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0094-2013 工业交换机测试标准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0/3D/26/wKhkGGaaNjqAcVBKAAD2vNzdn88554.jpg)
![GBT 30094-2013 工业交换机测试标准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0/3D/26/wKhkGGaaNjqAcVBKAAD2vNzdn885542.jpg)
![GBT 30094-2013 工业交换机测试标准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0/3D/26/wKhkGGaaNjqAcVBKAAD2vNzdn885543.jpg)
![GBT 30094-2013 工业交换机测试标准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0/3D/26/wKhkGGaaNjqAcVBKAAD2vNzdn885544.jpg)
![GBT 30094-2013 工业交换机测试标准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0/3D/26/wKhkGGaaNjqAcVBKAAD2vNzdn8855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I V 1 1 33.1术语和定义 33.2缩略语 74工业环境适应性要求 84.1概述 84.2气候环境 94.3电磁兼容 4.4绝缘性能 4.5机械适应性 4.6外部电源 4.7外壳防护 5功能要求 5.1业务功能 5.2接口功能 5.3安全功能 5.4冗余与自愈功能 5.5管理功能 5.6精确网络时间功能 6性能要求 6.1可信性指标 6.2实时转发性能 256.3接口性能 6.4网络自愈性能 6.5精确网络时钟性能 7其他要求 7.3接线装置 7.4基本指示灯 7.5散热方式 7.7随机文件 Ⅱ7.8包装 7.9贮存 308.1概述 8.2测试条件和配置 8.4功能测试 8.5性能测试 9检验规则 9.1型式检验 9.2出厂检验(工厂验收检验) 附录A(资料性附录)测试仪表要求 附录B(资料性附录)典型组网模型 附录C(资料性附录)可靠性验证试验 图1测试配置1 图2测试配置2 图4测试配置4 图5测试配置5 图6测试配置6 图8测试配置8 图9测试配置9 图B.1单环型拓扑 图B.3环间耦合 图C.1可靠性试验试验周期示例 9 9表3大气压力条件 9 表7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要求 表9信号端口浪涌(冲击)抗扰度要求 表10直流电源输入端口浪涌(冲击)抗扰度要求 表11交流电源输入端口浪涌(冲击)抗扰度要求 表12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要求 Ⅲ表13工频磁场抗扰度要求 表15阻尼振荡波抗扰度要求 表16振铃波抗扰度要求 表170Hz~150Hz共模传导骚扰抗扰度要求 表18交流电源输入端口电压暂降抗扰度要求 表19交流电源输入端口短时中断抗扰度要求 表20交流电源输入端口电压变化抗扰度要求 表21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纹波抗扰度要求 表23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短时中断抗扰度要求 表24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电压变化抗扰度要求 表26绝缘电阻要求 表28机械适应性要求 表29一般工业环境交流电源要求 表30一般工业环境直流电源要求 表31外壳防护等级 表32安全要求 表33可信性指标 表34二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单机实时转发性能指标 表35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单机实时转发性能指标 表36组网性能指标 表38单机时钟传输准确度 表40单机1h时钟保持准确度 27表41单机1d时钟保持准确度 28表42组网时钟传输准确度 28表43随机文件要求 表44性能评价判据 表45温度环境适应性测试 35表47低气压环境适应性测试 35表48化学活性物质测试 35表49外壳防护性能测试 36表50长霉测试 36 36表52电磁兼容抗扰度测试 37 38表54绝缘耐压测试 39表56交流电源测试 表57直流电源测试 表58LLDP功能测试 表60MSTP功能测试 表61VLAN功能测试 表62优先级功能测试 表63静态组播功能测试 表64动态组播功能测试 表65静态路由功能测试 表66动态路由功能测试 表67VRRP功能测试 表68IGMP功能测试 表69PIM-SM/PIM-DM功能测试 表70管理接口功能测试 表71POE输出接口功能测试 表72时间信息输入接口功能测试 表73时钟测试接口功能测试 表74接入认证功能测试 表75加密功能测试 表76ACL功能测试 表77抗攻击功能测试 表79单环冗余网络功能测试 表80双环冗余网络功能测试 表81环间耦合冗余功能测试 表82基于VLAN的冗余网络功能测试 表83链路聚合功能测试 表84冗余电源功能测试 表85PTP功能测试 49表86MTBF测试 表88单机吞吐量测试 表89单机包转发率测试 表90单机地址缓存能力测试 表91单机地址学习能力测试 表92单机时延测试 表94单机帧丢失率测试 表97网络帧丢失率测试 表98冗余网络恢复性能测试 V表99单机时钟传输准确度测试 表100单机时钟保持准确度测试 表101组网时钟传输准确度测试 表102型式检验项目 表C.1试验方案相关内容 V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2)通用网络中大部分是随机流量,而工业网络中主要是周期3)通用网络侧重于网络带宽的充分利用,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允许时延或数据损失。而工业网络4)工业通信网络必须保证工业现场通信的安全性、实时性、可靠性、稳1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在GB/T9387.1—1998规定的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第1~2层或第1~2008规范,网络层符合IETFIP协议簇规范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GB/T2423.1—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测试方法试验A:低温GB/T2423.2—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测试方法试验B:高温GB/T2423.3—200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测试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GB/T2423.4—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测试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GB/T2423.5—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测试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GB/T2423.10—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测试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GB/T2423.16—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测试方法试验J及导则:长霉GB/T2423.18—2012