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广西河池市大化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测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得益于某一工程的兴修,这一工程是A.郑国渠 B.灵渠 C.都江堰 D.井渠2.西周初年,边陲之地的诸侯国地广人稀。经过春秋时期的开发,这些封国内的荒地被开垦,大型农田水利工程开始兴建,楚国修建芍陂渠,吴王修建伍堰河。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 B.南方水旱灾害较为严重C.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D.吴楚经济实力较为强大3.唐朝白居易在《朱陈村》中写道:“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润中水,男采山上……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农业灌溉方式的变化C.手工工场的生产方式 D.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4.欧阳修认为,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但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中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租庸调之法坏而两税行”,“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这反映了A.赋税征收更公平合理 B.赋税制度因时因势调整C.土地兼并已不受限制 D.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5.从汉朝到唐朝,土地兼并被视为国之大害,千方百计加以抑制。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但农作物产量倍增,工商业盛况空前,市民阶层壮大。这说明A.土地兼并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B.租佃经营方式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C.不抑兼并政策导致了贫富分化严重D.放任土地兼并会导致政府税源锐减6.下表为宋代南北方人口比例变化表。这一变化时间北方(%)南方(%)北宋初年39.660.4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3862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3763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35.964.113世纪初3169A.助推南方社会经济影响力上升 B.促使中国南北方经济趋向平衡C.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D.导致过度开垦破坏了生态平衡7.内阁成立后,皇帝把原来宰相拥有的议政权分给内阁,行政权分给六部;地方上设三司,分管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这反映了明朝A.中央直接管理地方的事务 B.通过分权制约强化君权C.宰相制度实际上长期存在 D.内阁成为法定决策机构8.约翰·赫斯特在《极简欧洲史》中提到,古代雅典一旦有战事爆发,城邦中不管是经商或务农的公民都要放下日常营生,聚集成军,听取统领的行军命令。这反映出当时A.城邦利益高于一切 B.公民权利不受保障C.民主政治臻于完善 D.将军拥有至高地位9.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地区的矿冶、造纸、纺织、陶瓷、造船等私营手工业部门后来居上,在社会生产中超过了官营手工业,居于主导地位。这反映了A.私营产品生产质量超过官营手工业 B.封建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C.官营手工业走向衰落 D.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10.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选民从占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19世纪后半期,成年男子获得普选权;1918年年满30岁的妇女拥有选举权。以上史实说明英国A.民主进程不断推进 B.阶级差别渐渐消失C.立宪政体缓慢形成 D.上院权力逐渐扩大11.明代中后期以后,号称"苏湖熟,天下足”的江渐地区因“地利树桑,人多习蚕务者"成为北方商品粮的主要输入地,闽广等地也因弃稻种植经济农作物,造成粮食供应紧张。这表明A.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B.区域经济不断发展C.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12.明初制定的《大明律》对良贱通婚者的处罚规定十分严厉,然而至明代中晚期,朝廷的训令已成一纸空文,婚姻不问门第只论钱财的现象日益普遍。这一变化反映了A.经济发展改变社会习俗 B.君主专制统治日益弱化C.传统伦理道德彻底瓦解 D.重农抑商政策难以为继13.政和二年(公元111年),北宋政府不再直接经营茶叶买卖,改由中央发卖茶引(专卖凭证)给商人,商人贩茶时,须持茶引经官府秤量、点检、封记、启封,在指定地点发卖。这一变化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扩大了地方经济自主权C.导致茶叶销量大幅下降 D.取消了官营专卖的制度14.—明朝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实行海禁。沿海人民生路被断,于是与倭寇连结为乱。政府遣戚继光等人平倭,同时逐渐放松对民间海外贸易限制,沿海形势逐渐稳定。材料表明当时A.东南沿海的私商是倭寇主力 B.倭患隔断了中外商品贸易C.政府失去对民间贸易的控制 D.政策转变促成倭患的解决15.下表是《东印度公司英国船只对华贸易表》。