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07:现代文阅读_第1页
沪教版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07:现代文阅读_第2页
沪教版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07:现代文阅读_第3页
沪教版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07:现代文阅读_第4页
沪教版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07:现代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沪教版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现代文阅读

姓名:班级:成绩:

一、现代文阅读(共16题;共256分)

1.(11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中国第五大发明一一汉字

①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500年以土的历史了。古埃及的圣体字、

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唯汉字独存。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

来的奇迹,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汉

字计算机输入的优越性,使汉字的奇迹更令世人惊叹和信服。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②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著名学者安子介先生说,“中国由黑龙江到云南,汉字全

通。”,,中华文化连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西方字母的形式,根据历史说也是由象形而来,后来变成拼

音,各国文字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结果欧洲分成大小十数个国家。如果中国早年也走这条路,早已出现江

苏国、广东国了。我国方言这样多,汉字的语音无法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今都是一脉相承

的。汉字对汉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可见,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这对汉民族的形

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③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

并非仅仅由象形字直接演化过来的字如此,如“日”“月”等。会意字也是如此,如“休息”的“休”字,由“人”

和“木”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我们从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想象出这字的意义。其实,有些

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如“文盲”的“盲”字,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盲”就是“亡”了“目”。因此,

汉字引发想象和联想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④汉字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拼音文字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

文字”,而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

认知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学习汉字可以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有利

于发展大脑智力。因此,从音、形、义三者结合上去学习汉字是科学的方法。

⑤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的古老汉字,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我们要重新认识汉字的价值,充

分发掘汉字的奥秘,以迎接汉字“发挥威力”的新时代。

第1页共32页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埃及的文字是圣体字,古巴比伦的文字是楔形文字,而更多西方国家一直都是拼音文字。

B.我国的方言尽管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至今都一脉相承。

C.学习拼音文字偏向于开发大脑左半球的潜力,而学习汉字,可以开发我们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

D.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汉字,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

(2)依据本选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是“从甲骨文算起”,文章结尾为“以迎接汉字'发挥威力’的新时代”,由此判断此文的说明

顺序是时间顺序。

B.第③段的说明对象是“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行而得其意”。

C.拼音文字认知中是利用“语音编码”方式起作用,汉字认知中是利用“多重编码”的方式,语音、字形和

语义编码兼用。

D.本文的语言兼具平实性和生动性的特点,蕴含了作者对中华文明的热爱之情。

(3)下列对文中说明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500年以土的历史了。”该句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汉字的历

史悠久。

B.第②段主要采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引用安子介先生的话说明了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

的功能。

C.第③段主要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是为了生动具体地说明象形字和会意字能引发想象和联想的特

点。

D.第④段主要采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汉字在发展大脑智力上的作用。

2.(20分)阅读下面《春》片断文段,完成小题。

①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

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

第2页共32页

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③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

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

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噫亮地响着。

④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

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⑤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⑥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⑦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阅读选文,给第①段、第②段文字各拟一个小标题。

第①段:第②

段:

(2)课堂讨论中,同学们都说,第①段和第③段中的划线句写得特别精彩。请你任选一句尝试着说说理由。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文中第④段中的三个比喻句表现了春天景象什么样的特点?在全文起到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情感?

(4)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

象,以使其鲜明突出。请学习文中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从下面提供的题目中,选一个你认为最

能写得好的题目,写一个片断,50字左右。

①考试过后②自习课上③篮球比赛④秋天的雨

题目:

第3页共32页

写:

3.(20分)阅读《一点一横长》,回答下列小题。

一点一横长

①那年春天,因为顽皮无人管束得了,爷爷将我转校到他代课的外村小中读书。他两眼时刻盯着我,不准我到

野外乱跑,说要磨磨我的棱角,每天放学后逼我写毛笔字,写不好不准吃饭。

②“点要沉腕之力,带出顿钩。”“横要气贯长虹,欲东先西。”

③我手里的毛笔随着爷爷的训导左行右回,一起一落,声音就化成了一个个黑字,笔画里溢满了他粗细有间的

气息。

④“写错了,重来!”

⑤而我的眼神飘向了窗外,农田上空的电线上落满了春燕,它们怎不被电死呢?“叭”的一声,爷爷的巴掌落

到了桌面,墨汁溅飞到我的脸上,一不小心就成了黑脸,笔下的字,却慢慢变得规整起来。

⑥但是,伙伴们在水田捉泥纵的欢叫声不断入耳,我心痒不安,一个横笔还未写完,爷爷的巴掌扫到了我的头

上,声音闷闷的,我不敢抬头,眼光投到了白纸上,一点一横,渐渐凝重。

⑦不远处,一个老师慢慢走过来,笑着说,爷孙俩坐得这么规矩,是在下棋吗?走近了,他才看到我在练毛笔

字,又对爷爷说,你也守得住啊!爷爷应道,一点一横都写不端正,以后还能有三撇四捺?

⑧后来,每天下午我都在写一点一横,爷爷要我练好这两笔再写其他的。我不能评说自己写得有多好,但是人

安静下来了。写完字,爷爷有时让我出去玩一会。我想着那个老师说的爷孙俩下棋的话,就走到对面往屋里看。小

屋里一床一桌,长桌一端靠着窗台,两人各坐一边,真有点像在对弈,静悄悄的。窗外是一片稻田,农夫笑语声声,

春光照进来,房间里都是绿的,透过门框就是一幅春日耕读图。

⑨下一学期,爷爷不代课了,我回到了原来的学校,虽然不像以前那样疯玩,喜欢上了课外书和投稿,但那副

笔墨再未开启过。

⑩后来闲来无事,我又想起写写毛笔字。可是爷爷不在了,无人督促,自由自在,却写不出更多觉得舒服的笔

迹,便无心事去深入练习了。

⑪走上职场,我以写作为业,空闲又去玩碑帖,手摹不多,常是目临。有时兴起,抛开书帖,写点随性的笔画,

第4页共32页

可是几种字体、数张白纸过后,能入眼的却是那一点一横,端详一阵,一种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纸上放亮了,春

晖熠熠。

⑫人不见了,气息长久地留了下来。我常想,爷爷要是在身边,我们还可“对弈”下去,我的三撇四捺要丰韵

好多,别人看到我们,又是一幅多么传情的图景!

