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怀仁县联考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西省朔州怀仁县联考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西省朔州怀仁县联考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西省朔州怀仁县联考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西省朔州怀仁县联考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朔州怀仁县联考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测试试题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实验步骤是有先后顺序的,如果违规操作,会导致实验失败甚至发生危险事故。下列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先”与“后”关系描述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先把手掌紧贴容器外壁,再把导管伸入水中B.加热时,先对着试管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加热C.在装配仪器时,先装药品,再检查装置气密性D.收集气体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2.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变化是A.利用活性炭除去冰箱臭味 B.工业制氧C.霓虹灯通电后发出美丽的光 D.牛奶放置时间过长结块3.下列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石蜡熔化 B.酒精挥发 C.木条燃烧 D.胆矾研碎4.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O B.2H C.Fe D.N25.下列对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氧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的钢瓶中加压时氧气分子变小B氮气、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C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分子间间隔发生变化D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分子发生变化A.A B.B C.C D.D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氧化物的是()A.氧气 B.二氧化锰 C.五氧化二磷 D.四氧化三铁7.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燃放礼花 B.面包变质 C.植物光合作用 D.冰雪融化8.下图为“验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创新实验装置。用一根铁丝穿4片紫色石蕊试纸,按图示将稀盐酸和水滴加到相应的试纸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1、3、变为红色,2、4不变色B.若将稀盐酸换成稀醋酸也可以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C.该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与石蕊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物质D.该实验的优点是将四个实验改成一个实验,对比性强9.食醋里通常含有3-5%的醋酸(CH3COOH),食醋与鸡蛋壳反应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B.加水稀释食醋,溶液pH变小C.醋酸在水溶液里能解离出H+ D.不宜用铝制容器盛装食醋10.关于液态氧与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它们的物理性质不相同②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③它们由不同种分子构成④它们为不同的物质⑤构成它们的分子相同,但分子之间的间隔不同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④11.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加热液体D.加入固体12.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α粒子轰击金箔。下列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错误的是A.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前进方向,原因是α离子途径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方向B.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原子是实心的球体C.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因是原子中有体积很小,质量相对很大的带正电的原子核D.卢瑟福推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通过实验现象和题给信息,按要求填空。为测定空气的成分按下图进行实验:(1)将燃烧匙中过量的红磷点燃后放集气瓶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2)反应后冷却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会进入达到集气瓶体积的________。(3)此实验说明__________;剩余气体主要是________气。(4)已知:镁+氧气氧化镁(固体),镁+氮气氮化镁(固体)根据上述反应,能否用镁代替磷测定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________(填“能”或“不能”)14.按如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请回答下列问题:(1)燃烧的现象是;(2)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你认为原因是;(3)冷却到室温后,松开止水夹,你观察到的现象为:。1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请写出编号为①的仪器名称______。(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3)在实验室用A、E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试管口放棉花的作用是______。(4)若需得到平稳的气流,可将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改为______。(5)图F为多功能瓶,它可以收集、储存气体等功能,请回答:如果利用该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______(填“g”或“h”,下同)端导入如果利用该装置储存甲烷,可用注水的方法将气体导出,水应从______端进。16.如图所示是一些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1)指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3)块状固体加入试管中的方法是__________。(4)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某同学为了研究实验室中用某氯酸钾样品制氧气的有关问题,他将10g该样品(含少景不参加反应的杂质)与2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该混合物,在不同时间测得有关数据如表:加热时间t1t2t3t4剩余固体质量/g10.00/8.16/生成氧气的质量/g/3.68m3.84(1))m值=_________;(2)10g氯酸钾样品中含杂质多少克_________?18.根据氧化亚铜(Cu2O)的化学式计算:(1)氧化亚铜中各元素质量比_____;(2)氧化亚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3)288g氧化亚铜中含氧元素的质量_______。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1)自元素被发现以来,科学家一直在寻找已发现元素的排列规律,1869年,俄国化学家______________发现化学元素的周期性,排列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成为科学家探索未知世界的有力工具(2)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根据第二周期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同一周期元素之间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如:___________(填字母)。A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B从左到右,各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C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3)12号元素属于_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它的离子与______(写元素符号)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4)我们知道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竖列(族)中元素的化学性质都很相似。ⅦA族元素组成的物质单质化合物FF2HFClCl2HClHClOHClO2HClO3HClO4BrBr2HBrHBrOHBrO2_______HBrO4II2HI……根据表中规律.在表中横线上写出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5)推断53号元素I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为________,17号元素其最低负化合价与Si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B【解析】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把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握住试管外壁,如倒过来先用手握住试管再把导管放入水中,有可能气体受热膨胀跑到空气中,水槽中不会出现气泡,故A错误;B、加热试管先预热,再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以防试管炸裂,故B正确;C、制取气体时,都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药品,否则会浪费药品,故C错误;D、做该实验时如果先撤酒精灯,则会使导管内温度降低,压强变小而把水到吸入试管引起试管炸裂,故D错误。故选B。2、D【解析】

