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1-4单元课程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1-4单元课程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1-4单元课程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1-4单元课程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1-4单元课程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燕子》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字词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俊俏、聚拢、增添、五线谱、

音符”等词语。

2.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小燕子活泼可爱的样子。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春天,在农村,在城市,在树林,随处可以看到一种从遥远的南方

飞来,为春光增添生机的小动物,你们知道是谁吗?(燕子)谁见过燕子?它是

什么样子的?(出示几张燕子的图片)燕子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小鸟,它在田野里、

在小河边、在村子里飞翔,打扮着春天。你想进一步了解它吗?现在我们一起来

学习一篇描写燕子的文章。

(板书课题:1燕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

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1)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2)

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

3、小组内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1)读生字组词,说说生字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重点注意“倦”、“添”

两个字。通过组词,巩固生字的掌握。

俊()骏()俏()悄()拢()

竣()峻()哨()梢()笼()

添()沾()倦()谱()符()

填()粘()圈()普()附()

(2)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交流不理解的语句,有的问题可在小组内解决,组长归纳组内仍然解

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

(4)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全班交流并质疑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

燕子怎样的特点?

(1)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课文是从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

增添生机、燕子的飞行、燕子的停歇四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

(2)可让学生谈一谈你最喜欢燕子哪个方面的特点,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学生提到哪个方面的特点教师就引导学生理解相应的段落。

2、交流对第1自然段的理解

(1)抓住“凑”字理解燕子外形上的特点。

(2)教师提供媒体演示,帮助学生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及理解“凑”字的

意思。

(3)指导感情朗读。

(5)背诵第1自然段。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2—4自然段,继续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象,

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分自然段指读全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2.背诵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的感受是什么?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思考: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词

语。

2、理解“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3、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细雨、微风、柳丝、青草、绿叶、鲜花一增添生机

4、指导感情朗读。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这段是从哪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飞行),燕子飞行时

有什么特点?

着重理解“掠”、“沾”这两个动词。

2、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燕子飞行的?(上一下)

3、指导感情朗读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词、句子。

2、交流,重点赏析“几痕”、“五线谱”等词。

(1)辨析“几痕”和“几根”。

(“几痕”写出了电线很高很远,看上去淡淡的,隐隐约约的。)

(2)体会为什么说“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

子成了音符”。

(教师利用板画进行巧妙的点拨,胜似讲解,因讲解难说清楚。)

(3)理解“春天的赞歌”,课文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

春天充满生机,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1、学了本课,你有何感受?

(爱护鸟一一人类的朋友,保护大自然……)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试着背背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3、仿照课文喜欢的段落,进行仿写。

《燕子》是一篇讲读课文。描写了燕子活泼可爱的样子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

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语言清新明

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可爱的外形,飞行的轻快、休息时的优雅,都一一跃然

纸上,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春天的喜爱和燕子的喜爱之情。我在教学中作了以下

一些尝试:

一、充分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学的自主性。在本课教学中,我尽可

能地创设条件,提供了各种吸引学生个体,学习、自主参与的机会。备课时,我

发现课文的插图给人春意盎然的感觉,平静的湖面,淡绿的湖水,婀娜的柔柳,

粉红的桃花,新绿的稻田。远处,群山起伏,连绵不断,山依着水,水绕着山。

灵巧翻飞的燕子,更为明媚的春光增添了生趣。在设计教案时我决定指导学生看

图,并提示学生观察图画,可以按照由近到远,由上到下的顺序进行。但是,假

如就这样放手让学生去观察的话,学生可能还是无法理解为什么伶俐可爱的燕子

从南方飞回来,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就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在实际教学

中,我转念一想,何不在此给学生创设一段优美的教学情境,进行阅读教学呢。

我就请同学们当小燕子,“这时候,你们从南方飞来了。啊,春天是这样的美,

你们得仔细地欣赏一下,把你们观察的美景说出来啊!"说着,我一边又给学生

出示了一句导语:“春天来了,我们从南方飞来了,。”进行语言训

练。过了一会儿,一只只小手都举了起来。有的说:“春天来了,我们从南方飞

来,看见群山绿了,桃花红了。”有的说:“春天来了,我们从南方飞来,看见

桃花笑红了脸,柳枝压弯了腰,美极了!”还有的说:“春天来了,我们从南方

飞来,看见春风把田野吹绿了,小草儿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了,嫩嫩的,多可

爱!”...

