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中国对外关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测试)(解析版)-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讲练测_第1页
专题05 中国对外关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测试)(解析版)-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讲练测_第2页
专题05 中国对外关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测试)(解析版)-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讲练测_第3页
专题05 中国对外关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测试)(解析版)-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讲练测_第4页
专题05 中国对外关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测试)(解析版)-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讲练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5中国对外关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试题分值:100分测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共25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2分)1.《资治通鉴》记载:“张骞以郎应募……留(月氏)岁余,竟不能得月氏要领,乃还”,张骞此次出使的成果是()A.使汉朝了解到西域情况 B.到达欧洲的大秦C.联合了大月氏夹击匈奴 D.开通了海上丝路【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张骞出使西域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根据材料“留(月氏)岁余,竟不能得月氏要领”可知,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并未达到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的目的,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虽未能达成出使目的,但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A项正确;此次出使西域并未到达欧洲的大秦,排除B项;这一次张骞出使西域并未达到目的,排除C项;张骞出使西域并没有开通海上丝绸之路,而是为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基础,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张骞出使西域等知识。2.历史学习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下面表格列出的史实能够证明()时期史实西汉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36国东汉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长期留守西域,经营西域30多年A.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B.西藏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C.东汉时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D.汉武帝时就对西域进行了有效管辖【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西域都护的设置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根据材料“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36国”“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长期留守西域,经营西域30多年”,分析可知,中国古代就已经对新疆地区进行经营管理,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新疆而不是西藏,排除B项;西汉时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排除C项;汉宣帝时设置西域都护,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西域都护的设置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3.如图是敦煌壁画(部分)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此行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鲜卑 B.为后来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条件 C.取得了漠北战役的胜利击败匈奴 D.使汉朝了解了西欧地区具体情况【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张骞出使西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解答】A.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故A错误;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开辟奠定了基础,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物质文化的交流,故B正确;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卫青、霍去病取得了漠北战役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匈奴势力,故C错误;D.张骞出使西域使汉朝了解到西域地区具体情况,而不是西欧,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以张骞出使西域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4.201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27日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中指出“中国唐代口口西行取经,历尽磨难,体现的是中国人学习域外文化的坚韧精神。根据他的故事演绎的神话小说《西游记》,我想大家都知道。”“口口”处的人物应是()A.鉴真 B.玄奘 C.宋璟 D.黄巢【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故“口口”处的人物应是玄奘。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唐朝中外文化交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5.唐朝诗人韦庄在《送日本国僧敬龙归》中写道:“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这说明了遣唐使()A.推动了古代日本的社会发展 B.促进了中日两国的共同发展C.促进了日本封建制度的形成 D.见证了中日两国的友好往来【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遣唐使,解题的关键是识读题干材料。【解答】根据材料信息,唐朝诗人为日本遣唐使回国撰写送别诗,这体现了中日两国的友好往来,D项正确;A项说法正确,材料未体现,排除A项;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立法、文字、书籍、书法艺术、建筑艺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并未促进中国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日本封建制度的形成,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遣唐使,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6.如表列出了部分外国人在唐朝的做官情况,这一材料可以用来研究唐朝()国籍日本新罗印度波斯姓名兆衡崔致远瞿昙罗骆元光官职秘书监翰林学士太史节度使A.发达的商业贸易 B.包容开放的政治 C.和睦的民族关系 D.等级森严的社会【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依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期有部分外国人在唐朝任官,如日本人、新罗人、印度人、波斯人等,说明了外国人受到比较平等的对待,外国文化受到尊重与接纳等。这说明唐朝实行开放或兼容并包的对外政策,所以这一材料可以用来研究唐朝兼容并包的风气。故B正确;表格主要说明唐朝包容开放的政治,未说明发达的商业贸易,排除A;表格主要说明唐朝包容开放的政治,未体现和睦的民族关系,排除C;表格主要说明唐朝包容开放的政治,未涉及等级森严的社会,排除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可以用来研究唐朝包容开放的政治。7.文物是历史的印证,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如图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这些文物印证了()A.唐朝时,中原和少数民族地区之间交流频繁 B.唐朝时,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先进文化 C.