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永州市重点中学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足量的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酒精 B.蔗糖C.食盐 D.香油2.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目的是ABCD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比较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收集氧气并测量氧气的体积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A.A B.B C.C D.D3.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A.铁水 B.石油 C.可燃冰 D.四氧化三铁4.老师演示过滤实验时,过滤后所得水仍然浑浊,下列不属于出现该现象的原因的是()A.滤纸破损 B.液面高于滤纸边缘C.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D.装过滤后的水的烧杯不干净5.要使某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一定可行的方法是()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增加溶质 D.增大压强6.绿色碘盐、高锌高钙奶粉中的“碘”“锌”“钙”指的是A.单质 B.元素 C.原子 D.分子7.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铸成锅 B.瓷碗破碎 C.粮食酿醋 D.石蜡熔化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氧气验满 B.收集二氧化碳C.点燃酒精灯 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9.硫代硫酸钠,又名大苏打,化学式为Na2S2O3,其中S元素的化合价是A.+2 B.+4 C.+6 D.-2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被困于火灾区,可蹲下或匍匐前行逃生 B.明矾净水,能杀菌消毒C.冰雪路面,可加入食盐作融雪剂 D.金属回收,使资源再生11.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为了支援灾区防疫,我市紧急生产过氧乙酸消毒液,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过氧乙酸中含有三种元素 B.1个过氧乙酸分子由9个原子构成C.过氧乙酸是化合物 D.过氧乙酸是氧化物12.燃气热水器中燃气不充分燃烧易产生CO气体,下列关于C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 B.CO可用于冶炼金属C.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 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可以采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填A-E序号,下同)。(3)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常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4)B装置与右图的F装置都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F与B相比较,优点之一是利用了生活中废弃的注射器,写出装置F的另一优点是______________。14.请根据下列图示装置回答问题。(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2)B装置可以作为很多气体的发生装置,写出能用B装置来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写1个);(3)若用E装置收集气体,收集满的现象是_____;选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理由是_____。(4)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如果用图F收集氨气,气体从_____(填“a”或“b”)端进入,为防止多余的氨气逸散到空气中,可用_____(填写物质名称)吸收。15.下图是实验室制取O2,并验满O2的实验组合装置。(1)写出用此气体发生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2)请将B装置图中的导管补画完整________。(3)此实验中用到了氧气的哪些性质________?16.实验室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大理石、高锰酸钾、稀盐酸、火柴、棉花、澄清石灰水及相关仪器。(1)写出利用上述纯净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2)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选择的仪器有________(填序号),集气瓶的一般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3)在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由于瓶内气体逐渐增多,使瓶内__________,大于瓶外压强,在压强差作用下集气瓶内水面逐渐下降,出现_________________现象时,说明气体已收集满。(4)若还想制并直接检验二氧化碳,应补充的仪器是_________,验证二氧化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将25g石灰石样品(有杂质)投入到足量的200g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烧杯内物质总质量为216.2g.(已知:).求:(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g。(2)计算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______18.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一瓶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取2g二氧化锰和68g过氧化氢溶液在烧杯中混合,完全反应后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68.4g,求:(1)反应中生成氧气的总质量;(2)计算这瓶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锌与盐酸(HCl)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锌。实验室里用6.5克锌与足量盐酸反应,可制得氢气和氯化锌的质量各是多少?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分析】溶液是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据此分析。【详解】A、酒精易溶于水,将酒精加入足量的水中,能够形成溶液,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蔗糖易溶于水,将蔗糖加入足量的水中,能够形成溶液,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食盐易溶于水,将食盐加入足量的水中,能够形成溶液,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香油不溶于水,将香油加入足量的水中,会出现分层现象,不能形成溶液,故该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应该熟记常见物质的水溶性,据此判断这些物质能否与水形成溶液,关键点是:形成的混合物是均一、稳定的。2、D【解析】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够达到目的。B.比较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因过氧化氢质量分数不同,不能够达到目的。C.收集氧气并测量氧气的体积,因进气管太长,出水管太短,不能够达到目的。D.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能够达到目的。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3、A【详解】A.铁水是液态铁,属于单质,正确;B.石油是化石燃料,属于混合物,错误;C.可燃冰的主要含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和水组成),还含有其它少量杂质,属于混合物;故不正确;D.四氧化三铁是纯净物中的化合物,错误。故选:A。4、C【详解】A.滤纸破损,则混合物就会不经过滤直接进入滤液,滤液会浑浊,故选项A正确;B.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液态混合物也会从过滤器外侧流下,滤液会浑浊,故选项B正确;C.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主要影响过滤速度,与滤液变浑浊无关,故选项C不正确;D.装过滤后的水的烧杯不干净,滤液也会浑浊,故选项D正确。故选C。5、C【分析】继续加入该溶质或蒸发掉多余的溶剂都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详解】A、对于溶解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升高温度,会使不饱和溶液仍不饱和;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不一定可行,故A不正确;B、对于溶解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降低温度,会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对于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的物质,降低温度不饱和溶液仍不饱和,不一定可行,故B不正确;C、向不饱和溶液中增加溶质,不饱和溶液继续溶解溶质而变成饱和溶液,一定可行,故C正确;D、增大压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不受压强影响,增大压强时不饱和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一定不行,故D不正确。