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统一检测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①,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夫山西饶材等;山东多鱼、盐等;江南出楠、梓等;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于营丘,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主,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选自《史记·货殖②列传》,有删改)[注]①眇论:精妙的理论。②货殖:利用货物的生产与交换,进行商业活动,从中生财求利。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贫富之A道B莫之夺C予D而巧者E有余F拙者G不足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穷:文中指极、尽,与《促织》中“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的“穷”意思不同。B.因:文中指顺着,与《庖丁解牛》中“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的“因”意思相同。C.“人富而仁义附焉”与“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焉”意思不同。D.千乘:文中指一千辆兵车,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千乘之国”的“千乘”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从神农氏谈起,而虞、夏以来,人们存在各种欲望,而对待人们的欲望,作者谈了四个办法,最下等的办法是和人们相争。B.作者列举山西、江南等地的物产,指出各地有不同的物产,都是人们喜好的,这些物产的生产和交换不受政令教化的约束。C.作者引用《周书》里的内容,论证农、工、商、虞四者的不同作用,指出人民穿衣吃饭的本源大则富饶,本源小则财富匮乏。D.作者认为君子富有,就会施行仁德,而小人富足就适得其反,容易生事;作者没有否定利益对人们有益的地方,相反大家都担心贫困。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2)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14.请结合文意,谈谈作者列举姜太公(太公望)、管仲(管子)的用意。甘肃省华池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贞观十五年,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征曰:“观自古帝王,在于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谏,及至安乐,必怀宽怠,言事者惟令兢惧,日陵月替,以至危亡。圣人所以居安思危,正为此也。安而能惧,岂不为难?”(选自《贞观政要·君道》,有删改)材料二:俄检校侍中,进爵郡公。帝幸九成宫,宫御舍湋川宫下。仆射李靖、侍中王珪继至,吏改馆宫御以舍靖、珪。帝闻,怒曰:“威福由是等邪!何轻我宫人?”诏并按之。征曰:“靖、珪皆陛下腹心大臣,宫人止后宫扫除隶耳。方大臣出,官吏谘朝廷法式;归来,陛下问人间疾苦。夫官舍,固靖等见官吏之所,吏不可不谒也。至宫人则不然,供馈之余无所参承。以此按吏,且骇天下耳目。”帝悟,寝不问。后宴丹霄楼,酒中谓长孙无忌曰:“魏征、王珪事隐太子、巢剌王时,诚可恶,我能弃怨用才,无羞古人。然征每谏我不从,我发言辄不即应,何哉?”征曰:“臣以事有不可故谏若不从辄应恐遂行之。”帝曰:“弟即应,须别陈论,顾不得?”征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若面从可,方别陈论,此乃后言,非稷、离所以事尧、舜也。”帝大笑曰:“人言征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耳!”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所以敢然;若不受,臣敢数批逆鳞哉!”后幸洛阳,次昭仁宫,多所谴责。征曰:“隋惟责不献食,或供奉不精,为此无限,而至于亡。故天命陛下代之,正当兢惧戒约,奈何令人悔为不奢?若以为足,今不啻足矣;以为不足,万此宁有足邪?”帝惊曰:“非公不闻此言。”(选自《新唐书·魏征传》,有删改)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臣A以事B有不可C故谏D若不从E辄应F恐遂G行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贞观,唐太宗的年号,他只用过“贞观”的年号,很多皇帝使用多个年号。B.“帝幸九成宫”与“而望幸焉”(《阿房宫赋》)两句中的“幸”字含义相同。C.“诚可恶”与“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两句中的“诚”字含义相同。D.