二、不断丰富学生想象,链接生活实际,促进语言积累。人们常说,文学作

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要读懂这篇课文,必须要与生活联系起来学,才能

学得灵活,学得透彻。如:在理解“赶集”一词时,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去赶集

时的感受,再想想课文中是说谁赶集?为什么这样说呢?学生通过与生活联系,

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花开之多,给人以热闹的感觉。在学生观赏了春天美景之后,

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谈谈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赞美春天;在让学生感

受春风、春雨的柔美和燕子的活泼可爱时,让学生联系已学到的一些古诗词来说

说。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学生说出了:“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

柳风”、“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

似剪刀”、“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等优美的诗句。这样不仅拓展了课堂的教学,更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

积累,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春天是美的,燕子也是美的。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更有生趣;而燕子因为有

了春天的衬托,又显得更矫健。同样的,让学生担任角色,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

的情境一一充满情趣的春天,这样,学生的观察伴随着自己的情感,就对教材产

生了亲切感,思维活了,语言丰富了,课堂也就精彩了。何乐而不为呢!

第2课古诗两首

咏柳一一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学生学习诗歌赏析。

2.教师以《咏柳》和《〈咏柳》赏析》为例,帮助学生跨入诗歌欣赏之门。

【教学设想】

1.本课上两课时。

2.尽可能调动学生自学,因此采用“讨论式”“问答式”的教学方法。

3.千方百计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方法是充分利用课后练习。

4.本教案的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

5.本教案中的(一)(二)(三)是结构层次;号表示一个教学步

骤与需从讲授中剥离的部分;“()”内是教师的操作,学生的动作等。

6.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本单元全部课文。

第一课时

△齐读:“单元提示”“学习重点”“预习提示”。

△提问:这一单元与上一单元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

△订正:它们各反映了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一单元是自然景物:

这一单元是经济文化生活。它们的关系是并列的。今天学习的《〈咏柳》赏析》中

的《咏柳》一诗是你们在小学学过的,可是“赏析”从未学过,你们一定很有兴

趣。

(-)总体认识(板书)(出示投景片①)

1.释题

2.复习《咏柳》

①背诵本诗。②从体裁来分类:③从内容来分类:④本诗主题:

3.关于赏析

①本文的主题:②本文的基本结构:

4.学法

△请同学依次补出冒号后的内容。(学生补出)

△订正:《〈咏柳〉赏析》就是对《咏柳》的欣赏与分析。学习怎样欣赏诗歌,

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欣赏,是老师的教学目的。

△全班背诵《咏柳》。

△订正:明确《咏柳》是七言绝句,是咏物诗。

△请学生在“预习提示”中抓三个动词和三个名词,并搭配起来。

△订正:那就是揣摩含义一一再现形象一一引入意境。(板书)这就是本文

的主题和学法。本文的结构很清晰,第4段是过渡,全文分为两部分,前部分是

对《咏柳》作语言分析;后部分是对《咏柳》的艺术鉴赏。

(-)阅读课文

△请同学们带表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1—3段,讨论投景片②上的题(五分钟)。

1.作者怎样串讲第一句?为什么抓住“碧玉”进行分析?通过什么进而分

析全诗?

2.作者怎样串讲第二句?为什么抓住“绿丝绦”进行分析?怎样进而分析

全诗?

3.作者抓住了第三句诗中哪一个关键词进而引出了“春风”的?

△订正:明确“碧玉”是描绘柳树整体的关键词;作者是通过揭示“碧玉”

的双关意义进而分析全句的。“绿丝绦”是描绘柳枝的关键词;作者通过想象,

化静(万条垂下)为动(随风飘拂),进而分析全句。作者抓住第三句中的“谁”

自然地引出了春风。

△请同学们归纳第一部分大意。明确第一部分是对诗的语言分析,让读者从

总体上理解表层含义,初步感受诗歌塑造的意境。

△提问:第4自然段怎样承上启下?

△订正:用总说本诗的句数和字数来承上;用提示下一部分的内容来启下。

其中“但”字起到了枢纽作用。

△学习第5段,讨论投影片③上的题(1分钟)。

第一题:在第5段中,作者是从诗的类别的角度来鉴赏的。他是怎样从表层

内涵深入到深层内涵的?

第二课时

△订正:明确诗人是借着柳树歌咏了春风,歌咏了春天的到来。这样就由表

及里了。

△提问:春与柳有何关系?

△订正:作者提到了“五九、六九,隔河看柳”。这则民谚全文如下:(出

示投影片④)。

一九、二九,怀中插手。三九、四九,冻死猪狗。五九、六九,隔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八十一,庄稼老汉田中犁。(齐读一遍)

△提问:“看柳”为什么要“隔河”?

△订正:早春,柳梢新芽隐约可见,要借助于隔河远望,背景烘托才得见。

与韩愈的绝句中的“草色遥看近却无”同一理。

△学习第6段,讨论投影片⑤上的题(1分钟)。

第二题:第6自然段是从诗的什么角度来鉴赏的?作者调动了哪些词和修辞

方法来分析春风?

