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四纵线北延伸段道路工程设计(K3+200~K3+620)桥梁施工图设计说明PAGE11、概述1.1设计依据1)与业主签定的设计合同。2)业主提供的现状1:500实测管线及地形资料。3)四纵线北延伸段道路及配套工程(K2+100~K3+620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补充勘察)。(2018年05月)4)《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2011年修订)。5)《重庆市主城区综合交通规划(2011-2020年)》。6)规划提供的道路周边地块发件情况。7)重庆两江新区建设管理局《000000批复》(2018年08月22日)。8)四纵线北延伸段道路工程(2/3号轴桥梁桩基础)人工挖孔灌注桩可行性论证专家意见。(2019年4月25日)。9)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及其他有关规定。10)业主提供的其他资料。1.2工程概况四纵线北延伸段K3+200~K3+620段起于四纵线北延伸段(K0+000~K3+200段)设计终点,止于复兴立交节点下,含1座桥梁下穿复兴互通,道路标准路幅宽度36m,设计时速60km/h,为城市主干道,本段长约420m。本说明为四纵线北延伸段道路工程设计(K3+200~K3+620)桥梁工程:桥梁起终点桩号:K3+422.052~K3+572.052,桥跨布置形式为:(4x3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最高点高程273.083m,最低点高程272.528m,该桥下穿现状复兴互通立交,桥面与立交桥梁最小净空约5.509m;百年一遇洪水位为268.99m,梁底高于该水位最小距离约1.5m。本工程桥梁主要控制因素:(1)本次设计桥梁2号轴及3号轴桥墩基础位于现状立交桥下,且桥下空间仅约12m高,基础无钻孔成桩的条件,须采用人工挖孔成桩,且新建基础距现状立交基础距离较近,严禁现场堆载出碴,应随挖随弃运。(2)新建桥梁分左右幅设置,两幅桥正好位于现状立交桥墩的两侧,且左幅桥梁体距现状立交桥墩最小净距约0.462m,右幅桥梁体距现状立交桥墩最小净距约0.603m,距离均很小,桥梁上部施工搭架及立模时,应注意对现状立交桥墩的保护,严禁在施工过程中,对现状桥墩有任何的接触。1.3上阶段批复意见及执行情况初设阶段须修改完善的意见:1、设计说明中关于交委专家意见的回复应以桥梁方案为基础;回复:按照审查意见修改。2、设计依据中应增加行洪专项,同时说明中应附加行洪意见;回复:按照审查意见执行补充。3、更新部分作废规范;回复:按照审查意见执行,更新规范。4、补充桥梁方案采用4跨的理由;回复:采纳审查意见,设计说明中补充完善。5、桥梁左右分幅结构,完善标准横断面图;回复:按照审查意见执行,完善标准横断面图。6、补充百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文本中为271.53m),并在立面图中示出,核实桥梁梁底标高是否满足洪水位设计要求。回复:本次设计桥梁于2018年10月获行洪论证批复,同时经核实,设计桥位处百年一遇洪水位为268.99m,梁底高过该水位1.5m以上,满足规范要求。7、示出桥面距既有复兴互通梁底净高、道路边缘与既有桥墩之间的间距。回复:按照审查意见修改完善。初设阶段建议修改完善的意见:1、桥梁基础位于既有复兴互通桥梁下面,且采用钻孔桩,应核实是否有钻孔施工条件和空间,必要时宜调整桩基础施工方案。回复:经现场踏勘发现,该处桥梁基础无钻孔成桩条件,改用人工挖孔成桩。2、桥梁不宜位于竖曲线上,特别是设置伸缩缝处,避免积水影响桥梁的正常使用和耐久性。回复:本次设计道路受前后段接线限制,桥梁段须设置在竖曲线上,设计考虑在伸缩缝位置将雨水排走。3、桥梁P4桥台基础形式在平面和立面采用图中不一致,应核实后修改;基础应置于中风化线以下。回复:4号桥台处按要求修改为桩承式基础。4、桥梁位于大半径曲线上,宜结合结构受力、施工等因素核实设置中间横隔板的必要性。回复:采纳审查意见,将横隔板取消。5、排水PVC管应选用标准管径,核实是否有直径150的PVC管。回复:经核实,市场可买入直径150的PVC管,排水管径维持原设计。6、人行道路缘石高度达到63cm,过大,宜按照规范要求核实修改。回复:本次设计桥梁人行道下方设置管网,满足管网需求空间后,人行道最小需设置为63cm。7、宜按照文件编制办法要求补充比较方案有关设计图。回复:采纳审查意见,补充比选方案钢箱梁一般构造。施工图设计阶段须修改完善的意见:1、桥梁位于原有桥下,并临近老桥桩基,核实机械成孔的可行性;回复:经现场探勘可知,该处桥梁无钻孔成桩条件,现采用人工挖孔成桩的方式。2、加强防护栏设计,建议人行道侧采用无人行道桥梁防护栏防撞等级;回复:采纳审查意见,将人行道侧防撞栏杆等级提高,全部设置为SS级。3、核实桥面铺装中AC-16厚度。回复:本次设计桥面铺装中AC-16厚度为40mm。2、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地勘报告摘录)3.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属丘陵斜坡地貌区,为原始斜坡沟槽地形,沟槽沿两斜坡坡底发育,宽13~36m,南高北低,勘察期间受暴雨影响水位较深。拟建桥梁区位于冲沟底部,雨水湿塘边坡位于冲沟右侧斜坡处,该段斜坡地形总体坡度不大,一般6~16°,局部斜坡较陡,倾角15~35°。场区最高点位于拟建线路东侧斜坡坡顶,高程295.14m,最低点位于拟建道路终点冲沟底部,高程263.04m,相对高差约32.10m。拟建道路右侧渝广高速路填方边坡已采取格构护坡。3.2气象水文1、气象勘察区气象特征具有空气湿润,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年无霜期349天左右。根据重庆市气象局提供的重庆主城区气象资料,沿线气象资料如下: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8.3℃,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7℃。极端最高气温43℃,出现日期:2006年8月17日;极端最低气温-4℃,出现日期:1977年1月30日。湿度:年蒸发量1079.2mm;最大年蒸发量1347.3mm;年平均相对湿度79%;年平均绝对湿度17.7hpa;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81%左右。降水量:年平均降雨量为1104.5mm,多年平均日最大降水量为93.9mm。最大年降雨量1378.3mm(1968年),最小年降雨量783.2mm(1961年),最大日降雨量266.6mm(2007年7月17日),历史年最大降雨量为1357.7mm(1986年),年平均降雨日为168天。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5~9月份,其降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0%,且多大雨、暴雨。风: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频率1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速1.3m/s,最大风速(10分钟平均)26.7m/s(1958年5月10日),实测极大风速27.0m/s(1961年8月4日),最大静风频率7%(1月份),平均风速3.4m/s。2、水文用地红线范围内原始冲沟发育,冲沟南高北低,纵坡降3-8°,冲沟现状水位较低,高程267.162-264.07m,根据调查访问,冲沟内最高洪水位约268.00m,常年洪水位约267.50m,地表水主要通过场地内冲沟东侧排水沟向北侧排出场地外,冲沟内常年积水,部分区域为稻田分布,本次勘察钻孔施工期间受降雨的影响,场地内冲沟及水塘水位上涨,水域面积较详细勘察时有所增加,冲沟内水深0.3-1.2m,水塘处水深1-2.1m。3.3地质构造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现场调查,勘察场地位于龙王洞背斜西翼近轴部,岩层倾角较陡,呈单斜产出,无断层发育。经现场踏勘,在拟建线路沿线的岩坡处测得岩层产状290-305°∠52~62°,岩层间层面结合差,为软弱结构面。拟建场地内岩坡处测得裂隙产状、特征分别为:①产状100-136°∠50-52°,裂隙面张开2~6mm,一般为泥质充填,裂面平直,延伸3~10m,间距0.5~1.8m/条,为软弱结构面,结合很差。②产状29-35°∠78-82°,为软弱结构面,裂隙微张,宽度一般5~6mm,局部宽度超过10mm,多为粘性土充填,裂面较平直或微弯曲,延伸5~8m,间距1.5~3.6m/条,为软弱结构面,结合很差。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P9表3.1.5,该场地岩体节理裂隙不发育。