环境试验第2部分:测试方法试验Kb:盐雾,交变(氯化钠溶液)GB/T2423.21—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测试方法试验M:低气压GB/T2423.22—2012环境试验第2部分:测试方法试验N:温度变化GB/T2423.51—2012环境试验第2部分:测试方法试验Ke:流动混合气体腐蚀试验GB4208—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4793.1—2007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GB4943.1—2011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9254—200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GB/T9387.1—1998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第1部分:基本模型GB/T14048.7—2006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7-1部分:辅助器件铜导体的接线端子排GB/T14598.3—2006电气继电器第5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绝缘配合要求GB/T15153.1—1998远动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工作条件第1篇电源和电磁兼容性GB/T15153.2—2000远动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工作条件第2篇环境条件(气候、机械和GB/T15629.2—2008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2GB/T16511—1996电气和电子测量设备随机文件GB/T17214.4—2005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工作条件第4部分:腐蚀和侵蚀影响GB/T17463—1998远动设备及系统第4部分:性能要求GB17625.1—2012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GB17625.2—2007电磁兼容限值对每相额定电流≤16A且无条件接入的设备在公用低压GB/T17626.2—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17626.4—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GB/T17626.5—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17626.6—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GB/T17626.8—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GB/T17626.10—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GB/T17626.11—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GB/T17626.12—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振荡波抗扰度试验GB/T17626.13—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交流电源端口谐波、谐间波及电网信号的GB/T17626.14—200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波动抗扰度试验GB/T17626.16—2007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0Hz~150kHz共模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GB/T17626.17—200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纹波抗扰度试验GB/T17626.28—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频率变化抗扰度试验GB/T17626.29—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GB/T18271.1—2000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通用性能评定方法和程序第1部分:总则GB/T18271.3—2000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通用性能评定方法和程序第3部分:影响量影响GB/T21052—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物理安全技术要求IEC62439-1:2010工业通信网络高可靠性自动化网络第1部分:通用概念和计算方法(In-IEC62439-2:2010工业通信网络高可靠性自动化网络第2部分:介质冗余协议(MRP)[In-dustrialcommunicationnetworks-highavailabilityautomationnetworks—Part2:MediaRedundancyIEC62439-6:2010工业通信网络高可靠性自动化网络第6部分:分布式冗余协议(DRP)[Industrialcommunicationnetworks-highavailabilidundancyProtocol(DRP)]IEEE802.1AB:2009IEEE局域网和城域网标准站与介质访问控制链接发现(Localropolitanareanetworks—StationandMediaAccessControlConnectivityDisIEEE802.1AE:2006IEEE局域网和城域网标准介质访问控制(MAC)安全[Localandmetro-3IEEE802.1AR:2009IEEE局域网和城域网标准安全设备标识(LocalandmetropolitanareaIEEE802.1AX:2008IEEE局域网和城域网标准链路聚合(Localandmetropolitanareanet-works—LinkAggregation)IEEE802.1D:2004IEEE局域网和城域网标准介质访问控制(MAC)网桥[Localapolitanareanetworks—MediaAccessControl(MAC)Bridges]IEEE802.1Q:2005IEEE局域网和城域网标准虚拟桥接局域网(Localandmetropolitanareanetworks—VirtualBridgedL分:载波检测多址存取采用冲突检测(CSMA/CD)的存取方法和物理层规范[Informationnetworks—Specificrequirements—Part3:CarrierMA/CD)AccessMethodandPhysicalLayerSpecifIETFRFC2544:1999网络互连设备基准测试方法(BenchmarkingMethodologyforNetwork4参与精确时间协议(PTP)的一个节点,该节点能提供从一个已定义历元开始的时间消逝的测量。直通转发cut-through在检测到目的地址时,交换机即开始数据过滤或转发过程的转发方式。端到端透明时钟end-to-endtransparentclock在从时钟和主时钟之间,支持使用端到端(end-to-end)延时测量机制的透明时钟。[GB/T25931—2010,定义3.1.8]可信性dependability用以描述可用性及其影响因素(可靠性、可维护性和维护保障性)的集合性术语。