△订正:明确作者的鉴赏角度是意境鉴赏。作者首先指

出“似剪刀”,是以剪刀喻春风。又从原诗划出一串拟春为人的四字排比句

“裁出细叶,剪好丝绦,妆成碧树”。以下又揭示''剪刀”之喻的妙处。

△教师范读第6段。

△请学生找本段最后三个长句中的关键语句。

△订正:最重要的关键语句是“赞美了一切创造性的劳动”、“言近而意远”

和“启示性”。它们之间的关系:(板书)

△学习第7段,讨论投影片⑦上的题。

第三题:请在第7段中抓三句话,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说明诗的后两句开

辟了什么新的意境?

△订正:明确三句话是“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却很富于层次的变化”。“这

首诗前两句和后两句写法也不一样……垂下来”。“诗人只是猜测谁裁出了这美

丽的细叶”。诗人通过''谁”的设问,不露形迹地把描写重点转移到春风,达到

了赞美春风以及一切创造性劳动的目的,开辟了新的意境。(此处可分析具体些)

(三)复习与总结

△学生再读一遍课文。教师板书:

△请学生完成课后全部练习。

春日-教学设计

展示古诗:朱熹所作的《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2.寻芳:游春,踏青。

3.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4.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东风:春风。

[简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

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

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

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

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

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

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

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

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

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

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

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

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

中的哲理诗。

[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

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写过一些好诗,善于

寓哲理于形象,以《春日》、观书有感》等较著名。

《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赞美春天的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

刻的劝学诗(板书“劝学”,劝告大家努力学习,劝告大家多读书)。(指着学

生板书)因为''泗水”在山东地区,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乡和他讲学的

地方,“寻芳泗水”就是说在孔子的书籍中寻求知识。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像

原野上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试想: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

能有春日寻芳与书海求知的联想吗?能有知识道理如明媚春光的认识吗?正因

为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才成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这首暗

喻读书的《春日》诗,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咱们应该像朱熹一样在书海中

求知,因为书海中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享受春日,古诗短而精,间接而含蓄,有许多地方值得细细玩味,细细品尝。

教学古诗,如果仅仅停留在“解释”上,肯定枯燥乏味、了无生趣。

古人写诗,往往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景寓理、借物寓理。

诵读古诗,不能“千诗一面”,有的豪放,有的婉约,有的高昂,有的低沉,

有抑有扬,有急有缓。

朱熹的《春日》诗,乃咏春诗中的精品,诗人踏春赏春时高兴、喜悦、兴奋、

激动、舒畅、得意的心情蕴含在诗中的每一个字中。

诗人是在享受春日,春光无限好!我和孩子们也在享受春日,从诗句中寻找

“美丽”的心情,诗人快乐,我们也快乐!

从描写春天的好词佳句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就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春天

仿佛就在眼前!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进入佳境,随着诗人畅游,享受万紫千红、百

花争艳的大好春光。

朱熹曾写过一首《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

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人运用自然景物来比喻思想要保持清醒开阔

而不陈腐,就应不断吸取新知识。而《春日》诗,同样采用比喻的手法,但意蕴

更为深藏: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比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

诗人不仅仅是在享受春日的乐趣,更是在享受读书的乐趣!孩子们学了这首

诗,肯定会有所启发。

古诗教学,有待“亲密接触”,因为她就像春天一样充满生机!

3、荷花

一、说课: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

受。全文文字简短,却把一池的荷花写活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下列词语:荷花、莲蓬、饱胀、翩翩

起舞。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阅读想象能力;会背课文;积累优美

语言。

情感目标: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荷花、荷叶各种美丽的姿态,想象画面,培养对大自

然美的体验。

(三)教学难点:理解“把眼前的这一池的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

-”等句的意思。

(四)教学方法:1.通过品词、析句,感情朗读,想象画面,让学生感悟语

言生动形象和描写的优美。

2.通过让学生欣赏美丽的荷花,查阅资料,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

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学习了生字,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请同学们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

写了荷花?哪几个自然段写“我”以为自己是荷花?

(二)新课:

1.师:那么第一自然段写什么呢?请一名同学读第一自然段。

你觉得这一段哪个词用得恰当?为什么?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师小结:本段作者直接了当,引起下文,引人入胜。

2.荷花开了会是怎样的情景呢?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出示挂图:你都看到了什么?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呢?

3.学习二、三自然段:

自由读二、三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板书:荷叶、荷花)

指名读描写荷叶的句子,你觉得这句话写得怎么样?(板书:挨挨挤挤、像

大圆盘)这样的荷花给你什么印象?

师启发:荷叶就已经这么美了荷花会是什么样的呢?

指名读描写荷花的句子。问:这里一共写了几种样子的荷花?(板书:半开、

全开、含苞)指名分句朗读要求读出荷花的美丽。

对照图画朗读第三自然段讨论:(1).这些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是什么姿

势?(2).“一幅活的画”是什么意思?(3).文中的画家指的是谁?

4.学习四、五自然段

(1).看到大自然这么美的画,我有什么感受呢?