(1)第①段中爷爷“说要磨磨我的棱角”,“我”的棱角被磨平了吗?请从文中找到依据加以说明。

(2)第③段中“左行右回,一起一落”指的是下列哪个笔画?()

A.点

B.横

C.撇

D.捺

(3)爷爷对“我”写字有哪些具体要求?

(4)文中“气息”一词出现了三次,在第③段中“气息”的意思是,第0激还指,第⑫

段更有的感情。

(5)说说你对标题“一点一横长”含义的理解。

4.(20分)阅读下面一篇说明文,完成后面的题。

谁染枫林醉

苏更林

①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以形象、明快、洗练的语言,勾勒出层林尽染、枫叶流丹的画面,并吟诵出“霜叶

红于二月花”的千古绝唱。

②为什么晚秋的枫叶会变得满山锦绣、遍地彩霞呢?宋人杨万里有诗云:“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

容。”说是枫叶在一夜间偷饮了“天酒”而“醉”成了红色。这虽然为枫林红叶增添了几分神秘和浪漫,但并没有

道出枫叶变红的确切道理。

③到底“谁染枫林醉”呢?现代科学认为,植物叶片的颜色取决于其中所含的色素物质,如叶绿素、叶黄素、

花青素、胡萝卜素等等。这些色素物质往往会随着植物成熟期的不同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从而呈现出各

第5页共32页

自具有鲜明特征的颜色。叶片中含有较多叶绿素时就会呈现绿色,含有较多叶黄素时就会呈现黄色,而含有较多的

花青素时则会呈现紫、蓝、红等不同的颜色。这是因为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植物色素,独特的化学结构使其颜色多

变。花青素的基本结构母核是花色基元。由于其中的氧原子是4价的,所以它和它的衍生物具有碱的性质,即能够

与酸性物质作用生成盐;而花青素又是花色基元的羟基取代衍生物,因而,它又具有酸的性质,即能与碱性物质作

用生成盐。花青素的这种结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随介质pH值改变而改变结构并从而改变颜色的可能性。试验证明,

花青素在酸性介质中呈现其表征的红色。而枫树的叶片细胞液呈现酸性,春夏季节由于枫叶中一般只含有叶绿素而

不含有花青素,所以此时的枫林还是郁郁葱葱的绿色;可到了深秋季节,由于气温骤降,光照减少,使得叶片内光

合作用制造的淀粉不能完全适合叶片,这样就造成叶细胞内糖分的积累,从而促进了花青素的形成。由于枫叶细胞

液的酸性环境,花青素呈现红色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④“霜叶红于二月花”体现了“枫林红叶”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如果你一旦置身于枫林之中,一定会为祖

国的大好河山所陶醉,并为“霜叶”抗严寒傲霜雪的生机和力量而感动。(选自《语文报》,有删改)

(1)第②节中,杨万里的诗并没有“道出枫叶变红的确切道理”,作者为什么还要引用这两句诗?从文中可

以看出枫叶变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植物色素,其结构特点是什么?

(3)枫叶中的花青素是如何形成的?(不超过50字)

(4)大自然中的植物呈现出万紫千红的景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13分)阅读下面的杂文,完成小题。

生活需要文学蜜饯一下

阮直

①作家与文学太需要一个像“护士节”“教师节”那样的节日了。文学需要民众的土壤为之滋补,作家的灵魂

需在社会的舞台上高蹈,作家的情感更需要生活的蜜饯。

②有人说现代化的都市不需要作家,可文学从来没有背叛过生活,都市只要还过着人的生活,你就无法摆脱文

学。文学只是想告诉更多的人,大家在肉身疲惫之后,转身享受一下文学之美,用你的心灵过滤一下生活,你才能

吧嗒出生活中就盐的滋味。

③文学不是让人们向往虚构,作家也不是让大众舍弃财富,文学只是不想让人们的欲火太盛,作家只是让更多

的人也能在傍晚的时光用文学的心态去看看树木花草,听听涛声拍岸,让忘记时间成为一种自觉的高贵,让一颗忙

第6页共32页

碌的心就此归隐。我们不妨假装一会儿懒惰,自觉地选择几件“没有意义”的事情去做,没用的文学就有这个用处。

④没用的文学生活状态却有优雅的人生格调,因为文学有梦。高速、奢华、纷繁、喧嚣的都市已经让人们的灵

魂疲惫,呼唤文学的回归迟早会成为更多人生活的目标。

⑤放缓我们前行的脚步,为奔波之路点上一个休止符。停顿是美,停顿是诗,停顿是国画中的留白。农民你就

走出田野,渔民就把船儿开回港湾,老板们放下几天的生意,不该我们奔波、不该我们干的事情在人生之中太多了,

可人们却不知道。人们常说:能今天做好的事情,绝不拖到明天。作家吴亮也有名言:“凡是能拖到明天做的事情,

今天就不要去干。”

⑥大家以文学的名义举行一次精神的盛宴吧!灵魂也需要聚会。交流阅读文学的感悟,畅谈虚构的快乐,展望

未来的美好……

⑦如今的文学,已走进多元化的时代,它虽然没有繁花似锦,但也绝不会凋敝衰败。文学是能潜入有灵性人内

心的,在不同的场合贴着不同的标签,成为可以多元选择的生活方式。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社会,谁也无法做到让

全民族每一个人都去背诗写诗去热爱文学,但有梦想的人心中的文学情结就是一座活着的火山。

⑧如果作家有了节日,文学就容易发酵。节日能让爱好文学的人们回归到享受精神欢愉的生活方式之中。节日

能给作家传递温暖,作家能以激情之火去燎原大众的情感。中国人即便不写诗也是诗人,就连一个姓氏的排名,国

人都把它诗化、韵化成“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⑨中国人是活在亲情与人情中的,文学就是“人学”。这个世界无论哪个国家的文学消失,我们的文学也不会,

