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9课 项脊轩志》2022年同步练习卷八(附答案详解)_第1页
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9课 项脊轩志》2022年同步练习卷八(附答案详解)_第2页
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9课 项脊轩志》2022年同步练习卷八(附答案详解)_第3页
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9课 项脊轩志》2022年同步练习卷八(附答案详解)_第4页
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9课 项脊轩志》2022年同步练习卷八(附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9课项脊轩志》2022年

同步练习卷(8)

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迨诸父异爨迨:等到客逾庖而宴逾:越过

B.妪每谓余曰每:每次以手阖门阖:关闭

C.殆有神护者殆:大概其制稍异于前制:修建

D.室西连于中闺闺:内室余既为此志志:志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久之能以足音辨人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B.先妣抚之甚厚吾妻死多年所手植也

C.年后六年,吾妻死崖制稍异于前

D.庭中始为篱,己为墙,外再变矣轩外四遭火,得不焚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

A.余稍为—,使不上漏B.吾妻一

C.从余问古事,或凭几—D.室仅—,可容一人居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B.东犬四吠,客逾庖而宴

C.翔二世,先妣抚之甚厚D.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使不上漏

A.轩凡四遭火,得不焚B.妪,先大母婢也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D.其制稍异于前

翻译下面的句子。

6.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7.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项脊轩志》中,作者通过描写妻子当年亲手种植的枇杷树如今已长得枝繁

叶茂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的句子是:,,。

(2)在《项脊轩志》中,作者的感情基调由“喜”转“悲”的过渡句是:,

(3)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在明月之夜,项脊轩附近桂树的影子落在半墙上随

着夜风的吹拂而不断移动的一片可爱的景象的句子是:,,

(4)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项脊轩里面有书香之味的句子是:,

9.根据《项脊轩志》的内容,仿照画线句再续写一句话。要求句式基本相同。

10.根据文段内容,补写句子。要求:内容统一,句式协调。

亲情是暴风雨中的一把伞,为我遮风挡雨;①,o亲情是孟母为孟子

更好地成长而费尽苦心的“三迁”,②_____,亲情是朱自清对父亲翻越栅栏时留

下的蹒跚背影的深切缅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先妣周孺人,必检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

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殛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

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

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

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

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外曾祖邙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

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

简直,与人峋姆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

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

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

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

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龈辞i,乃喜。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0十六年而

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

如昨,余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归有光《先妣事略》,有删节)

第2页,共19页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B.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C.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D.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1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弘治是明孝宗朱祐橙的年号。

B.讳,古时称死去的皇帝或尊长的名字。“孺人讳桂”,即先母名桂。

C.《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传说是朱熹自作。

D.学官又称教官,是指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最早的学校叫庠、序、校。

13.下列说法与《先妣事略》和《项脊轩志》两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两篇文章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借助写生活中的琐事,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文中

没有一处直抒感情的笔墨。

B.《项脊轩志》一文通过记述“百年老屋”的几经兴衰,回忆家庭琐事,表现了物

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厚感情。

C.《项脊轩志》一文中既写了可喜之事,也写了可悲之事。《先妣事略》一文中则

无可喜之事,只写可赞之事。

D.《项脊轩志》《先妣事略》两文,内容互为照应,都描述了亡母生前对仆人的宽

厚。

1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

②遇童奴有恩,虽至植楚,皆不忍有后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归有光传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

校。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①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

人,称为震川先生。

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用古教化为治。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②作

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有所击断®,直行己意。大吏多

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大

仆丞,留学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卒官。

有光为古文,原本经术,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抵

排,目为妄庸巨子。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为之赞日:''千载有公,继韩、欧阳;

余岂异趋,久而自伤。”其推重如此。

有光制举义④,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节选自《明史•归有光传》)【注释】①春官:即六部之一的礼部,礼部在春天主持