3.4地层岩性据地表工程地质测绘和钻探揭露,场地内出露的土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素填土层(Q4ml)、残坡积粉质粘土层(Q4el+dl),下伏岩层为侏罗系中、下统沙溪庙组(J2s)岩层,现由新到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土层(Q4)(1)素填土(Q4ml):杂色,主要成份为砂、泥岩碎块石夹粉质粘土,碎块石块径一般在2~50cm,大者可达100cm,硬杂质含量40~60%。该层主要为周边工程修建及建筑物拆迁堆积而成,结构松散~稍密,堆填时间1~3年。该层主要分布于拟建桥梁处以及边坡局部地段。本次钻探揭露填土层最大厚度10.2m(ZY004)。(2)淤泥(Q4el+dl):灰黑色,流塑-软塑状,有臭味,含腐殖质,主要分布在水田、鱼塘及冲沟表层,一般厚度1.0m~4.6m,靠近丘陵斜坡坡脚地段厚度较小,冲沟及鱼塘中部厚度稍大。(3)粉质粘土(Q4el+dl):黄褐色、黑褐色为主,主要为粉质粘土,多呈可塑状,刀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均中等,无摇震反应,为残坡积成因。该层厚度0.4(ZY66)~6.0m(ZY51),主要分布于坡间沟谷、丘陵斜坡脚及丘间垭口地段。2、侏罗系中、下统沙溪庙组(J2s)(1)泥岩(J2s-Ms):紫红色、灰绿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份主要为粘土矿物,部分含砂质重,质软,易风化崩解。揭露厚度0.50(ZY098)~28.7m(ZY038)。勘察场地均有分布。据勘探资料,泥岩分布于整个场地,为场区基岩主要岩性,与砂岩呈互层状产于场地内。钻探未揭穿该层。(2)砂岩(J2s-Ss):灰白色,黄色、青色,中细粒结构,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为长石、石英,暗色矿物次之。钙泥质胶结,部分含泥质重。揭露厚度0.6(ZY056)~24.6m(ZY008)。据勘探资料,分布于整个场区,与泥岩呈互层状产于场地内,为场区基岩次要岩性,与泥岩呈互层状产于场地内。钻探未揭穿该层。3、基岩面及强风化层特征经地面调查和钻探揭露,拟建场区的基岩面主要随原始地形起伏而起伏,总体来说,场地内的基岩面向冲沟内倾斜,其埋深在拟建线路上主要与人类工程活动(填方平场)密切相关,在原始斜坡、岸坡地带,基岩面埋深较浅,一般0.0~10.2m。场地中基岩强风化层厚度为0.3m(ZY047)~5.7m(ZY020),经钻探揭露,其岩芯相对破碎,多呈碎块状、短柱状,岩石强度低。强风化层底界随基岩面起伏而起伏,岩土界面倾角一般6-35°,局部原始斜坡坡度较陡处可达55°。3.5水文地质条件勘察区属丘陵斜坡地貌区,拟建场地位于斜坡、沟谷地带,总体地势纵向上呈南高北低、横向上东高西低,沟谷较发育,坡降小,在自然条件下,地下水来自大气降雨补给,并自含水层向沟谷呈渗流或细流状态排泄,气候条件对地下水流量影响较大,一般丰水期流量大,枯水期流量小。随着生产建设的发展,人工堆填、建筑物的修建等,天然水文地质条件受到极大改变,这无疑对含水层及地下水补、迳、排特征都有极大影响。按含水层和地下水特征划分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孔隙水。(1)基岩裂隙水这类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基岩裂隙中,岩性为砂岩、泥岩,地貌上呈陡崖或缓坡,主要分布在场地内冲沟两侧的丘坡地带。该含水层按受大气降雨及人工排水补给,迳流途径短,排泄条件好,多以渗流或细流形式流出地表或补给其它含水层,故富水性较差。(2)第四系孔隙水根据堆积物特征可进一步划分为:①残坡积中的地下水,多属季节性含水,即丰水期地下水较丰富,枯水期几乎无水,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雨及人工排水,部分地段接受基岩裂隙水补给,以渗流、片流排出地表或补给其它含水层。②人工填土中的地下水该含水层主要分布于沿线的填土中,场地内填土层主要分布于拟建桥梁区,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雨补给,人工填土碎块石含量较大,透水性较好,储水条件较差,但不排除雨季时上层滞水较丰富,地下水主要沿原始地面排泄;拟建道路右侧填土层为渝广高速路基填方,该段有统一的地表水体排泄通道,综上,场地内该层地下水多以渗流方式沿原始冲沟或人工地下沟道排泄。3.5.1.地表水勘察区场地冲沟较发育,区内地表水系以场地内冲沟为主,冲沟地表水主要接受周边地表水径流补给,汇集于冲沟排泄于场地外,位于拟建2#桥梁区存在一积水池塘,雨季时,由于排水不畅,地表水为较高。除此之外,场区还分布数个大小鱼塘及水田,勘察期间冲沟及鱼塘内均有地表水存在。3.5.2.地下水①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在冲沟沟附近地带第四系土层及斜坡松散堆积物中,受堆积层厚度、补给条件影响大,多属季节性潜水,主要接受地表水、降水及邻近含水层的补给,并向地形低洼地带排泄。场地内孔隙水主要存在于场地冲沟两侧地带,场地内冲沟地段的孔隙水除降雨补给外,与冲沟水涨落形成季节性互补关系,水量受季节性影响显著。地下水水位受冲沟水位涨落影响明显,当冲沟水上涨时地下水水位亦随之上升。②基岩孔隙裂隙水基岩孔隙裂隙水广泛赋存于勘察区,该类地下水的含水岩组为一套以泥岩夹砂岩、或砂岩与泥岩不等厚互层的河、湖相沉积岩。砂岩中的裂隙是地下水储存、运移的主要通道,泥岩相对隔水,地下水除裸露区外,补给条件一般较差,含水量较低,具就近补给,就近排泄的特点。总体顺坡向或遇隔水层后顺层向小溪沟内排泄。由于区内中风化岩体较完整,裂隙不发育,储水条件较差,故该类地下水多较贫乏。③地下水的补、迳、排关系据现场调查,本场地上覆土层分别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素填土(Q4ml)和残坡积粉质粘土(Q4el+dl),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岩及泥岩。场区为斜坡地形,总体地势纵向南高北低,横向上东高西低,斜坡坡底主要为粉质粘土覆盖,粉质粘土为弱透水层,不利于地下水赋存。场地总体地形为槽谷地形,边坡处斜坡坡度较大,基岩出露条件好,岩体中构造裂隙不发育——即场地的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斜坡体内的岩石风化带裂隙水——该类型地下水在斜坡上仅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且地下水的补给区、径流区、排泄区基本上同时发育于斜坡的上、中、下段或坡脚——该类型地下水尚受控于场区侵蚀基面,即地下水赋存、运移与微地形条件关系密切,在斜坡地段具有近源补给、就近排泄的特点,且当遇长时间暴雨才有可能形成地下水,但流量一般很大,且不会在场区地表出露,只能沿斜坡岩体强风化带裂隙向下运移,并排泄于冲沟一带。本次勘察范围内2座桥梁均位于冲沟底部,1#桥梁区主要地层岩性为砂岩,地下水较丰富,地下水受地表水水位变化而变化,2#桥位区出露地层一泥岩为主,地下水较贫乏,边坡一带主要为斜坡地形,斜坡地形较平缓,覆盖层较薄,覆盖层主要以不透水层(粉质粘土)为主,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雨及人工排水的补给,沿地势低洼处排泄。④地下水水量根据在拟建场地桥梁区选取代表性钻孔,进行抽水测试。在进行抽水试验前,先提干孔内钻探循环水,测得恢复后的静止水位,再进行抽水试验并记录,同时对后续的恢复水位也进行记录。经对记录资料分析、计算,提(抽)水试验成果详见提水试验图2.6.2-1。经对钻孔场地内ZY12进行简易抽水试验,ZY12稳定水位为7.00m水位恢复至7.34,单孔涌水量20.39m3/d;对钻孔ZY34提水后水位降至孔底后,水位恢复较慢,故勘察期间、勘探孔深度范围内除场地内冲沟及水塘旁地形低洼处有少量地下水存在以外,其余勘察地段无地下水,场地内地下水无统一水位线。桥梁地带由于填土层厚度较大,填土以粉质粘土夹碎块石组成,在持续雨季降水补给下或施工中排水较多的情况下,该区域易形成孔隙潜水,水量可能远比勘察期间的水量大,施工单位应备好排水设施,应对局部地带基础开挖后较大水量的疏排。边坡一带位于斜坡地带,斜坡地带局部填土层厚度较大,在持续雨季降水补给下,该区域填土带易形成孔隙潜水,水量可能远比勘察期间的水量大,施工单位应备好排水设施。3.6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性岩土据区域资料及野外实地调查,整个拟建线路沿线的人工填方边坡、自然斜(边)坡未见变形、开裂、垮塌等迹象,稳定性较好。本勘察场地内及附近地带也未见崩塌、滑坡、泥石流、地下硐室等不良地质现象。3.7桩基成桩条件及对环境的影响拟建桥位区地表层覆盖层分布不均,基岩较完整,地质条件较好,场地地下贫乏,场地地形较平坦,建议该桥位区采取机械成孔桩成孔,同时需做好泥浆的引排工作,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由于该桥位Q2-2、Q2-3位于复兴互通下部,如机械成孔条件不满足,可建议采用人工挖孔桩,并做好通风、排水措施,但根据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工挖孔灌注桩管理的通知》(2012)162号文的规定,若采用人工挖孔桩,建设单位应上报有关部门,进行人工挖孔桩可行性的专项论证。