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概论(微课版)》 课件 第3、4章 新媒体的类型、媒介融合_第1页
《新媒体概论(微课版)》 课件 第3、4章 新媒体的类型、媒介融合_第2页
《新媒体概论(微课版)》 课件 第3、4章 新媒体的类型、媒介融合_第3页
《新媒体概论(微课版)》 课件 第3、4章 新媒体的类型、媒介融合_第4页
《新媒体概论(微课版)》 课件 第3、4章 新媒体的类型、媒介融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媒体的类型新媒体概论(微课版)第3章本章内容ContentofThisChapter本章将围绕聚合媒体、社交媒体和智能媒体三个部分展开,以新媒体产品形态和出现顺序为分类依据,先介绍各种类型新媒体产品的基本形态,并分析其背后的技术因素,再揭示各类新媒体背后复杂的传播机制,最后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建构起各类新媒体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深读者对新媒体的理解。CONTENTS目录聚合媒体3.1社交媒体3.2智能媒体3.33.1.1搜索引擎与门户网站网站被普遍认为是新媒体的早期形态,它诞生于1991年,距今已有三十几年的时间,但是从它出现到普及所用的时间却非常短。20世纪90年代初,网站被看作最早期的新媒体内容生产与信息传播模式。这种以HTML等技术制作,用于展示各种信息、提供各类网络服务的网络传播形式在诞生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它有助于当时信息闭塞的人们快速地获取到自己所需的信息,所以当时很多企业、政府、组织、媒体纷纷创办了自己的网站,这也标志着Web1.0时代的到来。随着网站数量的激增,用户在大量的网络信息中寻找所需内容变得异常困难,几乎如同大海捞针,在这样的背景下,搜索引擎应运而生。3.1.1搜索引擎与门户网站1.搜索引擎的定义与原理定义

搜索引擎是一种信息检索系统,具体而言,是对互联网中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并将其存储在网络数据库中便于用户搜索的一种计算机程序。用户在搜索引擎上可以进行网页、新闻、图片、音频、视频、地图等内容的检索。3.1.1搜索引擎与门户网站1.搜索引擎的定义与原理原理

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在互联网中大量抓取数据,并从中抽取出索引项,建立索引库,当用户以某个关键词进行索引时,对查询结果的相关度进行评价和排序,最终呈现出检索结果。这是将前期收集与整理的海量信息与用户的信息需求相匹配的过程。3.1.1搜索引擎与门户网站2.主流的搜索引擎

目前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为谷歌(Google)。谷歌搜索引擎的界面简洁,用户仅需输入关键词,单击搜索按钮,就可以找到相关的资料。

在国内的搜索引擎市场上,百度占主导地位。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和发展,百度的搜索引擎逐渐由PC端向移动端转型,用户可以在各类终端中访问百度主页,用文字、语音、图像多种交互方式搜索信息和服务。在搜索引擎的基础上,百度延伸出了百度贴吧、百度百科、百度文库、百度地图等产品。3.1.1搜索引擎与门户网站3.搜索引擎的发展趋势呈现内容的精准化>呈现形式的多样化>呈现信息的个性化>呈现信息的情景化>3.1.1搜索引擎与门户网站4.门户网站的定义与类型定义

在Web1.0时代诞生的门户网站,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内涵和外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早期的门户网站主要指综合互联网各类资源、提供某种信息服务的综合性服务网站。现如今,门户网站朝着更加多元的方向发展,主要是综合各类信息和提供各类应用服务的综合性平台。3.1.1搜索引擎与门户网站4.门户网站的定义与类型类型

在早期,门户网站可以分为搜索引擎式门户网站、以提供信息资讯为主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政府门户网站、地方生活门户网站和个人门户网站等。随着互联网营销的发展,门户网站按商业模式可以分为内容型、服务型、产品型和用户型。门户网站类型特点营收来源内容型以新闻资讯为主要内容广告服务型以提供服务为主要目的广告、版面费产品型以某类产品吸引用户收费产品或会员用户型以即时通讯为目的用户付费3.1.1搜索引擎与门户网站5.主流的门户网站

最早的门户网站可以追溯到雅虎,早期的雅虎提供目录、网站及全文检索功能,主要目的是方便用户快速进入各类网站和查看各类信息。

我国典型的门户网站主要有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在早期,中国的门户网站依旧以目录导航和信息检索为主要的服务内容,但是随着业务的调整和竞争的加剧,当前四大门户网站的定位和营销策略早已发生较大的变动。