文学是民族精神中永存的根脉,当下的文学由一度的“庙堂之高”,回到了民间的江湖,而文学总会在自己的土壤

里长出属于它的花花草草。

⑩当文学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读者和作家都可以选择的时候,文学才算找到了它的根。但愿每个人心里

都有一间房子,里面装颗自由畅想的心。

(选自2019年5月10日《中国文化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⑤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放缓我们前行的脚步,为奔波之路点上一个休止符。

(3)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第⑧段划线词语的理解。

如果作家有了节日,文学就容易发酵。

第7页共32页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没用的文学”是作者说的反话,其实文学在人们生活中极其重要。

B.呼唤文学的回归必将成为多数人的需要,热爱文学也会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

C.作家吴亮的名言“凡是能拖到明天做的事情,今天就不要去干”与作者观点相反。

D.中国人的文学即“人学”,它是民族精神永存的根脉,是不会消失的。

6.(10分)小明和你阅读《儒林外史》,发现有不少涉及南京的内容,你俩进行了专题探究。

清凉山

这姚园在清凉山上,是个极大的园子,进去一座篱门。篱门内是鹅卵石砌成的路,一路朱红栏杆,两边绿柳掩

映。过去三间厅,便是卖酒的所在,那日把酒桌子都搬了。过厅便是一路山径,上到山顶,便是一个八角亭子。席

摆在亭子上。娘子和姚奶奶一班人上了亭子,观看景致。一边是清凉山,高高下下的竹树;一边是灵隐观,绿树丛

中,露出红墙来,十分好看。坐了一会,柱少卿也坐轿子来了。轿里带了一只赤金杯子,摆在桌上,起酒来,拿在

手内,趁着这春光融融、和气习习,凭在栏杆上,留连痛饮。这日杜少卿大醉了,竟携着娘子的手,出了国门,一

手拿着全杯,大笑着,在清凉山网子上走了一里多路。背后三四个妇女嘻嘻笑笑着,两边看的人目眩神摇,不敢仰

视。杜少卿夫妇两个上了轿子去了。姚奶奶和这几个妇女采了许多桃花插在轿子上,也跟上去了。

娘子笑道:“朝廷叫你去做官,你为什么装病不去?”杜少卿道:“你好呆!放着南京这样好玩的所在,留

着我在家,春天秋天,同你出去看花吃酒,好不快活!”

雨花台

萧金、杜慎等又走到山项上,望着城内万家烟火,那长江如一条白练,琉璃塔金碧辉煌,照人眼目……坐了半

日,日色已经西斜,只见两个挑粪桶的,挑了两担空桶,歇在山上。这一个拍那一个肩头道:“兄弟,今目的货已

经卖完了,我和你到永宁泉吃一壶水,回来再到雨花台看看落照。”杜慎卿笑道:“真乃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

气,一点也不差!”

玄武湖

玄武湖是极宽的地方。左边台城,望见鸡口舄寺。那湖中菱、藕、莲、荧,每年出几千石。湖内七十二只打鱼船,

南京满城每早卖的都是这湖鱼。湖中间五座大洲,中间洲上一所大花园。园里合抱的老树,梅花、桃、李、芭蕉、

桂、菊,四时不断的花。又有一园的竹子,有数万竿。园内轩窗四启,看着湖光山色,真如仙境。

第8页共32页

秦准河

每年四月半后,秦淮景致将渐好了。那外江的船,都下掉了楼子,换上凉篷,排了进来。船舱中间,放一张小

方全漆桌子,桌上摆着宜兴砂,棋细的成窑、宣窑的杯子,烹的上好的雨水毛尖茶。那游船的备了酒和肴馔及果碟

到这河里来游,就是赶路的人,也买了几个钱的毛尖茶,在船上了吃,慢慢而行。到天色晚了,每船两盏明角灯,

一来一往,映着河里,上下明亮。自文德桥至利涉桥、东水关,夜夜笙歌不绝。又有那些游人买了水老鼠花(一种

水上燃放的花炮)在河内放。那水花直站在河里,放出来就和一树梨花一般,每夜直到四更时才歇。

(选自《儒林外史》,(清)吴敬梓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12月版,有删改)

(1)南京是个“好玩的所在”。读了以上片段,你和小明也想去玩玩。你最想去哪一处?为什么?

(2)小明对“六朝烟水气”不大理解,你根据以上片段做了概括解说。

(3)小明在阅读中疑惑:“看花吃酒”本是雅事,作者却反复写杜少卿手拿一只金杯,这不是把他写俗了吗?

你为小明解答。

(4)边读边走,你和小明走过了“赏心亭”“燕子矶”“清凉山”“雨花台”等,越发喜爱南京。于是,你

写一首小诗献给南京。(诗作不超过六行)

(5)读书,可以逐章阅读,也可以根据专题进行选择性阅读。下面是小明的专题探究读书报告的提纲,你也

从初中语文教科书重点推荐的12部名著中选择一部,写出你的专题阅读报告提纲。(提纲不少于三条)

专题名称:在《儒林外史》中读南京

报告提纲:①书里有浓浓的南京味儿,如,鲍文卿请倪老爹吃饭,特地点了鸭子。

②书中的南京人很有魅力,像荆元这样的普通市民也有名士的风度。

③书中体现了作者对南家由衷的喜爱,如,让名士杜少卿选择南京隐居。

7.(1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竺可桢)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

第9页共32页

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

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

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

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

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

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

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

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

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

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

春天提前九天。

(1)下面对选文说明对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B.物候现象受纬度、经度、高下的影响

C.物候观察要注意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

D.决定物候观察的因素

(2)删去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不影响语言表达准确性的一项是()

A.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B.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C.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D.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第10页共32页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在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安排的。

B.选文第⑤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强调地说明了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差异这个

