+230段左侧为在建鱼塘,右侧为加油站,无改造条件,此段仅对路面进行改造;⑤K4+510~K5+380段为钟坝场镇,两侧房屋密集无改造条件,此段仅对路面进行改造;⑥K10+239+K10+301段由于两侧分布基本农田及房屋无改造条件,此段仅对路面进行改造;⑦K10+370~K10+380段由于两侧房屋密集无改造条件,此段仅对路面进行改造;1.2.2路基压实标准及压实度填料的最小强度(CBR)、最大粒径应符合表1-1的要求。压实度应符合交通部部颁《公路土工试验规程》重型击实标准的要求。同时适当提高压实度标准,土质路堤(含土石路堤)及填方路基与构造物衔接时压实度应不低于下表的标准。不能因为地下水位高,含水量大而降低标准要求,必要时应采用掺加石灰等技术措施以保证压实质量。路基压实度(重型)路面底面以下深度上路床(0~30cm)下路床(30~80cm)上路堤(80~150cm)下路堤(150以下)零填及路堑路床(0~80cm)压实度(%)≥95≥95≥94≥92≥951.2.3路基的超高和加宽超高方式为绕路基中线旋转(详见超高方式图S3-6)。加宽根据规范采用第1类双车道加宽值。(1)当圆曲线半径小于150m时在曲线上必须设置超高;(2)超高渐变率一般为1/330—1/100;1.2.4路基设计标高路基设计标高采用路基中线标高。`2、填方路基设计2.1填料选择填方路基应优先选用级配良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0mm。填料饱和重度不超过21kN/m3,其综合内摩擦角Φ在饱和状态下不得小于30°。泥炭、淤泥、冻土、强膨胀土、有机土及易溶盐超过允许含量的土等,不得用于填筑路基。浸水部分的路堤不应采用粉质土填筑。当采用细粒土填筑时,路堤填料最小强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要求路面底面以下深度上路床(0~30cm)下路床(30~80cm)上路堤(80~150cm)下路堤(150cm以下)零填及路堑路床(0~30cm)零填及路堑路床(30~80cm)填料最小强度(CBR)(%)643264填料最大粒径(cm)101015151010注:当路基填料CBR值达不到表列要求时,可掺石灰或其它稳定材料处理。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含水量不适宜直接压实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桥涵台背和挡土墙墙背应优先选用渗水性良好的填料如碎石土、砂卵石或不易风化的岩石碎块等。在渗水材料缺乏的地区,采用细粒土填筑时,宜用石灰、水泥、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料进行处治。2.2地基表层处理稳定斜坡上地基表层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地面横坡缓于1:5时,清除地表草皮、腐殖土后,可直接在天然地面上填筑路堤。地面纵坡大于12%或横坡陡于1:5时,原地面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应小于2.0m,并设置4%向内倾斜的横坡。当基岩面上的覆盖层较薄时,宜先清除覆盖层再挖台阶;当覆盖层较厚且稳定时,可予保留。当地下水影响路堤稳定时,应采取拦截引排地下水或在路堤底部填筑渗水性好的材料等措施。应将地基表层碾压密实。本道路按二公路标准采取压实度不应小于95%。路基填土高度小于路面和路床总厚度时,应将地基表层土进行超挖、分层回填压实,其处理深度不应小于重型汽车荷载作用的工作区深度。在稻田、湖塘等地段,应视具体情况采取排水、清淤、晾晒、换填、加筋、外掺无机结合料等处理措施。路线通过沟谷底部、冲田、水塘时,在填筑路堤前应开挖纵、横排水沟排水,疏干、凉晒表土,清除地表耕植土及淤泥。3、挖方路基设计3.1土质路堑土质路堑边坡形式及坡率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边坡高度、排水措施、施工方法,并结合自然稳定山坡和人工边坡的调查及力学分析综合确定。边坡高度不大于20.0m时,边坡坡率不宜陡下表规定。土质路堑边坡坡率土的类别边坡坡率粘土、粉质粘土、塑性指数大于3的粉土1∶1中密以上的中砂、粗砂、砾砂1∶1.5卵石土、碎石土、圆砾土、角砾土胶结和密实1∶0.75中密1∶13.2岩质路堑岩质路堑边坡形式及坡度应根据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边坡高度、施工方法,结合自然稳定边坡和人工边坡的调查综合确定。必要时可采用稳定分析方法予以检算。边坡高度不大于30.0m时,无外倾软弱结构面的边坡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附录E确定岩体类型,边坡坡率可按下表确定。岩质路堑边坡坡率边坡岩体类型风化程度边坡坡率H<15m15m≤H<30mⅠ类未风化、微风化1∶0.1~1∶0.31∶0.1~1∶0.3弱风化1∶0.1~1∶0.31∶0.3~1∶0.5Ⅱ类未风化、微风化1∶0.1~1∶0.31∶0.3~1∶0.5弱风化1∶0.3~1∶0.51∶0.5~1∶0.75Ⅲ类未风化、微风化1∶0.3~1∶0.5弱风化1∶0.5~1∶0.75Ⅳ类弱风化1∶0.5~1∶1强风化1∶0.75~1∶1注:1)有可靠的资料和经验时,可不受本表限制;2)Ⅳ类强风化包括各类风化程度的极软岩。当挖方边坡较高时,可根据不同的土、岩石性质和稳定要求开挖成折线式或台阶式边坡;台阶式边坡中部应设置边坡平台,边坡平台的宽度不宜小于2.0m,并设置外倾不小于2%的横坡以利于排水。对于高度为不大于30.0m的一般路堑边坡段,根据不同地质情况采用相应的放坡坡度。边坡坡顶、坡面、坡脚应设置地表排水系统。根据边坡稳定情况和周围环境确定边坡坡面防护形式,边坡防护应采取工程防护与植物防护相结合,稳定性差的边坡应设置综合支挡工程。条件许可时,宜优先采用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防护措施。4、不良地质地段及特殊路基设计4.1过湿土路基4.1.1分布情况沿线属于水田与旱地零星分布,存在软弱路基段,主要分布于沿线的水田、鱼(堰)塘等低洼地,为间断分布。岩性为淤泥质粘土,灰褐色,流塑~软塑状,有臭味,厚度一般不大于3.0m。4.1.2设计原则由于本线路地区的山区软弱地基厚度较小,其工后沉降往往能够满足规范要求,因此,其设计处治主要在于降低处治后的工后不均匀沉降,避免路基开裂。同时减少软基处治时间,尽快形成路基也是应考虑的重要因素。考虑到全线软基较薄,分布范围小,当软土层深度小于2m时,采用换填路基挖方的硬质土石进行换填;当软土层深度大于2.0m时,采用挖方中的合格石料抛石挤淤泥进行处理。换填路段应进行压实,压实后,其压实度应不小于规范要求。清淤土方可用于路基边坡种植用土或弃土场复耕土层。对于易于积水的段落,为避免积水对路基底部造成软化,在路堤外侧设置排水沟。4.2新老路基结合处理由于本项目为旧路扩宽路基,应加强新旧路基的衔接,减少不均匀沉降,使新旧路基成为一个整体。首先对路基坡面和地基进行清表处理,然后对坡面进行开挖台阶,再分层填筑,填方区过度段采用挖方中符合填筑要求的砾类土、砂类土、碎石土、或砂岩片碎屑填筑,如地面横坡陡于1:5时,地表开挖反向台阶,台阶宽度>3m,坡度2~4%。同时为保证路基地下水排放通畅,在路基填挖交界处土工格栅下部设置横向渗沟。为了控制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新路基的压实度应比规范要求压实度提高1%,施工工后新老路基最大差异沉降应不大于6cm,最大变坡率不大于0.29%。新老路基搭接处理详见图纸S3-11。5.防护工程设计5.1路堤边坡防护5.1.1护肩墙防护对于半填半挖路基,当填土高度较低时,但边坡伸出较远不易填筑时,一般情况下浇筑C20混凝土护肩墙进行防护,护肩墙的高度不得超过2.0m,必须具有一定的埋深,具体设置位置详见“公路平面总体设计图”。护肩的墙后填料应为碎石,基础应设在岩石上或坚硬粘性土上,地基土的承载力不得小于100kPa。护肩墙沿纵向每10m长设一道沉降伸缩缝,缝宽2cm,以沥青麻絮填塞,填塞深度不小于20cm。墙身设泄水孔,间距2-3m,渗水处适当加密,上下排泄水孔应交错设置,采用直径为5cm的PVC管。5.1.2衡重式挡墙防护受范围限制,当不具备直接放坡或放坡范围受限时,采用路肩墙进行防护,具体设置位置详见“公路平面总体设计图”。路肩墙或路堤墙均采用衡重式,本次设计挡墙高度均小于10m,采用C20混凝土浇筑。挡墙埋深不得小于1.0m,墙趾进入中风化岩层的深度不得小于0.5m。挡土墙一般情况下每隔10-15m需设置2cm宽的伸缩缝,且用沥青麻絮填塞,填塞深约20cm。墙身在高出地面以上部分应分层设置泄水孔;泄水孔间距2-3m,上下左右交错布置,外倾5%,孔内预埋直径10cmPVC管,为了防止衡重台处积水,在衡重台处需设置泄水孔。