新浪和搜狐两家门户网站转为以新闻业务为主、以即时通信服务为辅的模式。

网易则在信息服务、即时通信服务上,加大网络游戏的研发与推广力度。

腾讯以新闻、视频、体育、公益等板块为发力点,吸引用户关注。3.1.1搜索引擎与门户网站6.门户网站的发展趋势

门户网站主要呈以下发展趋势。多元化服务移动化社交化和个性化覆盖范围扩大3.1.2新闻聚合媒体1.新闻网站发展的历史

1995年是中国新闻网站发展的元年,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的《神州学人》杂志网站开通、中国新闻社网站开通、中国日报网站开通。新闻网站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现在被人们所熟知的新华网、中国网、中国广播网、网易、新浪、搜狐和各大报刊的网络版在21世纪初相继开通,其中有各级各类传统媒体或其主管部门开办的新闻网站,也有经过政府审批的具有开办新闻栏目资质的商业化媒体网站。3.1.2新闻聚合媒体2.移动新闻客户端发展的历史

为了抢占移动互联网市场,部分传统媒体以电子报刊阅读器的形式开发移动客户端,但是以新华社、人民网为首的多数传统媒体和新闻网站则将自身的新闻资讯进行整合,开辟出支持多种媒体形式、实时推送和即时互动的移动新闻客户端。与此同时,各大门户网站也在积极推进新闻客户端的建设,搜狐、网易、新浪、腾讯、凤凰等互联网公司纷纷进军移动新闻客户端市场,使移动新闻客户端的信息多元化、服务多样化和用户主体化。3.1.2新闻聚合媒体3.新闻聚合媒体的分类

近年来,新闻聚合媒体以新闻网站和移动新闻客户端两种呈现方式进行了大量的新闻报道,为主流舆论建设、传受双方互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整体而言,我国的新闻聚合媒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中央级新闻聚合媒体,如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央视新闻等;

第二种是地方级新闻聚合媒体,如南方新闻网、荆楚网、新湖南、澎湃新闻等;

第三种是完全商业化运营的新闻聚合媒体,如新浪新闻、搜狐新闻、网易新闻、腾讯新闻、今日头条等。3.1.2新闻聚合媒体4.新闻聚合媒体的发展趋势

新闻聚合媒体呈以下发展趋势。新闻聚合媒体的智能算法推荐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用户地位进一步提升3.1.3知识聚合媒体1.知识聚合媒体的历史

我国的知识聚合媒体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年成立的维普资讯网,当时该网站成立的目的是进行电子信息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其创办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大型连续电子出版物。其网站中有大量和专业文献资料,满足用户对专业知识的需求,其迈出了新媒体知识传播的第一步,也奠定了知识聚合媒体的基础。3.1.3知识聚合媒体2.知识聚合媒体的代表

总的来说,当今的知识聚合媒体可以分成以“百度百科”为代表的知识搜索类、以“知乎”为代表的知识社交类、以“分答”为代表的知识问答类、以“春雨医生”为代表的专项知识普及与问答类四种类型。百度百科网站首页3.1.2知识聚合媒体3.知识聚合媒体的发展趋势