因素。

C.文章以“大自然的语言”为标题,是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物候现象说成是“大自然的语言”,显得新

颖别致,引人入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D.选文在多数情况下都只举了一个例子,但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了两个例子,因此,显得多

余累赘。

8.(18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配角

聂鑫森

父亲邵伟夫,先是话剧演员,后来又成了电影、电视演员。他的名字很气派,“伟夫”者,伟丈夫之谓也。可

惜他一辈子没演过主角,全是很不起眼的配角,虽是剧中有名有姓的人物,也就是说几句不痛不痒的台词,演绎几

个小情节而已。他的形象呢,身材矮小,脸窄长如刀,眉粗眼小口阔,演的多是反派人物:黑社会小头目、国民党

下级军官、现实生活中的可怜虫……

他的名字是当教师的爷爷起的,爷爷曾对他寄望很高。没想到他读中学时,有一次演一个小话剧的配角,神采

飞扬,被动员去读一所中专艺校的话剧班,从此他就很满足地走上了演艺之路。

因为母亲是苗族人,可以生两胎,我下面还有一个妹妹。我叫邵小轩,妹妹叫邵小轮。通俗地说,我是小车子,

妹妹是小轮子。我们的名字当然是父亲起的,母亲似乎很欣赏,觉得低调一些反而会有大出息。

母亲在街道居委会当个小干部,人很漂亮。我和妹妹似乎承袭了她的基因,长得都不丑。母亲对于嫁给了父亲,

一直深怀悔意,原想会有一个大红大紫的丈夫,不料几十年来波澜不惊。我母亲都不让我们去剧院看父亲的戏;电

视上一出现有父亲身影的剧目,她便立即换台。她还嘱咐我们,不要在人前提起父亲是演员这种守口如瓶的习惯.久

而久之造就了我的孤僻性格.在什么场合都沉默寡言。

读初中时,一个男同学悄悄告诉我:“你爸爸的戏演得真好,可惜是个小角色。如果让他演主角.肯定火!”

父亲在家里的时间很少,尤其是进入影视圈后,或是东奔西跑到一个个剧组去找活儿干,或是找到了活儿必须

随剧组四处游走。每当他一脸倦色回到家里,首先会拿出各种小礼物,送给妈妈、我和妹妹,然后把一沓钞票交给

第11页共32页

妈妈。

我把男同学的话告诉父亲,他听了,微微一笑,说:”在一部戏中,只有小人物,没有小角色,这正如社会的

分工不同,却都是平等的。主角造气氛,配角助气氛,谁也离不开谁。”

母亲轻轻“哼”了一声,然后下厨房为父亲做饭。

①我看见父亲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很痛苦的低下了头。

我读高中妹妹读初中时,父亲在外三个月后,回到家里。他这次是在一部《五台山传奇录》的电视连续剧里,

演一个貌丑却佛法高深的老方丈的侍者,虽是配角,出场却较多,拿了五万元片酬。他给我和妹妹各买了一台笔记

本电脑,给妈妈买了一枚钻石戒指。

我发现父亲的手腕上绑着纱布,便问:“爸爸,你受伤了?”

他说:“拍最后一场戏时,和一个匪徒交手,从山岩上跌下来,把手跌断了。我咬着牙坚持把戏拍完,导演直

夸我敬业哩。”

母亲说:“你也五十出头了,别去折腾了,多在家休息吧。”

他摇了摇头,说:“不!你工资不高,小轩、小轮正读书,将来还要给他们备一份像样的嫁妆。再说,小病小

伤在拍戏中是常发生的,别当回事。”

②我和妹妹不由得泪流满面。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学校就在岳麓山附近。三九严寒的冬天,母亲打电话告诉我,父亲在岳麓山的爱晚亭前

拍戏,让我去看看父亲,还嘱咐我最好把自己伪装一下,别让父亲分神出了意外。

③漫天大雪,朔风怒吼。③我戴上红绒线帽子、大口罩,围上羊毛围巾,穿上新买的中长羽绒袄,早早的来

到爱晚亭前。到警戒线外,看热闹的人很多,我使劲地挤在人丛中。父亲演一个寻闹事的恶霸,样子很丑陋,说话

还结巴,然后被一个江湖好汉狠狠地揍了一顿,上衣也被撕破了,痛得在地上翻滚。这场戏前后拍了三遍,导演才

打了个响指,大声说:“行了!”

我看见父亲长长地嘘了一口气,然后去卸了装,换上平常穿的旧军大衣。接着,又去忙着搬道具、清扫场地。

等忙完了,他靠坐在几个叠起的道具箱旁边,疲倦地打起盹儿来,手指间还夹着一支燃了一半的香烟……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1)通读全文,说说母亲对父亲的情感态度是怎样变化的。

第12页共32页

嫁给父亲后一对父亲职业平等观点一对受伤的父亲一对严冬在外拍戏的父亲

(2)从描写的角度,赏读文中画线句①。

(3)阅读文中线句②,说说“我和妹妹”不由得泪流满面的原因是什么。

(4)请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文中画线句③的作用。

(5)本文以“配角”为题,有何好处?

