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J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标准
XX/TXXXXX-XX
电子工业基础设施安装工程
抗震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seismicisolationengineeringofelectronicinformationequipment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征询意见稿)
XXX-XX-XX发布XXX-XX-XX实施
发布
1总则
1.0.1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防震减灾的法律法规并实施预防为主的方针,地震时保障电子工
业基础设施能持续运行或震后立即恢复,减少经济损失,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9度地区新建、改建及扩建的电子工程厂房、数
据中心等基础设施的抗震设计、施工及验收。抗震设防烈度大于9度地区的电子工业基础设
施,其抗震设计应按有关专门规定执行。
1.0.3电子工业基础设施的抗震设计,抗震设防烈度应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
的地震基本烈度。
1.0.4对设防烈度为7度及7度以上的地区,精密设备、仪器及数据中心机柜等应采用隔震
技术。
1.0.5电子工业基础设施的抗震设计、施工、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
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
2.0.1抗震设防烈度seismicprecautionaryintensity
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取50年内
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2.0.2地震作用earthquakeaction
由地震引起的结构动态作用,包括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地震作用。
2.0.3隔震装置isolationdevice
安置于设备底部隔离地震作用的装置总称。
2.0.4地震动参数seismicgroundmotionparameters
表征抗震设防要求的地震动物理参数,包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
征周期等。
2.0.5抗震措施seismicmeasures
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
2.0.6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
本规范指为提供电子工程厂房及数据中心正常运行的给排水系统、电气系统、暖通系统、
综合布线和网络系统等设施及装置。
2.0.7电子信息设备electronicinformationequipment
电子信息进行采集、加工、运算、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设备,包括服务器、交换机、
存储设备、网络、安全。
2
3基本规定
3.1一般要求
3.1.1电子工业基础设施与建筑结构连接构件和部件的抗震措施应根据设防烈度、结构类型、
使用功能、变形特征、所处位置和运行要求综合分析确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
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
3.1.2对于有隔振要求的设施,抗震设计应确保当发生设防烈度或超过设防烈度的地震时,
隔振连接件不破坏,并应防止设备与结构发生共振现象。
3.1.3基础设施穿过结构墙体时,不宜穿越主要承重结构构件。基础设施与建筑结构的连接,
可允许二者间有一定的相对位移。
3.1.4电子工业基础设施的设计中,以下基础设施应进行抗震设计。
1DN65以上的给排水、消防管道系统;
2矩形截面面积大于等于0.38m2和圆形直径大于等于0.7m的风管系统;
3对于内径大于等于60mm的电气配管及重力大于等于150N/m的电缆桥架、电缆线盒、
母线槽;
4重力大于1.8kN设备。
3.1.5数据中心机柜抗震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防烈度为7度区以下的机柜可采用刚性抗震设计;
2设防烈度为7度及7度以上的地区,机柜应采用隔震设计。
条文说明:根据数据中心的分类,A级、B级数据中心的损坏会造成严重的社会混乱和重大
经济损失。目前市场常用通过增加机柜刚度和连接锚固的强度,达到硬抗式(即刚性抗震)
抗震的目的。刚性抗震可能保证机柜不倒塌或损坏,但机柜内的设备会造成更大的损坏。日
本电子情报技术协会标准JEITAIT-1004提出,刚性抗震会对加速度有放大效应,内部的电
子信息设备将承受更大的加速度效应。根据相关的试验和标准说明,大多数电子信息设备一
般在0.2g⁓0.25g(g为小写)时能正常运行,0.3g⁓0.4g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0.5g以
上时会出现飞出等情况。而隔震技术可以有效抑制地震动加速度,降低输入电子信息设备的
地震动加速度,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或灾后立即恢复。故7度及7度以上地区,机柜应采用
隔震技术。
3.2施工验收
3.2.1施工中各工序应进行随工检查和交接验收,并应做记录。
3.2.2施工验收应由施工单位、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共同进行,并应在验收记录上签字。
3
4抗震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电子工业基础设施,应根据设计选用满足抗震性能要求的设备。
4.1.2电子工业基础设施的抗震设计,应满足相关规定的抗震设计要求。
4.1.3动力管道及设备等产生的振动对电子信息设备、精密仪器有影响时,应采取减隔振措
施。
4.1.4抗震设施的安装,连接节点采用的锚固件、连接件等应满足抗震要求。
4.2精密设备、仪器及机柜的隔震设计
4.2.1精密设备、仪器及机柜的隔震设计,应根据其振动容许值、设防要求及安装条件等确
