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T 0288-2015 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规范_第1页
DZT 0288-2015 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规范_第2页
DZT 0288-2015 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规范_第3页
DZT 0288-2015 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规范_第4页
DZT 0288-2015 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规范IDZ/T0288—2015前言 Ⅲ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 2 24.2任务 24.3基本要求 25设计书编写与审核 35.1设计书编写前的准备 35.2设计书编写 45.3设计书的审查与审批 46地下水污染调查 56.1调查内容及要求 56.2调查方法 66.3地下水污染动态监测 87样品采集与送检 97.1一般要求 9 8样品检测 8.2样品检测质量控制 9地下水质量与污染评价 9.1地下水质量评价 10.1地下水系统防污性能评价 10.2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 10.3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 11数据库建设 2111.1一般要求 11.2数据库建设 12图件编制 2212.1一般要求 12.2基础图件 12.3成果图件 Ⅱ13成果提交与报告编写 13.1野外验收 2313.2质量检查报告 13.3成果报告编写 13.4主要成果 附录A(规范性附录)设计书编写提纲 附录B(规范性附录)地下水污染调查表 附录C(规范性附录)地下水检测指标 附录D(资料性附录)地下水背景值计算方法 附录E(资料性附录)地下水质量与污染层级阶梯评价方法 47附录F(资料性附录)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 附录G(资料性附录)野外验收要求 附录H(资料性附录)质量检查报告 附录I(资料性附录)成果报告编写提纲 参考文献 60Ⅲ1本标准适用于1:50000~1:250000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工作,其他比例尺的调查评价工作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GB/T601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GB/T602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T4091常规控制图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DZ/T0130.6—2006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第6部分:水样分析2污染源区contaminationsourcezone污染物泄漏到土壤或地下水中的区域。污染物从污染源进入地下水所经过的路径或方式。自然衰减naturalattenuation水体(地表水或地下水)、土壤等环境介质受污染后,在其自身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作用下,介质中的污染物数量、毒性或迁移性等减少或降低的自然净化过程。在与空气接触时容易产生挥发的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semi-volatileorganiccompounds在与空气接触时产生挥发,但挥发性不是很强的有机物。在一定的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下,地下水系统抵御污染的能力。4总则查明地下水水质和污染状况,为地下水资源保护及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为保障国家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基础资料。4.2—任务4.2.1土地利用核查。基本查明近30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划分土地利用分区。4.2.2污染源调查。基本查明污染源(潜在污染源)的分布,确定重要污染区或主要污染地段。4.2.3水文地质条件补充调查。