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统计与测量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教育统计与测量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教育统计与测量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教育统计与测量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教育统计与测量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统计与测量课程教学大纲(EducationalPsychology)一、课程概况课程代码:2401015学分:2学时:32先修课程:适用专业:小学教育(文)、小学教育(理)建议教材:《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5版).张厚粲,徐建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课程归口:师范学院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师范生能够运用统计学和测量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问题,将教育现象按照教育目标规定的要求用数字加以确定。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的基本理论;学习对教育问题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和数字确定的基本原理;培养教育科研的基本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社会统计软件》、《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课程及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奠定基础。二、课程目标(一)课程具体目标目标1:掌握教育统计与测量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以分析和解决小学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形成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目标2:能运用教育统计与测量实施教学评价,发展反思意识,掌握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的关系课程目标支撑的毕业要求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1毕业要求4.教学能力指标点4-4:【教学研究能力好】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结合小学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课程目标2毕业要求7.学会反思指标点7-3:【反思改进良好】具有反思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素养,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主动收集和挖掘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案例、关键事件等,不断进行反思,以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对在日常学习和教育实践中发现的教育现象和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三、课程内容及要求(一)教育统计与测量概述(本模块各知识点的讲授与学习,可以支撑课程目标1)1.学习内容(1)教育统计在教育实践中的意义、内容与基本概念(2)教育测量在教育实践中的意义、性质与基本要素2.学习要求(1)了解教育统计与测量在教育实践中的意义;(2)熟悉教育统计的基本内容;(3)掌握教育统计的基本概念;(4)理解教育测量的性质与基本要素。3.课程思政育人目标(1)了解科学测量方式对生活的影响,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2)教育中进行统计与测量,强化科学育人观。教学重点:教育统计的基本概念,教育测量的性质与基本要素。教学难点:教育统计的基本概念。(二)数据的初步整理与统计图表(本模块各知识点的讲授与学习,可以支撑课程目标1、2)1.学习内容:(1)资料的初步整理(2)常用的统计表(3)常用的统计图2.学习要求(1)掌握教育研究数据的初步整理方法与步骤;(2)掌握常用的统计图表的基本结构、编制方法及适用条件。3.课程思政育人目标(1)用科学方法整理数据和绘制图表,形成良好的理性思维。(2)培育尊重科学、正确认识日常现象的习惯。教学重点:数据的初步整理与统计图表编制。教学难点:次数分布表与次数分布图的编制。(三)集中量数(本模块各知识点的讲授与学习,可以支撑课程目标1、2)1.学习内容:(1)算术平均数(2)中数与众数(3)其他集中量数2.学习要求(1)理解各种集中量数的含义、性质与作用;(2)掌握各种集中量数的计算方法;(3)掌握各种集中量数的适用条件,能恰当地运用于描述各类数据的集中趋势。3.课程思政育人目标(1)学会用数学思维认识世界,为科技兴国奠定基本的科学素养。(2)掌握分析和看待世界的基本统计量。教学重点:各种集中量数的计算方法及适用条件。教学难点:各种集中量数的适用条件及其灵活运用。(四)差异量数(本模块各知识点的讲授与学习,可以支撑课程目标1、2)1.学习内容:(1)全距与百分位差(2)平均差、方差与标准差(3)标准差的应用(4)差异系数的选用2.学习要求(1)理解各种差异量数的含义、性质与作用;(2)掌握各种差异量数的计算方法;(3)掌握各种差异量数的适用条件,能恰当地运用于描述各类数据的离中趋势。3.课程思政育人目标(1)通过学习各种差异量数,形成平和理性的世界观。(2)通过认识差异量数的计算方法和运用情况,树立崇尚自然、尊重规律的理念。教学重点:各种差异量数的计算方法及适用条件。教学难点:各种差异量数的适用条件及其灵活运用。(五)相关关系(本模块各知识点的讲授与学习,可以支撑课程目标1、2)1.学习内容:(1)相关、相关关系与散点图(2)积差相关(3)等级相关(4)质与量相关(5)品质相关(6)相关关系的选用与解释2.学习要求(1)理解相关、散点图、相关系数的类别与含义;(2)掌握各种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3)掌握各种相关系数的适用条件,能恰当对各类相关系数进行相关分析。3.课程思政育人目标(1)认识到万事万物存在是一种看似相互独立、实则相互联系的辩证观。(2)通过认识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教学重点:各种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及适用条件。教学难点:各种相关系数的适用条件及其灵活运用。