最低泄水孔出口底部应高出地面或常水位30cm,在泄水孔进口下部应设置防渗土工布,不使积水渗入基底,泄水孔入口应用土工布包裹。挡墙墙背50cm范围内回填碎石反滤层,反滤层外侧铺设渗水土工布。5.1.3路堑墙路堑墙每隔10~15m设置一道2cm宽沉降缝,用沥青麻絮沿墙的内、外、顶三方填塞,深度不小于15cm,泄水孔间距2~3m,泄水孔采用预埋φ6.0PVC管,最低排泄水孔出口应高出边沟底0.3m,在泄水孔进口处应设置反滤层,在每排泄水孔下部应设置隔水层,路堑墙采用C20混凝土。5.1.4护面墙护面墙墙背不得超挖,如有超挖用浆砌片石进行补填。墙高4<H≤7米时,墙背设一道耳墙,墙高为H>7米,设置两道耳墙。沿墙身长度每隔10~15米,设沉降(伸缩)缝一道,用沥青麻絮填塞,深入10~20厘米。护面墙及护坡采用C20混凝土。6.路基施工技术要求路基及排水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和交通部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的要求进行,保证路基、路面施工质量。6.1挖方路基(1)路基施工前应清除占地范围内的植被,挖除树根、淤泥、耕植土及含有机质等不适宜作填料的土层。(2)路基挖方施工时,对顺层地段须沿层面开挖。如设计坡比与岩层倾角不符,应视实际顺层情况调整挖方坡比。开挖土方时,禁止用爆破作业施工。开挖石方时,应根据地形、地质、开挖断面及施工机械配备情况,采用能保证边坡稳定的方法施工。石方的爆破应以小型及松动爆破为主,禁止用大中型爆破,影响岩体稳定,造成新的病害;潜在滑体路段附近石方路段禁止采用爆破作业。(3)不论开挖工程量和开挖深度大小,均应自上而下进行开挖,不得乱挖、超挖。(4)严禁在坡面上挖洞取土。(5)挖除土石方应及时排除,不可堆积于坡面上,以免增加负荷后造成新的地质病害。(6)路堑边坡开挖前,应首先砌筑截水沟,将坡面水截流,以有利于边坡稳定。(7)深路堑开挖宜采取分层纵挖法,即沿路堑全宽以深度不大的纵向分层挖掘前进的开挖方法。(8)路堑边坡开挖应自上而下,高、长边坡应分段进行,开挖后应及时防护,对有特殊设计的边坡应分段及时防护。(9)路堑边坡开挖,应有序组织施工周期,尽量避免雨季开挖。(10)施工中,为确保边坡岩体不被大面积破坏,确保边坡稳定,采用机械开挖。6.2填方路基(1)填筑地表低洼处,应清除树根草皮或淤泥腐植土,并排干地表积水,再行填筑。(2)填方施工时,在填筑期内,应加强地表及地下排水,盲沟进出口不得阻塞。软基施工地段,应严格控制填土速度,避免填土过快发生软土地基失稳的事故。(3)桥涵填方应采用渗水性较好的填筑石料,并设置横向盲沟,分层夯实,夯实厚度不得超过20cm,以满足压实度要求。(4)路基填筑时,应随时对路基压实度进行检测,并定期观测路基沉陷,根据观测值来调整施工填筑方法和采取应对措施。(5)当采用土石混填填筑路堤时,应将石块大面向下,小面向上分开摆平放稳,缝隙内填以土或石屑,层厚以30~50cm为宜,不得超过50cm。6.3填石路基由于本项目沿线基岩出露,且挖方较多,部分填方路段可采用填石路基。6.3.1材料要求(1)严格按\o"规范"规范要求控制填石路基材料的质量和规格。进场石料应与送检材料一致,填料岩心抗压强度不小于20MPa(用于护坡的不小于30MPa。岩心抗压强度小于20MPa的填料施工和压实特性按土质填料考虑);膨胀性岩石、易溶性岩石、崩解性岩石和盐化岩石等均不得用于路堤填筑;严重风化软岩不用于填石路基;易风化的软岩不用于路基上部,也不用于路基浸水部分。(2)按比例分出三类石料。①路基的主填料:按石料的饱和抗压强度将石料分为硬质岩石(≥60MPa)、中硬岩石(30~60MPa)和软质岩石(20~30MPa)三类。石块粒径按填筑层位确定,硬质岩石最大不超过40cm;中硬岩石最大不超过30cm;软质岩石最大不超过40cm,供粗粒层用。②石屑等细料,供细粒层用;③码砌边坡用的块石,主要是粒径为0.3~0.5m的块石,选用表面比较平整的石块。(3)用作路堤填料的填石料,除限制其最大粒径外,一般对填料级配不做特别限制,但要求不均匀系数达到15﹤Cu﹤20。当发现由于某种粒径的填料欠缺(一般为细料)而影响压实结果时,可采用补充该级级配填料的办法进行改善。石块级配较差,石块空间的空隙较大时,可于每层表面的空隙里扫入石渣、石屑和中、粗砂,再以压力水将砂冲入下部,反复数次,将空隙填满。(4)填石路基的填料如其岩性相差较大,则应将不同岩性的填料分层或分段填筑,不宜横向分幅填筑。6.3.2准备工作(1)压实机械要求采用大功率震动压路机(自重不小于18t)或重型夯实机械,功率越大对填石料的压实越有利,也有利于工程进度的提高,震动压路机应能以较大的振幅进行震动碾压。(2)基底处理当原地面自然横坡较陡(陡于1:5)时,路堤基地应挖成台阶,每级台阶宽度≥2m,高度为一层压实厚度。其后进行基底平整碾压作业,使基底土层的强度和密实度达到设计标准。当原地坡度陡于1:2.5时,应按陡坡路堤进行稳定性分析,确定边坡坡度。对于高度大于8m的边坡,采用台阶形边坡,即在边坡中间每隔8m设置一道宽1~2m的台阶,以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填石材料的工程性能与土质填料有较大差异:土质路基本身抗剪强度低,颗粒之间具有粘聚力,土体具有较强的塑性,如果地基发生较大沉降及不均匀沉降,路基的沉降可以随着地基沉降性状共同沉降。但是,填石路基依靠嵌锁和摩擦作用形成强度,填石颗粒之间没有粘聚力,颗粒之间的嵌锁结构遭到破坏后不能像土质路基一样逐步恢复。当路基内部产生的剪应力超过路基极限抗剪强度时,即产生剪切破坏,其剪胀效应将导致边坡膨胀使路基失稳。(3)施工\o"工艺流程"工艺流程运料→堆料→摊铺→超粒径破碎、剔除→超幅碾压→刷坡→边坡压实、修整→边坡码砌→质量检查→下一层施工(不合格路段整改)。6.3.3石质填料的运输、填筑、摊铺和整平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装料、卸料中的离析现象。填石路基应逐层填筑,安排专人指挥卸料,按水平分层,先低后高,先两侧后中央卸料。施工过程中填料的填筑和摊铺可同步进行。首先摊铺一个工作面,面积宜在40m2左右,摊铺厚度可低于最终摊铺厚度10cm以上。填石料应直接堆放在摊铺粗平的表面上,由大功率推土机向前摊铺,形成新的工作面。自卸汽车在新的工作面上卸料,大功率推土机在向前摊铺,填料向前推移的距离不宜小于3m。这样施工可避免摊铺过程中粗细料分离,使最大的石块居每层低部,而较细的颗粒则居于顶部;它能确保最佳的嵌锁和压力传递,同时提供了一个不会致使压实碾轮及橡胶轮胎的牵引机在行走过程中受损的表面。该方法需要在填筑层末端将填料推入下层,使其与正在填筑的层堆成相同高度。摊铺过程中整平石料是保证压实效果的重要环节。整平要注意路基在纵向和横向填筑均匀。先用大型推土机粗平,使岩块之间无明显高差,然后配合人工找平;对大粒径石料,应人工手摆,大面向下,小面向上,摆放平稳,再用石屑塞缝,最后压实。在条件具备和必要的情况下,并在每次表面铺筑厚10cm左右的石屑或石碴细料,然后精平,达到表面平整,无孤石突出,以保证碾压密实和平整度。填石料摊铺时的平整度对压实效果影响很大,填石料表面凹凸的高差值一般要求不大于层厚的10%。未达到平整度要求的填石路提,应在表面局部补充细料并加强人工整平,在达到填料平整度要求后,方可进行下步工序。填石料中,细粒料碎石或石屑料含量宜占大粒径料的15%以上。对细料明显偏少,影响压实的段落,在摊铺粗平的填石料表面,应铺洒一层碎石或石屑料,要保证碎石或石屑料填满大粒径料间缝隙。铺撒细料后,摊铺层面应相对平顺,以利压路机碾压施工。对有明显空洞、孔隙的地方,应补充细料,用冲压法将其冲入下部,反复多次,待空隙填满后再碾压,对于碾压后仍有松动的块石,应用合适粒径的小块石嵌实,并用手锤敲紧。6.3.4填石路基压实(1)填实路堤采用冲击式压路机、重型振动压路机或夯锤进行压实,填石路堤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填石料中加适量的水可湿润石料、软化细料,减小岩块之间的摩擦力,便于压实。(2)对于不同岩性、不同级配的石料,需确定填石路基各\o"施工工艺"施工工艺参数,如松铺厚度、最大粒径、碾压遍数等。通常,填石路基\o"施工工艺"施工工艺参数通过修筑实验路段验证。一般要求两遍沉降不大于2mm,标准差不大于1mm,压路机的振动频率30Hz左右,行驶速度2~4km,振幅大于1.5mm。下表为不同类型填石料的自振频率。(3)在碾压过程中,由两侧向中间,然后再由中间向两侧碾压,要求每次错轮1∕3轮宽以上。碾压时,选择强功率档振动碾压6遍左右,被压实体表面有明显的轮迹时,还应再增加压实遍数。常用填料的自振频率填料类型自振频率∕Hz砂砾31.0砂卵石24.7片石30.0(4)振动压路机的碾压开始时行驶速度应用慢速,最大速度不宜超过3Km。第一遍应静压,然后先慢后快,由弱振到强振,最后以轮胎压路机压平表面。