据表可知当时东印度公司英国船只对华贸易表(1664—1753年)(单位:只)时间厦门舟山广州澳门康熙3年一康熙61年22145015雍正元年一雍正13年1013810乾隆元年一乾隆18年0117810总计231415615A.广州逐渐成为对外贸易中心 B.政府不断放松对外贸易管理C.沿海地区丧失了贸易自主权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尚未出现16.15世纪后期,一位西班牙殖民者说:“我们西班牙人人都受着一种心病的折磨,这种病只有黄金才能治愈。”这说明新航路开辟的主要目的是A.治愈疾病 B.商品输出 C.追求财富 D.资本输出17.下表是意大利最重要的纺织中心佛罗伦萨毛纺织品产量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间1560年1600年1650年产量30000匹13000匹6000匹A.工业革命的冲击 B.商业革命的影响C.政治分裂的阻碍 D.罗马教廷的束缚18.17世纪下半叶,东印度公司每年给查理二世10500英镑。正因为这样,查理二世登基次年(1662年),便扩大了东印度公司的特权:增加东印度公司可运往国外的黄金数量额,准予该公司在印度组建军队、修筑堡垒。不久,查理二世又授予东印度公司在印度设立造币厂的权利。材料反映的实质是A.东印度公司的权利得到提升 B.英国国王获得印度的统治权C.国家力量推动早期殖民扩张 D.英国王权与资产阶级的妥协19.马克思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九卷里有这样的论述:“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这一论述表明A.马克思没有看清西方国家殖民主义的本质B.马克思已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C.亚非拉国家应尽早进行无产阶级暴力革命D.西方殖民扩张对世界近代化具有双重性20.列宁说:“胜利的社会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他论述了A.巴黎公社失败的必然性 B.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虚伪性C.无产阶级革命时机的成熟 D.法国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21.据学者统计,城市人口方面,大城市曼彻斯特在18世纪早期只有9000人,而到了1831年则增加到14万人;苏格兰工业中心格拉斯哥的人口1755年只有2300人,到1831年则有202000人。这一现象反映了A.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发展 B.城市人口开始超过农村人口C.城乡贫富差距逐渐拉大 D.议会改革影响城乡人口结构22.从每个时代的流行词汇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时代最典型的特征。比如15、16世纪流行词汇有“新航路”“新教”;17、18世纪的是“革命”“殖民扩张”。那么,19世纪中叶的流行词汇应该是A.垄断、罢工 B.进化论、大危机 C.理性、危机 D.工业家、社会主义23.英国在1846年废除《谷物法》,取消农业进口保护性关税,1849年又废除曾经实行将近200年的《航海条例》。英国开启贸易自由化浪潮大门的根本动力是A.减少关税从而改善与各国的关系 B.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制度保障C.遭遇世界经济危机想要扩大市场 D.完成工业革命企图垄断世界市场24.下为1870—1905年,德国大学(综合大学和工程技术类大学)概况表时间教师数量学生在总人口中的比例(1:10万)主要成就1870年1500约351900年,柏林大学理论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论;数学学科、化学、生物等学科世界一流。1901—1920年,全球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60人,德国有19人,几乎全与大学直接相关。1880年1800约401900年2700约601905年3000约70对上表解读正确的是A.大学教育推动科技进步作用凸显 B.科研已成为德国大学教育的工作重心C.德国高等教育体系不断发展完善 D.德国率先开始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25.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国内市场的消费地位日益重要。服装、化妆用品、家具等产品向工人阶级中扩散,推动了百货公司的出现和发展。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掠夺积累了财富 B.欧洲贫富差距逐渐消除C.城市化进程开始启动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26.1887年汉口的一份商务报告说:“针的进口数量也有大量的增加。我听说现在几乎没有人再使用土针了,英国针、美国针、德国针一起出现在市场上。”这反映A.资本输出加剧了传统手工业技术衰退 B.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加强C.旧式土针退出了家庭手工纺织业 D.欧美完全控制了中国日用品市场27.通常认为,甲午战争中清廷的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但是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这一划分过于刻板化,甲午战后洋务运动依旧继续。后者观点主要是着眼于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培养了大量人才C.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D.清政府推行“新政”28.1903年,镇江郭礼征筹建大照电灯公司,经常镇道署呈报江苏抚院获准立案.拔荷花塘官地作为建厂地基,并暂借规银l万两。次年,从国外订购发电机、锅炉等设备陆续进行安装。因绅商居民担心破坏风水,阻挠立杆架线,郭礼征登门协商,历时7个月才架线完工。由此可知A.国民政府鼓励民族工业发展 B.晚清政府积极推进洋务运动C.中国近代化受制于多种因素 D.民族工业完全依赖外围资本29.