所以,表方法、凭借,与《鸿门宴》中“所以遣将守关者”的“所以”用法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朝廷高官李靖和王的到来,原本被安置在官舍中的宫女被官吏安排在别处住,唐太宗认为此举是怠慢他的宫女,要审讯查办这些官吏。B.魏征进谏说,李靖、王珪是皇帝的心腹大臣,宫女只是后宫的奴仆,官舍本来就是李靖等接见官员的地方,用此事来审讯官吏,会让天下人惊骇。C.唐太宗认为自己能放弃怨嫌任用魏征等人才,无愧于古人。唐太宗说,魏征每次进谏若没被采纳,他发话魏征就不马上答应,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D.唐太宗住在昭仁宫时,对地方官的渎职、失职行为多有谴责,魏征用隋朝亡国的历史教训来劝谏,唐太宗感到惊讶,说没有魏征就听不到这种话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观自古帝王,在于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谏,及至安乐,必怀宽怠。(2)故天命陛下代之,正当兢惧戒约,奈何令人悔为不奢?14.魏征进谏,多次触怒唐太宗,唐太宗为什么能够一再容忍?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甘肃省武威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材料一:今天下之人,恶介甫之甚者,其诋毁无所不至,光独知其不然。介甫固大贤,其失在于用心太过而已。自古圣贤所以治国者,不过使百官各称其职,委任而责成功也;其所以养民者,不过轻租税,薄赋敛,已逋责也。介甫以为此皆腐儒之常谈,于是财利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聚文章之士及晓财利之人,使之讲利。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使彼诚君子邪,则固不能言利;彼诚小人邪,则惟民是虐,以饶上之欲,又可从乎?是知条例一司已不当置而置之,又于其中不次用人,往往暴得美官,于是言利之人各斗智巧,以变更祖宗旧法,以自为功名耳,此其为害己甚矣。又置提举常平、广惠仓使者四十余人,使行新法于四方。所遣者虽皆选择才俊,然其中亦有轻佻狂躁、骚扰百姓者。于是士大夫不服农商丧业谤议沸腾怨嗟盈路。迹其本原,咸以此也。夫侵官;乱政也,介甫更以为治术而先施之;贷息钱,鄙事也,介甫更以为王政而力行之;徭役自古皆从民出,介甫更欲敛民钱,雇市佣而使之。此三者,常人皆知其不可,而介甫独以为可,非介甫之智不及常人也,直欲求非常之功,而忽常人之所知耳。介甫之智与贤皆过人,及其失也,乃与不及之患均,此光所谓用心太过者也。(节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书》)材料二: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节选自《答司马谏议书》)9.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于是士大夫A不服B农商C丧业D谤议E沸腾F怨嗟G盈路。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介甫,王安石的字。古人的“字”一般与“名”有一定关系。王安石的字源自《周易·豫卦》:“其介如石”。B.三司:宋初以盐铁、户部、度支为三司。司,官署、机构。C.“往往暴得美官”,“暴”,损害意,与“暴殄天物”中“暴”含义相同D.“以变更祖宗旧法”和“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两个句子中“以”字意义不同。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写信之初,司马光先表明自己的态度﹐虽然很多人对王安石的诋毁无所不至,但他是了解王安石的贤能的。B.王安石认为谈论古代圣贤治国养民之策都是老生常谈,于是不仅将财利之事托付给三司,还设立了三司条例司。C.王安石破格任用一些官员,这些人突然得到很好的官职,于是讲利的人想方设法改变旧制度并以此求取功名。D.司马光认为虽然王安石的才能与智慧都高于常人,但他犯的错误竟然跟愚者、不贤者的“不及”行为相当。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使彼诚君子邪,则固不能言利;彼诚小人邪,则惟民是虐。(2)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13.材料二中司马光认为新政“侵官”“生事”“征利”,这三点在材料一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5分)甘肃省武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甲】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节选自司马迁《鸿门宴》)【乙】沛公之从洛阳南出辗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皖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北至蓝田,再战,秦兵竟败。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10.