(六)概率分布(本模块各知识点的讲授与学习,可以支撑课程目标1、2)1.学习内容:(1)概率的基本概念(2)正态分布(3)二项分布(4)样本分布2.学习要求(1)掌握有关概率的基本知识;(2)理解常用概率分布的基本特征;(3)掌握各类概率分布的适用条件,能恰当地应用各类概率分布。3.课程思政育人目标(1)通过了解概率的基本特征与适用条件,达到对世界现象和问题的深层意义的了解。(2)培育透过现象看本质、更好地认识自然规律、防止迷信的传播。教学重点:各种概率分布的基本特征与适用条件。教学难点:各种概率分布的基本特征与适用条件。(七)参数估计与检验(本模块各知识点的讲授与学习,可以支撑课程目标1、2)1.学习内容:(1)点估计与区间估计(2)假设检验基本原理(3)平均数与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4)方差的显著性检验2.学习要求(1)掌握点估计与区间估计的原理、步骤与方法;(2)掌握假设检验的一般原理与步骤;(3)掌握平均数、平均数差异及方差差异的检验步骤与方法。3.课程思政育人目标(1)通过了解假设检验,认识到科学精神本质之一就是可证伪性。(2)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批判原理的认识。教学重点:点估计与区间估计的原理、步骤与方法,假设检验的一般原理与步骤。教学难点:假设检验的一般原理与步骤。(八)方差分析(本模块各知识点的讲授与学习,可以支撑课程目标1、2)1.学习内容:(1)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步骤(2)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3)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4)事后检验2.学习要求(1)掌握方差分析的一般原理;(2)掌握完全随机设计与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的步骤(3)熟悉事后检验的方法。3.课程思政育人目标(1)培养学生对教育教学量化数据可以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细微差异性的深刻认识。(2)培养学生对科学和理性精神的敬畏感。教学重点:方差分析的一般原理,完全随机设计与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的步骤。教学难点:方差分析的一般原理,完全随机设计与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的步骤。(九)参数估计与检验(本模块各知识点的讲授与学习,可以支撑课程目标1、2)1.学习内容:(1)点估计与区间估计(2)假设检验基本原理(3)平均数与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4)方差的显著性检验2.学习要求(1)掌握点估计与区间估计的原理、步骤与方法;(2)掌握假设检验的一般原理与步骤;(3)掌握平均数、平均数差异及方差差异的检验步骤与方法。3.课程思政育人目标通过对假设检验原理和步骤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让学生明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抵御西方不良文化的侵袭的能力。教学重点:点估计与区间估计的原理、步骤与方法,假设检验的一般原理与步骤。教学难点:假设检验的一般原理与步骤。(十)方差分析(本模块各知识点的讲授与学习,可以支撑课程目标1、2)1.学习内容:(1)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步骤(2)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3)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4)事后检验2.学习要求(1)掌握方差分析的一般原理;(2)掌握完全随机设计与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的步骤(3)熟悉事后检验的方法。3.课程思政育人目标(1)认识到任何一种教育结果的发生之前,有众多不同的因素的影响。(2)能用统计学的语言描述社会现象,培养科学严谨的用词用语。教学重点:方差分析的一般原理,完全随机设计与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的步骤。教学难点:方差分析的一般原理,完全随机设计与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的步骤。(十一)卡方检验(本模块各知识点的讲授与学习,可以支撑课程目标1、2)1.学习内容:(1)卡方检验的基本原理(2)配合度检验(3)独立性检验(4)同质性检验2.学习要求(1)掌握卡方检验的一般原理;(2)掌握配合度检验、独立性检验与同质性检验的方法3.课程思政育人目标通过了解卡方检验,认识到人的活动所产生的信息并非完全能达到理想的数学标准。因此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塑造良好人格,努力争做新时代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才。教学重点:卡方检验的一般原理,配合度检验、独立性检验与同质性检验的方法。教学难点:卡方检验的一般原理,配合度检验、独立性检验方法及应用。(十二)线性回归(本模块各知识点的讲授与学习,可以支撑课程目标1、2)1.学习内容:(1)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方法(2)回归模型的检验与估计(3)回归方程的应用2.学习要求(1)掌握线性回归的一般原理;(2)掌握线性回归模型建立的方法和检验方法;(3)了解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的用途。3.课程思政育人目标通过了解一些主要的因素都会对结果造成影响,激发学生注重培养自己的核心能力,健全自我人格,成为一个能对社会发挥出自己最大贡献的人。教学重点:线性回归的一般原理,线性回归模型建立的方法和检验方法。教学难点:线性回归的一般原理,线性回归模型建立的方法和检验方法。(十三)教育测量的种类与质量分析(本模块各知识点的讲授与学习,可以支撑课程目标1、2)1.学习内容:(1)教育测量的种类(2)教育测量的信度与效度分析(3)教育测量的项目分析2.学习要求(1)熟悉教育测量的主要类型;(2)掌握教育测量信度与效度分析的基本方法;(3)掌握教育测量项目分析的方法与步骤。3.课程思政育人目标(1)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结合对测验的信效度分析方法,让学生尊重事实、秉持真理、严谨细致,培育匠人精神。教学重点:教育测量信度与效度分析的基本方法,项目分析的方法与步骤。教学难点:教育测量信度与效度分析的基本方法,项目分析的方法与步骤。(十四)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本模块各知识点的讲授与学习,可以支撑课程目标1、2)1.学习内容:(1)教育测验编制的基本程序(2)教育测验的实施2.