进士考试。②刺刺:多言的样子。③击断,即争执。④制举义,特指经学研究。

15.对加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每,引妇女儿童案前听讼:听取诉讼

B.断讫遣去,不一具狱:抓进监狱

C.有光力相一抵排:分庭抗礼

D.一妄庸巨子目为:眼睛看见

16.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大吏多恶之之/他日汝当用之

B.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吾妻归宁,述靖小妹语日

C.引为南京大仆丞/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D.久加自伤/某所,加母立于兹

1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B.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C.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D.有光制举义海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有光九岁就能写文章,不到二十岁通晓了“五经”“三史”等书,嘉靖十九

年考取举人后又考了八次都没有中进士,便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边读书边讲学。

B.归有光任长兴知县时,一意按自己的见解处事,大官们大多不喜欢他,后来把

他调作顺德通判,专管马政,实际上是贬谪。

C.王世贞为文坛盟主,尽管归有光曾公开攻击他,把他看作徒有虚名的人。可世

贞还是推崇归有光,称赞他:“千年才出了你这样的人才,来继承韩愈、欧阳修的

古文传统……”

D.归有光在特种经学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卓然成为经学大师,世人将“归、胡”

并称

1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第4页,共19页

①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大仆丞。

②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归有光“行己意”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

原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其先赵奢为赵将,号日马服君,子孙因为巴。援三兄,王

莽时皆为二千石。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天志。尝受《齐言》,意不能守章句,乃辞兄况,

欲就边郡田牧。会况卒,援勺眼期年,不离墓所;敬事寡嫂,不冠不入庐。后为郡督邮,

送囚至司命府,援哀而纵之,遂亡命北地。遇赦,因留牧畜,宾客多归附者,至有牛、

马、羊数所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数:“凡殖货财产,贵其能施贩也,否则守钱虏耳”

乃尽教以班昆弟故旧。八年帝西征隗嚣援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九年副来歙监诸将

平凉州十一年夏击破先零羌于临跳十三年,武都参狼羌与塞外诸种为寇,援将四千余人

击之,诸种万余人悉降。交趾女子徵侧及女弟徵贰反。玺书拜援伏波将军,十八年春,

破之,斩首数千级,降者万余人。明年正月,斩徵侧、徵贰,传首洛阳。进击九真贼微

侧余党都羊等,斩获五千余人,崎南悉平。援所过辄为郡县治城郭,穿渠灌溉,以利其

民。条奏越律与汉律驳者十余事,与越人申明旧制以约束之。二十四年,武威将军刘尚

击武陵五溪蛮夷,军没,援因复请行。援谓友人日:“吾受厚恩,年迫余IT索,常恐

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眠目。”明年春,破之,斩获二千余人。三月,进营壶头。

贼乘高守隘,水疾,船不得上。会暑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帝乃使虎贲中郎将梁

松乘驿责问援。会援病卒,松因事陷之。帝大怒,追收援印缓。有上书谱之者,帝益怒。

援妻子上书诉冤,辞甚哀切,然后得葬。建初三年,肃宗使五官中郎将持节追策,谥援

日忠成侯。

(节选自《后汉书•马援列传》)

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八年/帝西征/隗嚣援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九年/副来歙监诸将平凉州/十

一年夏/击破先零羌于临跳/

B.八年/帝西征/隗嚣援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九年/副来歙监诸将平凉州/十

一年夏/击破先零羌于临跳

C.八年/帝西征隗嚣/援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九年副来歙/监诸将平凉州/十

一年夏/击破先零羌于临跳/

D.八年/帝西征隗嚣/援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九年/副来歙监诸将平凉州/十

一年夏/击破先零羌于临跳/

2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氏,中国古代的氏是一个家族的所有后代的共同称号,姓为氏中衍生出的分支。

B.齐诗,汉代传习《诗经》的有齐、鲁、毛、韩四家,齐诗创始人为齐人辕固生。

C.行服,穿孝服居丧;一整年里,马援为哥哥马况穿孝服居丧,不离开坟墓祠堂。

D.昆弟,指兄弟,亦可指同辈的人,还可用以比喻关系的亲密友好,文中指兄弟。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援出身尊贵,年少有志。马援有三位兄长,他们在王莽时都是俸禄为二千石