[GB/T2900.13—2008,定义2.2]直连路由directrouting具有路由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获取与其接口直接连接的子网的路由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数据包转发的路由方式。干接点信号drycontactsignal具有闭合和断开两种状态的信号。动态路由dynamicrouting具有路由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随时根据收到的路由信息,通过路由选择协议计算、更新路由表并进行数据包转发的路由方式。以太网交换机Ethernetswitch以太网交换机是具有多个符合IEEE802.3:2008规范的以太网接口的网络互连设备,按照功能可以分为二层交换机和三层交换机。除预防性维修或其他计划的行动或因缺乏外部资源的情况外,产品不能完成要求的功能的状态。故障恢复时间faultrecoverytime从故障事件发生到网络重新恢复通信功能的时间。5[GB/T25931—2010,定义3.1.14]管理(功能)management(function)在单个精确时间协议(PTP)通信路径情况下,作为时间源的时钟。在该路径上的所有其他时钟都[GB/T25931—2010,定义3.1.17]6带外管理接口out-bandmanagementinterface包转发率packettransferrate息端口的链路的传输延时校正。当存在对等透具有路由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从一个接口接收数据包,根据收到数据包中的网络层地址以及交换7AH:认证头(AuthenticatiGMRP:GARP组播注册协议(GARPMultic8IRIG-B:靶场仪器组B(InterRangeInstrumentatioMD:消息摘要(MessageDigest)OC:普通时钟(OrdinaryClock)9扰度等级及骚扰限值,外壳防护要求等级以及外部电源所支持的标称电压设备类型工作温度/℃贮存、运输温度/℃高温高温IⅡ十85X特定特定特定特定注1:X是一个开放等级。注2: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实际工作温度不仅受自然环境温度的影响,还受到周围设备热辐射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实际工作的温度的上限一般高于自然环境可达设备在表2规定的相对湿度环境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等级高相对湿度/%I4X特定特定注:X是一个开放等级。大气压力条件见表3。等级IⅡX特定特定注:X是一个开放等级。等级最大盐雾浓度/(mg/m³)IX特定注:X是一个开放等级。其他化学活性物质条件见表5。等级依据标准化学活性物质I工业清洁空气Ⅱ中等污染Ⅲ严重污染X特定注:X是一个开放等级。静电放电抗扰度要求见表6。等级依据标准严酷等级I3Ⅱ4X特定注:X是一个开放等级。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要求见表7。等级依据标准严酷等级I3ⅡX特定注:X是一个开放等级。在数字无线电话射频辐射环境下,严酷等级参见GB/T17626.3—2006中5.2。等级依据标准严酷等级I3Ⅱ4X特定注:X是一个开放等级。信号端口浪涌(冲击)抗扰度要求见表9,直流电源输入端口浪涌(冲击)抗扰度要求见表10,交流电源输入端口浪涌(冲击)抗扰度要求见表11。等级依据标准严酷等级I线一地2Ⅱ3Ⅲ4X特定注:X是一个开放等级。表10直流电源输入端口浪涌(冲击)抗扰度要求等级依据标准严酷等级I线一地3线一地2Ⅱ43X特定注:X是一个开放等级。等级依据标准严酷等级I线—地3线一地2Ⅱ43X特定注:X是一个开放等级。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要求见表12。表12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要求等级依据标准严酷等级I2Ⅱ3X特定注:X是一个开放等级。表13工频磁场抗扰度要求等级依据标准严酷等级I稳定持续磁场:4短时作用磁场:4Ⅱ稳定持续磁场:5短时作用磁场:5X特定注:X是一个开放等级。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要求见表14。表14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要求等级依据标准严酷等级I4Ⅱ5X特定注:X是一个开放等级。在高压及中压变电站中使用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振荡波抗扰度要求见表15,在其他场合使用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振荡波抗扰度要求见表16。等级依据标准严酷等级I2Ⅱ3X特定注:X是一个开放等级。表16振荡波抗扰度要求等级依据标准严酷等级I3Ⅱ4X特定注:X是一个开放等级。0Hz~150Hz共模传导骚扰抗扰度见表17。等级依据标准严酷等级I3Ⅱ4X特定注:X是一个开放等级。交流电源输入端口电压暂降抗扰度要求见表18,交流电源输入端口短时中断抗扰度见表19,交流电源输入端口电压变化抗扰度见表20。表18交流电源输入端口电压暂降抗扰度要求等级依据标准严酷等级I2类Ⅱ3类X特定注:X是一个开放等级。表19交流电源输入端口短时中断抗扰度要求等级参考标准严酷等级I2类Ⅱ3类X特定注:X是一个开放等级。等级依据标准电压试验等级电压降低所需时间降低后电压维持时间电压增加所需时间I突变1周期25周期X特定特定特定特定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纹波抗扰度要求见表21,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电压暂降抗扰度要求见表22,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短时中断抗扰度见表23,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电压变化抗扰度见表24。等级依据标准严酷等级I2Ⅱ3Ⅲ4X特定注:X是一个开放等级。表22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电压暂降抗扰度要求等级依据标准严酷等级I试验等级:40%和70%Ur;持续时间:1sX特定注:X是一个开放等级。表23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短时中断抗扰度要求等级严酷等级I试验等级:0%Ur;持续时间:1sX特定注:X是一个开放等级。等级依据标准严酷等级I试验等级:80%和120%U;持续时间:10sX特定注:X是一个开放等级。电磁兼容限值要求见表25。表25电磁兼容限值要求名称依据标准电压波动和闪烁限值限值电源端子骚扰A级ITE电信端口的共模骚扰A级电信端口A级ITE绝缘电阻要求见表26。表26绝缘电阻要求名称一般环境绝缘电阻绝缘耐压要求见表27。表27绝缘耐压要求名称依据标准耐压等级设备工作时对保护接地端的泄漏电流应不大于5mA。机械适应性要求见表28。表28机械适应性要求名称依据标准等级正弦稳态振动自由跌落一般工业环境供电电源的质量要求见表29和表30。表29一般工业环境交流电源要求标称电压/V(AC)频率标称电压容差标称频率容差谐波含量—1998中表1—1998中表3表30一般工业环境直流电源要求标称电压(单台设备支持一种或多种)/V(DC)标称电压容差纹波防尘等级防水等级依据标准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10/100M电接口应符合并兼容IEEE802.3:2008规定的10BASE-T和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10/100/1000M电接口应符合并兼容IEEE802.3:2008规定的10BASE-T、100BASE-TX和1000BASE-T规范。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100M光接口应符合IEEE802.3:2008规定的100BAS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1000M光接口应符合IEEE802.3:2008规定的1000BASE-SX或1000BASE-不小于16。