知识聚合媒体主要呈以下发展趋势。精品知识付费趋势内容聚合趋势CONTENTS目录聚合媒体3.1社交媒体3.2智能媒体3.33.2.1社交媒体的早期形态1.网络聊天室网络聊天室最早是以网站的形式存在的,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没有固定的账号,没有固定的昵称,没有固定的好友,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入相应的网络聊天室,在退出网络聊天室后就很难再找到相同的人,但是在当时却为人们开辟出了人际传播的新形式:人们与陌生用户相聊甚欢,感受到了互联网社交的乐趣。3.2.1社交媒体的早期形态2.BBSBBS(BulletinBoardSystem)直译为“电子公告牌”,现在特指在早期互联网中流行的网络论坛。它最早是用来公布股票价格信息的,后期随着我国互联网和个人计算机的普及,逐渐演变为一种进行多对多话题交流的网络平台。用户可以在其中探索新的知识和观点,或针对某个话题、事件或兴趣点发表观点、看法和经验,或连载个人经历和网络小说,也可以申请成为版主,对某个兴趣领域的论坛进行管理。3.2.1社交媒体的早期形态3.博客博客的英文名为Blog或Weblog,又称为“网络日记”,是一种以个人身份建立的,用文字、图片展示自己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个人网页。博客在21世纪初期进入中国互联网市场,一直没有引起较大的轰动。2005年,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开始涉猎博客业务,标志着博客在中国正式开始了商业化运营。在之后的几年里,博客的发展迅猛,催生了很多初代“网红”,对互联网世界和现实世界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3.2.1社交媒体的早期形态3.博客在微博出现后,很多头部博主纷纷转向微博,导致博客的内容质量逐渐走低,这也让很多中小型博客不断关停。2018年,曾经影响力较大的网易博客正式关停,标志着博客时代的落寞。目前虽然新浪博客、搜狐博客等几家大型博客暂未关闭,但是也早已失去了当年的影响力。网易博客关停当天的网站界面3.2.2微博平台1.微博的发展历史世界上最早、最著名的微博平台起源于2006年的Twitter。在我国,2009年8月,新浪微博正式上线运营,之后“微博”一词开始进入中国网民的视野。随着微博的迅速走红,2010年,腾讯、搜狐、网易三家门户网站纷纷创办各自的微博平台,微博传播效应逐渐显现。在2010~2014年,各家微博竞争最为激烈,但是随后几年网易、搜狐、网易微博相继关停。2014年,新浪微博淡化了其新浪的品牌属性,正式更名为“微博”,标志着国内微博平台一家独大的趋势正在形成。3.2.2微博平台2.微博平台的特点内容微缩化形式开放性社交化性用户娱乐化

微博与早期的社交媒体不同,自诞生至今,还依旧活跃于互联网市场,且影响力正在逐渐扩大。总体而言,微博有以下特点。3.2.2微博平台3.微博的差异化功能

微博不仅在内容、形式、属性和用户上有着独具特色的优势,在功能上还存在着更多的亮点。

微博热搜

微博热搜是基于用户搜索行为和阅读行为,按照热度数据展现当前的热门话题、热门新闻和热门事件。

头条文章

头条文章是微博于2016年上线的微博长文章产品,类似于微信公众号。头条文章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短微博碎片化形式的补充,能够满足用户对长文章的阅读需求。3.2.3微信平台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继QQ之后推出的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信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最初的版本还仅支持即时通信、分享照片和更换头像等功能,可以看成QQ的简略版,在后续的版本中逐渐加入语音消息、摇一摇、漂流瓶、视频聊天、朋友圈、微信支付、公众号等众多关键功能。微信业务进化时间矩阵3.2.3微信平台1.微信的人际传播——朋友圈

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

微信朋友圈的出现,打开了线上人际传播的新大门,形成了一股新的“晒”文化,晒子女、晒美食、晒成就等,其他用户在观看过后可以通过点赞和评论的方式与发布者互动,进一步拉近彼此的距离。由此可见,微信朋友圈属于典型的一对多的双向传播模式,但是与微博的“大圈层”不同,微信打造的是在固定的联系人之间进行信息分享与互动“小圈层”,用户之间的关系更加私密,这和微信的平台定位是相符的。3.2.3微信平台2.微信的组织传播——微信群

组织传播是某个组织成员之间为了完成某个目标所进行的信息交流和沟通。

微信群聊让群体沟通变得更加便利,除了基本的文字、图片、语音、视频传送功能,还具有群通话、群接龙、群文件、群收款、群直播等多种功能,让线上沟通变得更加快捷、高效。与此同时,微信群还能为用户带来归属感,因为进入微信群往往意味着自己被赋予了某种身份或者被贴上了某种标签。3.2.3微信平台3.微信的大众传播——微信公众平台

大众传播是特定的群体使用大众传播工具向社会大众传送信息的过程。

微信公众平台,则是在即时通信的社交平台中存在的大众传播渠道,大众传播也是微信的亮点功能之一。微信公众平台由众多的公众号组成,可以分为订阅号和服务号,而订阅号的模式与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最为相似。微信业务分类3.2.4视频平台1.长视频平台的发展与特点

长视频平台以早期的视频网站为依托建立,是移动端的视频播放软件。相较于视频网站,长视频平台功能更加完善,播放更加流畅,能够与移动端屏幕更好地适配,改善用户的观看体验。当前主流的长视频平台为优酷视频、腾讯视频、爱奇艺、芒果TV等。长视频平台的主要内容为影视剧、自制剧和综艺节目>长视频平台更加注重版权>>长视频平台的收益聚焦在会员服务、广告业务等3.2.4视频平台2.短视频平台的发展与特点