重点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区域流场特征,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主要取水建筑物分布,确定样品采集计划。4.2.4地下水质量与污染评价。进行地下水质量、地下水污染、地下水系统防污性能、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制定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4.3基本要求4.3.1调查范围为具有现实和潜在利用价值的地下水分布区,调查层位以潜水含水层和用于供水目的的承压含水层为主。4.3.2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精度为1:250000,调查评价区域地下水质量和污染状况。重点区地下水污染调查精度以1:50000为主,应查明重点城市和城市密集区、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区、重要污染源分布区等地下水质量和污染状况。4.3.3不同比例尺地下水污染调查,水文地质调查点中要求至少有30%的调查点需进行包气带岩性描3述。调查点和取样点数量的基本要求见表1。工作量类别平原区山地丘陵区土地利用核查点/(个/100km²)水文地质调查点/(个/100km²)地下水样/(个/100km²)按地下水样总量的5%以内计调查。4.3.5综合开展地下水水质与污染调查,突出有机污染调查,兼顾相关地表水和重点地段土壤污染调查。5设计书编写与审核5.1.1.3土壤资料:收集土壤类型与分布、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化学与土壤污染等方面的调查分析资料。用地和林业用地的现状及变化资料。资料。45调查土地类型,土地周围环境状况,现场核查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变化情况。按要求填写附录B中按要求填写附录B中表B.2。附录B中表B.2。6.1.2.2.2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等设施要求填写附录B中表B.4和表B.5。表B.6。6地分布及其开采量等。(岩溶)水文地质调查点以及水源地调查点内容及要求见附录B中表B.8至6.1.3.2.1区域包气带结构调查(1:250000),应基本查明包气带岩性、厚度以及区域分布特征。岩溶6.1.3.4.3重点区调查应根据系列动态资料,分析不同时期地下水流场变化。6.2.3遥感图像应用76.2.3.2重点区调查宜选用彩色红外片、紫外或红外扫描航空遥感片和TM/SPOT等卫星遥感图像,用见表2。电阻率法(常规和单点)的扩散、稀释和迁移等自然电位法(SP)确定地下水流向天然伽马测井法(无管和有管)定性分析岩层间的相关关系和透水性,评估岩石类型测定井中水来源和流动状况(特别是裂隙水和强透在地下水典型污染调查中可采用的主要物探技术方法见表3,包括地质雷达法、高密度电法和电电磁法有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和音频大地电磁法(AMT)。其中的磁法1:50000测网密度为:线距1km~2km,点距0.3km~0.5km;磁法1:50000测网密度为:线距1.石油类污染源、污染晕等污染调查5.圈定污灌渠、线状污染及扩散范围81.用于石油渗漏源、污染晕等污染调查2.勘测垃圾填埋位置、边界及渗滤液空间范围3.圈定城市污水渠、管道渗漏及扩散范围电磁法1.石油渗漏源、污染晕、污染羽分布等调查2.圈定浅地表污染源、边界范围3.城市污水渠、管道渗漏及扩散范围97.1一般要求DZ/T0288—20157.1.5.2地下水采样设备根据采样点类型和检测项目参照表4、表5和相应的操作规程确定。地表水检测项目敞口定深闭合定深吸程泵电导率(x)√√√√√√√√√①√√√①√①①√√√痕量金属√√√√①①√√√@①①①总有机卤⊗①√√(潜水)下部含水层下部含水层敞口定深采样器√√√①闭合定深采样器√√√√√①√√√√√Q√@√√√①√①√√√√√√√吸程泵√√①√①√7.1.5.3做好现场用检测仪器的校准。准备采样泵等其他采样器材。根据检测项目、钻孔类型选择采样设备,采样设备对不同检测项目的适用性见表4,采样设备对不同类型钻孔的适用性见表5。所选采样设备应同时与表4和表5给出的适用范围相符合。7.1.5.4样品瓶从实验室取得。样品瓶种类根据检测项目和表6确定,样品瓶数量根据采样数量及质量控制方案确定。7.1.5.5保护剂。根据表6确定所需种类,结合采样数量及质量控制方案确定数量。7.1.5.6冷藏箱及缓冲材料。根据表6和采样计划确定所需数量。表6各种检测项目样品的保存方法量/mL允许保存时间/d现场测定后立即测定3好现场测定”现场固定现场固定G现场固定P含量>100mg/L,酸化,使现场固定原样或pH≤2总铬现场固定原样或加酸,使pH≤2原样或加酸,使pH≤27现场固定G7现场固定溴G碘G3硼P量/mL允许保存时间/dG加氢氧化钠使pH≥12,或1现场固定G7现场固定7现场固定氡G1G氚G7检测样点位一般应在水面0.5m以下、河床0.5m以上。