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与教学大纲_第1页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与教学大纲_第2页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与教学大纲_第3页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与教学大纲_第4页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与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与教学大纲(PolicyandRulesinPrimaryEducation)一、课程概况课程代码:2401008学分:1学时:16先修课程:教育原理、中外教育史、教师职业道德适用专业:小学教育(文)、小学教育(理)建议教材:《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石正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课程归口:师范学院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作为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必修教材,本课程以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规方面的基本概念、官方文本和有关解释为知识基础,初步建立起以小学教育政策和法规应用为主线的知识课程体系。本课程立足于一个实践型、反思型小学教师专业实践的需要兼及小学教育管理者在教育政策学和教育法学的基础上凸显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的特定内涵,以新时期涉及小学教育的现实问题为焦点、以典型案例为其切入点、促进文本与实践应用的有机结合。二、课程目标(一)课程具体目标目标1.熟悉教育政策的属性、功能、过程,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目标2.了解教育法规的原理和我国小学法制建设的进程,把握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的法制脉络,增强民族自信心。目标3.理解我国小学教育政策和法规体系,客观完整的把握我国国情。目标4.掌握小学教师、小学生的权益和保护规定,增强职业责任感。目标5.掌握政府、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职责和责任,强化教育的政治功能。目标6.运用我国涉及小学生的重要法律法规和政策,树立依法从教的意识。(二)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的关系课程目标支撑的毕业要求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1毕业要求1.师德规范1-2:【职业行为规范】以立德树人为己任,掌握立德树人的途径和方法,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涵与要求,遵守《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依法执教,教育实践中能履行应尽义务,自觉维护学生和自身的合法权益。课程目标2毕业要求5.班级管理5-1:【擅长班队管理】获得小学班队组织与建设的体验。掌握小学班队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具有班队建设和管理的基本能力。5-3:【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获得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体验,参与组织与指导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普宣传及心理辅导,掌握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课程目标3毕业要求7.学会反思7-1:【教育视野开阔】积极参加基础教育领域的国内外交流,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动态,具有宽广的教育视野,能够主动适应新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课程目标4毕业要求7.学会反思7-3:【反思改进良好】具有反思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素养,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主动收集和挖掘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案例、关键事件等,不断进行反思,以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对在日常学习和教育实践中发现的教育现象和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课程目标5毕业要求5.班级管理5-1:【擅长班队管理】获得小学班队组织与建设的体验。掌握小学班队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具有班队建设和管理的基本能力。5-2:【强化德育地位】获得小学德育工作体验,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熟悉小学德育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课程目标6毕业要求1.师德规范毕业要求7.学会反思1-2:【职业行为规范】以立德树人为己任,掌握立德树人的途径和方法,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涵与要求,遵守《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依法执教,教育实践中能履行应尽义务,自觉维护学生和自身的合法权益。7-3:【反思改进良好】具有反思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素养,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主动收集和挖掘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案例、关键事件等,不断进行反思,以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对在日常学习和教育实践中发现的教育现象和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三、课程内容(一)教育政策概论(本模块各知识点的讲授与学习,可以支撑课程目标1)1.