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年中考规律总结第1篇历年中考规律总结第1篇例1、已知:的值.
分析:已知等比条件时常有以下几种求值方法:
(1)设比值为k;
(2)比例的基本性质;
(3)方程的思想,用其中一个字母表示其他字母.
解:由,得a:b=2:3,b:c=5:4,即a:b:c=10:15:12.设a=10k,b=15k,c=12k,则(a+b):(b-c)=25:3.
例2已知:如图5-126(a),在梯形ABCD中,AD∥BC,对角线交于O点,过O作EF∥BC,分别交AB,DC于E,F.求证:(1)OE=OF;(2);(3)若MN为梯形中位线,求证AF∥MC.
分析:
(1)利用比例证明两线段相等的方法.
①若,a=c(或b=d或a=b),则b=d(或a=c或c=d);
②若,则a=b(只适用于线段,对实数不成立);
③若,,a=a′,b=b′,c=c′,则d=d′.
(2)利用平行线证明比例式及换中间比的方法.
(3)证明时,可将其转化为“”类型后:
①化为直接求出各比值,或可用中间比求出各比值再相加,证明比值的和为1;
②直接通分或移项转化为证明四条线段成比例.
(4)可用分析法证明第(3)题,并延长两腰将梯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
延长BA,CD交于S,AF∥MC
∴AF∥MC成立.
(5)用运动的观点将问题进行推广.
若直线EF平行移动后不过点O,分别交AB,BD,AC,CD于E,O1,O2,F,如图5-126(b),O1F
与O2F是否相等?为什么?
(6)其它常用的推广问题的方法有:类比、从特殊到一般等
例3已知:如图5-127,在ΔABC中,AB=AC,D为BC中点,DE⊥AC于E,F为DE中点,BE交AD于N,AF交BE于M.求证:AF⊥BE.
分析:
(1)分解基本图形探求解题思路.
(2)总结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证明两角相等,进一步证明两直线位置关系(平行、垂直等)
的方法,利用ΔADE∽ΔDCE得到
结合中点定义得到,结合∠3=∠C,得到ΔBEC∽ΔAFD,因此∠1=∠2.进一步可
得到AF⊥BE.
(3)总结证明四条线段成比例的常用方法:①比例的定义;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③
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④直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⑤利用中间比等量代换;⑥利用面
积关系.
例4已知:如图5-128,RtΔABC中,∠ACB=90°,CD⊥AB于D,DE⊥AC于E,DF⊥BC于F.
求证:(1)CD3=AAE·BF·AB;(2)BC2:AC2=CE:EA;(3)BC3:AC3=BF:AE.
分析:
掌握基本图形“RtΔABC,∠C=90°,CD⊥AB于D”中的常用结论.
①勾股定理:AC2+BC2=AB2.
②面积公式:AC·BC=AB·CD.
③三个比例中项:AC2=AD·AB,BC2=BD·BA,CD2=DA·DB.
⑤
证明:第(1)题:
∵CD2=AD·BD,
∴CD4=AD2·BD2=(AE·AC)·(BF·BC)=(AE·BF)(AC·BC)=(AE·BF)·(AB·CD).
第(2)题:
∵,利用ΔBDF∽ΔDAE,证得,命题得证.
第(3)题:
∵,
∴,∴
历年中考规律总结第2篇考点1: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
考核要求:
〔1〕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知道确定事件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关系;
〔2〕能区分简单生活事件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考点2: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事件的概率
考核要求:
〔1〕知道各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不同,能判断一些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事件的大小并排出大小顺序;
〔2〕知道概率的含义和表示符号,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率和随机事件概率的取值范围;
〔3〕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大数次试验所得频率估计事件的概率。
〔1〕在给可能性的大小排序前可先用〝一定发生〞、〝很有可能发生〞、〝可能发生〞、〝不太可能发生〞、〝一定不会发生〞等词语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事件的概率是确定的常数,而概率是不确定的,可是近似值,与试验的次数的多少有关,只有当试验次数足够大时才能更精确。
考点3:等可能试验中事件的概率问题及概率计算
考核要求
〔1〕理解等可能试验的概念,会用等可能试验中事件概率计算公式来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2〕会用枚举法或画〝树形图〞方法求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会用区域面积之比解决简单的概率问题;
〔3〕形成对概率的初步认识,了解机会与风险、规那么公平性与决策合理性等简单概率问题。
〔1〕计算前要先确定是否为可能事件;
〔2〕用枚举法或画〝树形图〞方法求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过程中要将所有等可能情况考虑完整。
考点4:数据整理与统计图表
考核要求:
〔1〕知道数据整理分析的意义,知道普查和抽样调查这两种收集数据的方法及其区别;
〔2〕结合有关代数、几何的内容,掌握用折线图、扇形图、条形图等整理数据的方法,并能通过图表获取有关信息。
考点5:统计的含义
考核要求:
〔1〕知道统计的意义和一般研究过程;
〔2〕认识个体、总体和样本的区别,了解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方法。
考点6: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
考核要求:
〔1〕理解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掌握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注意:在计算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时要防止数据漏抄、重抄、错抄等错误现象,提高运算准确率。
考点7: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和计算
考核要求:
〔1〕知道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的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并能用于解决简单的统计问题。
〔1〕当一组数据中出现极值时,中位数比平均数更能反映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2〕求中位数之前必须先将数据排序。
考点8:频数、频率的意义,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直方图考核要求:
〔1〕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掌握频数、频率和总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2〕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直方图,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解题时要注意:频数、频率能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但也存在差别:在同一个问题中,频数反映的是对象出现频繁程度的绝对数据,所有频数之和是试验的总次数;频率反映的是对象频繁出现的相对数据,所有的频率之和是1。
考点9: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频数、频率的应用考核要求:
〔1〕了解基本统计量〔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标准差、频数、频率〕的意计算及其应用,并掌握其概念和计算方法;
〔2〕正确理解样本数据的特征和数据的代表,能根据计算结果作出判断和预测;
〔3〕能将多个图表结合起来,综合处理图表提供的数据,会利用各种统计量来进行推理和分析,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研究解决有关的实际生活中问题,然后作出合理的解决。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历年中考规律总结第3篇1、因式分解概念: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因式分解。
2、常用的因式分解方法:
(1)提取公因式法:
(2)运用公式法:
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3)十字相乘法:
(4)分组分解法:将多项式的项适当分组后能提公因式或运用公式分解。
(5)运用求根公式法:若的两个根是、,则有:
3、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1)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那么先提公因式;
(2)提出公因式或无公因式可提,再考虑可否运用公式或十字相乘法;
(3)对二次三项式,应先尝试用十字相乘法分解,不行的再用求根公式法。
(4)最后考虑用分组分解法。
历年中考规律总结第4篇一、重要概念
1。数的分类及概念
数系表:
说明:“分类”的原则:1)相称(不重、不漏)
2)有标准
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0)
常见的非负数有:
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担数均为0。
