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第二中学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第二中学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第二中学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第二中学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第二中学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第二中学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石头雕刻 B.食物腐烂 C.粉笔折断 D.玻璃破碎2.如图是四位同学对某化学式意义的描述,他们描述的化学式是()A.O2 B.3H C.KClO3 D.H2O3.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①氧气用于气焊②干冰用作制冷剂③一氧化碳用于炼铁工业④石墨具有导电性作电极⑤天然气用作燃料A.①②⑤B.①③⑤C.③⑤D.①④⑤4.煤油中含有噻吩(用X表示),噻吩具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噻吩的化学式为()A.C4H4B.C4H4SC.C4H6SD.C4H8S5.2018.12.1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品亮相重庆高新区产品发布会,重庆成为全国重要的机器人生产基地,世界前五的机器人厂家已有四家落户两江新区。智能机器人制造采用了高纯硅,生产硅的原理为:,在反应中发生了氧化反应的是()A.C B.SiO2 C.Si D.CO6.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以下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燃放鞭炮 B.矿石粉碎 C.植物光合作用 D.酒精燃烧7.下列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石蜡熔化 B.瓷碗破碎 C.火柴燃烧 D.胆矾研碎8.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物质

反应前质量/g

1

20

15

2

反应后质量/g

m

29

0

8

A.m的值是1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是29:89.在某无色透明的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Ag+Ca2+Cl-NO3- B.Mg2+K+NO3-Al3+C.Na+NH4+SO42-CO32- D.Cl-SO42-K+Na+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要发生改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D.阳离子带正电荷,带正电荷的微粒一定是阳离子11.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取的相关信息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化学式是CH2 B.丙物质属于氧化物C.该反应中有4种化合物 D.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112.下列各组物质的俗名、化学名称及化学式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熟石灰、氧化钙、CaOB.水银、银、AgC.石灰水、氢氧化钙、Ca(OH)2D.烧碱、氢氧化钠、NaOH13.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是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的是()A.氧气水空气B.氮气氯酸钾钢C.天燃气干冰冰水混合物D.石墨石灰石石油14.下列依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方案不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除去CO2中少量的CO在纯净的氧气中点燃混合气体B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C除去氧化铜中少量的碳粉在空气中灼烧D鉴别甲烷、氢气和一氧化碳三种气体点燃,检验燃烧后的生成产物A.A B.B C.C D.D15.制备氮化镁(MgF2)时有如下反应:X+6HF=H2SiF6+2H2O,则X的化学式为A.SiF4 B.SiH4 C.SiHF3 D.SiO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如图是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1)该实验利用了金属铜具有_____的物理性质。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2)能说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能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_____。(3)铜片上物质发生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此时若要熄灭该物质的燃烧,可采用的灭火方法是_____。(4)为消除残留白磷的毒性,实验结束可向水中加入溶液,有关的反应是,则白磷化学式中的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5.9克制取氧气,直到不再产生气体,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3.98克。计算:(1)生成氧气多少克?(2)计算5.9克氯酸钾中二氧化锰的质量是多少克?18.(8分)维生素C含片是保健食品,下图是XX牌维生素C含片的标签。请计算:(1)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2)维生素C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_____;(3)已知维生素C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燃烧35.2克维生素C能产生多少二氧化碳?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华民族奋力谱写新篇章。I.12月17日,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正式入列。(1)建造航母时,常用氮气或稀有气体作焊接金属保护气,因为它们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2)建造航母用到钛合金,构成金属钛的粒子是__________(填“原子”“分子”或“离子”)。(3)航母外壳用涂料覆盖,是为了防止钢铁材料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触而锈蚀。(4)为了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其中能达到目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A.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铜粉,最后加入锌粉B.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入CuCl2溶液C.ZnC12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粉后,再加入铁粉Ⅱ.文化自信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5)《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是对X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这里“X气体”是指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6)战国时《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蜃”与草木灰、水混合后所得的碱液可用来洗涤帛丝。(“蛎房”即牡蛎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蜃”主要成分是氧化钙。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钾)。得到的碱液的溶质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B【解析】A、石头雕刻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B、食物腐烂过程中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C、粉笔折断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D、玻璃破碎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选:B。【点睛】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2、A【详解】A、O2能表示氧气,1个氧分子,氧气由同种元素组成,且1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符合题意。B、3H只表示3个氢原子,不符合题意。C、KClO3由三种元素组成,且不是由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D、H2O由不同种元素组成,且1个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故选A。3、B【解析】①氧气用于气焊,利用了氧气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②干冰用作制冷剂,利用了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是物理性质;③一氧化碳用于炼铁工业,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的化学性质;④石墨具有导电性作电极,利用了石墨能导电的物理性质;⑤天然气用作燃料,利用了甲烷具有可燃性的化学性质;利用化学性质的有:①③⑤;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应用所学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解答。