唐朝时,中国与阿拉伯、欧洲和非洲地区都有交往 D.唐朝时,中国与新罗交往密切【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对外交往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题干的“出土文物”。【解答】A.材料说的是国际交往,排除A项。B.东罗马金币与遗唐使没有直接关联,排除B项。C.根据所学和材料“大食人、东罗马、非洲黑人俑”可知,雕刻他们,说明唐朝和来阿拉伯、欧洲和非洲地区都有交往,C项正确。D.大食人、非洲黑人不是新罗人,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以唐朝的对外交往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8.近十几年来,考古学家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这些考古发现证实了()A.张骞出使西域 B.甘英到达波斯湾 C.海上丝绸之路的存在 D.东南亚是中国版图【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海上丝绸之路,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依据题干信息考古学家在新疆发现了许多汉代的丝织品证实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存在;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证实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存在,C项正确;材料没涉及到张骞、甘英是否出使,排除AB项;“东南亚都是中国版图”的说法不正确,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海上丝绸之路,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9.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挖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罐。这些考古发现证实()A.汉朝重视海外贸易 B.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 C.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D.各地经济具有互补性【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丝绸之路,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证实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存在;“在马来西亚挖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罐”证实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存在。故B符合题意;题干现象证实了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不能说明汉朝重视海外贸易,排除A;题干现象证实了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反映东西方的经济交流,排除C;题干现象证实了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不能强调各地经济具有互补性,排除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丝绸之路,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现象证实了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10.《汉书•地理志》记载某路线“从徐闻(今广东徐闻县)、合浦(广西合浦县)出发,经南海进入马来半岛、暹罗湾、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南部的黄支国和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史料说明汉代开辟了()A.陆上丝绸之路 B.海上丝绸之路 C.通往西域的道路 D.通往夷洲的道路【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史实,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解答】A.陆上丝绸之路是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排除A。B.根据材料“从徐闻(今广东徐闻县)、合浦(广西合浦县)出发,经南海进入马来半岛、暹罗湾、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南部的黄支国和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可知,该路线是汉代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故B正确。C.陆上丝绸之路通过西域,排除C。D.夷洲是台湾,不符合题中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排除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史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11.据统计,明朝永乐年间,新建和改建约二千艘海船,其中每只宝船造价约五六千银两,船上装载的各种赏赐物品花费很大。为了保证造船质量的精良,明成祖不惜“支动天下一十三省的钱粮”。这说明郑和下西洋()A.宝船的造船技术世界领先 B.促进了造船技术的提升C.给明朝政府造成财政负担 D.以宣扬国威为主要目的【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郑和下西洋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依据材料“据统计,明朝永乐年间,新建和改建约二千艘海船,其中每只宝船造价约五六千银两,船上装载的各种赏赐物品花费很大。为了保证造船质量的精良,明成祖不惜支动天下一十三省的钱粮”可知,郑和下西洋,花费了政府大量的钱财,给明朝政府造成财政负担,C项正确;根据题干材料可知,ABD三项在材料中均没有得到体现,排除AB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郑和下西洋等知识。12.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在装备、技术等方面都远远领先于西欧的远洋航行,但其目的并非追求经济利益,而是宣扬国威。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A.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封建皇帝目光短浅C.国内保守势力反对阻扰 D.航行活动缺乏资金【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了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解答】A.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于明朝时期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对外来商品的需求不大,因此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并非追求政治利益,而是追求政治效应,宣扬国威,“示中国富强”,A正确。B.封建皇帝目光短浅固然是原因之一,但非根源,排除B。C.郑和下西洋后来遭到反对,主要是因为耗费巨大,排除C。D.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在装备、技术等方面领先于后来西欧开辟新航路的远洋航行,显然并非缺乏资金,排除D。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13.如表的两段材料可相互印证的是,明朝时期()材料来源大明皇帝遣太监郑和、王贵通等昭告于佛世尊曰:……谨以金银、织金……灯烛等物,布施佛寺,以充供养。《布施锡兰山佛寺碑》碑文(部分)中使郑和偕行人泛海至其(锡兰)国。赍金银供器、彩妆织金宝幡,布施于其寺。赏赐国主亚烈苦柰儿,诏谕之。[明]严从简《殊域周咨录》A.对外交流频繁 B.布施金银、织金于佛寺C.重视佛教传播 D.郑和下西洋宣扬了国威【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解答】A.材料中涉及的国家较少,不能反映对外交流频繁,故A项错误;B.由题干材料“……谨以金银、织金……灯烛等物,布施佛寺,以充供养”“赍金银供器、彩妆织金宝幡,布施于其寺”可知,明朝时期,布施金银、织金于佛寺,促进了明朝与这些地区文化交流,故B项正确;C.题干不能反映明朝重视佛教传播,故C项错误;D.题干没有涉及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故D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以郑和下西洋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14.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广州城乡百姓纷纷响应,或收缴烟膏烟具,或检举鸦片贩子;虎门群众自觉组织起来,一发现走私鸦片的商船,立即遍吹螺号,集合渔船,前后纵火,将其烧毁。由此可见,林则徐能够取得禁烟斗争胜利的原因是()A.全国各地的响应 B.道光帝的高度信任 C.人民群众的支持 D.林则徐的态度坚定【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原因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材料内容解析。