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这--历史现象表明A.中国传统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沉重打击B.列强经济侵略使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国外市场的扩大加速了农产品的商品化D.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因出口扩大得到增加30.下表为近代棉布生产中纱的供给情况时间手工纱(万担)机制纱(万担)1840748.233.031860756.274.28该表可说明当时A.小农经济的顽固性与封闭性 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C.列强对华入侵以商品输出为主 D.中国已完全卷入资本主义市场31.如图是1872~191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投资厂矿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A.资产阶级革命高涨推动了民营工业快速发展B.资产阶级政治改良引发商人投资工商业热潮C.列强暂时放缓经济侵略利于民营工业大发展D.清政府的政策对民营工业的发展放松了限制32.如图为1926年同时刊出的两则广告,两则广告分别打出“庆祝民国万岁、纪念革命伟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政治语言,并都附有孙中山的图片,两则广告的根本共同点是A.以孙中山为产品的代言人 B.利用国民爱国热情为民族工业拓展市场C.图文并茂地展示商品特性 D.借助政治话语和政治符号宣传商业信息33.读《1928—1935年中国轮船业发展状况表》,推动这一时期中国轮船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年份船只吨位其中千吨以上轮船船只吨位19281352290791117213482193027924154471382476961932345657725717834221119353865675173208461812A.中国局部抗战的爆发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C.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控制 D.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发生34.以下卡片所示为曾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的布热津斯基所著《大棋局》中的言论。该言论揭示了()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声音,振荡这世界,改变着世界。——布热津斯基《大棋局》A.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趋势 B.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C.美苏继续主导两极世界格局 D.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已形成35.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废止银本位货币制度统一发行称为法币的纸币,这一举措A.及时终止大量白银外流 B.解决了国民政府财政危机C.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为抗战作了充分金融准备二、材料分析题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代白银货币化最重要的展开方式是赋役折银。贵金属货币流通、循环,使得市场前所未有地活跃起来。中国巨大的日益增长的白银需求,求远大过于供,向海外的寻求成为必然,私人海外贸易蓬勃兴起。白银货币的扩展,官可以买得,学可以进得,徭役可以代得,有了罪过也可以通过纳银顶罪。银子的价值远远超过了陈腐的本末说教,社会风尚焉得不大改?——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再认识》材料二16世纪到17世纪上半叶,白银以史无前例的数量流入欧洲,金钱的强大作用支撑起了一个虚拟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的交易手段是贵金属,共同纽带是信贷与信托。欧洲建立了海外商业帝国,从白银流动中汲取了能量,它们的资源更加充沛,竞争心更加活跃,金钱成了基督教世界的腐蚀剂。随着贵金属的大量涌入,人们对信贷的态度有所放宽,西欧和中欧部分地区金融的复杂程度不断加深,更重要的是,商业的交易成本下降了,运输变得更容易,借款变得更简单,但通货膨胀成了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马克·格里格拉斯等著《企鹅欧洲史1517—194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历史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银大量流入后欧洲社会发生的变化。(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白银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而却未能推动明代中国近代化。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族资本机器工业的力量是很微弱的,绝大部分是轻工业,以纺织工业占绝大比重,面粉工业在民族工业中也有很重要的地位。1898年上海第一家较大的民族资本面粉工厂——阜丰面粉厂开工生产。以经营钱庄起家的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与官僚朱仲甫合作,于1901年在无锡创办了保兴面粉厂。1902年保兴改名茂新。1912年荣氏兄弟又创办福新面粉厂于上海,1913年租办中兴面粉厂(后改为福新四厂)增建福新二厂(1914年开机)。1913年以前荣家茂新、福新面粉工厂系统还只有四个厂子,1919年增加到了八个厂子,每日夜出粉能力从大战前的一万三千九百袋增加到四万二千袋。