A、活性炭吸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B、工业制氧过程中只是将氧气与氮气分离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C、霓虹灯通电后发出美丽的光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D、牛奶放置时间过长结块,是因为生成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B、C都属于物理变化,D属于化学变化。变化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变化是D。故选D。【点睛】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3、C【解析】

A、石蜡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木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胆矾研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点睛】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4、C【解析】

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详解】A.O可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2H表示两个氢原子,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Fe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还能表示铁这种物质,故选项符合题意。D.该符号是氮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5、A【解析】

A、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氧分子的大小不变,故A错误;B、氮气、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故B正确;C、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分子间间隔发生变化,故C正确;D、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分子发生变化,故D正确。故选A。6、A【解析】

A、该物质中只有一种元素,属于单质,故A正确;B、该物质中有两种元素,其一为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B错;C、该物质中有两种元素,其一为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C错误;D、该物质中有两种元素,其一为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A。【点睛】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且必须有氧元素。7、D【解析】

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详解】A、燃放礼花过程中火药发生爆炸,生成多种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正确;B、面包变质,其中的淀粉发生了缓慢氧化,生成水、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正确;C、植物光合作用时,把水和二氧化碳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正确;D、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冰雪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由固体变成了液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故选D。【点睛】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8、C【解析】

A、石蕊试液遇酸溶液变红,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蓝。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生成的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故图中1、3变为红色,2、4不变色,此选项正确;B、稀盐酸和稀醋酸都属于酸,都具有酸的通性,若将稀盐酸换成稀醋酸也可以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此选项正确;C、该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此选项错误;D、该实验的优点是将四个实验改成一个实验,对比性强,此选项正确。故选C。9、B【解析】A、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正确;B、加水稀释食醋,溶液的酸性减弱,溶液pH变大,错误;C、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醋酸属于酸,在水溶液里能解离出H+,正确;D、铝是活泼金属,能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铝和氢气,不宜用铝制容器盛装食醋,正确。故选B。点睛:pH值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pH值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10、A【解析】氧气是气态,液氧是液态,故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由于氧气和液氧都是由氧分子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它们化学性质相同;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液氧和氧气的不同点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了。故选A。点睛:根据氧气和液氧的构成和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考虑。11、B【解析】

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瓶口没有紧挨心,所示操作错误;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向试管中颗粒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颗粒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12、B【解析】

A、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α粒子途径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稍微改变了运动方向,正确;B、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原子内部有相对较大的空间,错误;C、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因是原子中有体积很小,质量相对很大的带正电的原子核,正确;D、卢瑟福推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正确;故选B。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产生大量白烟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化合五分之一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氮不能【解析】

(1)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反应物是磷和氧气,生成物是五氧化二磷,反应条件是点燃,所以文字表达式是:磷+氧气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2)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广口瓶内外产生压强差,由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所以水会进入达到集气瓶中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3)由实验现象水进入达到集气瓶中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可得到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结论;剩余的4/5主要是氮气;(4)由于镁燃烧时同时能与氧气和氮气反应,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大,不能用镁代替磷测定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14、(1)产生大量白烟放热(2)瓶内氧气被耗尽(3)水倒吸入集气瓶约原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解析】(1)观察到的现象是:红磷继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然后慢慢熄灭.(2)红磷熄灭的主要原因是瓶内的氧气被消耗完,没有支持红磷燃烧的物质了.(3)因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水进入到集气瓶中,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1/1.考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5、酒精灯B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分液漏斗hg【解析】

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详解】(1)编号为①的仪器名称是酒精灯。(2)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适合用装置B作发生装置。(3)装置A属于固、固加热型,试管口有棉花,适合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试管口放棉花的作用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4)若需得到平稳的气流,可将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改为分液漏斗(或注射器)。(5)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如果利用该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h端导入;甲烷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如果利用该装置储存甲烷,可用注水的方法将气体导出,水应从g端进。16、试管BD先将试管倾斜(或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使块状固体缓缓滑到试管底部将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气体已收集满【解析】

(1)标号①的仪器名称为:试管;(2)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属于固液常温型,同时生成氯化钙、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应该选择B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所以应该选择D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3)块状固体加入试管中的方法是先将试管倾斜,用镊子夹取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使块状固体缓缓滑到试管底部.(4)检验CO2气体是否已充满集气瓶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置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收集满;【点睛】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3.84g0.2g【解析】

(1)生成氧气的质量=反应前固体总质量减去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故m=10g+2g-8.16g=3.84g;(2)设样品中含有氯酸钾的质量为x,,解得x=9.8g;该氯酸钾样品中含杂质的质量:10g-9.8g=0.2g18、8︰188.9%32g【解析】

(1)解:氧化亚铜中铜、氧元素的质量比(64×2):16=8:1答:氧化亚铜中铜、氧元素的质量比为8: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