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大道-道路工程-低影响开发(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珊瑚大道-道路工程-低影响开发(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珊瑚大道-道路工程-低影响开发(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珊瑚大道-道路工程-低影响开发(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珊瑚大道-道路工程-低影响开发(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设计依据设计合同建设方设计委托书及与我单位签订的建设工程设计合同相关规范、标准(1)《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2)《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06)(2021年版)(3)《城镇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788-2012)(4)《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5)《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6)《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7)《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9)《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1222-2017(10)《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GB51174-2017(11)《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596-2010(12)《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99)(13)《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GB/T25993-2010)(14)《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2012)(15)《砂基透水砖》(JG/T376-2012)(16)《硅砂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程》(CECS381:2014)(17)《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2009)(18)《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DBJ50-145-2012)(19)《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2014年10月)(20)《重庆市海绵城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11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1)《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2016.12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2)《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2018)(23)《低影响开发设施施工及验收标准》(DBJ50/T-290-2018)(24)《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25)《海绵城市绿地设计技术标准》(DBJ50/T-293-2018)(26)《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2016版))(27)《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2012)(28)《重庆市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标准设计图集》(DJBT-103)(29)《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渝府办发[2018]135号)(30)《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渝建[2018]558号(31)《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排水管网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渝建发〔2019〕10号2019年4月3日)(32)(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设计变更管理办法(试行))(渝建发〔2018〕50号,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