桩基施工应严格按照渝建发[2012]117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桩基础施工安全管理的通知》中对桩基施工的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施工安全。3.8地下水及地表水对工程影响分析及土体的腐蚀性评价桥梁处地表水体发育,地下水以孔隙水为主,由于场地内填土层厚度较大,填土以粉质粘土夹碎块石组成,在持续雨季降水补给下或施工中排水较多的情况下,该区域易形成孔隙潜水,水量可能远比勘察期间的水量大,施工单位应备好排水设施,应对局部地带基础开挖后较大水量的疏排。本场地内拟建场地内及附近没有重度污染的污染源,根据重庆岩土检测中心对场地地表水质分析,本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按地层透水性: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场地人工素填土内未见含腐蚀性杂质。根据重庆岩土检测中心对场地土样分析,场地素填土、粉质粘土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按地层渗透性对混凝土结构强透水层有微腐蚀,弱透水层有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对钢结构有微腐蚀。3.9桥梁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及工程措施建议拟建2#桥分布在四纵线北延伸段里程K3+420~K3+570处,大致呈南北走向,下穿复兴立交,经现场地面调查,2#桥位区沿线范围及周边的边(斜)坡现状稳定性较好,未发现不良地质现象,拟建场区适宜2#桥的修建。1、0、4桥台区:按设计方案,桥台0、1的基础拟采用重力式承台+桩基的形式。按设计标高回填整平0桥台后,桥台区现状粉质粘土最大厚度3.3m,填筑后将会在桥台南侧形成高度10.5m的填方边坡,现状地形较平缓,填土不会发生整体滑塌破坏,但填土边坡高度较大,自身稳定性较差,边坡可能沿圆弧面产生滑移,建议对边坡采取放坡+支挡措施处理,边坡采取分阶放坡措施,每8米一阶,放坡坡率1:1:5~1:1.75,由于该桥台位于水塘内,建议排干水体后再施工。按设计标高回填整平4桥台后,桥台区现状填土最大厚度7.6m,填筑后将会在桥台北侧形成高度6.67-7.08m的填方边坡,现状地形较平缓,填土不会发生整体滑塌破坏,但填土边坡高度较大,自身稳定性较差,边坡可能沿圆弧面产生滑移,建议对边坡采取放坡+支挡措施处理,边坡采取分阶放坡措施,每8米一阶,放坡坡率1:1:5~1:1.75。2、桥墩区:1桥墩:位于现状水塘上,原始地形北侧填方边坡上,架空高度10m,纵向地形较平缓,约3~8°,横向上受斜坡影响,地形较陡,约6~30°。该段地表由第四系粉质粘土覆盖,厚度约4.2~4.8m,基岩岩性为砂岩、泥岩,强风化层厚度约1.8~3.5m,强风化底界面随地形起伏而起伏。第四系土层和强风化基岩破碎,承载力低,不能作基础持力层;中风化基岩岩芯完整,承载力高,是桥墩理想的基础持力层。设计采用桩基合理,建议采用机械钻孔嵌岩桩基础,嵌岩深度按3~5倍桩径考虑。基础埋置标高及基底持力层承载力详见表。2~3桥墩:位于已建复兴立交匝道下部,架空高度6.59-9.09m,纵线地形平缓,约3-8°,横向上受斜坡影响,地形坡角6-12°。该段地表由第四系素填土覆盖,厚度约3.5~9.0m,基岩岩性为砂岩、泥岩,强风化层厚度约1.2~2.5m,强风化底界面随地形起伏而起伏。第四系土层和强风化基岩破碎,承载力低,不能作基础持力层;中风化基岩岩芯完整,承载力高,是桥墩理想的基础持力层。设计采用桩基合理,建议采用机械钻孔嵌岩桩基础,但该墩位于复兴立交下部,如不满足机械成孔条件,建议采用人工挖孔桩,嵌岩深度按3~5倍桩径考虑。由于该处桥墩距离已建复兴立交桥桥墩最近距离约4.7m,桥墩开挖对已有桥墩影响小,但桥墩开挖过程中施工平台不应大面积开挖,避免对已有桥墩产生应力破坏,基坑开挖过程中做好基坑支护及监测措施,基础埋置标高及基底持力层承载力详见表。3、基坑边坡按设计方案,桥台0、4的基础拟采用重力式承台+桩基的形式。桥台修建过程中将在四周形成一定高度的基坑边坡,边坡主要为土质边坡,其自身稳定性差,且受地下水影响明显,边坡开挖过程中易失稳,边坡可能沿圆弧面产生滑移,建议施工期间对基坑边坡进行支护。3.7设计参数取值原则及设计参数建议值4、设计技术标准和主要参数4.1主要技术标准1桥梁分类重要大桥2设计荷载汽车荷载:城-A级,人行荷载:4.5Kpa。人行道下方管网荷载:≤1.8KN(单侧)3桥梁以上净空≥5.5m4桥梁纵坡≤1.0%5标准路幅单幅桥:3.0m(人行道)+11.9~14.7m(车行道)+0.5m(防撞栏杆)=15.4~18.2m;6温度荷载箱梁体系温度升温取30°,降温去20°,箱梁混凝土浇筑、伸缩缝安装等施工温度取20°,日照温差按JTG3362-2015规定的温度场计算7风荷载重庆地区10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为ω0=0.45kN/m28地震设防类别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6°,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按7°构造设防。9设计基准期100年10设计使用年限100年11设计安全等级一级12环境类别Ⅰ类13最大裂缝宽度Wmax=0.2mm4.2采用或参考的设计规范《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20)《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2011)4.3其他设计依据《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17)《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18)《钢筋混凝土用钢第3部分:钢筋焊接网》(GB1499.3-2010)《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14)《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15)《重庆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预应力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134-2012)《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39-2010)《公路桥梁伸缩装置通用技术条件》(JT/T327-2016)《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4-2004)《公路桥梁盆式支座》(JT/T391-200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版)(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5、桥梁工程设计桥梁根据道路设计确定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设计图进行设计。上部结构设计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型式。具体设计内容包括:桥梁上部、桥墩、承台、桩基、全桥的伸缩缝、支座、人行道栏杆、桥面铺装、桥面排水及防撞栏杆。5.1主要材料5.1.1混凝土C50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封锚混凝土、支座垫石、支座垫平块等;C50钢纤维砼:伸缩缝;C40混凝土:桥墩墩柱、桥面铺装整浇层;C35混凝土:桩基、承台;C30混凝土:人行道支墩及挂板、人行道栏杆立柱基础、人行道板;C25混凝土:桥台台身、人行道栏杆踢脚。5.1.2普通钢筋设计采用HPB300、HRB400钢筋。HPB300钢筋材料和连接应满足《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17)的规定;HRB400钢筋材料和连接应满足《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18)的要求。除特别说明外直径≥20mm的钢筋均采用机械连接,接头连接等级为I级,连接区段内的接头率不大于50%,并满足《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6)要求。钢筋焊接网:设计主要采用D10规格的钢筋焊接网,其材料应满足相关现行规范的要求。5.1.3预应力材料(1)预应力钢绞线采用高强度低松弛(Ⅱ级松弛)七股型钢绞线,公称直径15.2mm,公称面积140mm2,标准强度fpk=1860MPa,弹性模量E=1.95×105MPa。其应符合图纸要求及《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14(2)预应力锚具采用φs15.2规格的群锚体系。