9.(2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人生中那一缕光

①关于我“隔窗偷光”的故事,在母校流传了很多年。

②我们那一年先预选10%的人参加高考,意味着90%的同学连高考的门票都拿不到。预选考后,我心里很忐忑,

心想这下又输了,彻底输了,前面已经输过两回。我在校园的路上遇到王老师,说:“作文的题目忘记写了。”王

老师说:“不要紧。”我这才知道,试卷不是拿到外面批的,命运掌握在自己老师手里。

③预选名单公布,我赫然在榜,我的大部分同学则被迫提前毕业了。

④离高考还有一个多月,我自然非常珍惜这段时间。我是理改文,对于文科的地理、历史,我除了来自初中的

那点知识,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因此,我把几乎所有学习时间都用在了史地上。同学李本红把他白皮的一本地理复

习资料送给了我,结果高考有两道大题目出自该书,在全国大多数考生地理考试不及格的情况下,我却考了70分。

沈为宏把他房间的钥匙交给了我,因为他的姑妈在学校做老师,所以使用这间房是他能享受到的特别待遇。他俩预

选落选,这样做,等于是合力助推我走向成功。

⑤拥有可以单独使用的房间,有了安心复习的环境,可学校却很快把这房间的电给停了,因为知道我不是沈为

宏。教室9点钟熄灯,我回到黑灯瞎火的房间无法复习。这一个多月里我必须把6册历史书课后的练习都重做一遍,

没了晚上的时间,显然是来不及的。我灵机一动,把桌子移到邻近沈为宏房间的魏老师家厨房的窗户前,就着15

瓦的灯光看书、做习题。一开始,魏老师没有发现他窗户外面有个贫寒学子在用功,10点钟一到,“啪”地把灯关

了。我只好悻悻地回到自己黑咕隆咚的房间里,像阿Q回到土谷祠,眼巴巴望着空虚的黑暗到天明。后来,魏老师

发现了我。老师把灯系在离我书桌较近的窗栏上,等到了晚上11点钟的时候,过来问:“李新,可以了吗?天不

早了,早点休息吧。"我这才谢过老师,缩回自己的小屋休息。

⑥我房间的门外有一口井,井边草特别茂盛,齐腰深,蚊子异常兴奋,逮到一个大活人便爱不释口,坐在附近

第13页共32页

复习,我的双腿常常被咬得麻木,直到像假腿一样失去感觉。老师们都到这里挑水吃,顺便关心我一下,说:“李

新,加油,争取今年一定走掉!”中学在乡下,能有一个学生考上大学都相当不易。

⑦我感激老师们投给我的微弱的那缕光。

⑧这一年,我以超重点大学分数线一个分数段的成绩考上了大学。忘不了之前的第二次高考失败后,我自认没

有上大学的命,家里祖坟没冒烟,便放弃了。一天,我和母亲在河堤种蒜,当我去河边挑水时,看见有人戴草帽钓

鱼,那是王老师。我和母亲央王老师喝水。喝过一碗水后,王老师对母亲说:“这孩子还是让他再复习一年吧,今

年只差1分,不复习可惜了!不过一一”王老师转向我,“马老师说过李新适合学文科,不适合学理科。你语文好,

可以把历史、地理、政治带动起来。”我还是心里没底,但听老师的话,第二天我又去报到,插在了王老师的班级

里。

⑨事实证明,马老师的判断、王老师的提醒都不错。后来我做老师,在指导每一届学生选科的时候,都告诉他

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去选,不能跟着潮流走。

⑩没有我人生中的光的指引,我是无法走到今天的。

⑪以后我又遇到了很多光,在人生中每一个坎到来时都遇到过,他们给我以温暖和热量,让我充分相信这个世

界,也让我始终觉得自己从别人身上获取的多,而给予人的太少。王老师退休不久即患肝癌去世,生前仅托我办一

件事一一让他的女儿上我当时所在学校的地方中专,可因为户ji问题,我无力办到,心存惭愧。

⑫我想对我的学生好点,再好点。可我能像当年我的乡村老师那样吗?他们的生活是那样清贫,却把身上仅有

的光,投射在他们的学生身上。

(1)根据拼音写汉字。

户________

(2)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o

(3)第⑦段中“老师们投给我的微弱的那缕光”在文中具体表现为:

①O

②老师们鼓励“我”争取考上大学。

第14页共32页

④。

由此可以看出,老师们是、的人。

(4)对文章题目含义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表现了老师给予我的温暖与鼓励。

B.象征了人间的温暖、帮助与光明。

C.表达了我对老师同学的感激之情。

D.体现了世世代代相传的薪火精神。

(5)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第邮在文中的作用。

10.(17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我想当网红①”

陈鲁民

①据某地多所小学的抽样调查显示,居然有多达八成的小学生“未来的理想是当网红”。孩子们的理想大多是

单纯幼稚的,“网红”之所以成为他们追求的梦想,无非是因为他们看中了其门槛极低、快速出名、收入颇丰等因

素。

②成人大都知道这是一点儿也不靠谱的梦想,知道不耕耘就不会有收获,不经风寒就难有花香的道理,所以没

人再去做当“网红”的美梦。孩子则不然,天真幼稚,只看到几个“网红”的风生水起,羡慕之心就油然而起,从

此立下“鸿鹄之志”。这多半是因为他们不了解绝大多数人还要靠辛勤劳作才能养家糊口,他们不懂得没有劳动者

的艰苦奋斗,也不可能有什么“网红”。

③但孩子的理想都是成人赋予的,社会灌输的,正是我们的各种媒体、网络铺天盖地地为“网红”张目喝彩,

不遗余力地渲染炒作,才影响到了孩子们的价值选择,使得他们不想奋斗,不愿付出,只希望当“网红”。这可不

是一笑了之的小事,孩子的理想从来都是社会价值的风向标,“八成小学生希望成为网红”,反映的就是有关方面

宣传教育的失当,也关系着我们未来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④当然,孩子是会成长变化的,儿时的理想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调整,随着教育的加强而得到及时矫

正,变得越来越可行,越来越与现实接轨,越来越适应社会。“网红”则可能由于自身的缺陷而昙花一现,烟消云

散,成为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曾遇到的一处奇葩风景。

第15页共32页

⑤由“八成小学生希望成为网红”,我倒是想起另一件事。央视为庆祝五一劳动节,推出“大国工匠”的系列

节目,精心选出了一批给国家作出了突出贡献的能工巧匠进行表彰宣传一一有为舰艇加工特种钢管的神工师傅戎鹏

强,有航空发动机装配领域的首席技师李志强,有全心全意为消费者做好药的同仁堂首席技师张冬梅……

⑥说实话,这个社会有没有低俗的“网红”,实在是无关紧要,其意义最多是闹点噱头,博人一笑,而且还很

廉价;而没有了这些技艺精湛的“大国工匠”,舰艇下不了水,飞机上不了天,百姓吃不上好药,那损失就大了。

⑦“网红”要有内涵,更要有正能量。如果有一天,人们对“大国工匠”顶礼膜拜,社会对“大国工匠”尊崇

备至,小学生在谈理想时也有很多人立志将来当“大国工匠”,甚至也“多到八成”,中国制造就一定会大放异彩,

中国经济也会增添惊艳世界的软实力。这样的“网红”才能美丽我们的世界,温暖我们的生活。

(选自《解放日报》,有删改)