水深不足1m时,采样点位应设在实际水深的1/2处。7.2.2.2样品交接。由送样人填写送样单,送样人和收样人共同核对样品,确认无误后双方在送样单上签字。送样单一式两份,双方各保存一份。7.3现场质量监控样品采集原则上每采集20~40组地下水样品,应同时采集一套质量监控样,包括重复样(双份)、空白样和加标样。质量监控样宜选择有代表性地下水采样点。现场质量监控样品检测结果应在质量报告中8样品检测8.1检测指标8.1.1区域调查水样检测指标区域调查水样现场检测、无机组分检测以及有机组分检测指标见表7。表7区域调查水样检测指标7有机组分卤代烃六六六(总量)、a六六六、β-六六六、r六六六、。六六六、滴滴涕、p,p'-滴滴伊、8.1.2重点区调查样品检测指标8.1.2.1水样检测指标水样现场检测、无机组分检测以及有机组分检测指标见表8。表8重点区调查水样检测指标表7必测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偏硅酸、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硫酸盐、DZ/T0288—2015挥发性酚、氰化物、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水源地必测)、硫化物(特殊地区必测)、总射性和总β放射性、总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高氯酸盐的检测比例有机组分必測卤代烃1,1-二氯乙烯、1,2-二氯乙烯多环芳烃选測1.2.3-三氯苯、1.3.5-三氯苯甲基叔丁基醚(MTBE)阿特拉津、克百威、涕灭威五氯酚、2,4,6-三氯酚、2.4-二氯酚、二(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酯、二(2-乙基己基)己二酸酯、二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多氯联苯(总量)多氯联苯(总量)为209种多氯联苯同系物异构体加土壤含水量、土壤酸碱度、可溶盐、氧化还原电位、阳离子交换容量8镉、汞、砷、铜、铅、总铬、锌、镍、总磷(TP)、总氮(TN)、有机组分卤代烃三氯甲烷、四氯化碳、1,1,1-三氯乙烷、三苯、甲苯、乙苯、二甲苯(总量)多环芳烃并(a)芘、茚并(1,2,3)芘、二苯并质量控制项目(以20个样计)/组实验室空白2当X;≤20D时,X。≤2D;当X₁>20D,时,X。≤10DX₁——样品测定值;X。——空白测定值;标准物质11.合格率100%C——标准值或配制值;配制含量≥10-⁴时,回收率为95%~105%;含量为10-⁴~10-⁶时,回收率为90%~110%;含量≤10-⁶时,回收率为80%~120%:没有标准物质时采用11.合格率100%C——标准值或配制值;配制表10无机组分检测质量控制要求(续)质量控制项目(以20个样计)/组实验室重复样号(%);每升(mg/L)8.2.3.4.3有机组分检测质量控制要求按表11执行。表11有机组分检测质量控制要求质量控制项目(以20个样计)/组实验室空白1当X₁≤20D,时,x。≤2D;当X,>20D时,x。≤10DX—样品测定值;X。—空白测定值;实验室空白添加11,对于每个被测组分的回收率在70%实验室重复样1采样体积加倍(不分装)130%范围以内,相对偏差<30%。当被测物实验室样品基质添加1采样体积加倍(不分装)替代物1质量控制样品1相对偏差10%~15%(依含量)统一配制8.2.3.5检测后的质量控制8.2.3.5.1异常点的抽查。每个图幅或每批样品检测完毕后,对部分特高或特低含量的试样,应及时进行异常点的抽查检测。异常点抽查检测的合格率统计按8.2.3.4的要求执行。送样单位抽取的异常检查样应在原地点重新采集样品。8.2.3.5.2检测结果的审核。实验室在某检测项目测定完成后,应有专人立即检查室内质量控制结果是否在允许限以内,核对有无漏项,结果与其他相关项目有无矛盾。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查找原因。检测结果报告应及时交付,要求送样单位尽早反馈意见。送样单位对结果有异议时,如水样还在有效期内,与本标准8.1中相应调查检测指标一致。Y=X±2S………………Y——对照值;X——单项测定指标的算术平均值;I——某项指标的变化指数; (2) (3)见图1。11.1.2综合成果数据库指以地下水污染调查数据为基础,经过分析、综合及评价等工作取得的综合成果建立的数据库,在形式上表现为一系列数字化成果图件,其数据要求既具有空间准确定位和正确的拓扑关系,又具备能够反映空间实体内在特征、状况及专业信息量化值的属性内容。11.2数据库建设11.2.1原始资料数据库使用统一配置的“地下水污染调查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和“地下水污染调查数据录入系统”完成数据11.2.2综合成果数据库使用统一配置的“地质信息元数据采集系统”完成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数据库元数据的录入、修改、编辑等元数据库建设。