乙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张良A多病B未尝C特将D也E常F为画G策H臣I时J时从K汉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中“素善留侯张良”中的“善”,与《庖丁解牛》中“善刀而藏之”中的“善”,两者意思不同。B.乙文中“良引兵从沛公”的“从”,与《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公从之”中的“从”,两者意思不同。C.甲文中“不如因善遇之”的“因”,与乙文中“不如因其解击之”的“因”,两者意思相同,都译为“趁”。D.12.下列对甲乙两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报张良的救命之恩,项伯夜访,刘邦一方趁此机会拉拢项伯,使一触即发的矛盾出现了转机是情节变化的关键。 B.秦军果然反叛,打算联合沛公西击咸阳,但张良担心秦军将领不会听从,趁他们松懈,率军一举攻破秦军。 C.刘邦善于听取他人意见,听说项羽将发起进攻时,虚心向张良问计,韩信要自立为王时,又听从了张良的建议, D.甲乙两文,都讲述了张良对刘邦事业的巨大帮助,凸显了张良独特的人格魅力。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14.结合文本分析张良能深得刘邦重用的原因。(3分)甘肃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测试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刘邦字季,初为泗上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刘季亡匿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数有奇怪,沛中子弟闻之,多欲附者。及陈涉起,沛令欲以沛应之。掾主吏萧何、曹参曰:“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城守,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刘季。刘季乃书帛射城上,遗沛父老,为陈利害。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门迎刘季,立以为沛公。萧、曹等为收沛子弟,得二三千人,以应诸侯。秦二世二年冬十月,泗川监将兵围沛公于丰,沛公出与战,破之。十一月,沛公引兵之薛。泗川守兵败于薛,走至戚,沛公左司马得杀之。初,楚王景驹在留沛公往从之张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欲往从景驹,道遇沛公,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不去。时章邯司马将兵北定楚地,屠相,至砀。东阳宁君、沛公引兵西,与战萧西,不利,还,收兵聚留。三年,怀王遣沛公西入关。十二月,沛公引兵至栗,遇刚武侯,夺其军四千余人,并之。与魏将皇欣、武满军合攻秦军,破之。汉高祖元年冬十月,沛公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降,杀之不祥。”乃以属吏。贾谊论曰: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权,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节选自《资治通鉴》)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楚王景驹在A留B沛公往C从之D张良E亦聚少年百余人F欲往G从H景驹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多欲附者”和“一男附书至”(《石壕吏》)两句中的“附”意思不同。B.“皆不省”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两句中的“省”意思相同。C.“收兵聚留”和“则群聚而笑之”(《师说》)两句中的“聚”意思相同。D.“乃以属吏”和“举匏樽以相属”(《赤壁赋》)两句中的“属”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邦押送刑徒到骊山服劳役时,多数刑徒在途中逃走,刘邦估计到骊山时刑徒们就跑光了,于是他释放了所有刑徒,自己藏到芒砀山中。B.秦二世二年,刘邦打败围攻丰邑的秦军,然后挥师攻打薛县,使泗川郡守逃到戚县,后来刘邦的左司马在戚地杀死了这位郡守。C.刘邦率军到霸上时,子婴投降,有些将领认为应杀死子婴,刘邦认为楚怀王是个宽容的人,况且子婴已经投降,不应该杀掉。D.结尾引用贾谊的话,主要意思是秦国用百余年统一六国,但最后因一人发难而至国家灭亡,其原因是秦国建国后不实施仁义。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2)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14.请结合文本简要梳理“沛令被杀”的经过。(3分)答案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统一检测语文试卷【答案】10.BDF11.A12.D13.(1)用这种风气浸染百姓很久了,即使用美妙的理论挨家挨户的劝说,终究不能感化。(2)各自努力从事自己的行业,乐于做自己的事,就像水流趋向低处,日夜没有休止的时候。14.作者通过这两人的例子,强调了经济基础对于国家强盛和个人福祉的重要性。