【注释】①网络红人”是指在现实或者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个行为而被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

(1)造成多达八成的小学生“未来的理想是当网红”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2)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孩子则不然,天真幼稚,只看到几个“网红”的风生水起,羡慕之心就油然而起,从此立下“鸿鹄之志”。

(加下划线字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②“网红”则可能由于自身的缺陷而昙花一现,烟消云散,成为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曾遇到的一处奇葩风景。

(“昙花一现"和''奇葩风景”讽刺了什么?)

(3)第五段作者列举了一批给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的能工巧匠,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请结合本文作者的观点与下列两则材料,谈谈你对“网红”的看法。

①发现裂缝,摆放锥形桶,指挥车辆绕行……因为一段视频,杭州协警礼为奇突然成为“网红”。而这个朴实

的男人连连摆手说:“过了,过了,我只是做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②里约奥运会上,中国游泳运动员傅园慧因为其率真的回答,夸张的神态,瞬间红遍网络。面对媒体采访,她

说:“我不想做网红,还是希望好好当一个运动员,简单又快乐。”

11.(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秦琼卖马

陈振林

第16页共32页

进江州城的人,有一处必去,就是书场。

一溜儿五间不大的屋子,几根粗木柱立着,全是串通的,宽数明亮。屋子里的正北方,用砖石砌成八仙桌大小

的台子,高尺许。台上立一桌,小,宽不过七八寸,长约三尺。四只桌腿像初生牛犊的小腿,细,摇摇欲坠,随时

会散架倒下的样子。这便是说书人的舞台了。屋外立一对联:汉萧何追韩信闻香下马,周文王访子牙知味停车。上

无横批,只悬着匾额,上书三个字:铁嘴刘。

铁嘴刘正是屋子的主人,江州城妇孺皆知的大名人。其实,“铁嘴刘”这名号已传下来三代人了。铁嘴刘说书

有规矩,白天休息加学习,晚上才登场。铁嘴刘刚过不惑之年,因其喜好蓄须,倒是有了些仙风道骨。

近日,正说《秦琼卖马》①,那情节人物大家伙儿早烂熟于心,但仍然喜欢来听,听过三四遍的,不下百人,

但仍然来捧场。快八十的张老太爷说,又听一回,就像吃一道新菜,味道大不同呢!

这日铁嘴刘正开讲,抚尺一拍,全场静息。长须一捋,大声道:"且说秦琼秦叔宝解配军至路州天堂县投文,

只因知县不发回文,困居客店……”

他口里在说,目光一移,瞟至最东座椅上端坐的一人,五十上下,青衣小帽,口微张,耳微侧,入迷一般。铁

嘴刘更是卖力,字字如珠现,诗文对句,句句相连。

“要知秦叔宝黄票马命运,且听明日分解。”铁嘴刘按住抚尺。子夜散场,听客散去,他与夫人正收拾屋子,

一抬眼,青衣小帽者还在,似有难言之隐。

“欢迎客官光临……”铁嘴刘客套说。

来人欠了欠身,轻声说:“久闻大名,今日果不其然。但明日为老母寿辰,在下得回楚州老家探母,三日后再

来相扰,只怕听不到黄票马之结局也。”说完,一步一回头,消失在黑夜中。

白日无话,第一晚照样满场,不想,才听到开场几句,听客顿觉大不同。说的还是秦叔宝,事儿却新鲜了:店

主索房饭钱,秦叔宝与之周旋。足足说了一晚,将人情世故穿插在情节之中。

暮色又合,第二晚。听客们听说了《秦琼卖马》中的新鲜事,都来了。铁嘴刘开口便说黄骤马腰肥体壮,乃是

匹宝马。……再说秦琼痛哭黄票马。这黄骡马,说了一晚上。

第三晚,铁嘴刘拍拍抚尺:“前面说要知秦叔宝黄骤马命运,且听今日分解,我继续卖嘴啦……”

众人一惊,知道这是接上了大前天晚上的故事。那昨晚的“黄除马”和前天晚上的“人情世故”不都是在原地

儿转吗?再看最东边的座椅,端坐的正是那晚的青衣小帽人。

铁嘴刘的声音更响:”店主带过黄票马,秦叔宝不由得两泪如麻。为还店饭钱,无奈何,只得来卖它,摆一摆

第17页共32页

手儿,你就牵去了吧……”

子夜散场,听客散去,青衣小帽人对着铁嘴刘深鞠一躬,铁嘴刘回躬相敬。没有言语,青衣小帽人骑马疾驰而

去。

第二日,江州城传出消息,青衣小帽者为荆州知府蒋大人,又说蒋大人有意请铁嘴刘入知府衙门任职。

铁嘴刘每晚照样说书,《秦琼卖马》照样是他的拿手好戏。倒是有一回,夫人轻轻问了一句:“铁嘴啊,你当

初咋就知道是荆州知府蒋大人?”