教学内容(1)教育政策的本质和特点、功能(2)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3)教育政策过程2.基本要求(1)了解教育政策的基本内涵(2)理解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3)掌握教育政策的过程3.课程思政育人目标通过理解教育政策的公共性,让学生结合国家最近出台的一系列教育政策思考我国目前现实中所遇到的教育危机和面临的挑战,从而能在宏观的层面上增强“四个自信”。教学重点:了解教育政策的功能教学难点:理解教育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二)小学教育政策体系(本模块各知识点的讲授与学习,可以支撑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3)1.教学内容(1)教育政策体系内涵(2)小学教育政策体系的结构(3)我国小学教育政策体系的形成和发展2.基本要求(1)了解教育政策体系的基本内涵(2)理解小学教育政策体系的结构特征(3)掌握我国小学教育政策体系的发展3.课程思政育人目标通过本章内容学习,使学生在理解教育政策体系重要性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坚定小学教师职业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学重点:掌握小学教育政策体系的结构特征和发展教学难点:理解教育政策体系的内涵(三)教育法规与小学教育法制建设(本模块各知识点的讲授与学习,可以支撑课程目标2)1.教学内容(1)教育法规概述(2)教育法律关系和教育法律责任(3)小学教育立法、实施和监督2.基本要求(1)了解教育法规(2)理解教育法律关系和教育法律责任(3)掌握小学教育法规实施和监督3.课程思政育人目标通过本章内容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我国依法治国和依法治教的意义,以及当前我国建设法治国家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更加自觉的做到敬畏法律、遵守法律,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宣扬法治精神,维护法律尊严。教学重点:理解教育法律关系的类型教学难点:教育法律责任的认定(四)政府、家庭和社会的职责和责任(本模块各知识点的讲授与学习,可以支撑课程目标3)1.教学内容(1)政府的法律责任(2)家庭的教育义务和责任(3)社会的教育义务和责任2.基本要求(1)了解政府的职责(2)区分政府、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义务(3)理解政府、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责任3.课程思政育人目标通过本章内容学习,使学生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结构的特殊优越性,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和集体主义意识,明确作为一个公民的社会责任和公共道德。教学重点:政府、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责任划分教学难点:政府、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义务监督(五)小学的权利和责任(本模块各知识点的讲授与学习,可以支撑课程目标3)1.教学内容(1)小学的法律地位(2)小学的权利义务和责任(3)学校事故及侵权责任2.基本要求(1)了解小学的法律地位(2)理解小学的权利义务和责任(3)掌握学校事故及侵权责任3.课程思政育人目标通过本章内容学习,使学生理解未来作为一个学校管理者和决策者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从而做到谨慎决策、科学决策,并不断提高创新管理的水平。教学重点:理解小学法律地位教学难点:学校事故的责任划分(六)小学教师的权益及保护(本模块各知识点的讲授与学习,可以支撑课程目标4)1.教学内容(1)小学教师的法律地位(2)小学教师的权利与义务(3)教师的惩戒与权利救济(4)教师职业制度2.基本要求(1)了解小学教师的法律地位(2)理解教师的惩戒和权利救济(3)掌握小学教师的权利与义务3.课程思政育人目标通过本章内容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所蕴含的时代意义,在今后的教师岗位上不断增强履职尽责的自觉性和为国育人的崇高精神。教学重点:理解小学教师的法律地位教学难点:理解教师的权利救济和教师职业制度。(七)小学生的权益及保护(本模块各知识点的讲授与学习,可以支撑课程目标5)1.教学内容(1)小学生的法律地位(2)小学生的权利与义务(3)学生惩戒与权利救济2.基本要求(1)了解小学生的法律地位(2)理解学生惩戒与权利救济;(3)掌握小学生的权利与义务3.课程思政育人目标通过本章内容学习,使师范生不断增强教育立德树人的时代意义,尤其是理解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这一基本观点,在加强自身品德修养中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履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教学重点:理解学生惩戒与权利救济的内涵教学难点:小学生的法律地位(八)小学教育重要法律法规和政策解读(本模块各知识点的讲授与学习,可以支撑课程目标6)1.教学内容(1)教育法与义务教育法(2)教师法与未成年人保护法(3)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4)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2.基本要求(1)了解小学教育重要法律法规的内容(2)理解相关法律法规中的具体内容现实意义(3)理解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中的问题3.课程思政育人目标通过本章内容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教育政策与法规内容中所体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教育宏图大业,增强作为一个新时代中国小学教师的自豪感。