听录音回答:我在干什么呢?我会这样说明什么?(板书:荷花美)

师小结:作者看荷花已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把自己完全融入大自然中了,

才产生了这种感觉。

(2).指导感情朗读体验感悟:下面我们也把自己当作一朵荷花融入其中,

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想象:蜻蜓会告诉我什么?小鱼呢?(自由讨论)

(三)总结全文:课文按照看荷花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朴实优美想象力丰

富,对荷花的描写形象逼真,赋予感染力,让人读后产生一种美感。

(四)展示资料:将学生课前准备的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展示,加深对课文

的理解,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我们也来当一回了不起的画家画一幅荷花图。

教前反思与构思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先写来到荷花池边,再写荷花的姿态,然后总写

荷花的美,最后写作者的联想,回到再现实。因此,我认为讲本课时要抓住文章

的特点,把荷花的美充分展示给学生,才会让学生明白美景才能让作者陶醉,以

致于觉得自己是荷花了。

反思一:

在教本课时,先让学生观察图画,使学生能充分欣赏荷花的美,然后图文结

合学起课文来就容易地多了。讲荷花的姿态时要把荷花的三种不同姿态找出来进

行比较,对作者的联想,可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荷花来想,体会作者的联想。

反思二:

学完课文后,要让学生对文中美的地方充分欣赏,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联想

是多么地重要,要学会像作者那样展开想像进行联想,才能把文章写得更具体。

《荷花》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在观察想象的同时,师生互动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发散思维,教师主导

解难与点拨,学生在教学设计中提炼实践活动。是师生互相参与,评价,探讨与

交流为一体的教学体系。《新时期小学教学指南》中指出:注重教法转化为研究

学法,有利于因材施教,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

力,达到“无需要教”和“无师自通”的效果。

设计特色:

以“读”、“看”、“想”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以抽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训

练为思想主线。以引导和更改为教学主导思想。让学生自由、自主、自强、自在、

轻松、愉快的情境氛围中有所创新与评价。

教学范文实例:《荷花》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扣住“荷花”的独特之处。

1.设疑。师问:同学们,你们见过荷花吗?它们一般生长在哪儿?生长在

水中的花儿可否见过?

2.揭题。激趣,荷花的叶子叫什么?荷叶,又叫'‘莲叶”。(板书:莲叶)

荷花还会结果呢,它的果实就是“莲蓬”。(板书“莲蓬”)

好!在这孟夏之季,让我们一起走进这迷人的画卷,一起欣赏给你这水中芙

蓉吧!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被花的神采、清香、高洁所倾慕,所陶醉!

3.学生互相说一说,通过阅读,知道了什么,能说多少说多少。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深层阅读,激发阅读欲望,让他们自

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这样进行个性化阅读,有助于构建学生的自主性和

独立性,从而培养学生学会阅读的能力。)

二、略读课文,感悟类容。

1.精读课文,(出示一幅彩色的荷花图,并且向学生提出看图学文的要求。)

师问:作者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看到了什么?怎样的情况下去看的?(学生

置身于情境,快速阅读第一自然段。)

2.交流与反馈。玩的同时,闻到了清香才跑出去看的。

学生A:时间?(清晨),地点:(公园),看到了:(荷花),起因:(玩

得同时,闻到了清香才跑出去看的。)

老师:板书。闻----清香----看(荷花)

3.自学讨论,理清层次。

(1)“我”去看荷花。

(2)“我”看荷花。

(3)“我”看荷花时展开的美妙想象。

(4)“我”又回到看荷花的情景中。

综合板书:

我去看

看着

想着

看着

三、图文结合,理解类容。(启发学生把这幅图当作真的荷花,使学生进入想象

的境界,置身于情境之中。)

1.精读课文,互动学习。

启发:同学们,你们再看这幅图I,画上的荷花多美,我们看着,觉得它就是

真的荷花。现在我们就把它看作一池真荷花,边看边想象,好像看到什么?闻到

什么?

2.指点:课文一开头就是这样写的。“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就把

荷花的特点写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带着想象读课文的第一节。

3.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

问:“作者跑出去看到了什么样的荷花?请同学们细读以下两段话。”学生

自由发言,教师点拨,再争议。

教师:作者看到了什么样的莲花?

学生B:“看到了全部绽开的荷花!”

老师:“是吗?”

学生C:“老师,应该说是形状各异的荷花!”

老师:“谁能说得具体一点,让大家听听。”

学生D:“作者先写叶,再写花。写叶,挨挨挤挤,像一个个大圆盘。写花,

分类写。有的已开出两三片花瓣儿,有的全绽开了,有的才是含苞欲放的花骨朵!”

老师“说得很好!那位能否把叶子的形状特点和花开的三种类型再简练一

下?”

学生:E(举手):叶子的形状是“密”,形状是“圆”。

学生F(举手):写花有三种类型;半开的,全开的,未开的(花骨朵)。

老师:“这两位同学总结的十分恰当!请大家在想一想,作者用什么的手法

或者说方法将这荷花写得如此神妙,形象,逼真?”