压实时应先压两侧(即先靠路肩部分)后压中间,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纵向互相平行,反复碾压。碾压遍数不得少于试验路段确定的遍数。当路堤高度低于4m时,压路机应碾压到路基边缘0.5m的位置,当路堤高度大于4m时,压路机应碾压到路基边缘1m的位置。压路机在路基边缘2m范围内压实时,可适当减低振幅或用弱振档进行压实。压实时要连续不断地用小块或石屑填隙,直到石料空隙被小料填满、密实,石料稳定、无下沉、无水平移动、表面平整为止。对夯锤应成弧形,首遍各夯位宜紧靠,如有间隙,不得大于15cm,次遍应压在首遍位的缝隙上,如此连续夯实直至达到要求后,再向后移动一夯锤位置。行与行之间应重叠40~50cm或1∕3轮宽以上,前后相邻区段应重叠100~150cm。应达到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均匀。(5)振动碾压完成后,条件允许时可采用双轮冲击压路机进行检验性补压。如果其下沉量在5~7cm范围内,原来振碾压实是合格的。通过补压达到对全路基的直接检验与补充追加压实,在路床顶面以下1.5m形成连续、均匀、密实的加固层,提高了路基路面的综合强度和稳定性。6.3.5边坡码砌(1)当边坡坡度大于填料内摩擦角时,没有设计码砌层的边坡是不稳定的。较薄的码砌层也能对路堤边坡的稳定起到较大作用(即使码砌层的内摩擦角与内部填料的内摩擦角大小相同),这是因为增加码砌层后,边坡滑动破坏面在码砌层中成为了水平状,对边坡的稳定起了很大作用,因此。在施工中对于码砌的石料不但要求粒径大,强度高、不易风化,还应该对形状有所要求,用于码砌的石料要求形状方正,至少有两个面较为水平。(2)在填石路基填料来源复杂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适当增加边坡码砌厚度,以保证其稳定性。填石路基采用超幅50cm碾压,以便压路机能够压到路基边缘,待成型稳定后用挖掘机刷坡。边坡可不必层层码砌,当填土高度小于6m时,可采用护拱护坡。当填土高度大于6m时,填石路基应使用大粒径石料(30cm以上的规则石块)进行边坡码砌,码砌厚度不小于1.5m;10m以上码砌厚度不小于2.5m;并分层咬码干砌,空隙较大时用小石块填塞。码砌石块尽量紧贴、密实,无明显空洞、松动现象,砌块间承力接触面应微微向内倾斜。码砌表面平整,在曲线上的码砌边坡应平顺,码砌后的边坡坡率应符合设计要求。边破码砌后,可在其上的坡面上修筑护拱、洒草籽或铺草皮。这样既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边坡的稳定性,同时,又不阻止水分从路基内部由边坡排往外界。(3)路基整修在填石料表面填筑其他填料(如土、粉煤灰等)时,填石料表面应先填筑一层30cm厚的碎石、石屑过度层,过度层碎石粒料应小于10cm,其中小于0.5cm的细料含量应大于30%。在路基基本完工后,检查测量中基面的中心线标高以及路基宽度和边坡坡度,并进行路基整修工作。(4)填石路基施工质量控制填石路基的内部填石压实越充分,填体内摩擦角与抗剪强度就越大,路基相应的稳定性就越高。内部填石的压实质量主要由施工工序配合质量检测进行控制。在施工工序中,特别是对填料强度、级配、最大粒径、压实厚度、压实遍数、压实功能、压实沉降等都应科学控制,以提高内部填石的内摩擦角。我国现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o"规范"规范》(JTGF10—2006)规定:填石路基的压实质量,以压实后孔隙率为控制指标。在施工实践中可采用钢球法测定填石路基的压实质量,具体做法如下:(1)每20~40m选择一个断面,每个断面设6个点;(2)平地机粗平后,在选中的6个点上布置钢球,钢球露出松铺面2~3cm;(3)压实机每压一次后测出钢球的沉降值不大于2mm时,可以认为路基已被压实。此方法中钢球的钢度足够大,压路机的碾轮与钢球始终保持是点接触,钢球的变形量可忽略不计,因此钢球的沉降值较为真实的反映了路基的沉降值,可以作为填石路基判定压实质量的依据。填石路堤压实的一般标准如下表所示。填石路堤压实的一般标准路基顶面以下深度∕㎝重型击实压实度∕%压实空隙率∕%80~1509522>15093246.4挡墙施工技术要求6.4.1衡重式挡墙施工技术要求(1)施工前请先按桩号对挡墙轴线进行放线,确保挡墙位置正确,且不与其他结构物冲突,若与其他结构物冲突时,请及时通知设计单位调整。(2)墙身C20砼墙身。每一段挡墙应连续浇筑,混凝土强度达到85%以上时,方可回填墙背填料,同时采用草袋覆盖洒水养护;(3)挡墙基坑开挖时应分段跳槽开挖,严禁大面积开挖,分段长度以不造成边坡滑塌为准进行确定,开挖一段后应立即施做该段挡墙,开挖方法根据现场实际需要选用人工或机械开挖。(4)基底力求粗糙,逆坡应符合设计要求,顺墙方向的地面坡度大于5%时,基础应做成高宽比不大于1:2的台阶。挡墙基底开挖后应通知地勘和设计单位进行验槽。(5)挡墙墙身设泄水孔,间距2-3m,外斜5%,孔眼直径100mm,上下左右交错布置,最下排泄水孔口应高出地面(或河底)300mm;为了防止衡重台处积水,在衡重台的位置需设置泄水孔,详见大样图。(6)挡墙基础置于中风化岩石的深度不小于0.5m,墙前基坑沿槽浇筑,挡墙总的埋深不小于1.0m。(7)在地基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挡墙墙高、墙身断面发生变化的地方,墙身应设置沉降缝,间距10~15m,缝宽20mm,缝中填沥青麻絮,填埋深度不小于200mm,墙背沉降缝处铺设一层土工布,宽0.5m。(8)墙后土回填前,应先清除坡面草皮、耕土、生活垃圾等有机质,墙后地面横坡坡度大于1:5时,应形成台阶状,台阶宽度不小于2m,呈4%的逆坡,回填时应分层夯实,填料饱和重度不大于21kN/m³,饱和内摩擦角不低于30°,压实系数按重型标准不低于0.92,每一100m2不小于2个检测点。(9)浸水挡土墙最好在枯水季节或水位最低时施工,施工前应清理地表碎石和做好安全生产的准备工作,水位以下部分基坑开挖需结合现场实际采取必要的措施,如修筑围堰等措施以确保挡墙的质量。(10)开挖结合排水考虑,排水沟逐层领先;基坑积水应及时抽排,有泉眼出露应作排引处理,不得随意填埋,以确保工程质量。(11)施工前需做好相应的施工组织设计,应避免基坑开挖导致滑坡范围的扩大。(12)护肩墙或护脚墙施工技术要求可参照本节相关内容。6.5.2削坡技术要求(1)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随时做成一定的坡势,以利泄水,并不得在影响边坡稳定性范围内积水。(2)挖方上侧弃土时,应保证挖方边坡的安全;在挖方下侧弃土时,应将弃土堆表面修整成向外倾斜,或在弃土堆与挖方边坡间设排水沟,防止地表水流入挖方场地。(3)不宜在雨季施工,应遵循先整治后开挖的施工顺序,不应破坏挖方上方的自然植被和排水系统,防止地面水渗入土体,必须遵循至上而下的开挖顺序,严禁先切除坡脚。(4)严禁无序大开挖和爆破作业。坡面必须清除危石,整理平顺。若有超,欠挖大于30cm时,必须凿顺或用M7.5浆砌片石嵌补。6.5.3路堤回填施工技术要求(1)地表层含草皮、生活垃圾、树根、腐殖质的土不得作为填料;泥炭、淤泥、强膨胀土、有机质土不得用于填筑;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含水量不适宜直接压实的细粒土,不得直接用于填筑。用于回填的填料不得含有草皮、生活垃圾、树根、腐殖质等杂物。(2)回填时应分层夯实,墙后回填土材料须采用饱和内摩擦φ不小于30°的块石土、碎石土等回填,当地面横坡坡度大于1:5时,应形成台阶状,台阶宽度不小于2m,呈4%的逆坡,压实系数大于0.92,每100m2不小于2个检测点。密实度应达到中密,饱和重度不大于21kN/m3。(3)其他未尽事宜参考设计图纸或按照相关规范标准等执行。6.5.4路基防护其它相关注意事项(1)当施工中出现与设计不符的情况时(特别是出现软弱夹层),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并会同有关单位协商解决,任何设计变更,均以正式书面文件为准。(2)施工过程中严格按信息法施工的要求作好信息资料的收集、边坡的监测等工作,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制度,及时向业主、监理和设计通报,以便及时根据施工中的各种信息、资料对设计进行调整处理,确保边坡加固处理的安全性与可靠度和经济性。(3)施工期间及竣工后2年内,甲方应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测量单位,对支挡结构进行位移及变形观测。(4)为确保施工质量,应选择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施工队伍施工;(5)由于开挖过程为逐级开挖,施工可能与设计数量略有出入,施工计量应以实际发生数量为准。