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1页
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2页
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3页
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4页
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

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500212)

二、入学要求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三、学习年限

三年

四、职业面向

本专业职业面向如表1所示。

表1本专业职业面向

职业资格证

所属专业

所属专业类对应行业主要职业类别(代书和职业资

大类(代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举例

(代码)(代码)码)格等级证书

码)

举例

汽车工程技术人员

新能源整车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部件装配、

();低压电工操

制造2-02-07-11调试、检测与质量检验;

交通运输汽车整车制造人员作证;

道路运输类()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部件生产现

大类3612();汽车装调

()汽车修理与6-22-02场管理;

()5002汽车、摩托车维修技工;

50维护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部件试验

术服务人员(4-12-汽车维修工

(8111)新能源汽车维修与服务

01)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新能源汽车服务市场,为新能源汽车销售、售后技术服务及管理等企事

业单位,培养能从事新能源汽车维护、维修、检测、销售、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职业

道德素质,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并能独立学习与职业

相关的新技术、新知识,对社会、企业和客户有强烈责任意识,具有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的应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知识规格

(1)基础知识

a.具有使用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b.具有应用文写作基本知识;

c.具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

d.具备一定的机械、电工、电子等技术应用能力;

e.具有新能源汽车构造的一般知识。

(2)专业知识

a.具有机械制图、电气制图的专业基础知识;

b.具有熟练地使用常用工具、量具、保修及检测设备的知识;

c.掌握新能源汽车构造及原理;

d.掌握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检测、质量管理知识;

e.掌握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电机驱动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的检修知识;

f.具有一定的汽车维修企业技术管理知识。

2.能力规格

a.熟悉新能源汽车构造,能正确完成新能源汽车维护作业;

b.具备汽车驾驶基本技能;

c.掌握新能源汽车结构和工作原理;

d.掌握新能源汽车维护、维修及故障诊断的技能;

e.掌握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技能;

f.具备新能源汽车鉴定、评估、保险、理赔的基本能力;

g.具备汽车维修企业技术管理的基本能力;

h.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i.具有对新的技能与知识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

j.能够阅读英文新能源汽车维修资料。

3.素质规格

a.思想品德: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文明礼貌;

b.文化素质: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较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准确的语言、文字表

达能力;

c.身心素质:身体健康、心里健康、精力充沛;

d.工程意识:质量意识、系统意识、规范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

e.团队精神:全局观念、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

f.创新精神:开拓精神、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并具备技术知识更新的初步能力和

适应岗位需求变化的一般能力。

4.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表

表2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表

素质模块能力模块知识结构相关课程

1.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

2.坚定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信念;1.政治理论知识;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思想政治素质

3.良好的职业道德;2.法律知识。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4.具有一定的法制观念;础。

5.具有一定的经济意识。

1.计算机知识;

1.计算机应用能力;

2.能阅读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

2.外语应用能力;1.计算机基础;

英文资料;

3.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2.英语;

3.心理学知识;

文化素质4.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3.就业与创业指导;

4.社会和就业知识;

5.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4.高数;

5.应用数学知识;

6.一定的文字运用能力;5.应用文写作。

6.写作知识;

7.就业创业能力。

7.良好的就业心态和就业观。

1.新能源汽车概论;

1.熟悉新能源汽车构造,能正2.汽车机械基础;

确完成新能源汽车维护作业;3.新能源汽车结构原理与

2.具备汽车驾驶基本技能;1.具有机械制图、电气制图的专检修;

3.能够对新能源汽车维护、维业基础知识;4.新能源汽车综合故障诊

修及故障诊断;2.具有熟练地使用常用工具、量断;

4.具备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技具、保修及检测设备的知识;5新能源汽车性能检测;

能;3.具有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检6.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

5.具备新能源汽车鉴定、评测、质量管理知识;养;

专业素质

估、保险、理赔的基本能力;4.具有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电7.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技

6.具备汽车维修企业技术管理机驱动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的检术;

的基本能力;修知识;8.动力电池及能量管理技

7.具有对新的技能与知识的学5.具有一定的汽车维修企业技术术;

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管理知识。9.新能源汽车电机及控制

力;技术;

8.能够阅读英文新能源汽车10.新能源汽车拆装与维

维修资料。护;