——摘编自王方中著《中国近代经济史稿(1840-1927年)》材料二从19世纪70年代出现的第一批现代企业起,到1927年国民党的统治开始以前的半个多世纪中,中国人先后设立了三千多个工矿、交通和现代金融企业。其间在本世纪(20世纪)初收回利权的运动中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还形成了两个小小的高潮。但是在中国资本主义的风雨经历中,又有备受压抑不能发展的一面。而且在发展与不发展的交织中,不发展的一面处于全过程的主导地位。——摘编自汪敬虞《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特征,并谈谈你从民族工业发展历程中得出的认识。三、论述题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植物、粮食作物、动物、人口和病菌在哥伦布和其他欧洲水手的远航探险以后,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传播,16世纪伊始,传染病使美洲和太平洋岛屿上的土著人口数量锐减。1500年至1800年之间,可能有1亿以上的人口死于传播到美洲和太平洋岛屿上的疾病。但是,从长期来看,由于粮食作物和牲畜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物种交换所带来的人口增长是大于人口损失的。从18世纪开始直到现在,世界人口持续增长,营养改善是促进世界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小麦、稻米、蔗糖、苹果等,从欧亚大陆来到西半球,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辣椒、花生等农作物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摘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物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对物种交换提出你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第=page55页,共=sectionpages99页参考答案:1.C【解析】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故C符合题意;郑国渠在关中地区,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故AB不符合题意;井渠是我国汉代时期关中地区出现的地下水道,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故D不符合题意。2.A【解析】春秋时期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的确立主要和生产力发展有关,即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A正确;自然灾害是影响因素之一,不属于主要原因,B排除;春秋时期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说法不符合史实,C排除;材料中的吴楚两个仅是修建水利工程的代表,不能就此推出两国的经济实力强大,D排除。故选A。3.A【解析】由材料“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润中水,男采山上”可知所述为古代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态,故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灌溉方式的变化,故B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家庭手工业,不是手工工场,故C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的发展现状,故D不正确。4.B【解析】“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租庸调之法坏而两税行”“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体现赋税制度在不断调整变化,故B正确;赋税制度征收是否合理题干不能体现,排除A;C项“不受限制”说法不合史实,排除;D不合题干主旨,排除。5.B【解析】宋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等政策推动了农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说明租佃经营方式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B项正确;“不抑兼并”等政策能够促进农工商业的发展不能说明地主减轻了对农民的剥削,A项错误;贫富分化严重和政府税源锐减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CD两项错误。6.A【解析】依据表格数据可知,北方人口比例不断减少,而南方人口比例不断的增加。据所学可知,这是人口的大量迁移导致的,而北方的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丰富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对南方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得南方的经济影响力不断上升。A正确;据所学可知,南宋时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南北方人口比例变化,与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无关,C错误;材料信息不能反映过渡开垦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D错误。故选A。7.B【解析】题干材料包含两方面信息:在中央,议政权和行政权分立;地方设三司,对六部负责。无论在中央还是地方,均实行分权体制,这有利于加强皇权。故答案为B。A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宰相制度在明初已被废除,排除C项;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排除D项。