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适用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学案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新教材适用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学案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新教材适用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学案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新教材适用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学案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新教材适用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学案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更与创新课程标准素养目标相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更与创新。1.立足于历史观念,了解汉至隋唐选官制度的演化,多角度对科举制的作用作出历史说明。2.了解三省六部制的发展脉络、运作方式以及特点,辩证评价三省六部制。3.通过史料实证相识两税法相对于之前的赋税制度的创新之处,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实行两税法是国家依据当时的形势作出的决策。历史时空一、选官制度1.九品中正制(1)创立时间:_曹魏__时期。(2)特点①中心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_九__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②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重视_家世__、道德和才能,演化为西晋时期主要看重_家世__。③九品中正制渐渐成为维护_士族__特权的工具。2.科举制(1)背景①随着_士族__的没落,九品中正制无法接着。②随着经济的发展,_庶族__地主势力壮大,他们要求相应的政治地位。(2)创立与完善过程①隋朝建立后:废除九品中正制,起先采纳_分科考试__的方式选拔官员。②_隋炀帝__时,始建_进士科__,科举制度形成。③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_进士__和明经两科为主。④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_殿试__。⑤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3)影响①主动:科举制使出身_社会中下层__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允的考试参加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_文化素养__,加强了_中心集权__。②消极:考试内容以儒学经义为主,禁锢思想,扼杀创建性,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明清八股取士,文化专制加强,束缚人们才能与特性的发展。思索1:如何理解科举制的实行加强了中心集权?提示:科举制将选拔人才的权力收归中心,使门阀势力受到有效抑制,从而加强了中心集权。二、三省六部制1.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_尚书省__,与_中书省__和门下省形成三省,它们共同协助决策,行使权力。2.隋唐时期:中心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1)正式确立:_隋文帝__时期。(2)职权特点①三省的职权_分工明确__,又彼此制约。_中书省__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_门下省__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_尚书省__负责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详细政务。②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执_宰相__之职。③唐太宗时常给品位较_低__的官员以宰相名号,扩大任用_宰相__的范围。④宰相议事的地方叫政事堂,后改称_中书门下__。政事堂的设立,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省出现了_一体化__的趋势。(3)影响①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②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唐朝三省六部制三、赋税制度1.魏晋南北朝时期(1)起先实行_租调__制:按_户__征收粮和绢帛。(2)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_均田令__,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_粟__为租,纳帛或布为调,受田农夫担当定额_租调__。成年男子负担肯定的徭役。2.唐初:租庸调制(1)内容①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21—59岁的成年男子。②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_庸__。(2)影响:以_庸__代役保证农夫有较充分的_生产时间__,政府的_赋税收入__也有了保障。3.唐朝后期的两税法(1)背景①天宝年间,土地兼并盛行,均田制和_租庸调制__无法维持。②政府_财政收入__锐降。(2)目的、时间、实施者:为了解决_财政__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3)内容①每户按_人丁__和资产缴纳_户税__,按_田亩__缴纳地税,取消_租庸调__和一切杂税、杂役。②一年分_夏季__和秋季两次纳税。(4)评价①简化税收名目,扩大_收税__对象,保证国家的_财政收入__。②变更了自战国以来以_人丁__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_农夫__的人身限制。思索2:结合教材第40页《史料阅读》,如何理解两税法扩大了收税对象?提示:规定“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即不分主客户,全部“现居”人口都成为纳税对象;不定居的行商者,于所在州县按三非常之一纳税,使其与定居者一样负担租税,商税成为国家赋税收入的一部分;皇亲国戚、官僚地主也成为纳税对象。主题一魏晋隋唐的选官制度(史料实证,历史说明)史料一(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转引自《汉官六种》史料二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探究1:依据史料一、二,与察举制相比,指出科举制在人才选拔方面具有怎样的优势。提示:察举制强调品德、志节,具有人为性、主观性;科举制凭才学、考试成果优劣选才,具有相对客观性,体现了公开、公允、制度化的发展趋势。【拓展】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化历程和趋势(1)历程时期选官制度标准方式西周世卿世禄制血缘世袭战国—汉初军功爵制度军功立军功汉武帝察举制和征辟制德才地方举荐、中心征召东汉末年起先九品中正制门第地方举荐隋唐以来科举制考试成果或才学考试(2)演化趋势①选拔标准:由血缘门第渐渐演化为学识才能。②选拔方式:由地方举荐演化为中心考试选拔。③选拔原则:相对公允、公开、客观的原则,趋向制度化,越来越严密。