3。倒数: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1/a(a≠±1);中,a≠0;;a1时,1/a1;D。积为1。
4。相反数: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0时,a≠-a;与-a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0,商为-1。
5。数轴:①定义(“三要素”)
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
定义及表示:
奇数:2n-1
偶数:2n(n为自然数)
7。绝对值:①定义(两种):
代数定义:
几何定义:数a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a│≥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③数a的绝对值只有一个;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历年中考规律总结第5篇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一)
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依法保证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享有占有、使用、受益和处分的权利,以及依法继承权等)
公民应依法自觉纳税。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具有强制性,不按章纳税是违法行为。(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公民依法行使批评权和建议权有利于监督国家机关的工作。
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青少年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我国法律鼓励、支持公民同违法犯罪组成。(揭发检举、正当防卫是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有效手段,公民受到非法侵害时要用法律武器,依靠执法机关,依照法律程序<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我国公民享有的自由和权利是广泛的、真实的,其原则是――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这是公民意识的重要表现(权利和义务密不可分,相互依存。
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二)
我们享有财产继承权,继承方式包括医嘱继承和法定继承。
正义的判断标准:在社会进程中,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都是正义的行为;自觉维护正义就要遵守正义的制度。
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每个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
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我国基本国情: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B、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活力源泉。
C、制定依据: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D、根本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_”。
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
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三)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培养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根本基点。
我国人口国情: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基本特点: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法律的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法律的主要特征: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我国法律的本质:法律是掌握国家_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我国法律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
(1)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法律正是通过规定权利和一位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的。
(2)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法律也正是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的。(3)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4)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的。(5)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公民怎样依法行使权利:
(1)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2)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3)要尊重他人的权利;(4)不能在合法权利之外谋取非法利益;(5)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有权运用法律保护自己所拥有的权利,但必须用合法的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不能采取非法手段。
公民怎样自觉履行义务:
(1)凡是宪法和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要积极去做(2)凡是宪法和法律对公民提出具体要求的,就必须去做。(3)凡是宪法和法律所禁止的,就坚决不做。否则就是违法犯罪。
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四)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不利于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对外开放可以促进我国的发展,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
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和基础――稳定(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根本任务+根本目的)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实现共同富裕。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坚持计划生育。
21世纪我们面临的三大任务――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_),三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国经济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面对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我们的对策――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新世纪的三大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
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协调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
历年中考规律总结第6篇中位线概念
(1)三角形中位线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2)梯形中位线定义:连接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做梯形的中位线。
注意(1)要把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三角形的中线区分开。三角形中线是连接一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而三角形中位线是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
(2)梯形的中位线是连接两腰中点的线段而不是连结两底中点的线段。
(3)两个中位线定义间的联系:可以把三角形看成是上底为零时的梯形,这时三角形的中位线就变成梯形的中位线。
中位线定理
(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2)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中位线定理推广
三角形有三条中位线,首尾相接时,每个小三角形面积都等于原三角形的四分之一,这四个三角形都互相全等。
历年中考规律总结第7篇方法1: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判断正误:
(1)若a>b,c为实数,则>;
(2)若>,则a>b
分析:在(l)中,若c=0,则=;在(2)中,因为”>”,所以。C≠0,否则应有=故a>b
解:略
[规律总结]将不等式正确变形的关键是牢记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含有字母的式子时,要对字母进行讨论。
方法2:特殊值法
例2、若a<b<0,那么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A、B、ab<0C、D、
分析:使用直接解法解答常常费时间,又因为答案在一般情况下成立,当然特殊情况也成立,因此采用特殊值法。
解:根据a<b<0的条件,可取a=–2,b=–l,代入检验,易知,所以选D
[规律总结]此种方法常用于解选择题,学生知识有限,不能直接解答时使用特殊值法,既快,又能找到符合条件的答案。
方法3:类比法
例3、解下列一元一次不等式,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8–2(x+2)<4x–2;(2)
分析: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主要步骤有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把系数化成1,需要注意的是,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要改变方向。
解:略
[规律总结]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类似,但要注意当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必须改变,类比法解题,使学生容易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
方法4:数形结合法
例4、求不等式组:的非负整数解
分析:要求一个不等式组的非负整数解,就应先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再从解集中找出其中的非负整数解。
解:略
方法5:逆向思考法
例5、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的解集是x>3,求a的值。
分析:因为关于x的不等式的解集为x>3,与原不等式的不等号同向,所以有a–2>0,即原不等式的解集为,解此方程求出a的值。
解:略
[规律总结]此题先解字母不等式,后着眼已知的解集,探求成立的条件,此种类型题都采用逆向思考法来解。
历年中考规律总结第8篇酸和碱
1.水是弱电离的,水可以电离出极少量的氢离子和氢氧根,这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碳酸钠不是酸也不是碱,而是盐,只是在水中显碱性
3.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蓝,不可搞错,另:它们都是化学变化
4.将石蕊加入酸中,是石蕊变红而不是酸变红
5.酸和碱都有一定的腐蚀性,使用时要注意,酸碱的腐蚀是化学变化
6.稀释浓硫酸不可以将水倒入硫酸中,应将酸入水,沿容器壁缓缓倒下,同时不断搅拌,不可以用量筒稀释浓硫酸
7.浓盐酸在空气中生成白雾是因为浓盐酸有极强的挥发性(初中常见的酸除了硫酸都有挥发性),是物理变化
8.氨水是一种碱,在水中能电离出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9.在初中阶段,所有的酸和碱之间都可以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
10.碱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金属氧化物和酸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1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不仅是生成沉淀气体和水,而且要求反应物中“有酸酸可溶,无酸盐碱溶”,但碳酸镁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那是因为生成了比碳酸镁更难溶的氢氧化镁
12.在初中阶段,所有生成碳酸的反应一律写为二氧化碳+水,不考虑二氧化碳溶解
13.在初中阶段,大部分碱是不可溶的,只有氢氧化钠、钾、钡、钙(微溶)和氨水可以在溶液中存在,相反,大部分酸是可溶的
14.并非所有的盐都是中性的,碳酸钠是碱性的,硫酸铵是酸性的,碳酸氢钠有较弱的碱性,硫酸氢钠有一定的酸性。不可溶的物质自身没有酸碱性,但是可以与相应的酸或碱反应
15.含有碳酸根离子的强碱盐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根离子,含有铵根离子的强酸盐溶液中一定含有氢离子(不考虑水自身的电离)
16.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都是中和反应
17.中和反应都是放热的
18.酸碱度和酸碱性是不同的,酸碱度指的是溶液的酸碱性强弱,酸碱性指的是溶液显酸性还是碱性,pH试纸测量的是酸碱度,指示剂显示的是酸碱性
19.若不慎将盐酸或硫酸弄到手上或衣服上,不可以用氢氧化钠等强碱中和,被强碱烧伤同理
20.酸碱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历年中考规律总结第9篇中考物理必考的100个物理知识点
声与光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3.乐音三要素:
①音调(声音的高低)
②响度(声音的大小)
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4.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7.真空中光速:c=3×108m/s=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8.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_像与物┅_的顺序)
9.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0.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1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
12.平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13.人远离平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
1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15.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1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7.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18.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19.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20.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运动和力
1.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2.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3.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①使物体发生形变
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7.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8.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9.一切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10.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
11.二力平衡的条件(四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12.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阻力(错,推力等于阻力)
1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
①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
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4.惯性现象:(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
15.物体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的质量决定(气体也有惯性)
16.司机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错,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17.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
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改变,或都改变,运动状态改变
②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
18.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可能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机械功能
1.杠杆和天平都是_左偏右调,右偏左调_
2.杠杆不水平也能处于平衡状态
3.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是省力杠杆(动滑轮是省力杠杆)