每个端口应至少支持4个优先级队列,队列调度算法至少应支持兼容IGMPvl、v2和v3版本。允许的组播组数量宜不小于256。管理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IEEE802.1D:2004规定的GMRP协议。允许的组播组数量宜不小于256。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GB/T15629.2—2008规定的LLC类型1功能。具有路由功能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VRRP协议(IETFRFC3768:2004)。具有路由功能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IGMP协议,并兼容IGMPv1(IETFRFC1112:198IGMPv2(IETFRFC2236:1997)和IGMPv3(IETFRFC3376:2002)。允许的组播组数量应不小于256。具有路由功能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PIM-SM协议(IETFRFC4601:2006),宜支持PIM-DM协议(IETFRFC3973:2005)。允许的组播组数量应工作在需要由以太网接口供电场合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具有POE输出接口。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POE接口应支持IEEE802.3:2008规定的PSE功能,宜支持IEEE802.3at:2009规定的PSE功能。可以作为PTP主时钟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宜具有时间信息输入接口。支持PTP功能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宜具有秒脉冲时钟测试接口。参照ISO/IEC18028-2:2006对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的规定,表32规定了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在该体表32安全要求安全维基础设施安全层管理安全面端用户安全面访问控制SSH;TLS/SSL;SNMPv3;802.1X802.1X不可否认安全日志安全日志;RFC2154;安全日志数据机密性通信流安全数据完整性可用性抗攻击;网络风暴抑制隐私管理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网络风暴抑制功能,通管理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宜支持基于端口的MAC地址和IP指定IP/MAC地址的设备提供服务。.1基于IEEE802.1X的身份鉴别和认证管理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可支持基于IEEE802.1X:2010的基于端口的网络访问控制协议,实现在支持IEEE802.1X:2010协议的系统中使用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在接入局域网时应作为请求.2基于IEEE802.1AE的数据链路层数据加密.3基于IEEE802.1AR的安全设备标识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可支持基于IEEE802.1AR:2009的安全设备标识协议,在与IEEE802.1X:或/和ESP协议(IETFRFC4303:2005),以及IKEv1(IETFRFC2409:1998)和IKEv2(IETFRFC认证算法至少应支持HMAC-MD5(IETFRFC2104:1997)和HMAC-SHA1(IETFRFC2104:1997);加密算法至少应支持DES-CBC(IETFRFC1829:1995)和AES-CBC(IETFRFC3602:2003)。管理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涉及的口令长度应不少于8个ASCII字符,并且应由数字、字符和特殊管理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基于物理层冗余链路管理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确保冗余网络任何时候均小于32。基于VLAN的冗余网络管理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宜支持基于VLAN的冗余网络。CLI方式应支持Telnet,宜支持SSH。Web方式应支持HTTP,宜支持HTTPs。兼容支持SNMPv3(IETFRFC3410:2002)。管理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以下MIB:——以太网接口MIB(IETFRFC1643:1994);——网桥MIB(IETFRFC4188:2005); RMON(IETFRFC2819.2000)——交换网络的远程网络监控扩展(IETFRFC2613:具有路由功能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还应支持以下MIB:——RIPv2MIB扩展(IETFRFC——OSPFv2MIB扩展(IETFRFC4750:2006);——BGP-4MIB扩展(IETFRFC4273:2006)。管理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宜支持基于SNMP或/和SMTP(IETFRFC5321:2008)的远程报警功管理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具有容错、纠错和隔离错应用于对网络时钟准确度达到亚微秒级场合的管理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宜支持GB/T25931-支持PTP功能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BMC算法。支持PTP功能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IEEE802.3:2008和UDP两种PTP数据包的实现方可信性指标应符合表33的规定。表33可信性指标依据标准等级/指标可靠性MTBF≥43800h可用性维修性修复时间启动电流时转发性能应符合表35的规定。指标地址缓存能力地址学习能力≥1000帧/s丢包率单机时延(全双工)单机时延抖动(测试数据帧长:64字节)吞吐量全双工=端口最大速率×端口数量×2半双工=端口最大速率×端口数量表35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单机实时转发性能指标指标地址缓存能力地址学习能力≥1000帧/s丢包率表35(续)指标单机时延(全双工)单机时延抖动(测试数据帧长:64字节)全双工(端口速率×0.001488095)×2半双工(端口速率×0.001488095)组网性能应符合表36的规定。表36组网性能指标指标备注网络时延≤[10n.十链路时延十测试数据包传输时间×(n-1)](μs)网络时延抖动丢包率注:n为网络中最长数据链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数据接口性能指标至少应符合IEEE802.3:2008的规定。6.3.2POE接口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POE接口的性能应符合IEEE802.3:2008clause33的规定,宜符合IEEE6.4网络自愈性能冗余网络自愈性能应符合表37的规定。表37冗余网络自愈性能指标等级冗余恢复时间上限备注I最长单链路上交换机数量≤50ⅡⅢX特定注:X是一个开放等级。具有PTP功能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单机时钟传输准确度应符合表38的规定。