(6)严禁雨季施工,严禁大断面全面开挖,施工必须采用跳槽间隔施工,施工期间必须加强监测,一旦坡体出现变形,应立即回填反压;在变形强烈的地段应采用从两端逐渐向中间推进的施工工序。(7)工程施工中的隐蔽工程,应及时通知、组织有关各方进行检查验收。(8)其余见各分图说明,未尽事宜严格按照相关的国家或行业规范与标准执行。7.路基、路面排水设计7.1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原则(1)本线路路基路面排水按自成系统的原则进行设计,布设排水构造物时综合考虑自然水系、农田水利灌溉及桥涵位置,及时有效地排出路基范围内的地表水与地下水,确保路基、路面稳定与行车安全。(2)公路排水不应与沿线农田水利设施发生冲突,公路排水沟外应设置挡水埂,防止外部水进入路基排水沟,同时注意减少公路排水对原有水系环境的破坏。(3)路面排水按重现期5年设计,路界内的坡面排水按重现期15年设计。(4)边沟、排水沟均采用C20混凝土浇筑。7.2路基排水本段路基排水主要为地表排水,在填方路段主要依靠两侧坡脚位置的路堤边沟,在挖方路段主要依靠两侧坡脚位置的路堑边沟将汇水接入排水沟或直接通过桥涵排出路界。7.2.1边沟全线根据填挖情况分段设计边沟,边沟主要排除车行道路面和绿化带的汇水,与路基两侧的桥涵进出水口或排水沟相连,路面与边坡汇水通过竖向槽口直接流入排水沟。边沟采用C20砼矩形边沟,矩形边沟截面尺寸为50cm×40cm(宽×深)。如与农田排灌沟渠发生冲突,应改移沟渠,并与排水沟或涵洞出水口顺接,以确保公路排水设施与当地农业灌溉设施畅通。7.2.2环管边沟在居民聚居区或平面交叉的位置设置∮40cm的环管边沟。7.2.3路面排水路面水采用路拱横坡分散漫流排水方式,不采用设路侧拦水缘石的集中排水。行车道的正常路拱横坡均为2%,路肩横坡为3%。8、取土、弃土方案及节约的措施8.1取土、弃土设计方案通过土石方调配,全线挖方62345.1立方米,填方21964.8立方米,本项目弃方38730.1立方米。8.2取弃土场本项目弃土场位于K7+390左侧,占用6.11亩林地,可弃方5万方。9、路面设计9.1设计依据(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013年版;(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4;(8)《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9)《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40-2011);9.2路面设计基本条件9.2.1自然地理概况拟建工程场地主要位于重庆市忠县四方碑至善广乡沿线,拟建道路沿线存在既有乡村公路,交通很便利9.2.2地形地貌拟建道路主要位于重庆市忠县四方碑至善广乡沿线,场地总体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单元区。本工程主要为公路改建项目,不改变原有道路平纵,仅对现状道路路基加宽至7.5m。沿线主要为原破旧的乡村公路和居民区,地形整体坡度较陡峭,地形坡度一般为15-55°,局部区域较平缓;勘察范围内的地面分布高程为175-891m,相对高差为716m,地形起伏较大。9.2.3气象工程建设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特征:其特点是冬暖夏热,春旱秋短,无霜期长,雾多日照少,雨量充沛,风小湿度大。区内多年平均气温为18.1℃,一年之中1月最低,月均温度为7.2℃;8月最高,月均温度28.3℃;年均日照为1288.7小时,无霜期330天以上。区内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059.8mm。降雨量多集中在5~9月,其中7月降水最为丰富,平均降水159mm。降水不足25mm的少水月为12、1、2月,以2月降水最少。降雨多集中在5~9月,约占每年降雨量的81%,夏季多大雨,最大日降雨量251.8mm,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100.1mm。9.2.4水文拟建路段K0+700~K5+300段外侧为一条河流,河流宽约为20米,勘察期为旱季,水量较小。本工程有两处将跨越该河流,但已修建桥梁,本次完全利用原有的两座桥梁;因河流与拟建公路较远,且相对高差较大,所以河流对拟建道路影响较小。拟建道路沿线局部地段分布有冲沟、鱼塘和水田,道路沿线整体地表水较为丰富。9.2.5地层岩性通过对工程场地的地面地质测绘和综合分析已有区域地质成果,地层自上而下为覆盖土层有第四系人工填土(Q4ml)、残坡积粉质粘土(Q4el+dl)、崩坡积碎石土(Q4col+dl),下伏基岩有侏罗系中统新田沟组(J2x)砂岩、泥岩和页岩;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组(J1zl)的泥岩、砂岩、页岩和石灰岩;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J1z)砂岩、泥岩和页岩;场地岩层跨域三个不同地层时代,地层岩性特征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Q4)人工填土(Q4ml):灰褐色、杂色,稍湿-干,结构中密-密实,主要由强风化砂岩、泥岩、灰岩碎石及粘土组成,碎石粒径约3-30cm,局部夹块石,土石比约为6:4,原公路路基区域表层约0.3m为沥青层;填土为原公路修建时机械堆填而成,堆积年限为10年以上,主要分布于原道路路基及两侧,钻探目前揭露最大厚度为5.8m(ZK106)。粉质粘土(Q4el+dl):紫红色,主要由粘粒及粉粒组成,呈可塑状,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碎石。钻探目前揭露最大厚度为3.2m(ZK87),为残坡积成因,仅分布于原有道路两侧的山坡上。碎石土(Q4col+dl):黄褐色,主要由碎石及粘土组成,碎石含量约为50%~60%,粘土含量约40%~50%。碎石粒径20~150mm,母岩多为砂岩,棱角形为主,颗粒级配差,分布较均匀,呈稍密-中密状,崩坡积成因。局部碎石土厚度较大,本次钻探未揭穿,主要分布于拟建道路K4+060~K4+260段、K11+730~K12+680段沿线,为古滑坡体,现状稳定。(2)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组(J1zl)泥岩(J1zl-Ms):米黄色、杂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局部夹砂岩薄层及砂质条带。强风化段岩芯较破碎,呈碎块状,完整性较差;中等风化段岩芯多呈柱状,节长8~27cm,完整性较好。分布于拟建道路K7+960至K12+680段沿线大部分区域,为场地内主要岩层。砂岩(J1zl-Ss):灰黄色,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矿物等组成。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泥质胶结,裂隙不发育;强风化段岩芯较破碎,呈碎块状,完整性较差。中等风化段岩芯多呈柱状,节长10~30cm,完整性较好。主要分布于拟建道路K7+960至K12+680段沿线大部分区域,为场地主要岩层。页岩(J1zl-Sh):深灰-灰黄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钙泥质胶结,节理较发育;强风化段岩芯较破碎,呈颗粒状及碎块状,完整性较差。中等风化段岩芯多呈柱状,节长5~16cm,完整性较好。主要分布于拟建道路K7+960至K12+680段沿线段大部分区域,为场地内主要岩层。石灰岩(J1zl-Ml):浅灰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裂隙发育,裂隙面可见方解石脉。强风化段岩芯极破碎,多呈碎块状,块径1-6cm,锤击声闷,完整性较差;中等风化段岩芯多呈柱状及长柱状,节长7~25cm,完整性较好,锤击声响,回弹震手,岩质较硬。分布于拟建道路K7+960至K12+680段沿线段局部区域,为场地内次要岩层。(3)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J1z)泥岩(J1z-Ms):紫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局部夹砂质条带,强风化段岩芯较破碎,呈碎块状,完整性较差;中等风化段岩芯多呈柱状,节长8~25cm,完整性较好。主要分布于拟建道路起点至K7+960段沿线部分区域,为场地内次要岩层。