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咸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由于中国和西方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之不同,中西民族在哲学观念、文化传统、性格气质和审美心理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反映到民族的艺术性格上也有许多不同。这种不同在各种艺术中都有表现,建筑艺术也不例外。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中国建筑艺术也散发着中华大地特有的泥土芳香,显示了与西方不同的风貌性格。西方的建筑重在坦率地呈现人心中的激情,把内心的狂热、幻想和茫然,都化成为实在的视觉形象:超人的巨大尺度、强烈的空间对比、神秘的光影变幻、出人意表的体形、飞扬跋扈的动势、骚动不安的气氛。这些在埃及神庙、拜占庭尤其是哥特或巴洛克教堂以至现代教堂中,都可以找到大量例证。中国的建筑则与此相反,并不注重表现人心中的狂热,而是重在“再现”精神的宁静与平和。从艺术角度而言,中国建筑的美就隐蓄在“群”的内部,需要周览全局才能一一呈现。它鄙视一目了然,不屑于急于求成,因而也更加含蓄温文,更为内在。即就建筑单体美而言,中国建筑也颇不同于西方之注重外形的奇诡新巧、变化多端,而更多地存在于体、面、线、点的组合显示的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所赋予的和谐、宁静及韵味。中国建筑更具有一种“绘画”之美。群中的每一座建筑单体就像是画中的一些长短粗细浓淡不同的线,如果离开全画,这些线就失掉了意义。太和殿只有在紫禁城的庄严氛围中才有价值,祈年殿也只是在松柏浓郁的天坛环境中才有生命。群外围绕的城墙或院墙则是画框。城楼、角楼或院门,则是画框上的重点装饰。“画框”里面的单体建筑内向而收敛。西方建筑则更具有一种“雕塑”之美,本身就是完然具足的,雕塑感很强,外向而放射,几乎每座不同,争奇斗胜,突现自己。中国的建筑重在创造一种群体的内在意境之美,比较含蓄,更多潜化之道;西方则重在创造单体建筑的外在形体之美,比较张扬,更多震撼之力。就建筑和群外的自然而言,中国建筑不强调突出自己,所以尽管在围墙内部各建筑势态干戈相向,群外却趋于平静,故深山之古寺应曰“藏”,而不会筑成欧洲的城堡。中国建筑主动地把自己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实际上是另一方式的对自身的肯定:寺既藏于深山,寺也就成了深山的一部分,“托体同山阿”,更加辽阔,更加不朽。西方建筑则不然,它借助于墙和屋顶,造成一个自足自立的存在,它是放射的,以不凡的形象高傲地鄙视自然。在欧洲城堡里常常会耸起一些高高低低的塔楼,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向外张望,生怕人们忽视了它们。欧洲建筑不重视与自然的渗透调和而更看重与自然的对比,人的力量显示得更加突出。(摘编自萧默《从中西比较见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性格》)材料二:在中国和西方旧石器时代,先民们为了谋求基本的生存空间而促进了住宅的营造,最初出现的住宅都是用树枝和泥土搭建而成的树枝棚和洞穴。《墨子·辞过》说:“子墨子曰: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房屋的起源及其发展”中也说:“有些人便开始用树叶铺盖屋顶,有些人在山麓挖掘洞穴,还有一些人用泥和枝条仿照燕窝建造自己的躲避处所。”“巢居”和“穴居”的进一步发展,即是中原大地上出现的干阑式建筑和木骨泥墙的地面建筑,以及欧洲大陆上逐渐发展起来的蜂巢形石屋、树枝棚屋、帐篷、长方形房屋等。据考古发掘和复原研究,这些住所在空间上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例如,规模都很小,形状都是圆形和方形,构成方式主要以“单间复合式”和“多间集中式”为主。然而,中西传统居住建筑也存在不同。中国住宅多数以院落式布局为主,通过廊或廊庑连接室内空间形成整体,空间组织讲究主从关系;而西方住宅多数以独立式布局为主,通过大厅等连接室内空间形成整体,空间组织注重序列关系。中国住宅发展到周代,院落式布局已经基本形成,此后一直沿用到明清时期。院落式布局由一座座单体建筑、廊或廊庑、围墙围绕着中心院落,在平面方向上向四个方位扩展和延伸的组群形式,造就了一种使建筑物依存于大地的感觉。其中,单体建筑作为室内空间的载体,一方面以一定的组织方式,成为建筑组群的一个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也就是说,每座单体建筑都具有完备的空间结构和空间形态。