故选C。【点睛】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还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称为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称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6、B【解析】绿色碘盐、高锌高钙奶粉中的“碘”“锌”“钙”指相应的元素。点评:熟悉元素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难度较小。7、C【解析】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铁铸成锅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瓷碗破碎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并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粮食酿醋过程是粮食发酵产生新物质醋酸,是化学变化;石蜡熔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选C。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8、B【详解】A.气体的验满在瓶口,此选项错误;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此选项正确;C.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此选项错误;D.滴管在试管上方悬空垂直,此选项错误。故选B。9、A【详解】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硫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2x+(+1)×2+(-2)×3=0,x=+2,故选A。10、B【详解】A、二氧化碳受热密度变小,故被困于火灾区,可蹲下或匍匐前行逃生,不符合题意;B、明矾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使悬浮的杂质沉降,不能杀菌消毒,符合题意;C、氯化钠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凝固点降低,故冰雪路面,可加入食盐作融雪剂,不符合题意;D、金属回收,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节约资源,不符合题意。故选B。11、D【分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详解】A、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3,由碳、氢、氧元素三种组成,故A正确;
B、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3,1个过氧乙酸分子由个原子构成,故B正确;
C、过氧乙酸是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C正确;
D、过氧乙酸(C2H4O3)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是氧化物,故D不正确。故选D。12、D【解析】A、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正确;B、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正确;C、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正确;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错误。故选D。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锥形瓶BD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CO2已收集满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详解】(1)仪器a是锥形瓶,故填:锥形瓶;(2)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故答案为:2H2O22H2O+O2↑;B;(3)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为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验满方法为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是否熄灭.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D;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CO2已收集满;(4)B装置与右图的F装置都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F与B相比较,优点之一是利用了生活中废弃的注射器,写出装置F的另一优点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填: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14、长颈漏斗2H2O22H2O+O2↑集气瓶口有气泡向外冒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Ab水【解析】(1)仪器①是长颈漏斗;(2)装置B适用于固液常温下制取气体,如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氧气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O2↑;(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观察到集气瓶口有气泡向外冒出时说明气体已经收集满;二氧化碳的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4)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应该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即选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氨气密度比空气小,若用装置F收集时,氨气应从短管即b管进入;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为防止多余的氨气逸散到空气中,可用水吸收。15、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氧气具有助燃性【解析】结合图中实验室制取O2,并验满O2的实验组合装置可知:(1)该发生装置为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选择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制氧气的原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集,图中B装置图中的导管应该是长导管进气,短导管排出,带火星的木条置于短导管的一端验满,则补充完整的装置图为。(3)此实验中用收集氧气利用的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性质;用带火星的木条置于短管口,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氧气的验满用到的是氧气的助燃性。16、②③⑤⑧收集、贮存少量气体,做气体燃烧实验。气压增大瓶口有大气泡逸出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CO2+Ca(OH)2=CaCO3↓+H2O【详解】(1)根据题中提供的药品,利用上述纯净物制氧气,所用药品是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氧气和二氧化锰,化学方程式为:。(2)选择的仪器有②酒精灯、③试管、⑤单孔橡胶塞,⑧铁架台。故填:②③⑤⑧。集气瓶的一般用途是收集、贮存少量气体,做气体燃烧实验。(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由于瓶内气体逐渐增多,使瓶内气压增大,大于瓶外压强,在压强差作用下集气瓶内水面逐渐下降,出现瓶口有大气泡逸出现象时,说明气体已收集满。故填:气压增大,瓶口有大气泡逸出。(4)制取二氧化碳需要固液不加热型装置,可用①锥形瓶、④双孔橡胶塞及长颈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染整行业绿色制造与环保法规执行考核试卷
-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在建筑外墙材料的应用考核试卷
- 人事行政培训人力资源战略考核试卷
- 木质装饰材料选购技巧考核试卷
- 皮革制品保养市场前景分析考核试卷
- 医院建筑安全与设施维护知识考核试卷
- 柑橘种植园生态环境保护考核试卷
- 生态保护与生态智慧城市建设考核试卷
- 财务报销票据粘贴规范
- 《上下前后左右》位置课件
- 2025年4月自考13887经济学原理中级押题及答案
- 2025广东广州市花都区恒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招聘项目用工人员1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琴行规章制度
- 小学校长在月度教师会议总结发言:教学、管理、成长全回顾
- 国企人力笔试题库及答案
- 公司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
- 如何通过合理膳食安排促进婴幼儿成长发育
- JJF(纺织) 061-2024 圆盘取样器校准规范
- 智能健康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探索
- 2025年宣传策划类面试题及答案
-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复习必背知识点提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