他认为,当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才能进一步追求礼仪文明和道德修养。【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贫穷或者富足的道路,没有人能夺取或给予,然而聪明的人富裕有余,笨拙的人贫穷不足。“贫富之道”是句子的主语,其后断开,表示强调,所以从B处断开;“而”表转折,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说明,所以从“而”前边D处断开;“巧者有余”和“拙者不足”是两个相照应的对句,应各自独立成句,所以从F处断开。故选BDF。【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错误。两个“穷”意思相同,都是“极、尽”的意思。句意:嘴巴要尝尽肉食的美味。/然而心力、视力、耳力都用尽了,结果还是一点蟋蟀的踪迹响声都没有。B.正确。句意:因此最好的办法是顺应他们。/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沿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顺着牛体本来的构造。C.正确。人称代词,他;/疑问代词,哪里。句意:人富了仁义就会归他。/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又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D.正确。句意:那些拥有千乘战车的君王。/拥有一千辆战车的国家。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适得其反,容易生事”错误,原文中提到“小人富,以适其力”,这里的“以适其力”可以理解为小人富裕后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去行事,但并没有直接说他们会因此生事。选项偏离了原文的含义。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1)“渐”,浸染;“虽”,即使;“户说以眇论”定语后置,正常语序是“以眇论户说”;“说”,劝说;“化”,感化。(2)“劝”,努力从事;“趋下”,趋向低处;“休”,休止。【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段含义及作用、和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手法的能力。在这段文字中,作者通过引用姜太公(太公望)和管仲(管子)的例子,来阐述经济活动对社会繁荣和国家治理的重要性。根据原文第三段“故太公望封于营丘,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可知,姜太公被封于营丘(即后来的齐国)时,该地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滞后。他鼓励妇女从事纺织业,提升手工艺水平,并且发展渔业和盐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齐国因此在服饰、鞋帽等方面领先全国,海岱之间的民众纷纷前来朝贡和学习,这表明了经济繁荣带来的文化影响力和社会吸引力。根据原文第三段“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可知,在齐国中衰时期,管仲继续推行和深化了姜太公的经济政策,特别是在货币和财政管理方面设立了“轻重九府”的制度,有效地调控了市场和资源分配。管仲的这些改革使得齐桓公得以称霸一方,多次会盟诸侯,统一了混乱的政治局面,展现了经济力量对政治格局的决定性影响。综上分析可知,作者通过这两人的例子,强调了经济基础对于国家强盛和个人福祉的重要性。他认为,当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才能进一步追求礼仪文明和道德修养。参考译文:太史公说:神农氏以前的事,是我不知道的。至于像《诗》《书》所记述的虞、夏以来的情况,是耳目要极享音乐女色的美好,嘴巴要尝尽肉食的美味,身体安于闲逸快乐,而心里夸耀着权势的荣华。用这种风气浸染百姓很久了,即使用美妙的理论挨家挨户的劝说,终究不能感化。因此最好的办法是顺应他们,其次是因势利导,其次是教诲他们,其次是整顿约束他们,最下等的方法是和他们相争。
山西盛产木材等;山东多出鱼、盐等;江南出产楠木、梓木等;铜、铁则是在千里之内,山中往往出产,矿山星罗棋布。这是物产的大致情况。都是国中人民喜好的,是俗话说的穿着饮食、养生送死的物品。因此要依赖农民种地来生产,依赖掌管山林水泽的虞人送出,依赖工匠制造,依赖商人流通。这些难道要有官府的政令教化来调发征召约期相会吗?人们各自发挥自己的才能,竭尽自己的力量,来求得自己所需要的。各自努力从事自己的行业,乐于做自己的事,就像水流趋向低处,日夜没有休止的时候。