18年12月29日)(33)《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37号,住房城乡建设部2018.3.8)(34)《重庆市建设领域禁止、限制使用落后技术通告(2019年版)》(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19.11.18)《重庆市城市道路品质提升技术指南》(重庆市城市管理局,2019年5月)工程设计资料(1)《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2014年深化【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2014】(2)《重庆市九龙坡区分区规划》【九龙坡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分局2012】(3)建设方提供的项目沿线1:500实测地形图及管线图(4)《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启动珊瑚大道东延伸线项目前期工作的函》(渝发改投资函[2020]144号)【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2020】(5)重庆交通大学双福校区总图等相关资料【重庆交通大学2020】(6)金曾路南延伸段施工图设计资料【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2019】(7)快速路一纵线施工图设计资料【重庆市设计院2020】(8)《重庆高新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珊瑚大道东延伸线工程方案咨询意见的复函》(渝高新规资函[2020]130号)【重庆高新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2020】(9)重庆交通大学关于珊瑚大道东延伸线项目设计方案的函(交大函[2019]4号)【重庆交通大学2019】(10)珊瑚大道东延伸线工程规划方案研究会会议纪要(市政字[2017]133号)(11)重庆市九龙坡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确认珊瑚大道东延伸线工程设计方案成果的说明【重庆市九龙坡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2019】(12)珊瑚大道东延伸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重庆中科勘测设计有限公司2020】工程概况及设计范围工程概况本次设计项目为珊瑚大道K2+200至K4+000段,城市主干道,设计时速为60km/h,本段标准路幅宽度为44m。海绵措施主要采用:(1)透水铺装,人行道全部采用透水铺装。(2)生物滞留带,人行道两侧设置生物滞留带。设计范围及分册情况本次施工图设计文件共分为三册,分别为道路、交通及绿化工程、结构工程、综合管网工程及海绵城市。本册为第三册综合管网工程及海绵城市中海绵专项设计部分。上阶段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1)服务分区面积过大,单个设施生物滞留设施汇水面积不宜大于0.5h㎡。回复:道路生物滞留带根据排水出口进行服务分区,同时因为生物滞留带沿道路线性布置,就近接收车行道雨水,两个进水豁口之间生物滞留带设施汇水面积不大于0.5hm2.(2)人行道渗透铺装径流系数0.15取值偏小。回复:经复核,人行道透水铺装径流系数0.15,满足《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要求。(3)缺非受控区域径流系数取值。回复:补充非受控区域径流系数。(4)生物滞留带调蓄容积计算中控制降雨量值错误。回复:修改生物滞留带调蓄容积计算中控制降雨量值。低影响开发(海绵城市)建设根据《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渝府办发[2018]135号),结合《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重庆市范围内应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改善城市水生态。由于暂未收集到碑亭片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本次设计结合《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等技术规定及相关管理办法,对本次设计考虑采用低影响开发设施(LID)雨水综合利用技术进行建设。设计原则1、在有条件的路段设置生物滞留设施,项目全线人行道设置透水铺装。2、道路LID设施的选择应与规划用地性质相协调,因地制宜、经济有效、方便易行,充分结合道路红线内外绿化带进行设计。3、道路LID设施的选择应充分考虑设计道路及周边的土壤、地质特征。4、道路LID设施只负责收集道路范围的的降雨,地块内部的雨水通过地块内部的LID设施进行综合利用,且地块内部外排雨水通过雨水管直接汇入市政雨水系统。5、有泄流通道功能的道路应满足洪涝水的顺坡排放至下游泄流通道,且道路不应存在可能产生内涝特征的低洼点,若非工程措施因地势受限,则应保证有雨水塘等雨水调蓄设施。道路设计目标(1)设计目标本次设计仅考虑道路范围内海绵设计,地块海绵措施由后期地块内部自行考虑。根据《重庆市主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本项目属于大溪河流域,大溪河流域年有效径流总量控制率≥70%,污染控制率≥50%。