11.驾驶实习。

1.健康的体魄;1.体育知识;1.军训;

身心素质

2.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2.心理学知识。2.体育与健康教育。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一)公共基础课程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根据中宣部、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设置的公共必修课,也是高职

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骨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开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大学

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不断增强大

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从真正意义上

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教学内容

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集中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形成发展、主

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为重点,全面解读党在新时代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等。

(3)教学要求

努力掌握基本理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理论思考习惯;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促进大学生进一步增强以实际行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国梦做贡献的主

动性和自觉性。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部规定大学生必修思

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学习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

发,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

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进一步

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

代新人。

(2)教学内容

主要包括三大知识模块: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二是道德教育,旨在帮助大学生提升个人品德;三是法治教

育,旨在帮助大学生积极培养法治思维,合理行使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3)教学要求

结合高职大学生的特点,创新教学方法,构建知行统一的教学模式,努力实现知识

传授向素质提升的转变、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转变、学习知识向培养信仰的转变。

3.高等数学

(1)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我校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获得一

元函数微积分等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并注重培养学生熟练的运算能力和较强的抽象思

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利用数学知识去分

析和解决一些几何、力学和物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为学习后续课程和进一步扩大数学

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2)教学内容

主要有函数(一元函数、多元函数)、极限、导数、积分(不定积分、定积分)等。

(3)教学要求

本课程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要注重结

合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降低难度,以基本概念为基础,以实际应用为目的,以必

须、够用为原则。灵活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方法组织教学活动,提倡互动式、

设疑式等多种教学形式组织教学。

4.英语

(1)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高职学历教育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高职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基础知识

与英语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主要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手段

为一体。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大学英语课

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掌握必要的、实用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具有阅读和翻译与本人有关的英文资料

的初步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质,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

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要求。

(2)教学内容

主要包括文化背景知识、情景对话、阅读材料、写作技巧等。

(3)教学要求

我院现今采用《新技能英语》系列教材,充分考虑到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发

展趋势,力求为一线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支持。由于不同专业的就业去向对

英语能力的要求,以及学生未来就业岗位对英语口语、笔头沟通能力的需求不同,我们

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以学生的职业需求和发展为依据,制定相应的教学要求,因材施

教。

5.计算机基础

(1)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及其功能、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

和工作原理,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Windows7操作系统、Microsoft

Office2010办公软件及常用工具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技巧,具备进行日常办公事务

处理的能力;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Internet网络应用的一般知

识并具备使用网上常用工具软件的能力。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及未来就业工作打好基础。

(2)教学内容

主要有数制及其转换;Windows7基本操作,文件和文件夹管理,系统设置、设备

管理及附件程序应用;使用MicroOfficeWord2010制作“自荐书”、“晚会海报”、“通讯

录”,设计“试卷”,“毕业论文”排版;使用MicroOfficeExcel2010制作“学生成绩表”、

“成绩统计分析表”,制作“超市销售数据分析表”;使用MicroOfficePowerPoint2010制

作“竞赛团队介绍”演示文稿;Internet网络应用方法。

(3)教学要求

使用多媒体教学环境完成课堂教学内容,使用Internet连接的机房完成课程实训。

教学过程采用“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6.体育与健康教育

(1)课程目标

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树立“健康第一”体育观,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具有

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

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提高身体素质,自

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乐观生活态度,能调节自己的情绪,

能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能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

与合作的关系。

(2)教学内容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结合我院体育课开设及体

育设施实际情况,选择内容有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篮球、排球、基本体操。

(3)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

本技术,技能和方法,培养锻炼身体的兴趣与习惯。

7.军事理论

(1)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和有关规

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通过军事训练和军事课教学,使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

论与军事技能,确立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增强努力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锻炼吃苦耐劳、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培

养团结协作、求真务实的作风,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学风、校风建设,

为培养合格社会主义有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内容

主要包括军事理论教学以及军事技能训练。

(3)教学要求

教学方式以课堂多媒体教学为主,配合课堂讨论及组织观看军事教学录像片实施教

学;军事理论教学还要在完成规定的学时之外,通过举办讲座和开展经常性的国防教育

活动,使教学内容和效果得到不断延伸和提高;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

向未来的要求,突出德育和素质教育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的地位,不断增强学生的国防观

