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江苏自考笔记_第1页
劳动关系江苏自考笔记_第2页
劳动关系江苏自考笔记_第3页
劳动关系江苏自考笔记_第4页
劳动关系江苏自考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3325劳动关系学

主考学校:南京大学

专业代码:03325《劳动关系学》(本科段)

课程代码:《劳动关系》

大纲:江苏省高等教化自学考试大纲

教材:,程延园编著,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

第1章劳动关系导论

一,识记

1.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及用人单位在劳动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总称。

2.劳动关系的本质:合作,冲突,力气和权力相互交织。

3.劳动关系的主体:雇员,雇员团体,雇主,雇主组织,政府。

4.劳动关系的特点:个别性及集体性。同等性及隶属性,对等性及不对等性,经济性,法律性及社会

性。

5.合作:是指组织中,管理方及雇员要共同生产产品和服务,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和规

则的行为。

6.合作的根源:被迫和获得满足(员工对雇主的信任,工作有主动的一面,管理方努力使雇员获得满

足)

7.冲突:指劳资双方的利益,目标和期望不可能总是保持一样,相反常常会出现分歧,甚至南辕北辙

8.冲突的根源:根本根源和背景根源

9.冲突的表现形式:明显的冲突(罢工),不明显的冲突(各种“不听从”行为;怠工,辞职;权利义的协

商)

二,领悟

1.个别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个人及雇主之间通过书面或口头的劳动合同,来确定和规范双方的权利

义务。其特点有:人格上的从属性,经济上的从属性

2.集体劳动关系:是劳动者通过行使团结权,组成工会来实现自我爱护,并进而平衡和协调劳动关系。

其特点有:独立自主性,明确的团体利益意识

3,劳动:是人们改变劳动对象,使之适合自己须要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4.我国劳动关系意义上的劳动:指劳动者为谋生而从事的,履行劳动义务的,有组织的,岗位相对

固定的集体劳动。

劳动关系意义上的劳动主要包括:

(1)从主体上看,它是以职工(雇员)身份所从事的劳动。(2)从目的上看,它是作为一种谋生手段的职

业劳动。(3)从性质上看,它是履行劳动法律义务的劳动。(4)从形式上看,它是用人单位内部有组织

的集体劳动。

5.冲突的根本根源:异化的合法化,客观的利益差异,雇佣关系的性质

6.冲突的背景根源:广泛的社会不同等,劳动力市场状况,工作场所的不公允,工作本身的属性

7.冲突及合作的影响因素:文化因素,非文化因素(“客观”的工作环境,管理政策和实践,宏观经济

环境和政府政策

8.环境因素对劳动关系的影响: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策环境,法律和制度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9.经济环境:首先,影响劳动者的工资福利水平,就业,工作转换,以及工人运动和工会的发展

其次,会影响到产品的生产,工作岗位的设计,工作程序等,

最终,可能会间接影响劳动关系的整体状况。如:经济增长速度,失业率

技术环境:会改变劳动力市场上不同技术种类工人的供求状况。如:IT产业

政策环境:最终影响由雇主供应的工作种类,以及工资和工作条件。如:就业政策,教化和培训政

法律和制度环境:会提高工会有效代表其会员的实力,进而影响了工会会员的工资和工作条件。如:

最低工资保障,健康和平安爱护

社会文化环境:文化的影响是潜在,不易察觉的,它是通过舆论和媒介来产生影响,对违反者进行惩处。

第2章劳动关系理论

识记

1.5种学派对劳动关系的不同看法

特征

主要关注主要探讨对双方力气差异的所设想的内部对工会在集体谈判改进雇员及管理方

的问题的领域重要性相识冲突的程度中的影响的评估之间关系的内容

学派

新保效率最大劳动力市不重要根本没有对经济和社会产生削减工会和政府对

守派化场负面影响市场的干预

雇员忠诚管理政策若管理方接受进步若管理方接受持冲突心理,取决于推动进步的管理实

管理主

度的最大和实践的管理方法,就不进步的实践,则双方合作的愿望践,增加劳资双方

义学派

化很重要冲突就很少的合作

正统多均衡效率工会,一般重要一般,受到公众正向的“社会”效爱护工作集体谈判

元论学和公允劳动法和利益为中心的应,中性或正向的经的权利,最低劳动

派集体谈判局限济效应标准立法

削减不公雇员的社相当重要;其差异依状况而定:在在“周边”无效,在增加政府干预和增

自由改

允和不公会问题是不公允的主要来“核心”低,在“核心”有有限效加劳动法改革

革学派

正源用

削减体系冲突和限特别重要:体现了尽管是依雇员在资本主义社会,工激进的制度变化,

内的力气制体系内“劳动”和力气而变化,却会的效率具有内在雇员全部和员工自

激进派

不均衡“资本”之间力气是基础性的局限性治

不均衡

第3章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

一,识记

1.早期工业化时代的劳动关系的时代背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的产业革命。

2.早期工业化时代的劳动关系及其特点:

劳动关系:雇主对工人的残酷剥削;政府不干预劳资关系;早期的工会

特点:雇主通过强硬手段剥削利润;政府不干涉;冲突和斗争分散

3.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的时代背景: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的第二次技术革命。

4.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及其特点:

劳动关系:劳联的成立;政府实行了“建设性”干预政策

特点:政府出台立法;雇主改进管理;工人形成了工会组织;集体谈判制度建立

5.泰勒制:以提高生产为目标,以科学管理方法代替传统的阅历管理,提出通过建立各种明确的规定,

条例,标准,使一切科学化,制度化,是提高管理效能的关键。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包

括劳动定额原理,激励性的工资酬劳制度,等等。

6.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包括:劳动定额原理,激励性的工资酬劳制度等。

7.冲突的制度化的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和历史上最严峻的经济危机。

8.行为科学发展中,及组织中劳动者有关最为重要的三个方面:工业心理学,霍桑试验,社会系统理

9.工业心理学之父是雨果.芒斯特博格。

10.工业心理学:强调他的方法更侧重于工人,他盼望以此来缩短工作时间,增加工资和提高“生活水平”。

U.霍桑试验:认为照明强度和其它工作条件都无法说明生产率变化的缘由。在试验中生产率的提高取

决于士气,集体成员之间的相互满足关系,以及有效的管理等一系列社会因素。重要之

处在于所人当做社会的人。

12.社会系统理论:代表人物是切斯特.巴纳德,他将管理工作纳入一个社会系统之中,并认为高级管

理人员的任务就是在正式组织内尽力维护好一个协作系统。

13.冲突的劳动关系的制度化及其特点:

其制度化:国家干预开始制度化,法制化;“产业合理化”运动;三方性原则。

特点:政府干预产业发展实施宏观调控;雇主渐渐关切员工的社会性;三方原则等制度建立。

14.成熟的劳动关系的时代背景:二战结束后直至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战后发的黄金阶段,第三次技

术革命

15.※阅历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彼得.德鲁克。

观点:管理科学阶段侧重于以工作为中心,忽视人的一面;而行为科学又侧重于以人为中心,

忽视同工作的一面。目标管理则是综合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方法,实现工作及人的完备结合。

※经理角色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加拿大的亨利.明茨伯格,乔兰,科斯庭。

观点:及下属共享信息;有意识地克服工作的表面性;处理好对组织施加影响的各种力气的关系,

这些力气有:股东,学者,工会,公众,职工等。

※权变理论学派:也称超Y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约翰.穆尔斯和杰伊.洛西。

观点:认为在企业管理中要依据企业所处的内部和外部条件见机行事,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

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权变理论还认为,人们加入工作组织的目标和须要是互不相同的,他们对

管理方式的要求也有差别,员工的培训和工作安排,工资酬劳和对工人的限制程度等管理政策应当随

着工作性质,工作目标等因素而变化;当一个目标达到后,可以接着激发员工的胜任感,使之为新的

更高目标而努力。

16.成熟的劳动关系及其特点:

劳动关系:更多的产业民主化政策;集体谈判制度进一步完善;规范化,制度化的法律体系和调整机

制的形成。

特点:(1)劳动关系实现了制度化,法制化(2)劳资冲突总体趋于缓和,合作成为主流

(3)“三方格局”形成,员工参及管理的产业民主制度,集体谈判制度等都已相当完善。

17.我国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劳动关系的表现及特征:★

(1)不同类型的劳动关系运行规则还有肯定差别

(2)在劳动关系建立的形式上,劳动合同关系及非劳动合同关系仍旧并存

(3)劳动力市场配置机制和行政配置机制同时对劳动关系发生作用

(4)劳动关系调整还存在着法律规范不健全的问题

(5)劳动争议大幅上升,劳动关系不稳定因素增多

18.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劳动关系的总体发展趋势:

(1)劳动关系主体利益明晰化(2)劳动关系形成的合同化★

(3)劳动关系运行的市场化(4)劳动关系规范的法制化

19.经济和组织发展的背景:高新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的新时代。

20.劳动关系的新变化:

(1)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国际竞争加剧和雇主策略变化

(2)跨国公司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改变了资方,政府和工会的权力平衡

(3)跨国工会和工会联盟发展的相对滞后

(4)发展中国家面临新问题

(5)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工会也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挑战

第4章雇主

一,识记

L雇主:也称用人单位,是指一个组织中,运用雇员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且向雇员支付工资

酬劳的法人或自然人。

2.我国的雇主涵义:雇主是经营者,雇主所属的单位是企业,雇主范围包括各种全部制企业

3.雇主组织:是指由雇主依法组成的,旨在代表,维护雇主利益,并努力调整雇主及雇员以及雇主及

工会之间关系的团体组织。

4.管理模式:是雇主对待雇员和处理特殊问题的一种参考原则,是管理方的行动指南。

5.依据职权结构,可以管理模式分类:独裁型,权威型,自主型

依据管理理念,可以把管理模式分类:剥削型,宽容型,合作型

6.雇员参及管理的目的:

(1)增进员工的独立创建性和思索实力,使全部雇员对企业及其胜利有剧烈的责任心。

(2)供应员工自我训练的机会,为全部雇员供应参及可能影响他们利益的决策的机会。

(3)帮助管理者集思广益,作出明智决策,扶植企业提高绩效和生产力,接受新的工作方法来适应新技

术的发展,利用全部雇员的知识和实际技能。

(4)促进劳资关系的沟通,使企业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须要,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并使企业前景以及

为之工作的人获得最好的发展。

(5)提高员工忠诚度,提高雇员对工作的满足度。★

7.劳资合作:是指任何为提升劳资双方的期望,所实行的协商或参及决策的模式。

8.劳资合作的特征:(1)企业组织经营的整体责任属于资方及劳方共同担当。(2)劳资合作须借助员

工参及才能实现(3)劳资双方将对抗的相对力气,转化为组织的总力气。

(4)劳资合作所带来的成果应公允共享。

9.劳资合作的条件:(1)建立互助互信,具有荣辱及共的观念,重视企业长期营运目标。

(2)人性的相互敬重(3)建立良好的沟通管道。(4)利润共享及符合国家劳动法律。

二,领悟

1.雇主组织的角色和作用:是在集体中支持会员组织,维护雇主利益,并主动游说政府和议会。详细

讲,雇主组织主要从事:参及谈判,解决纠纷,供应扶植和建议,代

表和维护

2.新古典经济理论

主要内容: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管理方作为企业全部者的代理人,通过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和竞争力,

实现企业利润及全部者财宝最大化。要达到这一目标,管理者必需投入劳动力,资金,设

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并进行优化组合,使单位产品的成本最小化,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赢

得成本优势。在劳动关系上,管理者以苛刻的就业条件聘请工人,并努力提高他们的生产

率。

评价:主要强调企业效率以及生产率在管理决策中的重要性。对该理论的指责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

(1)该理论没有指出访企业效率最大化的内部工作模式

(2)该理论将生产效率等同于盈利,从而忽视了劳动关系中的“政治”方面

(3)该理论建立在把管理人员视为全部者利益的代理人之样一种过于简单的管理思想之上

(4)该理论没有意识到管理者理性的局限性

(5)该理论没有说明管理者自身价值观在决策过程的作用

3.权变管理理论

主要内容:强调在管理中要依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条件见机行事,针对不同的详细条件寻求最合适的