砂岩(J1z-Ss):浅灰色,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矿物等组成。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泥质胶结,裂隙不发育;强风化段岩芯较破碎,呈碎块状,完整性较差。中等风化段岩芯多呈柱状,节长10~30cm,完整性较好。主要分布于拟建道路起点至K7+960段沿线部分区域,为场地内次要岩层。页岩(J1z-Sh):灰黑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钙泥质胶结,节理较发育;强风化段岩芯较破碎,呈颗粒状及碎块状,完整性较差。中等风化段岩芯多呈柱状,节长5~15cm,完整性较好。主要分布于拟建道路起点至K7+960段沿线部分区域,为场地内次要岩层。9.2.6地质构造拟建场地内岩层呈单斜产出,沿线地层产状变化较大,沿线地层产状分述如下:本项目地层产状为130°∠70°,岩层面闭合,层间局部见粘性土充填,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根据区域构造资料显示,道路沿线无影响较大的区域地质构造,地表及钻孔中均未见断层迹象,在场地基岩中发育2组优势构造裂隙:裂隙LX1产状为235°∠68°,裂隙面平直、粗糙、无填充,宽2~3mm,延伸长2~4m,裂隙间距0.5~2.1m,结构面结合差,为硬性结构面;裂隙LX2产状40°∠55°,裂隙面较平直,粘性土填充,宽1~2mm,延伸长1~2.4m,裂隙间距1.2~2.3m,结构面结合差,为硬性结构面。另见有分布不稳定、贯通性差,延伸短的裂隙面分布。岩体中构造裂隙不发育~较发育;场区岩体总体上较破碎~较完整,总体而已场地地质构造简单。9.2.7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勘察区地层岩性结合《重庆幅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1:20万),按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沿线地下水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分述如下:(1)松散层孔隙含水岩组该类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层中,沿线地表覆土以人工素填土、碎石土、粉质粘土为主;素填土整体厚度较小,渗透性较好,根据地区经验,素填土渗透系数为12m/d,为强透水层,含水量小。碎石土整体厚度较大,渗透性较好,根据地区经验,碎石土渗透系数为15m/d,为强透水层,上部含水量小,底部含水量大。粉质粘土整体厚度较小,透水性弱,根据地区经验,粉质粘土渗透系数为0.003m/d,为相对隔水层,含水量较小。因此,场地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旱季水量较贫乏,仅在雨季土层中的上层滞水,接受大气降雨补给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含水微弱,水量较少,受季节影响变化大。(2)基岩裂隙水该类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强风化带,主要受大气降水和松散土层孔隙水补给。降水多以地表径流形式运移,对裂隙水的补给微弱。裂隙水具有就地补给、就近排泄、迳流途径短、交替强烈的特点,从而导致地下水水量贫乏,受气象因素影响变化明显。根据地区经验,场地内泥岩渗透系数约为0.005m/d,泥岩为相对隔水层;页岩渗透系数约为0.005m/d,页岩为相对隔水层;石灰岩渗透系数约为0.001m/d,石灰岩为相对隔水层,砂岩渗透系数约为2m/d,砂岩为中等透水层。综上可知,场地地下水主要为赋存在基岩的裂隙水,相对隔水层为泥岩、页岩和石灰岩,透水性弱,地下水量不大,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拟建工程场地位于山区,雨水季节可能会形成山洪,会对工程施工产生不利的影响,施工时应做好相应的处理措施,同时应做好对地表水的围堵。9.2.8水土腐蚀性评价本次勘察未对水土进行试验,经工程地质调查,场地内及场地周边无污染源,并结合地区经验,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中附录K的评定标准,场地环境类型为II类,地表水、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微腐蚀性;场地内土层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微腐蚀性。9.2.9不良地质现象及特殊性岩土通过本次勘察,拟建工程场地区未发现滑坡、泥石流、地下洞室、软弱夹层、地下不利埋藏物、危岩和崩塌等其它不良地质现象。但拟建线路路堑开挖后,边坡上部土体及强风化岩体稳定性差,可能产生掉块、滑塌等危险(并非为危岩体);边坡岩体主要为软质岩,易风化,风化后易产生掉块,建议采用框架格构进行护坡。勘察场地内特殊性岩土体为人工填土。人工填土主要为原有公路的路基,包括行车道、路肩和路堤边坡的填筑土。行车道范围内的填筑土因长期通车碾压,压实度相对较高,呈密实状,均匀性较差,路肩及路堤边坡的填筑土压实度相对较低,呈稍密-中密状,均匀性亦较差,具有湿陷性,较高的压缩性。改建路段若直接采用原有公路的填筑土作为路基,可能会产生不均匀沉降,造成路面下沉开裂。由于拟建公路的等级提高对压实度要求较高,建议对原有公路的填筑土施工前进行压实度检测,合格的路段可以直接作为改建路段的路基,不合格的路段应对填筑土进行碾压夯实并经压实度检测合格后方可作为改建路段的路基。9.2.10公路等级与使用要求本项目为设计车速30km/h的三级公路标准,双向两车道。9.3路面结构设计原则9.3.1面层本项目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9.3.2基层本项目基层采用了水泥稳定碎石、C20水泥混凝土。9.3.3路基路基按其填挖值与上路床土石类型可分为填土路基、零填零挖路基与石质挖方路基三类。路基在成型后必须始终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考虑到当地多雨潮湿等气候与地质特性,应在零填挖路基回填一定厚度的透水性材料,对于石质挖方路基,其超挖部分必须采用具一定承载能力的透水性材料(禁用细粒土)找平并填隙、碾压密实,路基成型后的回弹模量值E0≥40Mpa。9.3.4路面结构设计路面结构组合采用利用GoodPave软件进行设计。9.4路面设计9.4.1项目概况与交通荷载参数该项目位于重庆市,属于三级公路,起点桩号为K0+000,终点桩号为K12+680,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根据交通量OD调查分析,断面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为218辆/日,交通量年增长率为5.0%,方向系数取55.0%,车道系数取100.0%。根据交通历史数据,按表A.2.6-1确定该设计公路为TTC1类,根据表A.2.6-2得到车辆类型分布系数如下表所示。车辆类型分布系数车辆类型2类3类4类5类6类7类8类9类10类11类车型分布系数(%)6.420.425.20.0根据路网相邻公路的车辆满载情况及历史数据的调查分析,得到各类车型非满载与满载比例,如下表所示。非满载车与满载车所占比例(%)车辆类型2类3类4类5类6类7类8类9类10类11类非满载车比例85.090.065.075.055.070.045.060.055.065.0满载车比例15.010.035.025.045.030.055.040.045.035.0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表A.3.1-3可得全线非满载车与满载车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具体见下表非满载车与满载车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表A.3.1-3设计指标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无机结合料层疲劳开裂车辆类型非满载车满载车非满载车满载车2类35.53类314.24类137.65类72.96类1.37.910.21505.77类1.46.07.8553.08类1.46.716.4713.59类204.310类2.47.037.8426.811类1.512.12.5985.4根据公式(A.4.2)计算得到对应于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1,353,592,对应于无机结合料层疲劳开裂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95,367,089。