定隔震方案,选用隔震装置。
4.2.2隔震装置系统不能与外围有刚性连接,并预留产品位移空间。
4.2.3重心偏心或有变化的设备,隔震设计应具有防偏心及防倾斜的机构。
4.2.4数据机柜及精密设备、仪器等隔震型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备隔震型,隔震装置应安装在设备底部,并与基础固定。当基础为架空地板时,架
空地板下的支撑应能满足水平荷载性能要求(图4.2.4-1)。
图4.2.4-1架空地板设备隔震型结构型式
1--设备;2--隔震装置;3--架空地板;4--散力架;5--地板。
2地板隔震型,隔震装置固定在地板上,架空地板安装在隔震装置上。架空地板与墙体
间应预留不低于230mm位移空间,并应在上方敷设不低于5mm厚的铝板做活动盖板(图
4.2.4-2)。
4
图4.2.4-2地板隔震型结构型式
1--设备;2--隔断墙;3--架空地板;4--活动盖板;
5--锚固件;6--位移空间;7--承重钢架;8--隔震装置;9--地板。
4.2.5储能设备、电子工业设备的隔震设计(图4.2.5-1)应符合下列规定:
1隔震装置的承载能力不能小于储能设备、电子工业设备的重量;
2地板的平整度不能大于3‰;
3当多台设备并列时,隔震装置宜设计成一个整体,行成地板隔震型。
4.2.5-1储能设备、电子工业设备隔震示意图
1--储能设备、电子工业设备;2--隔震装置;3--地板。
4.2.6数据中心微模块的隔震设计(图4.2.6-1),应符合下列规定;
1微模块应做一个整体进行隔震设计;
2隔震装置的布置应不影响微模块下进线的空间;
3空调设备管道穿过隔震装置时应采用柔性设计,柔性伸展长度不应低于345mm;
4隔震装置高度不应高于100mm。
4.2.6-1微模块隔震示意图
1--微模块机柜;2--承重钢结构;
3--隔震装置;4--架空地板;5--地板。
5
4.2.5隔震设计选用的隔震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隔震设计和验算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2隔震装置应满足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要求;
3隔震装置位移的最大行程不应大于230mm;
4应具有振动台的地震动模拟试验性能指标,且地震波应包含9度罕遇加速度模拟额试
验,抑制效果不应低于80%。
4.3管线抗震设计
4.3.1管道系统应包括给排水管道、消防、通风、防排烟管道、电缆桥架及母线槽等。
4.3.2管道系统的抗震设计应满足《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的规定。
4.3.3管道系统为动力管道时,抗震支吊架的设计应采用柔性抗震结构型式,主吊、纵撑及
侧撑应采用柔性设计。动力管道抗震应符合以下要求:
1柔性抗震结构型式如下图所示(图4.3.3-1);
图4.2.3-1柔性抗震型式
1--管道;2--横担;3--减振器;4--纵侧撑;5--楼板。
2主吊与结构连接时,应增加减振装置;
3柔性设计应满足水平任意方向荷载要求;
4隔振器应按频率、荷载及相关专业的规定设计。
4.4设备抗震设计
4.4.1设备选用时,应选择具有抗震性能的设备。
条文说明:选用具有抗震性能的设备,在满足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下,应根据设备的荷
载、重心等计算设备的水平荷载,再根据荷载选用合适的锚固件或固定件进行安装加固处理;
当设备不满足抗震性能要求时,需要选用隔震技术或同等技术要求的产品来满足抗震要求。
4.4.2设备抗震设计,应符合《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的规定。
4.4.3设备的抗震设计,应根据设计要求选用相应的抗震型式:
1锚固型抗震型式,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具有抗震性能的锚固件连接(图4.4.3-1);
条文说明:设备的刚性足够抵抗地震水平作用或者设备的抗震性能要求较低时,可采用此型
式。
6
图4.4.3-1锚固型抗震型式
1--设备;2--抗震性能的锚固件;3--地板。
2限位型抗震型式,限位件应满足水平荷载性能要求,锚固件应满足抗震性能要求(图
4.4.3-2);
条文说明:一般平放于地面的设备,没有固定位置,可采用此限位的型式进行抗震设计。
图4.4.3-2限位式抗震型式
1--设备;2--具有抵抗水平荷载的限位件;3--抗震性能的锚固件;3--地板。
3高耸结构应采用上部固定抗震型式,固定连接件和锚固件的选择应符合设计的要求(图
4.4.3-3);
4.4.3-3上部固定型抗震型式
1--设备;2--上部固定抗震结构;3--地板。
条文说明:高耸结构如气罐、水塔等,采用上部固定抗震型式。
4动力设备抗震型式应采用减振型抗震型式,抗震减振器的选择应符合要求(图4.4.3-4)。
7
4.4.3-4减振型抗震型式
1--设备;2--抗震减振器;3--地板或基座。
条文说明:设备的抗震型式,应根据设备的重心进行相应的验算,重心较低,水平剪力小
时,采用具有抗震性能的锚栓锁固即可满足要求;当锚栓不能满足时,增减限位件,形成限
位型抗震型式;当设备重心较高,限位不能满足要求,有倾覆的危险时,应采用顶部固定的
抗震型式。动力设备的抗震,应解决振动的前提下进行抗震设计,采用抗震减振器装置,既
能满足减振要求,又能实现抗地震作用的目的。
8
5电气系统
5.1一般规定
5.1.1电气系统应包含供配电系统、防雷与接地等系统抗震设计。
5.1.2重要电力设施可按设防烈度提高1度进行抗震设计,但当设防烈度为8度及8度以上
时可不再提高。
5.1.3内径不小于60mm的电气配管及重力不小于150N/m的电缆桥架、电缆槽盒、母线槽
均应进行抗震设。
5.1.4电气设施采用抗震设计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用隔震措施。
条文说明:重要的电力设施指地震时不能断电或者震后应立即恢复运行的设备,信息处
理设备、发电机、UPS(直接用于条文中)等,停电时保障的重要数据不丢失,电力系统、
消防系统和应急系统运行。
5.1.5电力设施的设计还应满足《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的有关规定。
5.2应急系统和电梯
5.2.1应急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保证正常人流疏散所需的应急照明及相关设备的供电;
2需要坚持工作场所的照明设备应就近设置应急电源装置;
3应保证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正常工作;