因此本次设计道路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为:年有效径流总量控制率≥70%;年径流污染去除率≥50%。(2)需求分析本次设计为主线K2+200~K4+000段设计。长度为1800m。在传统开发模式下的效果分析详见下表:序号下垫面种类雨量径流系数ψ面积m2综合雨量径流系数年径流控制率1沥青路面0.90613090.85414.6%2常规人行道0.90230093绿地0.155554珊瑚大道东延伸线工程在传统开发模式下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物削减率满足不了控制目标要求,因此需进行低影响开发设计。LID功能设施比选道路工程LID系统包括雨水花园、渗水路面(人行道)、生态树池、雨水管网、污水管网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往往具有补充地下水、集蓄利用、削减峰值流量及净化雨水等多个功能。低影响开发设施比选一览表单项设施功能控制目标处置方式经济性污染物去除率(以SS计,%)景观效果集蓄利用雨水补充地下水削减峰值流量净化雨水转输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径流污染分散相对集中建造费用维护费用透水砖铺装○●◎◎○●◎◎√—低低80-90—透水水泥混凝土○○◎◎○◎◎◎√—高中80-90—透水沥青混凝土○○◎◎○◎◎◎√—高中80-90—绿色屋顶○○◎◎○●◎◎√—高中70-80好下沉式绿地○●◎◎○●◎◎√—低低—一般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低低—好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中低70-95好渗透塘○●◎◎○●◎◎—√中中70-80一般渗井○●◎◎○●◎◎√√低低——湿塘●○●◎○●●◎—√高中50-80好雨水湿地●○●●○●●●√√高中50-80好蓄水池●○◎◎○●◎◎—√高中80-90—雨水罐●○◎◎○●◎◎√—低低80-90—调节塘○○●◎○○●◎—√高中—一般调节池○○●○○○●○—√高中——转输型植草沟◎○○◎●◎○◎√—低低35-90一般干式植草沟○●○◎●●○◎√—低低35-90好湿式植草沟○○○●●○○●√—中低—好渗管/渠○◎○○●◎○◎√—中中35-70—植被缓冲带○○○●—○○●√—低低50-75一般初期雨水弃流设施◎○○●—○○●√—低中40-60—人工土壤渗滤●○○●—○○◎—√高中75-95好注1●——强◎——较强○——弱或很小;2S去除率数据来自美国流保护中心(CnterForterhdPotetion,CP)的研究据。各类用地中低影响开发设施选用一览表技术类型(按主要功能)单项设施用地类型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绿地与广场城市水系渗透技术透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透水沥青混凝土◎◎◎◎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渗井●◎●○储存技术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池◎○◎○雨水罐●○○○调节技术调节塘●◎●◎调节池◎◎◎○转输技术转输型植草沟●●●◎干式植草沟●●●◎湿式植草沟●●●◎渗管/渠●●●○截污净化技术植被缓冲带●●●●初期雨水弃流设施●◎◎○人工土壤渗滤◎○◎◎注:●——宜选用◎——选用○——不宜选用。道路LID设施的主要功能依次是削减初期雨水径流污染、降低雨水径流峰值、减少径流产量,珊瑚大道东延伸线工程道路人行道总宽度为6.75-11.25m,在保证行人通行基础空间基础上,经综合比选,本次设计选用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及透水砖铺装这三种LID设施。设计思路1)生物滞留带在斑马线处设置人行开口供行人通行,滞留带断开处上下游通过管道连通,公交停车港处不布置生物滞留带。2)采用路缘石侧壁开槽方式将道路雨水引入生物滞留带,公交停车港及道路交叉口处仍需根据实际情况布置传统雨水口(转弯处以转弯段及直圆点5m范围内按照雨水口布置原则进行布置)。3)生物滞留设施或透水铺装下全线满包布置防渗膜。4)道路纵坡≤2%时,生物滞留带可不设挡水堰;道路纵坡2%-7%采用阶梯状雨水生物滞留带。5)人行道至少保证3.0m及以上的人行通道宽度。6)道路LID设施的雨水滞留时间不超过24小时,植物尽量选择对污染物去除作用佳的耐旱耐涝本土植物。LID设施计算(1)LID子服务区划分及指标计算本次海绵计算范围为道路红线范围以内,包括车行道及人行道。设计考虑将本项目划分为二个分区,具体详见《海绵分区总图》。海绵分区面积如下:海绵分区面积表编号硬质铺装绿地透水铺装生物滞留带非受控区总面积服务分区一1140525832390249056519433服务分区二30741297162285661133346934服务分区三11051039492291621423505合计5319755541256710442811289872设计范围内受控类型如下:受控类型面积㎡LID受控区域45735自然受控区域24358非受控区域3590合计73683车行道径流系数取0.9,常规人行道径流系数取0.9,人行道渗透铺装后径流系数0.2,绿地径流系数取0.15,生物滞留带取值1.0,非受控区域径流系数取0.9。(2)渗透量计算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渗透设施的渗透量按照下式(达西定律)计算:Wp=KJAsts式中:Wp—渗透量,m3;K—平均渗透系数,m/s,本次设计取2×10-5m/s;J—水力坡降,一般可取J=1.0;As—有效渗透面积,m2;ts—渗透时间(s),取值7200s。