铁嘴刘轻轻持了捋长须:“天下清廉知府,谁人不知蒋大人?天下孝心知府,谁人不晓蒋大人?天下爱听评书

知府,当然首推蒋大人!青衣小帽,且无随从,乃其行事风格……”

夫人也轻轻一笑:“难得你这么用心,等着蒋大人的那两晚,编了那么多的情节。”

(选自《百花园》,有删改)

【注】①故事梗概:秦琼落难卖马,与单雄信相识,二人英雄惜英雄。尽管后来一人保唐,一人反唐,但兄弟

情谊始终如故。

(1)本文主要写了铁嘴刘与蒋大人的故事,请结合相关情节完成填空。

人物蒋大人铁嘴刘

情节

A听书入了迷说得更是卖力

B道出难言之隐①________

C②________续说黄骥马

D深鞠一躬③—

(2)按要求回答下列小题。

①第包段和第⑲段划线的“轻轻”都写出了夫人说话时的心态,但意蕴有所不同,第鱼段中的“轻

轻”表现她,第⑲段中的“轻轻”,表现她o

②你从书场外立的那副对联中读出了铁嘴刘的心意。

(3)本文第④段画线句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在文中有何表达效果?

第18页共32页

(4)第⑯段中写“又说蒋大人有意请铁嘴刘入知府衙门任职”,蒋大人有没有来请呢?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

说说看法和理由。

12.(1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月光汤

徐徐

①当乡下的夜空升起一轮明月时,月光便洒满了山林村舍,地面上也会凝起一层透亮的“薄霜”,此时,若有

人侧耳去听,定可听得到孩童们的踏“霜”之声一一三五成群的他们,在晒谷场上追逐打闹,做各种有趣的游戏,

捕草屋下的鸟雀……玩得不亦乐乎。

②孩子喜欢有月光的夜晚,大人们也是。一天晚上,月光很亮,亮得连父亲也觉得待在屋内睡觉未免太过可惜。

于是,他便带我去村外的湖边夜钓。

③月光如水,湖平如镜,豌豆般大小的浮漂飘在水面上粒粒可见。先是点点浮颤,继而微微下沉,当浮漂猛地

一沉,父亲便迅速起竿,一条白花花的鱼便在水中扑腾翻转了起来,上钩了!

④用光清澈、白亮,想是鱼儿也不忍就此睡去,纷纷就着一盏月光灯,在湖中来回穿行。当鱼饵明晃晃地摇曳

在水里,它们又怎会怀疑这份恬静背后的真相呢?就这样,父亲的鱼篓,很快便满了。

⑤我们有些饿了,父亲为我们煮一罐鱼汤。很快,鱼汤泛起了奶白色,像一捧捣碎的月光,皎洁地盛在罐子里。

父亲让我先喝,喝剩下的再给他,好东西他总是让我先尝。

⑥父亲在一旁说道:“这可不是一般的鱼汤,而是一罐月光汤,喝下这碗汤,心里就会安宁无比,少怨,无烦。”

记忆中,这是父亲说过的最富诗意的话,让我终身难忘。

⑦那一刻,眼前皮肤黝黑,整日忙碌的农民父亲,俨然像个白面书生,中年文艺男,只是他把精力全给了日复

一日的田间劳作。

⑧是的,为了家人,父亲不得不埋身田间地头。每遇旱季,我们都要用好几台水车,将山下的泉水往高处的梯

田里翻送。白天轮不到我们翻,只有等晚上,月光下,父亲、我和妹妹,一人负责拉动一台水车一阶一阶地朝上翻

送泉水。

⑨父亲的水车放得最陡,梯度也最大,拉起来格外费劲,他把平缓的梯度留给了我和妹妹。即便如此,他也总

是快速地拉几十下自己的水车,随后便过来帮我和妹妹。一年年白花花的月光泉便是这样,从低处翻淌进我们的梯

田里。常常一忙就是一整夜,累了,父亲便以堤填为床,躺在月光里,小睡一会儿。有时,我会抱怨,觉得这活太

第19页共32页

累,收益小,可父亲却说,百滴水就能教活一棵稻,只要水到了,就不会颗粒无收。莫要怨了,月亮不都在陪着我

们,给我们照明嘛!

⑩暑假里,父亲常去集市卖红著。凌晨2点便要担货出发,夜行山路,我打手电筒照路给他壮胆。倘有月光明

道,父亲便会独自上路,不要我陪。月光,便是他的伴,他的明灯,他的保护神。

⑪父亲读过书,写一手好文章,本可以到城里谋个好差事,可他坚持留在乡下。我从未见过他因乡下的清苦而

抱怨,他常对我说:“乡下很好呀,晚上还有很白净的月光,有什么可抱怨的呢?你在城里,要是累了,烦了,就

回来看看乡下的月光吧!”

⑫尸罐月光汤,一车月光泉,一弯月光路,我终于读懂了父亲因为心中始终有月光,他才能在岁月的千沟万壑

中指然不动,且从不发一声怨言。在父亲看来,若是觉得人生苦,根源是心里有苦,不管遇到何种困难和不顺只要

心田能常被月光滋润,不干涸,不开裂,人生便有希望和奔头,心也就不苦了。

(《思维与智慧》)2019年第5期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⑦段是过渡段,“那一刻”“白面书生”等承接上文,“田间劳作”开启下文的叙写。

B.第⑩段画线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月光对父亲人生的重大影响。

C.文章最后一段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直接抒怀,增强文章的深刻性和感染力。

D.作者回忆了与父亲相处的几个生活场景,表达了对父亲的惋惜、感激、赞美之情。

(2)文章记叙了父亲的多件事,其中详写了父亲在月光下的哪几件事?请加以概括。

(3)按要求赏析。

①当乡下的夜空升起一轮明月时,月光便洒满了山林村舍,地面上也都会凝起一层透亮的“薄霜”。(赏析修

辞手法)

②一条白花花的鱼便在水中扑腾翻转了起来,上钩了!(赏析划线词)