本公路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累计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为417,902,交通等级属于轻交通。9.4.2路况参数路基宽度:7.5m;路面宽度:2×3.25m=6.5m;路肩宽度:2×0.5m=1.0m;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基准期:10年;设计交通量:218年增长率:5.0%;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累计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为417,902。交通等级:轻交通等级。土基回弹模量路线所经地区属自然区划Ⅴ2区。路床顶面回弹模量值不低于40Mpa。9.4.3验收弯沉值路基顶面验收弯沉值为245.8(0.01mm),改建路段路表验收弯沉值为29.8(0.01mm)。9.4.4路面结构(1)K0+000~K0+490利用老路段(490m)施工方案:对原路面病害处治后并铣刨1cm,加铺4cm厚AC-13C细粒式沥青砼,整治后路面标高提升3cm。路面结构层如下:面层:4cm厚AC-13C细粒式沥青砼乳化沥青粘层旧路结构层(2)K0+490~K4+460段(3965.03m)施工方案:对原路面病害处治后,挖除20cm厚旧路,统一加铺20cm厚4%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20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5cm厚AC-16中粒式沥青砼+4cm厚AC-13C细粒式沥青砼,整治后路面标高提升29cm。路面结构层如下:加宽侧旧路侧上面层:4cm厚AC-13C细粒式沥青砼上面层:4cm厚AC-13C细粒式沥青砼乳化沥青粘层乳化沥青粘层下面层:5cm厚AC-16中粒式沥青砼下面层:5cm厚AC-16中粒式沥青砼乳化沥青透层乳化沥青透层基层:20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20cm厚4%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20cm厚4%水泥稳定碎石(3)K4+460~K5+380场镇段(920m)施工方案:对原路面病害处治后并铣刨1cm,加铺4cm厚AC-13C细粒式沥青砼,整治后路面标高提升3cm。路面结构层如下:面层:4cm厚AC-13C细粒式沥青砼乳化沥青粘层旧路结构层(4)K5+380~K9+900段(3331.38m)施工方案:旧路侧:对原路面病害处治后,加铺20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5cm厚AC-16中粒式沥青砼+4cm厚AC-13C细粒式沥青砼,整治后路面标高提升29cm。拼宽侧:将路基压实后,加铺20cm厚C20水泥混凝土底基层+20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5cm厚AC-16中粒式沥青砼+4cm厚AC-13C细粒式沥青砼。路面结构层如下:加宽侧旧路侧上面层:4cm厚AC-13C细粒式沥青砼上面层:4cm厚AC-13C细粒式沥青砼乳化沥青粘层乳化沥青粘层下面层:5cm厚AC-16中粒式沥青砼下面层:5cm厚AC-16中粒式沥青砼乳化沥青透层乳化沥青透层基层:20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20cm厚C20水泥混凝土旧路结构层(5)K9+900~K12+680段(2784m)施工方案:旧路侧:对原路面病害处治后并铣刨1cm,加铺4cm厚AC-13C细粒式沥青砼,整治后路面标高提升3cm。拼宽侧:将路基压实后,加铺40cm厚C20水泥混凝土底基层+5cm厚AC-16中粒式沥青砼+4cm厚AC-13C细粒式沥青砼。路面结构层如下:加宽侧旧路侧上面层:4cm厚AC-13C细粒式沥青砼面层:4cm厚AC-13C细粒式沥青砼乳化沥青粘层乳化沥青粘层下面层:5cm厚AC-16中粒式沥青砼旧路结构层乳化沥青粘层基层:40cm厚C20水泥混凝土(5)路肩1)标高提升29cm路段路肩采用29cm厚C20水泥混凝土硬化。2)标高提升3cm路段路肩采用4cm厚AC-13C细粒式沥青砼铺筑,采用标线与路面分界。3)加宽侧路肩需将原路肩挖除后铺筑路面结构。9.5路面主要材料技术要求9.5.1沥青混合料材料要求基质沥青基质沥青采用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其技术指标应达到下表所列的技术要求:70号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指标单位沥青标号70号试验方法针入度(25℃0.1㎜50~80T0604针入度指数PI——-1.5~+1.0T0604软化点(R&B),不小于℃46T060660℃动力粘度,不小于Pa.s180T062010℃延度,不小于㎝20T060515℃延度,不小于㎝100T0605蜡含量(蒸馏法),不大于%2.2T0615闪点,不小于℃260T0611溶解度,不小于%99.5T0607密度(15℃g/㎝3实测记录T0603TFOT(或RTFOT)后T0610或T0609质量变化,不大于%±0.8残留针入度比,不小于%61T0604残留延度(10℃),不小于㎝6T0605SHRP性能等级PG64-22AASHTO1993M320-0乳化沥青道路用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品种及代号阳离子PC-2破乳速度慢裂粒子电荷阳离子(+)筛上残留物(1.18mm筛),不大于%0.1粘度恩格拉粘度计E251~6蒸发残留物残留物含量,不小于%50道路标准粘度计C25.3s8~20溶解度,不小于%97.5针入度(25℃)0.1mm50~300延度(15℃),不小于cm40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裹附面积,不小于—2/3常温储存稳定性:1d,不大于2d,不大于%15注:①粘度可选用恩格拉粘度计或沥青标准粘度计之一测定。②表中的破乳速度与集料的粘附性、拌和试验的要求、所使用的石料品种有关,质量检验时应采用工程上实际的石料进行试验,仅进行乳化沥青产品质量评定时可不要求此三项指标。③储存稳定性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选用试验时间,通常采用5d,乳液生产后能在当天使用时也可用1d的稳定性。④当乳化沥青需要在低温冰冻条件下储存或使用时,尚需按T0656进行-5℃低温储存稳定性试验,要求没有粗颗粒、不结块。⑤如果乳化沥青是将高浓度产品运到现场稀释后使用时,表中的蒸发残留物等各项指标指稀释前乳化沥青的要求。透层与粘层透层油采用阳离子乳化沥青PC-2,粘层油采用PC-3,其质量标准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3.2道路用乳化石油沥青质量要求”的规定,见下表:透层沥青技术要求技术指标单位技术要求电荷阳离子(+)1.18mm筛上剩余量%<0.3标准粘度C25,3s<14恩格粘度E253~5储存稳定性CH5<5低温储存稳定性(-5℃外观无粗颗粒或结块与石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积≥2/3蒸发残留物性质蒸发残留物含量%≥35(25℃0.1mm80~250(25℃%≥80溶解度(三氯乙烯)%≥97.5粘层沥青技术要求技术指标单位技术要求电荷阳离子(+)1.18mm筛上剩余量%<0.3破乳速度试验速度快裂恩格粘度E2515~35储存稳定性5dCH5<51dCH1<1粘度标准粘度C25,3s16~30恩格拉粘度E250.1mm3~10与石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积≥2/3蒸发残留物含量%≥50低温储存稳定性-5外观无粗颗粒或结块蒸发残留物性质针入度250.1mm40~100延度5cm>100软化点℃>55粘韧性25N·m≥3韧性25N·m≥.4粗集料(1)集料的基本性质要求普通沥青混凝土选用的碎石均可用于橡胶沥青混凝土。为保证沥青加铺层表面的抗滑能力和混合料中骨料的嵌挤,根据项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选用卵石破碎石料或其他优质石料作为表面层沥青混合料所用石料,石料应满足下表所示的技术要求。