念和爱国意识。

8.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1)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

的通知(教高厅〔2007〕7号)的精神而设置的公共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激发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

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自身职业生涯管理能力和就业能力。

(2)教学内容

主要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基础、探索自我、探索职业世界、大学生能力素质训练方法、

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大学生求职策略与技巧等。

(3)教学要求

紧密结合现阶段社会发展形势和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结合高职生就业、成才

的真实案例,采用以课堂教学为主、以个性化就业指导为辅,理论和实践课程交替进行

的教学模式。在每个单元的理论课堂教学之中,有针对性地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

方法,如案例讨论、头脑风暴、演讲、辩论、自测、设计编写等,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

主动性和参与性;在每篇的社会实践课,开展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教师密切关注

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并进行指导帮助的个性化实践教学,切实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9.大学生安全教育

(1)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面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是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

培养应有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的一门重要基础素质教育课程。通过教学,使大学生系

统地掌握公寓安全、学习安全、交往安全、交通安全、防火防盗、识别非法组织、认识

自然灾害等各类校内外安全防范知识和技能,培养大学生应有的安全防范意识,保障大

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维护校园稳定。

(2)教学内容

主要有大学生安全教育概述,生活安全教育,防火知识、消防安全,物品保管、财

产安全,防诈骗防传销,珍惜生命、人身安全,饮食卫生、食品安全,出行平安、交通

安全,心理健康,交往及就业安全,保密知识与国家安全,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应急

知识、公共安全等。

(3)教学要求

本课程授课可通过入学教育、专题讲座、安全分析、课程教育、日常教育等多种途

径和形式开展安全教育课程,注意为学生提供直接经验,拓宽学生视野,并善于利用发

生的安全事故警示教育学生。

(二)专业课程

1.新能源汽车概论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与分类;新能源汽车最新的发展现状

与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类型及对应的主流车型;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特点和结构组件的

安装位置;新能源汽车常见功能和各仪表报警灯等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知识。

2.汽车机械基础

通过本课程课程学习,学会基本结构的受力分析和平衡问题计算;使学生掌握常用

机构的基本规律、性能、简单的设计方法;学会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的基本知识,

具备一定的强度、刚度计算能力;具有机械零件几何精度和相互配合的知识;学会常用

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具有初步设计和维护通用机械的能力。

3.新能源汽车电工电子技术

学习新能源汽车电工与电子基础,使学生能对基本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掌握常用

电动机、电气、电工仪表和电子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性能和功能。学习新能源汽车高

压组件的绝缘检测;掌握常用高压检测设备的使用和绝缘工具的识别;掌握高压中止标

准操作流程。具备对新能源汽车电路进行检测、分析和排除故障的能力。

4.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学习了解工程热力学基础知识,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基本工作原理主要性能指标;

现代汽车发动机的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润滑系、燃料供给系、(以电控

汽油喷射式供给系为主)、汽油机点火系的构造与维修;使学生具备对发动机各系统常

见故障的诊断排除的能力。

5.新能源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学习新能源汽车底盘的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的构造与维修;使学生具