西方住宅在初期布局上,也曾使用以庭院为中心周围布置房屋的形式,如古希腊的庭院式住宅、古罗马的中庭式住宅。但古罗马也创造了公寓式住宅,并呈现出由中庭式向公寓式住宅发展的趋势。自古罗马以后,西方住宅很快倾向于独立式布局,即把原来离散的单体建筑合并起来,组合成独立式住宅,不断追求巨大的建筑体量和内部空间,从中世纪的城堡,到文艺复兴的府邸和别墅,再到古典主义的府邸大多如此。室内各种房间,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房间,通过“大厅式”“楼梯厅式”“长廊式”“连列厅式”等把水平与垂直方向上的各个房间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室内空间系统。(摘编自詹和平《中西传统居住建筑室内空间设计比较》)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建筑常表现为:在围墙内部各建筑势态干戈相向,说明其看重与自然的对比,更着力于凸显人的力量。B.中西方文献资料认为,最初的住宅建筑都是先民们为了满足生存需求而建造的“巢居”和“穴居”。C.中西方传统住宅建筑,在整体布局、室内空间连接方式以及空间组织关系上,多存在不同之处。D.一座座单体建筑组成建筑组群的布局,是中国传统居住建筑典型而又独有的空间结构形式。2.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中西民族的哲学观念不同,决定了中西建筑艺术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性格。B.中国传统建筑的含蓄美,表现在建筑群体之中,而不是在建筑单体中。C.如果太和殿没有紫禁城庄严氛围的烘托,那么它也就失去了“绘画”之美的价值。D.中国建筑不强调在自然面前过分突出自己,因此也在自然面前失去自己。3.下列选项中,最不符合材料一所提中国“艺术性格”的一项是()A.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B.李白《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C.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D.王实甫《长亭送别》:“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4.萧默认为,“关于中西建筑的比较,很难说孰优孰劣,就好比山南宜于桃李,山北宜于松柏,各有其宜而已。”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此的理解。5.以下是《红楼梦》第十七回关于薛宝钗住的“衡芜苑”的描写,请根据材料一分析其所体现的中国建筑特征。因而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营砌盘阶,或如翠带飘飘,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纸世界(节选)高建刚多年前盛东西在英国留学时,跟随导师学习水彩画和手工抄纸。导师每画一幅画,必先亲自造一张纸。盛东西起初难以接受,有必要自己造纸吗?直到顿悟了纸与人与画与世界的关系,他才笃志探索纸的世界。回国后,盛东西在郊区买了一套房子,兼做自己的工作室——画画、抄纸。为了研究纸,盛东西还收藏字画。那天他信步来到一个画廊。画廊昏暗,逼仄如储藏室,柜台内靠墙角的红木桌上胡乱地堆了一些旧字画,一截女人的面容从中露出来。他立刻被吸引住,便唤柜台内头埋进双臂趴在茶桌上的青年。年轻人转身把那一堆捧过来,说,随便看吧。盛东西移开覆在那女人面容上的各种字画,一幅完整的女人肖像呈现出来:她的脸罩在一只麻网中,透过网眼可以看出她的披肩长发,细长眉毛,清澈的眼神。吸引他的还有这张画纸,他仔细端详着画纸,纸相既熟悉又陌生:它是由多种树木纤维制成,青檀、桑树、沙田稻草……他都能辨认得出;纤维的粗细、长短、疏密乱中有序,纸与水色的融合、分离、渗透、沉淀恰到好处,仿佛有只无形的手在引领、控制;但有一种游丝般似有若无的纤维——他未曾见过——闪烁不定贯穿其中。世上的纸,他都研究过,尚未有辨认不出的。虽然眼前这种纸让他百观不得其解,但他莫名地感知:是这纸成就了这幅画。画的右下角有落款:蔡丁;在画的反面底部有铅笔清淡写下的题目:《自画像》。盛东西以不可思议的低价把这张画买回家。他天天凝视着这张画,有一天他发现右上角不起眼处有个模糊的水印,用织物经纬密度镜仔细辨认,是“纸村蔡纸”四个字。纸村在不高不矮的纸山下,不大不小的纸河边。纸村家家户户从事手工抄纸,故称纸村。山上树、河中水皆宜造纸,故称纸山、纸河。