等级时钟传输误差上限I士1'μsⅡ士100nsⅢX特定注:X是一个开放等级。40,或表41的规定。表39单机5s时钟保持准确度等级时钟保持误差上限(恒温)IⅡX特定注:X是一个开放等级。等级时钟保持误差上限(恒温)IⅡX特定注:X是一个开放等级。表41单机1d时钟保持准确度等级时钟保持误差上限(恒温)IⅡX特定注:X是一个开放等级。具有PTP功能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组网时钟传输准确度应符合表42的规定。表42组网时钟传输准确度等级时钟传输误差上限备注I主时钟与从时钟之间交换机数量≤ⅡX特定注:X是一个开放等级。电源线应符合GB4793.1—2007中6.10.1的要求。防电击保护的结构应符合GB4793.1—2007中6.9的要求。保护接地应符合GB4943.1—2011中2.6.1的要求。功能接地应符合GB4943.1—2011中2.6.2的要求。 系统运行灯 随机文件名称依据标准操作说明书以及GB/T5048—1999和GB/T4879—1999有关项目的试验。本章针对第4章~第6章的技术要求规定测试方法。本标准未详述的测试方法可参见YD/T1098—2009、YD/T1141—2007、YD/T1156—2009、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测试条件应符合GB4793.1—2007中4.3和GB/T18271.1—2000中第6章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性能评价判据见表44。表44性能评价判据性能评价判据A符合本标准规定的功能、性能要求B试验期间,设备出现暂时的性能下降或功能丧失(如通信中断),但设备可以自我恢复。试验后设备工作正常C试验期间,设备出现暂时的性能下降或功能丧失,需要人为介入或通过系统复位才能恢复测试配置1见图1,用于单机测试,将被测设备部分或所有端口与网络测试仪连交换机交换机网络测试仪图1测试配置1测试配置2见图2,用于组网测试。将被测设备组成模拟应用环境的被测网络,被测网络的相关端网网络测试仪测试配置3见图3,用于管理功能的组网测试。将被测设备组成模拟应用环境的被测网络,被测网管管理终端网络测试仪图3测试配置3测试配置4见图4,用于加密功能的组网测试。将被测设备组成模拟应用环境的被测网络,被测网网络测试仪一图4测试配置4测试配置5见图5,用于链路聚合功能测试,两台被测设备之间的链路组成聚合链路。交交换机二交换机一2图5测试配置5测试配置6见图6,用于PTP功能测试。将被测设备组成模拟应用环境的被测网络,且包含作为从时钟集中间结点集主时钟集从时钟集中间结点集主时钟集测试配置7见图7,用于单机时钟传输准确度测试。时钟源时钟源时间间隔测量仪图7测试配置7测试配置8见图8,用于单机时钟保持准确度测试。时间间隔测量仪时间间隔测量仪图8测试配置8测试配置9见图9,用于组网时钟传输准确度测试。时钟源中间结点集从时钟集主时钟集图9测试配置9表45温度环境适应性测试测试内容依据标准试验Ab恢复到工作温度低温环境启动性能严酷等级:表1低温工作温度,96h;试验期间设备连续通电,被测设备如图1连接网络测试仪,两两端口以满速率互发测试数据包设备能够一次启动成功并满足指低温环境连续工作性能试验Ae严酷等级:表1低温工作温度,96h;试验期间设备连续通电,被测设备如图1连接网络测试仪,两两端口以满速率互发测试数据包A高温环境贮存试验Bb恢复到工作温度高温环境启动性能严酷等级:表1高温工作温度,96h;试验期间设备连续通电;被测设备如图1连接网络测试仪,两两端口以满速率互发测试数据包设备能够一次启动成功并满足指高温环境连续工作性能试验Be严酷等级:表1高温工作温度,96h;试验期间设备连续通电,被测设备如图1连接网络测试仪,两两端口以满速率互发测试数据包A经受环境温度迅速变化性能严酷等级:1)低温:表1低温工作温度;保持时间为3h;2)高温:表1高温工作温度;保持时间为3h;3)转换时间不超过3min;被测设备如图1连接网络测试仪,两两端口以满速率互发测试数据包,除转换时间外,设备连续通电A耐环境温度变化性能试验Nb严酷等级:1)低温:表1低温工作温度,保持时间为3h;2)高温:表1高温工作温度,保持时间为3h;3)温度变化速率:5℃/min±1℃/min;试验期间设备连续通电,被测设备如图1连接网络测试仪,两两端口以满速率互发测试数据包A湿度环境适应性测试方法见表46。表46湿度环境适应性测试测试内容依据标准预期结果恒定湿热1)环境温度:40℃±2℃;2)环境相对湿度:(93±3)%RH;3)试验持续时间:4d。数据包A交变湿热1)高温:55℃;2)循环次数:6次;3)温度降低方法:方法2。数据包A表47低气压环境适应性测试测试内容依据标准预期结果试验持续时间:16h。数据包A化学活性物质测试方法见表48。表48化学活性物质测试测试内容预期结果盐雾严酷等级:(1)A试验持续时间:14d;数据包A表49外壳防护性能测试测试内容依据标准预期结果防尘根据设备手册给出的IP代码第一位特征数字和GB4208—2008中第13章的要求选定试验条件符合GB4208—2008中第13章规定的接受条件防水根据设备手册给出的IP代码第二位特征数字和GB4208—2008中第14章的要求选定试验条件符合GB4208—2008中第14章规定的接受条件表50长霉测试测试内容依据标准预期结果长霉严酷等级:方法1;28d长霉程度等级:0测试部位编号见表51。电源输入端口以太网电端口带外管理端口功能接地端口POE输出端口外壳/整机表52电磁兼容抗扰度测试测试内容依据标准静电放电抗扰度A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A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A浪涌(冲击)抗扰度A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A工频磁场抗扰度A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A试验频率:100kHz和1MHz交流电源电压暂降抗扰度B适用于交流供电设备交流电源短时中断抗扰度C适用于交流供电设备交流电源电压变化抗扰度A适用于交流供电设备振荡波抗扰度A—0Hz~150Hz共模传导骚扰抗扰度A直流电源电压暂降抗扰度A适用于直流供电设备直流电源短时中断抗扰度B适用于直流供电设备直流电源电压变化抗扰度A适用于直流供电设备在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测试中,为保护网络测试仪,应在靠近网络测试仪的线缆上涌(冲击)抗扰度测试时,可不使用网络测试仪,通过其他方式搭建测试环境,如通过两台电脑建立连绝缘电阻测试方法见表53。表53绝缘电阻测试测试内容依据标准预期结果一般环境绝缘电阻GB4943.1—2011中2.9.2试验部位:外壳端口可触及的导电部件1)独立电路与地(或与地有良好接触的金属框小于20MQ;2)各独立电路之间的绝试验参数:环境温度:40℃±2℃;环境相对湿度:(93±3)%;湿热环境绝缘电阻GB4943.1—2011中2.9.2试验持续时间:48h;回路对外露非带电导电部位及外壳之间、电气上无联系的各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泄漏电流串接1.5kΩ电阻的电流表与设备表54绝缘耐压测试测试内容依据标准预期结果介质强度中试验部位与试验电压:以太网(电)接口与地之间:500V;直流电源输人回路与地之间:2kV;设备无击穿、闪络及元器件损坏抗冲击电压中接触的金属框架)之间;试验电压:额定绝缘电压大于60V的回路:设备可出现闪络,但不出现绝缘击穿或损坏表55机械适应性测试测试内容依据标准预期结果正弦稳态振动试验期间设备无损坏;自由跌落表56交流电源测试测试内容依据标准测试说明预期结果交流电源谐波、谐间波及电网信号的低频抗扰度试验等级根据设备说明书的限值设定A交流电源电压波动抗扰度A工频频率变化抗扰度A交流电源电压和频率偏移中12.1电压选择标称值和设备说明书规定的电源电压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共3种;频率选择标称值和设备说明书规定的电源频率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共3种;每个电压与每个频率组合,共形成9组测A直流电源测试方法见表57。