随着短视频的日渐火爆,各类短视频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不断地刷新着流量的纪录,成为互联网中最具潜力的发展领域之一。按照短视频的渠道分类,短视频平台可分为:以抖音、快手、秒拍等为代表的社交类短视频平台;以微信视频号、头条号、百家号、搜狐号、大鱼号等为代表的资讯类短视频平台。3.2.4视频平台2.短视频平台的发展与特点

短视频平台的内容与长视频平台的内容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的创作形式为UGC、PGC和PUGC三种类型,三种内容生产方式的形式和特点如表所示。内容生产形式特点UGC(用户生成内容)成本低,制作简单,商业价值较低,社交属性强PGC(专业生成内容)成本高,对专业要求高,商业价值高,媒体属性强PUGC(专业用户生成内容)成本较低,有一定人气基础,靠流量实现盈利,兼具社交和媒体属性3.2.4视频平台3.长视频平台与短视频平台的区别

短视频虽然在长视频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两者在技术标准、外在形式上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但是随着短视频行业的快速发展,两者之间的区别日益凸显,主要集中在视频内容、分发形式、变现形式等方面。长视频平台的视频内容质量优于短视频平台>短视频平台的智能分发形式优于长视频平台>>短视频平台的收益形式多于长视频平台3.2.5移动办公平台1.移动办公平台的主要类型

在当今新媒体产业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出现的智能化移动办公平台已经逐渐成熟,其类型具体可分为在线会议/视频平台、在线文档编辑平台、在线协作平台等,涉及互联网、教育、金融、制造、医疗等多个领域。每个行业对智能移动办公的需求和偏好都有所不同,这也显示出了移动办公平台市场的广泛性和差异性特征。

当前移动办公平台的主要类型:在线会议和在线视频平台在线文档编辑平台在线协作平台3.2.5移动办公平台2.移动办公平台的发展趋势

移动办公平台以实用性、便捷性、可操作性等特点,让很多用户对其产生了较强的依赖,成为提高工作效率的必备工具。在未来,移动办公平台的发展空间较为广阔。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行业间需求的差异缩小新兴技术驱动发展CONTENTS目录聚合媒体3.1社交媒体3.2智能媒体3.33.3.1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人工智能技术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有着紧密的联系,其能为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提供更加智能、沉浸、用户化的体验和功能。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将成为更加普遍和重要的人机交互方式,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与此同时,虚拟现实(VR)打造沉浸式的虚拟场景,增强现实(AR)在现实世界中叠加虚拟信息,这两种技术为用户带来不一样的感官体验。虽然两种技术经常一起出现,但是两者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分别有着各具特色的应用场景。3.3.1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1.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场景

虚拟现实技术通俗来讲就是构建起与现实环境无限接近的虚拟世界的技术。“虚拟现实”的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也是在同一时期,很多公司开始创造虚拟现实设备,例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生产了一种用于飞行员培训的沉浸式机器、VPL公司开发了一种头戴式可视设备等。20世纪90年代,虚拟现实技术开始在出版、电影和游戏等领域进行初步的应用,但大多昙花一现,并未形成体系。21世纪后,科学技术的发展让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进入快车道,虚拟现实技术在科研、医疗、军事、教育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在媒体领域的应用也同样广泛。3.3.1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1.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场景

虚拟现实在媒体领域的应用:010203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在综艺节目中的应用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3.3.1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2.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场景

增强现实不只是单纯构建虚拟空间,而是将虚拟的信息与现实世界的场景结合,使虚拟和现实的场景同时出现,丰富用户的感官体验。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的区别在于,用户在体验虚拟现实时无法看到真实世界,而在体验增强现实时可以看到真实的世界,增强现实是真实和虚拟世界之间的一种联结。增强现实技术在媒体领域和各类App中的应用广泛。2021年央视春晚节目片段中应用的虚拟现实技术3.3.2未来影像

“未来影像”,是基于VR、AR、XR(ExtendedReality,扩展现实)、全息投影等技术,使影像的呈现方式朝着智能化、交互性方向发展的一种新兴传播形态。相较于传统的2D影像,未来影像结合3D、VR、AR等技术,视觉冲击力更强,甚至可以结合元宇宙、虚拟数字人等技术,打造专属的虚拟个人形象。《国家宝藏》节目与杭州亚运会中应用的未来影像3.3.2未来影像