其中,原始资料数据库元数据采集时,以同一类属性表为单位记录元数据,即:同一类原始资料(调查资料)属性数据表建立一条说明该类表信息的元数据记录;综合成果数据库元数据采集时,以图幅为单位记录元数据,即:一张成果图件的所有说明信息为一条元数据记录。12图件编制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图件主要由基础图件和成果图件组成。a)基础图件和成果图件:区域调查比例尺为1:250-000,重点区调查比例尺为1:50-000。提交成果图可根据调查面积等适当调整。辅助图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定比例尺。b)地理底图应采用国家地理信息中心制作的1:250000地理图和1:50000地理图,内容视工作区情况进行取舍。c)编图使用的资料应准确、客观反映调查成果,方法应规范、图式图例应统一。图面清晰,重点突要素图。12.2基础图件12.2.11:250000区域调查基础图件主要包括:遥感影像图、地貌图、水文地质图及地下水系统划分图、地下水资源与开发利用图、土地利用分区图、实际材料图。可根据实际情况合并或分解。12.2.21:50000重点区调查基础图件包括:地貌图、水文地质图、地下水资源及开发利用图、土地利用分区图、实际材料图。可根据实际情况合并或分解。12.2.3除实际材料图外,基础图件主要引用现有图件,根据任务需要进行适当修编。12.3成果图件情况编制单要素等值线图。12.3.2地下水质量分布图组按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编制地下水质量图,反映不同质量等级地下水区域分布。影响地下水质量类别的主要指标可编制单要素评价图或与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图合并。12.3.3地下水系统防污性能图编制各评价因子单要素分布图和综合评价图,区域地下水系统防污性能评价结果分为三个等级,重点区地下水系统防污性能评价结果划分为五个等级。12.3.4地下水污染现状图组映不同污染程度地下水区域分布;地下水重要污染指标应编制单要素图。12.3.5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图通过将防污性能等级、污染荷载和地下水开发利用价值图叠加,划分相对风险等级。12.3.6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图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和地区特点,编制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图。13成果提交与报告编写13.1野外验收按照附录G规定执行。13.2质量检查报告按照附录H规定编写。13.3成果报告编写按附录I规定执行。13.4主要成果提交的成果包括:a)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报告;b)调查、检测资料及质量评估报告;c)地下水污染调查数据库及数据库建设工作报告;d)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基础图件和成果图件。第二章研究现状第三章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第六章预期成果第八章设备使用和购置计划第九章经费预算第十章质量保障与安全措施第十一章绩效分析其他必要图件统一编号图幅名称及编号省(市、区)市区镇(乡)村经度:纬度:0℃□山丘□坡麓口平原□阶地□河滩□沟谷□其他()□补给区口径流区□排泄区张土地利用□城镇(住宅、商业、其他)□园地□草地□集中处理设施□工业(矿业)口林业口交通运输□农业(灌溉农田、非灌溉农田、其他)□荒地□水域口其他()周围□矿渣口污水处理厂口公路口油井□垃圾场□化工月□养殖场)□冶炼□干洗店□储油罐或输油管□化粪池口加油站口机场资料特征点地理坐标:平面位置示意图:备注统一编号图幅名称及编号省(市、区)市区镇(乡)村℃□山丘□坡麓□平原日阶地日河滩口沟谷□其他()口黏性土□粉土□砂土□基岩□其他()□补给区曰径流区□排泄区照片张□孔隙水□裂隙水口岩溶水□集中口分散口其他口潜水口承压水口连续口间歇企业名称建成时间主要类型占地面积排污类型最终去向剖面示意图(地层组成):备注调查人:记录人:DZ/T0288—2015表B.3农业污染源调查表统一编号图幅名称及编号省(市、区)市区镇(乡)村经度:o#纬度:o℃张场地特征□山丘□坡麓□平原□阶地□河滩□沟谷口其他()口黏性土□粉土□砂土□基岩□其他()□补给区□径流区□排泄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潜水□承压水距农业区(养殖场)m处化肥农药施用情况kg/666.7m建成时间占地面积