表57直流电源测试测试内容依据标准预期结果直流电源纹波试验等级根据设备说明书的限值设定A直流电源电压偏移中12.1电压公称值和设备说明书规定的电源电压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共3种情况各1hA直流电源反向保护中12.7LLDP功能测试方法见表58。测试项目LLDP功能测试步骤1)交换机连接多台不同类型的设备,查看LLDP表;2)依次断开交换机各端口的连接,查看LLDP表预期结果1)步骤1)显示邻接设备IP地址、端口等信息正确;2)步骤2)断开连接之后,立即删除该端口对应LLDP表项RSTP功能测试方法见表59。测试项目图2测试步骤1)如图连接设备,且使被测网络存在一个物理环路;2)配置并启用被测网络的RSTP功能;3)网络测试仪端口1向网络测试仪端口2发送测试数据包;4)观察被测网络逻辑拓扑,并验证网络测试仪两端口间只有一条链路可用;5)断开正在使用的一条链路预期结果1)步骤4)被测网络不存在逻辑环路;2)步骤5)另一条链路恢复使用MSTP功能测试方法见表60。测试项目图2测试步骤1)如图连接设备,且使被测网络存在多个物理环路;2)配置并启用被测网络的MSTP功能;3)网络测试仪端口1向端口2发送流量;4)观察被测网络逻辑拓扑,并验证网络测试仪两端口间只有一条链路可用预期结果步骤4)被测网络不存在逻辑环路VLAN功能测试方法见表61。测试项目图2测试步骤1)为被测网络配置若干个VLAN,网络测试仪端口分别属于不同VLAN;2)网络测试仪发送广播测试数据包预期结果不同VLAN不能收到其他VLAN的流量优先级功能测试方法见表62。表62优先级功能测试测试项目优先级图2测试步骤1)配置并启用被测网络的优先级功能,采用严格优先级调度策略;2)网络测试仪端口1构造不同优先级的单播测试数据包向网络测试仪端口2发送;3)被测网络采用加权循环优先级调度策略;4)重复步骤2)预期结果1)步骤2)被测网络按照队列的严格优先级来分配带宽;2)步骤4)被测网络按照队列权重比例来分配带宽静态组播功能测试方法见表63。表63静态组播功能测试测试项目静态组播图2测试步骤1)被测网络采用静态组播策略,配置被测网络的组播组;2)网络测试仪的一个端口向网络测试仪端口2发送组播测试数据包预期结果组播组成员所在端口能够收到组播包,非组播组成员所在端口未收到组播包动态组播功能测试方法见表64。表64动态组播功能测试测试项目动态组播图2测试步骤1)设置被测网络采用IGMP-Snooping动态组管理方式;2)网络测试仪端口1加入一个组播组,并发送组播测试数据包;3)网络测试仪端口1模拟离开该组播组,观察被测网络的组播表项;4)网络测试仪端口1加入多个组播组,并发送所有组播组的测试数据包;5)网络测试仪端口1~n加入同一组播组,网络测试仪发送组播测试数据包;6)网络测试仪端口1~n加入不同的组播组,网络测试仪发送组播测试数据包;7)设置被测网络采用GMRP动态组管理方式,重复步骤2)~6)预期结果组播组成员所在端口能够收到组播包,非组播组成员所在端口未收到组播包;交换机组播表项能够被及时更新表65静态路由功能测试测试项目静态路由功能测试图2测试步骤处于同一子网;2)设置网络测试仪端口的静态路由信息;3)网络测试仪端口间相互发送测试数据包预期结果网络测试仪端口能够收到其他端口发送的测试数据包表66动态路由功能测试测试项目图2测试步骤1)如图连接设备,且使被测网络中存在冗余链路;2)设置网络测试仪端口和被测网络IP地址和子网信息,使网络测试仪所有端口与被测网络处于同一子网;3)被测网络中的交换机开启RIPv2动态路由协议;4)查看路由表;5)网络测试仪端口间相互发送测试数据包;6)断开活跃拓扑中的一条链路,查看路由表;7)网络测试仪间相互发送测试数据包;8)被测网络中的交换机开启OSPFv2动态路由协议,重复步骤4)~7)表66(续)预期结果1)步骤4)路由表项正确;2)步骤6)与断开的连线相关的路由表项已删除,重新建立动态路由表项;3)步骤5)、步骤7)网络测试仪端口能够收到其他端口发送的测试数据包VRRP功能测试方法见表67。表67VRRP功能测试测试项目图2测试步骤1)如图连接设备,且使被测网络中存在冗余链路;2)设置网络测试仪端口和被测网络IP地址和子网信息,使网络测试仪所有端口与被测网络处于同一子网;3)设置被测网络的网络层虚接口参数;4)设置被测网络VRRP协议相关的参数;5)网络测试仪端口间相互发送测试数据包;6)断开被测网络活跃拓扑中的一条链路;7)网络测试仪端口间相互发送测试数据包;8)恢复被断开的链路;9)网络测试仪端口间相互发送测试数据包预期结果1)步骤5),网络测试仪端口收到其他端口发送的测试数据包;2)步骤7),链路断开后,接收的测试数据流中断;VRRP切换完成后接收测试数据流恢复;3)步骤9),链路恢复期间,接收的测试数据流中断;VRRP切换完成后接收测试数据流恢复网络层组播功能测试方法见表68和表69。测试项目IGMP功能图2测试步骤1)设置网络测试仪端口和被测网络IP地址和子网信息,被测网络中的交换机开启IGMPv1;2)网络测试仪所有端口1~n动态加入一个组播组;3)观察被测网络中交换机的组播组列表;4)网络测试仪所有端口退出该组播组;5)观察被测网络中交换机的组播组列表;6)被测网络中的交换机开启IGMPv2,重复步骤2)~步骤5)7)被测网络中的交换机开启IGMPv3,重复步骤2)~步骤5)预期结果1)步骤3)组播组列表内容正确;2)步骤5)组播组列表中相关表项被删除表69PIM-SM/PIM-DM功能测试测试项目PIM-SM/PIM-DM功能图2测试步骤1)设置网络测试仪端口和被测网络IP地址和子网信息,被测网络中的交换机开启PIM-2)网络测试仪端口1~n动态加入一个组播组;3)网络测试仪端口1发送组播测试包;4)网络测试仪端口2~n退出该组播组;5)网络测试仪端口1发送组播测试包预期结果1)步骤3)网络测试仪收到组播包;2)步骤5)网络测试仪未收到组播包管理接口功能测试方法见表70。表70管理接口功能测试测试项目管理接口功能测试步骤1)网管工作站通过管理接口连接交换机;2)管理员在网管工作站上进行各项管理功能操作预期结果能够进行正常的管理操作POE输出接口POE输出接口功能测试方法见表71。测试项目测试步骤1)交换机使能POE功能;2)分别采用符合IEEE802.3:2008第33章和IEEE802.3at:2009规定的0~4级用电设备预期结果所有级别的用电设备均能够正常工作时间信息输入接口功能测试方法见表72。表72时间信息输入接口功能测试测试项目时间信息输入接口功能测试仪表时间信息输入设备测试步骤1)交换机时间信息输入接口连接时间信息输入设备;2)交换机使能PTP功能;3)交换机接收时间信息预期结果交换机能够收到时间信息表73时钟测试接口功能测试测试项目精确时钟测试接口功能测试仪表示波器测试步骤1)交换机使能PTP功能;2)用示波器测量精确时钟测试接口输出的秒脉冲信号预期结果秒脉冲信号输出准确接入认证功能测试方法见表74。表74接入认证功能测试测试项目802.1X接入认证功能图3测试步骤1)配置被测网络中交换机的802.1X参数;2)配置与用户终端连接的交换机采用本地认证;3)用户通过受控端口进行认证;4)用户与网络测试仪互发测试数据包;5)用户离线;6)配置交换机采用外部认证服务器进行远程认证;7)重复步骤3)~步骤4)预期结果1)步骤1)能够实现用户增删和用户信息的查询功能;2)步骤3)能够实现用户接入认证功能;3)步骤4)端口通过认证后,收发数据包功能正常;端口未通过认证,双向受控端口禁止发送和接收数据包,单向受控端口能接收数据包;4)能够记录用户认证成功和失败的信息加密功能测试方法见表75。表75加密功能测试测试项目加密功能图4测试步骤1)如图连接设备;2)配置被测网络中交换机和网络测试仪一的加密参数;3)网络测试仪端口间互发测试数据包;4)网络测试仪二通过镜像链路捕获被测网络中用于正常数据通信预期结果网络测试仪一端口间测试数据包收发正常;数据包能够被正确地加密ACL功能测试方法见表76。测试项目图3测试步骤1)配置交换机访问控制列表,采用基于MAC地址的访问控制方式;2)网络测试仪端口1构造MAC地址不同的测试包向网络测试仪端口2发送;3)配置交换机访问控制列表,采用基于IP地址的访问控制方式;4)网络测试仪端口1构造IP地址不同的测试包向预期结果1)步骤2)只能够收到访问控制列表表项中允许通过的数据;2)步骤4)只能够收到访问控制列表表项中允许通过的数据抗攻击功能测试方法见表77。