总的来说,未来影像具有以下特点。未来影像为用户带来强烈的沉浸感>未来影像为用户带来强烈的参与感>>未来影像与用户进行深入的交互3.3.3AI机器人

AI(ArtificialIntelligence,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能力和技能的一种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兴的技术学科。而AI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的标志性产物,它们可以代替人类从事危险系数高、重复频率高的基础性工作。

在传媒领域,AI机器人常用于新闻写作,它基于一种语言生成引擎,能够利用算法程序,通过大量的数据采集,建立庞大的数据库,从而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学习新闻写作模式,实现从简单的数据整理,到见解和意见发表的跨越式提升,最后生产出完整的新闻内容。今日头条AI体育记者“张小明”写作的新闻稿件3.3.4智能音频

声音的智能化不仅改善了用户的听觉体验,还增强了音频的社交属性,让人们发掘音频社交的新可能。智能音频的发展领域:010203传统媒体的智能音频转型智能音响智能音频社交本章以聚合媒体、社交媒体和智能媒体为主体,讲解了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媒体形式,并以此为线索梳理了新媒体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同时,配合各种案例,阐述了各类新媒体形式的发展历史、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有助于读者更好地认知新媒体,也为之后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本章小结及习题搜索引擎与门户网站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举例说明你使用过的知识聚合媒体。即时社交平台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同样作为即时社交平台的QQ与微信有何区别?未来的智能媒体会朝着哪种形态发展?祝:学有所成!新媒体概论(微课版)媒介融合新媒体概论(微课版)第4章本章内容ContentofThisChapter本章将以媒介融合的发展为线索展开,主要讲述新媒体中具有代表性的新媒体图文、新媒体音频、新媒体视频、新媒体直播、H5等媒介形式的概念、特点、发展现状和应用情况等,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新媒体中各类媒介形式的融合发展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读者的新媒体实操能力。CONTENTS目录媒介融合概述6.1新媒体图文6.2新媒体音频6.3新媒体视频6.4新媒体直播6.5H56.64.1.1媒介融合概况目前,我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媒介融合已经进入深水区,尤其是随着新媒介技术的不断革新,媒介融合呈现出了多元发展的趋势。一方面,传统媒体利用新媒体进行的改革与创新正在持续深入;另一方面,新媒体也让更多的商业资本和普通的自媒体用户能够加入传播者的行列,为媒介融合注入新的力量。正如李良荣教授所说,媒介融合是过程不是结果,是互补不是取代。在媒介融合的过程中这两股力量只有相互包容,互相弥补,彼此磨合,才能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4.1.1媒介融合概况1.媒介融合的概念

媒介融合至今依旧没有统一的概念,不妨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理解媒介融合。

从狭义上讲,媒介融合是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如近年来较为热门的H5就是典型的媒介形态融合产品。

从广义上讲,媒介融合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和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平台融合、市场融合、产业融合等。其中,技术融合是媒介融合的基础和依据。4.1.1媒介融合概况1.媒介融合的概念

站在新媒体的视角看待媒介融合,媒介融合主要是指在新媒介条件下,各种媒介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传播,实现传播技术、手段、渠道的汇聚和交融,在共同的平台和终端上,将同一或相近的信息内容向不同的媒介发送,最终实现媒介互动和资源共享。4.1.1媒介融合概况2.媒介融合的作用

媒介融合它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形态,而且在传播效率、内容生产、传播渠道、用户参与和商业营销等多个方面相对于传统媒体有了变化和发展。提高传播效率>优化内容生产模式>优化内容传播渠道>提高用户参与度创新商业营销模式>>4.1.1媒介融合概况3.媒介融合的形式

在媒介融合的进程中,新媒体为传统媒体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传播形式:

诸如新媒体图文、新媒体音频、新媒体视频、新媒体直播、H5等。

将这些形式进行组合,从而产生更加丰富的内容传播形式,加强用户的沉浸感,让其更好地接收信息。4.1.2媒介融合现状多种媒介相互渗透,形成全媒体传播矩阵>内容生产方式多样,个性信息推荐成主流>社交属性不断增强,用户参与度持续增长>商业模式创新,多元化盈利方式成主流数据驱动决策,智能化技术应用广泛>>CONTENTS目录媒介融合概述6.1新媒体图文6.2新媒体音频6.3新媒体视频6.4新媒体直播6.5H56.64.2.1新媒体图文概述1.新媒体图文的特点