4.定滑轮特点: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动滑轮特点: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5.判断是否做功的两个条件:
①有力
②沿力方向通过的距离
6.功是表示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7._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_这句话是正确的
8.质量越大,速度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
9.质量越大,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
10.在弹性限度内,弹性物体的形变量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11.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12.降落伞匀速下落时机械能不变(错)
热学
1.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人的正常体温约为℃
3.体温计使用前要下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5.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的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6.密度和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
7.沿海地区早晚、四季温差较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暖气供水、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8.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对)
9.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错,冰变为水)
10.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等效的)
11.热机的做功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压强知识
1.水的密度:ρ水=×103kg/m3=1g/cm3
2.1m3水的质量是1t,1cm3水的质量是1g
3.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_左物右码_
4.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5.增大压强的方法:
①增大压力
②减小受力面积
6.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7.连通器两侧液面相平的条件:
①同一液体
②液体静止
8.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
9.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
10.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
11.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12.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漂浮、悬浮、沉底
13.物体在漂浮和悬浮状态下:浮力=重力
14.物体在悬浮和沉底状态下:V排=V物
15.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ρ气gV排也适用于气体)
电学
1.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2.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3.电流有分支的是并联,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是串联
4.在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
5.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6.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电压表在不超出其测量范围的情况下可以
7.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8.安全电压应低于24V
9.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0.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11.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12.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3.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UI
14.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15.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16._220V100W_的灯泡比_220V40W_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磁场知识
1.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是假想的
2.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3.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
4.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
5.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6.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7.磁场中某点磁场的方向:
①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
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8.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电磁现象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磁体和磁极
1.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吸铁性)。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①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是南极(S极)
②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磁场和磁感线
5.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6.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7.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8.磁感线:①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②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北极出来,回到南极。③磁感线越密的地方磁场越强。④磁感线不相交。
9.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10.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近。(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这是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电与磁
11.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12.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13.通电螺线管的性质: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
14.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15.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16.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17.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18.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闭合;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③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19.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0.电磁感应现象中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1.发电机的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交流发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