纸村有户蔡姓农家,抄纸有祖传秘方,据说南唐后主李煜亲设御监生产的澄心堂纸,用的就是蔡家祖传秘方。当然这是许多年前的事了。自纸村纸山造纸厂建成开工以来,五花八门的机械纸铺天盖地涌来,一辆辆运纸卡车风驰电掣穿村而过,手工抄纸业随之低迷清冷。蔡家祖传秘方,传男不传女,传女不传婿。蔡川仅有一女,取名蔡丁。他教蔡丁抄纸,但秘方中关键一味不授,担心秘方流入外姓。蔡妻姓姬,在一次抄纸技能大赛上与蔡川相识,两人彼此欣赏志趣相投成眷属。蔡妻从小爱纸,抄出的纸薄如蝉翼,细腻而有韧性;还能用纸叠出青蛙、长颈鹿、汽车、轮船……用她自己的话说纸生万物。两人恩恩爱爱,共同抄纸。蔡纸经蔡川与妻合抄更是通灵一般,于蔡纸上书画能感到纸、心、手的呼应。孰料命蹇时乖,妻生蔡丁时产后大出血撒手而去。蔡家在纸村一棵古榕树旁的一座灰瓦白墙的四合院内。蔡川和蔡丁分别住东厢房和西厢房。正房是抄纸间,正面墙上挂着一幅蔡妻生前照片,左右两侧挂有一副蔡川书写的魏碑体对联“森林木生纸,人从众造世”。盛东西和蔡川第一次见面是在夏天傍晚的蔡家门口。盛东西剑眉星目,络腮胡,长发微卷,胳膊夹着镶了镜框的蔡丁自画像。他敲了敲蔡家带有门环的木门,蔡丁闻声开门,两人对视的一瞬,盛东西立刻对应上麻网中的女人。在正房门口收拾杂物的蔡川停下手中活,警惕地瞅着他们。盛东西手中的画像惊醒了蔡川一直压存心底的不安。纸村有饭口儿留客的习俗。那天晚上在东厢房三人围坐餐桌前,蔡丁做的菜,喝的是蔡川存了多年的白酒,盛东西顶多喝了二两,蔡川至少喝了半斤。蔡丁虽滴酒未沾,却像也喝了酒,脸颊桃红,在一旁静听盛东西和爹说话。盛东西喝下第一口酒,大张着嘴持续数秒,说,大叔,好酒。这是她娘用自己种的粮食酿的酒,这酒本是她为庆祝自己生孩子顺利酿的。蔡川说完,眼里便有了泪光。盛东西沉默了一会儿说,听说大婶抄纸天下一绝。不提了,蔡川打断道,人都没了,过去的事了。盛东西感觉蔡川在回避这个话题,转而说起蔡丁的画。问蔡丁,为什么要用麻网罩住自己?蔡川没给蔡丁回答的机会,说,麻网是我们蔡家过去抄纸的原料。盛东西说,大叔,蔡纸很神,我竟看不出是什么纤维制成的。蔡川说,能看出来就不叫蔡纸了。盛东西说,只要是树木纤维,我都能认出来。蔡川说,可蔡纸不仅仅是树木纤维。盛东西有点受挫。他看着蔡川,鼓起勇气从口袋里掏出装了一沓百元现钞的信封。蔡川瞥了他一眼,驱蝇般摆摆手,走出了房门。盛东西尴尬地看着蔡丁,不知如何是好。第二天午后,盛东西躲在暗处跟踪蔡川、蔡丁“转山”挑选抄纸树木。他们翻过两座山峰,越过几道山梁,盛东西好不容易跟上,感到转迷路了。只见他们来到纸山西面悬崖旁的一片树林里,蔡川默哀似的立在一棵树旁。盛东西屏息藏身一棵榆树后远远观察着——他被那棵树惊住了。那是一棵未曾见过的奇树:有三人多高,浅灰色树皮光洁细致;树干碗口粗;心形叶两面分别呈暗紫和灰绿色;枝丫密集,粗细均匀,呈放射状,如千手观音;顶端有一伯劳鸟巢。盛东西想难道自己遇上了新物种,他情不自禁快步来到树前,欲触摸辨认这棵奇树,被蔡川一把拦住,说,不许碰。盛东西的跟踪让他很恼火,他挡在树前,说,谁都不能碰。盛东西看着蔡川,觉得不可思议。盛东西说,大叔,这一定是新树种,是重大发现,要受国家保护的!蔡川似被这话触动,神情有些恍惚起来。盛东西紧步向前,双手抚摸奇树光滑如皮肤的树干和枝叶,脱口而出,这树的纤维抄纸一定很美妙!蔡川的脸色更加阴沉难看,他拨开盛东西还在抚摸树干的手,说,你走吧。盛东西仍沉浸于惊喜的发现不能自拔,求助地看向蔡丁。蔡丁知道爹的华脾气,打破僵局说,我送他走吧,他一个人下山会迷路的。说完她望着盛东西,盛东西无法拒绝蔡丁目光中的恳切,盯着奇树一步步后退着离去。走在下山的路上,盛东望西望着蔡丁清纯如晨曦的面容,说,蔡纸中肯定有一种不寻常的纤维,你就告诉我吧。蔡丁眼神闪烁地说,告诉你吧,祭纸里不寻常的纤维是我娘。盛东西瞠目结舌,难以置信。蔡丁继续说,你说的受国家保护的新树种就是她。(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盛东西以不可思议的低价把这张画头回家”,意在表明这张画用纸珍稀,画廊老板没发现纸的秘密。B.蔡川家有个四合院,有东厢房和西厢房,但抄纸间安放在正房,可以看出,抄纸在蔡家的地位。C.作者对奇树枝丫“如千手观音”“顶端有一伯劳鸟巢”的描述,意在凸显出这棵奇树的与众不同。D.盛东西说“受国家保护”,是说新物种,蔡川听到这话,想到的有可能是妻子,所以他才神情“恍惚”。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盛东西对蔡纸秘密的探寻,与蔡川父女的神秘行为形成对比,隐含着作者对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的一些隐忧。B.“蔡川默哀似的立在一棵树旁”“挡在树前""脸色更加阴沉难看”等描写为下文蔡丁说“新树种就是她”做了充分的铺垫。C.小说人物对话不使用冒号及双引号,这使得叙述者、阅读者和小说角色之间的距离更贴近,叙述更灵活,节奏更紧凑。