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光现象 单元测试卷(人教版 24秋)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13/3D/wKhkGWabBziAYrliAAHp0AoxFy4967.jpg)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光现象 单元测试卷(人教版 24秋)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13/3D/wKhkGWabBziAYrliAAHp0AoxFy49672.jpg)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光现象 单元测试卷(人教版 24秋)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13/3D/wKhkGWabBziAYrliAAHp0AoxFy49673.jpg)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光现象 单元测试卷(人教版 24秋)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13/3D/wKhkGWabBziAYrliAAHp0AoxFy49674.jpg)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光现象 单元测试卷(人教版 24秋)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13/3D/wKhkGWabBziAYrliAAHp0AoxFy496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人教版24秋)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传统文化][2023沧州校级期末]下列词语中涉及的光现象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形成原因不相同的是()A.镜花水月 B.天狗食月 C.小孔成像 D.立竿见影2.[2023牡丹江东安区期末]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A.感应水龙头 B.验钞机 C.非接触式温度计 D.电视机遥控器3.[传统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些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的情境能用光的反射原理解释的是()A.起舞弄清影 B.海市蜃楼 C.风吹草低见牛羊 D.池水映明月4.[2024芜湖校级期末]下面是小明在公园里观察到的几个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水面下凉亭的倒影 B.树荫下圆形的光斑 C.雨后的彩虹 D.阳光下鸽子的影子5.[2024黄石大冶期末]一只白鹤静立在平静的水中,在岸边可以看到白鹤的两个“影”——影子和倒影,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第5题)A.白鹤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B.白鹤飞离水面时,它的倒影会变小C.白鹤的影子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D.白鹤在水中的倒影比白鹤本身要暗,是由于部分光发生了折射6.[2024临沂兰山区期末]如图,对着平面镜整理仪容仪表,镜子里出现了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第6题)A.成的像是实像 B.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C.人离镜面越近,平面镜成的像越大 D.人靠近平面镜,像也会靠近平面镜7.[2023湘西州期末]小超和弟弟在父母带领下到永顺猛洞河玩水避暑。小超惊奇地发现,弟弟的腿在水中看起来变短了,能解释这种现象的光路图是() A B C D8.[2023枣庄山亭区期末]如图所示,在《爱丽丝镜中世界奇遇记》里,人们看到的一切和镜子中看到的一样:爱丽丝钻入镜子,她环顾四周,看到壁炉上的闹钟向她微笑。“哇!这是镜子里面的钟呀?”,请你帮小爱丽丝读出钟表的真实时间是()A.2:00 B.4:00C.8:00 D.10:009.[2024孝感期中]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皓月千里”,皎洁的月亮是光源B.阳光通过树叶间的缝隙照在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这是光的反射现象C.看到那些不发光的物体,是这些物体对光反射的结果D.红外线属于不可见光,具有杀菌作用10.[2023阳泉校级期末]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文化没有“断流”的国家,古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词。下列诗词与对应的物理知识正确的一项是()A.“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山峰遮住太阳是由于光的折射B.“水中映月影,波上生清辉”,“映月影”的形成是由于光的反射C.“绿树垂枝荫四邻”,“荫”是绿树的影子,与平面镜成像原理相同D.“林幽偏聚鸟,溪阔本藏鱼”,看到溪水中的鱼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二、填空题(17、18题各3分,其余每空1.5分,共30分)11.电影院里坐在不同位置上的观众都能看到银幕上的画面,是光在银幕上发生(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的缘故,该反射(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电影院的幕布是白色的,是因为白色幕布可以所有色光,使观众看到的画面是彩色的。12.[2023清远期末]如图所示,图中描述的是(填“日食”或“月食”)现象,此现象可以用光的(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原理来解释。类似的现象还有(写出一种即可)。13.[传统文化][2024大同期末]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利用三棱镜揭开了光的颜色之谜;我国早在唐朝时期就记载了著名的“人工彩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出自唐朝张志和《玄真子》),这是现象。14.[2023汕头期末]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即,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它还具有显著的效应。15.[2024涿州一模]某同学站在平面镜前1.5m处,当他向平面镜靠近0.5m时,他和像之间的距离改变了m,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小红和小丽站在平面镜前,通过平面镜互相看到对方,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16.[2023周口期末]艳阳下湖中的鹅卵石清晰可见,湖面上的小鸟上下翻飞,湖畔树影婆娑,景色美不胜收!其中游人看到湖水中的鹅卵石比它的实际位置(填“高”或“低”);小鸟由水面飞上树梢,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将(填“变小”“不变”或“变大”);地面上的树影是由形成的。17.[2023葫芦岛连山区期末]请在图中画出人眼看到池底A的光路图,A'是人眼看到的池底A的像。(第17题)18.如图所示,小明制作了一个暗盒,在暗盒的左侧放一平面镜MN,右侧有一个小孔O,暗盒内部有一光源S,在暗盒的右侧放置的光屏AB上得到两个亮点,图中已经画出了一个亮点E及其光路,请把另一个亮点F及其光路画出来。(第18题)三、实验探究题(每题10分,共20分)19.[2024厦门期中]小郝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第19题)(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2)如图甲,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B跟蜡烛A的像,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将(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虚像。(3)[实验改进]如图乙,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将蜡烛放在E处,小郝从F处观察,可以看到蜡烛的像在。A.a处B.b处C.c处D.d处(4)为了让右边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郝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5)正确进行实验,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并准确测出蜡烛A和蜡烛B到镜面的距离,其目的是(填“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次数∠i∠r170°70°245°45°330°30°20.