表77抗攻击功能测试测试项目抗攻击功能图2测试步骤1)网络测试仪端口1向网络测试仪端口2稳定发送数据包;2)网络测试仪端口3以变源的PingofDeath、PingFlood、Smurf等常见ICMP攻击方式,向交换机管理地址发送数据包3)网络测试仪端口3以变源的Land、Teardrop、TCP(SYN/PSH/ACK)Flood等常见的TCP攻击方式,向交换机管理地址发送数据包;4)网络测试仪端口3以变源的UDPFlood等常见的UDP攻击方式送数据包;网络测试仪端口3以变源的ARPFlood等常见的ARP攻击方式,向交换机管理地址发预期结果过量的攻击数据包被丢弃,端口1、2间数据转发不受影响。表78网络风暴抑制功能测试测试项目网络风暴抑制功能图2测试步骤1)设定交换机网络风暴抑制门限,使能交换机的网络风暴抑制功能;2)网络测试仪端口2~n以不同流量向交换机发送广播包,网络测试仪端口1捕获广播包预期结果发送的流量不大于网络风暴抑制门限时,捕获到所有广播包;发送的流量大于网络风暴抑制门限时,捕获的广播包流量等于门限值单环冗余网络功能测试方法见表79。表79单环冗余网络功能测试测试项目单环冗余网络功能图2测试步骤1)如图连接设备,使被测网络为单环冗余网络;2)使能单环冗余网络功能;3)网络测试仪发送流量;4)验证只有一条链路可用;5)断开所使用的线路预期结果1)步骤4)只有一条链路可用;2)步骤5)另一条链路恢复使用双环冗余网络功能测试方法见表80。表80双环冗余网络功能测试测试项目双环冗余网络功能图2测试步骤1)如图连接设备,使被测网络为双环冗余网络;2)使能双环冗余网络功能;3)网络测试仪发送流量;4)验证只有一条链路可用;5)断开一台交换机预期结果1)步骤4)只有一条链路可用;2)步骤5)另一条链路恢复使用表81环间耦合冗余功能测试测试项目环间耦合冗余功能图2测试步骤1)如图连接设备,使被测网络包含2个以上环路,且网络测试仪端口1、2分别连接不同的2)使能环间耦合冗余功能;3)网络测试仪端口1向端口2发送测试数据包;4)验证2条环间耦合链路中只有1条可用;5)断开所使用的环间耦合线路预期结果1)步骤4)只有一条链路可用;2)步骤5)另一条链路恢复使用.4基于VLAN的冗余网络基于VLAN的冗余网功能测试方法见表82。测试项目基于VLAN冗余网络功能图2测试步骤1)配置被测网络的VLAN,使与网络测试仪端口1、2相关的交换机端口属于同一VLAN,且该VLAN相关的交换机端口间包含冗余物理链路;2)网络测试仪端口1向端口2发送带该VLAN标记的测试包;3)断开该VLAN一条正在工作的链路预期结果步骤3)另一条链路恢复使用链路聚合功能测试方法见表83。表83链路聚合功能测试测试项目链路聚合功能图5测试步骤1)如图连接设备;2)交换机开启静态链路聚合功能,配置交换机一和交换机二的端口1~n分别加入聚合组1;3)网络测试仪端口1、2向网络测试仪端口3、4以端口最大速率发送测试包,网络测试仪端口3、4捕获数据;4)交换机开启动态链路聚合功能,配置交换机端口1~n分别加入聚合组1,网络测试仪端口1、2向网络测试仪端口3、4以端口最大速率发送测试包;5)依次断开交换机一端口1~n的链路;6)网络测试仪端口3、4捕获数据预期结果步骤3)、6)网络测试仪端口2能够捕获网络测试仪端口1构造的全部数据冗余电源功能测试方法见表84。表84冗余电源功能测试测试项目双电源备份功能测试步骤1)交换机双电源均正常供电2)电源A正常供电,电源B断开;3)电源B正常供电,电源A断开预期结果试验期间,通信不中断,不出现数据丢失PTP功能测试方法见表85。表85PTP功能测试测试项目图6测试步骤1)配置主时钟集中的交换机作为PTP普通时钟(主时钟),从时钟集中的交换机为PTP普通时钟(从时钟);2)配置中间结点集中的交换机为边界时钟;4)断开当前正在使用的主时钟,监视交换机选择新的最佳主时钟;5)配置中间结点集中的交换机为P2P透明时钟,重复步骤3)~步骤4);6)配置中间结点集中的交换机为E2E透明时钟,重复步骤3)~步骤4);7)配置中间结点集中的交换机为PTP数据包透传模式,重复步骤3)~步骤4)预期结果时钟源失效时,能够从其他时钟源中选取期望的最佳主时钟测试说明可利用交换机的端口镜像功能将有PTP流量的MTBF测试方法见表86。测试项目测试方法见附录C预期结果符合6.1对MTBF的规定启动电流测试方法见表87。表87启动电流测试测试项目启动电流测试仪表带录波功能的示波器测试步骤1)交换机电源接口连接示波器;2)交换机加电,示波器记录启动电流波形预期结果符合6.1对启动电流的规定单机吞吐量测试方法见表88。表88单机吞吐量测试测试项目单机吞吐量测试仪表网络测试仪测试步骤按照IETFRFC2544:1999规定的方法进行吞吐量测试预期结果吞吐量不小于设备标称吞吐量单机包转发率测试方法见表89。表89单机包转发率测试测试项目单机包转发率图1测试步骤1)交换机两两端口同时以最大负荷,按最小帧长度互相发送数据;2)记录包转发率预期结果符合6.2.1对包转发率的规定测试说明测试用数据最小帧长度为64字节,最小帧间隔为12字节,可计算得到单端口单向的包转发率为端口速率*0.001488095。交换机的包转发率为端口包转发率之和表90单机地址缓存能力测试测试项目单机地址缓存能力图1测试步骤3(监视端口);2)网络测试仪端口1向端口2发送带有不同MAC地址的数据包,端口2接收数据包;3)增大端口1向端口2发送带有不同MAC地址的数据包(每个MAC地址至少2个数据包),直到端口3接收到MAC地址重复的广播数据包预期结果若端口1共发送的数据包共带有n个MAC地址,端口3共收到m个MAC地址重复的广播测试说明从步骤1)~步骤3)不应超过MAC地址老化时间表91单机地址学习能力测试测试项目单机地址学习能力图1测试步骤1)清空端口2的MAC地址表;2)网络测试仪端口1向端口2发送带有不同MAC地址的数据包,端口2接收数据包;3)记录端口2MAC地址表存储的MAC地址数量预期结果地址学习能力符合6.2.1的规定测试说明1)测试次数:10;2)每次测试时间1s,被测端口以满流量发送最小帧长测试数据包;3)被测端口的MAC地址老化时间大于测试时间;测试项目单机时延测试仪表网络测试仪测试步骤按照IETFRFC2544:1999规定的方法进行时延测试预期结果测试说明测试时间120s,被测端口以满流量发送数据包单机时延抖动测试方法见表93。测试项目单机时延抖动测试仪表网络测试仪测试步骤1)按照.5的方法进行时延测试,并记录每个被测数据包的时延:2)计算时延抖动预期结果时延抖动小于1μs单机帧丢失率测试方法见表94。测试项目单机帧丢失率测试步骤1)如图将交换机任意两端口与网络测试仪连接;2)按照IETFRFC2544:1999规定的方法进行帧丢失率测试预期结果帧丢失率为0网络时延测试方法见表95。表95网络时延测试测试项目网络时延图2测试步骤1)将被测网络中通过交换机数量最多的链路的两端口与网络测试仪连接;2)按照IETFRFC2544:1999规定的方法测量网络时延预期结果系统时延不大于链路上交换机单机最大时延之和(忽略电缆延迟)表96网络时延抖动测试测试项目网络时延抖动图2测试步骤1)将被测网络中通过交换机数量最多的链路的两端口与网络测试仪连接;2)按照.1的方法进行网络时延测试,并记录每个被测数据包的时延;3)计算时延抖动预期结果网络时延抖动不大于链路上交换机单机最大时延抖动之和表97网络帧丢失率测试测试项目网络帧丢失率图2测试步骤1)将被测网络中通过交换机数量最多的链路的两端口与网络测试仪连接;2)按照IETFRFC2544:1999规定的方法进行网络帧丢失率测试预期结果帧丢失率为0冗余网络恢复性能测试方法见表98。表98冗余网络恢复性能测试测试项目冗余网络恢复性能图2表98(续)测试步骤1)如图构成50个节点的单环/双环网络;2)启用冗余网络功能;3)网络测试仪端口1向端口2以恒定速率发送测试数据包;4)验证环路中的两条链路中只有一条链路可用;5)验证协议流程;6)依次断开正在使用的交换机的1个环路端口;7)计算环网恢复时间预期结果故障恢复时间符合设备技术说明书的要求测试说明丢失数据包数总发送数据包数环网恢复时间计算方法:环网恢复时间=丢失数据包数总发送数据包数单机时钟传输准确度测试方法见表99。表99单机时钟传输准确度测试测试项目单机时钟传输准确度图7测试步骤和交换机一的输出的1PPS秒脉冲信号的时间差,测量交换机作为普通时钟和边界时钟的单级传输准确度;2)设置交换机一作为普通时钟(主时钟),交换机二作为P2P透明时钟、E2E透明时钟,使用时间间隔测量仪比较交换机一和交换机二输出的1PPS秒脉冲信号的时间差,测量交换机作为透明时钟的单级传输准确度预期结果单机时钟传输准确度符合设备技术说明书的要求测试说明单机时钟保持准确度测试方法见表100。表100单机时钟保持准确度测试测试项目单机时钟保持准确度图8测试步骤1)设置交换机分别作为普通时钟(主时钟)和边界时钟,时钟源向交换机稳定输出时间信息,时间不小于1d(或设备技术说明书规定的锁定跟踪时间);2)断开时钟源与交换机之间的链路;3)使用时间间隔测量仪测量时钟源和交换机的输出的1PPS秒脉冲信号的时间差预期结果单机时钟保持准确度符合设备技术说明书的要求测试说明步骤3)测试时间根据6.5.2的性能要求确定组网时钟传输准确度测试方法见表101。