D.画中罩着麻网的蔡丁的形象与现实中蔡丁的形象产生了巨大反差,让盛东西内心无比震惊,艺术表现也更具张力。8.鲁迅说过:“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眼神往往反映人的内心和性格,请在文中任意找出两处对蔡丁眼神(目光)的描写,并简要分析。9.蒲松龄笔下有“人化促织”.卡夫卡笔下有“人化甲虫”,这篇小说结尾有“人化奇树”。请结合全文,分析小说以此结尾的好处。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材料一:臣窃观自古人主,享国日久,无至诚恻怛忧天下之心,虽无暴政虐刑加于百姓,而天下未尝不乱。自秦已下,享国日久者,有晋之武帝、梁之武帝、唐之明皇。此三帝者,皆聪明智略有功之主也。享国日久,内外无患,因循苟且,无至诚恻怛忧天下之心,趋过目前,而不为久远之计,自以祸灾可以无及其身,往往身遇祸灾,而悔无所及。虽或仅得身免,而宗庙固已毁辱,而妻子固已穷困,天下之民固已膏血涂草野,而生者不能自脱于困饿劫束之患矣。晋、梁、唐之三帝,以晏然致此者,自以为其祸灾可以不至于此,而不自知忽然已至也。伏惟皇帝陛下,有恭俭之德,有聪明睿智之才,有仁民爱物之意。然享国日久矣,此诚当恻怛忧天下,而以晋、梁、唐三帝为戒之时。以臣所见,方今朝廷之位,未可谓能得贤才;政事所施,未可谓能合法度。官乱于上,民穷于下,风俗日以薄,财力日以困穷。而陛下高居深拱,未尝有询考讲求之意。此臣所以窃为陛下计,而不能无慨然者也。夫因循苟且,逸豫而无为,可以侥幸一时,而不可以旷日持久。以古准今,则天下安危治乱,尚可以有为。有为之时莫急于今日过今日则臣恐亦有无所及之悔矣。然则,以至诚询考而众建贤才,以至诚讲求而大明法度,陛下今日其可以不汲汲乎?(节选自王安石《上时政疏》)材料二:国家之所以存亡者,在道德之浅深,不在乎强与弱;历数之所以长短者,在风俗之厚薄,不在乎富与贫。道德诚深,风俗诚厚,虽贫且弱,不害于长而存;道德诚浅,风俗诚薄,虽强且富,不救于短而亡。人主知此,则知所轻重矣。是以古之贤君,不以弱而忘道德,不以贫而伤风俗,而智者观人之国,亦以此而察之。齐,至强也,周公知其后有篡弑之臣;卫,至弱也,季子知其后亡;吴破楚入郢,而陈大夫逢滑知楚之必复;晋武既平昊,何曾知其将乱。故臣愿陛下务崇道德而厚风俗,不愿陛下急于有功而贪富强,使陛下富如隋,强如秦,西取灵武,北取燕蓟,谓之有功可也,而国之长短,则不在此。(节选自苏轼《上神宗皇帝书》)【注】《上时政疏》写于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上神宗皇帝书》写于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该年王安石启动变法,苏轼针对变法之弊写下这篇万言书。10.材料一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有为之A时B莫急C于今日D过今日E则臣恐F亦有无所C及之H悔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也可以用来作朝廷和国家政权的代称。B.固,本来,与《师说》“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中的“固”字意思相同。C.豫,安逸,安乐,与《谏太宗十思疏》“可以尽豫游之乐”中的“豫”字意思不同。D.以,凭借,与《烛之武退秦师》“以其无礼于晋”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安石认为当时北宋王朝存在官乱民贫等问题,如果皇帝安于现状而不去解决,终会如晋武帝、梁武帝、唐明皇一样招致灾祸。B.王安石指陈时弊前先肯定皇帝的德才心意,这与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提出“十思”前先用大量篇幅赞美唐太宗的劝谏方法相同。C.材料一中王安石的观点与《答司马谏议书》中表达的求变思想具有内在一致性,对改变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具有重要意义。D.虽然立场、观点不同,但王安石与苏轼都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来论述观点、提出建议,彰显了心忧国事、积极作为的士大夫精神。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臣所以窃为陛下计,而不能无慨然者也。(2)道德诚深,风俗诚厚,虽贫且弱,不害于长而存。14.两则材料中,王安石与苏轼都为当朝君主治国提出了建议.二人的建议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题。