管理模式,方案或方法。

评价:该理论的价值在于,它为说明企业职权结构以及雇主的劳动关系政策及实践供应了理论支

持。该理论主要关注管理过程的技术方面,强调在设计最有效的企业组织形式过程中各种

权变因素的重要性,但没有指出雇主的政策如何导致劳资冲突公开化。

4.劳动过程理论

主要内容:劳动过程理论关注组织的政治动作。该理论假定企业的利润通过以最小成本榨取工人的最

大产出获得。

评价:(1)降低生产所需技能受到普遍质疑(2)只考虑管理方对工人的直接限制,而忽视管理方对工

人的间接限制。

5.利益相关者理论

主要内容:投资者向企业供应资本,并获得股息,红利及股票升值;消费者在给企业带来经营资本的

同时,享受企业供应的产品或服务;工人则依据劳动合同中订立的就业条件向企业供应劳

动,以此获得酬劳。

评价:利润最大化是管理方政策及实践的首要目的。

6.独裁/剥削管理模式

(1)主要特征:强制性,专断性,独裁性,有限的忠诚性

(2)对待工会的措施:技术变革,敏捷的就业支配,在集体谈判中实行强硬立场和破坏罢工,停工和

迁厂

7.权威/宽容管理模式:(1)主要特征:专业化,职位阶梯,忠诚感(2)对待工会的措施:工会的存在

使企业成本增加,工会要求建立绩效考核的程序及规则

8.自主/合作管理模式(1)主要内容:包括雇员年金支配,公司住房支配,公司工会,第中组织的消

遣活动,建议机制,利润共享支配以及其它提高员工忠诚度及献身精神,防

止企业工会化的策略。

(2)主要特征:自主型组织设计(工作扩大化,工作轮换,工作丰富化,自主

性工作团队)雇员参及支配,人事及就业政策

(3)对待工会的措施:为共同订立集体协议而相互合作

9.雇员参及管理的主要形式:员工持股支配,质量圈,共同磋商,工人董事,工作理事会,建议方

案,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中国)

10.斯坎隆支配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具备条件

(1)主要内容:工资总额及销售总额的比例,及降低成本相联系的奖金,生产委员会,审查委员会

(2)主要特点:组织有明确的生产率目标,嘉奖安排以团体以单位,激励员工提建议,消减生产成本,

提高生产率,奖金计发公式直接及生产率的提高挂钩

(3)具备条件:适用于人数较少的企业(1000人以下),适用于产量及成本稳定的企业,管理方主动参

及该支配,尤其在支配的实施阶段

11.收益共享支配及利润共享支配的区分:

首先,收益共享支配均为现期支付,而利润共享支配则包括现期安排支配,组合支配及延迟支付支

配。

其次,收益共享支配的酬劳支付比利润共享支配更频繁,通常按月或季度分发奖金,而利润共享支配

通常按年安排盈余或红利。

最终,收益共享支配依据生产率是否提高确定嘉奖安排,而利润共享支配中盈余安排的基础是企业的

利润,明显,雇员更简单限制生产率指针。

第5章工会

一,识记

1.工会:是由雇员组成的组织,主要通过集体谈判方式代表雇员在工作场所以及整个社会中的利益。

2.工会的结构分类:

(1)职业工会(具有横向特征)细分为:同行工会,半技术及非技术工人工会,白领工会

(2)行业工会(具有纵向特征)细分为:垄断性行业工会,单一性行业工会

(3)总工会

3.工会的职能分类:经济职能,民主职能,整合职能,社会民主职能,阶级革命职能

4.企业工会性:是指在不做出意识形态推断的条件下,工会在工具主义和局部利益驱动下,为改善成

员的就业条件在工作场所实行集体运动。

5.社会工会性:是指工会在工作环境以外找寻及其利益相关的群体或组织,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集体

行动来实现盼望的变革。

6.工会的组织结构:是指工会借以支配其内部管理体制,代表制度及职权体系的机构及过程,其中心

问题是如何把效率及民主相结合。

7.工会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二,领悟

1.工会的产生和发展:职业工业时期,行业工会时期,总工会时期

2.工会化的缘由:(1)对资方的不满(2)工会的有效性(3)雇员对待工会的看法

(4)雇员的集体凝合力(5)一槿社曾化途(6)供应获得领导权的机会

(7)强迫加入工会或来自同事的压力

3.我国工会的社会职能:维护职能,建设职能,参及职能,教化职能

4.工会的民主职能:

(1)当管理方违反集体协议确立的就业条件或滥用职权时,工会可以为会员供应准法律代表。

(2)会代表雇员及雇员进行集体谈判。

(3)工会有助于确保雇员在工作过程中获得自由。

(4)及企业组织相比,工会组织的一个显着特点在于其职权的指向是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

(5)工会作为一个民主机构,有自己的章程,代表大会及领导选举制度,从而保证雇员享有各种民主权

利。

5.工会的组织体系:基层工会组织;乡镇,城市街道基层工会的联合会;地方总工会;产业工会;全

建立统一的中华全国总工会

6.工会的组织保障: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阻挠和限制职工依法参与和组织工会的权利。

7.工会干部的设置:<<工会法>>规定职工200人以上的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会,可以设专职工会主席。

8.对工会干部任职资格的限制: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近亲属不得作为本企业基层工会委员会成员的人选。

9.不得随意调动,罢免工会主席:<<工会法>>第17条规定:"工会主席,副主席任期未满时,不得

随意调动其工作。因工作须要调动时,应当征得本级工会委员会和

上一级工会的同意。”“罢免工会主席,副主席必需召开会员大会

或者会员代表大会探讨,非经会员大会全体会员或者会员代表大会

全体代表过半数通过,不得罢免。

三,运用

1.<<工会法>>对工会干部的工作岗位及劳动关系爱护的规定,分析实际案例。

2.结合<<工会法>>对工会的组织保障,法律保障等的相关规定,理解分析详细案例。

第6章政府

一,识记

1.政府的作用(1)政府有权修改劳动关系的各项制度(2)为劳动关系的发展供应示范“样本”

(3)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制度环境

2.标准工作日:是国家统一规定的,在一般状况下,是劳动者从事工作或劳动的时间。我国的标准工作

日为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

3.缩短工作日:是指法律规定的少于标准工作日时数的工作日。我国实行缩短工作日的状况主要有:从

事矿山井下,高山,有毒有害,特殊繁重体力劳动的劳动者;夜班工作;哺乳期工

作的女职工。

4.不定时工作日:是指没有固定工作时间限制的工作日,主要适用于因工作性质和工作职责限制不能实

行标准工作日的劳动者。

5.综合计算工作日:是指用人单位依据生产和工作特点,分别实行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

算劳动工作时间的一种工时形式。(实行综合计算工作制,应履行审批手续)

6.弹性工作时间:是指在标准工作时间基础上,每周的总工作时间不变,每天的工作时间在保证核心

时间的前提下可以调整。

7.计件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完成肯定劳动定额为标准的工作时间。

8.加班加点:即延长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的工作时数超过法律规定的标准工作时间。

(1)加班:是指劳动者在法定节日或公休假日从事生产或工作。

(2)加点:是指劳动者在标准工作日以外接着从事劳动或工作。

9.休息休假:是指劳动者在国家规定的法定工作时间以外自行支配的时间。

10.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规定,以各种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酬劳。(必需以货币形式)

11.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供应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企业应支付的最低劳动

酬劳。

二,领悟

L5P角色:爱护者,促进者,调停者,规划者,雇用者

2.劳动法的功能:爱护劳动关系双方的自愿支配并为之供应爱护,解决纠纷,确定基本劳动标准

3.劳动法的本质:(1)劳动法的主旨是爱护雇员即劳动者的利益(2)是劳动法所确定的劳动条件和劳

动标准,是劳动关系双方所遵循的最低条件和标准。

4.劳动法的形式:宪法,法律,劳动行政法规,行政规章,法律说明,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

5.工资支付的原则:协商同意原则,同等付酬原则,紧急支付原则,依法支付原则

6.工作场所的规则:(1)劳动就业标准(禁止卑视,禁止强迫劳动,禁止运用童工)

(2)女工爱护标准(就业权利的保障,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四期爱护,爱护设施和保健措施)

(3)未成年工爱护标准(最低就业年龄的规定,禁止未成年工从事有害健康的工作,定期体检,实行

登记制度)

(4)劳动平安及卫生(劳动平安卫生管理法规,劳动平安技术规程,劳动卫生规程,伤亡事故报告和

处理制度,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7.工资的法律保障:(1)工资处理不受干(2)禁止克扣和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

(3)特殊状况下工资的支付

8.最低工资立法的主要内容:

(1)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2)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3)劳动生产率(4)就业状况

(5)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三,运用

1.我国<<劳动法>>对延长劳动时间有哪些主要规定

2.依据工资的法律保障,工作时间和加班加点,工作场所规则的有关规定,说明和分析详细的案例。

第7章劳动合同管理

一,识记

1.劳动合同: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变更和终止劳动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用人单位招用劳动

者为本单位成员,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管理,指挥,监督下供应有偿劳动的协议。★

2.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明确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合同,期满即行终止,双方协商同意可续订。

3.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双方当事人没有明确约定合同终止日期的劳动合同。

4.劳动合同的特征:(1)主体的特定(2)主体意志的限制性

(3)合同履行中的隶属性(4)劳动合同的目的在于劳动过程的完成,而不是劳动成果的实现

(5)劳动合同是通过双方选择确定的(6)劳动合同是有偿的合同

(7)劳动合同一般有试用期限的规定(8)劳动合同往往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

5.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5小时,累计每

周工作时间不超过30小时的用工形式。

6.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同等自愿,协商一样依法订立(主体合法,目的和内容合法,程序合法,

形式合法)

7.订立劳动合同的程序:提议,协商,签约★

8.劳动合同的形式:有书面和口头两种形式。原则上应接受书面形式。

9.无效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及用人单位订立的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劳动合同。

10.劳动合同的内容:(1)劳动者的主要义务(劳动给付的义务,忠诚的义务,附随的义务)

(2)用人单位的主要义务(劳动酬劳给付的义务,照料的义务,供应劳动条件的义务)

11.劳动合同的条款:法定条款(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爱护和劳动条件,劳动酬劳,劳动

纪律,社会保险,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约定条款(试用

期,培训,保守商业隐私,竞业限制条款,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其它事

项)

12.劳动合同的变更:指劳动合同在履行过程中,经双方协商一样,对合同条款进行的修改,补充或

废止,详细包括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资福利的变更等。

13.劳动合同解除:是指劳动合同在期限届满之前,双方或单方提前终止劳动合同效力,解除双方权利

和义务关系的法律行为。

14.劳动合同的终止:是指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或双方当事人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以及劳动合同一方当

事人消逝时,合同规定的权利义务即行歼灭的制度。

15.劳动合同的续订:是指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后,经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协商一样,接着签订劳动合同

的法律行为。

二,领悟

1.劳动合同的种类: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以完成肯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2.非全日制劳动合同的内容:工作期限,工作内容,劳动酬劳,劳动爱护,劳动条件(不得约定试用

期)

3.劳动合同履行的条件:履行主体明确,履行标的明确,履行期限明确,履行地点明确

4.劳动合同履行的原则:全面履行原则,实际履行原则

5.劳动合同变更的条件:须有正值理由,须双方协商一样

6,劳动合同变列的程序:提出要求,做出答复,签订协议

7.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1)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

(2)劳动合同主体一方消逝或者劳动者丢失劳动实力无法接着履行劳动合同。

8.劳动合同终止的程序:是否须要提前通知,逾期终止的法律后果,终止合同是否应支付经济补偿,

办理相关手续

三,运用

1.运用无效劳动合同的相关知识,对一份无效劳动合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

2.依据我国<<劳动法>>关于劳动合同变更,解除的规定,分析说明详细的案例。

3.依据我国<<劳动法>>关于劳动合同终止和续订的规定,分析相关劳动合同案例。

第8章集体谈判

一,识记

1.集体谈判:指工人团体或工会及雇主或雇主群体就工会会员的就业条件和待遇进行谈判和协商,这种

行动就称为集体谈判。

2.集体谈判的功能:经济功能,政府作用,决策功能★

3.集体谈判结构:是指不同层次,不同等级,不同类别的谈判单位的集中或分散程度,以及相互间的

内在联系。

4.安排谈判:是指劳资双方由于资源有限须要安排而进行的谈判,把谈判当作是一种不赢即输的情景,

自己得到的同时意味对方失去;一方资源的增加,就意味着另一方资源的削减,是单方

获益的谈判。

5.整合谈判:是指双方都能从解决方案中获得潜在利益的谈判,把谈判当作是一种双赢的情景,追求

双方均有所得,反映了劳资双方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达成了共识,通过合作能够同时增