【解答】依据题干“广州城乡百姓纷纷响应,或收缴烟膏烟具,或检举鸦片贩子;虎门群众自觉组织起来……”的信息可知,题干材料表明虎门销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C符合题意;题干描述的是广州百姓的支持,不能体现全国各地,A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涉及道光皇帝高度信任的内容,B不符合题意;林则徐的态度坚定是虎门销烟的一个原因,但是题干材料中没有涉及,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原因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15.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经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等三个阶段。其中“被迫融入世界”阶段始于()A.开放五口通商 B.开展虎门销烟 C.创办新式学堂 D.组建新式海军【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鸦片战争,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根据题干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经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等三个阶段。其中“被迫融入世界”阶段始于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鸦片战争《南京条约》,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16.历史学习要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A.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B.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C.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解答】据所学知,史实即历史事实,结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ABD三项都属于史实,C项是有关二次鸦片战争的结论。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判断史实和结论的方法。17.中国同盟会会员谢缵泰曾为如图配诗: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这反映了()A.中华民族团结反帝的局面已经形成 B.有识之士呼吁民族觉醒的爱国之情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马关条约》,识记《马关条约》相关知识。【解答】A.材料主旨是有识之士呼吁民族觉醒的爱国之情,无法印证中华民族团结反帝的局面已经形成,排除A项。B.据题干“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使中国处于生死存亡之际,民族危机加剧,国民意识急需觉醒,B项正确。C.《辛丑条约》使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项。D.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题干没有提及,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熟记《马关条约》相关知识。18.纪念是为了铭记我们民族的悲壮。与如图所示纪念活动相关的历史人物是()A.林则徐 B.邓世昌 C.洪秀全 D.关天培【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解答】A.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故A错误;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战中,带领致远舰全体官兵,英勇杀敌,壮烈殉国,故B正确;C.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故C错误;D.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对虎门要塞发动总攻,关天培亲自指挥,尽管守军人数低于对方数倍,面对英军猛攻,仍死守阵地,顽强抵抗,最终因援军未至,被枪弹击中,壮烈殉国,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以甲午中日战争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19.会议的成就表明帝国主义任意摆布亚非人民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亚非国家已作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会议的成就是指()A.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万隆精神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不结盟运动成立【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万隆会议的史实。掌握万隆会议的内容和意义。【解答】根据题干“会议的成就表明帝国主义任意摆布亚非人民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亚非国家已作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可知反映的是万隆会议。万隆会议形成了万隆精神。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结盟运动与万隆会议无关,排除AC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掌握万隆会议的内容和意义。20.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举行了万隆会议,由此诞生了“万隆精神”,这次会议()A.增强了亚非地区的经济实力 B.提高了亚非国家的自信C.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D.消除了亚非国家的差异【答案】B【分析】本题侧重于考查万隆会议,解题关键在于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解答】A.材料会议加强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不能直接提升其经济实力,排除;B.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亚非会议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团结,提升了亚非国家的自信,正确;C.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是在1990年,与材料不相符,排除;D.“消除了”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万隆会议,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21.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与该思想最吻合的新中国外交智慧是()A.反对霸权主义 B.不结盟政策C.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求同存异”方针【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万隆会议,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反对霸权主义体现的是中国担当,排除。B.不结盟政策体现的是独立自主,排除。C.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体现的是国家和民族独立,排除。D.根据所学可知,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体现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它促进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记忆万隆会议召开时间、内容及意义,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22.如图为北京2014年APEC会标,会标设计象征世界的多元美好和开放包容。13年前,中国曾首次在哪里举办了APEC会议()A.南京 B.深圳 C.上海 D.厦门【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考查了2001年中国在上海举办了APEC会议。【解答】题目给出北京2014年APEC会标,会标设计象征世界的多元美好和开放包容,设问考查13年前,中国曾首次在哪里举办了APEC会议?2014﹣13=2001.2001年10月,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会议通过了《上海共识》,这次会议是至今在中国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2001年中国在上海举办了APEC会议。23.如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图中显示了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史上出现过三次建交高潮。三次建交高峰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对外开放政策的作用 B.中国综合国力增强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1972年建交高峰出现的原因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解答】观察1949﹣2008年新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及据所学知识可知,其中1972年建交高峰出现的原因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这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纷纷与中国改善关系,出现“建交高潮”。