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说课教案与说课稿_第1页
摩擦力说课教案与说课稿_第2页
摩擦力说课教案与说课稿_第3页
摩擦力说课教案与说课稿_第4页
摩擦力说课教案与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湖南省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及设计大赛参赛教案参赛选手:罗世民参赛课题:摩擦力参赛单位:益阳市第十五中学课题:摩擦力说课人:益阳市十五中罗世民一、说教材:《摩擦力》是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3节的内容,是力学中三种常见力之一。概念多、难度大(如静摩擦力的可变性,静摩擦力的方向,最大静摩擦力等)是本节教材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而言,是训练学生的思维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的好材料。此外,摩擦现象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习习相关,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它很好的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是本节教材的又一个显著的特点。二、说学情:高中《摩擦力》一节,是在初中《摩擦现象》的基础上螺旋递进的内容,学生已经获得了一些摩擦现象与摩擦力概念的初步知识,对它已经有了一些简单的了解,同时,随着中学生生理与心理的不断成熟,在学习与生活中建立起来的摩擦力的感性认识越来越多,为培养学生的思维逐渐地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成为了可能。另外,初中阶段已经初步具备了探究和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也就是说,学生已经具备了从感性到理性,从定性了解到定量研究摩擦力及其规律的基础。三、教学目标定位:⑴知识与技能:【1】知道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断它们的方向。【2】会利用公式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知道动摩擦因数与哪些因素有关。【3】知道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最大静摩擦力。⑵过程与方法:【1】通过思考与交流、实验设计、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如何设计实验,学会在设计实验时如何把握实验的难点、注意点和可能产生的问题。【2】培养实验中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亲自实验,体验实验中的“意外”,展示创造的才华和个性,提升合作的技巧和责任,收获成功的喜悦。【2】了解物理知识与生活、生产是相联系的,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体会物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生产中的物理。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公式的理解和应用。(2)教学难点:【1】静摩擦力的方向及其应变性。【2】如何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物体有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趋势”中的“相对”的含义。五、教学设计思路

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重在启迪学生的思维,体验探究的经历,掌握与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思维方法。因此本节课教学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存在,并引导学生积极研讨与探究它们的发生发展规律。如摩擦力的存在条件,静摩擦力的变化规律及其研究方法等,使学生体验认知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对于滑动摩擦定律的教学,则采取全开放式的探究研讨法组织教学,让自己独立自主的像科学家一样地完成本节课的探究任务,使之运用控制变量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发现的规律并理解其物理内涵,使学生全面理解教材。因此,这节课可采用亲身体验、直观演示、探究、讨论并结合多媒体手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加强师生间的多边活动,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本节课计划安排2课时。六、教学资源摩擦力演示仪(自制)、筷子、小刀、玻璃杯、小车、长木板、毛巾、砝码、视频、图片、多媒体课件等七、教学流程图环节一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环节二环节三合作探究建构新知拓展应用课堂小结体验活动摩擦力的概念演示实验摩擦力的方向实践活动摩擦力的条件分组实验摩擦力的大小八、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引入新课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在高中阶段,教师有必要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萌发出科学问题。因此,一上课我就给学生提出问题:你能用筷子夹起玻璃杯吗?→学生亲手操作发现其中技巧→发现:他们是依靠摩擦力实现的。从身边的生活经验出发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第二环节:合作探究,建构新知(1)体验活动:体验与实践活动能唤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意欲,使学生快乐地学习。这样学生就能愉快地、发自内心地从事活动。而体验与实践活动中学生有较多的自由,他们可凭自己的兴趣、自己所关心的事情,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爱好,因而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行为能力、情感态度综合发展,便于造就学生的整体人格,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行为习惯和积极参与社会、勇于实践的态度。