加可安排的资源。

6.4P原则:即政策,预料,打算,陈述

7.2C原贝!]:限制(control),协调(coordination)

8.不当劳动行为:是指工会在组建过程之中或组建之后,任何一方实行不法手段试图对抗对方的措施

或行为。

9.诚信谈判的责任:是指工会一旦获得承认,赢得选举,无论工人是否签字,都取得代表全部工人的“排

他代理权”,雇主负有“诚恳”谈判的法律义务。

10.罢工:是劳动者为改善工作条件而实施的有支配,有组织的集体短暂停止工作的行为。

11.依争议手段的先后不同,可分为:攻击性罢工,防卫性罢工

12.依罢工发起组织的不同,可分为:工会罢工,非工会罢工

13.依罢工的目的不同,可分为:协约罢工,怜悯罢工,示威罢工

14.依罢工策略的不同,可分为:间隔罢工,巡回罢工,象征性罢工,迟滞罢工

15.依罢工规模的不同,可分为:总罢工,全面罢工,部分罢工

16.罢工的功能:(1)罢工是解决冲突的主要方(2)罢工是迫使雇主让步的压力手段

(3)罢工是工人自由表达不满的方式

二,领悟

1.集体谈判的因素:双方的谈判力气;利益,价值观和期望值;谈判技巧。★

2,诚信谈判责任的内容:

(1)双方会面并开始谈判。(2)全面探讨双方面临的问题,所处立场和理由。

(3)任何一方不得隐匿,扣留和歪曲信息,也不得有意误导对方。

(4)任何一方都不得通过自相冲突的方式或者做出简单毫无意义的让步之举,破坏谈判进程,通常被称

为“表面谈判”战略。

(5)雇主不得绕开工会直接向会员承诺条件。

3.对罢我的法律约束和限制:

对公用事业的罢工限制(在公共部门无条件禁止罢工如:公务员,警察,消防员等)

4.罢工的原则:“社会适当”原则,“均衡性”原则

5.罢工缘由分析:

(1)罢工是一种“错误,,

由于误会引发的罢工,为确认雇主的真实让步实力而引发的罢工,由于不确定因素引发的罢工

不切实际的期望引发的罢工

谈判自身的困难性引发的罢工

(2)罢工是“集体的声音”工人的不满程度,管理方的让步程度

工人辞职离职的意愿和罢工自身的可行性,社会影响力的大小

6.罢工的处理和解决和解:斡旋,调解,实情调查裁决:利益仲裁

三,运用

1.依据我国法律关于集体协商的有关规定,分析说明集体协商过程中出现的详细问题。

2.我国法律对不当劳动行为及其救济的有关规定。

3.依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分析有关谈判中的诚信谈判责任问题。

第9章集体协议

一,识记

1.集体协议:是指工会代表劳动者及雇主或雇主团体之间签订的,有关劳动条件,劳动标准及劳动关

系问题的书面协议。★

2.集体协议的意义:(1)集体协议制度是劳动市场机制运行的必要条件⑵集体协议制度建立了同等协

商谈判机制(3)集体协议制度是雇主谋求工业和平和工业利润的目标之

一(4)集体协议制度是协调劳动关系的手段(5)集体协议制度是法律,法

规的重要补充

3.集体协议当事人:一方为工会,另一方为雇主或雇主团体

4.集体协议的效力:具有规范效力

5.集体协议的期限:定期及不定期,一般接受定期,其最短期限通常为1年,最长期限通常为3~5

我国现行立法就定期集体协议的期限规定为:1~3年。

6.传统的工会保障制度的四种类型:封闭式企业,工会制企业,代理制企业,开放式企业

7.集体协议的订立原则:(1)遵遵守法律律,法规,规章及国家有关规定(2)相互敬重,同等协商

(3)诚恳守信,公允合作(4)兼顾双方的合法权益

(5)不得实行过激行为。

8.集体协议的变更:是指因订立集体协议所依据的客观状况发生变化,当事人依法对尚未履行或尚未

完全履行的集体协议进行修改和补充。

9.集体协议的终止:是指由于肯定法律事实的发生而导致集体协议效力歼灭。

二,领悟

1.集体协议的内容:

(1)作为协议所具有的内容:维持和谐义务,敦促义务,其它义务

(2)作为法律规范所具有的内容:最低劳动条件及其它有关劳资双方关系的重要依据。主要是劳动条件

和劳动标准,如工资,工时,休假,补偿,工作环境,退休,保险,以及规定个别劳动契约的订立,

详细内容,终止等内容。

2.我国集体协议须要经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通过,方才有效。

3.确定集体协议范围的规则:“剩余权利”规则,“公允管理”规则,“隐含义务”规则,“权利共享”规

贝!I,“工作权利”原则

4.集体协议的订立程序:双方谈判签约,政府确认,公布。

5.我国集体协议变更,解除的情形:有人单位被兼并,解散,破产,因不可抗力或发生合同约定的

条件变更等情形,致使集体协议难以履行时,集体合同任何一方均可提出变更协议的要求。

6.集体协议终止的缘由:

(1)集体协议因有效期限届满而终止

(2)双方合意修正尤其是新协约取代原协议时,原协议终止

(3)集体协议因依法解除而终止

三,运用

1.我国对集体合同的当事人,法律效力及批准的有关规定。

2,结合我国对集体协议的订立,变更和终止的法律规定,分析有关集体合同的案例。

第10章三方协商机制

一,识记

1.三方协商机制:是指政府,雇主和工人之间,就制定和实施经济及社会政策而进行的全部交往和

活动。

2.工会:是由工人自愿组织起来的团体或联合体。

3.雇主组织:是雇主依法组成的,旨在代表,维护和增进雇主在劳动关系中的共同利益而及工会抗衡

和交涉的团体。

二,领悟

1.三方协商机制的特点:主体独立,权利同等,民主协商,充分合作,定期协商

2.三方机制的作用

(1)缓解劳资冲突,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2)确立工会地位,爱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3)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3.为什么说三方协商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基本原则?

(1)三方性原则体现在国际劳工组织的组织结构中(2)三方性原则体现在国际劳工组织的议事规则中

(3)有关三方性原则规定的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

4.三方协商机制的组织形式:由三方代表组成常设机构,实行劳动大会形式,成立三方专业委员会,

设立三方劳动争议处理机构,设立综合性的三方联系制度

5.三方协商的职能:磋商和资询职能,谈判确定职能,仲裁和协调职能

6.三方协商的级别:国家一级的协商,产业一级的协商,地方一级的协商,企业一级的协商

7.政府在三方协商中的作用:维护国家利益,组织作用,平衡协调作用,监督作用,服务作

用★

8.我国三方协商机制的组成: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

协会

9.三方会议工作原则:(1)合法,公正,及时原则(2)相互理解,信任,支持,合作原则

★(3)兼顾国家,企业,职工三方利益原则(4)同等协商原则

第U章劳动争议处理

一,识记

1.劳动争议:也称劳资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对薪酬,工作时间,福利,解雇及其它待

遇等工作条件的主见不一样而产生的纠纷。

2.依据争议的主体不同,可将劳动争议分为:个别争议(雇主及员工)和集体争议(雇主及工会)。

3,依据劳动争议性质不同,劳动争议可区分:权利事项争议和调整事项争议。

4.劳动争议的特征:(1)劳动争议的当事人是特定的(2)劳动争议的范围是限定的

(3)劳动争议内容和形式的特定性(4)不同的劳动争议适用不同程序处理

5.协商:是争议双方实行自治的方法解决纠纷,依据双方的合意或团体协议,相互磋商,和平解决

纷争。

6.斡旋:在是争议双方自我协商失败的状况下,由第三者或中间人介入,互递信息,传达意思,促

成其和解。

7.调解:是第三者或者中间人介入争议处理过程,并提出建议,促使双方达成协议。

8,仲裁:是仲裁机构对争议事项做出的裁决确定。

9.审判:是法院依照司法程序对劳动争议进行审理并做出判决的诉讼活动,是处理劳动争议的最终

程序。

10.劳动争议调解:是指调解委员会对企业及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明

确责任的基础上,依照国家劳动法律,法规,以及依法制定的企业规章和劳动合

同,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推动双方互谅互让,达成协议,消退纷争的一种活动。

11.劳动争议调解机构是: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12.劳动争议仲裁: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用人单位及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在查明事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