备排除新能源汽车底盘各系统常见故障的能力。

6.电动汽车结构原理与检修

本课程讲授电动汽车汽车基本结构及高压电池管理系统、高压配电系统、充电系统、

电机及其控制系统、DC-DC系统、电动空调系统、动力传递系统等结构原理与诊断维

修技术。

7.混合动力汽车结构原理与检修

本课程讲授混合动力汽车各种动力传递方式,及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高压电池管

理系统、高压配电系统、充电系统、电机及其控制系统、DC-DC系统、电动空调系统、

动力传递系统等结构原理与诊断维修技术。

8.新能源汽车电机及控制系统检修

本课程主要学习电机工作原理;永磁同步电机构造及工作原理;交流异步电机构造

及工作原理;典型电机拆装与检修;典型变频器结构与拆装;电机及控制系统热管理等

知识。

9.动力电池及能量管理系统检修

本课程主要学习电池组连接方式及常用参数;动力电池组及管理系统常用组件安装

位置及功能;动力电池组漏电检测;动力电池组拆装与评估;电池模组和单体电池的检

测与均衡;动力电池组热管理系统、上电逻辑控制和检测。

10.电动汽车舒适与安全系统结构与原理

本课程讲授电动汽车ABS系统、ESP系统、胎压监测系统、电子驻车辅助系统、

巡航系统、安全气囊系统、电子悬架系统、自适应灯光系统、夜视系统、车道保持辅助

系统、导航及后视系统、车联网系统等结构原理及这些系统的传感器、执行器检测、故

障诊断维修技术。

11.汽车拆装实习

拆装汽车各总成,要求熟悉汽车的总体构造及驱动形式,掌握各总成、零部件的功

能及其安装位置,了解其结构原理及拆装方法。

12.驾驶实习

了解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掌握离合器、变速器、加速踏板等操作机构的正确使用

方法,熟悉起步、加减档、转向、制动、停车及倒车的安全操作步骤。要有初步的驾驶

能力,为考取驾驶证打下良好的基础。

13.电动汽车“三电”检测实训

熟悉电动汽车“三电”系统结构原理,掌握“三电”系统各参数数值,能够熟练使

用数据流判断系统是否正常,能够对“三电”系统各接口和重要部件进行检测。

14.电动车故障诊断实训

熟悉电动汽车常用的排除故障方法,掌握典型故障症状及排除步骤,初步具备电动

汽车排除故障的能力。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表2教学进程安排表

专业: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代码:500212学制:全日制三年

学时分配学期周学时

课程课程考核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

序号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理论实践

类别性质方式共计一二三四五六

教学教学

1618141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1000001B考查47262104

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00000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B考查35432222

3000003高数A考试364644

4000004英语B考试6100901042

5000005计算机基础B考试59632646

共6000006体育与健康教育B考查46886022

7000007应用文写作B考查35640164

8000008军事理论课B考查23618182

9000009形势与政策A考查11616****

10000010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B考查2363242

1100002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B考查1181261

12000022大学生安全教育B考查2363242

13019101汽车机械基础B考试71201002062

14019102新能源汽车概论B考试47260124

新能源汽车电工

15019103B考试47260124

电子技术

16019104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B考试4363062

新能源汽车底盘

考试

17019105构造与维修B2362882

新能源汽车电气

专18019106B考试3564884

业设备与维修

课电动汽车结构原

19019107B考试3564884

理与检修

混合动力汽车结

考试

20019108构原理与检修B4706465

21019109空调系统结构与原理B考试3565064

新能源汽车电机

考试

22019110及控制系统检修B48070105

动力电池及能量

考试

23019111管理系统检修B48070105

汽车舒适与安全

24019201

系统结构与原理B考查3565064

专25019202智能网联汽车技术

选26019203汽车整车性能检测B考查3645684

修汽车销售与售后服务考查

课27019204B3646044

28019205变频器应用

B考查3645864

29019206二手车鉴定评估

公共选修课A考查35454111

合计总学分/总学时/周学时931682134234026262625

备注:“专业选修课”选四门计算总学分、总学时、总周学时;*表示讲座不计入周学时

表3集中安排的实践环节

序号课程代码实训名称课程类型考核方式学分学时周数学期

1000011入学教育与军训B考查24821

2019301认识实习C考查12413

3019302汽车拆装实习C考查12413

4019303汽车驾驶实习C考查22423

5019304电动车“三电”检测实训C考查12414

6019305电动车故障诊断实训C考查12414

7019306跟岗实习C考查49645

8019307顶岗实习一C考查19456195

9019308顶岗实习二C考查512056

10019309毕业综合实践C考查819286

合计44105644

表4周数分配表

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

合计

一二三四五六

理论教学1618141664

考试11114

教机动及劳动11114

学小计1820161872

入学教育与军训22

认识实习11

汽车拆装实习11

汽车驾驶实习22

实电动车“三电”检测实训11

电动车故障诊断实训

教11

学跟岗实习44

顶岗实习19524

毕业综合实践88

考试考核224

小计2042251548

合计202020202515120

表5教学活动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

课程类型学分学时比例

总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

公共基础课3870043826225.51%

必修课

专业课841742628111463.48%

公共选修课3545401.97%

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12248224249.04%

合计137274413441400100%

理论教学学时与实践教学学时的比例1344∶1400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师资配置是以本专业在校生为每班40人为标准,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