[2023汕头期末]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激光器、量角器和几种不同颜色的笔,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第20题)(1)实验前,应将纸板放置于平面镜上。在纸板前从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的光束,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反射。(2)如图甲所示,让入射光沿EO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NOF上可看到反射光OF。如图乙所示,此时在纸板NOF上(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3)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实验,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取下纸板,将数据记录在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的结论是。(4)在图甲中如果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FO方向射到O点,则反射光会沿图中的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四、综合应用题(21题8分,22题12分,共20分)21.[2024徐州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偏折的方向和介质的种类有关,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大小不同,相对而言,光速大的介质是光疏介质,光速小的介质是光密介质。光从光密介质斜射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从光疏介质斜射入光密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果同一种介质不均匀,光速大小不同,也会形成折射现象。如图所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折射光线偏离法线,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角会达到90°。入射角继续增大时,便不存在折射光线了,只存在反射光线,这种现象称为全反射。(1)相比于空气来说,水是介质。(2)大气层密度是不均匀的,越到高空越稀薄,早晨我们看到初升的太阳是在它实际位置的(填“上方”或“下方”)。(3)当光从空气射向玻璃,(填“会”或“不会”)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4)光从玻璃中进入空气,如果入射角为46°时,发生了全反射现象,则以下列角度入射的光线中,能发生全反射的是()A.30°B.42°C.45°D.50°22.[2023汕头潮南区校级期末]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一组光学综合实践活动。小庄设计了探究“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甲。他猜想:小孔所成像的大小可能与烛焰到小孔的距离、烛焰的高度以及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于是他用同一根蜡烛实验,且保持烛焰到小孔的距离为8cm不变,多次改变小孔到半透明纸之间的距离时,他测出了像的高度填入表格内(见表)。实验次数①②③④⑤小孔到半透明纸的距离s/cm2.04.06.08.010.0像的高度h/cm1.02.03.04.05.0(1)眼睛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是烛焰的(填“实”或“虚”)像;若将点燃的蜡烛向上移动,则半透明纸上的像向(填“上”或“下”)移动;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当烛焰和小孔的距离保持不变时,半透明纸离小孔越远,所成的像越。(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A.烛焰的正立像B.烛焰的倒立像C.三角形光斑D.圆形光斑(3)他想小孔成的像会不会左右也相反呢?为了验证这个说法,他准备制作一个LED灯组作为物体进行研究,如图乙所示。关于LED灯组制作形状的选择最适合的是(填“A”“B”“C”或“D”)。(4)如图丙将红、绿、三种色光照射到白纸上,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色;如图丁是小庄用乒乓球、足球和灯泡来演示日食现象,其中灯泡代表;乒乓球代表。(后两空均填“地球”“太阳”或“月球”)
参考答案1.A2.B3.D4.C5.D6.D7.C8.B9.C10.B点拨:山峰能够遮挡住太阳,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水面上出现月亮的倒影,这是光的反射现象;绿树的影子是因为沿直线传播的光被遮挡而形成的,平面镜成像的本质是光的反射,二者原理是不同的;人眼能看到溪水中的鱼,这是光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是光的折射现象。11.漫反射;遵循;反射12.月食;直线传播;影子的形成13.牛顿;光的色散14.红外线;热15.1;不变;可逆16.高;不变;光的直线传播点拨:游人看到湖水中的鹅卵石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了折射,由于折射光线远离法线,人眼逆着折射光线观察时看到的像比鹅卵石的实际位置高。小鸟在水中成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故小鸟由水面飞上树梢,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将不变。17.解:如图所示。18.解:如图所示。点拨:作光源S的像点S',因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要过像点,所以连接S'与O,与平面镜的交点即为入射点D,连接SD为入射光线,DO为反射光线,将反射光线DO延长,交光屏AB于点F,即为另一个亮点。19.(1)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2)完全重合;不能(3)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B(4)不变(5)寻找普遍规律20.(1)垂直;漫(2)不能;同一平面内(3)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OE;可逆21.(1)光密(2)上方(3)不会(4)D22.(1)实;下;大(2)B(3)D(4)蓝;太阳;月球点拨:(1)能用光屏承接的像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8.1 《生命可以永恒吗》听课评课记录
-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2 等式的性质》听评课记录
-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谁的红果多》听评课记录
- 独立住宅买卖协议书(2篇)
- 【2022年新课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3 让家更美好 听课评课记录
- 鲁教版地理六年级下册8.3《撒哈拉以南非洲》听课评课记录1
-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2.1.4多项式的乘法(2)》听评课记录2
-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3中心对称》听评课记录
-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活动课《区际联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听课评课记录
-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1.3《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听评课记录2
- 知识产权保护执法
- 手术安全管理之手术部位标识安全
- 2022年版煤矿安全规程
- 高质量社区建设的路径与探索
- 数字化时代的酒店员工培训:技能升级
- 足球守门员扑救技巧:扑救结合守护球门安全
- 《学术规范和论文写作》课件全套 第1-10章 知:认识研究与论文写作 - 引文规范
- 带式输送机滚筒出厂检验规范
- 起重机更换卷筒施工方案
- 《信息检索基础知识》课件
- 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须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的承诺函-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承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