22.高压输电的原理:保持输出功率不变,提高输电电压,同时减小电流,从而减小电能的损失。
23.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是制成电动机。
24.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不一定就受力的作用。
25.直流电动机原理: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26.交流电:周期性改变电流方向的电流。
27.直流电:电流方向不改变的电流。
中考物理知识点简答题汇总
一、厨房里的物理知识
1.做饭时,厨房有很多“白气”-------先是水汽化产生的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遇冷又液化而成的小水滴。
2.水沸腾壶盖被顶起-------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
3.烧开水时,壶嘴附近几乎看不到“白气”。而是在离开壶嘴一定高度处可以明显的看到呼出的“白气”-------白气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滴,壶嘴处温度高接近于水蒸气的温度,水蒸气不易液化,而一定高度处温度低于水蒸气的温度,导致水蒸气遇冷液化。
4.炒菜时,把附在食物上的少量的水一下子放入高温的油中水便爆发性地汽化。这样,周围的油被带得飞溅起来-------水的沸点低于油的沸点。
5.锅铲、手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炳都用木头或塑料,木头、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饪过程中不烫手。
6.炉灶上面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的对流,空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远离排风扇处压强大,压强差使厨房里的油污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房间。
7.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满时,瓶口处有层气体,它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的散失。
8.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常会看到瓶塞马上往上跳一下,(有时会脱离瓶口掉在地上)。-------这是因为随着开水的倒出,进入了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很快膨胀,压强增大,推开瓶塞。
9.冬季喝刚出锅的汤时,看到汤面没有热气,好象并不烫,但喝起来却烫口,因为汤面上一层油阻止了汤的蒸发,热量的散失少,温度不易降低。
10.夏天用我国南方一种陶土做的凉水壶装开水,会很快冷却,且比气温低。这是因为陶土容器中的水可以渗透出来,到了容器壁外的水会很快地蒸发,蒸发时要从容器和它里面的水里吸收大量的热,因而使水温很快降低。当水温降到和气温一样时,水还继续渗透、蒸发,还要从水中吸热,水温继续降低,但因为水温度低于气温后,水又会从周围空气中吸热,故水温不会降得过低。
11.磨刀时要往菜刀上洒水,因为刀与磨石摩擦生热,刀的温度过高时钢铁硬度会减小,刀口就不锋利了,洒水后吸收了热量,刀的温度就不会升得过高了。
12.刀刃磨的很薄——压力一定,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13.炒菜时,很快就能尝咸味,而淹咸菜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尝到咸味——炒菜时温度高,分子运动快(扩散快)很快就能尝到咸味,淹咸菜温度低,分子运动慢,很长时间才可以尝到咸味。
14.当打开啤酒盖时,总会冒出一些雾气,这是为什么?——啤酒中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且内部压强大于外界的大气压强,当开启瓶盖时,二氧化碳逸出,体积变大,膨胀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周围的水蒸汽遇冷液化形成“雾”。
15.高压锅的原理——利用了沸点跟气压的关系。
16.过年吃饺子是中国的习俗,煮饺子时,从水开饺子下锅到煮熟后捞出的过程,有很多物理现象,请你说出你所知道的,并用物理知识解释。
①将包好的饺子下于沸水之中,这时饺子将沉于锅底,因为此时饺子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饺子所受的浮力小于饺子的重力(二力合成,合力向下)
②沉在锅底的饺子将会与锅底直接接触(由于生饺子很软,它将与锅底紧密接触),形成局部粘结,这时热由高温金属直接传递,所以饺子虽在水中却煮在锅底,因此,下锅后,就要用勺子背(力的作用面积大,物体所受压强小)顺时针(逆时针亦可)轻轻推动,使饺子在锅中旋转游动。(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③随着不断加热,由于热传递使饺子内部温度升高,饺子馅中的水蒸发形成水蒸气,馅中的气体(包括少量空气)膨胀,使饺子的体积增大,饺子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也增大,所以此时饺子受到的浮力增大(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于重力,饺子上浮。
④饺子煮沸后,往往需要点入几次冷水阻止沸腾这种做法将使沸水放出热量,降低温度,而冷水吸收热量,提高温度(发生了Q吸=Q放的热平衡过程),使最终温度稍低于100℃,达到了止沸的目的,这样使饺子表皮温度降低了,但饺子馅的温度仍较高,达到了煮馅的目的。⑤常言说:“开锅煮馅,盖锅煮皮”也是这个道理,开着锅时,饺子表面与外界空气直接接触,散热快,温度低于锅内温度,而饺子馅由于包在皮内,热量不易出,还能保持较高的温度。
二、汽车上的物理知识
力学知识
1.汽车的底盘质量都较大,这样可以降低汽车的重心,增加汽车行驶时的稳度。
2.汽车的车身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
3.汽车前进的动力——地面对主动轮的摩擦力(主动轮与从动轮与地面的摩擦力的方向相反)。
4.汽车在平直路面匀速前进时——牵引力与阻力互相平衡,汽车所受重力与地面支持力平衡。
5.汽车拐弯时:
①司机要打方向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②乘客会向拐弯的反方向倾倒——由于乘客具有惯性。
6.汽车急刹车(减速)时:
①司机踩刹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②乘客会向车行方向倾倒——惯性;
③司机用较小的力就能刹住车——杠杆原理;
④用力踩刹车——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
⑤急刹车时,车轮与地面的摩擦由滚动摩擦变成滑动摩擦。
7.不同用途的汽车的车轮还存在大小和个数的差异——这与汽车对路面的压强大小相关。
汽车的座椅部设计得既宽且大,这样就减小了对坐车人的压强,使人乘坐舒服。汽车快速行驶时,车的尾部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这是我们常常能在运动的汽车尾部看到卷扬的尘土形成的原因。
8.交通管理部门要求:
①小汽车的司机和前排乘客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样可以防止惯性的危害;
②严禁车辆超载——A如果超载,在接触面积一定,对路面的压力过大,容易压坏路面不,B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的情况下,超载增大了压力,增大了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不利于行驶。C如果超载,质量过大,惯性会增大,给刹车带来不便,易引起交通事故。
③严禁车辆超速——防止急刹车时,因反应距离和由于惯性导致制动距离过长而造成车祸。
④限制车距——前面的汽车由于紧急情况而刹车,后面的车刹车不及时由于惯性向前冲去易造成追尾事故。
⑤禁止人货混装——急刹车时,由于惯性货物保持原来运动状态,容易掉下来伤到乘客。
9.简单机械的应用:
①方向盘、车轮、开窗摇柄等都是轮轴。
②调速杆、自动开关门装置是杠杆。
10.汽车爬坡时要调为低速:由P=FV,功率一定时,降低速度,可增大牵引力。
11.关于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问题:参照物与运动状态的描述问题。
12.认识限高、里程、禁鸣等标志牌,了解其含义——A限速40Km/hB里程到西大桥90KmC禁止鸣笛
声学方面
1.汽车喇叭发声要响,发动机的声音要尽量消除(发动机上装配消音器)——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为减轻车辆行驶时的噪声对道旁居民的影响,在道旁设置屏障或植树——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喇叭发声:电能——机械能
热学方面
1.汽车发动机常用柴油机或汽油机——它们是内燃机——利用内能来做功。
2.发动机外装有水套,用循环流动的水帮助发动机散热——水的比热容大,水温降低时可以从发动机上带走很多热量来降低发动机的温度。
3.冬天,为防冻坏水箱,入夜时要排尽水箱中的水——防止热胀冷缩的危害
冬天,为防冻坏水箱,在散热器中加入酒精——酒精和水混合后凝固点大大的降低了,可以防冻。
4.小汽车的后窗玻璃板中嵌有一道道的电热丝——它可以防止车内形成的雾气附着于玻璃上并凝华。
5.刚坐进汽车或有汽车从你身旁驶过时,会闻到浓浓的汽油味——扩散现象。
6.空调车车窗玻璃设计成双层的——防止传热。
7.环保汽车使用气体燃料,可减小对大气的污染。
光学方面
1.汽车旁的观后镜,交叉路口的观察镜用的都是凸面镜,可以开阔视野。
2.汽车在夜间行驶时,车内一般不开灯,这样防止车内物体在司机的挡风玻璃上成像,干扰司机正确判断。
3.汽车前的挡风玻璃通常都不直立(底盘高大的车除外),这是因为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车内物体易通过它成像于司机面前,影响司机的判断。
三、自行车上的物理知识
自行车上的摩擦知识
1.自行车外胎为什么要有凸凹不平的花纹?