(4)文中“我”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概括。

13.(15分)阅读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养一树鸟

第20页共32页

曹春雷

①别人养鸟,在笼里,而母亲养鸟,在树上。老家院子里,有三棵树。一棵是柿树,祖父栽的,另两棵是枣树

和石榴树,父亲栽的。如今,祖父和父亲都已去世多年,但树们,却依然生机勃勃地活着。

②柿子树最粗壮,叶冠几乎遮盖了小半个院子。每到秋天,柿子由浅黄到深黄,然后淡红,最后则是深红的了。

满树像是挂起了一盏盏红灯笼。枣树和石榴树也不甘寂寞,都争着把果实擎上枝头炫耀。红枣晶莹如一颗颗星星,

在树上闪烁。石榴呢,在秋风中张开大嘴,露出洁白或淡红的牙齿,傻笑。

③这时候,我常和母亲拿了马扎,坐在院子里,晒着秋日温暖的阳光,看这些树在秋天里灿烂。

④不只是看树,更是看鸟。此时的树,是鸟的乐园。柿子树上最多,有时能有十多只,满树都是鸟影。麻雀、

斑鸠、喜鹊、白头翁……它们在树枝上来回跳跃,欢快地叫,挑拣着吃。白头翁像白发老翁,但偷吃起柿子来,却

敏捷得很。瞅准了,就笃笃笃猛啄。母亲常说,白头翁最会挑柿子,它们啄过的柿子,一定最好吃。她用挂着铁钩

的竹竿摘下一个给我吃,确实很甜。这白头翁,贼精着呢。

⑤戴胜鸟有时也来,就是头上有羽冠的那种。它们只在树上停留一小会儿,轻轻啄上几口,然后就迅速飞走,

从不贪恋,不像白头翁,偷吃起来没节制。

⑥鸟们也吃枣和石榴,柿子吃够了,就换换口味。一些鸟飞走了,一些鸟又飞来了。树上总是热闹的。它们在

树上吵吵闹闹,划分势力范围:这一片是我的,你们不能动!

⑦我曾问母亲,为什么不赶它们呢,被它们糟蹋了多可惜啊。母亲却笑着说,让它们吃去吧,再怎么吃,它们

也吃不了多少。确实,到了霜后摘柿子时,树上也没损失多少柿子。母亲摘柿子从不摘净。她说,留一点给鸟吃吧。

所以,即使到了冬天,柿子树的叶子都落光了,依然会有几个柿子挂在上面,依然会有鸟来吃。

⑧在秋天,从早晨天还没亮透,到太阳落下山去,我家院子里总是充盈着鸟声,飞动着鸟影。每一日,我在鸟

声中起床,又在鸟声中和白天说再见。

⑨邻居奎山婶总是和母亲打趣说,你是养了一大群野鸟啊。母亲听了呵呵笑,说,就当是自家养的鸟呗。

⑩长大后,我离开村庄在城市定居后,秋日里很少和母亲坐在院子里看鸟了。前几天,我给母亲打电话,听见

了电话那头的鸟鸣。母亲说,我正坐在院子里看鸟呢,这么多鸟,真热闹。听母亲说“热闹”,我却心酸了。

⑪我想,我该回家了,拿个马扎,陪母亲坐在院子里,一起晒着温暖的阳光,一起看树上鸟飞。

(1)文章第②段写院子里的柿子树、枣树、石榴树,有什么作用?

(2)阅读下列句子,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回答问题。

第21页共32页

①白头翁像白发老翁,但偷吃起柿子来,却敏捷得很。瞅准了,就笃笃笃猛啄。(分析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②它们在树上吵吵闹闹,划分势力范围:这一片是我的,你们不能动!(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3)文章第⑩段“我”听母亲说“热闹”,为什么“心酸”?

(4)有人说,文章的主题是“思念母亲”;有人说,文章的主题是爱鸟。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

简要阐述。

14.(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失败不是成功之母

①“失败是成功之母”可能是中国最著名的一句格言,它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是相当的高。原因之一是几

乎所有人都经历过失败,原因之二是在失败之后人们需要用这句话来安慰自己破碎的心灵。

②但我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用来自我安慰当然不错,但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就未必有效。

③其实,失败和成功之间,绝对没有无法割裂的联系。关于这一点,历史上有无数的例子可以证明。比如说项

羽,从江东起来,从来没有打过一次败仗,但垓下之败让他永无翻身之地,因此他自杀了。还有李自成,现在的历

史学家研究表明,李自成占领北京之后,至少有五次机会可以战胜满清,过足当皇帝的瘾,但最终他被杀掉了。可

能有人会说,这些人的失败之所以没有成为成功之母,是因为他们失败之后就死了,根本没有机会。那么咱们就举

一个失败之后没死的,世界上最著名的军事统帅一一拿破仑。在拿破仑的一生中有两次致命的失败,一次在莫斯科,

一次在滑铁卢。两次失败的主要原因也差不多,因为拿破仑的扩张让他成为了欧洲的公敌。就像俗话说的,双拳难

敌四手,好虎难顶群狼,拿破仑的两次失败都是败在了欧洲其它国家的联合上,一代天骄拿破仑最终是死在了圣赫

勒拿岛上。

④以上的例子充分地证明,失败并不必然就是成功之母。失败要成为成功之母是需要一些条件的,比如说失败

的当事人要能正确认识失败,合理评估自己。

⑤美国一个非常著名的推销员在谈到他为什么会成功的时候,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次他在推销《幼儿百科全

书》时对一家人说,他的这套书能解答孩子们提出的任何问题。然后他又对那家的孩子说:“小朋友,你随便问我

一个问题,看我怎么从书上找到你想知道的答案。”这个小朋友的问题是:“上帝坐的是什么牌子的车子?”这个

推销员说,当时他是面红耳赤,只能收拾起他的书,灰溜溜地走了。

⑥从这次经历,这个推销员总结出一个经验,话不能说得太满,牛皮不能吹得太爆,从而他走上了成功之路。

⑦这个故事说明了,如果你对于失败能够有个理性的分析.那么失败为成功之母。而在生活中,如果不能正确

第22页共32页

认识失败,不能合理评估自己,失败只能带来更大的失败。

⑧要想让失败成为成功之母,除了要对错误有合理的分析之外,还要有从头再来的勇气和永不放弃的毅力。

⑨项羽的对手刘邦,和项羽交手,从来没有打胜过。最惨的时候,他的老爸老妈老婆孩子全都被项羽抓起来了,

项羽还威胁说,如果你不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