消暑白居易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问题开篇,点明季节和环境,“端坐”二字则为下文的观察和思考蓄势。B.颔联提醒我们夏日里要勤劳,清除生活中多余之物,从而享受窗下徐来的清风。C.后两联诗人以议论的方式,总结消暑感悟,既贴合生活实际,又蕴含人生哲理。D.全诗语言不事雕琢,通俗易懂,亲和自然,这符合白居易诗歌一贯的风格。16.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指出“讽谕诗,兼济之志也”“闲适诗,独善之义也”。你认为《消暑》是一首“讽谕诗”还是“闲适诗”?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四、默写题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读史以明鉴,前朝灭亡的教训往往给后世深刻的启示。如杜牧《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一针见血地指出秦国的灭亡完全是咎由自取;又如苏洵在《六国论》中提出“_________________”的忠告,否则将国力日渐亏损终至灭亡。(2)今天,人们经常引用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不取不义之财之意,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3)小刚暑假到湖南旅游看到洞庭湘浩瀚恢弘的气象不由想起杜甫《登岳阳楼》中对此景象的描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语言表达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昆明的天,非常非常的蓝。这是一种不可名状的蓝,只要有一小块这样的颜色,就足以令人()了,每抬头看一眼,都要惊呼:哦!有这样蓝的天!而天空是无边无际的,好像九天之外,也是这样蓝着。蓝得丰富,蓝得慷慨,蓝得澄澈而光亮。蓝天上聚散着白云,用一朵朵来做数量词,对昆明的云是再恰当不过了。天空中的云变化更是奇妙。这一处如山峰,层峦叠嶂,厚薄相接处似有溪流落下,那一处如树丛,老干傍着新枝;这一朵如花盆中鲜花怒放,那一朵如小船,正待扬帆起航。它们聚散无定,以小朵姿态出现总是疏密有致、潇洒自如;以大朵姿态出现则如堆绵,如积雪,很有气势。有时云不成朵,扯薄了,撕碎了,如同一幅抽象画。有时又几乎如木如石,建造起几座七宝楼台,转眼便又坍塌了。(),乃是常事。云的变化,随天地而存,苍狗之叹,也随人而在。18.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下列句子中的“这样”与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这样”,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我从没梦想过有今天这样隆重的时刻,我的研究被国际科学界称颂。B.“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C.这样的庭院或天井里虽然往往也种植树木花草,但主要部分一般地都有砖石墁地。D.我贪婪地阅读这样一类历险故事,其中讲述的是时间旅行者进入别的多维空间。20.文中画框的句子可以改成:“蓝得丰富、澄澈而光亮。”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南宋人陈善,于《扪虱新话》一书中,谈读书,曰:“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定入书法;用得通透,此是出书法。”A____________?用陈善的话来说,就是“见得亲切”。看见一本书,即油然生发一份亲切感,出于兴趣,出于喜欢,自然也就能很容易地进入书中了。而只有“入得书”,也才真正能够理解作者的“用心处”了。那么,又何谓读书之“出”呢?陈善认为所谓“出”,就是“用得通透”。他的着眼点在于一个“用”字。但就一个“用”字而言,应该也是有一定层面的。“用”的其中一个层面是摘章截句。此等“用”,是借他人之话,B____________;而所用之章句,只是自己文章的材料,是为自己的文章服务的。这种“引用”,如果材料选择典型,引用恰当,即能使自己的文章充满知识性和趣味性,此便是“用”到了好处。C____________。此等“用”,是将章句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将故事化为典故,进行浓缩、提炼,使得所用更精炼、确当。古人诗词文章中的“用典”,便是如此。