教学重点:理解小学教育重要法律法规和政策中的具体内容规定教学难点:教育法律法规修订的现实意义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及学时分配如表所示:序号教学内容支撑的课程目标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讲授学时1教育政策概论目标11-122小学教育政策体系目标1、31-1、7-123教育法规与小学教育法制建设目标25-1、5-324政府、家庭和社会的义务和责任目标37-125小学的权利和责任目标37-126小学教师的权益及保护目标47-327小学生的权益和保护目标55-1、5-228小学教育重要法律法规和政策解读目标61-1、7-32合计16四、课程实施(一)课程在展开之前,要借助相关视频奠定学生关注小学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现象,引导学生对学科的初步认识。(二)课程在教学中要充分搜集相关案例引导学生使用所学理论审视现实问题、用法律意识不断深入的分析和思考。(三)教师要积极采用平时考勤、课堂讨论、期末考试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引导学生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本课程学习任务。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要求如表所示:主要教学环节质量要求1备课(1)掌握课程教学大纲内容,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2)悉心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最新发展区水平,深透钻研教材内容,广泛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精心选择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认真编写授课计划。(3)授课教案内容包括章节标题、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方法、课堂类型、时间分配、授课内容、课后作业、教学效果分析等方面。2讲授(1)教师仪表端庄,情绪情感要饱满;(2)教学准备充分,熟悉教学内容;(3)教学内容充实,不断充实最新研究成果;(4)严格执行计划,教学进度适宜;(5)课堂教学信息充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6)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7)面向全体基础上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8)教学语言规范,为学生教育教学做好表率;(9)教学条理清楚,教学思路逻辑严密;(10)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技术熟练;(11)课堂教学要重点突出,难点突破;(12)注重师生互动,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3作业布置与批改学生必须完成规定数量的作业,作业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按时按量完成作业,不缺交,不抄袭。(2)书写规范、教学设计方案格式规范、清晰。(3)教学设计理念先进,教学目标适宜,教学方法灵活,教学组织形式多样、教学过程紧凑,教学准备充分。教师批改和讲评作业要求如下:(1)学生的作业要按时全部批改,并及时进行讲评。(2)教师批改和讲评作业要认真、细致,按百分制评定成绩并写明日期。(3)学生作业平均成绩应作为本课程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4课外答疑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改进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其独立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指导能力、教学反思与评价能力,任课教师需每周安排一定时间进行课外答疑与辅导。5成绩考核本课程考核的方式为开卷笔试。考试采取教考分离,监考由学院统一安排。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总评成绩为不及格:(1)缺交作业次数达1/3以上者。(2)缺课次数达本学期总授课学时的1/3以上者。五、课程考核(一)课程考核包括期末考试、平时及作业考核,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二)课程成绩=平时成绩×20%+实践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60%。具体内容和比例如下表所示:成绩组成考核/评价环节权重考核/评价细则课程目标考核内容对应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平时成绩课堂考勤、表现及平时作业40%课堂考勤:病假和事假一次扣3分,无故缺席一次扣5分,无辜缺席累计达3次以上(不含3次)取消课程成绩。课堂表现:每章组织进行1-3次讨论,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思考情况。根据回答给出相应分数。平时作业:3次书面作业,主要考核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4课程目标5课程目标6每章节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的掌握及运用1-15-1、5-25-37-1、7-3期末考试期末考试卷面成绩60%试卷题型包括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等,以卷面成绩的60%计入课程总成绩。其中:考核基本概念知识型题目占30%;考核知识理解型题目占30%;考核综合分析能力题目占40%。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4课程目标5课程目标6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教育法律关系和教育法律责任、学校事故及侵权责任、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重要法律法规文件解读1-15-1、5-25-37-1、7-3(三)课程目标及考核方式权重分配表课程目标及权重考核方式及权重项目权重(a)评价依据权重(b)考核方式权重合计课程目标110%作业150%100%期末考试50%课程目标210%作业240%100%课程目标320%期末考试60%100%课程目标425%作业150%100%作业250%课程目标525%作业360%100%期末考试40%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