4应急广播系统宜预置地震广播模式;
5应保证通信设备电源的供给、通信设备正常工作。
5.2.2电梯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梯和相关机械、控制器的连接、支承均应满足水平地震作用及地震相对位移的要求;
2垂直电梯宜具有地震探测功能,地震时电梯应能够自动就近平层停运。
5.3电气设备
5.3.1配电柜应布置在地震作用或变位较小的场所,且应避开对抗震不利或危险场所。
1配电柜的安装,与基座连接的安装螺栓或焊接强度应满足抗震要求;
2靠墙安装的配电柜的安装,当安装螺栓或焊接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将顶部与墙壁进行
连接;
3当配电柜非靠墙安装时,根部采用抗震性能的锚栓或焊接的固定方式不能满足抗震要
求,根据抗震验算,单个配电柜顶部可以与上部结构连接固定,多个配电柜可以把重心以上
的位置连接成整体;
4壁式安装的配电柜与墙壁之间应采用具有抗震性能的锚栓连接;
5配电柜内的元器件应组装牢固,元器件之间采用软连接,接线处应预留冗余,做好防
震处理。
条文说明:配电柜的安装,不满足抗震设计要求时,地震作用会造成配电柜的倾覆和损
坏。抗震验算中应根据设备的荷载、重心位置、所在楼层位置等进行验算。连接的地脚螺栓
应采用具有抗震性能的锚栓,而不能采用膨胀型锚栓。
5.3.3蓄电池组、不间断电源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蓄电池组应安装在抗震架上;
9
2蓄电池间连线应采用柔性导线连接,端电池宜采用电缆作为引出线;
3蓄电池安装重心较高时,应采取防倾倒措施;
4不间断电源安装,底部应采用固定措施,重心较高时应采取防倾倒措施。
5.3.4发电机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发电机应安装于抗震、减振装置上;
2与外部管道应采用柔性连接;
3发电机与抗震、减振连接的螺栓应不低于8.8级,抗震、减振装置与基础之间连接的
应牢固。
条文说明:柴油发电机运行过程中,自身振动会对连接结构起到松动和损坏作用。所以抗
震设计时既要解决设备产生的振动,又要具有抵抗地震作用的抗震措施。目前市场上具有的
抗震减振器,既能减振,又能实现抗地震作用的目的。
5.4供配电线路
5.4.1线缆端头与配电箱、柜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端头线缆应留有冗余。
2母线敷设直线段长度大于80m时,应每50m设置伸缩节;
3在电缆桥架、电缆槽盒内敷设的缆线在引进、引出和转弯处,应在长度上留有余量;
4接地线应采取地震时防切断措施。
5.4.2引进建筑物的电气管路敷设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进口处应采用挠性线管或采取其它抗震措施;
2当进户井贴近建筑物设置时,线缆应在井中留有余量;
3井户套管与引入管之间的间隙应采用柔性防腐、防水材料密封。
5.4.3电气管路不宜穿越抗震缝,当必须穿越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金属导管、刚性塑料导管敷设时宜靠近建筑物下部穿越,且在抗震缝两侧应各设
置一个柔性管接头;
2电缆桥架、电缆线盒、母线槽在抗震缝两侧应设置伸缩节;
3抗震缝的两端应设置抗震支撑节点与结构可靠连接。
5.4.4电气管路敷设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线路采用金属导管、刚性塑料导管、电缆梯架或电缆槽盒敷设时,应使用刚性托架
或支架固定,不宜使用吊架。
2当金属导管、刚性塑料导管、电缆梯架或电缆槽盒穿越防火分区时,其缝隙应采用柔
性防火封堵材料封堵,并应在贯穿部位附近设置抗震支撑;
3金属导管、刚性塑料导管的直线段部分,每隔30m应设置伸缩节。
5.4.5配电装置至用电设备间连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采用软导体;
2当采用穿金属导管、刚性塑料导管敷设时,进口处应转为挠性线管过度;
3当采用电缆梯架或电缆槽盒敷设时,进口处应转为挠性线管过度。
10
6暖通系统
6.1一般规定
6.1.1暖通系统的抗震应包括设备系统、强弱电管线和管道系统抗震。
6.1.2管道选用应符合现行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
6.1.3强弱电管线安装应符合电气系统的要求。
6.2暖通设备
6.2.1设备的安装抗震应符合下列规定:
1空调机组与基础之间连接,应固定牢靠;
2连接用的螺栓,应采用不低于8.8级且具有抗震性能的锚栓;
6.2.2空调机组及设备连接的管道系统,连接处应采用柔性连接。
6.2.3空调机组与调节设备的布置与固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重力大于1.8kN的空调机组、风机等设备不宜采用吊装安装。当必须采用吊装时,应
避免设在人员活动区域和疏散通道位置的上方,但需要设置抗震支撑系统;
2运行时不产生振动的设备、设施,可不设减振基础,但应使其与主体结构牢固连接,
与其连接的管道应采用金属管道。8度、9度区的设备、设施与主体的连接管道应采用柔性
连接。
3运行时产生振动的设备、设施,应根据抗震设计,采用相应的抗震减振装置,并与其
连接的管道应采用柔性连接。
6.3附属设施
6.3.1风管系统的选材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6.3.2风管的布置与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风管不应穿过抗震缝,当必须穿越时,应在抗震缝两侧各装一个柔性软接头;
2风管穿过内墙或楼板时,应设置套管,套管与管道间的缝隙,应填充柔性耐火材料;
3矩形截面面积大于等于0.38m2或圆形直径大于等于0.7m的风管,应按《建筑机电工
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进行抗震支吊架的设计。
6.3.3空调系统冷却水、冷凝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冷却水管道不应穿过抗震缝。当必须穿越时,应在抗震缝两边各安装一个柔性管接头
或在通过抗震缝处安装门型弯头或设伸缩节;
2管道穿过内墙或楼板时,应设置套管,套管与管道间的缝隙应填充柔性耐火材料;
3管道穿过建筑物的外墙或基础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道穿越建筑物时应设防水套管,管道穿越建筑物基础时应设套管。基础与套管之