养殖场剖面示意图(地层柱状):备注调查人:记录人:审核人:调查日期表B.4污水处理厂调查表统一编号图幅名称及编号省(市、区)市区镇(乡)村经度:0纬度:X:℃张□黏性土□粉土□砂土□基岩□其他()□补给区□径流区□排泄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口潜水□承压水建厂时间处理能力污水类型□工业□生活口其他中水用途处理工艺平面位置示意图备注表B.5固体废物处置场调查表统一编号野外编号图幅名称及编号省(市、区)市区镇(乡)村经度:0X:℃张固体废物种类占地类型占地面积□矩形口椭圆□圆形口不规则□其他()填埋体积口停止□进行填埋深度m占地修复难度防渗措施场地环境地质环境口黏性土□粉土□砂土□基岩口其他()水文地质介质类型□孔隙□裂隙□岩溶承压性质□潜水口承压水□孔隙口构造裂隙□采水井口岩溶管道水位埋深m地下水补给类型地表环境与居民点距离居民点所在风向与地表水距离□稳定口基本稳定口不稳定与城市区距离平面位置示意图(处置场示意图):调查人:记录人:审核人:调查日期年统一编号图幅名称及编号省(市、区)市区镇(乡)村经度:n纬度:0X:Y:℃口河水口湖泊咸水□湖泊淡水口水库水口泉水所属水系口黏性土□粉土□砂土□基岩口其他()附近是否有水文站是否计划取样张水体特征m面一积m最大深度mm℃色嗅口清澈口微混□浑浊平面位置示意图备注调查人:记录人:审核人:统一编号图幅名称及编号省(市、区)市区镇(乡)村经度:0℃比例尺张与海岸线距离m海水入侵区特征性质□基岩□砂砾□泥质海岸口生物海岸□岸外岛屿口河口或三角洲岸段口基岩口砂砾口泥质气象水文与Cl变化情况/(mg/L)抽排水时间背景起始时间终止时间咸水体特征(入侵时间、形态及空间分布等):备注调查人:记录人:审核人调查日期:年月日DZ/T0288—2015统一编号图幅名称及编号省(市、区)市区镇(乡)村m℃□山丘□坡麓口平原口阶地□河滩口沟谷□其他()□补给区□径流区□排泄区□孔隙水口裂隙水□岩溶水□有□无张水点类型□机井□民井□敞口井□压水井□泉□其他()m取水设备及型号mm水位埋深mmm口生活□工业□农牧业口其他()是否饮用□集中口分散□其他成井时间□连续口间歇水质特征℃色嗅电导率味浊度井剖面示意图(孔地层柱状图或水文地质剖面图):备注调查人:记录人:审核人:DZ/T0288—2015统一编号图幅名称及编号省(市、区)市区镇(乡)村℃□有□无□是□否张岩溶特征m溶蚀作用类型m暗河流量与地表水联系水质特征℃色电导率嗅地下水化学类型浊度□生活日工业口农牧业□其他()□污水坑□冶炼厂□化工月□养殖场口排污河渠口垃圾场口加油站与调查点距离m剖面示意图(井孔地层柱状图或水文地质剖面图):备注调查人:记录人:审核人:DZ/T0288—2015表B.10水源地调查表统一编号图幅名称及编号省(市、区)市区镇(乡)村℃口潜水□承压水精度级别眼储量级别允许开采量主开采层(段)投产时间m供水方向张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备注调查人:记录人:审核人:统一编号图幅名称及编号省(市、区)市区镇(乡)村℃□地下水□地表水□有□无以往取样原样品编号洗井时间未洗井原因m时间m时间m时间℃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色嗅味采样点示意图备注采样人:记录人:统一编号图幅名称及编号经度:o℃m野外命名天然湿度采样平面位置示意图:备注采样人:记录人:审核人:采样日期表C.1地下水无机检测指标目标检出限1现场水温/℃23电导率/(μS/cm)45674180℃于燥重量法8总硬度(以CaCO计)9高锰酸盐指数(COD法,以O.计硝酸盐(以N计)氨氮(以N计)必测亚硝酸盐(以N计)233氯化物2茜素络合剂比色法表C.1地下水无机检测指标(续)目标检出限必测钾钠1钙3镁3铁锰铅锌铜镉铬(六价)砷汞硒铝选测挥发性酚(以苯酚计)吡啶-吡唑啉酮比色法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水源地必测)目标检出限选测硫化物(特殊地区必测)总磷溴总铬钡铍钼镍硼锑银铊总α放射性/(Bq/L)总β放射性/(Bg/L)目标检出限121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卤代烃2四氯化碳31,1,1-三氯乙烷45四氯乙烯671,2-二氯乙烷81,1,2-三氯乙烷91,2-二氯丙烷目标检出限12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卤代烃1,1-二氯乙烯1,2-二氯乙烯市间二氯苯1,2,4-三氯苯单环芳烃苯甲苯乙苯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有机氯农药总滴滴涕0,p'-滴滴涕目标检出限要求为实验室选用分析方法检出限的最低要目标检出限121卤代烃2四氯化碳31,1,1-三氯乙烷45四氯乙烯6目标检出限127卤代烃1,2-二氯乙烷81,1,2-三氯乙烷91,2-二氯丙烷1,1-二氯乙烯1,2-二氯乙烯间二氯苯1,2,3-三氯苯1,2,4-三氯苯1.3,5-三氯苯苯甲苯乙苯汽油添加剂甲基叔丁基醚(MTBE)物氯农药滴滴涕0,p'-滴滴涕目标检出限12物氯农药七氯“莠去津(阿特拉津)1L和有机氯共用间甲酚“二(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GC-ECD或二(2-乙基已基)己二酸酯(2-乙基己基)磷酸酯克百威药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乐果“甲拌磷总挥发性有机碳a,多环多环芳烃总量“萘范二氢范目标检出限12物多环芴菲蒽荧蒽芘苗茚并(1,2,3)芘二苯并(a,h)蒽苯并(g,h,i)花多氯多氯联苯(总量),共用三氯乙酸苯胺“选指标。