锚具应具有可靠的锚固性能和足够的承载能力,锚具产品的检验应按相关规定进行。(3)预应力管道采用与锚具对应的塑料波纹管道,并采用真空辅助压浆工艺,以保证压浆质量,提高预应力钢束的耐久性。(4)预应力管道压浆材料采用性能稳定、强度等级为M50的纯水泥浆,必须保证压浆饱满密实。为满足压浆质量的要求,压浆浆体可以加入部分的外加剂,以改善浆体的性能。外加剂应与水泥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且不得含有氯盐、亚硝酸盐或其他对预应力筋有腐蚀作用的成分。5.1.4桥面铺装材料桥面铺装采用16cm等厚铺装,双层铺装结构。基层为8cm厚C40钢筋混凝土整浇层,面层为8cm沥青混凝土(上层4cmAR-SMA-13+下层4cmAC-16)。在整浇层和面层间设置柔性防水粘结材料,材料各项指标满足《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39-2010)的要求。桥面防水施工工艺与防水材料要求相匹配。整浇层较薄,振捣不到位,易出现浮浆,故应注意整浇层的施工。5.1.5伸缩缝桥梁采用GQF-80型钢伸缩缝,伸缩缝的材料及其成品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交通行业标准《高速公路桥梁伸缩缝维修与更换技术规程》(DB34/T2396-2015)的有关规定。伸缩缝的初始缝宽需根据安装时的常温进行反算及预设固定。5.1.6支座现浇箱梁使用采用GPZ(Ⅱ)型盆式橡胶支座,支座均应满足交通部现行相关行业标准《公路桥梁盆式支座》(JT/T391-2009)要求。各支座安装必须水平,安装技术要求详见支座生产商的安装说明。5.1.7钢板桥梁预埋件采用Q235-B.Z钢。Q235钢其化学成份及力学性能应符合(GB/T700-1998)标准中有关的规定。5.1.8涂装根据《混凝土桥梁结构表面涂层防腐技术条件》(JT/T695-2007),选用涂层体系。对主桥桥墩、主梁、人行道支墩、防撞栏杆支墩外露部分进行涂装。首先应对结构进行冲洗,清除杂物并局部坑洞进行填补,然后对桥梁外露混凝土结构进行打磨光面处理,使其外观平整、无毛刺、无渣块、无蜂窝麻面,方可进行涂装。混凝土外面表涂装颜色统一采用国家色卡RAL7047号饰面。混凝土外表面采用的涂装体系如下表所示:混凝土结构外露面防护涂层厚度表位置涂层编号配套涂料名称涂层厚度备注混凝土结构原始表面S2.08水性环氧封闭漆50μm工地涂装表面涂层底层水性环氧树脂漆100μm工地涂装面层水性氟碳漆60μm工地涂装主要施工步骤如下。(1)基层清理(高压淡水冲洗、清除油污);(2)基层打磨,缺陷处理,待干燥后刮涂腻子两道;(3)待腻子层干燥后,打磨平整;(4)环氧封闭底漆1~2道;(5)水性氟碳漆面层两道;(6)须对各涂层进行检查、检测、检验。涂层的各项性能检验,性能测试、施工工艺及验收标准应符合《混凝土桥梁结构表面涂层防腐技术条件》(JT/T695-2007)。5.2桥梁工程设计5.2.1桥型布置及跨径的划分左右幅桥,桥面宽度15.4~18.2m,跨度布置为:(4x35)m=140m,单幅为单联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5.2.2桥梁横截面布置(与道路中线垂直方向)桥梁上部结构采用斜腹板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单箱三室断面,单幅桥梁宽度15.4~18.2m,箱梁宽度15.4~18.2m;箱梁梁高1.8m,翼缘悬挑长度为2.5m,翼缘端部厚0.2m,根部厚0.50m;箱梁顶板厚0.25m、底板厚0.25m,腹板跨中厚0.5m,为增强支点处箱梁的抗剪能力,支点附近腹板宽度渐变为0.9m。5.2.3桥面坡度本工程桥梁桥面纵坡采用墩身标高、支座垫平块高度调整,以满足路线纵坡变化的要求。桥面横坡通过支撑垫石高度调整。在支承处箱梁梁底设置垫平块,构造上确保主梁的横截面为等高和箱梁支座水平设置。5.2.4桥墩及基础(1)墩身桥墩均采用直径1.5m圆墩,由于墩顶需设置1.2x1.2m支座垫石,墩顶直径渐变为2.0m,具体详见桥墩一般构造图。(2)基础1#轴桥墩基础采用直径1.8m的钻孔桩基础,2~3#轴桥墩基础采用直径1.8m的人工挖孔桩基础。根据桥墩桩位处钻孔资料及《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第5.3.4条、第5.3.5条的要求,本设计对桥墩桩基嵌岩要求如下:桩基础:一般情况下,桥墩桩基均置于完整中风化基岩中,嵌岩深度不小于3倍桩径,嵌岩段基岩单轴抗压强度(砂岩取饱和值,泥岩取天然值)不小于6.0MPa;桩基嵌岩起算点至斜坡面完整岩石的水平距离应大于5.0m,桩底桩基外边缘至斜坡面完整岩石的水平距离应大于9.0m。桩基施工开挖时,基底标高的确定应由勘察单位及设计单位人员到场确认。基坑需作综合验收,岩石试块的强度、桩基嵌入岩层的岩面走向、嵌岩深度等指标均需有正式的文字报告方可进行桩基验收。5.2.5截面配筋设计(1)钢筋混凝土结构上部结构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2)、《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B02-01-2008)的要求进行设计。桥墩的设计主要验算截面强度、应力和裂缝宽度。桩的设计按嵌岩桩计算承载力,并验算截面强度。除特殊注明外,钢筋最小净保护层厚度按以下数值采用:桩基:主筋净保护层厚度70mm;桥墩:主筋净保护层厚度40mm;梁体:主筋净保护层厚度30mm;人行道构件、栏杆:主筋净保护层厚度30mm;箍筋:钢筋净保护层厚度30mm;其他表层钢筋:钢筋净保护层厚度25mm(2)预应力混凝土钢束布置有竖弯、平弯形式,所有弯曲均采用圆弧曲线。预应力连续箱梁按部分预应力A类构件设计。5.2.6桥面系及附属工程设计(1)桥面铺装桥面铺装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铺装,沥青混凝土下设置混凝土找平层。总铺装厚度160mm,找平层并设置钢筋网。(2)桥面排水桥面排水孔沿道路人行道边线进行布设,每5.0m设置一个,平面布置可适当调整纵桥向间距,积水口高度80mm,与排水口对应设置,积水口口沿采用花岗石,并应在沥青混凝土铺装之后再进行安装,以保证安装质量和平整度。横向排水管的水接入纵向排水管中,落水管采用Ф300PVC管从桥墩位置处排入市政排水系统。(3)伸缩缝采用型钢伸缩缝,缝宽80mm。伸缩缝伸缩量由温度变化引起的伸缩量和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伸缩量两部分组成。设计时假设伸缩装置的安装温度为最高有效温度Tmax(44℃)和最低有效温度Tmin(-2.5℃)的中间值,但实际安装温度往往与设计假定值不同,此时,应根据实际安装温度对伸缩装置的预压量作相应调整。考虑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选择伸缩装置规格时,按基本伸缩量取30%的富裕度,根据确定的伸缩长度和以上计算原则,设计选用符合交通行业标准JT/T327-1997的型钢伸缩缝,型钢材料不低于Q345B钢材强度,型钢应采用热浸锌防腐处理,其保护膜厚度不小于(4)支座现浇箱梁采用GPZ(Ⅱ)型盆式橡胶支座。盆式支座的选用应满足交通行业标准《公路桥梁盆式支座》(JT/T391-2009)的要求。盆式支座底盆横向沿桥墩轴线设置,盆塞及上支座板纵向沿桥轴线方向设置。上支座板中心相对于盆底中心间水平距离,应根据浇筑箱梁混凝土时的温度与+10°的差值加以调整,并通过梁底垫平块保证支座水平,其安装应按厂家要求进行。5.2.7抗震设计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6°(7°构造设防)。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本次初步设计拟定采用以下结构抗震措施:(1)尽量采用连续结构,加强结构整体性;(2)适当增大桥台台长;(3)适当加大桥墩间横向间距,增大桥梁整体抗震能力;(4)适当加大桥墩及桩基截面,加强墩柱与桩基的钢筋构造,增加其刚度及抗弯惯性矩;(5)适当加强墩桩结合部位潜在塑性铰区域的钢筋构造,增强抗震能力。5.2.8预拱度设计上部箱梁为预应力结构,预应力张拉完成后梁体上拱,为此,上部梁体不需专门设置预拱度,但施工单位应考虑因地基沉降及支架变形对梁体的影响。5.2.9结构耐久性设计根据地勘报告中的描述,本工程所处环境类别为Ⅱ类,桥梁桥梁耐久性设计应满足如下要求:增强结构耐久性的主要措施为:配制耐久混凝土、施工中加强裂缝控制与养护。1)耐久混凝土的配制要求①为了便于控制混凝土中矿物掺和料的质量与数量,宜选用纯硅酸盐水泥与自选的矿物掺和料作为胶凝材料。②水泥中C3A含量不宜超过8%,水泥细度(比表面积)不超过350m2/Kg,游离氧化钙不超过1.5%,氯离子含量不超过水泥质量的0.2%(钢筋混凝土)和0.06%(预应力混凝土),水泥含碱量不宜超过水泥质量的0.6%。混凝土内总含碱量不得大于3.0Kg/m3,宜控制在1.8Kg/m3以下。③矿物掺和料宜选用优质粉煤灰加硅灰、或磨细矿渣加硅灰等材料。④骨料A质地均匀坚固,粒形(针片状颗粒含量<7%)和级配良好、级配良好、洁净且坚实吸水率低、空隙率低。B粗、细骨料中含泥量应分别不大于0.7%和1%;粗、细骨料中的水溶性氯化物折合氯离子含量均不应超过骨料质量的0.02%。