的郡守;马援十二岁即成孤儿,不愿剖章析句学习经义,想去边郡闯荡。

B.马援重情重义,看淡财富。兄长去世,马援敬侍寡嫂:解送囚犯,他怜而放之;

受到赦免,他留在北地放牧牲畜,获得了很多财富,但他散尽财产。

C.马援能征惯战,善于治理。马援讨隗嚣,定凉州,败先零羌,安武都,平交趾,

立下赫赫战功;每到一处都为郡县修城挖渠,修明制度,使民众得利。

D.马援一心为国,后雪冤情。马援为攻武陵五溪,主动请战:壶头受阻,已去世

的他仍受到陷害诬告;妻儿上书诉冤,他才得以安葬,后被追封忠成侯。

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而叹日:“凡殖货财产,贵其能施赈世,否则守钱虏耳。”

②吾受厚恩,年迫余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

第6页,共19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A.正确。

B.每:常常。

C.制:规制,格局。

D.志:此处指《项脊轩志》这篇文章。

故选:Ao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可采用联想(联想课文

原句)推断、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法分析推断、语境分析推断、邻字帮助

推断等方法。

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

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第四种:

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

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2.【答案】D

【解析】A.第一个“以”,介词,根据;第二个“以",连词,相当于“来”;

B.第一个“之”,代词,她;第二个“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C.第一个“其”,指示代词,这;第二个“其”,代词,它的;

D.两句里“凡”均为副词,总共。

故选:D。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个考点。我们要把字放到句子中加以理解而不能孤立地

理解,当然平时要识记重要实词的比较重要的几种意义。做题时我们会遇到我们没见过

的实词,要学会结合上下文语境来揣测字的含义。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中是一个义项,在另一个

句子里又是一个义项。一般说来,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均有一定的联系。

一词多义是由本义引申、比喻和假借而形成的,因此应该由本义入手,来理解和掌握它

的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词的本义有两种理解:A.就词的来源说,即该词的最初

意义。如“去”的最初意义是“离开”,“兵”的最初意义是“兵器”。B.就词的应

用来说,把常用的那个意义算作词的本义,也叫基本意义。如“兵”的常用意义是“土

兵”等。

引申义是从基本义发展而来的,同基本义有相似的、相对的或相关联的意义。如“刑”,

本义是“刑法”,基本义还包含对犯人的处罚,后来这个意义发展出“惩罚”的意义(皆

刑其长吏《陈涉世家》)。

比喻义是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有的比喻义是从词的本义、基本义产生的。如

“窝”的本义、基本义都是“鸟兽昆虫居住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产生出的比喻义,即

“坏人居住的地方”。

3.【答案】A

【解析】A.古今义都是“修缮”之义。句意:我稍稍修补了一下,使上面不再掉土漏水。

B.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还给。句意:我妻子嫁了过来。

C.古义:学习写字;今义:学习读书。句意:向我问问古代的事情,或者靠着几案学写

字。

D.古义:一丈见方;今义:寺院的住持。句意:室内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

住。

故选Ao

本题是考查的古今异义。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这就是古

今异义。判断句子有没有古今异义不是很难,重要的是要结合古文中的上下文,平时一

定要多积累东西,可以说考试里的古今异义凭平时的课文和做过的题,都可以答出来。

古今异义几种情况:①词义的缩小。如“五谷”中的“谷”指“谷类”,今专指稻谷。

②词义扩大。如“涉江”中的“江”指长江,今泛指江河。③词义的转移。如“牺牲玉

帛”中的“牺牲”指祭祀中的牛、羊等祭品,今义指献身。④词义的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句中的“卑鄙”指地位低微鄙俗,今义指品质恶劣。⑤古今同形