学生G:“作者写叶时,用运了比喻的手法。”

老师:点头赞许。

学生H”:作者写荷花时是从嗅觉和视觉的角度来写的。”

老师:点拨归纳。“这两位归纳的真是准确!老师认为作者写得如此传神,

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细节描写更精彩!清同学们把描写动作和神态的词或者句

子画出来!”(细读“荷花己经开了不少……看起来饱胀得像要破裂似的。”)

学生I:(疑问)“荷花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是描写荷花的

动作还是神态?

老师:请全班同学思考!“荷花像大圆盘,荷花挨挨挤挤。”是什么描写?

又是什么修辞?

全体学生:(异口同声)神态,既是比喻又是拟人。”

过渡质疑,学习第3,4自然段。

老师:“如此绚丽多彩的大自然画卷,我们是怎么感想的?凭着自己的想象

说出来,让我们一起分享!”

学生J:“我想象自己成为一名画家,描绘着美丽的景色……”

学生K:“我想象自己变成一条小鱼,在这碧绿的帐篷下自由的穿梭……”

学生L:“我想自己变成一名摄影师,留住这动人的瞬间……”

学生M:“我想象自己和青蛙为朋,蝴蝶为友,与荷花永结成姐妹,翩翩起

学生全体:(哈哈大笑)

老师:“说得好,说得妙!此种感想就在下两段,请集体朗读!”

学生全体:(“我突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

4.板书提纲,进行整理。

5.指点:“冒”出荷花亭亭玉立的样子。“露”来是躲在下面的,而现在

显露出来了,好像把头探出来了,露出来了,这个“露”把小莲蓬写得可爱极了。

(板书“看着”加上“冒”、“露”、“美"三个字)。

6.有感情读全文(播放视频,再次欣赏荷花的美丽,配乐读)

(设计意图:阅读是一种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提倡学生多角度有

创意地表达出自己对文本的感悟,正是要让学生自主地融入到文本之中,旨在为

学生提供自我发现,自我充实的阅读机会,满足学生多样的阅读需求和阅读心理

的独特性,从而体现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四、教学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完叶圣陶爷爷的《荷花》之后,感想如何呢?相信同学

们一定收获不少,特别是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形象逼真的写作手法,给人

以身临奇境的感觉!课后,我们把观察和阅读作为长期的写作素材吧!

第二课时

一、复习题要,转入主题。

1.质疑,探讨。

同学们,昨日学完叶圣陶爷爷的《荷花》之后,对我影响颇深。今天,谁能

说说叶圣陶爷爷是从什么样的角度把荷花观察的透彻入微?

学生A:“从高到低,由外到内!”

老师:摇头,示意不确切。

学生B:“俯视!俯视!”

老师:“何以见得?”

学生C:因为文中字里行间没有“茎”,“杆”的描述,只有“花”和“叶”

的写照!

老师:“有道理,有没有其他意见?”

学生D:“有,瞧!叶圣陶爷爷站在很高的桥墩上,正在向下俯视池塘里的

荷花呢!”

学生全体:(哄堂大笑)

老师:点头肯定,再次激发。这种写法在说明中叫什么顺序?(空间顺序)

“二位说得均有独到之处,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看看新发现。”

图文结合,情景交融。

老师:谁来先“添加”一笔仰视所看到的情景?

学生:“我添!我添一笔有关茎的句子!”

老师:“什么样的茎和杆?说出来!”

学生F:“笔直的茎和杆!”

老师(引申):“这时的叶又像什么呢?”

学生G:“像手!”

老师:“说生动点嘛!回味一下叶圣陶爷爷写出了叶子的什么特点?”

学生H(举手抢先回答)“像……像……像一双…一双宽大的手掌!”

老师:“比喻的好妙啊!我认为应该说成像一双双暴出青筋的玉掌更贴切!

同学们再仔细想想,这时的茎和叶连起来又像什么呢?”

学生I:”像点点白帆……”

老师(弥补):“像点点的白帆拉起一艘艘绿色的网船!”

学生(全体)拍手称绝。

二、鼓励创新意识,提高写作欲望。

老师:想不到同学们把这“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水中芙蓉

写得如此绝妙,真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啊!

学生:“我们能否仿写一下!”

老师:“好啊!还不快拿出本子动脑动手!”

学生(全体):发出沙沙的书写声。(老师巡视学生的笔下生花)

学生1写道:“怒放的荷花,露出嫩黄色的小黄莲,如典雅文静的小公主,

庄重高贵……”

学生2写道:”含苞欲放的荷花,娇娇滴滴,舞动着它丰满的身姿,露出含

情脉脉的睡眼,犹如羞红脸蛋的少女走出沐浴的澡池……”

学生3写道:“望着这超群脱俗的荷花,我自己仿佛也变得玉肤冰洁,晶莹

无暇了!”

