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专项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专项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专项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专项研究开题报告_第4页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专项研究开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论文开题汇报题目:中国村镇银行发展现实状况,问题及对策研究一、选题背景、意义三农问题关系到中国改革、发展和稳定大计。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3月首批村镇银行在中国6个首批试点省诞生。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正式营业村镇银行达成214家。村镇银行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同意,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域设置关键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银行业金融机构。村镇银行作为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拥有机制灵活、依靠现有银行金融机构等优势,对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不足、竞争不充足局面起到了很大改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处理农民融资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不过目前村镇银行得到快速发展同时,因为其本身经营成本高,成立时间短,盈利空间小,筹集资金困难,风险控制难,还面临同业竞争威胁等问题,其发展前景不容乐观。村镇银行所面临问题将严重阻碍其发展,不利于改善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结构,缓处理农村资金供需问题,缩小城镇差距。本文将着重其发展过程中所遇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并提出对应对策,从而愈加好支持农村经济建设,处理三农问题。二、相关研究最新结果及动态(一)国外相关研究1.农村金融市场及其供求关系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HughT.Patrick(1995)提出含有代表性两种农村金融模式:一是“需求先于供给”模式,农村经济主体金融服务需求,造成农村金融组织及相关金融服务供给。二是“供给先于需求”模式,强调农村金融组织及相关服务供给先于农村经济主体需求。而这两种模式和农村经济发展不一样阶段适应,两种模式之间存在一个最有次序问题。以后学者从各个不一样角度研究了农村金融市场及金融供给和需求。MarkDrabenstott和LarryMeeker(1997)指出资本在农业经济中关键作用,并提出美国农村资本市场存在缺点,并从扩大小区银行可贷资金、发展农村二级市场、开发农村股票资本市场等三方面提出怎样发展农村资本市场来提升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JuniorR.Davis、AngelaGaburici和PaulG..Hare(1988)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对罗马尼亚农村金融服务可取得性决定原因进行了分析,定量方面着眼于影响贷款和储蓄原因:农民收入、资源和贷款使用;定性方面着眼于金融服务供给者和农户关系,同时也考虑了农村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农户参与或不参与动机。2.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及供给主体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R.LMckinnon)和爱德华.肖(ES.Shaw)出版了《经济发展中货币和资本》(1973)和《经济发展中金融深化》(1973)这两本书,提出了“金融抑制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金融抑制,集中表现为经济中实际利率过低甚至为负,主张放弃国家对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过分行政干预,扩大金融体系规模和容量。她们对非正规金融持不欢迎态度,认为非正规金融存在是对正规金融抑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合作金融体系社会性质逐步消淡化,市场型合作金融理论成为现在金融合作金融理论发展趋势。多年来,对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研究已经突破了合作金融范围,学者们把更多眼观投向农村商业性金融和多种非正式金融组织。如WynGrant和AnneMacNamara(1996)经过对农村专门金融机构和银行访问分析了英国和爱尔兰农户外援资金提供者情况,讨论了两国农业贷款机构发展及其随即商业化,同时指出,大农户往往能愈加好利用借款机会及新金融工具。BrianP.Cozzarin(1998)创建了农业部门两大契约关系概念模型,从而得出最优化契约和一体化组织形式是比合作金融更关键而且更有效农村金融组织形式结论。KorotoumouOuattaraDouglasH.Graham(1988)研究了贫困国家农村金融互助组织在金融服务、存贷款方面优点和不足。她肯定了乡村银行集体借贷优点,但也含有产权不明、规模过小缺点。