新媒体图文虽然与报纸的图文内容呈现形式较为相似,但是互联网和新媒介技术,让其焕发了新的生机。及时性互动性分享性个性化平民化4.2.1新媒体图文概述2.新媒体图文的承载平台社交平台

社交平台的类型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社交平台都将新媒体图文作为主攻方向,诸如微信、微博、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都涉及图文内容,其中热度较高的是“微信公众平台”和“微博头条文章”。4.2.1新媒体图文概述2.新媒体图文的承载平台自媒体内容平台

自媒体内容平台是为个人或组织提供内容发布、信息传播、用户互动的平台。这些平台允许用户上传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个人见解、行业分析、营销宣传等内容。与传统媒体不同,自媒体的内容和发布方式更为多样,可以在更广泛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传播。常见的自媒体内容平台主要包括今日头条旗下头条号、百度旗下百家号、阿里旗下大鱼号、网易旗下网易号等。4.2.1新媒体图文概述3.新媒体图文的发展现状用户数量不断攀升图文内容不断丰富承载形式不断创新

互联网发展至今,新媒体图文的用户和平台数量一直保持高位增长,从早期的博客、论坛到如今的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头条文章等,新媒体图文的表现形式一直在逐步完善。4.2.2新媒体图文的应用

由于新媒体图文平台的类型较多,操作方法类似,故重点讲解微信公众平台中“微信公众号”的相关操作,阐述新媒体图文的应用方法。账号注册与包装>内容规划与撰写>内容排版与美化>内容检查与发布>CONTENTS目录媒介融合概述6.1新媒体图文6.2新媒体音频6.3新媒体视频6.4新媒体直播6.5H56.64.3.1新媒体音频概述1.新媒体移动音频平台

当前国内的新媒体移动音频平台已经基本形成了固定的市场格局,根据其内容方向可以分为广播类、UGC类、垂直类、综合类四种形式。新媒体移动音频平台的代表4.3.1新媒体音频概述2.新媒体音频的特点

新媒体的出现重构了原有的大众传播环境,改变了人们的信息传播方式、接收方式和媒介使用习惯。传播主体大众化传播受众自主选择传播内容多元发展传播效果实时反馈4.3.1新媒体音频概述3.新媒体音频的发展现状移动音频市场竞争已进入下半场>营销趋势明显>新媒体音频陪伴性媒体属性凸显>4.3.2新媒体音频的应用1.新媒体音频的设备无论是进行新媒体音频录制还是音频直播,都需要在这之前准备好相关的收声设备。在当前移动互联的时代,智能手机是最节约时间和成本的音频录制设备之一,如果追求音频的现场感和使用便捷性,可以选择智能手机进行节目的录制,但是如果想追求更好的节目效果和节目质量,最好使用计算机与专业设备进行录制,同时需要准备电容话筒、调音台和监听耳机三类设备。新媒体音频的设备4.3.2新媒体音频的应用2.新媒体音频的内容策划在当下新媒体“内容为主”的时代,任何一种内容生产方式,都需要以内容为先,创作者只有根据用户的需求生产出高质量的内容,再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包装与生产,才有可能使节目从新媒体海量的内容中脱颖而出。010203定位与选题制定流程撰写稿件4.3.2新媒体音频的应用3.新媒体音频的录制与剪辑当完成了内容策划和稿件撰写后,可以使用合适的设备进行录音。如果用智能手机进行录音,可以下载荔枝FM等软件进行节目录制与生成,或者用手机录音机直接录制后用计算机进行配乐和剪辑。如果用计算机录音,则需要准备电容话筒、调音台等设备,搭配PC端的AdobeAudition软件进行录音、剪辑与合成。AdobeAudition软件操作界面CONTENTS目录媒介融合概述6.1新媒体图文6.2新媒体音频6.3新媒体视频6.4新媒体直播6.5H56.64.4.1新媒体视频概述1.新媒体视频的类型

按照视频的来源划分

按照来源对新媒体视频进行划分。

一种是传统影片经过数字化处理后,在新媒体中进行传播的视频内容,如经典影视剧、历史影像资料、早期电视节目等;

另一种是数字设备直接录制,并在新媒体中进行传播的视频内容。当下人们在新媒体中看到的视频多属于后者。4.4.1新媒体视频概述1.新媒体视频的类型

按照视频的长度划分

区别长视频中视频短视频视频长度30分钟以上5-30分钟5分钟以内呈现形式横屏为主横屏为主竖屏为主内容生产组织生产为主专业用户生产为主用户内容生产为主代表平台优酷、爱奇艺、腾讯等西瓜视频、哔哩哔哩等抖音、快手等盈利模式会员付费、贴片广告等广告、游戏、直播等信息流广告、电商直播等4.4.1新媒体视频概述1.新媒体视频的类型