《周书》说:“农民不种植就会使其粮食缺乏,工匠不制造就会使其器物缺乏,商人不贸易就会使三宝隔绝不通,虞人不生产就会使财物变少。”财物匮乏而山林水泽就不能开发了。这四个方面,是人民穿衣吃饭的本源。源大就富饶,源小就匮乏。上就可以使国家富强,下就可以使家庭富足。贫穷或者富足的道路,没有人能夺取或给予,然而聪明的人富裕有余,笨拙的人贫穷不足。从前太公望受封在营丘,人民稀少,于是太公鼓励那儿的妇女从事女红,使其技巧达到极高的水平,又开通了鱼盐贸易,于是百姓和财物归向他。所以齐国衣带鞋帽遍布天下,东海与泰山之间的人都束好衣袖前往齐国朝拜。那以后齐国中道衰落,管子修订整治,设置管理财物钱币的九府,于是齐桓公因此称霸,会合诸侯,匡正天下。所以说:“仓库富实从而知道礼节,衣食丰足从而知道荣辱。”礼仪从富足中产生而在贫困中废弃。所以君子富有,就好施行他的仁德;小人富足,就会发挥他的能力。水深了鱼就生在那里,山深了野兽就前往那里,人富了仁义就会归他。富人得势更加显赫,失势了门客就没有归宿,因而不高兴。谚语说:“家有千金的子弟,不会在闹市被处死。”这不是没凭据的话。所以说:“天下纷纷扰扰,都为求利而来;天下哄哄闹闹,都是为求利而来。”那些拥有千乘战车的君王,封有万户食邑的列侯,享有百家封地的君子,尚且担忧贫困,何况被编入户籍的平民百姓呢?甘肃省华池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答案】10.CDF11.D12.D13.(1)纵观自古以来的帝王,处在忧患危难的境地时才能够任用贤能的人,才会虚心接受大臣的意见;等到了局势安定可以享乐的时候,心里就必然松弛懈怠。(2)因此上天命陛下取代隋朝,正应当小心谨慎、心怀戒惧而自行警惕约束,怎能让人们为了(供奉)不够奢侈而后悔呢?14.①魏征进谏的内容,都是劝唐太宗要居安思危,不要追求享乐。
②唐太宗认同魏征保住江山很难的观点,心胸博大,引导魏征进谏,并愿意纳谏。【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臣认为事情不可行,所以进谏;如不听从就随便答应,害怕就要去施行。“臣以事有不可”的意思是“臣认为事情不可行”,是进谏的原因,“故谏”是结果,故应在“故谏”的前后都要断句。故应在CD两处都要断句。“若不从辄应”意思是“如果您不听从我就随便答应”,这是假设的条件,“恐遂行之”是假设的结果,应在中间断开,故应在F处断句。故应在CDF处断句。【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思及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B.“帝幸九成宫”中的“幸”,指皇帝到达某处。句意:皇帝来到九成宫。“而望幸焉”(《阿房宫赋》)中的“幸”,指皇帝到达某处。句意:盼望着皇帝的来临。C.“诚可恶”中的“诚”,实在,确实。句意:确实可恶。“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中的“诚”,实在,确实。句意:因为战败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D.“用法相同”错误。“非稷、离所以事尧、舜也”中“所以”,表方法、凭借,用来……的方法(做法)。句意:这不是后稷、离用来侍奉尧、舜的做法。《鸿门宴》中“所以遣将守关者”的“所以”,表原因,……原因。句意: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对地方官的渎职、失职行为多有谴责”理解错误,依据文意“次昭仁宫,多所谴责。征曰:‘隋惟责不献食,或供奉不精,为此无限,而至于亡’”可知,不是谴责地方官渎职、失职,而是唐太宗追求奢侈、享乐,魏征用隋终至亡国的事例来告诫唐太宗,让他不要因供奉足而责备地方官。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忧危”,忧患危难;“贤”,贤能的人;“宽怠”,松弛懈怠。(2)“故”,因此;“代”,取代;“兢”,小心谨慎;“戒约”,警惕约束;“奈何”,怎能。【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魏征进谏,多次触怒唐太宗,唐太宗能够一再容忍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从魏征进谏的内容可以看出,都是劝唐太宗要居安思危,不要追求享乐。如材料二中“圣人所以居安思危,正为此也。安而能惧,岂不为难?”“隋惟责不献食,或供奉不精,为此无限,而至于亡。故天命陛下代之,正当兢惧戒约,奈何令人悔为不奢?若以为足,今不啻足矣;以为不足,万此宁有足邪?”等内容,这些进谏都有利于唐王朝的统治,所以虽然谏言逆耳,唐太宗也能够容忍。其次,从材料一“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征曰:‘观自古帝王,在于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谏,及至安乐,必怀宽怠,言事者惟令兢惧,日陵月替,以至危亡。圣人所以居安思危,正为此也。安而能惧,岂不为难?’”可知,唐太宗认同魏征保住江山很难的观点,心胸博大,引导魏征进谏,并愿意纳谏。参考译文:材料一:贞观十五年,唐太宗问身边的大臣说:“保住江山是困难还是容易?”侍中魏征回答说:“非常难。”唐太宗又问:“只要能任用贤能的大臣,接受直言诤谏,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说很难?”魏征说:“纵观自古以来的帝王,处在忧患危难的境地时才能够任用贤能的人,才会虚心接受大臣的意见;等到了局势安定可以享乐的时候,心里就必然松弛懈怠,议事的大臣只会让自己小心谨慎、心怀戒惧,一直这样下去,(国家)就会逐渐衰落,走向危亡。古代圣人之所以居安思危,就是因为这个。安逸的时候能常常怀有警惧之心,难道这不是困难的吗?”材料二:魏征不久任检校侍中,晋爵郡公。唐太宗临幸九成宫,宫女住在湋川宫下。仆射李靖、侍中王珪接着来到,官吏便把宫女安排在别处住而让李靖、王珪住下。皇帝得知后,发怒说:“难道威福出于李靖、王珪等人吗!为什么怠慢我的宫女?”下诏一并审讯查办。魏征说:“李靖、王珪都是陛下的心腹大臣,而宫女只不过是在后宫打扫清除的奴仆罢了。