C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直径应小于钢筋间最小净距和保护层厚度的2/3。D不得使用鄂式破碎机生产的粗骨料。E使用骨料前应了解骨料有无潜在活性,并通过专门验证。F混凝土拌和用水中的氯离子含量不大于200mg/l。2)裂缝控制措施①当结构分层浇筑或分段浇筑时,层间应按照施工缝处理,加强混凝土结合;对新老混凝土连接部,应涂抹界面剂后再浇筑混凝土,并在混凝土表层进行局部防水处理。②应重视结构表层钢筋网四周定位钢筋的设置,重视预应力管道定位钢筋的设置。③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厚度、预应力管道的保护层厚度的施工负允差对现浇混凝土构件不大于10mm,对预制构件不大于5mm。3)混凝土施工与养护①在混凝土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按照混凝土结构防腐蚀耐久性设计的要求,制定保证混凝土施工的措施与实施细则。②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顺序应经仔细规划,如结构分段分块的施工缝位置与浇筑顺序和后浇带的设置等,以尽量减少新浇混凝土硬化收缩过程中的约束拉应力与开裂。③为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尺寸及钢筋定位的准确性,宜采用工程塑料制作的保护层定位夹或定型生产的纤维砂浆块。④为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混凝土的搅拌宜采用卧轴式、行星式或逆流式搅拌机并严格控制拌和时间。泵送混凝士的坍落度不宜过大以避免离析和泌水。⑤结构表层混凝土的耐久性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养护过程中的湿度和温度控制。⑥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应视气温而调整,在炎热气候下不宜高于气温且不超过30℃,低温下不宜低于12℃。⑦现浇混凝土应有充分的潮湿养护时间。在整个潮湿养护过程中,应根据混凝土温度与气温的差别及变化,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的升温和降温速率。养护水应符合混凝土拌和水的标准。⑧在炎热气候下浇筑混凝土时,应避免模板和新浇混凝土受阳光直射,入模前的模板与钢筋温度以及附近的局部气温不应超过40℃。浇注混凝土时应定时测定混凝土温度以及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环境参数,并根据环境参数变化及时调整养护方式。⑨在混凝土浇筑后的抹面压平工序中,严禁向混凝土表面洒水,并应防止过度操作影响表层混凝土的质量。⑩对于施工缝等各种连接缝处的混凝土施工,应预先制定适当的操作工艺,使混凝土的振捣过程既能保证混凝土充分密实,又不影响止水带等连接件的准确定位。4)其它①主桥竣工后,必须对主桥进行静、动载实验。②桥梁竣工开放交通后,营运管理部门必须严格按照中交部《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H11-2004)对桥梁进行管理、养护和维修,对非永久性构件(如支座、伸缩缝等)应定期检查、维护,必要时予以更换。5)截面配筋设计上部结构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B02-01-2008)的要求进行设计。除特殊注明外,钢筋最小净保护层厚度按以下数值采用:桩基:最外侧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40mm(主筋保护层厚度70mm);承台:主筋保护层厚度:承台底为150mm,其他部位:50mm;桥墩:保护层厚度40mm;梁体:保护层厚度30mm;人行道构件、栏杆:保护层厚度30mm;箍筋:钢筋保护层厚度30mm其他表层钢筋:钢筋保护层厚度20mm6、台后挡墙设计设计采用动态设计法,施工时加强监测,根据现场地质情况以及监测报告合理优化、动态设计,以确保坡体的稳定。采用信息法施工。挡墙位于四纵线道路桩号K3+360~K3+422.052段道路右侧,根据地形图及地勘资料,该段道路为填方边坡,坡脚为现状水道,放坡条件受限,设计采用衡重式路肩挡墙进行处理,挡墙采用C25素混凝土浇注,挡墙以中风化基岩层为基地持力层,并应嵌入中分化基岩深度不小于1.0m。同时挡墙位于现状水道边,挡墙设计考虑100年一遇洪水位淹没挡墙下部,所以挡墙按浸水挡墙进行设计,水位差按2m进行设计计算。同时为减小流水对墙前覆土冲刷的影响,设计考虑挡墙墙前沟槽位于基岩范围采用C25混凝土原槽浇筑回填,沟槽位于土层范围采用块片石回填,墙背按道路路基填料要求填筑。7、施工要点施工必须严格遵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和《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的要求。施工放样时,需注意衔接部位坐标及高程准确无误,并用多种可能的方法校核。了解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熟悉场地工程地质状况,更好地组织施工。7.1混凝土施工前必须做好配合比试验(强度、弹性模量、收缩率、初凝时间等),综合考虑施工程序、工期安排、环境影响等各种因素,通过试验,保证混凝土强度,减小混凝土收缩徐变的不良影响。混凝土的内在质量和外观均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浇筑进度和振捣密实,所有工作缝应认真凿毛清洁,确保新老混凝土的结合强度,并应注意混凝土的养生。所有外表面均应达到平整、光洁。7.1.1配合比(1)所有的混凝土配合比均应满足《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的规定。(2)为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能,确保结构设计使用年限,防止混凝土开裂,混凝土中应通过配合比试验掺入适量的优质膨胀剂,以补偿混凝土收缩。混凝土的收缩率需控制在2×10-4以下,对于桩基混凝土,应采用微膨胀混凝土(补偿收缩混凝土),膨胀率为2×10-4~4×10-4,具体设置部位为桩基、桥墩、盖梁、混凝土箱梁等重要的钢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对于一般的挡护结构则可以不设置。(3)养护要求:砼硬化后要进行专人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冬季施工浇注砼要采取保湿保温养护措施。(4)混凝土的指标规定:C40及C40以上混凝土以上最大水胶比≤0.42,其它最大水胶比≤0.42,最小胶凝材料≥300kg/m3,最大氯离子含量2‰,最大碱含量3kg/m3(或使用非碱活性骨料)。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最小胶凝材料≥350kg/m3,最大氯粒子含量(5)混凝土在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水泥用量,采用发热量较低的水泥,加大骨料粒径增加碎石用量,改善骨料级配,降低水化热,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在25℃(6)现浇砼若采用泵送砼,坍落度为16~20cm。(7)在炎热天气,混凝土应在夜间浇注,入模温度应控制在32℃(8)砼试件应采用与结构相同的砼、相同的浇筑方法和养护条件。梁体砼试件应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小于7~14天,采用两次浇筑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时,先期浇筑部分终凝后必须将混凝土进行凿毛并清洗干净,凿毛不得采用机械或者电锤(避免钢筋扰动),应采用人工凿打。必须保证两次混凝土的良好结合。对于桥梁等大面积裸露的混凝土,应加强混凝土的初始保湿养护,可在浇筑完成后设置棚罩并在混凝土收浆后覆盖混凝土表面同时洒水养护。覆盖式注意不得损伤混凝土表面,也不得对钢筋等造成扰动。养护期间,应保证混凝土梁体(包括模板)的充分湿润。(9)除了施工单位提供试块实验报告外,监理单位依据工程具体要求,可采用随机无损检验,以确认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及及强度等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7.1.2水泥(1)混凝土要求采用普硅水泥配制,宜使用同一厂家同一品牌的水泥(水泥等商品应具有专业部门的质量检验合格证)。(2)为了控制砼早期强度的过快发展,水泥中C3A含量不宜超过8%,水泥细度(比表面积)不超过380m2/(3)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及《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等要求。