①据陈善《扪虱新话》表明,②“用得通透”意为运用得透彻、灵活,③是“用”的最高点,④已然达到了一种深刻饱满的状态。⑤更为重要的是,⑥“用得通透”在某一个人身上则具体表现为:⑦不仅其人的读书成为其学问的一部分,⑧还成为塑造其人格的文化基础。一言以蔽之,“用得通透”就是读书使人修身养性并最终化为他们生命的养分。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文中最后一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六、材料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生活中,我们经常去旅行。有的人十分理性,生怕出现什么变故,于是总想做好一切攻略,设想一切可能出现的情况,准备好应对策略,步步为营,以顺利地到达终点。有的人比较感性,不在乎路途上的困难,无所畏惧,勇往直前,遇水架桥,逢山开路,虽一路历经艰险,踉踉跄跄,但最后也到达了终点。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A,“看重与自然的对比,更着力于凸显人的力量”错误。原文是“中国建筑不强调突出自己,所以尽管在围墙内部各建筑势态干戈相向,群外却趋于平静”,“欧洲建筑不重视与自然的渗透调和而更看重与自然的对比,人的力量显示得更加突出”可知中国建筑重在与自然的融合而不是与自然的对比,故选A。2.答案:C解析:A,“中西民族的哲学观念不同,决定了……”错误。原文“中西民族在哲学观念、文化传统、性格气质和审美心理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建筑艺术也不例外”可知,中西建筑艺术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性格的原因有很多,不只有“中西民族的哲学观念不同”;B“中国传统建筑的含蓄美,表现在建筑群体之中,而不是在建筑单体中。”错误。材料一中第四段提到:“中国的建筑重在创造一种群体的内在意境之美,比较含蓄”而这种含蓄之美正体现在绘画美之中,重在单体建筑和整体组成线段,达到点和面的整体和谐,所以得出含蓄美应该是表现在建筑单体和建筑群体中。D.“因此也在自然面前失去自己”,错误,根据材料一“中国建筑主动地把自己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实际上是另一方式的对自身的肯定”可知,中国建筑不强调在自然面前过分突出自己,并没有在自然面前失去自己,而实际上是另一方式的对自身的肯定。故选C。3.答案:B解析:材料一所提中国“艺术性格”指的是精神的宁静与平和,含蓄温文,更为内在,融于自然。B“噫吁巘,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为直接抒情,突出了自然与人的对立,不符合“融于自然”“天人合一”“含蓄温文”的特点。ACD都体现了中国“艺术性格”中的“含蓄温文”的特点。故选B。4.答案:①中国住宅多数以院落式布局为主,空间组织讲究主从关系,体现中国人的伦理观念;②西方住宅多数以独立式布局为主,追求巨大的建筑体量和内部空间,注重序列关系,符合西方人的性格气质。解析:5.答案:①衡芜苑入门是“突出的插天大玲珑山石,把所有房屋熟皆遮住”,这大山石是住处的屏障,也是主人性格瑟而不露的写照,体现了中国建筑含蓄温文、更加内在的特征。②衡芜苑四面都环绕着石块,把里面的房屋都遮住了,且许多异草穿石隙,垂据绕柱,景物和房屋互相衬托,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的艺术审美。解析:6.答案:A解析:“画廊老板没发现纸的秘密”错,不是“没有发现”,而是他不懂纸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7.答案:D解析:“画中罩着麻网的蔡丁的形象与现实中蔡丁的形象产生了巨大反差”错,蔡丁形象前后较一致,没有形成反差。8.答案:①第一处是对画面上蔡丁容貌的描写“清澈的眼神”,反映出蔡丁内心的纯洁和性格的纯真。②第二处是蔡丁劝盛东西离开时的描写“目光中的恳切”,反映出蔡丁善解人意的性格,其中包含着对母亲的爱和对父亲的维护。③第三处是蔡丁告诉盛东西答案时的描写“眼神闪烁”,反映了蔡丁内心的矛盾和性格的善良。解析:9.答案:①小说以幻想作结,带有神秘的色彩,激发读者想象。②丰富了人物形象。蔡丁的母亲生前抄纸,死后幻化成奇树做抄纸的原料,塑造了一位热爱传统技艺的女性形象。③看似荒诞的情节更深刻地反映了蔡纸的神秘性以及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的艰难,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解析:10.