大臣外出,地方官吏要向他们请教朝廷法式;回来后,陛下要向他们询问民间疾苦。这官舍,本来就是李靖等接见官吏的地方,官吏不能不去拜见他们。宫女就不一样了,供应食用之外用不着参见承接。用这件事审讯官吏,将会惊骇天下人的耳目。”皇帝醒悟,停下不再追究。后来唐太宗在丹霄楼宴饮,酒席间唐太宗对长孙无忌说:“魏征、王珪侍奉隐太子、巢剌王时,的确可恶,我能放弃怨嫌任用人才,无愧于古人了。但魏征每次进谏而我不听从时,我发话他就不马上答应,这是为什么?”魏征说:“臣认为事情不可行,所以进谏;如不听从就随便答应,害怕就要去施行。”皇帝说:“只要答应一声,再另行陈述议论,难道不可以吗?”魏征说:“从前舜帝告诫群臣说:‘你们不要当面顺从,退下又有背后的话。’如果当面顺从说可行,刚离开又议论起来,这就是背后的话,这不是后稷、离用来侍奉尧、舜的做法。”皇帝大笑说:“人家说魏征举止疏慢,我只觉得他姿态美好!”魏征连连拜谢说:“陛下引导臣说话,所以敢这样;如果陛下不接受臣下的建议,臣又怎敢屡次触犯陛下啊!”后来唐太宗驾幸洛阳,路上住在昭仁宫,对地方官多有谴责。魏征说:“隋朝只管责备人家不进献饮食,或是责备人家供奉得不精美,这样无限制地苛求,终至于亡国。因此上天命陛下取代隋朝,正应当小心谨慎、心怀戒惧而自行警惕约束,怎能让人们为了(供奉)不够奢侈而后悔呢?如果认为供给已经很足了,如今不只是足了;如认为供给不足,那么即使万倍于此能有足吗?”皇帝惊讶地说:“没有你朕就听不到这种话。”甘肃省武威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9.BDF(3分)10.C(3分)11.B(3分)12.(1)假使他们果真是君子,那么本来就不应谈及利益;他们果真是小人,那么只会虐待百姓。(2)现在您指教我的,认为我侵夺官吏职权,生事扰民,与民争利,拒绝接受不同意见,因而招致天下人的怨恨非议。(10分)13.①侵官:剥夺三司掌管的财利之事,设置三司条例司。②生事:提拔常平仓、广惠仓的使者,导致他们借推行新法骚扰百姓③征利:放贷款收利息且征收免除徭役的钱。(5分)14.【答案】D(3分)【解析】下片所发的议论,不是慨叹个人的悲欢离合、闲愁哀怨,而是反映了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关注和焦急心情。15.【答案】作者借用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指出六朝亡国的教训已被人们忘记了。这结尾的三句借古讽今,寓意深刻。(5分)甘肃省武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13.(8分)(1)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2)我听说峣关的守将是屠户的儿子,商人容易用利益动摇(他)。14.(3分)①忠心耿耿。甲文中项伯告诉张良有危险,要张良随他一起离开,但张良选择留下,并谋划帮助刘邦解除了危机。②足智多谋。乙文中张良献计刘邦,利诱秦将,拿下咸阳。③不贪名利。乙文中刘邦分封功臣,要分封张良三万户,张良却自认为没有战功,只接受“留”作为封地。甘肃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测试语文试卷10.BDF从主语“景驹”分析,其谓语为“在”,宾语为“留”,“留”后B处是断点;从主语“沛公”分析,谓语是“往从”,宾语是“之”,“之”后D处是断点;从动词“聚”分析,“张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欲往从景驹”中,“往从”与“聚”构不成连动,所以“聚”的宾语“人”后F处是断点。11.选BA项正确,附,归顺、归附。/捎带、寄。B项错误,省,理解。/省察。C项正确,聚,均是“聚集、集合”之意。D项正确,属,交给、交付。/同“嘱”,劝请。12.选CC项,“刘邦认为楚怀王是个宽容的人”错误。原文“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是说楚怀王认为刘邦是个宽容的人,不是刘邦认为楚怀王是个宽容的人。13.(1)(刘邦)估计刑徒到地方都会逃跑,走到丰西泽中亭时,停下来休息饮酒,到晚上就释放了押送的刑徒。(采分点:“自度”“解纵”各1分,语意2分)(2)张良多次用太公兵法向刘邦献策,刘邦非常欣赏他,经常采用他的计策。(采分点:“数”“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慢性头痛中医调理方案
- 酒店餐饮食材物流方案
- 水下机器人取水作业方案
- 企业团餐服务协议书
- 煤矿撬装站工程施工组织方案
- 老年人道德关怀活动设计方案
- 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安全方案
- 南宁2024年04版小学3年级下册英语第六单元测验卷
- 就业合同范本(2篇)
- 如何打造高效的英语听力课堂
- 2024年广东省出版集团数字出版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全自动黑板擦方案
- 职业生涯规划数媒专业
- 新生儿肠胀气课件
- 顾客满意理念与技巧课件
- 付款条件与支付方式
- 数字化赋能绿色智能制造案例分析
- 搜狗拼音输入法打字入门
- 【课件】+现实与理想-西方古典绘画+课件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 纯银的金相组织分析报告
- 客户经理关键素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