表101组网时钟传输准确度测试测试项目组网时钟传输准确度图9测试步骤1)配置被测网络中交换机的PTP参数;2)使用时间间隔测量仪测量时钟源和从时钟集中作为从时钟的交换机输出的1PPS秒脉冲信号的时间差,测量组网时钟传输准确度。3)网络测试仪发送测试流量,重复步骤2),测试网络流量对PTP时钟传输准确度的影响预期结果1)步骤2)组网时钟传输准确度符合设备技术说明书的要求;2)步骤3)时钟传输准确度不受网络流量的影响测试说明——批量生产的交换机每4年进行一次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的样品数量宜为每批产品数量的10%,但最多不超过20台。型式检验的项目见表102。表102型式检验项目非管理型二层交换机管理型二层交换机管理型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力**化学活性物质*生物关电磁兼容√√√绝缘性能√√√0√√√表102(续)要求非管理型二层交换机管理型二层交换机管理型外部电源√√√外壳防护**数据传输介质接口√√√组网*√√转发和过滤√√√√√√√0√√优先级0√√数据链路层组播0√√关**网络层基本功能√路由√网络层组播√数据传输介质接口√√√管理接口√√POE输出接口0*时钟接口网络风暴抑制√√*数据链路层认证和加密网络层认证和加密*口令*关****安全日志关冗余网络√√冗余链路√√冗余电源**表102(续)要求非管理型二层交换机管理型二层交换机管理型管理√√精确网络时间功能**√√√单机实时转发性能√√√组网实时转发性能√√√√√冗余网络恢复性能√√精确网络时间性能0*7其他要求目测检查√√√—√√√连续通电√√√出厂检验率应为100%,出厂检验项目应全部合格。(资料性附录) ——应具备Ping和TraceRoute测试功能;(资料性附录)B.1单环型拓扑单环型拓扑参考模型见图B.1。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工业以太网交换机B.2双环型拓扑经验表明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出现故障的时间服从指数分布。若有必要,可参照GB/T5080.6—1986规定的方法进行验证。C.2试验方案试验方案相关内容见表C.1。实施试验的类型实验室试验随机抽取定时截尾试验失效判据出现丢包、错包替换方式替换如图2所示,交换机所有端口与网络测试仪连交换机两两端口以满速率互发测试数据包预防性维护一个可靠性试验试验周期示例见图C.1。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常温电压上限电压下限加电时间/天图C.1可靠性试验试验周期示例C.4试验前的准备受试设备的测试、调制、校准和老化,参照GB/T5080.1—1986中7.1和10.1的规定。参照IEC60605—4:2001规定的计算方法对MTBF/MTTF进行估计。[7]GB/T4798.1—2005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第1部分:贮存[8]GB/T4798.2—2008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第2部分:运输[9]GB/T4798.3—2007电工电[11]GB/T4857(所有部分)包装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14]GB/T5080.1—2012可靠性试验第1部分;试验条件和统计检验原理[15]GB/T5080.2—2012可靠性试验第2部分:试验周期设计[16]GB/T5080.5—1985设备可靠性试验成功率的验证试验方案[17]GB/T5080.6—1996设备可靠性试验恒定失效率假设的有效性检验[18]GB/T5080.7—1986设备可靠性试验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19]GB/T5271.1—2000信息技术词汇第1部分:基本术语[20]GB/T5271.25—2000信息技术词汇第25部分:局域网[21]GB/T9387.2—1995信息处理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第2部分:安全体[23]GB/T9387.4—1996信息处理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第4部分:管理[28]GB/T17178.2—2010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一致性测试方法和框架第2部分:抽[32]GB/T17799.2—2003电磁兼容通用标准工业环境中的抗扰度试验[35]GB/T17967—2000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服务定义约定规范第1部分:媒体访问控制(MAC)服务定义[42]GB/Z15629.1—2000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65]ISO/IEC18028-2:2006Informationtechnology[66]IEC60605-4:2001Equipmentreliabilitytesting—Part4:Statistinentialdistribution—[67]IEC61784-1:2007fieldbusprofilesforreal-timenetworksb[70]IEEE802.1ap:2008IEEESBridgedLocalAre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照明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电力系统微机保护》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02月广东2024年招商银行东莞分行信息技术部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任务群整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辽宁理工职业大学《家庭社会工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贵州城市职业学院《专业外语(自动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昆明2025年云南昆明市盘龙区妇幼保健院招聘编外口腔医师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宁夏医科大学《用户体验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劳动合同法与就业促进法解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射频电路理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缠论的实战技法》课件
- 新版标准化机电专业管理体系解读课件
- 承包鱼塘维修施工合同范例
- 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正式版
-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常见事故类型及典型事故分析(标准版)
- 政府采购项目采购需求调查指引文本
- 2024建筑用辐射致冷涂料
- 202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题(A类)
- 2024版《安全生产法》考试题库附答案(共90题)
-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第8版)》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疥疮病人的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