4总挥发性有机碳为用GC-MS检测,在C₂的正构烷烃前,所出的所有峰(溶剂除外)以C₆的正构烷烃计苯并(a)芘可并入GC-MS方法,与有机氯必测项目同时测定。石油烃指C₆~C₆的组分,其中C₆~C,以C,的正构烷烃计,C₁₀~C以C₂、C₆、Ca的平均响应因子计。DZ/T0288—2015D.1地下水环境背景值概念表D.1地下水环境背景值计算的主要方法非污染区可直观反映背景值及其分布情况,但趋势面多项式拟合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比拟法污染区的取样剖面,较费时趋势面分析多项式拟合所提取的趋势项基本可作为背景污染区的存在,可直观反映背景空间分布特征,但拟可充分利用历史水质资料,根据不同的样品浓度分正态分布C。=C.·S,C。=C,/S;或InC。=InC±aS中位数M。作为统计对象的集中值,用一定样本概率下的百分位数区间作为背景值区间几何平均值;Sc为InC的标准差;S。为几何标准(资料性附录)地下水质量与污染层级阶梯评价方法首先是对指标进行分类分级,而后进行阶梯评价,通过对现场测试指标、无机常规化学指标、无机毒理指标和微量有机指标的评价,实现地下水质量评价与污染评价的结合。地下水质量类型是否升级由无机毒理指标和微量有机指标评价结果判定。E.1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地下水污染地质调查评价规范,主要指标有现场测试指标、无机常规化学指标、无机毒理指标和微量有机指标。a)现场测试指标评价主要突出影响确定水质类型的指标,例如根据pH或电导率定名为酸(碱)性水或高矿化水等;b)无机常规化学指标评价确定地下水质量等级,突出影响水质量和形成条件的指标,如属铁、锰四类水等。参照GB/T14848,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IⅢI类:地下水化学组分含量中等,以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IV类:地下水化学组分含量较高,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质量要求以及一定水平的人体健康风险为依据,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c)无机毒理指标选择影响人体健康和反映人类活动的指标,在确定修正地下水质量等级基础上,确定污染等级。d)微量有机指标主要是人类活动或无序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引起的,主要反映地下水是否污染及污染程度。指标分类与分级主要根据指标性质和GB/T14848及GB5749对指标的划分和限值进行确定,部分指标参照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标准及美国饮用水水质标准等确定已在注释中明确,见表E.1至表E.4。表E.1现场测试指标I类IV类或pH>9.0电导率/(μS/cm)“I类IV类1铝2铁3锰4铜5锌6镁7钙8钠9总硬度(以CaCO₃计)氨氮(以N计)耗氧量(CODM。法,以O₂计)挥发性酚(以苯酚计)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不得检出镁Ⅲ类值参考德国1990年的饮用水水质标准,分级参照铁的分级;钙Ⅲ类值参考德国1990年的饮用水水质标准,分级参考Ⅲ类值的倍数分级;“磷酸盐Ⅲ类值参考德国1990年的饮用水水质标准和法国1995年的饮用水水质标准(5mgP₂O₅/L)。I类IV类1砷2镉34铅5汞6硒789亚硝酸盐(以N计)硝酸盐(以N计)I类IV类钡铍钼镍钴总铬硼锑银铊钴参照GB/T14848—1993;总铬Ⅲ类值参考2012年美国饮用水水质标准,分级参考六价各分级;溴酸盐Ⅲ类值参考GB5749,分级参考氯离子的分级。