按照视频的制作、播出方式划分

按照制作和播出方式,可以将新媒体视频分为直播和录播两种形式。

直播类新媒体视频是通过摄像机、手机等设备直接拍摄现场情况,摄取到的信息通过压缩编码后,直接通过网络播放的视频,视频的呈现与现场的发生状态是同步的,这也就是人们常见到的视频。

录播类新媒体视频是通过摄像机、手机等设备记录现场发生情况,用视频编辑软件进行编辑和加工后,再通过网络播出的视频。4.4.1新媒体视频概述2.新媒体视频的特点

电视具有视觉的直观性和强烈的现场感等特点,而新媒体视频不仅很好地继承了电视的这些特点,还具有互动性强、覆盖范围广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新媒体视频拉近了传播者与用户间的距离,增强了传播的时效性,因此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新媒体视频具有如下特点。去中心化,互动性强>内容多样,智能推荐>覆盖面广,时效性强>4.4.1新媒体视频概述3.新媒体视频的发展现状

如今的主流传播领域,已经逐渐从新媒体图文过渡到了新媒体视频,尤其是有了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客户端的加持,新媒体视频已经不再依赖单一的传统影视渠道,进入一个发展的爆发期,并产生了新的盈利模式。

视频用户量逐渐上升,短视频贡献率大于长视频

新媒体视频平台的格局稳定,马太效应明显

“短视频+”成为新媒体视频的新风口4.4.2新媒体视频的应用1.新媒体视频的策划与准备新媒体视频的策划

新媒体视频的策划,是对拍摄内容进行整体规划,以保证视频的内容、选题、质量能够达到理想的标准。01明确定位02敲定主题03撰写脚本4.4.2新媒体视频的应用1.新媒体视频的策划与准备新媒体视频的准备

为了更好地将分镜头脚本等策划内容付诸实际,在拍摄前要进行相关的准备工作,包括团队组建、拍摄器材准备和剪辑工具准备等。01团队组建02拍摄器材准备03剪辑工具准备4.4.2新媒体视频的应用2.新媒体视频的拍摄景别

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呈现的范围大小,是由摄像机离被摄主体的远近决定的。它是实现造型意图、形成节奏变化的因素之一,能够使画面指向性更明确。一般情况下,摄像机距离被摄主体越远,景别越大;摄像机距离被摄主体越近,景别越小。从摄影的专业角度而言,景别一般分为:

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4.4.2新媒体视频的应用2.新媒体视频的拍摄拍摄手法

在新媒体视频的画面需要动静结合,以产生好的叙事效果,减轻用户观看疲劳。视频的拍摄手法主要分为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

固定镜头强调镜头的稳定性,选在某个位置进行合理构图后,镜头保持不动。

运动镜头强调的是镜头的移动,但这种移动并不是随意的、不规则的晃动,而是合理的运动,让画面产生合理的变换。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运动镜头可以分为推镜头、拉镜头、摇镜头、移镜头、跟镜头等。4.4.2新媒体视频的应用2.新媒体视频的拍摄拍摄角度

拍摄角度是摄像机与被摄主体之间的角度,能够突出视频主题,较好地利用镜头语言进行叙事,从而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常见的拍摄角度有四种:01平拍02仰拍03俯拍04顶拍4.4.2新媒体视频的应用3.新媒体视频的剪辑PC端剪辑软件

当前主流的PC端剪辑软件主要是Adobe公司开发的PremierePro和AfterEffects。移动端剪辑软件

当前国内的手机剪辑软件多数已经成熟,数量也呈现出井喷趋势。剪映、快影、快剪辑、小影等软件是目前市场上用户量较大和使用频率较高的移动端剪辑软件。CONTENTS目录媒介融合概述6.1新媒体图文6.2新媒体音频6.3新媒体视频6.4新媒体直播6.5H56.64.5.1新媒体直播概述1.新媒体直播的特点