在对农村非正式金融组织研究方面,HansDieterSeibel()指出,伴随货币经济膨胀,非正式金融机构进入了农村金融市场,但在规模、延伸和连续性上全部受到了限制,她认为应该帮助非正式金融机构改善管理并整合到更宽广金融市场,提出了使非真实金融正规化见解。ShahidurR.Khandker和RashidR.Faruqee()经过对巴基斯农业信贷调查分析指出,正规贷款机构提供用于生产贷款远高于非正规贷款。当给农业项目信贷予补助时,和印度两国农村金融组织研究表明,政策制订者一定要明白这些项目是否值得支持。Kelless。Tsai()经过对中国和印度两国农村金融组织研究表明,微观金融潜在用户仍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于非正式金融组织,她将非正规金融组织存在原因归结为:正规贷款有限供给、国家实施贷款政策能力有限、地方政治经济分隔趋势严重、很多微观金融组织存在制度缺点。⒊小区银行存在合理性研究在对小型银行研究方面,Hauswald和Marquez()从信息成本角度说明了小区银行存在合理性。认为大银行通常座落在远离中小企业借款人位置,从而使得其难以取得这些潜在用户关系型信息,并论证了关系型贷款将随信息距离或生产相关借款人特定信息成本提升而缩减,而上述成本通常和物理距离相关。对于小区银行在关系型贷款优方面,Berger和Udeu(1998)认为,大银行在向大企业发放贷款上拥有优势,而小规模小区银行因为其地域性和小区性特征,它们可经过长久和中小企业保持亲密近距离接触来取得多种信息,所以在向这些中小企业发放关系型贷款上拥有优势。而Berger、Udell(1995、)从银行组织结构和内部权利配置方面分析了小银行对关系型借贷适用性,认为大银行喜爱硬数据且不大愿意向信息获取困难借款人放贷,而小区银行因为含有处理软数据能力,在向信息不透明中小企业发放关系型借贷上拥有比较优势。同时Berger,KlapperUdell()和Berger和Udell()从关系型贷款独特处理程序及代理问题存在入手论证了小区银行存在合理性。在盈利能力方面,Berger(1995)经过对银行规模和银行赢利之间关系研究,认为规模并不能算作银行盈利充足条件。Keeton、Harvey、Willis()认为在过去中,相对于大银行而言,小区银行整体保持着本身良好盈利能力,即使她们盈利水平在最近3年也有部分下滑趋势,不过除极少数机构外,小区银行仍然独立运作、盈利良好增加快速,而且吸引大量新进入者。(二)中国相关研究村镇银行设置改变中国农村金融改革模式,其对处理农村地域金融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足等问题含相关键意义,面对村镇银行改革实践,中国中国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结果,形成了部分较有代表性见解。=1\*GB1⒈村镇银行设置意义相关村镇银行设置意义方面,大部分学者一致认为村镇银行设置在体制上是一个探索和创新,完善了中国金融体系结构。一是设置村镇银行属于一个增量改革,经过合适降低门槛,充足调动各类民间资本、城市金融资本甚至是外资到农村地域创业发展,能够有效处理农村地域资金不足问题;二是设置村镇银行提升了农村地域金融机构覆盖率;三是设置村镇银行能够激活农村金融市场,经过竞争来提升当地整体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而李莉莉()认为村镇银行设置是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之举,为农村金融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有利于竞争性农村金融机构构建,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金融供需矛盾,并为民间资金提供良性发展渠道,不过仍然不能从根本上处理农村问题。而张鸣鸣()则认为村镇银行设置活跃了农村金融市场,有利于完善农村服务,加速推进了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制度改革、促进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逐步转化为正规金融。何广文()则认为村镇银行设置是中国农村金融史上重大突破,农村金融将从增量角度改善农村金融结构和布局,然而仍需多角度创新。⒉村镇银行发展面临困难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面对着复杂农村金融环境也还存在很多问题,中国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从不一样角度对其进行了叙述。徐希龄()认为组建村镇银行最大困难在于提议人制度,国家要求必需有一家银行作为提议人,且必需占20%股份,而中国大型银行基础不管,中型银行认识不清,小型银行条件又不含有,所以严重阻碍了中国村镇银行设置。高凌云、刘钟钦()指出了因为农业生产易受自然条件影响、信用制度体系不完善、农户信用意识淡薄和银行经营管理水平较低使村镇银行面临较大信用风险。并据此提出了灵活确定贷款期限、逐步完善信用制度体系、增强农户信用意识和提升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等防范信用风险对策。李长健、卞晓伟、张磊()支付结算问题一直是困扰着村镇银行,支付结算不畅严重制约了其业务开展,部分村镇银行截至现在还未加入人民银行支付结算系统和征信系统,没有在人民银行开户,致使银行之间清算、用户资金跨行汇划只能经过当地农信社才能实现。另外,因为没有得到当地人民银行开户许可,存款准备金无法上缴,结算不通畅,企业基础户无法开立,难以发展大用户群体,存款增加缓慢,资金起源受限,各项业务发展缺乏可连续性。徐瑜青仅009)经过实地调研得出村镇银行发展面临吸收存款困难、存款之外资金起源受限、对公业务受限和政策支持不足等问题,并指出要实现村镇银行商业可连续发展,必需因地制宜选址、审慎经营、立足县域服务“三农”、吸引有实力投资者注入资本和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和风险救助机制。