学生4写道:“未绽开的花骨朵像妙龄少女抹上了淡淡的胭脂……”

三、拓展延伸,积累内化

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什么?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1、我会写:作者把荷花写得多美呀!我也要写一写自己喜欢的花。

2、我会说:交流有关描写荷花的文章、诗文、体会。

3、我会做:上网收集相关视频、画面、文字资料、制做有关荷花的网页。

4、我会背: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试背。

5、我会种:有兴趣、有条件的同学可在水盆中养观赏性荷花,体验实践的

乐趣。

(设计意图:安排此项分层作业,是顾及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更是为了

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课外,实现课内向课外的开放。)

四、总结要点,归纳整理。

今天,我们在互动教学中,同学们参与课堂活动,师生共讨课题,留心观察

图文,丰富联想题材,在总结写作特点的同时,不断激发自身的创作灵感,今后

我们继续学习钻研新课题,新教法。

五、教后反思

教学本课,主要有以下几点感受与思考:

(一)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荷花》一文时,针对学生对荷花的有关情况不是太了解的实际情况,

课前鼓励学生自由查找资料,增加感性认识,开课伊始,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颜色

不同,姿态各异的荷花创设情境来激起学生内心向往美的情感,使学生顺利走进

文本和作者一起品赏美丽的荷花。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热情地去读,独立地

去读,欣赏性地读,从而发现语言文字中蕴含的美,然后利用网络优势,进入情

境,让学生在一个相对独立自由的阅读环境中和文本、和作者、和教师、和学生

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探究并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对文本进行合理想象。利用多种

表达方式展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促使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

(二)重视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荷花》一文,语言简洁,想象丰富,富于感染力,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浓

浓的热爱荷花,热爱自然的感情。我引导学生多层面地了解文本内容,通过欣赏

荷花美,品读荷花美,边读边想象荷花美,个性体悟荷花美等方式方法使学生与

作者的心灵产生了共鸣,坠入了文中优美的画境之中,领悟到荷花的神韵,获得

了审美体验,反复品读欣赏后,随着对荷花形象理解的深入,情感的交融,学生

的情感被激活了,无穷无尽的赞叹充塞于胸腔,他们不容自遏地想抒发自己的情

感,教师抓住这一时机,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学生的

情感达到高潮,一言一语饱蘸着深情,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词汇的积累和内化。

《荷花》一课识字教学的体会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

对第二学段(3—4年级)提出了“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

习惯……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的要求。三年级不再有整

节的识字课,识字任务分散在各个环节。怎样才能扎扎实实地落实《语文课程标

准》的要求呢?在对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荷花》一课的教学后,

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颇有收获,现将体会归纳如下,与大家共享。

《荷花》一课共有“荷、莲、蓬、翩、仿、佛、挨、胀、蜻、蜓、裳、蹈”

12个要求会写的字。其中“挨挨挤挤、饱胀、莲蓬”是理解课文时描写荷花状

态的关键词;“仿佛、翩翩起舞”又是理解课文时展开想象的发散点。识字课上

抓住这一特点,字词句段篇有机整合,使识字教学在文章情境中走向“义境”识

字,识字时重点由第一学段的“音形”转向“义。”

一、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要想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就必须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

(-)把握教学的“度”

教学的,,度”把握不好,学生的识字兴趣会大受影响。在中年级识字教学中,

教师不是延续低年级的方法——课上分析过细(使学生对识字感到枯燥乏味),

就是(由于三年级的学习重点已转至句段)识字教学被忽视,使学生汉字知识掌

握不扎实,出现大量的错字、别字。鉴于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关注学生已有知识,

适当调整生字的教学思路,给学生以足够的自主权:(教学中只重点学习了“荷、

莲、蓬、翩、仿、佛、挨、胀、蜻、蜓”10个字,还增加了一个“冒”字)让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生字表中的生字进行筛选、取舍、补充。这样既符合

新课标中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的学生观,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

惯,同时也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不但积极性高,而且效果也很好。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成为学生驾驭知识、施展能力的时空,学生是在用自己养成的识字习惯、

学会的识字方法、逐步提高的释义能力进行识字、解词、品句。课堂伊始,我在

多媒体课件配合下,用一段精彩的导语把学生引入情境,话峰一转:“请把你预

习的成果介绍给大家。”就把识字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把识字的时间、空间

交给学生。学生像在沙滩边筑造沙堡的孩子一样,沉浸在体验的快乐中。

教学片段:

师:课前同学们进行了预习,请把你的学习成果介绍给大家。

生1:(手捧字典站起来)莲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活在浅水中,地下茎叫

藕,种子叫莲子。也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荷花”这种植物。“莲蓬”是莲花

开过后的花托,里面有莲子。

(大屏幕出现配着荷花图的三个生字)

生2:(自豪的语气)我还在电视上知道荷花浑身是宝:荷叶、荷花可供人

欣赏。莲蓬内藏有莲子,池塘的淤泥下还藏着莲藕,它们都可以吃,还可以入药

呢!