让学生体验两手合掌开始搓手和进行搓手。→学生分别会感受到一种阻碍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的作用,然后根据学生的这种经历初步形成摩擦力的概念。(2)实践探究:问题一:两手分开一段距离滑动,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摩擦力?→两个物体相互接触问题二:如果接触面是光滑的,它们之间存在摩擦力吗?→接触面要粗糙活动一:手按黑板刷擦黑板与让黑板刷在黑板面上自由下落→要有压力活动二:将黑板刷放于水平木板上,将木板一端稍微抬高时黑板刷静止,再继续抬高木板时黑板刷下滑→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学生积极开展实践活动,然后经过猜想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我对他们进行引导、归纳,得到产生摩擦力的条件。(3)演示实验根据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器材,力求利用多年闲置的器材开发新的实验,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实验室丰富的课程资源。这样既能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又能培养学生实验创新意识。因此,我们学校物理教研组自制了一套摩擦力演示仪。通过自制的摩擦力演示仪可以来演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及大小。首先,我缓慢摇动轮轴,短物块与长物块一起运动(相对静止),但短物块想在长物块上运动即它们之间存在相对运动趋势,观察指针的偏向得到静摩擦力的方向,然后可以总结得出: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接着,我让长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同时快速摇动轮轴,明显可以看出短物块与长物块有相对运动,能够很好的区分相对运动与运动,同时观察指针的偏向得到滑动摩擦力的方向,然后可以总结得出: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通过演示实验能向学生形象直观地解释了“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中“相对”的含义,效果非常好。然后我通过动画演示静摩擦力的大小。(4)分组探究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学生分组实验过程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要鼓励学生手脑并用,亲自观察,亲自动手操作;要鼓励学生胆大心细,培养扎实的实验操作技能;要引导掌握实验的研究方法,领略科学研究的甘苦,培养科学研究的素养,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也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我鼓励学生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进行大胆的讨论。我再进行适当的指导,然后组织学生提出了探究问题的可能方向。(学生实验)我让全班学生分成八个物理兴趣小组,各组根据自己提出的探究方向独立地进行实验探究。实验完成后,先进行组内讨论,再由各组派代表到小题板上展示本组的探究成果,然后其它组提出补充意见及相互评价,再由各组订正自己的实验结论,最后我对各组的实验过程进行激励性与多元性的评价(见实验小组评价表),评出优胜小组。学生亲自探究,亲自感受,知道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于是,我引出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觉得水到渠成。第三环节:拓展应用,课堂小结最后,为了让学生知道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设计了欣赏这一环节:(视频演示)录象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物理,处处用物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时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高涨,我让学生谈谈学习本节的感受和收获(课堂小结)。九、教学设计总结与评价通过三个环节的设计,我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既实现了“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的目标,又符合高一学生对初中知识的承接,课堂生动有趣,指导学生观察,操作,评价,归纳,认识新知。在教学过程中,我灵活应用多种方法,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收获。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摩擦力,下面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的设想:我将围绕新课标的理念“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来设计本课。(首先,我来说说教材)《摩擦力》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3节的内容,它是整个力学的基础之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概念多、难度大是本节教材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此外,摩擦现象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习习相关,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它很好的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是本节教材又一个显著的特点。(接下来,我来说说学情)高中《摩擦力》一节,是在初中《摩擦现象》的基础上螺旋递进的内容,学生已经获得了一些摩擦现象与摩擦力概念的初步知识,同时,随着中学生生理与心理的不断成熟,在学习与生活中建立起来的摩擦力的感性认识越来越多,因此学生已经具备了从感性到理性,从定性了解到定量研究摩擦力及其规律的基础。(根据上面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⑴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知道摩擦力的产生条件,知道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最大静摩擦力;会判断它们的方向,会利用公式F=µF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⑵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初步学会如何设计实验,如何在设计实验时把握实验的难点、注意点和可能产生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通过亲自实验,展示创造的才华和个性,提升合作的技巧和责任,收获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生产中的物理,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点与难点定为:)

【重点】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及理解应用。【难点】摩擦力方向的判断及如何理解“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趋势”中的“相对”的含义。(根据以上几方面的情况,我设计教学思路如下:)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并引导学生积极研讨与探究它们的发生发展规律。对于滑动摩擦定律的教学,则采取全开放式的探究研讨法组织教学,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像科学家一样地完成本节课的探究任务,使之运用控制变量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发现F=μFN的规律并理解其物理内涵。因此,这节课可采用亲身体验、直观演示、探究、讨论并结合多媒体手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加强师生间的多边活动,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本节课计划安排2课时。本节课要用到教学资源有:摩擦力演示仪(自制)、筷子、玻璃杯等等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为三个环节,其中第二环节又分为四个步骤。下面我重点来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引入新课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在高中阶段,教师有必要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萌发出科学问题。因此,一上课我就给学生提出问题:你能用筷子提起玻璃杯吗?(学生觉得奇怪)→然后我让学生亲手操作发现其中技巧→最后他们发现:他们是依靠摩擦力实现的。从身边的生活经验出发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第二环节:合作探究,建构新知我认为体验活动能唤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快乐地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行为习惯和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

因此,我在教学中首先设计了体验活动。

我让学生体验两手合掌压紧开始搓手和进行搓手。→学生分别会感受到一种阻碍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的作用,然后根据学生的这种经历初步形成摩擦力的概念。在形成摩擦力的概念后,接着我们设计了四个实践与探讨活动。分别是问题一与问题二,活动一与活动二。通过实践与探讨,然后学生经过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我对他们进行引导、归纳,得到产生摩擦力的条件。知道摩擦力如何产生之后,同学们像学习重力和弹力一样,渴望知道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接下来我请大家仔细观察我的演示实验。根据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器材,力求利用多年闲置的器材开发新的实验。这样既能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又能培养学生实验创新意识。因此,我们学校物理教研组自制了一套摩擦力演示仪。通过自制的摩擦力演示仪可以来演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及大小。首先,我缓慢摇动轮轴,短物块与长物块一起运动(相对静止),但短物块想在长物块上运动即它们之间存在相对运动趋势,观察指针的偏向得到静摩擦力的方向,然后可以总结得出: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接着,我让长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同时快速摇动轮轴,明显可以看出短物块与长物块有相对运动,能够很好的区分相对运动与运动,很好的解决了本课的难点问题,同时观察指针的偏向得到滑动摩擦力的方向,然后可以总结得出: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然后我通过动画演示静摩擦力的大小。最后只剩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未知,学生都急切的想知道,但我并没有直接给出滑动摩擦定律。我认为学生分组实验过程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要鼓励学生手脑并用,亲自观察,亲自动手操作;要鼓励学生胆大心细,培养扎实的实验操作技能;要引导学生掌握实验的研究方法,培养科学研究的素养,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基于以上观点,本节课我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