(3)生物滞留带调蓄容积生物滞留带的设计有效调蓄容积按其有效水深0.3m计算。汇水有效水深(m)有效渗透面积(m2)渗透量(m³)调蓄容积(m3)总调蓄容积(m3)服务面积控制降雨量(mm)年有效径流控制率分区服务分区一0.32490107.57507.78615.3513895.0044.290.902服务分区二0.35661244.561698.301942.8636402.0053.370.922服务分区三0.3229198.97687.30786.2713342.0058.930.945合计/10442451.092893.383344.47///(4)各分区LID设施年有效径流控制率计算汇水分区受控情况下垫面类型面积LID受控雨量容积比年有效径流总量径流总量控制率(%)控制率分区一自然受控绿地258313.29%0.8511.30%透水铺装239012.30%0.8510.45%LID受控生物滞留带249071.50%0.9064.49%车行道11405非受控总面积5652.91%0.000%合计19433100.00%86.25%分区二自然受控绿地297115.99%0.8513.59%透水铺装622833.51%0.8528.49%LID受控雨水花园566143.32%0.9239.95%车行道2390非受控总面积13337.17%0.000%合计18583100%82.02%分区三自然受控绿地00.00%0.850.00%透水铺装394916.80%0.8514.28%LID受控雨水花园229156.76%0.9553.64%车行道11051非受控总面积621426.44%0.000.00%合计23505100%67.92%(5)径流总量控制率计算汇水分区类型分区总面积(m2)面积占比(%)面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一自然受控497325.59%19433.0086.25%77.97%LID受控1389571.50%非受控5652.91%分区二自然受控919949.50%18583.0082.02%LID受控805143.32%非受控13337.17%分区三自然受控394916.80%23505.0067.92%LID受控1334256.76%非受控621426.44%由上表可知,按照海绵城市要求,本次设计道路整体年有效径流控制率为77.97%,满足海绵指标要求。(6)对初期雨水污染的控制初期雨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病原体、重金属、油脂、悬浮固体等污染物质,因此前期雨水的污染程度较高,通常超过了普通的城市污水的污染程度,因此在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系统中截流量应适当加大,合理、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径流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根据《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增强型生物滞留设施污染物去除率推荐取值为70~95%,本次设计取85%,年有效污染物控制率如下表所示。汇水分区类型分区总面积(m2)单个设施面积(m2)面积占比(%)单个设施污染物去除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污染物控制率(%)污染去除率(%)分区一自然受控19433258313.29%0.7086.25%69%57%239012.30%0.85LID受控1389571.50%0.85非受控5652.91%0.00分区二自然受99%0.7082.02%63%622833.51%0.85LID受控805143.32%0.85非受控13337.17%0.00分区三自然受控2350500.00%0.7067.92%42%394916.80%0.85LID受控1334256.76%0.85非受控621426.44%0.00由表可知,按照海绵城市要求,污染去除率为57%,满足50%的径流污染物去除率的目标。海绵设施技术措施本工程车行道的路缘石采用等间距豁口形式(具体详见大样图),尽量使雨水以片流的形式沿道路纵坡均匀进入设施中,集中入流处散铺卵石消能。(1)车行道汇流时间计算公式(JTGTD33-2012,《公路排水设计规范》)如下,设计重现期P=5a:(min)……=4\*GB3④式中,m—地表种类参数,沥青路面取0.013L—汇流长度,本工程中,,其中L1为道路长度(m),L2为单侧路幅宽度(本工程取11m);i—道路坡度,本工程中,,其中i1为道路横坡(0.015),i2为道路纵坡(本工程取最不利坡度0.06)。经计算本工程100m道路汇水时间为2.18min。(2)设计峰流量Qmax计算如下:(m³/s)……=5\*GB3⑤式中,Ad—汇水面积(m2);—径流系数,沥青路面取1.0;q—设计暴雨强度。 本工程100m单侧道路设计峰流量为0.052m³/s。(3)路缘石拦水高度h路缘石拦水带构成了浅三角形断面,如图所示。对于浅三角形沟的水力计算采用修正的曼宁公式来计算泄水能力,《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拦水带处浅三角形过水断面(m³/s)……=6\*GB3⑥式中,n—曼宁粗糙系数,粗糙沥青路面取0.016。由=6\*GB3⑥式可得出本工程路缘石拦水高度h=0.056m。(4)路缘石豁口泄水流量计算路缘石豁口为立孔式侧向进水,进水状况类似于侧堰,可按宽顶堰堰流公式计算。