答案:BDE解析:“有为”修饰“时”,“之”作结构助词,意为“的”,故应在“有为之时”后,即B处断开;“于今日”作后置状语,修饰“急”,应在“今日”后,即D处断开;“过”作谓语,“今日”作宾语,“则臣恐亦有无所及之悔矣”句意完整,故应在E处断开。11.答案:D解析:“意义和用法相同”错,“以其无礼于晋”中,“以”表示因为。12.答案:B解析:“用大量篇幅赞美唐太宗”错,在提出“十思”之前,作者以“固本思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然后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并未用大量篇幅赞美唐太宗。13.答案:(1)这就是我私下替陛下考虑,而不能不感慨万千的原因。(2)道德如果深厚,风俗如果淳厚,即使国家贫穷弱小,也不妨碍它长久存在。解析:(1)“所以”……的原因;“窃”,私下;“计”,考虑。(2)“诚”,如果;“虽”,即使;“害”,妨碍。14.答案:王安石建议皇帝应有真诚恳切的忧虑天下之心(忧患意识),不能--味守旧而应有长远之计,应修明法度,广纳贤才,使国家富强。苏轼建议皇帝应崇尚道德、重视风俗,而不是一味追求功业,追求富强。解析:参考译文:材料一:我私下里观察,自古以来,国君在位的时间很久了,没有极其真诚恳切的为天下担忧的意识,即使没有暴政酷刑施加到百姓身上,天下也没有不发生战乱的。从秦代以后,在位时间较长的帝王有晋武帝、梁武帝、唐明皇。这三位帝王,都是聪明有智谋且有卓著功业的天子。他们在位时间长久,对国内和国外没有忧患意识,只知道沿袭旧的办法行事,得过且过,没有极其真诚恳切的为天下担忧的意识,只考虑得过且过地度过眼前的日子,而从来不做长远的打算,自以为灾祸不会降临到自己身上,往往是自身遭遇灾祸时,后悔也来不及了。即使有时候自身可以免于遭难,可是国家本来已经受到了损毁和污辱,妻子儿女本来已经遭受了贫困而走投无路,天下的百姓本来也已经尸横遍野,那些活着的人也不能摆脱因顿饥饿、艰险窘迫的祸患。晋、梁、唐三朝帝王,都是由于安逸而败亡,他们自认为那些灾祸不会降临,却不知道那些灾祸突然之间就已经到来了。皇帝陛下有谦恭节俭的美德,有聪颖明智的卓然才能,有善待百姓珍爱万物的心意。然而在位时间很久了,此时确实是应该诚心恳切地忧虑天下,把晋、梁、唐那三朝帝王作为借鉴的时候了。据我的观察,现在朝廷中担任官职的人,还不能说都是任用了贤才;实施的政令措施,也不能说是完全合乎法度。官员在上面胡作非为,底层百姓日渐贫困,风俗一天天浮薄,国家财力一天天趋于匮乏。而陛下高居帝位、垂拱而治,不曾有咨询考察讲求法度的意愿。这就是我私下替陛下考虑,而不能不感慨万千的原因。像那些做事守旧,只顾眼前快乐而得过且过,贪图安逸而无所作为的人,可以凭借一时幸运而意外获得成功,却不能依靠它保持天长日久。用古代来衡量当下,那么天下的安危成败还可以加以挽救。有所作为的时机,没有什么时候比今天更紧急,过了今天,我担心后悔也来不及了。既然这样,那么用至诚的态度咨询考察、广泛培养贤才,用至诚的态度讲求法度并极大地修明法度,陛下今日怎么能不抓紧时间去做呢?材料二:国家的存亡,在于道德的深浅,不在于国家的强弱;国运的长短,在于风俗的厚薄,不在于国家的贫富。道德如果深厚,风俗如果淳厚,即使国家贫穷弱小,也不妨碍它长久存在;道德如果浅薄,风俗如果浅薄,即使国家富强,也不能阻止它迅速灭亡。君主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懂得了轻重。因此古代贤君,不因为国家弱小而忽略道德,不因为国家贫穷而伤害风俗,有智慧的人看别人的国家,也是凭借这方面而审察的。齐国极度强盛,周公预言齐国后世必有弑君篡权之臣;卫国极其弱小,季札(见卫国贵族中多有贤人)便认为卫国会在最后才灭亡;吴国攻陷了楚国的都城郢,而陈国大夫逢滑预言楚国不久将复国;西晋武帝吞并了吴国后,何曾知道其后世将会出现动乱。所以臣希望陛下一定要致力于崇尚道德、注重风俗,不希望陛下急切求功,贪取富强,使陛下的天下富贵如隋,强大如秦,向西攻取灵武(西夏),向北攻取燕蓟(辽),称之为有功业,是合适的,但是国运的长短,却不在于此。15.答案:B解析:“提醒我们夏日里要勤劳,清除生活中多余之物”错,本联是说眼前没有多余的东西,窗子自有清风吹来,分别从视觉和触觉角度,描写在院中的所见所感,享受大自然的清净,没有表现“勤劳”。16.答案:[示例]我认为这首诗是“闲适诗”。这首诗写诗人端坐院中,闲居空旷之处,感受清风自来,闲逸悠然;“无长物”“室空”表明诗人不被外物羁绊,淡泊平和;最后两句自言不与追求名利者相同,独善其身,自得自适,符合“独善之义”,因此是一-首闲适诗。解析:17.答案:(1)族秦者秦也;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2)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解析:18.答案:赞不绝口或赞叹不已;变幻莫测;解析:第一空,结合后文“有这样蓝的天”可知,此处是对昆明蓝天的赞美,可填“赞不绝口”或“赞叹不已”。赞不绝口:赞美的话说个不停,形容对人或事物十分赞赏。赞叹不已:连声赞赏不止。