不高于25:1。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不低于60%,专任教师要满足学习领域课

程中知识、技能、态度以及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组织的要求。

1.专业带头人的基本要求

熟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流程与开发方法,具有较高的高职教育认识能力;能

准确把握新能源汽车专业发展方向,熟悉技术领域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教研教改,教

学研究尤其是应用技术开发,组织协调能力。

2.专任教师、兼职教师的配置要求

新课程体系下的学习领域课程教学,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还必

须懂得生产管理与劳动组织,熟悉生产现场的整套工艺流程,具备一定的现场工程实践

经验,有较强的现场故障处理能力,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

表6师资配置与要求

专任教师兼职教师

专业核

能力结构要求数

心课程数量要求要求

具有1年以上企业工作经机电或车辆工程专业,熟

历,或两年以上汽车发动悉汽车制造或维修企业的

新能源具有系统的电机理论知识,机实验实训指导经历,具新设备、新技术,能够把

汽车电熟悉各型电机结构,能够对有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比这些新知识传授给学生;

机及控新能源汽车电机熟练拆解和1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1工程师或以上职称。

制系统装配,具备对电机故障进行能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情

检修诊断的能力。境要求设计教学任务并实

施,能熟练使用各种多媒

体教学手段。

熟悉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具有1年以上企业工作经电气或汽车维修专业,汽

连接方式及常用参数,能够历,或两年以上新能源汽车维修或制造企业从事技

动力电

熟练对动力电池组动力电池车实验实训指导经历,具术工作的技师、高级技师

池及能

组拆装及评估;能对电池模有先进的教学方法,能够或工程师。熟悉汽车制造

量管理

组和单体电池进行检测与均1根据教学要求设计教学任1或维修企业的新设备、新

系统检

衡;熟悉动力电池组热管理务并实施,有比较强的故技术。

系统、上电逻辑控制和检障分析能力;具备一定的

测。理实一体教学经验。

熟悉新能源汽车低压及高压车辆工程或汽车维修专

新能源能熟练使用各种多媒体教

电路,对新能源汽车电器工业,汽车维修或制造企业

汽车电学手段,具有先进的教学

作原理与结构非常熟悉,具从事有关汽车电路技术工

气设备1方法,具备汽车电路分析

备排除新能源汽车电路故障作的技师、高级技师或工

与维修与故障排除经验。

的能力。程师。

具有1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对维修或汽车检测企业工

历,或两年以上电动汽车作组织和工作流程非常熟

电动汽对电动汽车使用的各系统非

实验实训指导经历,具有悉,对这些企业的新设备、

车结构常了解,熟悉各系统的工作

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比较新技术非常了解;在企业

原理与原理和结构,能够排除电动11

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具从事技术工作,具备技师、

检修汽车具体故障。

备电动汽车故障排除经高级技师或工程师职称。

验。

专任教师兼职教师

专业核

能力结构要求数

心课程数量要求要求

具有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对维修或汽车检生产企业

对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高1

历,或三年以上汽车专业工作组织和工作流程非常

混合动压电池管理系统、高压配电

实验实训指导经历,能够熟悉,对这些企业的新设

力汽车系统、充电系统、电机及其

根据教学要求设计教学任备、新技术非常了解;在

结构原控制系统、系统非

DC=DC1务并实施,具有先进的教1相关企业从事技术工作,

理与检常熟悉,能够熟练使用常见

学方法,有比较强的驾驭具备技师、高级技师或工

修检测设备,具备对混合动力

课堂的能力;具备汽车检程师职称。

汽车排除故障的能力。

测的管理和组织经验。

(二)教学设施

1.教室

配备黑(白)板、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WiFi环境,并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

无阻。

2.校内实训室

实践教学条件应按照完成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情境教学,每个场地一次可容纳40名学生

学习,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需要进行配置,配置情况见下表7、表8、表9。

表7电动汽车实训室

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

1吉利纯电动整车网联多维教学理实一体化实操平台套1

2吉利纯电动电池管理系统套1

3吉利纯电动汽车直流电机、交流电机增扭缓输变频控系统理实一体化实操平台套1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