8.A【解析】材料说明一旦战争爆发,所有民众都要听取统领的行军命令,体现出雅典城邦利益高于一切的特点,故A正确;材料不是论述公民权利的问题,是说明城邦利益至上的原则,排除B;材料没有论述雅典的民主政治,排除C;材料说明服从将军指挥,并不是说明将军拥有至高的地位,排除D。故选A。9.D【解析】民营手工业在社会生产中超过了官营手工业,居于主导地位,这是商品经济和生产力进步的结果,故D正确;私营手工业部门“在社会生产中超过了官营手工业,居于主导地位”不等于私营部分产品生产质量超过官营手工业,A错误;明朝中后期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这与史实不符,B错误;地位的变化不等于官营手工业的衰落,C错误。10.A【解析】材料表明英国选民的总数比例不断上升,享有选民资格的范围不断扩大。说明英国民主进程的不断推进,故A正确;民主进程推进并不能消除阶级差别,排除B;材料不是论述立宪的问题,排除C;英国的上院属于贵族院,权力并没有逐步扩大,排除D。故选A。11.B【解析】材料体现南方地区由于多种植经济作物而导致粮食供应紧张,南北经济的不同,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表现,故选B项;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进一步强化,排除A项;经济重心在南宋已经完成南移,故C项错误;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后逐渐瓦解,排除D项。12.A【解析】据材料内容可知明朝初年严格规定良贱不能通婚,到了明代中后期普遍变为不问门第只论钱财,说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倾向于经济利益,从而改变了社会习俗,故选A;材料没有体现君主专制思想,B错误;C绝对化,排除;材料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政策,D错误。13.A【解析】北宋政府通过发放茶引,对茶叶买卖进行指导,给了商人更多的经营权力,这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正确;材料与地方经济自主权的增加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茶叶销量变化的信息,且这一做法会增加茶叶的销量,排除C项;材料只反映对茶叶官营的取消,而不是取消整个官营制度,排除D项。14.D【解析】根据材料明朝时期厉行行海禁,这导致了沿海居民生存困难,从而和倭寇勾结,在戚继光等人平倭后,逐渐放松对民间海外贸易限制,从而使沿海形势逐渐稳定,这种海禁政策的放松促成了倭患问题的解决,D项符合题意;东南沿海的私商不是倭寇主力,A项错误;明朝时期还有官方的对外贸易,B项表述错误,排除;C项失去表述错误,排除。故选D。15.A【解析】题干中所述及的时间段是1664年到1753年,即鸦片战争前夕,通过题干表格内容可知,在该时间段中,东印度公司来广州贸易的船只呈现绝对增长态势,据此可以推知,在鸦片战争之前,广州逐渐成为清政府对外贸易的中心。A正确;通过题干表格中东印度公司来厦门、舟山、澳门贸易船只的数量逐渐减少,说明清政府对外贸易管理的加强,而不是放松,B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南京条约》签订之后,沿海地区的贸易自主权才开始丧失,C排除;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16世纪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就已经开始出现雏形,D排除。故选A。16.C【解析】根据材料“这种病只有黄金才能治愈”说明新航路开辟的主要目的是追求财富,故选C;A没有理解材料,排除;B主要存在工业革命时期,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D主要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17.B【解析】根据材料数据结合所学可知,佛罗伦萨毛纺织品产量1560年到1650年间不断减少,这是由于新航路开辟引起商贸中心转移,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因此佛罗伦萨的毛纺织品产量急剧下滑,B项正确;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叶,与材料中“1650年”等不符,A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的影响,与政治分裂无关,并且不符合史实,C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的影响,导致佛罗伦萨毛纺织品产量的下降,与罗马教廷束缚无直接关系,D项错误。18.C【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英国国王授予东印度公司各项特权有助于东印度公司加快对外殖民扩张,体现国家力量影响早期殖民扩张,故C项正确;东印度公司的权利得到提升是材料的现象,并非本质.排除A项;材料中不能体现英国国王获得印度的统治权,排除B项;题干信息与英国王权与资产阶级的妥协无关,排除D项。故选C。19.D【解析】由材料“一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可知,马克思认为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侵略促进了印度封建制度的瓦解,也带动了印度资本主义的发展,即他认为“西方殖民扩张对世界近代化具有双重性”,故选D项;凡事都有两面性,马克思对殖民主义的部分肯定不存在美化之说,故这不等于说他就看不清西方国家殖民主义的本质了,排除A;共产主义者是主张消灭阶级压迫而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材料显然不能体现出马克思共产主义的倾向,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材料没有提及马克思关于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方式的论述,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20.A【解析】依据材料中“1871年”可知是列宁分析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巴黎公社失败主要是由于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尚处在上升时期,生产力还未发展到铲除资本主义的阶段,而且无产阶级的准备也尚不成熟。