由于侧孔前的水深是沿纵向变化的,其误差用系数K修正:(L/s)……=7\*GB3⑦式中,B—路缘石豁口宽度(m);K—修正系数,0.52。根据式=5\*GB3⑤求得的Qmax和式=6\*GB3⑥求得的h,代入式=7\*GB3⑦,可求得路缘石豁口宽度B=4.42m。(5)路缘石豁口间距本工程中,对于长度100m的道路,经计算,需要进水豁口总长度为B’=4.42m,另取每个进水豁口宽度为0.2m。路缘石豁口距离计算式如下:QUOTE5=100B/B'……=8\*GB3⑧式中,B’—100m的道路长度所需的总豁口长度;按道路纵坡6.0%考虑,计算得路缘石豁口距离为H=4.52m。路缘石豁口从每段生物滞留沟起点处开始设置。为保证整条道路生态设施的进水充分性和设施美观性,道路路段均每隔5m在路缘石上设置净空为上底0.5m,下底0.3m,高0.25m的进水孔洞。(6)生物滞留带阶梯跌落挡水堰流量校核生物滞留带阶梯跌落挡水堰开孔为有底坎直角进口宽顶堰流,可按宽顶堰堰流公式计算:Qmax'=δC∙mb2gh'3/2式中,b—雨水溢流口宽度(m);h—雨水溢流口高度(m)δc—侧收缩系数,取值0.922;(参照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城镇排水第二版P106页表2-30)m—自由溢流的流量系数,取值0.32;(参照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城镇排水第二版P103页公式2-39)本次设计雨水溢流孔的尺寸为B×H=0.5×0.1m,经计算,过流能力为20.7L/s,满足内涝重现期50年下的设计流量要求。海绵设施设计3.7.1生物滞留带(1)原理道路雨水经过路缘石侧壁开孔流入生物滞留带内,经卵石区实现均匀布水和过滤后汇入种植区,通过种植区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的下渗、缓冲,净化径流,缓排雨水,当雨水量超过生物滞留带的容量经溢流雨水口溢流排到现状雨水系统。路面雨水路面雨水路缘豁口沉砂井卵石区种植区种植土、过滤层、砾石层溢流雨水口盲管雨水系统雨水量超过生物滞留带容量(2)平面布置珊瑚大道:生物滞留带沿双侧人行道边缘布置,新建滞留带尺寸为3.75m。具体详见LID布置标准横断面图。(3)纵断面布置生物滞留带蓄水层高度30cm。当道路坡度≤2%时,生物滞留带纵坡同道路坡度;当道路坡度>2%且<7%时,为保证生物滞留带充分发挥对雨水的过滤、储存等作用,采用阶梯状雨水生物滞留带。阶梯状生物滞留带每级内部上游隔墙顶距离生物滞留带表层最低点高差△h1根据坡度推算,每级内部下游隔墙顶距离生物滞留带表层最低点高差△h2按照0.35m控制,跌落尺寸参照下表,未列坡度按内插取值:阶梯状生物滞留带高差路面坡度i滞留带坡度i'生物滞留带高差△h1(m)0.020.000.450.030.000.500.040.000.550.050.010.550.060.010.600.070.020.604)竖向布置生物滞留设施带最小深度:H=H1+H2+H3+H4+H5……①式中:H1—为了满足灌木生长需求,最小种植土厚度取50cm;H2—设计持水区深度,取30cm;H3—砂滤层厚度,取10cm;H4—砾石层厚度,取30cm;H5—超高,雨水豁口与最高持水区高差,10cm;生物滞留带竖向布置示意图(4)其他附属设施1)种植土种植土层厚度视植物类型确定,当种植草本植物时≥400mm,灌木≥500mm,乔木≥1000mm,为增加渗透性能,种植土可掺入20%细砂;土壤透水性能力不宜小于2×10-5m/s时,种植土一般为85%~88%粗砂,8%~12%细砂和15%左右腐殖土,为保证渗透系数要求可调整比例进行改良。2)砂滤层砂滤层厚度为100mm,采用中粗砂。3)砾石层砾石层厚度为300mm,直径为16-32mm。4)透水盲管及土工布透水盲管的铺设坡度同路面坡度。盲管周围应包裹透水土工布,规格300g/m2。选用的塑料管的直径为DN200,环刚度不应小于8kN/m2。5)防渗膜防渗膜布置原理:生物滞留设施或透水铺装与车行道路基之间、与污水检查井交界处均应采用防渗措施,于与车行道路基之间敷设全包防渗膜。全包示意见《生物滞留带大样图》。防渗膜采用两布一膜防渗土工膜,规格400g/m2,断裂强度≥8.0KN/m,CBR顶破强力≥1.4KN,耐净静水压0.4Mpa。6)路缘石及雨水豁口路缘石雨水豁口做法参考生物滞留带大样图,路缘石雨水豁口低于道路路面5cm,每隔5m在路缘石设置净空为上底0.5m,下底0.3m,高0.25m的进水孔洞。雨水豁口内侧散铺卵石消能,卵石粒径4~8cm。路缘石应有足够的埋设深度、合适的背后支撑、填土应夯实。路缘石应以干硬砂浆铺砌,保证砌筑稳固,路缘石背后及基础以下填土按设计要求夯实,避免出现差异沉降后产生路缘石失稳倾斜现象。除雨水豁口外保留现状路缘石,应根据现状路缘安装实际情况应保证现状路缘石的安装稳定性,若路缘石安装不稳需对路缘石进行加固。7)溢流雨水口溢流雨水口每隔30m左右布置一处雨水溢流口,当新建雨水检查井布置于生物滞留带时,将雨水检查井改建为圆形雨水溢流口,当生物滞留带中无雨水检查井时需每隔30m左右新建方型溢流检查井,每连续生物滞留带最低点处需要设溢流雨水口,避免雨水溢流到路面,溢流口按高于滞留带底300mm设计,根据设计需要溢流水位标高可调整,铸铁溢流口为成品,采用铸铁材料,满足《铸铁检查井盖》CJ/T3012标准要求,承载等级满足轻型井盖强度要求。溢流雨水口及溢流检查井周围20cm设置卵石三角区,卵石粒径4~8cm,具体做法详见大样。连接管采用d300国标Ⅲ级钢筋混凝土管,车行道部分采用360°混凝土满包基础,人行道部分采用砂垫层基础(敷设于生物滞留带内不做基础处理),具体做法详见排水部分图纸。方型溢流口最大过流量为30L/s,取分区一K2+220-K0+5510段最不利段,汇水面积为3384m2按5年一遇,降雨历时5min,径流系数0.8,带入暴雨强度公式可以得出其设计径流量为127L/s,该段共14个溢流口,每个溢流口流量取30L/s,计算得最大过流量为420L/s,满足生物滞留带流量的1.5倍,方型溢流口井体参考05S518中第24页单箅雨水口做法,溢流口做法参考《溢流雨水口大样图》。