集料技术要求指标高速及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试验方法上面层下面层上面层下面层集料压碎值不大于%262830T0316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283035T0317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602.52.45T0304对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5级4级4级T0616吸水率不大于%2.03.03.0T0304坚固性不大于%1212-T0314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其中粒径大于9.5mm不大于%其中粒径小于9.5mm不大于%15121818152020--T0312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111T0310软石含量不大于%355T0320石料磨光值(面层石料)不小于BPN42--T0321石料的破碎面积不小于%100908070T0346注:①其中磨光值对于底层可不作要求。②集料的级配要求特别强调粗集料的第二次破碎应采用反击式破碎机、锤击式破碎机或圆锥式破碎机破碎,但不能采用鄂式破碎机破碎(石料第一次破碎可采用鄂式破碎机破碎)。(2)集料的级配要求特别强调粗集料的第二次破碎应采用反击式破碎机、锤击式破碎机或圆锥式破碎机破碎,但不能采用鄂式破碎机破碎(石料第一次破碎可采用鄂式破碎机破碎)。在路面加铺工程中,拟采用两种规格要求的破碎集料:S9、S10;粗集料的级配组成应满足下表所列的技术要求。沥青混凝土粗集料的级配要求规格名称公称粒径(mm)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26.519.05S910~2010090~1000~150~5S1010~1510090~1000~150~细集料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质量应符合下表所列的技术要求:沥青混凝土用细集料的技术要求项目单位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试验方法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52.45T0328坚固性(>3mm部分),不小于%12-T0340含泥量(<0.075mm的含量),不大于%35T0333砂当量不小于%6050T0334亚甲蓝值不大于g/kg25-T0349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s30-T0345细集料的级配应满足下表所列的级配要求。本工程不使用天然砂。沥青混凝土用细集料(机制砂)的级配要求规格公称粒径(mm)水洗法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9.54.752.30.150.075S-150~310090~10060~9040~7520~557~402~200~6S-160~310080~10050~8025~608~450~250~填料沥青混合料的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细磨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应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应符合下表所列的技术要求,本工程不使用回收粉。沥青混凝土用矿粉的质量要求项目单位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试验方法表观密度,不小于g/cm32.52.45T0352含水量,不大于%11T0103烘干法粒径范围<0.6mm%100100T0351<0.15mm%90~10090~100T0351<0.075mm%75~10075~100T0351外观无团粒结块亲水系数<1-T0353塑性指数%<4-T0354加热安定性实测记录-T035抗剥落剂为保证沥青混合料中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在面层集料与沥青的粘附达不到5级的条件下,需使用抗剥落剂来改善其间的粘附性。应选用质量优良,长期抗剥落性能好的抗剥落剂;同时采取掺加一定量的消石灰代替矿粉来提高石料与沥青的粘附能力。沥青混合料(1)沥青混合料的级配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范围如下表所示:粗型和细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的关键性筛孔通过率混合料类型公称最大粒径(mm)用以分类的关键性筛孔(mm)粗型密级配名称关键性筛孔通过率(%)AC-1313.22.36AC-13C<40AC-16162.36AC-16C<38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料矿料级配范围混合混合料类型AC-13AC-16筛孔(mm)通过率%19.010016.010090~10013.290~10076~929.568~8560~804.7538~6834~622.3624~5020~481.1815~3813~360.610~289~260.37~207~180.155~155~140.0754~84~8(2)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要求沥青混凝土AC-13C及AC-16C的性能要求如下表所示:沥青混合料性能要求技术指标AC-13CAC-16C试验方法马歇尔稳定度(KN)≥8.0≥8.0T0709-2000流值(0.1mm)2~4.52~4.5T0709-2000空隙率VV%3.0~6.03.0~6.0T0705-2000矿料间隙率VMA%≥11.5≥11T0705-2000沥青饱和度VFA%60~7560~75T0705-2000马歇尔残留稳定度%≥80≥80T0709-2000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75≥75T0729-200060℃动稳定度DS次/mm≥1000≥1000T0719-2000渗水系数ml/min≤120≤120T0730-2000低温弯曲应变-10℃με≥2000T0715-2000击实次数次两面各50两面各50T0702-20009.5.2水泥稳定碎石(1)集料生产设备及堆放场地要求石料加工方式应采用两级以上破碎和反击筛分联合机,禁止直接使用颚式破碎方式生产的集料。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用石料(集料)应能满足日生产量4000吨以上,具有有效运转的吸尘装置。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的集料堆放场地必须全部采用碎石硬化,面积不小于5000平方米,场地布局合理、分隔清晰、排水设施完善,同时细集料应设置防雨棚,不但应具有水稳场地要求的条件,而且应设有专用石块堆放场地和块石分拣区以及应设置有专用废料堆放场地,以能够满足4档以上集料堆放要求,同时各档集料应设置混凝土分隔墙。(2)材料要求:①水泥:采用32.5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硅酸盐水泥。不得使用快硬早强水泥和已受潮变质的水泥,水泥的初凝时间应长于3小时,终凝时间宜在6小时以上,因气候原因水泥终凝时间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时,应掺加缓凝剂,水泥及必要的外掺剂的物理性能及化学成分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相应规定。②集料:用于水泥稳定的粗集料采用当地的石灰岩轧制而成,碎石的压碎值≤35%,最大粒径不超过31.5mm,细集料宜采用碎石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石屑,有机质含量不超过2%,集料级配应满足下表要求:基层、底基层集料的级配的颗粒组成范围筛孔尺寸(mm)基层底基层37.5-10031.5100100~9026.5100~9094~811987~7383~671682~6578~6113.275~5873~549.566~4764~454.7550~3050~302.3636~1936~191.1826~1226~120.619~819~80.314~514~50.1510~310~30.0757~27~2基层、底基层压实度及7天抗压强度类型三级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压实度(%)稳定中、粗粒材料≥97≥95稳定细粒材料≥95≥93抗压强度(MPa)2~41~3注:1、应严格控制0.075mm档集料含量,有条件尽量取低值。