生2:(走到台前拿起教鞭像个小老师)我带大家记住“荷、莲、藕”这三

个字,它们都是上下结构的形声字,草字头代表草本植物。请跟我读……

生3:写这三个字时要注意,下半部分占了多半个格,特别是“莲蓬”这个

词走之旁要写在草字头下面,别写成半包围结构。

师:请同学和我一起板书“莲蓬”这个词(教师板书,学生书空练习)。

二、灵活运用识字方法

课堂上若教与学心有灵犀,就像是一曲和谐的交响乐。学生从一年级开始识

字起,我就有意识地要求学生积累识字方法。二年级又训练学生自主识字,对形

近字、易错字等的学习归纳方法,并有生字袋进行分类积累。三年级上半学期,

重点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理解字义的能力。因此,本课教学成为了学生自主学习、

交流提高的展示台。教学时围绕文章内容使学生沉浸在欣赏美景的情境中,以情

为线穿起“仿、佛、挨、荷”等生字词的学习,实现“义境”识字。

(-)在对比中体会词义,在语境中边识字边运用教学片段:

师:你喜欢荷花吗?找出文中你感受深的词句。

(生:自选内容带着个性化的理解读出内心感受。)

生:(开始朗读)“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告诉我昨夜做的

好梦……”

通过这一段描写,我觉得我被眼前美丽的荷花迷住了,也想变成一朵荷花,

加入到里面。

师:你说得真好!你可以找一个与仿佛意思相近的词换上后再读读吗?

生:(朗读)“我忽然觉得自己好像就是一朵荷花……告诉我昨夜做的好

梦...”

生:(朗读)“我忽然觉得自己似乎就是一朵荷花……告诉我昨夜做的好

梦……”

生:我感觉还是用“仿佛”最有诗意,“似乎”有拿不准的意思,“好像”

一般都用在打比方的句子中,而这句是我的感受而并不是把自己比作荷花。

师:佩服!佩服!你对一个词的推敲如此入木三分。请你用“仿佛”说说此

时的感受。

生:老师的表扬仿佛是一屡阳光照进了我的心中,鼓励我不断进步。

师:(发现问题提得不明确马上修正)谁还能把读过这段话的感受用仿佛说

一说。

生:我仿佛成为荷花仙子,花就是我,我就是花。

(二)联系生活实际识字学词,在情境中活学活用

生:“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马上要破裂似的。”通过这

一段,我看出作者观察荷花非常仔细,就好像我们也真的看到了一样。

师:这就叫写得生动。请你仔细地观察哪些词用得巧妙,才把荷花写活了。

生:这句话写出了荷叶的样子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些圆盘层层叠叠,

错落有致。

生:这句话中荷叶挨挨挤挤的,就写出荷叶多,长得很茂盛,而且还把它当

成人来写了。

师:你能从挨挨挤挤这个词中体会到荷叶长得多,长得茂盛,真了不起!同

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挨挨挤挤的现象吗?

生:在公共汽车上,人挨挨挤挤的特别多。

生:我们在看完电影散场的时候也是挨挨挤挤的。

生:还有逛庙会时更是挨挨挤挤,爸爸怕挤伤我就把我放在了肩头上!

师:“挨挨挤挤”在这里是形容荷叶长得生机勃勃!请你把这个词写在黑板

±o(学生板书)生:(学生跳着举手要求发言)最棒的是“挨挨挤挤”这个词,

一池的荷叶你挨着我,我挤着你,仿佛都是淘气的小孩在操场上,人越来越多,

连缝隙里都塞满了,快要站不住了,摇来摆去的。我感到一池荷花长得很旺盛,

非常有生命力。

生:对!还有泡泡里提示的“冒”字,此时如果用“钻”这个字似乎跟前面

荷叶的挨挨挤挤搭配更合适,可经大家一说我感觉作者是在赞颂荷花的生命力,

它的气质。所以这个“冒”字特别有劲!

师:表达得就是这种勃勃生机、亭亭玉立的气质。(板书“冒”)

(三)在观察体验中识字学词,在总结积累中巧妙提高

生:(一个学生没有举手站起来就说)我想提个问题:按荷花成长过程一定

是先长成花骨朵儿,再长成展开两三瓣花瓣的样子,最后再全都展开,并露出嫩

黄色的小莲蓬。而作者为什么要最后介绍花骨朵儿呢?

师:问得真好!我一时还真无法回答,有谁知道帮帮我们?(环视全班无人

应答)那……这样,咱们先看看荷花爱好者拍摄的荷花照片,边欣赏荷花的千姿

百态边思考这个问题。(播放各种姿态的荷花特写照片)

生:(边看边发出赞叹!陆续有同学举手。)

师:从同学们看荷花的那种惊喜的表情,老师知道你们肯定有很多的发现和

感受,来,勇敢地站起来说出你的发现和感受!