间应留有一定的间隙,管道与套管间的缝隙内应填充柔性材料;
2)当穿越的管道与建筑物外墙或基础为嵌固时,应在穿越的管道上室外就近设置柔性
连接件。
11
7给排水与消防系统
7.1一般规定
7.1.1管道系统应包括空调系统给排水、循环冷却水、冷凝水及消防管道等抗震施工和验收。
7.1.2给排水与消防系统的管道材料选用,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
7.1.3给排水与消防系统的抗震施工和验收,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先行相应的国
家标准。
7.2管道及设备
7.2.1管道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道系统宜在地板下安装。当需在上方安装时,管材应采用金属管道,且应根据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的规定设置抗震支吊架。
2管道系统与设备连接处应采用柔性连接处理。
3管道不宜穿过抗震缝。当管道必须穿过抗震缝时宜靠近建筑物的下部穿越,且应在抗
震缝两边各装一个柔性管接头或设置伸缩节。
4管道穿过内墙或楼板时,应设置套管,套管与管道间的缝隙,应采用柔性防火材料封
堵。
7.2.2给排水与消防系统设备、设施的施工应按本规范条文4.3的要求进行抗震设计,且应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的规定。
12
8综合布线和光纤
8.0.1综合布线、光纤、综合监控、安防、监控设备的抗震设计应包括线缆敷设、系统设备
及机柜。
8.0.2线缆敷设应符合《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2的规定。
8.0.3对于上走线方式,走线架、线槽的抗震设计应符合《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50981的规定。
8.0.4系统设备、机柜等应进行抗震验算,且应符合本规范第4章的有关规定。
13
9安装
9.1一般规定
9.1.1电子工业基础设施抗震工程施工单位应具有相应的施工资质,并建立安全、质量和环
境管理体系。
9.1.2抗震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组织方案,并应经本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查合格、
建设或监理单位审查批准后实施。
9.1.3材料、设备等应符合设计文件和技术文件要求。材料与设备进场时施工单位应对其进
行检查,合格后报请建设或监理单位进行验收,填写材料或设备进场验收记录。
9.1.4电子工业基础设施与混凝土连接构件的机械锚栓,应符合《混凝土用机械锚栓》JG/T
160规定具有抗震功能的锚栓。
9.2精密设备、仪器及机柜的隔震装置安装
9.2.1精密设备、仪器及机柜的隔震装置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安装隔震装置的基础倾斜度不应大于3‰。当基础为架空地板时,散力架的水平承载
力应能满足抗震要求;
2隔震装置平放到设计指定位置,检测隔震装置上平面倾斜度,不应大于3‰;
3按设计要求将隔震装置的下部结构与基础牢固固定;
4隔震装置之间的连接件应锁固,整个平面的倾斜度应符合要求;
5精密设备、仪器或机柜等与隔震装置应进行固定,且不影响上进线的空间;
6应预留隔震装置位移空间不应低于230mm;
7安装完成后应拆除隔震装置固定支架。
9.2.2地板隔震安装时,四周预留的位移空间上应设置活动盖板,且活动盖板宽度不应小于
500mm。
9.2.3穿过隔震装置的空调管道系统应采用柔性连接,且柔性伸展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9.3管线抗震支架的安装
9.3.1抗震支吊架的安装应符合《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的相关规定。
9.3.2动力管道系统的抗震支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减振器的轴心应与螺杆保持在同一直线上;
2螺杆的长度应根据横担标高现场测量确定;
3当减振器与螺杆通过六角连接器连接时,连接器的长度不应低于40mm,旋入深度应
达到连接器长的45%;
4螺杆长细比大于200时,外缘应采用加劲槽钢及螺杆紧固件安装,确保吊杆的稳定性;
14
5连接时保持全牙长螺杆垂直,安装后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2.5°;
6纵撑、侧撑安装时,垂直角度宜为45°,且不应小于30°;
7当柔性支撑采用钢丝绳时,应确保拉直并锁固,不应有折皱和弯曲部分;
8横担应保证水平,确保减振器承载达到设计要求。
9.3设备抗震安装
9.3.1对有隔振装置的设备安装时,抗震措施不应降低隔振装置的性能。
9.3.2机电设备安装在混凝土基础或楼板上时,应满足下列规定:
1采用预埋件或预留螺栓孔安装时要确认型号、位置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2采用后置锚栓安装时,应根据设计文件或经计算确定锚栓的型号和数量;
3设备基础四周需要安装限位器时,限位器及锚栓的规格、数量应满足设计文件或施工
方案要求。
9.3.3机电设备与管线的连接应根据设计文件选择合理的连接方案,并预留足够的变形裕量。
9.2.4管道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直线管道伸缩节设置的位置和数量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
2穿越抗震缝和穿越隔震层的管道连接方案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
3管道穿过内墙或楼板时设置套管的规格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
4套管与管道间的缝隙应采用柔性防火封堵材料或柔性耐火材料填充。
15
10验收与交付
10.1一般规定
10.1.1电子工业基础设施抗震工程的验收应由建设单位组织,施工、设计、监理等单位参加,
验收合格后应办理验收手续。
10.1.2验收成果资料包括项目合同、施工图文件、项目预算、调试报告及培训及维保服务、
竣工资料。
10.1.3竣工资料包括竣工验收报告、验收表格和监理总结报告,应符合下列要求:
1竣工验收报告包括项目竣工验收表、变更文件、竣工图、设备移交清单、设备及材料
的检验报告、合格证及相关材料、环境和设备监控软件使用说明书。
