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地区公立学校2025届化学九上期中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西省太原地区公立学校2025届化学九上期中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西省太原地区公立学校2025届化学九上期中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西省太原地区公立学校2025届化学九上期中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西省太原地区公立学校2025届化学九上期中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太原地区公立学校2025届化学九上期中复习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石墨用来制取金刚石石墨中的碳原子可以重新排列B氧气用于金属切割氧气具有可燃性C墨汁写的字或作的画可永久保存碳的化学性质在任何条件下都不活泼D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原子是可以再分的A.A B.B C.C D.D2.用“W”型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将注射器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推入管中与二氧化锰接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过氧化氢分解能生成氧气B.若a处粉末是木炭粉,能看到有白烟产生C.若a处粉末是硫粉,b处应接有尾气处理装置D.若a处粉末是红磷,能看红磷燃烧3.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C+O2↑CO2↑B.Fe+4O22Fe3O4C.2NaOH+CuSO4→Cu(OH)2+Na2SO4D.2KClO32KCl+3O2↑4.据报道:“染色”馒头中添加柠檬黄铬酸铅(PbCrO4)会使人体致癌,已被明文禁用。已知铬元素(Cr)化合价为+6,则铅元素(Pb)的化合价为()A.+1 B.+2 C.+3 D.+45.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切忌试管底部与酒精灯的灯芯接触的原因是()A.易使试管底部熔化B.会使酒精灯燃烧不充分C.会使酒精灯熄灭D.灯芯处温度低易使试管炸裂6.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下列关于碳14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中子数为6 B.质子数为6C.电子数为6 D.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147.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A.蒸馏水 B.氯化钠 C.高锰酸钾 D.氦气8.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氖气的化学式——1个硅原子——Si1个钠离子——B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周期序数——电子层数C铁——由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原子构成硫酸铜——由离子构成D分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A.A B.B C.C D.D9.下列关于分子,原子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微粒B.原子一定比分子小C.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0.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蜡烛燃烧 B.冰雪融化 C.汽油挥发 D.氧气液化1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除去CO2中的少量CO点燃B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向呼出气体样品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C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观察颜色D鉴别过氧化氢溶液和水加入二氧化锰A.A B.B C.C D.D12.下图为物质的分类关系,①与②是并列关系,③包含在②中,若②是纯净物,则③不可能是

A.一氧化碳 B.硫酸铜 C.空气 D.铜13.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数与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相同.如图是某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则该元素的周期数为(

)A.2

B.4

C.3

D.514.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一定含有氧元素B.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C.二氧化锰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所以二氧化锰可以做任何化学反应的催化剂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所以任何原子的原子核内都含有质子和中子15.下列是有关氧气的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检验是否集满了氧气B.收集氧气时将导管伸到集气瓶的中部C.加热高锰酸钾时,药品应均匀铺在试管底部D.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拿出水面,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面上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正确操作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请填空:(1)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应_______________;(2)用漏斗过滤时漏斗中液面不应_______________;(3)给试管内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_______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将

146g稀盐酸慢慢加入到24g含有杂质的石灰石(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中,反应情况如图所示.完成以下计算:(1)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___克?(2)求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3)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18.(8分)硝酸铵NH4NO3受到撞击或受热后会发生爆炸性的分解,可用作炸药。又因其含氮量比较高,也用作化学肥料。试计算:(1)硝酸铵中各元素的质量比。______(2)200g硝酸铵中含氮元素的质量。_______(3)多少克硫酸铵中的氮元素与200g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相当?_____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下图是实验室常见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2)①实验室可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所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填字母)。②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填字母)端通入。若用G装置收集氧气,请将装置补画完整______。(3)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①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②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并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④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有导气管的塞子塞紧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熄灭酒精灯⑦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4)学校实验室开放日,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用7.9g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供实验需要,理论上能制取氧气的质量是多少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A【解析】