生:我觉得荷花非常的美丽。

生:我真的看到了荷叶挨挨挤挤的。

生:我看到了荷叶上有水珠,就像晶莹剔透的珍珠一样,非常美丽!

生:我想之所以最后写花骨朵儿是因为它最美。

生:我认为是叶圣陶爷爷最喜欢它。因为它像我们吃得太饱、肚子要被胀破

的样子。(故意把肚子挺得高高的)

师:你说出了“胀”字为月字旁的含义。(教师板书)

生:我觉得作者是想把最精彩的留在最后。

师:这位同学你的疑问找到答案了吗?

生:我觉得他们说得都有道理。

师:我也同意。为了感谢你高水平的问题,我送你一首小诗。考考你从中能

发现什么?

课件出示配着插图的小诗:

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蜻蜓大眼睛。

保护人类吃害虫,做了不少好事情。

请你保护小蜻蜓,它是我们好哨兵。

生:我发现了原来曾学过的几个词:“蜻蜓、保护、害虫。”

生:我还发现有好几个带有“青”字的汉字:清、晴、蜻、睛、情、请。

师:真是个会观察的好孩子!(课件中播放变红的清、晴、蜻、睛、情、请)

把我们学过的相同字根的汉字进行比较区分,不仅能帮助我们记住生字、区分形

近字,而且可以通过偏旁部首进一步了解字义,更准确地使用汉字。今后大家也

可以试一试。

三、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独立识字的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学生在具备了

一定的识字习惯、方法、能力后还要具备实践的经验方可实现。三年级的识字教

学课要重视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更要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体验中丰

满羽翼。

生:我学“翩翩起舞”时查到这个词形容跳起优美的舞蹈。而“翩翩”形容

轻快的跳舞,一根扁扁的羽毛飞舞起来就是很轻快,很优美的样子。我一下就记

住了“翩”字。

师:你会边联想边记字真了不起,我们向他学习也来查查字典。

生:(拿起桌角的字典纷纷查阅。)

师:意思明白了,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到这句话,朗读时把自己想象成一片扁

扁的羽毛配合动作,边理解边记忆。

生:(边伸开双臂做飞舞状,边朗读,表情很陶醉。)

师:真是太美了!让我变成一只羽毛笔在空中写下“翩”字。生:用飞舞的

右臂在空中书空“翩”字。

我在教学中抓住先进个体带动全体学生借助工具书独立识字,并在语境中边

想象边理解,边理解边体验,边体验边记忆,使独立识字能力得以夯实并初见成

效。

四、提高书写积累的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出:中年级“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

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的要求。写是学生识字过程中的重要环

节,听说读只能实现短时记忆,要想巩固教学效果就必须重视书写。学生到了三

年级己具备良好的书写习惯,基本掌握了书写技能并开始练习使用钢笔。但多数

学生的字写得还不如低年级,原因主要是态度不端正。不是过于自信,就是麻痹

松懈。教学中我不讲拿笔姿势,不谈占格位置,而是引导学生把情传到笔头,用

心写出“精”与“神”,对症下药,事半功倍。

师:同学们丰富的想象、敏锐的观察能力真是让老师佩服!我们通过朗读感

受到荷花勃勃生机的样子,亭亭玉立的气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的品格。现在请你把那些使用得巧妙传神的词句摘录在积累本上。

师:(边巡视边用手扶正姿势不端正的学生。)

生:(书写时个个屏气凝神,格外认真。)

总之,要想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提出的要求,使学生养成主动

识字的习惯,并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就需要我们在教学

中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每一节识字课都应是学生自主识字的乐园。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

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

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

运用”。《荷花》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

【设计特色】以“读”为经,以“练”为纬,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创设语境。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

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

花……)

教师引入:“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

么。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交头接耳、指指点点。”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

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教师作随机点评,并相机教学部分生字新词。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在读中揣摩思路。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入:“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

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

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学生读完全文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例如:作

者迫不及待地看荷花、作者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在读中整体感知。当学生体会到作者是这样看荷花时,教师要趁势引导学生

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然后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

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

感受和情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

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

优生学习朗读。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闻到清香

——观察形状一一欣赏姿势一一想象情景一一回到现实)进行整体感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入:“作者

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

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

子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对学生的

交流,教师做两个层次上的把握:一是面上的层次。对多数的语句,只要学生有

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均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开,把主要精力花在读好、读美这

些语句上面;二是点上的层次。对极少数重点语句,教师要视学生的感悟情况,

作出相应的点拨和必要的调控。

四、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

之间冒出来”做出多元解读。

教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指名读说)

学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

来。我觉得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到底美在哪儿,我也说不清楚。

教师:说不清楚是正常的,说得清楚却是不正常的。你能觉察到“冒”字特

别美,就已经非常了不起。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

钻、伸、露、探、冲)

教师: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

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

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