故A正确;材料不是论述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问题,排除B;巴黎公社时期无产阶级革命时机并不成熟,排除C;材料不是论述法国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排除D。故选A。21.A【解析】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明显体现出城市化的发展,结合时间“18世纪早期”可知主要原因是工业化的推动,故选A;BCD三项材料均未体现,排除。22.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工业家和社会主义等成为当时的流行词,D项正确;垄断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生产关系调整的产物,A项错误;大危机是20世纪30年代的流行词,B项错误;理性与危机是冷战时期的流行词汇,C项错误。23.D【解析】英国工业革命后,在经济领域推行自由贸易,企图垄断世界市场,因此废除《谷物法》、《航海条例》,D正确;A不能解释英国废除《航海条例》,排除;1849年尚未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排除B;这一时期并未发生世界性经济危机,排除C。24.A【解析】由材料“1901—1920年,全球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60人,德国有19人,几乎全与大学直接相关”可知,大学教育推动了科技的进步,故选A;材料只能说明德国大学教育非常重视科研,但不代表科研已成为大学教育的工作重心,排除B;教师数量和学生数量的增加只能说明德国高等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却不能说明其体系日益完善,毕竟教育体系,除教育结构体系外,还包括人才预测体系、教育管理体系、师资培训体系、课程教材体系、教育科研体系、经费筹措体系等,排除C;材料可以用来佐证德国工业革命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却不能直接反映工业革命的开展状况,排除D。25.D【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此时欧洲国内市场的消费地位提升,服装、化妆用品和家具向工人阶级的扩散说明工人阶级生活水平的提升,这明显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有关,故选D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国家已经不再是殖民掠夺阶段,排除A项;工业革命是扩大了贫富差距,而不是消除,排除B项;城市化进程启动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排除C项。故选D。26.B【解析】由材料“英国针、美国针、德国针一起出现在市场上”可知,西方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这说明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加强,故选B;材料显示的是商品输出,而非资本输出,排除A;材料没有提及这份商务报告针对的行业,不能确定旧式土针就退出了家庭手工纺织业,排除C;一种产品的销售状况不能说明整个日用品市场就被欧美完全控制,排除D。27.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但是其对于中国经济、思想近代化的思想并未停止,因此有些学者认为洋务运动依旧继续。C正确;洋务运动的刺激只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一个因素,即使没有洋务运动也会产生民族资本主义,A排除;材料未说明培养的人才是近代创新型人才还是封建统治的人才,B排除;清政府“新政”是推行资本主义制度,而洋务运动要求维护封建制度,二者主张不同,D排除。故选C。28.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郭礼征筹建大照电灯公司一方面受清政府的监督管束,另一方面受到保守势力的阻挠而进展缓慢,反映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曲折性,故C项符合题意;1903年处于晚清时期,并非国民政府时期,排除A项;洋务运动以甲午战败为破产标志,排除B项;完全依赖说法过于绝对且题干中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29.C【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茶和丝的出口量增加,导致“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这加速了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故C项正确;A项对材料理解错误,排除;材料中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这里农民仍在从事农业活动并未改变社会结构,故排除B项;D项在材料中找不到依据,排除。故选C。30.A【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从1840到1860,中国近代棉布生产中手工纱一直占绝对优势。因此,该表可说明当时小农经济依然占据主导,这体现了小农经济的顽固性与封闭性,故A正确;材料中没有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信息,故B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商品输出,故C错误;D项中的“已完全卷入”表述不准确。