异义。如“请指示王”句中的“指示”,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指”(指出)和“示”

(示意给人看)。

4.【答案】C

【解析】A.“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译为:我妻子去世那年她自己亲手种植的。手,名

词作状语,亲手。

B.“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译为: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邻居厨房去吃饭。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C.“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译为:哺养两代人,先母待她很好。乳,名词作动词,养

第8页,共19页

育,喂养。

D.“尘泥渗漉,雨泽下注”译为:下雨时雨水往下渗透流动,并从小孔慢慢漏下尘泥

渗漉。下,名词作状语,从小孔。

故选:Co

本题考查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本题所有选

项内容全部来自课本,根据“语法分析法”和“语境分析法”来判断活用类型,然后和

例句进行比较,选出正确答案。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

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

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

很常见。

5.【答案】C

【解析】例句为省略句,“使(之)不上漏”,句意:使上面不再漏雨、落灰。

A.被动句(意念被动)。句意: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

B.判断句,“也”为标志。句意:这位老妈妈,是伺候我死去的祖母的仆人。

C.省略句,“读书(于)轩中”。句意:自从我把头发给捆扎起来,到明亮宽敞的屋子

里读书;

D.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其制稍于前异”。句意:南阁子的规模比以前有一点儿不

同。

C项和例句都为省略句。

故选C。

题考查学生辨别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文言特殊句式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

判断句四大类。

宾语前置句中的两种类型:

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格式:主语+否定词(莫、不、未、毋等)+宾语(余、之、自、尔等)+动词

(1)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硕鼠》)

译文:伺候你多年,你却不肯顾念我。

(2)秦人不暇自哀。(《阿房宫赋》)

译文: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

【提示】古汉语中常见的否定词(否定副词)有:不、毋、未、莫、弗、非、匪、糜、

罔、无、勿。古汉语中常见的人称代词有:第一人称:吾、我、余、予、朕、自己,第

二人称:尔、汝、若、而、乃,第三人称:彼、其、之、焉、他、渠、伊。

注意: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

整个句子必须是否定句,即句子中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莫、无”等或表示否定的

不定代词“莫”。

二、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格式:主语+宾语(何、曷、焉、胡、谁等)+动词(介词+动词)。

(1)良问日:"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译文:张良问道:“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

(2)王日:“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

译文:大王问:“绑者的人是干什么的?”

【提示】古汉语中常见的疑问代词有:何、孰、安、曷、焉、胡、谁。

注意: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疑问代词;第

二:整个句子必须是疑问句。

6〜7.【答案】(1)已:不久;凡:一共。译文:庭院中先是用篱笆隔开,不久后砌成

了墙,一共变了两次。

(2)瞻顾:回忆;长号:大哭;不自禁:禁不住。译文:回忆往日的这些事,好象昨

天刚发生的,真叫人禁不住要大哭一场。

答案:

(1)庭院中先是用篱笆隔开,不久后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

(2)回忆往日的这些事,好象昨天刚发生的,真叫人禁不住要大哭一场。、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

“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

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

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

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

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简言之,通读全句,标注

第10页,共19页

要点;关注全文,准确理解;按照词序,对应翻译;调整全句,符合规范。

8.【答案】【小题1】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小题2]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小题3】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小题4】借书满架,偃仰啸歌

【解析】故答案为:

(1)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重点字:庭)

(2)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重点字:喜)

(3)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重点字:斑)

(4)借书满架偃仰啸歌(重点字:偃)

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

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

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

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

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

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

把“始”写成“使”。

9.【答案】生活,就是项脊轩中的凡人琐事,多可喜亦多可悲,可悲中自有浓浓思念之

【解析】本题要求根据《项脊轩志》的内容仿写生活。可以写《项脊轩志》中的人物和

生活琐事,去体悟人物的感情。仿写的句式是:生活,就是项脊轩中的……,……,……

中自有……。仿写注意语意连贯。

故答案为:

生活,就是项脊轩中的凡人琐事,多可喜亦多可悲,可悲中自有浓浓思念之情。

本题考查学生仿写能力,目的是考查学生灵活使用各种句式、表情达意的能力。仿句要

仿形式,句式结构一致,手法修辞相同。仿句要仿写内容,语意切合语境,情感色彩统

一。需要联想寻找相关材料,语言得体简明连贯。本题要求根据《项脊轩志》的内容方

向,要求句式基本相同,注意语意连贯。

做好仿句需要做到下面几点:(1)理解原句的意义,特别是隐含意义,保证仿写的句

子与原句的句意一样。(2)注意原句的句式特点,特别是分句间的关系,要注意关联

词的使用。有时原句在标点中也有暗示,如分号表示要写并列关系复句,冒号表示要总

括。(3)注意原句的修辞方法,仿句要与之相同。(4)注意原句的用词特点,如词语

的褒贬雅俗等,仿句用词越像越好。(5)注意例句的感情基调,如忧伤、喜悦、沉重、

明快等,仿句要一致。

10.【答案】亲情是寒冬里的一把火,为我带来温暖,亲情是岳母满怀期望在岳飞背上刺下

的“精忠报国”

【解析】第一处,根据“亲情是暴风雨中的一把伞,为我遮风挡雨”,补写的内容为比

喻句,来说明亲情的作用,可写为:亲情是寒冬里的一把火,为我带来温暖。第二空,

根据“亲情是孟母为孟子更好地成长而费尽苦心的'三迁’”,补写的句子要运用典故,

句子的形式:亲情是……,可写为:亲情是岳母满怀期望在岳飞背上刺下的“精忠报国”。

答案:

①亲情是寒冬里的一把火,为我带来温暖②亲情是岳母满怀期望在岳飞背上刺下的“精

忠报国”

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补写。首先明确补写句子的位置,其次根据前后语句确定主语和关

键词,最后整理答案。

语境补写答题技巧:

1.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

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

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

2.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

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

合理性等。

3.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

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

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11〜14.【答案】B、C、A、

第12页,共19页

【解析】(1)“木棉”为“治”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A;“入城”为动宾短语,

与“缉”构成顺承关系,用“则”连接,中间不可断,排除C、Do故选:B。句子翻

译为:先母到吴家桥娘家,就做棉花活;进城回婆家,就搓麻捻线,常常点盏小灯,劳

动到深更半夜。

(2)C.“传说是朱熹自作”错,应该是孔子。

(3)A.“文中没有一处直抒感情的笔墨”错,两篇文章中都有直接抒情的句子。

(4)①泣:哭;然:但是。句子翻译为:儿女看见家里大人哭,就跟着哭。但是还以

为娘是睡着了。

②遇:对待;虽:虽然。句子翻译为:待佣人有恩惠,佣仆虽然被责打了,但背后也不

忍心责怪她。

答案:

(1)B

(2)C

(3)A

(4)①儿女都还小,看见家里大人哭,就跟着哭。但是还以为娘是睡着了。

②待佣人有恩惠,佣仆虽然被责打了,但背后也不忍心责怪她。

参考译文:

先母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十六岁嫁到我家。第二年,生下女儿淑静,

淑静就是我的大姊;过了一年,生下我;又一年生下一男一女,其中一个生下就死了,

另一个也只活了一年;又过了一年生下有尚,怀孕十二个月;第二年生淑顺;过一年,

又生有功。有功生下以后,先母哺养他比前几个儿女更费力。于是她常常皱着眉头对几

个女佣说:“孩子这样多,我真苦死了!”有一个老婆子用一杯水盛着两个田螺送上来,

说:“把这杯水喝了,以后就不会常怀孕了。”先母举起杯,把水喝完,从此失声变哑,

不能说话了。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先母病故。儿女都还小,看见家里大人哭,就跟着哭。但