与传统的广播电视直播相比,新媒体直播不仅具有实时性、快捷性等特点,还具备以下特点:互动性强灵活性高成本低廉前景广阔4.5.1新媒体直播概述2.新媒体直播的类型

移动新闻直播

移动新闻直播与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直播较为相似,都是对新闻现场情况的实时直播,不同的是移动新闻直播是利用智能手机移动客户端和网络实现的新闻记录与观看。移动新闻直播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也突破了传播工具的限制。

移动新闻直播的形式也在日渐创新,其中热度较高、关注度较高的为“慢直播”,因为它与传统强调速度的快直播形成了鲜明反差。4.5.1新媒体直播概述2.新媒体直播的类型

娱乐直播

娱乐直播是以娱乐为主要内容的直播形式,主要包含秀场直播、真人秀直播、游戏直播、体育直播、美食直播等多种形式。

电商直播

随着电商直播行业的快速发展,“万物可播,全民开播”的时代已经到来,大量新奇的电商直播模式诞生,诸如在原产地或供应链基地进行的特产销售直播,在直播间现场制作的定制式销售直播,在直播间讲解知识的分享式销售直播。4.5.1新媒体直播概述3.新媒体直播的发展现状监管方面:近年来,国家层面对网络主播行为和未成年主播的监管措施进一步完善。内容方面:当前,网络直播内容的专业化、公益化已经成为主要趋势。技术方面:人工智能、5G、VR、AR等新兴技术为新媒体直播业态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动力。4.5.2新媒体直播的应用1.搭建直播间与选择直播设备直播间的搭建

如果在室内直播则需要对直播间进行搭建。要选择隔音好的、相对独立的房间,以免在直播时受到噪声干扰,同时要对直播间进行适当的布置和装饰,以提升直播的视觉效果。在进行直播间布置时需要:

进行区域划分

进行背景的布置

进行设备摆放的规划新媒体直播间环境4.5.2新媒体直播的应用1.搭建直播间与选择直播设备直播设备的选择

直播设备可以分为:

声像采集设备>信号传输设备>灯光设备>信号传输设备直播一体机直播灯光设备4.5.2新媒体直播的应用2.选择直播平台

移动新闻直播主要以其自有的新闻客户端为首选,还可以在微信视频号、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同步进行,以增加新闻的曝光度。

娱乐直播可以选择专业的娱乐直播平台,诸如斗鱼、虎牙直播、YY直播等,这些直播平台的业务范围较为集中,同时也有着大量的垂直用户,能为娱乐主播带来较高的流量和人气。

电商直播的可选平台较多,诸如国内主流的淘宝、京东、拼多多等购物平台纷纷开通了电商直播功能。抖音、快手等也在电商领域发力。4.5.2新媒体直播的应用3.确定直播人员

移动新闻直播需要的人员主要有主播和摄像师。

娱乐直播需要的人员较少,往往仅需要主播。如果是热度较高的、人员较多、大型表演的直播往往需要助理,辅助主播带动气氛、管理用户等。

电商直播需要的人员往往较多,除了主播,还需要场控、中控等相关人员。4.5.2新媒体直播的应用4.策划直播内容

在新媒体直播的准备工作全部结束后,还需要在开播前对直播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制作直播脚本,让直播能更加顺利地进行。直播脚本一般包含:01直播主题02直播目标03直播流程4.5.2新媒体直播的应用5.直播复盘

直播复盘是在直播结束后,通过直播情况与数据分析,对本场直播所进行的总结,核心目的是找出直播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以提升后续直播的质量。直播复盘主要包含内容复盘、人员复盘和数据复盘三个部分。CONTENTS目录媒介融合概述6.1新媒体图文6.2新媒体音频6.3新媒体视频6.4新媒体直播6.5H56.64.6.1H5概述1.H5的传播优势

智能手机普及、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微信等社交平台的异军突起,都为H5的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总的来说,H5具有以下优势:跨平台强交互低成本易传播4.6.1H5概述2.H5的应用领域

H5作为媒介融合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各类媒体中应用较为广泛,目前在诸多领域都可见H5的身影。010203新闻传播领域市场营销领域游戏和测试领域4.6.1H5概述3.H5的发展趋势

早期的H5制作多以套用模板为主,形式上缺少一定的创新,但是随着近年来制作工具的专业度提高和受众需求的逐渐提高,各类H5的制作逐渐朝着精细化、专业化、分众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各种新奇的玩法不断出现,从而更好地达到报道新闻、传递信息、促进销售、提高知名度等目的。发动用户积极参与>交互设计多元化发展>>多元媒介形态的融合4.6.2H5的应用1.H5的选题策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