8)管网防水处理路灯电缆敷设于道路路基与滞留带防渗膜之间,电缆护管交接处应密封连接,防止渗水。路灯手孔外壁应采取防渗措施。综合管网构筑物外壁防水做法可参照西南11J201柔性防水屋面做法,按照=3\*ROMANIII级防水考虑。9)生物滞留带与路灯及管廊口部设施关系生物滞留带在路灯灯杆处断开3米,断开处采用d200国标Ⅲ级钢筋混凝土管连接,采用砂垫层基础,管道坡度不小于1%,上游管内底与种植土表层齐平。管道敷设避开路灯灯杆基础,沿基础外侧布置d200排水管道。生物滞留带在综合管廊口部设施处断开,以保证管廊口部设施功能需求。同时断开处上游最后一级滞留带应布置溢流雨水口,及时排除溢流雨水。10)挡水堰道路纵坡不大于4%时,间隔10m设置挡水堰;为防止坡度过陡(道路纵坡大于4%),对生物滞留带内植物行程长期冲刷,间隔5m设置挡水堰。3.7.2透水铺装本工程道路人行道均采用透水铺装设计。(1)透水砖本工程采用透水砖的磨耗层为不小于7mm的石英砂,石英砂粒径为1.18mm至2.36mm的中砂。透水系数不应0.2mm/s,防滑性能(BPN)不应小于80、保水率不小于0.6g/cm2、耐磨性的磨坑长度不应大于35mm。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力学性能、物理性能等其他要求应符合《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GB/T25993-2010)、《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2012的规定。透水砖产品宜选用免烧结节能环保产品。透水砖的强度等级可根据不同的道路类型按下表选用。透水砖强度等级抗压强度抗折强度(MPa)平均值单块最小值平均值单块最小值≥CC40≥35.0≥5.0≥4.2透水砖面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其砖型选择、铺装形式由设计人员根据铺装场所及功能要求确定。透水砖的铺砌完成并养护24h后,进行填缝处理,分多次进行;填缝砂应采用干的细沙,不得使用湿砂。透水砖的接缝宽度不宜大于3mm,接缝用砂级配应符合《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2012表5.2.3的规定,硅砂透水砖接缝用砂级配参照《硅砂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程》CECS381:2014。(2)人行道排水设计本次设计道路表层主要有由粘性土以及砂、泥岩块石碎石等组成的素填土。1)透水砖路面的排水可分表面排水和内部排水。应结合市政管网、绿化景观、生态建设及雨水综合利用系统进行综合设计,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谁《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的规定。2)透水砖路面内部雨水通过PE多孔盲管管道就近引入雨水口后排入雨水系统,管径DN50,每隔30m布置1道横向透水管。横向穿孔管通过三通与纵向多穿孔管连接,然后排入雨水系统。3)透水盲管的铺设坡度横向同人行道横坡,纵向同道路纵坡。穿孔管穿孔率为15%,仅仅在管道上半圆弧开孔,孔径5~10mm,管身用土工布包裹,土工布规格300g/㎡,垂直渗透系数0.5~1cm/s,断裂强力≥14KN/m,CBR顶破强力≥1.8KN,有效孔径0.07~0.2mm。选用盲管的直径为DN50,环刚度不应小于8KN/m2。3.7.3路基防水透水铺装与车行道路基之间应敷设防渗膜,防渗膜采用两布一膜防渗土工膜,膜厚0.35mm,土工布规格400g/m2(两层总质量),标称断裂强度≥16KN/m,CBR顶破强力≥2.8KN,耐静水压0.7Mpa。安全措施1)在进行植物病虫害防治时应优先考虑生态防治措施。若需使用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必须符合现行《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4285)总的相关规定。禁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不宜使用国家规定限制使用的农药,使用时应做好人员安全防护。2)对LID设施、设备各种管线、闸阀及设备应着色并标识。3)对各种LDI设施应做安全提醒类标识标牌,对大型池、塘类LID设施应设置安全防护栏杆,并应定期维护。4)当LID设施新投入使用或停运后重新启用时,应对设施或设备、相关附属构筑物、管道、阀门等进行全面检查,经试运行后确认正常方可投入使用。5)所有检查井、沉砂井、弃流井均应设置安全防坠网。海绵城市监测设计道路海绵城市监测需在地块雨水排出口处设置相应监测出流量,数据采集为每次降雨的出口流量,形成日累计降雨、月累计降雨、年累计降雨统计数据,分析方法为单场降雨径流量控制率、全年场次降雨径流量控制达标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单位面积控制容积=(年降雨量×区域面积-年径流外排量)/区域面积等。具体监测设计应由业主根据实际地块雨水排出口情况委托专业单位进行二次深化设计或由监管局统筹安排设计监测点位。