杜晓山()认为:不少村镇银行在人才和管理上、股东之间协调配合上、资金起源等方面全部不一样程度地存在问题;村镇银行目前面临最大挑战是仍然根据传统银行理念和业务实践来经营;在产品设计和业务步骤方面,部分村镇银行和一般银行没有太大区分,业务创新能力不足;村镇银行贷款规模通常很小,很多农民、企业往往拿不出符合银行要求抵押担保或业务和财务报表;村镇银行关键定位是处理小企业、微小企业和通常农户贷款问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多倾向于种养业和专业大户和规模较大企业,“放大不放小”现象普遍存在;农村信用环境和制度建设、农业保险等配套方法不完善,加大了金融机构经营风险等。秦晓晴()则经过7月在湖南湘乡实践活动调研结果分析总结,研究发觉村镇银行诞生在其目标地位上和实际是有偏差。因为村镇银行经营和发展面临瓶颈,村镇银行服务范围难“一心为农”。村镇银行实施商业化经营,必需要满足其本身实现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目标,所以就存在社会利益和商业利益冲突。部分村镇银行在服务上就逐步偏离三农服务目标,关键为当地大企业和对外出口企业服务,一般农民需求更为旺盛但却在金融服务中较为缺乏,疏漏中小型企业和更多农业大户贷款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所以在社会利益和商业利益上怎样寻求平衡是其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关键。而王学忠()也认为金融资本远离小农经济,造成了农户和村镇银行之间资金供求矛盾,使村镇银行所负担社会责任存在内在冲突,危及村镇银行生存和发展。这些冲突是市场机制不能处理,政府应负担对应责任。为此,政府应该采取方法,优化村镇银行经营环境,降低村镇银行经营成本;帮助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扩大资金需求;逐步改变农村小农经济状态,以达成缓解冲突,营造适合村镇银行生存发展环境之目标。(三)评述从现在中国外对村镇银行已经有研究来看,首先村镇银行研究己经越来越受到理论和实务界关注和重视,认识也逐步深入,多种研究为村镇银行发展提供了丰富而有价值参考,不过其次,大多研究学者关键集中在农村金融结构组织体系大致框架分析,缺乏经济学方面理论论证,或只强调对现有制度进行修正;对农村银行业金融结构进入方、投资主体或控股股东性质、起源和控股程度缺乏深入研究;在应对方法上往往只是泛泛地强调金融创新、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多元金融供给主体等,极少从政府和非正规金融怎样联动、怎样具体进行农村金融市场优化配置、怎样从农村内外资源整合、怎样研究市场化农户多元化金融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对深入放宽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条件缺乏深入研究。中国中国现在研究中也还存在很多不足,巫待深入研究。如缺乏对村镇银行发展存在问题背后深层次原因分析,对村镇银行运行机制、市场定位、和关键竞争力培育方面问题全部有待深入研究。而且已经有研究大部分全部是属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较少,缺乏系统性研究。所以为本文研究指明了方向,本文将深入研究村镇银行发展面临问题。参考文件[l]刘玲玲,杨思群,赵冬青: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韩俊:中国农村金融调查[M].上海远东出版社,(5)[3]李树生,何广文:中国农村金融创新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12)[4]黄庆华:三农贷款难和村镇银行构建[D].福建师范大学,(12)[5]张琦:中国小区银行发展模式研究[D].青岛大学,(6)[6]李孝: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研究「D].首全部经济贸易大学,(3)[7]高思:中国村镇银行总表现实状况和发展提议[J].商场现代化,(9):12-13[8]石丹林:村镇银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关键补充和完善[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3):7-8[9]曾学文,王辰华,吕忠伟:农户金融需求和中国农村可连续发展—基于问卷调查实证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2)[10]楚尔鸣,周嫦琦:中国小区银行发展理论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9):11-12[11]贾学琳:从构建农村友好金融角度谈村镇银行设置[J].农村金融,(5):22-23[12]熊玉军:从美国小区银行看中国村镇银行市场定位[J].金融电子化,(5):17-18[13]张维迎: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4]曹艺,才凤玲,苗闰相关中国村镇银行经营模式现实思索[J].中国集体经济,(3):15-16[15]胡金众,张乐:非正规金融和小额信贷一个理论评述[J].金融研究,(7):9-10[16]李莉莉:相关村镇银行制度设计和思索[J].金融改革,(7):29-32[17]李伟军:基于实际运行基础上中国村镇银行发展研究[J].黑龙江金融,(12):27-29[18]张杰.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结构、变迁和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高伟:对中国农村金融风险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7):17-19[20]马伯龙:中国村镇银行现存问题及对策—基于孟加拉乡村银行成功经验[J].华商,(60):11-13[21]刘莹:村镇银行发展内外部制约原因研究[D].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