31.D【解析】根据图中1872年—1910年,特别是1895年之后,中国民族资本投资厂矿的数量激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营工业的限制,促使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D选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高涨是在1911年前后,A选项错误;19世纪末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失败,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有限,B选项错误;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一战期间列强放松经济侵略无关,C选项错误。32.D【解析】据材料可知,两则商业广告分别打出“庆祝民国万岁、纪念革命伟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政治语言,并都附有孙中山的图片,可知商业广告的目的是促销产品,是在借助政治话语和政治符号宣传商业信息,故选D;A说法属于对材料表面现象的曲解,排除;材料并未提及国民对革命的态度,无法体现利用国民热情为民族工业拓展市场,B错误;图文并茂地展示广告的特点,但未看到其商品特性,C错误。33.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国民政府在1927年形式上统一了全国之后,大力开展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这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因此当时的轮船业才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故选B;战争爆发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有阻碍作用的,故A项不是当时推动轮船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排除;C项对应的时间段是一战期间,这与材料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发生”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故D项不是当时推动轮船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排除。34.B【解析】从材料中的“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以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声音,振荡这世界,改变着世界”等信息可以看出,两极格局受到冲击,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多极化趋势,故答案为B项;材料反映的不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两极格局受到冲击,排除C项;到目前为止,多极化格局仍然没有形成,排除D项。【点睛】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舞台上出现了冲击两极格局的力量。具体表现在:欧洲走向联合,日本随着经济的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影响力日益提高。出现冲击两极格局的力量即表明,两极格局下已经出现了多极化趋势。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35.C【解析】1935年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白银外流,稳定了国内的经济秩序,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正确;A错在终止,只能说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白银外流,排除;币制改革并没有解决国民政府的财政危机,B排除;D说法与币制改革无关,排除。故选C。36.(1)历史作用:使中国市场变得活跃,商品经济进步;推动了明代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改变了明代的社会观念和风俗习惯;推动中国赋税制度的改革。(2)推动了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发展;促进了欧洲社会的竞争;为资本主义发展注入资本;改变了人们的宗教观念,推动了金融体系的改革;带动了价格革命。(3)明清之际的海禁和闭关锁国使得中国未能主导世界市场;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使得中国商人习惯于购买土地,而不是发展出复杂的金融体系来管理资本;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1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 小学四年级多位数乘除法400题
- 学校爱国卫生建设工作计划
- 儿童蛀牙伤害大
- 命题作文“释放”写作指导及佳作
- 《白血病的规范化疗》课件
- 《加油站HSE管理》课件
- 《龙蟠长城模板》课件
- 汽车工程师的工作总结
- 化工行业销售业绩总结
- GB/T 42752-2023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参考架构
- Module 9 (教案)外研版(一起)英语四年级上册
- 初中物理-初三物理模拟试卷讲评课教学课件设计
- DG-TJ 08-2367-2021 既有建筑外立面整治设计标准
- 公文流转单(标准模版)
- 深入浅出Oracle EBS之OAF学习笔记-Oracle EBS技术文档
- XXX大中型公司报价管理办法
- 四年级计算题大全(列竖式计算,可打印)
- 年会主持词:企业年会主持词
- LS 8010-2014植物油库设计规范
- GB/T 9119-2000平面、突面板式平焊钢制管法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