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应用为落实《关于主城区城市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推广应用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渝府办【2019】434号)有关要求,对此作出以下要求:(1)主城各区应充分发挥政府投融资建设项目的示范作用,引领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推广应用工作,鼓励社会投资项目积极推广应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主城区政府投融资项目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替代用量(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实际使用数量与该部位应使用的同类建筑材料总量的比例)应符合市政府有关要求。(2)在满足设计、技术和使用功能要求的情况下,主城区政府投融资的房屋建筑等项目,优先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3)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推广应用实施动态管理。从2020年1月1里起,管理。从度首月10日前,将本辖区内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推广应用情况报市住房城乡建委,具体详见渝建【2019】434号。(4)在主城区政府投融资建设项目中,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替代用量比例根据当地要求执行。(5)施工单位在城区政府投融资建设项目中应选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且替代用量应符合相关要求。建筑垃圾再生产品进场验收时,应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提供的再生产品鉴定检验报告纳入报验资料,并建立建筑垃圾再生产品使用台账。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施工质量控制。(6)监理单位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进场验收时,应审查再生产品鉴定检验报告和相关质量证明文件。督促施工单位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未按规定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和违反有关技术标准的行为,监理单位应责令施工单位及时纠正,并报告该工程的质量监管部门。(7)工程质量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抽查,加强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应定期收集和发布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市场指导价格。管道和构筑物抗震设计根据《建筑设计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本项目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ag=0.05g),根据《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第10.1.4及第5.1.11.1条要求:(1)设防烈度6度、7度,符合7度抗震构造要求的埋地雨、污水管道结构可不进行抗震验算;(2)对管道和构筑物结构的抗震验算,设防烈度为6度或本规范有关各章节规定不验算,可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3)同时管道抗震设计考虑采取以下措施:本次设计采用HDPE透水盲管为柔性管材。设施维护管理要求1、透水铺装维护(1)路面出现破损时应时进行修补或更换。(2)出现不均匀沉降时应进行局部整修找平。(3)当渗透能力大幅下降时应采用冲洗,负压抽吸等方法及时进行清理。2、.生物滞留设施、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1)3个月或降雨间隔超过10日之单场降雨后,应对设施进行污/杂物清理排除、渗漏检查,包括:应及时补种修建植物、清除杂草。最初几周每隔1d浇1次水,并且要经常去除杂草,直到植物能够正常生长并且形成稳定的生物群落。(2)当植物定植后,为了阻止杂草的生长,保持土壤的湿度,避免土10壤板结而导致土壤渗透性下降,需要给生态沟内覆盖5cm左右的覆盖物,最好选择高密度的材料,比如松树杆、木头屑片和碎木材。(3)进水口不能有效收集汇水面径流雨水时,应加大进水口规模或进行局部下凹等。(4)进水口、溢流口开因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时,应设置碎石缓冲或采取其他防冲刷措施。(5)进水口、溢流口堵塞或淤积导致过水不畅时,应及时清理垃圾与沉积物。(6)调蓄空间因沉积物淤积导致调蓄能力不足时,应及时清理沉积物。(7)边坡出现坍塌时,应进行加固。(8)由于坡度导致调蓄空间调蓄能力不足时,应增设档水堰或抬高档水堰、溢流口高程。(9)当调蓄空间雨水的排空时间超过36小时,应及时置换树皮覆盖层或表层种植土。(10)出水水质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换填填料。(11)透水砖路面交付使用后应定期进行养护,保证其正常的透水功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