7.1.3掺和料和外加剂(1)矿物掺和料必须品质稳定、来料均匀、来源稳定、统一牌号,应有相应的检验证明和生产厂家出具的产品检验合格证书。(2)混凝土掺加剂必须是经过有关部门检验并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其质量应符合现行《混凝土外加剂》(GB8076)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的规定,添加外加剂均应在满足混凝土强度、抗渗等级、膨胀率的前提下,通过砼配合比试验确定适应性和相应掺入量,试配报告单应提交施工监理或有关单位批准。以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离析性能,保持其均匀性。早期强度不能通过添加早强剂来得到。(3)外加剂性能指标必须通过有关质检部门的鉴定。7.1.4骨料(1)应尽可能采用同一料场的石料、砂料,以保证结构外观色泽一致骨料质地均匀坚固,粒形和级配良好、吸水率低、空隙率小。(2)粗骨料抗压强度应大于砼强度的2倍,压碎性指标<7%,空隙率<40%,骨料应选用良好的级配,最大粒径<2.5cm,且不超过最小断面厚度的1/4,同时不得超过钢筋最小间距的3/4;含泥量低于0.5%,针状、片状颗粒含量<5%。不容许采用卵石或卵石破碎方法生产。(3)细骨料含泥量低于1%。宜采用中粗砂,如果采用特细砂时,应满足有关规定和施工规范的要求,并能满足结构的抗裂和抗渗要求。为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浇筑及养护时的水化热,在使用特细砂时建议加入一定比例的机制砂或中粗砂。细度模数为2.0~2.5,具体比例根据施工单位的配合比实验确定。7.1.5净保护层垫块混凝土净保护层垫块的强度、密实度和耐久性应高于构件本体混凝土。绑扎垫块的铁丝头不得伸入净保护层内,不得使净保护层垫块成为钢筋腐蚀通道。垫块数量不应过少,应保证所有钢筋的净保护层均满足设计要求。7.2钢材(1)普通钢筋、预应力钢材和锚具应按设计技术指标和型号进行采购,并按有关质量检验标准进行严格的检验,遵照施工技术规范及有关要求进行施工,禁止使用改制钢材。(2)凡因施工需要,断开的钢筋当再次连接时,必须进行焊接,并应符合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3)当钢筋和预应力管道在空间上发生干扰时,可适当移动普通钢筋的位置,以保证钢束管道位置的准确。钢束锚固处的普通钢筋如影响预应力施工时,可适当弯折,但待预应力施工完毕后应及时恢复原位。施工中如发生钢筋空间位置冲突,可适当调整其布置,但应确保钢筋的根数和净净保护层厚度。(4)如因浇筑或振捣混凝土需要,可对钢筋间距作适当调整。(5)施工时应结合施工条件和施工工艺安排,尽量考虑先预制钢筋骨架(或钢筋骨架片)、钢筋网片,在现场就位后进行焊接或绑扎,以保证安装质量和加快施工进度。(6)如锚下螺旋筋与分布筋相干扰时,可适当移动分布钢筋或调整分布钢筋间距。(7)钢筋直径≥Ф16时采用等强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接头等级I级。7.3下部结构(1)各墩桩基础均未设置备用桩,施工单位应精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设计桩长及桩底标高根据地质钻孔资料确定,如实际地质情况与钻孔资料出入较大时,应及时通报设计单位,并根据地勘、监理及建设单位意见适当调整标高及桩长,以满足桩基设计承载力要求。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并报各参建单位审查,确认后方可施工。(2)机械成孔成桩处,机械成孔需选择有同类型施工经验的施工单位。施工时均不得搅动桩底基岩,另外相邻两孔不得同时成孔和浇注,以免搅动孔壁造成串孔或断桩,桩端沉渣厚度按一下要求:当桩直径D=1.5m时,桩端沉渣厚不得大于50mm。(3)所有桩基长度应采用持力岩层强度和设计嵌岩深度指标双控,即桩孔施工至设计嵌岩起算点时取样做极限承载力试验,并在嵌岩底和嵌岩深度范围内再取一组,以确保基岩饱和状态下的单轴极限抗压强度达到设计要求。(4)桥墩挖孔桩轴线偏差应控制在容许范围(5cm)内,墩柱轴线应与桩轴线一致,以减小挖孔桩偏心弯矩。(5)墩柱采用整体定型钢模板。(6)墩身由于暴露在外,施工时要特别注意保持表面光洁度和颜色一致,处理好施工节段之间的连接。(7)墩身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1/500,同时墩身各截面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不得大于10mm。(8)支座垫石表面应确保水平,同一垫石内任意点高差不得大于2mm,为确保支座间的均匀受力,垫石顶面标高与设计标高误差亦不得大于2mm。(9)在结构设有断缝处应认真处理,采用木板或其它材料隔断,确保结构不连为整体,缝隙表面2cm深度内用道路嵌缝胶填塞。(10)桥墩、支座位置及高程控制要求准确,支座水平安放,并应按厂家要求施工,墩梁固结的桥墩应预留足够长度的锚固长度。(11)桩基嵌岩深度范围内不得采用爆破施工。(12)人工挖孔桩施工时必须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同时应按照重庆市关于人工挖孔桩的相关要求进行专项评估。桩基施工应严格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执行。本工程部分桩基深度较大,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做好基坑内的照明、通风以及井内和井外的安全保障工作,经参建各方同意后方可施工。具体的安全注意事项有(不限于):孔内必须设置应急软爬梯供人员上下;使用的电葫芦、吊笼等应安全可靠,并配有自动卡紧保险装置,不得使用麻绳和尼龙绳吊挂和钢筋点焊制作的钢筋爬梯上下。电葫芦宜用按钮式开关,使用前必须检验其安全起吊能力;挖孔桩施工前,必须对地层中的有毒气体作充分的调研,尤其是甲烷、一氧化碳、煤气等有毒气体。每日开工前必须用动物或专业设备检测井下的有毒、有害气体,并应有足够的安全防范措施。当桩孔开挖深度超过5m时,应有专门向井下送风的设备,送风量应根据孔的容积及孔内工作人员数量确定,风量不宜少于25L/s;鼓风机宜采用电动的,如采用柴油作动力,宜对送入孔内的空气予以过滤。孔口四周必须设置护栏,护栏高度宜为1.1m;孔内必须使用低压照明;挖出的土石方应及时运离孔口,不得堆放在孔口周边1m范围内,机动车辆的通行不得对井壁的安全造成影响;施工现场的一切电源、电路的安装和拆除必须遵守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的规定。所有构件的绝缘性能应完好,电缆不应漏电,应经常检查是否被割破。(13)各桩施工完毕后应采用超声波检测桩基质量,检测频率为100%。桩基础采用机械成孔需注意如下问题:(14)桩基混凝土浇筑注意事项:成孔后,必须认真清孔,避免孔底沉渣超过规范规定。7.4上部结构施工(1)现浇箱梁采用满堂落地支架就地浇筑的施工方法,支架架设前应对支架基础进行处理。支架应选用刚度较大的材料,支架架设好后应对支架进行预压,预压重量不得小于施工重量(结构恒载与钢管支架、模板重量之和)的120%,以消除支架的非弹性变形,支架施工前,承包商应根据桥跨结构对支架进行设计及必要的验算,以保证箱梁的浇筑质量。支架的搭设是工程施工中一项重要的施工工序,施工方在施工之前,应编制施工专项方案并通过专家评审后方可进行施工。由于本次设计桥梁梁边距现状立交桥梁墩柱最小净距约0.46m,支架搭设时,严禁接触现状墩柱。(2)应严格控制箱梁的轮廓尺寸,施工误差应限制在施工规范容许范围之内。为防止箱梁混凝土开裂和棱边碰损,应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有关要求时方可拆模。(3)箱梁施工中因施工所需开设的孔洞,均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所有施工预埋件,在施工完后应予割除,恢复原状,并注意防锈和美观。(4)箱梁可分两次浇筑,先底板、腹板、后顶板和翼板。梁体外模须用大块定型钢模板,尺寸准确、表面平整、涂刷正规的脱模剂。(5)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时,方可进行预应力张拉,预应力张拉完成后方可拆架,拆架应先跨中,并逐步往两侧支点拆除。(6)桥梁上部结构部分为变宽曲线箱梁,梁体按曲梁曲做布置,施工单位应根据具体平曲线要素进行梁体的空间放样,确保箱梁构造与设计保持一致。施工放线以道路轮廓线放线,并通过箱梁一般构造平面图校对,如两者有出入,查找原因,并通知设计处理;箱梁钢束要素以道路中线为基准,施工放样时,施工单位应根据几何要素表每隔0.5m计算出设计参考线处钢束坐标值,然后根据钢束在腹板中的相对位置X坐标作相应投影,Y坐标保持不变;箱梁纵向钢筋沿腹板向两侧布置,桥面变宽时,钢筋平面间距大于150mm时,设置插筋,尽量控制插筋平面间距为100mm,同时插筋与通筋搭接长度不小于800mm,同时下料时需根据箱梁实际尺寸进行控制,横向钢筋间距为道路中心线位置间距,施工时应根据径向方向增加或减小。7.5预应力施工(1)预应力钢材及预应力锚具进场后,应分批严格检验和验收,妥善保管。(2)预应力钢绞线应按有关规定对每批钢绞线抽检强度、硬度、弹性模量、截面积和延伸量,对不合格产品严禁使用,同时应就实测的弹性模量和截面对计算引伸量作修正。