2、压实度标准及抗压强度成型采用振动法压实成型。3、表中抗压强度要求为设计值,为避免因混合料离散性较大,考虑90%的保证率系数后,水泥用量增大,基层的偏差系数宜控制在15%以内。施工过程中,抗压强度检验时以范围控制,即控制强度的上、下限,基层控制在2.0~4.0MPa之间,底基层控制在1.0~3.0MPa之间,超出范围视为不符合要求。(3)目标配合比设计:根据设计指标要求,通过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确定混合料级配和水泥剂量。配合比验证:根据目标配比进行水泥土稳定碎石试拌、试铺工作,检验拌和的准确性、强度以及摊铺时是否离析。当混合料的级配、水泥剂量不满足要求或摊铺离析时,应调整配合比设计。(4)施工前应根据现场所备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础上,通过采取限制水泥用量及适当增加粗集料和控制细集料用量调整混合料级配来尽量减少半刚性材料裂缝的产生。(5)符合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饮用水可直接作为基层材料拌合和养生用水。非应用水应进行水质检验,应检验下列指标,合格者方可使用。按SO42-(mg/l)小于2700。Cl-含量(mg/l)小于3500碳含量(mg/l)小于1500可溶物含量(mg/l)小于10000不溶物含量(mg/l)小于5000不得含有漂浮的油脂和泡沫及明显的颜色和异味。9.5.3水泥混凝土(1)水泥应采用旋窑生产的道路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高温期施工宜采用普通型水泥,低温期施工宜采用早强型水泥。(2)粗集料粗集料应使用质地坚硬、耐久、干净的碎石、破碎卵石或卵石。(3)细集料细集料应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天然砂或机制砂,不宜使用再生细集料。(4)水符合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饮用水可直接作为混凝土搅拌与养生用水。(5)外加剂①外加剂质量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相关标准,各项性能的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的规定。②外加剂产品出厂报告中应标明其主要化学成分和使用注意事项。③外加剂产品应使用工程实际采用的水泥、集料和拌和用水进行试配,检验其性能,确定合理掺量。④外加剂复配使用时,不得有絮凝现象,应使用工程实际采用的水泥、集料和拌和用水进行试配,确定其性能满足要求后方可使用。9.5.4自粘式防水卷材对于铣刨修补路段铣刨面层后发现基层出现的裂缝以及混凝土基层与旧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边缘衔接处的施工缝,为防止裂缝反射,需沿裂缝铺设一层防裂卷材,防裂卷材宽50cm,裂缝两侧各25cm。弹性体改性(SBS)沥青防裂卷材采用以SBS改性材料为主,辅以各种助剂制成的沥青涂盖料浸涂聚酯胎基制成的卷材,其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要求。自粘式防水卷材技术要求技术指标要求卷材下表面沥青涂盖层厚度mm≥1可溶物含量g/m2≥1700耐热性110无滑动、流淌、滴落拉力N/50mm≥800最大拉力延伸率%≥40渗油性/张数≤1自粘沥青剥离强度N/mm≥150℃剪切强度≥0.1250℃粘结强度≥0.05热碾压后抗渗透性,0.1MPa,30min不透水接缝抗变形能力,1000次循环无破坏热老化拉力保持率%≥90延伸率保持率%≥90低温柔性-20无裂纹尺寸变化率%≤0.59.6路面施工技术要求路面搭接需将原路结构层挖成1m宽的台阶状,再铺设路面结构。在新旧路面交接处的面层与基层间,铺筑不小于1.5m宽的路面沥青防水卷材。9.6.1沥青砼路面施工施工工艺(1)施工准备①沥青混凝土所用粗细集料、填料以及沥青均应符合合同技术规范要求,开工前将混合料配合比包括:矿料级配、沥青含量、稳定度(包括残留稳定度)、饱和度、流值、马歇尔试件的密度与空隙率等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②沥青混合料拌合设备,运输设备以及摊铺设备均应符合技术规范要求。③铺筑沥青层前,应检查基层或下卧沥青层的质量,不符要求的不得铺筑沥青面层。旧路面或下卧层已被污染时,必须清洗或经铣刨处理后方可铺筑沥青混合料。④沥青材料的准备,沥青材料应先加热,避免局部过热,并保证按均匀温度把沥青材料从贮料罐送到拌合设备内。⑤集料准备,集料应加热到不超过170℃,集料在送进拌合设备时的含水量不应超过1%,烘干用的火焰应调节适当,以免烤坏和熏黑集料,干燥滚筒拌合设备出料时混合料含水量不应超过0.5%。(2)沥青混合料①沥青混合料购买商品。集料和沥青材料按配合比公式规定的用量测定和送进拌合,拌和时应保证足够的拌和时间,以保证混合料拌和均匀,无花白料,温度控制正常。改性沥青混合料:矿料温度190~220℃,沥青温度165~175℃,混合料出厂温度165~180℃;普通沥青混合料:矿料温度165~195℃,沥青温度155~165℃,混合料出厂温度150~165℃。②拌好的热拌沥青混合料不立即铺筑时,可放入保温的成品储料仓储存,存储时间不得超过72h,贮料仓无保温设备时,允许的储料时间应以符合摊铺温度要求为准。③拌合生产出沥青混合料,应符合批准的工地配合比的要求,并应在目标值的容许偏差范围内,集料目标值的偏差应符合合同技术规范要求。(3)沥青混合料的运输①沥青混合料的运输采用自卸车运输,从拌合设备向自卸车放料时,为减少粗细集料的离析现象,每卸一斗混合料挪动一下汽车位置,运料时,自卸车用篷布覆盖。②沥青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如果气温较低或等候时间过长,应采取保温措施,以免温度降低太快,影响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和压实(其中上层沥青混合料的残余孔隙率要求小于7%)。(4)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教育智能交互显示行业资本规划与股权融资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铝电解电容器行业全国市场开拓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单体酒店行业资本规划与股权融资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理情况报告
- 网络工程师2025年工作计划
- 除尘器等电力设备制造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汇编及答案
- 春节餐饮盛宴之道
- 实习班主任班级工作参考计划
- 国内专利培训课件知识
- 血细胞分析报告规范化指南2020
- ISO 56001-2024《创新管理体系-要求》专业解读与应用实践指导材料之7:“5领导作用-5.1领导作用和承诺”(雷泽佳编制-2025B0)
- 2024年快速消费品物流配送合同6篇
- 机电传动单向数控平台-矿大-机械电子-有图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课后习题答案合集汇编
- GB/T 7661-2009光学零件气泡度
- GB/T 4745-2012纺织品防水性能的检测和评价沾水法
- GB/T 16857.1-2002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坐标测量机的验收检测和复检检测第1部分:词汇
- GB 28261-2012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用点火具生产安全技术条件
- RT qPCR(实时荧光定量PCR)课件
- 医院发热门诊工作考核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