4、B【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除X有12个氧原子;反应后共有氧原子12个,4个碳原子,1个S原子,4个H原子,故1个X分子由4个碳原子,1个S原子,4个H原子构成,化学式为:C4H4S,答案为B。5、A【详解】碳得氧碳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选:A。6、B【解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详解】A选项燃放鞭炮有二氧化硫等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选项矿石粉碎,只是颗粒大小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选项植物光合作用,有氧气和有机物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选项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答案选择B。7、C【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石蜡熔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B.瓷碗破碎,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C.火柴燃烧,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D.胆矾研碎,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选C。8、D【解析】试题分析: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M=(1g+20g+15g+2g)-(29g+8g)=1g;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叫催化剂。所以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由物质的质量变化可知,乙、丁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丙质量减少是反应物,故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分解反应;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分解反应9、D【分析】在某无色透明的碱性溶液中,不含有有色离子,含有大量氢氧根离子(OH-)【详解】A、银离子与氯离子不共存:Ag++Cl-=AgCl↓;故选项错误。B、镁离子和氯离子与氢氧根都不共存:Mg2++2OH-=Mg(OH)2↓,Al3++3OH-=Al(OH)3↓;故选项错误。C、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不共存:NH4++OH-=H2O+NH3↑;故选项错误。D、Cl-SO42-K+Na+与OH-都共存,且没有颜色;故选项正确。故选:D。10、C【详解】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KClO3含氧元素,但是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但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臭氧和氧气的混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但是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C、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说明有新物质生成,一定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阳离子带正电荷,但是带正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阳离子,如核电荷数带正电荷,但是不属于阳离子,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叫做混合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是纯净物;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叫做氧化物。11、B【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甲的微观示意图,化学式是CH4,错误,B、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根据丙的微观示意图,化学式是CO2,属于氧化物,正确,C、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而乙是单质,错误,D、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O,故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6:64=1:4,故选B考点:微观示意图,氧化物、化合物的概念,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2、D【详解】A、熟石灰是氢氧化钙、Ca(OH)2;故选项错误;B、水银是汞、Hg;故选项错误;C、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钙是纯净物;故选项错误;D、烧碱是氢氧化钠、NaOH;故选项正确;故选:D。13、A【分析】根据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概念分析。【详解】A、氧气,是纯净物,组成元素只有O,属于单质;水是纯净物,组成元素有H和O,属于化合物中的氧化物;空气由多种气体和杂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B、氮气,是纯净物,组成元素只有N,属于单质;氯酸钾是纯净物,组成元素有K、Cl、O,属于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钢是铁碳合金,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属于混合物;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是纯净物,组成元素有C和O,属于化合物中的氧化物;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一种物质,是纯净物,组成元素有H和O,属于化合物中的氧化物;故选项错误;D、石墨,是纯净物,组成元素只有C,属于单质;大理石和石油都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A。14、A【详解】A、除去CO2中少量的CO,在纯净的氧气中点燃混合气体。因为一氧化碳的量比较少,浓度太低,混和气体中的CO不能被点燃,且容易混入氧气,符合题意;B、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熄灭,则该气体为二氧化碳;如果木条燃烧更旺,则该气体为氧气;如果木条燃烧现象不变,则该气体为空气,不符合题意;C、除去氧化铜中少量的碳粉,在空气中灼烧。氧化铜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碳在空气中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逸散到空气中,不符合题意;D、鉴别甲烷、氢气和一氧化碳三种气体,点燃,检验燃烧后的生成产物,有水珠生成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甲烷;有水珠生成,但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氢气;没有水珠生成,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一氧化碳,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鉴别多种物质时,要求选择的试剂发生分反应的现象要明显易分。15、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化学反应后氢(H)原子的个数是6个,硅(Si)原子个数是1个,氟(F)原子个数是6个,氧(O)原子个数是2个;反应前氢(H)原子的个数是6个,氟(F)原子个数是6个,则X的化学式应包含1个硅(Si)原子和2个氧(O)原子,即X的化学式为SiO2。故选D考点:质量守恒定律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导热性提高温度和隔绝氧气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用小烧杯盖灭等4【详解】(1)该实验利用了金属铜具有的导热性;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高温度和隔绝氧气;故答案为:导热性;提高温度和隔绝氧气;

(2)能说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能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故答案为: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3)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配平即可;若要熄灭该物质的燃烧,可采用的灭火方法是:用小烧杯盖灭,隔绝氧气而灭火;故答案为:4P+5O22P2O5;用小烧杯盖灭等;(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的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在11Px+60CuSO4+96H2O=20Cu3P↓+24H3PO4+60H2SO4中,x=4;故答案为:4。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1)1.92g(2)1.0g【详解】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5.9g-2.98g=1.92g;设: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xx=4.9g二氧化锰的质量=5.9g-4.9g=1.0g。18、(1)176;(2);(3)52.8g【详解】(1)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维生素C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