是还以为娘是睡着了,真是伤心啊!接着,家里请来画工为先母画遗像,把两个孩子带

到画工跟前,对他说:遗像鼻子以上照有光画,鼻子以下照淑静画。因为这两个孩子面

容最像母亲。

先母名桂。外曾祖父名明。外祖父名行,是太学生。外祖母姓何。外祖父一家世世

辈辈住吴家桥,吴家桥在昆山县城东南,离城三十里;经过千墩浦向南,到直桥,沿着

小河往东就到了,村子里聚居着许多人家,全都姓周。外祖父和他的三个哥哥都因为富

有而出名,为人忠厚正直;外祖父常常和和气气地与村里人谈家常,看到小辈外甥侄子

个个都喜爱。

先母到吴家桥娘家,就做棉花活;进城回婆家,就搓麻捻线,常常点盏小灯,劳动

到深更半夜。外祖父三天两头派个人来送点东西。先母虽不担心家里缺吃食,却终日劳

苦,像是穷得揭不开锅。冬天生炉火用的炭屑,叫丫鬟做成炭团,一颗挨一颗晒在台阶

下面。屋里没有废物,家里没有闲人。儿女大的牵着衣服,小的抱在怀里,手里还不停

地缝缝补补。间间房里干干净净。待佣人有恩惠,佣仆虽然被责打了,但背后也不忍心

责怪她。吴家桥每年要送来鱼、蟹、糕饼,总是人人可以吃到。家里人听说吴家桥有人

来,个个都欢喜。我七岁时和堂兄有嘉进学塾读书,每逢阴雨天气,堂兄总是在学塾里

过夜,我心里舍不得和他分开,但是却不能留住,必定要赶回家。先母常在半夜醒来,

叫我低声背诵《孝经》,我背诵得没有一个字错漏,她才高兴。

母亲故世以后,外祖母也病故了。周家染上了瘟疫,舅母病故,四姨妈嫁到顾家,

又病故,一连死了三十个人才停止。只有外祖父和二舅还健在。

母亲故世十一年后,大姊淑静嫁给王三接,这婚事是母亲生前应允的。母亲故世十

二年后,我补上了生员,十六年后,我娶妻,婚事也是母亲生前给我应允的。一年以后

我有了个女儿,我们夫妇都很喜爱女儿,格外想念母亲。夜半三更,和妻子一同流着眼

泪,回想她生前的几件事,仿佛是昨天发生的一样,别的什么,我就记不起来了。世界

上竟有没有娘亲的人,天啊,多么悲痛啊!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

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

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

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

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册!I: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

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第14页,共19页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一一串意一一顺句。注:直译

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

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15〜19.【答案】C、D、C、C、

【解析】(1)CA.每次审理案件,把妇女儿童领到案前.听讼:审理案件;B.断

完案,把罪犯遣归,不写判决书.具狱:定案,形成案卷;D.把他看作狂亡而平庸的

大人物.目为:视作.

(2)DD.第一个“而”连词表修饰,不译;第二个代词,“你的”.A项两个都是

代词,前为“他”,后为“它”.B项都是代词,指某一范围内的全体,相当于“众”.C

项都是动词,前译为“担当”,后译为“成为”,“是”.

(3)C“举义”为名词,作“制”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B、D;“后”为后来的

意思,其前断句,排除A.句子翻译为:归有光在特种经学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卓然

成为经学大师,后来的德清县胡友信和他齐名,世人并称他们为“归、胡”.

(4)C“攻击他”“徒有虚名”等词与文章的内容不符,原文为“有光力相抵排,

目为妄庸巨子”,意思是“有光尽力和他分庭抗礼,把他看作狂亡而平庸的大人物”;

“推崇归有光”也是后来的事.这里不是在称赞王世贞的人品,而是借他来个反衬归有

光的才华.

(5)A①雅:一向,平素;引:推荐.句子翻译为:大学士高拱、赵贞吉平素了解有

光有才,推荐他为南京大仆丞.

②憾:遗憾,不满;折:折服.句子翻译为:世贞很不满,但此后也从内心对有光佩服

得五体投地.