摩擦力的大小跟两个因素有关: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自行车外胎有凸凹不平的花纹,这是通过增大自行车与地面间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其目的是为了防止自行车打滑。
2.刹车以后,自行车为何能停止?为什么越是用力捏闸,车停得越快?
刹车时,闸皮与车圈间的摩擦力,会阻碍后轮的转动。越大,手的用力越大,闸皮对车圈的压力越大。产生的摩擦力也就越大,后轮就转动的越慢。如果完全刹死,这时后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就变为滑动摩擦力(原来为滚动摩擦,方向向前),方向向后,阻碍了自行车的运动,因此就停下来了。
3.自行车哪些地方安有钢珠?为什么安钢珠?
在自行车的前轴、中轴、后轴、车把转动处,脚蹬处等地方,都安有钢珠。人们骑自行车总是希望轻松、灵活、省力。而用滚动代替滑动就可以大大减小摩擦力,因此要在自行车转动的地方安装钢珠,我们可以经常加润滑油,使接触面彼此离开,这样就可以使摩擦力变得更小。
自行车的杠杆知识
1.控制前轮转向的杠杆:自行车的车把,是省力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转动自行车前轮,来控制自行车的运动方向和自行车的平衡。
2.控制刹车闸的杠杆:车把上的闸把是省力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使车闸以较大的压力压到车轮的钢圈上。
自行车上光学知识
自行车上的红色尾灯,不能自行发光,但是到了晚上却可以提醒司机注意,因为自行车的尾灯是由很多互成直角的小平面镜构成的,这样在晚上时,当后面的汽车的灯光射到自行车尾灯上,可将射来的光线反回,且由于红色醒目,就可以引起司机的注意。
压强知识
车座作成马鞍型,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骑自行车时的能量知识
1.骑自行车上坡时为什么加紧蹬几下?
为了提高速度,在人和车的质量一定时,可以增大动能,上坡时可以利用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提高山坡的高度。
2.骑自行车即使不踩脚踏板,自行车也会越来越快,为什么?
自行车在坡上具有较大的重力势能,下坡时,重力势能转化为人和自行车的动能,动能不断增加,而人和车的质量一定的,所以速度会越来越大。
惯性问题
自行车的速度很大时,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刹车,为了安全应使用前闸还是后闸?为什么?应该使用后闸,因为车速很大时如果使用前闸,前轮受力而停止运动,后轮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高速运动状态,后轮容易立起,将人甩出去。
四、钳子上的物理知识
1.整把钳子是一个省力杠杆
2.钳口有刃,是在压力一定时利用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
3.钳柄上的花纹是利用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
4.钳柄套上塑料套是方便电工使用时能够绝缘,防止漏电。
五、气压知识的应用
1.医生在拔火罐时的做法是将一酒精棉球用镊子夹好,点燃后在一玻璃罐内烧一下,后取出,迅速将罐扣在需要治疗的部位,这室玻璃罐就会牢牢地被“粘”在皮肤上,请你解释这种现象?
酒精燃烧消耗氧气,同时一定质量的空气被加热后密度变小体积变大从容器中逸出,容器内剩余空气很少,迅速扣在被治疗的部位上,与外界空气隔绝,导致容器内部压强远远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容器被牢牢的压在治疗的部位上。
2.一张报纸的力量——把一只刻度尺放在桌上,让它的三分之一露在桌面外,在上面盖上一张报纸,将报纸压平,用力打击露出桌面的尺,发现尺不会被打掉,而上面没有报纸时却很容易打掉,为什么?
因为大气存在压强,没有报纸时,尺与大气的接触面积小,大气对其压力很小,铺上报纸后,增大了与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了大气对尺的压力,所以不容易打掉。
3.你能说出哪些应用大气压的实例。
①吸盘式挂衣勾
②运输玻璃时往往在玻璃夹层里喷水来排除里面的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运输中不容易滑落
③用吸管吸饮料
④医生用注射器吸取药液——首先将注射器的活塞推到最底部目的是排除管内空气,然后向上提活塞,管内压强很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药液被压入针管。
⑤活塞式抽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离心式水泵使用前必须向泵壳内注满水,以排除里面的空气。
⑥自来水笔吸取墨水是利用大气压,吸墨水时先用力挤压笔囊,排除里面得空气,然后将笔尖放入墨水中,放开手,大气压就将墨水压入笔囊。
六、拔河比赛的物理知识
1.拔河比赛要穿新鞋———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容易取胜。
2.拔河时地面上谨防有沙粒———防止滚动摩擦。
3.队员的质量大容易取胜———质量大惯性大改变运动状态难度大容易取胜。
七、流体压强的知识应用
1.飞机的机翼上面流线型,下面是平面,相同时间使空气流过上方时流速大压强小,在下方流速小压强大,压强差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2.喷雾器———出水口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压强差将水压出形成喷雾
3.流体压强的危害
①火车开过时,人若没有在安全线外,容易被压向火车,发生危险。是因为火车开过时,带动周围空气,使周围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人外侧压强大,压强差将人压向火车。
②并排行驶的轮船由于两船之间的水流速大压强小,外侧水流速小压强大,压强差容易将两船压向中间发生碰撞。
八、白炽灯上的物理知识
1.灯丝用钨丝———钨丝的熔点高,高温下不易熔化
2.灯丝螺旋状———减小散热面积,提高灯丝温度,发光效果好
3.用久了的灯变暗———用久的灯丝由于受热升华,灯丝变细,电阻变大,在电压一定时,热功率小,灯光变暗。另外灯丝升华后又会在灯壁上凝华,使灯泡的透光性降低所以会变暗。
九、比热容
1.夏天走在松花江边的林荫路上感到格外凉爽,请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这样的环境会更加凉爽?
