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第12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教学设计课题:科目:班级:课时:计划1课时教师:单位:一、教材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高二历史课程的重要章节,与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紧密相关。本章通过阐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深远影响,旨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教学内容围绕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以及中共成立等关键事件展开,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历史分析方法,符合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源泉和发展历程。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这一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围绕历史唯物主义、史料实证、历史理解与解释、以及家国情怀四个方面展开。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旨在提升学生以下核心素养能力:
1.历史唯物主义: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认识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相互关系,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2.史料实证:指导学生搜集、整理和分析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料,提高学生对史料的批判性思维和实证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学术态度。
3.历史理解与解释:帮助学生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深入理解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意义,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现象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4.家国情怀:强化学生对中国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树立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念。三、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这一章节之前,学生已经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脉络有了初步了解,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历史事件有所认识。此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原则也有所了解,为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对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产生兴趣。他们善于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喜欢通过讨论、探究的方式学习。同时,学生在史料分析、历史解释方面的能力较强,但对抽象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仍有待提高。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本章节学习中,学生可能会在以下几个方面遇到困难和挑战: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和广度可能让学生感到难以把握;其次,对于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学生可能难以形成系统性的认识;最后,在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受到已有观念和认知的影响,导致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产生偏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四、教学资源1.硬件资源:
-教室内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历史资料展板、挂图
-图书馆、资料室相关历史书籍、文献
2.软件资源:
-历史教学软件、PPT课件
-历史纪录片、视频资料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材料
3.课程平台:
-学校课程管理系统(发布预习资料、课后作业等)
-在线学习平台(提供拓展阅读、讨论交流空间)
4.信息化资源:
-电子版历史教材
-数字化图书馆资源
-历史主题网站资料下载
5.教学手段:
-小组合作学习
-情境教学
-课堂讲授与讨论
-实物展示与史料分析
-项目式学习五、教学实施过程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学校课程管理系统,发布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预习资料,包括PPT概要、相关视频资料和预习问题列表。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主题,设计问题,如“马克思主义是如何传入中国的?”和“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跟踪学生的预习进度,及时给予反馈。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要求,阅读资料,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基础知识。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问题或思维导图通过平台提交。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进度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接触课程难点,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图片和视频,引出本课主题。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李大钊、陈独秀的贡献。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探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疑问,进行解答和引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专注听讲,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理解。
-提问与讨论:学生提出疑问,参与班级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理解,掌握课程重点。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课堂内容,布置相关的书面作业,如撰写小论文或制作历史人物介绍PPT。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学生阅读《共产党宣言》选段,观看相关历史纪录片。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提供个性化反馈。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学习成果。
-拓展学习: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进行深入学习。
-反思总结: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拓展学习,增强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反思,提升学生的学习策略和自我管理能力。六、学生学习效果1.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掌握相关重要事件、人物和理论。
-学生具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过程和影响进行剖析。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史料实证方法,能够对相关史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提高历史研究的素养。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了沟通、表达和合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拓展过程中,学会了自主阅读、思考和总结,形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问题探究、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锻炼了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能够结合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增强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同和信仰,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
-学生对中国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产生了敬意,培养了家国情怀,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学生在探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激发了为国家和民族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念。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效果:
-学生能够详细阐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四个阶段(传入、传播、应用、发展),并分析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影响。
-学生能够举例说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并了解这些理论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贡献。
-学生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如剩余价值论、阶级斗争等,并能运用这些原理分析现实社会问题。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效果: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通过自主阅读、思考和提问,培养了独立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提高了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学生在课后拓展中,通过阅读经典著作、观看纪录片等,拓宽了知识视野,增强了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效果: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刻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增强了理论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学生通过了解中国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培养了热爱祖国、为人民服务的情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在反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中,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重要地位,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七、内容逻辑关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社会危机四伏,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社会理论,逐渐传入中国,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经历了传入、传播、应用、发展四个阶段。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李大钊、陈独秀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进入了新阶段。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意义和影响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重要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和现代化进程。
板书设计: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内忧外患的社会背景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
-传入、传播、应用、发展四个阶段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李大钊、陈独秀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意义和影响
-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形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重要理论成果
-推动社会变革和现代化进程八、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表现: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积极回答问题、主动提问、认真听讲等,将作为评价学生课堂表现的重要指标。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过程,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对学生的思考予以积极评价。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对小组讨论的成果进行评价,包括观点的深度、论证的严密性、资料引用的准确性等。
-评价学生在小组中的合作态度和贡献度,鼓励学生在讨论中发挥积极作用。
3.随堂测试:
-设计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随堂测试,包括选择题、简答题等,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根据测试结果,给予学生及时反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4.课后作业:
-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
-针对不同学生的作业表现,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5.教师评价与反馈:
-针对学生在课堂、讨论、测试和作业中的表现,给予综合评价,既要肯定学生的优点,也要指出不足之处。
-教师通过评价与反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在教学评价与反馈过程中,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听课评课记录
- 2022初中课程设计
- 山西省大同市矿区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土建计量》巅峰冲刺试卷含解析
- 质量管理体系课件-(极力)
- 《诗歌鉴赏炼句》课件
- 2024年拟投资种植木薯计划书范文
- 高中教研组详细工作计划范文
- 一:人力资源部某年度工作总结和某年工作计划
- 和田本地顶管施工方案
- 杭州十三中教育集团工会2024年工作计划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08(全国一等奖)
- 成功必备的八个心态课件
-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健康生活》单元教材解读培训PPT
- 离婚登记申请受理回执单
- 规培培训检验(改)课件
- 腹部损伤的现场急救流程图
- GB/T 41957-2022炭黑原料油石油炼制催化油浆
- 国开形成性考核00428《高层建筑施工》形考任务(1-10)试题及答案
- 纪检办案安全网络知识试题及答案
- 小区物业群诉应急预案方案
- 《得道多助》比较阅读18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