A、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石墨制取金刚石时石墨中的碳原子进行了重新排列,故选项正确;B、氧气用于切割金属,利用的是氧气的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故选项错误;C、用墨汁写的字或作的画可永久保存,是因为墨汁中的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在通常情况下不容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故选项错误。故选A。2、B【解析】

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故A正确;B、若a处粉末是木炭粉,加热木炭粉,能看到木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不能看到有白烟产生,故C错误;C、若a处粉末是硫粉,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b处应接有尾气处理装置,故C正确;D、若a处粉末是红磷,加热红磷,加热时红磷能在氧气中燃烧,能看到红磷燃烧,故D正确。故选B。3、D【解析】A、该化学方程式氧气和二氧化碳不应加气体符号,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O2CO2,故错误;B、铁在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3Fe+2O2Fe3O4,故错误;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NaOH+CuSO4=Cu(OH)2+Na2SO4,故错误;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D。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4、B【解析】

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铅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x+(+6)+(-2)×4=0,解得x=+2,故答案为B。5、D【解析】

酒精灯灯芯处酒精正在汽化,温度较低,热的试管遇灯芯会因骤冷而炸裂,故选D。6、A【解析】试题分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碳14的中子数="14-6=8",A错误。故选A。考点:原子的结构7、D【解析】

A、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故选项错误。B、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高锰酸钾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钾离子和高锰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故选:D。8、B【解析】

A、氖气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所以其化学式为Ne而非Ne1.故A错误。B、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正确;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正确;决定元素周期表元素排列顺序--质子数,故B正确。C、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C错误;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离子是带电的微粒,故D错误。故选:B。9、D【解析】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故A不正确;B、如果不知道哪种分子和原子,则无法比较大小,故B不正确;C、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而原子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故C不正确;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D正确。故选D。10、A【解析】

化学变化是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详解】A、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B、冰雪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正确;C、汽油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正确;D、氧气液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正确。故选A。【点睛】物理变化是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11、D【解析】

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氧气,且当二氧化碳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能被点燃的,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可向呼出气体和空气样品中分别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需形成对比,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氧气和二氧化碳均为无色气体,不能用观察颜色的方法进行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有氧气生成,水与二氧化锰混合无明显现象,用二氧化锰可以鉴别过氧化氢溶液和水,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12、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简单分类,根据物质的分类: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①与②是并列关系,可以是纯净物和混合物,③包含在②中,若②是纯净物,③可能是单质或化合物,但不能是混合物,因为纯净物和混合物是并列关系,故选C。13、B【解析】

由某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该粒子质子数=20,核外电子数=2=8+8=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是原子失去2个电子得到的,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4;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该元素的周期数为4。故选B。14、A【解析】

A、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一定含有氧元素,故A正确;B、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相同,但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例如水分子与氖原子中都含有10个质子,却不属于同种元素,故B错误;C、二氧化锰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但二氧化锰不可以做任何化学反应的催化剂,故C错误;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内都含有质子和中子,例如普通氢原子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故D错误。故选A。【点睛】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微粒包括原子、分子、离子等。15、C【解析】

A.气体的验满在瓶口处进行,此选项错误;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将导管伸到集气瓶口,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导气管伸入集气瓶中,接近集气瓶底部,此选项错误;C.加热高锰酸钾时,药品应均匀铺在试管底部,以增大受热面积,此选项正确;D.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在水面下盖上玻璃片,然后拿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此选项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高于滤纸边缘略向下倾斜【解析】

(1)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2)用漏斗过滤时漏斗中液面不应高于滤纸的边缘,防止滤液从漏斗和滤纸之间流下,影响过滤效果;(3)给试管内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2010%14.1%【解析】

(1)由图象知,最后剩余4g为杂质的质量,则碳酸钙的质量为:24g-4g=20g;

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为z;解得:x=8.8g,y=14.6g,z=22.2g(2)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0%;答: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3)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答: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14.1%。18、7:1:170g330g【解析】

(1)硝酸铵中氮、氢、氧元素的质量之比是(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