第二空,此处总结云的各种变化情况,可填“变幻莫测”。变幻莫测:指事物变化很多不能预料,变化多端,难以揣测。19.答案:A解析:A项和原文的“这样”都表示程度。
B.如此,代替某种情况。
C.这样一类,特指某个类别。
D.特指某个类别。
故选A。20.答案:①原句是三个短句,反复出现“蓝”,强调了天空“蓝”;而改句是一个句子,只是简单地说明了天空“蓝”的特点。②原句“慷慨”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而改句没有。解析:原句“蓝得丰富,蓝得慷慨,蓝得澄澈而光亮”是三个短句,反复出现“蓝”,强调了天空的“蓝”;
而改句“蓝得丰富、澄澈而光亮”是一个句子,只是简单地说明了天空“蓝”的特点,没有强调意味。
原句“蓝得慷慨”中“慷慨”赋予天空以人的特点,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明蓝得透彻无保留,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富有韵味和感染力;而改句没有。21.答案:[示例]A何谓读书之“入”呢;B达自己之意(达己之意);C“用”的另一层面是化用解析:22.答案:[示例]①句,修改为:陈善《扪虱新话》表明(或“据陈善《扪虱新话》”)。⑦句,修改为:其人的读书不仅成为其学问的一部分。解析:23.答案:放飞感性的热情,沉淀理性的智慧湖南考生旅行时,有些人感性十足,不管前方有何险阻,会发生怎样的意外,他都凭着自己的意念勇往直前:有些人富有理性,总是想把可能会遇到的事情梳理清楚,以便应对突发情况,保证顺利到达终点。在人生的路途上,我们该如何看待感性与理性呢?诚然,感性的热情是点燃成功之火的关键因素。当我们的内心充满热情时,会自然而然地涌现出一股力量推动我们前行,从而克服困难,超越自我,更加努力地去完成目标。君不见,是感性的力量,让体操运动员丘索维金娜以“高龄”八战奥运,创造母爱奇迹:君不见,是感性的力量,让漫画家宫崎骏构筑魔幻温暖的动画世界,治愈无数心灵:君不见,是感性的力量,让作家三毛选择在旅途中游学,写下动人文字。而年轻的我们,也正因感性的热情,全力奔赴心中的所爱与所想。然而,“冲动是魔鬼”。若我们一味在感性的驱动下想做就做,想走就走,随心所欲,一不小心就会前功尽弃,留下遗憾。因为感性,前秦将领苻坚盲目进发,惨败于淝水之战:因为感性,刘备恃强冒进,在夷陵之战中受到重创,元气大伤。其实,此时若有理性干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民间个人合法借款合同范本:区块链技术在借贷领域的应用3篇
- 2025年度水产品线上商城运营合作合同3篇
- 2025年度家庭财产投资与风险管理合同3篇
- 2025年城市更新项目小额施工合同示范文本3篇
- 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合同协议书(2025年)
- 全新水电站运行承包合同2025年
- 2025年度木材加工厂原料供应合同典范3篇
- 前期物业管理委托合同范文2025年
- 2025年度模特经纪公司模特签约合同3篇
- 私人二手房屋买卖合同协议书(2025年)
- 青年产业园铝灰和废酸资源化综合利用试验项目环评报告表
- 2024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
- GB/T 44312-2024巡检机器人集中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 统编版九下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 【市质检】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 物理试卷(含答案)
- CJT 195-2004 外层熔接型铝塑复合管
- 工程图学及计算机绘图习题集
-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解读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大单元教学设计)
- DBJ50-T-417-2022 建筑施工高处坠落防治安全技术标准
- 五年级上册英语教案-Unit 4 Lesson 21 What Year Is It-冀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