①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不透明的枝叶有遮光的作用
②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要吸收太阳能
③江边水面积大,水的蒸发吸热可以使周围空气温度偏低
④水的比热容大,在与其他方吸收相同的热量情况下,水温度不会升的太高
综上所述,江边林荫更凉爽,若有微风吹来,加快水的蒸发吸热就会感觉更好。
2.我国夏季大部分地区多刮东南风,而冬季多刮西北风,产生这种想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东南地区属沿海地带,西北地区属内陆地带沙石泥土多于水)
沿海地区水面积大,夏季在与内地同样吸收太阳辐射热时,由于水的比热容大,升温慢,比内陆的气温低,内陆的热空气上升,沿海的低温空气从低处流过来补充,形成东南风,冬季则相反。
3.农村的水稻夜间要注水,白天要放水,为什么?
水的比热大,夜间多注入水,当水向外放热时,水温度不容易降得太低,可防止稻苗被冻坏,白天水过多吸热不易升温,所以白天要放出一些水。
4.城市里的暖气用水来取暖的好处是什么?
水的比热容大,温度下降时会放出较多的热量给室内的空气,使空气吸收热量升温。
十、电热毯上的知识
电热毯是众多家庭冬季睡觉时取暖的用具,它通常用两个档位:加热状态和保温状态,请说明电热毯的工作原理。开关闭合,为加热状态,此时电路中电阻最小,电压一定时,热功率,开关断开,电路中电阻,电压一定时,热功率最小,为保温档,使用保温档可以省电。
历年中考规律总结第10篇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1)实数a的相反数是-a;(2)a和b互为相反数a+b=0
2、倒数:
(1)实数a(a≠0)的倒数是;(2)a和b互为倒数;(3)注意0没有倒数
3、绝对值:
(1)一个数a的绝对值有以下三种情况:
(2)实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从数轴上看,一个实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3)去掉绝对值符号(化简)必须要对绝对值符号里面的实数进行数性(正、负)确认,再去掉绝对值符号。
4、n次方根
(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设a≥0,称叫a的平方根,叫a的算术平方根。
(2)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3)立方根:叫实数a的立方根。
(4)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0;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
历年中考规律总结第11篇名言名句蕴含着深邃的哲理,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在议论文中既可作为论点,又可作为论据,其作用之大,不可低估。
名言名句作为中心论点具有一矢中的的作用。在作文时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个论点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往往拖沓冗赘,词不达意,但若能找到一句恰当的名言来替代,那就会进入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境界,给人一种“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感受。若把名言名句作为文章的题目,往往能够开宗明义,统摄全篇。例如:章炳元的《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一文,题目就是怀特黑德的名言,它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使文章显得观点鲜明,针对性强。好的题目能为写好下文打下良好的基础,是作文的重要一环。
在论述中引用名言名句作论据,效果显着。因为名言名句生动形象,言简意赅,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一名句既可作为论点“近墨者黑”的有力论据,又能作为引子引出自己的议论、评价和感受,开拓思路,达到进一步论述的目的。如在论述“磨难,生活的馈赠”这一论点时,引用巴尔扎克的名言“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强者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这时,我们自然会从名言中汲取力量,悟出道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见解便接踵而至了。此外,名言名句还是行文中的点缀,能使文章平添几分亮丽的色彩。如吴晗的《谈骨气》一文在引用文天祥的英雄事迹论述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骨气的时候,引用了他的两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有力表现了文天祥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要把碧血丹心奉献给抗元复国事业的英雄气概。因诗句极富感染力,而增强了文章的感情色彩。
对于名言名句,我们要注意积累和运用。关键是要理解,只有理解了它才能随手拈来,为我所用。把名言名句作为论点使用时,一定要以准确为前提,不可勉强为之,以免立意失误。把名言名句当做论据使用时,则要求我们平时在这方面的储备非常丰富,并且对其内涵把握得十分准确。这样才有可能运用得当,妙笔生花。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阅读名言名句知识点:在议论文中的作用,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历年中考规律总结第12篇一、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震动产生。震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截止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块。
4.利用回声可以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声纳、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二、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腾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35~42℃,每一小格℃。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进入待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吸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放热】。
8.熔点或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体相同。
9.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2.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3.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15.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6.液化现象:“白气”、“雾”等。
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
17.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
三、光现象知识归纳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颜料三原色:红、黄、蓝。
5.不可见光包括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能就是以红外线传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为3×10m/s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8.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9.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光路可逆
11.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相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12.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13.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四、光的折射知识归纳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2.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货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多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光路也可逆)。
3.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汇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4.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而被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如幻灯机。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5.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现,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暗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做光的反射或光的折射光路图时用现在入射点做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响延长线一定小脚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响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镜面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6.人的眼睛像一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7.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佩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佩戴凸透镜。
8.望远镜能使远处的景物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眼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9.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五、物体的运动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m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
4.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0米1分米=米=10米
1厘米=米=10米1毫米=米=10米
1米=10微米1微米=10米
5.刻度尺使用方法: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崔志,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6.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势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7.特殊测量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计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铜丝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
2)平移法:.测硬币直径等。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8.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9.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10.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1.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12.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3.速度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vt单位:m/s或km/h