B本题对应的段落为文章的第二段,具体可以概括出以下三点:①用古教化为治.②断

讫遣去,不具狱.③辄寝阁不行.

答案:

(1)C

(2)D

(3)C

(4)C

(5)A①大学士高拱、赵贞吉平素了解有光有才,推荐他为南京大仆丞.

②世贞很不满,但此后也从内心对有光佩服得五体投地.

B①用古教化为治.②断讫遣去,不具狱.③辄寝阁不行

参考译文: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今属江苏)人.九岁就能写文章,不到二十岁,“五经”、

“三史”等书全已通晓,拜同乡魏校作老师.嘉靖十九年(1540)考取举人,以后考了

八次进士都没有中.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读书讲学.学生常达几百人,都称他震川先生.

嘉靖四十四年(1565),归有光才考取进士,授官长兴(今浙江湖州)知县.他用

古代的一套政教理论和做法来进行治理.每次审理案件,把妇女儿童领到案前,他满口

江苏口音,断完案,把罪犯遣归,不写判决书.上级的命令不切实际,就束之高阁,不

去执行.与上司有所争执,就径自照自己的意思办.大官们大多不喜欢他,就调他去作

顺德(今属广东)通判,专管马政.隆庆四年(1570),大学士高拱、赵贞吉平素与有

光交好,引荐他作南京太仆丞,掌管内阁制敕房,编撰《世宗实录》,死在任上.

归有光作古文,以经术为本,喜欢太史公的《史记》,参透其中的神理.当时王世

贞为文坛盟主,有光尽力和他分庭抗礼,把他看作狂亡而平庸的大人物.世贞心里很不

痛快,但以后也对有光佩服得五体投地,给他写赞语说:“千年才出了你这样的人才,

来继承韩愈、欧阳修的古文传统,我哪里是走的另一条路,只是自伤长久以来没有什么

成就啊!”他就是这样推崇归有光.

归有光在特种经学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卓然成为经学大师,后来的德清县胡友信

和他齐名,世人并称他们为“归、胡”.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

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思,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虚词.

(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4)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5)A.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

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

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

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B.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应考过程中,不少同学一般都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答案,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解答

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16页,共19页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

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

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

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

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

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

较容易做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

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20〜23.【答案】D、A、C、

【解析】(1)“隗嚣”做“征”的宾语,在其后断开,排除AB;“九年”时间状语一

般单独断开,“副来歙监诸将平凉州”意思是担任来歙的副将监领诸将平定凉州,中间

语意连贯不应断开,排除C。

译文:建武八年(32年),光武帝向西征讨隗嚣,马援在光武帝面前聚米做成山谷模

型,指画形势。建武九年(33年),担任来歙的副将监领诸将平定凉州。建式十一年

(35年)夏,马援在临跳击败先零羌。故选:D。

(2)A.中国古代的姓是一个家族的所有后代的共同称号,氏为姓中衍生出的分支。

(3)C.“每到一处都……修明制度”错,文中“条奏越律与汉律驳者十余事,与越人

申明旧制以约束之”,仅提到他在平定交趾以后对越人申明制度。

(4)①“既而”,不久;“施赈”,施予赈济;“守钱虏耳”,判断结构。

译文:不久,他叹息说:“凡是因经营获取财产的,贵在能施予赈济别人,否则不过是

守财奴罢了!”

②“索”,尽,完,不多;“死”,为……而死;“所愿”,愿望。

译文:我蒙受厚恩,年龄逼迫(老年逼近),余日不多,时常害怕不能为国事而死,现

在实现我的愿望,死了也心甘情愿。

答案:

(1)Do

(2)Ao

(3)C,

(4)①不久,他叹息说:“凡是因经营获取财产的,贵在能施予赈济别人,否则不过

是守财奴罢了!”

②我蒙受厚恩,年龄逼迫(老年逼近),余日不多,时常害怕不能为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