(3)钢绞线运抵工地后应放置在室内并防止锈蚀。切割钢绞线不准采用电焊或气焊切割,应采用圆盘机械切割。(4)所有预应力钢材不许焊接,凡有接头的预应力钢绞线部位应予切除,不准使用。钢绞线使用前应作除锈处理。所有预应力张拉设备应按有关规定认真进行标定。(5)预应力管道间及管道与喇叭管的连接应确保其密封性。所有管道沿长度方向按设计要求设井字形定位钢筋并点焊在主筋上,不容许铁丝定位,确保管道在浇筑混凝土时不上浮,不变位。管道位置的容许偏差纵向不得大于±1cm,横向不得大于0.5cm。预应力管道定位筋应设置准确,管道位于曲线上时每隔50cm设一处,其余部分每隔80cm设一处,定位钢筋应与箱梁骨架筋绑扎或焊接牢靠。管道的连接必须保证质量,应杜绝因漏浆造成预应力管道堵塞。(6)应抽样检查夹片硬度。(7)应逐个检查垫板喇叭管内有无毛刺,对有毛刺者应予退货,不准使用。(8)预应力张拉顺序:0-初始张拉吨位(0.1σk)-100%张拉吨位(或103%张拉吨位)-持荷3分钟-锚固。引伸量的量测应测定钢绞线直接伸长值,不宜测千斤顶油缸的变位;为此应将钢绞线伸出千斤顶尾端10厘米,直接测定钢绞线在张拉前、初始张拉吨位、张拉吨位及锚固后四种情况下的伸长值。如实际张拉引伸量与设计值相符,则可不进行超张拉,直接在控制应力锚固。预应力孔道灌浆由下向上进行,确保砂浆饱满。(9)纵向预应力钢束在箱梁横截面应保持对称张拉,纵向钢束张拉时两端应保持同步。张拉过程中,应观察梁体变位,发现异常及时向设计、监理、业主方通报。(10)预应力钢束张拉完毕,严禁撞击锚头和钢束,钢绞线多余的长度应用切割机切割,切割方式和切割后留下的长度应按有关规范的要求进行。(11)采用真空灌浆法施工。压浆嘴和排气孔可根据施工实际需要设置,压浆前应用压缩空气清除管道内杂质,然后压浆。管道压浆材料为M50纯水泥浆。要求灌浆密实,压浆配合比要仔细比选,采用最优配合比,水灰比不大于0.4,不得掺入各种氯盐,可掺减水剂,其掺量由试验决定,为减少收缩可掺入优质膨胀剂,膨胀率为1×10-4~2×10-4。(12)预应力的张拉班组必须固定,且应在有经验的预应力张拉工长的指导下进行,不允许临时工承担此项工作。(13)每次张拉应有完整的原始张拉记录,且应在监理在场的情况下进行。(14)预应力采用引伸量与张拉力双控,实际伸长量与理论伸长量的差值应控制在±6%以内,否则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每一截面的断丝率、滑移率不得大于该截面总钢丝数的1%,且每束钢绞线不得大于1丝。断丝是指锚具与锚具间或锚具与死锚端部之间,钢丝在张拉时或锚固时破断。(15)应根据每批钢绞线的实际直径随时调整千斤顶限位板的限位尺寸,最标准的限位板尺寸应使钢绞线只有夹片的牙痕而无刮伤,如钢绞线出现严重刮伤则限位板限位尺寸过小,如出现滑丝或无明显夹片牙痕则有可能是限位板限位尺寸大。(16)千斤顶在下列情况下应重新标定:a、三个月或张拉50次;b、漏油;c、部件损伤;d、延伸量出现系统性的偏大或偏小;e、千斤顶和油泵必须配套标定和配套使用;(17)张拉前应检查其内摩阻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否则应停止使用。(18)严禁将钢绞线作电焊机导线用,且钢铰线的放置应远离电焊地区。(19)绑扎普通钢筋时预应力钢束锚固端应严格按设计图纸所示位置及相应的倾角进行固定。7.6模板及支架拆除模板及支架的拆除期限及拆除程序应严格根据施工图和施工规范的要求进行,应根据结构特点、模板位置及混凝土强度所应达到的强度要求确定。(1)、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非承重侧模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2.5MPa,并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受破坏是方可拆除;同时侧模应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及支架应在预应力张拉完毕,孔道灌浆同时浆体达到设计强度、结构建立预应力后方可拆除;(2)、模板及支架的拆除应遵循后支先拆、先支后拆的原则顺序进行。拆除梁、板结构的承重模板时,在横向应同时、在纵向应对称均衡卸落。连续梁的模板宜从跨中向支座方向依次循环卸落;(3)、在低温、干燥或大风环境下拆除模板是,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4)、拆除模板时,不得损伤混凝土结构。(5)、支架的拆除是一项高风险的施工作业,必须引起重视。施工方编制的支架搭设专项方案除应包含支架搭设、支架受力、支架施工等专项内容外,还应包含支架拆除内容,并应同步通过专家评审后方可进行施工。7.7桥面系及附属工程7.7.1桥面铺装本工程采用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沥青层下设置混凝土找平层。铺装厚度为160mm,找平层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40。铺装层应铺设钢筋网。在铺装层与主梁间涂刷聚氨酯柔性防水材料作为桥面防水层。防水层的产品性能必须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路桥用水性沥青基防水涂料》(JT/T535-2015)各项技术要求;同时,要求防水剂与混凝土的粘接强度≥1.0MPa。7.7.2桥面系桥面系的安全、平顺、协调和高质量,是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舒适和良好景观的重要条件。因此桥面系工程必须做到精心施工,保证桥面系施工有足够的施工周期和周密的施工组织计划,切忌抢工赶时、粗制滥造。(1)桥面系工程应在主体工程完成后进行,在桥面系工程施工之前,应对主体工程进行阶段质量验评,对其影响桥面系施工的工程缺陷和遗漏的预埋件,要及时修补和补埋。特别是对桥面标高进行认真的测量核实。如桥面标高与设计值的高差在±2cm内,则可局部调整桥面铺装中的找平层厚度,否则须报设计单位研究处理。(2)为了确保桥面现浇混凝土与主梁混凝土之间的结合质量,所有的结合面必须按有关要求认真凿毛,并清洗干净。(3)桥面所有混凝土除内在质量必须符合规范和有关技术标准外,其外观质量尤为重要。特别是栏杆底座等的外露面,必须做到尺寸准确、线条顺适美观、表面光洁、色彩一致,无气泡无须抹面掩饰。为此必须事先做好施工划线放样,并采用具有足够刚度、加工精良的整体性钢模进行施工,确保混凝土震捣密实,防止出现蜂窝麻面等表面质量的缺陷。(4)桥面所有钢结构施工更应精细,它不但是桥梁的构造设施,同时也是装饰物。施工安装时必须做到尺寸定位准确,线条顺直,表面光洁,色彩均匀一致。混凝土表面的预埋钢构件,不能割除的,应涂刷与混凝土颜色一致的防锈漆。(6)桥面伸缩缝,生产厂家应提供安装图(包括各种温度下的安装宽度),并派人现场指导安装。伸缩缝两侧的混凝土铺装应切割铲除,然后浇筑环氧混凝土,以保证行车平顺。(7)桥墩、支座位置及高程控制要求准确,支座水平安放,并应按厂家要求施工。(8)桥梁工程涂刷须按照设计要求及材料进行施工。7.8台后挡墙施工要求及注意事项(1)严格按照平面位置进行挡土墙的定位。(2)施工单位应精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如地质情况与地质钻孔资料出入较大时,应及时通报设计单位。(3)挡墙施工采用动态法设计、信息施工法施工,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发现边坡变形过大,变形速率过快,周边环境出现沉降开裂等险情时应暂停施工,及时向勘察、设计、监理、业主通报,根据险情原因及时采取应急排险措施。(4)重力式挡墙地基采用承载力和设计嵌岩深度指标双控,施工至设计标高后应检查嵌岩深度。取岩样做极限承载力试验,确保嵌岩深度和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后立即封闭地基。挡土墙嵌岩深度一定范围内严禁采用爆破施工,应采用人工凿打至设计高程。(5)挡墙施工时,开挖基坑临时边坡坡率建议按照岩层1:0.5,土层1:1取用。同时施工单位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临时支护措施,以确保边坡安全。对土石方开挖后不稳定或欠稳定的边坡,应根据边坡的具体情况,采取自上而下、分段跳槽、及时支护的逆作法或部分逆作法施工。严禁无序大开挖、大爆破作业。针对斜坡土体应分段跳槽开挖,分段长度小于等于4.0m。(5)需待墙身强度达到75%时,方可回填墙背填料。回填材料采用沙性土,分层填筑碾压,每层的厚度不得大于0.3m。如回填区域属于道路路基范围,回填的密实度应严格按照道路路基要求执行。(6)挡墙混凝土可分段、分层浇注,但施工缝需凿毛处理并清洗干净。(7)挡墙地质或地形变化处应增设沉降缝。(8)挡土墙墙面采用水泥基外墙涂料进行饰面。(9)本工程地基要求低,但必须加强现场验槽工作,必须经设计同意后方可浇筑基础。8、环境保护本工程应做好环境保护等相应的工作,其环保措施应重点注意一下几点:(1)、基坑开挖作好必要的坡面防护和地表排水,并注意对周边边坡等的影响,桥梁施工前应先做好边坡的加固及防护工作。(2)、开挖弃渣及其他建筑垃圾应弃于专设的弃碴场内,弃碴严禁弃于随意丢弃。