1m/s=
14.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5.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16.光年: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六、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归纳
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国际单位:kg。其他的还有t、g、㎎。
1t=10kg=10g=10㎎
2.物体的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量,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3.天平的使用方法: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法吗并调解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知道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4.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1)不能超过最大量程;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5.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ρ=m/V【ρ】单位:kg/m、g/cm【m】单位:kg【V】单位:m
6.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7.HO的密度:ρ=×10kg/m=1g/cm
8.密度的知识应用:1)鉴别物质2)求质量3)求体积
9.分子运动理论的内容:1)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混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0.扩散:不同物质相混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11.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12.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七、力的知识归纳
1.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同时也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该别物体的形态。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用法:1)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处,若不在则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线处;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5)观察读数时,实现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具体画法: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延力的方向划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越长。
10.重力:【G】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11.重力计算公式:G=mg【g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粗略计算时可取g=10N/kg】;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心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像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5.滚动摩擦力的大小根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滚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是接触面粗糙。
17.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滴加润滑油;4)让物体直接脱离接触。
八、压强和浮力知识归纳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体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
【P】单位:帕斯卡,简称:帕,1帕=1N/m【F】单位:N【S】单位:m
4.增大压强的方法:1)S不变F↑2)F不变S↓3)F↑S↓
5.减少压强的方法:与上相反。
6.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受到重力。
7.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
8.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ρ是密度g=h是深度】
9.由液体压强公式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10.证明大气压强值的实验:马德保半球实验。
11.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印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标准大气压:等于760㎜水银柱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帕=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流体压强大小与速度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16.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17.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水中】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的大小】
1)F<G[下沉]2=F>G[上浮]3=F=G[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密度的大小】
1)ρ>ρ[下沉]2)ρ<ρ[上浮]3=ρ=ρ[悬浮]
18.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19.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金木哦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20.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G=ρgV
21.计算浮力的方法:
1)称量法:F=G-F
2)压力差法:F=F-F
3)阿基米德原理:F=G=ρgV
4)平衡法:F=G
22.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原理。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3)气球和飞艇:冲进米芾小于空气的气体。
九、力和运动知识归纳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该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况出来的,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该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4.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十、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2.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3.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
4.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
5.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
6.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
7.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L=F×L
8.杠杆种类:
省力杠杆:L>L;平衡时F<F;省力、费距离
费力杠杆:L<L;平衡时F>F;费力、省距离
等臂杠杆:L=L;平衡时F=F;不省力不费距离
9.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10.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费距离。
11.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的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2.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13.功的计算:功【W】=力【F】×距离【S】
14.【W】公式:W=Fs
单位:【W】焦【F】牛顿【S】米
15.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16.斜面:FL=Gh斜面长是高的几倍,推理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理想情况】。
17.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η=W/W
18.功率【P】: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W=P/t【P→瓦特、、W→焦、、t→秒】
十一、机械能和内能知识归纳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大,质量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高举而具有的能。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6.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而形变具有的能。物体的弹性变大,弹性势能也变大。
7.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焦耳】
8.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9.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合。
10.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设计符号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分式的运算说课稿
- 蹲距式跳远说课稿
- 灾后重建(合江小学南天校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渔舟唱晚》说课稿
- 《西风的话》说课稿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科研合同范本(2篇)
- 南京工业大学《新能源技术》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不孕不育课件教学课件
- HG-T 2006-2022 热固性和热塑性粉末涂料
- 金融调解中心可行性报告
- 2024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含答案
- 医学检验技术生涯规划报告
- 2024陕西榆林能源集团横山煤电限公司招聘46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2024年大学试题(管理类)-应急管理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 学校中层干部管理培训
- 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念与路径
- 安全使用家用电器教案活动
- 全球血管内冲击波行业白皮书 2023
- 《职称培训讲座》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