2验收表格包括机房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分部分项工程验收记录、设备安装验收表。
3监理总结报告包括工作报告及监理结论。
10.1.4移交清单宜包括名称、型号、数量、合格证、说明书、安装位置。
10.2验收
10.2.1精密设备、仪器及机柜的隔震装置安装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隔震装置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
2隔震装置上平面的平整度不应大于3‰;
3固定支架应拆除;
4位移空间标识清晰。
检查数量:随机抽样不少于3套。
检查方法:依据设计图、施工图核对,尺量检查和观察检查。
10.2.2管线抗震支架的验收应符合《建筑机电设备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的规定。
10.2.3对有隔振装置的设备,其抗震措施和减振装置的性能应满足设计及产品技术文件要
求。
检查数量:随机抽样不少于3套。
检查方法:依据施工图深化设计图纸核对,观察检查。
10.2.4设备的抗震措施应符合设计及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检查数量:随机抽样不少于3套。
检查方法:依据设计图、施工图核对,尺量检查和观察检查。
10.2.5固定设备的锚栓、限位器应符合下列规定:
1锚栓规格型号、安装质量应满足设计和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2限位器的规格、数量、安装质量应满足设计和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16
检查数量:随机抽样不少于3套。
检查方法:依据施工图深化设计图纸核对,观察检查。必要时对锚栓、限位器进行现场检测。
10.3交付
10.3.1完成验收后,施工方和监理方应对建设方进行竣工资料移交,竣工资料应满足建设主
管部门和建设方有关项目文件管理的有关规定要求。
10.3.2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和施工方应对竣工资料进行书面确认并归档。
17
11维护
11.0.1抗震设施和设备应每两年进行一次维护检查。
11.0.2当遇到发生地震烈度超过烈度四的地震时,应及时进行维护检查。
11.0.3定期应对抗震相关零部件进行变形、松动、脱落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紧固和修补。
11.0.4定期应对抗震各部件的耐腐蚀情况进行检查,对已经发生腐蚀部分应及时采取除锈防
腐处理。
11.0.5需要更换的抗震构件,其性能不得低于原设计的性能标准。
18
附录A隔震设计与验算
A.1设计反应谱和地震动输入
A.1.1当建筑结构的阻尼比为0.05时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烈度、场地类别、特征周期和
隔震结构自振周期按图B.1.1采用,其最大值αmax应按表B.1.1采用。
场地特征周期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确定,罕遇地震和极罕遇
地震作用时,场地特征周期应分别增加0.05s和0.10s。
图B.1.1地震影响系数曲线
图中:地震影响系数;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房屋结构自振周期;
---max---T----
Tg---特征周期,γ—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阻尼调整系数。
表B.1.1阻尼比为0.05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
地震影响6789
设防地震0.120.23(0.34)0.45(0.68)0.90
罕遇地震0.280.50(0.72)0.90(1.20)1.40
极罕遇地震0.360.70(1.00)1.35(2.00)2.70
注:括号中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
A.1.2建筑结构自振周期,可根据结构的模态分析取第一周期:
A.1.3当建筑结构的阻尼比不等于0.05时,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曲线应按图B.1.1确定;但
形状参数,应按下列规定调整:
1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按下式确定:
0.05
0.9(B.1.3-1)
0.36
式中:γ—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
ζ—阻尼比,取建筑结构计算振型对应的阻尼比。
2阻尼调整系数,应按下式确定:
0.05
1(B.1.3-2)
0.081.6
19
式中:——阻尼调整系数,当小于0.55时,应取0.55。
A.1.4建筑结构采用时程分析方法时,地震动加速度时程曲线的选择合成,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实际强震记录地震动加速度时程曲线,应根据地震环境(烈度和设计地震分组)、场
地类别进行归类,并依据相似原则进行选择。人工模拟地震动加速度时程曲线,应满足设计
反应谱的基本要求。设计地震加速度峰值按表B.1.4采用。
2一般情况下,多组时程曲线的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应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所采用的地
震影响系数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实际强震记录地震动加速度时程曲线在对应于隔震结构
主要振型对应周期点附近时,每条实际强震记录对应的反应谱与设计反应谱的谱值最大偏差
不超过20%;所合成的人工模拟加速度时程曲线对应的反应谱与设计反应谱在对应于隔震
结构各周期点的偏差平均值不宜大于5%,最大偏差不宜大于10%。在人工模拟地震动加速
度合成时,宜考虑不同阻尼比对反应谱的影响和天然相位信息的非平稳特征对结构响应的影
响。
表B.1.4设计地震加速度峰值
地震影响6789
设防烈度0.05g0.10g(0.15g)0.20g(0.30g)0.40g
罕遇地震0.125g0.220g(0.310g)0.400g(0.510g)0.620g