(3)、施工中产生的有害废水、废气,必须经过处理后方可排放。(4)、施工作业和爆破将产生噪音污染,因此施工应严格按照规定时间进行,避免深夜施工。并采用符合环保的施工机械。9、桥梁检查及养护为保持桥梁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保证形成通畅、安全,桥梁必须进行定期养护。(1)、桥涵检查分为“经常检查、定期检查及特殊检查”,并根据检查内容建立桥梁数据库。经常检查一般每月一次,采用目测或配合简单工具进行;定期检查最长时间不得超过3年,新桥梁交付使用一年后必须进行第一次全面检查;特殊检查应委托有资质和能力的单位承担。桥梁检查的内容请按照“公路桥涵养护规范”中规定的内容进行,并根据检查情况进行桥梁技术状况评定。(2)、不同的评定结果采用不同桥梁养护措施。桥梁的养护部位分“上部结构、下部结构”等。(3)、上部结构的养护分:桥面系(铺装、搭板、伸缩、栏杆、排水标志标线等)、主梁(包括混凝土表面的除垢清洁、箱梁通风、蜂窝麻面露筋、裂缝等)、支座。并根据桥梁结构的特点对不同的问题采用相应的养护措施。(4)、下部结构的养护分:墩基础、以及翼墙、锥坡等的养护。10、试验与其它桥梁施工过程中,应对各施工环节进行相应的试验及检测以满足施工质量评价的需要,试验类别如下:(1)高强混凝土的材料配合比试验。(2)高强混凝土基本参数的测定:强度及弹性模量等,以作为预应力校核计算的依据。(3)高强混凝土的泵送和工艺试验。(4)有效预应力控制与检测:重点测试纵向钢束的管道摩阻损失及有效预应力,以验证设计参数取值和实际预应力的建立状况。(5)成桥试验:根据成桥加载方案,组织成桥静载试验,测定控制断面的应力和变形,并对桥梁的质量和承载能力提出鉴定意见。(6)钢筋混凝土嵌岩桩桩身完整性检测:采用超声波法检测判定桩身的完整性,检测范围为100%。台后挡墙试验及其他:(1)混凝土的材料配合比试验。(2)混凝土的泵送和工艺试验。(3)对开挖影响范围内的防空洞或其他重要构筑物,施工单位应采取可靠手段进行监测。11、注意事项(1)使用本图时,应通读全册,熟悉各构件、施工环节、前后施工加载程序的关系;施工承包单位施工前应读图并提出读图纪要、放大样等工作,并确认无误后才能施工;避免前后脱节或遗漏施工环节造成损失。(2)施工单位在施工放样之前,必须对各桥梁控制性里程桩号、基础坐标、桥面、桥墩等各部位高程及临时支架高程、设计标高等数据进行复核计算,若发现计算结果与设计不符,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复查。(3)施工组织和施工方案都必须考虑施工期间的结构安全、交通安全和行人安全。(4)对开挖影响范围内的管线或其他重要构筑物,施工单位应采取可靠手段进行监测及保护。(5)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严禁破坏现状稳定边坡,如不可避免,需对边坡进行综合处置,待确保其稳定后,方可进行桥梁施工。(6)施工过程中的临时措施,如对现状地表的硬化、临时性混凝土台阶基础等,需在施工完成后予以恢复。(7)成桥后应作荷载试验后方可使用。(8)本桥成桥后上下行道路均应设置相关的限速、限载、限高等标志、标识。(9)设计中其它未详之处按如下原则进行处理:a)满足现行规范、规定、条例、管理办法的要求。b)建设项目参与各方及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协商解决。c)以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环保为指导思想,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思路。12、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12.1桩基成孔当采用机械成孔在操作性、经济性等方面存在困难时,施工机械不具备作业平台的情况下,桥梁桩基施工可采用人工挖孔,但必须以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为前提,同时应按照重庆市关于人工挖孔桩的相关要求进行专项评估。桩基施工应严格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执行。本工程部分桩基深度较大,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做好基坑内的照明、通风以及井内和井外的安全保障工作,经参建各方同意后方可施工。具体的安全注意事项有(不限于):孔内必须设置应急软爬梯供人员上下;使用的电葫芦、吊笼等应安全可靠,并配有自动卡紧保险装置,不得使用麻绳和尼龙绳吊挂和钢筋点焊制作的钢筋爬梯上下。电葫芦宜用按钮式开关,使用前必须检验其安全起吊能力;挖孔桩施工前,必须对地层中的有毒气体作充分的调研,尤其是甲烷、一氧化碳、煤气等有毒气体。每日开工前必须用动物或专业设备检测井下的有毒、有害气体,并应有足够的安全防范措施。当桩孔开挖深度超过5m时,应有专门向井下送风的设备,送风量应根据孔的容积及孔内工作人员数量确定,风量不宜少于25L/s;鼓风机宜采用电动的,如采用柴油作动力,宜对送入孔内的空气予以过滤。孔口四周必须设置护栏,护栏高度宜为1.1m;孔内必须使用低压照明;挖出的土石方应及时运离孔口,不得堆放在孔口周边1m范围内,机动车辆的通行不得对井壁的安全造成影响;施工现场的一切电源、电路的安装和拆除必须遵守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的规定。所有构件的绝缘性能应完好,电缆不应漏电,应经常检查是否被割破。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按建办质【2018】31号文的要求,本项目桥涵工程涉及危大工程的重点部位和环节见表。施工单位应当在危大工程施工前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报监理审批通过后方可实施。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施工单位还应当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清单一、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清单是否涉及部位(如涉及)(一)基坑工程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是承台开挖深度虽未超过3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否(二)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1.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大模板、滑模、爬模、飞模、挂篮、隧道模等工程。否2.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5m及以上;搭设跨度10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0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15kN/m及以上;高度大于支撑水平投影宽度且相对独立无联系构件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是桥墩3.承重支撑体系:用于钢结构安装装等满堂支撑体系。否(三)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1.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否2.采用起重机械进行安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子血压计课程设计
- 四性五味及情志护理
- 电子显示屏课程设计
- 电子日历时钟 课程设计
- 电子工业废水课程设计
- 电子元器件相关课程设计
- 电大试题课程设计
- 电大小学教育课程设计
- 电压跟随器电路课程设计
- 头面颈部烧伤的护理查房
- 人工智能导论 课件 项目1、2 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人工智能基础
- 缓冲托辊说明书
- 安抚(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泌尿外科术后疼痛管理的基础药物
- 国际专利分类(IPC)新版
- 110kV通衢变电站电气监理细则(正式)
- 数学进阶I(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初识无人机课件
-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教学设计
- 中共屯垦史作业课件
- 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ppt
- GB/T 7948-1987塑料轴承极限PV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