④选官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素养不断提高。主题二古代中国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化(史料实证,历史说明)史料三(汉)武帝以雄才大略独揽事权,于是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东晋则侍中始优。下逮(南朝时)宋、齐,尚书、中书、侍中三者皆为辅臣。唐代中心最高机构,依旧是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但他们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其职权安排,则中书掌定旨出命,门下给事中掌封驳,尚书受而行之;古代的宰相权,现在是析而为三。——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探究2:依据史料三,概括汉、魏晋、唐三个时期中枢机构的演化。提示:演化:汉武帝设内朝以夺相权,魏晋时期出现了三省,隋唐时期三省长官正式成为宰相,相权三分,三省六部制正式形成。【拓展】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化特点(历史说明)(1)皇帝通过不断压制、侵夺相权来加强皇权。宰相制度沿着相权步步减弱、君权渐渐强化这根主线发展演化。(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久而久之逐步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心机构。(3)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反映的是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宰相不再专职是对相权的限制压缩。(4)宰相权力不断分化。宰相既实行分权,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位,又注意事权的相对集中,弥补分权的效率低下的弊端。两税法相比于租庸调制的变更及影响两税法变更了租庸调固定的收税模式,货币成为税收的主要方式。政府征发徭役也以“和雇”为主,对农夫的人身限制松弛。同时,唐后期一些统治者也相识到商业和手工业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甚至将其与农业同等看待。赋税内容不再是原来硬性规定的“租”“调”之属,而是货币化了,这在肯定程度上减轻了农夫对国家的依附。农夫为完成国家赋税和养家糊口,扩大了以农业为主体的多种经营,部分失去土地的农夫也弃农经商,或靠佣工出卖劳动力维持生计。农夫从事多种经营,促进了唐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1.(2024·河南郑州)《晋书》记载,晋明帝曾下诏“吴时将相名贤之胄,有能纂修家训,又忠孝仁义,静己守真,不闻于时者,州郡中正亟以名闻,勿有所遗”。材料反映当时选官(B)A.以门第为主要标准B.较重视家训和品德C.确定权在皇帝手中D.具有公允公正特点[解析]依据材料“有能纂修家训,又忠孝仁义”“州郡中正亟以名闻,勿有所遗”体现的是晋明帝在选官时候对家训和品德的重视,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重视家训和品德,非门第,解除A项;当时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选官的权力被世家大族垄断,解除C项;受政治体制的影响,当时的选官并不能保障公允公正,解除D项。故选B项。2.(2024·云南玉溪)两汉实行州郡举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化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选官的标准趋向于(C)A.看重道德 B.注意门第C.依据才学 D.依据军功[解析]依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察举制依据品德举荐官员,九品中正制依据门第选官,科举制通过考试选官,选官的标准趋向于才学,C项正确;察举制看重道德,九品中正制注意门第,不能反映出选官标准的发展趋势,解除A、B两项;战国时商鞅变法实行军功爵制,依据军功授予官职,解除D项。故选C项。3.(2024·云南大理)九品中正制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这一制度(C)A.使中心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B.提升了社会文化水平C.肯定程度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D.促进了社会阶层流淌[解析]依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确发挥过肯定的主动影响,为曹魏集团聚集了大批的人才,C项正确;从实践看,九品中正制不利于中心把持官吏选拔之权,解除A项;有利于提升社会文化水平不符合史实,解除B项;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流淌,解除D项。故选C项。4.(2024·湖北荆州)有学者指出:“在唐代统治阶层之中,士族占66.2%,小姓占12.3%,寒素占21.5%。就其统治阶层的社会架构而言,与实施九品官人法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相同的。”据此可知,唐代(B)A.科举制维护了世家大族的利益B.社会阶层的演化具有渐进性C.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一脉相承D.门阀士族严峻威逼中心集权[解析]依据材料可知,隋唐时期科举制产生并发展,但尚未变更门阀士族力气强大的社会面貌,这表明社会阶层演化具有渐进性,B项正确;科举制的实施为庶族地主开拓了入仕渠道,减弱了世家大族的势力,解除A项;魏晋时期选官依据门第家世,隋唐时期科举制选官依据才学,选官标准变更,并非一脉相承,解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门阀士族力气较大,并未干脆体现其对中心集权的威逼,解除D项。故选B项。5.(2024·湖南益阳)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对汉唐的相制有如下评论: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朝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决议,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相制的变更(A)A.提高了行政效率B.减弱了君主权力C.使官僚机构膨胀D.加强了中心集权[解析]依据材料“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政事堂成为最高议事机关,可以削减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A项正确;三省六部制的设立加强了君主权力,解除B项;唐朝相制的变更并没有使官僚机构膨胀,解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心和地方的关系,不能得出加强中心集权的结论,解除D项。故选A项。6.(2024·河南驻马店)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迫趣取办,无复常准。……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这表明两税法的实行旨在(B)A.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B.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C.缓解当时的社会冲突D.放松对农夫人身限制[解析]依据材料信息“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