极罕遇地震0.16g0.32g(0.46g)0.60g(0.84g)1.08g
注:设计地震加速度峰值相当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A.1.5采用时程分析法时,应选用足够数量的实际强震记录加速度时程曲线和人工模拟地震
动加速度时程曲线进行输入。宜选取不少于2组人工模拟加速度时程曲线和不少于5组实际
强震记录加速度时程曲线。可采用3组实际强震记录加速度时程曲线和2组具有实际强震记
录加速度相位信息的人工模拟时程曲线以及2组考虑实际强震记录加速度时程相位统计信
息和目标反应谱的人工模拟加速度时程曲线。地震作用取7组加速度时程曲线计算结果的平
均值。
A.1.6采用振型分解法和时程分析法同时计算时,地震作用应取时程分析法与振型分解反应
谱法的包络值。
A.1.79度抗震设防建筑内的电子信息设备,应进行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并应符合下列要
求:
1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时,其竖向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可采用本规
范第B.1.1条规定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65%,但特征周期可均按设计第一组采用。
2一般情况下,计算竖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时,各楼层可视为质点;
楼层的竖向地震作用效应标准值可按各构件承受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例分配,并宜乘以增
20
大系数1.5。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下列公式确定(图B.1.7):
()
FEvkvmaxGeqi=1,∙∙∙,n(B.1.7-1)
GH
ii()
FvinFEvki=1,∙∙∙,n(B.1.7-2)
GjHj
j1
式中:FEvk──结构总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
Fvi──质点i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
αvmax—竖向地震影响系数的最大值,可取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65%;
Geq—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可取其重力荷载代表值的75%
Gi、Gj──分别集中于第i、j质点重力荷载代表值。
图B.1.7隔震结构竖向地震作用计算简图
3竖向阻尼比取值可取上部结构阻尼比,一般不宜大于0.05。
B.2隔震验算
A.2.1隔震装置的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验算:
持久设计状况、短暂设计状况
0SR(B.2.1-1)
地震设计状况
()
SR/REB.2.1-2
式中:
γ0——结构重要性系数,对重要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1,对一般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
1.0;
S——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应符合本规范第4.3.2条的规定;
R——构件承载力设计值;
——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A.2.2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下,当荷载与荷载效应按线性关系考虑时,荷载基本组
21
合的效应设计值应按下式确定:
()
SGSGKLQQSQKWWSWKB.2.2
式中:S——荷载组合的效应设计值;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
——楼面活荷载分项系数;
——风荷载的分项系数(结构内部,风荷载取1);
——考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荷载调整系数,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时取1.0,设
计使用年限为100年时取1.1;
——永久荷载效应标准值;
——楼面活荷载效应标准值;
——风荷载效应标准值(结构内部,风荷载标注效应值取1);
、——1.0
4.3.3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下,荷载基本组合的分项系数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在设防地震作用下,隔震装置结构构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设计:
GSGEEhSEhkEvSEvkR/RE(B.2.3.1-1)
式中:——分别为构件承载力设计值和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S
GE、G——分别为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和重力荷载代表值的分项系数;
S
Ehk——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不需考虑与抗震等级有关的增大系数;
Eh——水平地震作用分项系数;
S
Evk——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不需考虑与抗震等级有关的增大系数;
Ev——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
上式中,荷载和地震作用基本组合的分项系数应按表B.2.3.1采用。
表B.2.3.1关键构件在地震设计状况时荷载和作用的分项系数
参与组合的荷载
说明
和作用
重力荷载及水平
隔震结构设计均应考虑
地震作用1.21.3——
重力荷载及竖向
度、度抗震设计时考虑
地震作用1.2——1.389
重力荷载、水平1.21.30.5
地震及竖向地震8度、9度抗震设计时考虑
作用1.20.51.3
22
2采用时程分析方法进行结构设计时,地震动加速度记录作用下的构件内应力设计值,