I类IV类1231,2-二氯乙烷41,1,1-三氯乙烷51,1,2-三氯乙烷61,2-二氯丙烷7四氯化碳8不得检出9不得检出1,1-二氯乙烯1,2-二氯乙烯四氯乙烯I类IV类三氯苯(总量)苯甲苯乙苯二甲苯(总量)萘蒽荧蒽苯并(b)荧蒽多氯联苯(总量)多环芳烃(总量)不得检出二(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酯二(2-乙基己基)己二酸酯不得检出六六六(总量)y-六六六(林丹)滴滴涕(总量)不得检出不得检出不得检出不得检出不得检出不得检出不得检出I类IV类克百威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乐果百菌清总石油烃总有机碳2,4-二氯酚Ⅲ类值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第二环氧七氯Ⅲ类值参考2012年美国饮用水水质标限0.05pg/L,因此该指标的I类和Ⅱ类异狄氏剂Ⅲ类值参考2012年美国饮用水水质标氯丹Ⅲ类值参考2012年美国饮用水水质标E.2逐级评价与综合集成评价首先是对现场指标和无机常规化学指标分别进行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得出初步的水质评价结果。另外,对无机毒理指标和微量有机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污染评价结果。根据污染等级决定是否需要对水质等级进行升级。如,水质级别为Ⅲ类水,而污染等级为3级及大于3级时,则需把该水质级别升级为IV类水,反之,当污染等级小于等于水质级无机毒理指标选择影响人体健康和反映人类活动的指标,可对确定地下水质量等级进行修正,初步确定污染等级。微量有机指标主要是人类活动或无序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引起的,主要反映地下水是否污染及污染程度。地下水按无机毒理指标评价和微量有机指标将污染划分为五级:1级: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天然背景含量或无明显可辨识的污染源存在且水质的变化不明显,即无机毒理指标和微量有机指标小于等于水质标准Ⅲ类,归为未污染水。2级:单项无机毒理指标或有机指标超水质标准Ⅲ类,但未超水质标准IV类,且多项指标超水质标准L=f(P,S)唯一源含水层系统高8高5中2低I类IV类9821高高中中低地下水利用价值(U)高中低DZ/T0288—2015用价值矩阵,最后由地下水污染概率矩阵和价值矩阵形成地下水污染风险矩阵,具体方法见表F.4至表F.6。防污性能低中等高高中中高高高中低中中中高低低低低中中表F.5地下水污染荷载程度低中高高中高高中低中高低低低中低中等高水质中中高高高良好中中中高高低中中中高低低中中中低低低中中(资料性附录)野外验收要求G.1项目提供野外验收的资料G.1.1全部野外实际资料a)野外原始图件;c)野外各类原始编录资料及相应的图件;d)样品鉴定、检测、测试送样单和e)各类典型实物标本;f)过渡性综合解释成果资料和综合整理、综合研究成果资料;g)其他相关资料。G.1.2质量检查记录包括年度原始资料检查记录和修改情况说明等。G.1.3工作总结G.2设计执行情况的检查验收要求主要检查验收项目野外工作部署是否合理,1:250000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和1:50000重点区地下水污染调查野外调查、各类调查点的布设、样品采集检测工作量的完成情况及是否达到设计目的和本标准要求。a)各类调查点及记录:调查点布设是否合理,能否控制和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水点类型与分布、潜在污染源和土地利用状况,并达到设计规定的任务要求。b)样品采集送检分析及记录:检查验收采样点布设是否合理,各类样品采集数量是否满足设计规定要求,检测单位是否具有相应的资质、测试方法是否先进;样品采集保存送检是否达到设计规定要求,是否为研究分析、评价地下水质量和污染状况提供了可靠的参数。c)工作部署:根据历年下达的工作任务和本标准要求以及调查区实际情况,是否有合理的调查程序和采样规程,是否有健全的野外工作质量控制体系。d)调查技术方法:对设计采用物探、钻探、遥感和同位素等技术方法的项目,检查设计规定工作量的完成情况,方法选择的合理性和先进性,是否达到设计规定的任务要求。G.3项目质量检查验收要求主要检查调查点记录卡片和野外记录簿(分实地与室内检查)、野外手图与实际材料图、样品采集送检分析、主要工程(物探、钻探等)是否达到设计规定的质量要求,野外工 (资料性附录)1.项目任务来源2.主要工作内容及目标2.取得的主要成果3.存在问题4.总体质量评述(资料性附录)成果报告编写提纲1前言1.1任务来源1.2工作基础及研究程度1.3完成的实物工作量用表格和图的形式分年度说明工作量完成情况。附实际材料图。1.4工作质量评述1.4.1野外工作方法质量评价说明采样及送样管理程序。1.4.2数据质量统计空白样检出率、平行样的标准差以及加标样的加标回收率,评价分析数据的可靠性。1.5数据库建设叙述入库数据内容、数量及数据库结构和功能。1.6本次工作的特点和取得的主要成果2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发展2.1区域自然地理条件2.2气象及水文特征2.3区域经济发展及人类活动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