学习要求(1)掌握教育测验编制的基本程序;(2)熟悉教育测验的实施过程与注意事项;(3)掌握教育测验分数解释基本原则及相受测者报告测验分数的基本原则。3.课程思政育人目标(1)培养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2)培育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与工作作风。教学重点:教育测验编制的基本程序与分数解释与报告的基本原则。教学难点:教育测验编制的基本程序。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及学时分配如表所示:序号教学内容支撑的课程目标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讲授学时1教育统计与测量概述目标14-422数据的初步整理与统计图表目标1、24-4、7-323集中量数目标1、24-4、7-324差异量数目标1、24-4、7-325相关关系目标1、24-4、7-336概率分布目标1、24-4、7-337参数估计与检验目标1、24-4、7-348方差分析目标1、24-4、7-349卡方检验目标1、24-4、7-3210线性回归目标1、24-4、7-3211教育测验的种类及质量分析目标1、24-4、7-3412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目标1、24-4、7-32合计32五、课程实施(一)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注重以情境为中心的案例教学。本课程由于涉及数学原理多,过于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学习动机不强。为此,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需要借助于基于教育情境的案例来进行。一方面,通过丰富而形象的情境化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建构对各种统计原理与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基于情景化案例的教学,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促进其更好地进行知识迁移,进而利于其未来的教育实践;此外,基于情景化案例的教学,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提高,而且这类学习不容易疲劳,有利于保持其学习的注意力。2.注重以问题为中心的项目学习。本课程将学生的课外学习与课内学习相结合,个人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通过确定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方案,验证假设等四步法,一方面,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各类统计与测量原理与方法;另一方面,这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意识与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其创新性的发展;此外,通过合作探讨,也利于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发展。3.合理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和课堂教学的吸引力。4.紧密结合教育统计与测量最新研究成果,及时调整和补充学科前沿知识。(二)课程实施与保障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要求如表所示:主要教学环节质量要求1备课(1)教师掌握本课程教学大纲内容,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2)教师查阅相关资料,参考其他高校相关专业的经验,认真编写教案,制作课件。(3)根据各主题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与个性特征,进行教学设计。2讲授(1)教师严格按照常州工学院课堂教学规范组织教学。(2)教师讲授时应注意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力求做到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3)教师讲授时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案例分析式、讲授式、项目式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3作业布置与批改学生必须完成规定数量的作业,作业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按时按量完成作业,不缺交,不抄袭。(2)书写或打印规范。教师批改和讲评作业要求如下:(1)学生的作业要按时全部批改,并及时进行讲评、反馈。(2)教师批改和讲评作业要认真、细致,按百分制评定成绩并写明日期。(3)学生作业的平均成绩应作为本课程总评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4课外答疑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改进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其独立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指导能力、教学反思与评价能力,任课教师需每周安排一定时间进行课外答疑与辅导。5成绩考核本课程考核的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采取教考分离,监考由学院统一安排。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总评成绩为不及格:(1)缺交作业次数达1/3以上者。(2)缺课次数达本学期总授课学时的1/3以上者。六、课程考核(一)课程考核包括期末考试、平时及作业考核等,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二)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具体内容和比例如表所示:成绩组成考核/评价环节权重考核/评价细则课程目标考核内容对应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平时成绩课堂表现、考勤及平时作业30%其中课堂考勤及课堂表现占30%,平时作业占70%。课堂考勤:病假和事假一次扣5分,无故缺席一次扣10分,无故缺席累积达5次以上(不含5次)取消课程成绩。课堂表现:勤于思考,积极参加小组活动,主动回答提问。表现优秀按满分计算。具体根据表现积极情况酌情加减分。平时作业:课后完成3次作业,主要考核学生对每节课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