因为中国综合国力增强,才会出现这种情况。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实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1972年建交高峰出现的原因的相关史实。24.这张照片不仅被世界各国媒体竞相刊载,还获得普利策新闻摄影大奖。照片中乔冠华潇洒自信的笑容一度被评价为“震碎了联合国议事大厅的玻璃”,其原因可能是()A.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新中国的成立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成功获得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识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相关知识。【解答】A.1971乔冠华潇洒自信的笑与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无关,排除A。B.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成立,与题干无关,排除B。C.根据所学可知《乔的大笑》是因为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通过议案,决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材料中的图片是乔冠华在得知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后的大笑。C项正确。D.中国成功获得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与1971乔冠华潇洒自信的笑无关,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识记1971年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通过议案,决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25.1972年访华,与毛泽东进行会面的美国总统是()A.华盛顿 B.罗斯福 C.杜鲁门 D.尼克松【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中美关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D正确;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1789年当选美国总统,一直担任总统直到179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罗斯福是美国第32任总统,在1933﹣1945年任职,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杜鲁门于1945年4月至1953年担任第33任美国总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中美关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1972年访华,与毛泽东进行会面的美国总统是尼克松。二.材料题(共3小题,满分50分)26.(14分)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三在2014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杨洁篪表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摘自新华网(1)材料一所示路线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为开通此路线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是谁?(2分)(2)材料二说明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的特点是什么?(2分)(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作用?(4分)(4)根据材料三指出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价值?(6分)【答案】(1)张骞。(2分)(2)双向交流。(2分)(3)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4分)(4)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推动东西方经济文化的进一步交流,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6分)【分析】本题以三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综合考查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建设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1)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所示路线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西汉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2)根据材料“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东西方文明的交流的特点是双向交流。(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重要作用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4)根据材料三“在2014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杨洁篪表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可知,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推动东西方经济文化的进一步交流,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建设等知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1954年,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如今,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石。——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二:2015年9月2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登上联合国讲台,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这是习近平首次在联合国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他强调: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对我国外交和国际关系发展所起的作用。(4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相通之处。举例说明,中国是如何打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0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前中国外交活动的认识。(4分)【答案】(1)对我国外交: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对国际关系: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4分)(2)相通:①都以和平外交为核心;②都倡导互惠共赢;③都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发展;④都体现了新型国际关系。(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即可)(4分)举例: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2分)②1992年以来,中国多次派武装力量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为维护国际和平和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答出任意一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4分)(3)①坚持走和平外交之路;②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本准则。(符合题意即可)(4分)【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外交,要求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回答。【解答】(1)对我国外交:由材料“如今,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石”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对国际关系:由材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2)相通之处:由材料“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并结合所学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人类命运共同体”①都以和平外交为核心;②都倡导互惠共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