可根据构件类型选取主导内力在各个时刻的最大值及同时出现的其它内力分量。
23
本规范用词说明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纹是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标识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系均应这样做: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采用“可”。
2本规范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
行”。
24
引用标准名录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
《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
《工业企业电气设备抗震设计规范》GB50556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
25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3
3.1一般要求..............................................................................................................................3
3.2施工验收..............................................................................................................................3
4抗震设计.......................................................................................................................................4
4.1一般规定..............................................................................................................................4
4.2精密设备、仪器及机柜的隔震设计..................................................................................4
4.3管线抗震设计......................................................................................................................6
4.4设备抗震设计......................................................................................................................6
5电气系统.......................................................................................................................................9
5.1一般规定..............................................................................................................................9
5.2应急系统和电梯..................................................................................................................9
5.3电气设备..............................................................................................................................9
5.4供配电线路........................................................................................................................10
6暖通系统.....................................................................................................................................11
6.1一般规定............................................................................................................................11
6.2暖通设备............................................................................................................................11
6.3附属设施............................................................................................................................11
7给排水与消防系统.....................................................................................................................12
7.1一般规定............................................................................................................................12
7.2管道及设备........................................................................................................................12
8综合布线和光纤.........................................................................................................................13
9安装.............................................................................................................................................14
10验收与交付.................................................................................................................................16
11维护.............................................................................................................................................18
附录A隔震设计与验算.................................................................................................................19
本规范用词说明...............................................................................................................................24
引用标准名录...................................................................................................................................25
1总则
1.0.1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防震减灾的法律法规并实施预防为主的方针,地震时保障电子工
业基础设施能持续运行或震后立即恢复,减少经济损失,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9度地区新建、改建及扩建的电子工程厂房、数
据中心等基础设施的抗震设计、施工及验收。抗震设防烈度大于9度地区的电子工业基础设
施,其抗震设计应按有关专门规定执行。
1.0.3电子工业基础设施的抗震设计,抗震设防烈度应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
的地震基本烈度。
1.0.4对设防烈度为7度及7度以上的地区,精密设备、仪器及数据中心机柜等应采用隔震
技术。
1.0.5电子工业基础设施的抗震设计、施工、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
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
2.0.1抗震设防烈度seismicprecautionaryintensity
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取50年内
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2.0.2地震作用earthquakeaction
由地震引起的结构动态作用,包括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地震作用。
2.0.3隔震装置isolationdevice
安置于设备底部隔离地震作用的装置总称。
2.0.4地震动参数seismicgroundmotionparameters
表征抗震设防要求的地震动物理参数,包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
征周期等。
2.0.5抗震措施seismicmeasures
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
2.0.6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
本规范指为提供电子工程厂房及数据中心正常运行的给排水系统、电气系统、暖通系统、
综合布线和网络系统等设施及装置。
2.0.7电子信息设备electr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光学原子力显微镜的原理与使用考核试卷
- 海水养殖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考核试卷
- 影视设备云计算咨询服务批发考核试卷
- 白酒产地的特色与影响考核试卷
- 森林生态学与保护管理考核试卷
- DB11T 790-2011 兽用药品贮存管理规范
- DB11∕T 1512-2018 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规范
- 直播技巧培训
- 淮阴工学院《工程测量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DR ABC课件教学课件
- 新生儿红臀的护理课件
- 《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试行稿
- 注塑车间规划方案
- 营养不良五阶梯治疗
- 【课件】铁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课件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南通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一模)生物试卷(含答案)
- 《茶叶销售技巧》课件
- 专项施工方案(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专项施工方案)
- 让阅读成为习惯家长会课件
- 居民自建桩安装告知书回执
- 加气站有限空间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