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期的心理发展_第1页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_第2页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_第3页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_第4页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童年期:六七岁至十一二岁,小学阶段第一单元童年期的学习小学儿童学习一般特点:一、童年期主导活动:学习二、教和学双向互动的活动三、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四、“学会学习”最基本的学习任务五、促进心理积极发展童年期的心理发展第二单元童年期的认知发展一、记忆的发展记忆策略(有助于记忆的手段和方法)复诵(重复、诵读)组织系统化策略(条理化)巧妙加工策略实验证明,针对6~8岁儿童进行记忆策略指导和提示效果最好。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二、思维的发展—具体运算水平(一)童年思维的特征:本质特征:依赖具体内容的逻辑思维质变过程: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转折年龄:9—10岁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二)思维形式的发展儿童思维形式的发展主要指概括能力、词语概念、推理能力的发展1、概括能力的发展—儿童掌握概念的直接前提1)直观形象水平(7-8岁)2)形象抽象水平(8-10岁)3)初级本质抽象水平(10-12岁)儿童期概括能力发展的三个阶段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2、词语概念的发展(了解)第一类不能理解实验要求第二类功用性和具体形象特征描述第三类接近本质定义和本质定义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3、间接推理能力的发展(1)演绎推理能力:一般到个别三种水平:简单概念(低年级)言语表述(中年级)自觉运用演绎(高年级)(2)归纳推理能力:个别到一般(3)类比推理能力:两个对象的类比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三)新思维结构的形成(1)掌握守恒(把握本质不变性)通过本质进行抽象概括(2)形成守恒概念的推理方式(了解)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四)自我中心表现和脱自我中心化李文馥—我国的“三山实验”(熊猫、公鸡和波斯猫)结论:1、4—7岁儿童具有自我中心现象,但不是认知的主要成分2、9岁后基本摆脱了自我中心的影响3、8岁处于脱自我中心化的转折阶段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第三单元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评价能力的特点身体外表、行为表现、学业成绩、运动能力等社会支持因素、情绪情感、学业经验、同伴交往及自信心等;父母和老师一定要积极努力为儿童形成良好自我评价提供最有效的社会支持。(二)自我控制能力罗滕伯格的延迟满足实验,自我控制行为的发展过程主要表现在童年期。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二、道德发展道德内涵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一)道德情感的发展人的道德需要能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二)道德认知的发展(皮亚杰的道德认知)(三)道德行为的发展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二)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0-3岁)道德判断之前的阶段,自我中心,不顾规则第二阶段: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3-7岁)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配。主要以长辈和老师为准。1)规则由权威制定,必须遵守2)对好坏的评定只根据后果第三阶段:自律道德或合作阶段(7-12岁)受自己主观价值标准支配,即外在的道德标准内化于己。1)规则具有相对性,可以改变2)对好坏的评定依据主观动机或意图。(三)道德行为的发展1、亲社会行为2、攻击行为3-6岁第一个高峰期10-11岁第二个高峰期对策: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引导情绪合理宣泄、培养健康和谐内心、榜样行为、换位思考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三、童年期的同伴交往(一)同伴交往的意义1、集体归属感2、促进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技能3、利于自我概念的发展4、增进个性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父母一定要珍重儿童的伙伴关系,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是家长不可忽视的重要责任。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二)同伴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1、受欢迎的儿童:学习成绩好、有主见、独立能力强、助人、合作2、不受欢迎的儿童:(被拒绝的儿童)攻击性强,不友好合作不良,恶作剧3、受忽视儿童:退缩,依赖,顺从,安静不善交往影响儿童是否受欢迎的基本因素:社交能力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四、友谊的发展建立在相互依恋基础上个体间的持久亲密关系(一)意义:学习上相互帮助社会交往的相互支持情感上共鸣提供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力量增加快乐和兴趣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二)儿童对友谊认识的发展:第一阶段(约3-5岁):短期游戏伙伴关系第二阶段(约6-9岁):单向帮助关系第三阶段(约9-12岁):双向帮助关系第四阶段(约12岁后):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三)影响儿童选择朋友的因素相互接近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和兴趣相近人格尊重并相互敬慕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五、家庭人际关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亲子关系的质量、父母婚姻关系的质量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深远。(一)亲子关系的发展交往时间发生变化(减少)所处理日常问题类型发生变化:幼儿--发脾气、打架;小学--学习、家务、同伴交往对儿童的控制力量发生变化:三阶段父母控制(6岁前)共同控制(6-12岁)儿童控制(12岁后)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二)童年期亲子关系的特点1、由幼儿期父母控制逐渐转变成父母和儿童一起控制,亲子关系逐渐变得平等和相互尊重。儿童获得了一定的自主权,同时也在履行责任和奉献(开始做家务)。2、童年期亲子是种双向交互作用的关系,很多不良的亲子关系就是由此开始的。(三)家长素质的影响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家长们不要因为孩子的学习,放弃了原本比学习更重要的东西:1.让孩子做自己该做的事儿;2.让孩子适当的做些家务;3.让孩子对家庭的重大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4.让孩子关注新闻;5.让孩子记住长辈的生日;6.让孩子学会关爱别人;良好人品、奋斗精神、高自我效能、为自己负责任的态度大于学习成绩!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六、儿童人际交往的发展变化趋势与父母的交往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与同伴的交往随年龄增长而快速上升。与老师的交往在小学中年级以前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之后一直维持在交往比率20%左右。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亲子教育三原则:第一个原则,关系大于教育,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孩子的根本。良好关系不是过度亲密的、过度依恋的纠缠关系,而是一种相对自由、和谐、彼此相互尊重的关系。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亲子教育三原则:第二个原则,用成长、发展的眼光而不能用凝固的眼光看孩子。比如鼓励孩子犯错误,当然是要犯他那个年龄应该犯的错误。犯错误恰恰是帮助孩子成长,如果父母不让孩子犯错误,孩子就不能从犯错误中学习,不能成长。如果妈妈从小处处关心、事事照顾她的儿子,什么错误都不让他犯,儿子非常听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