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值出售、拆除及清运维护服务_第1页
残值出售、拆除及清运维护服务_第2页
残值出售、拆除及清运维护服务_第3页
残值出售、拆除及清运维护服务_第4页
残值出售、拆除及清运维护服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节综合档案管理规定一、总则为了更好地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保护、利用我公司的文书、财务会计和技术档案,特制定本规定。二、范围凡本公司在业务工作中的收文、发文,公司章程规定应保持的各种记录;人事劳资、工伤保险、职业健康档案;财务会计帐册、凭证、报表;重大设备、特种设备、关键设备的购置合同、发票、验收资料、技术文件;承担的施工项目的投标文件、中标通知、合同、全部施工文件资料、图、表、水下验收、完工验收、竣工验收、工程回访的有关文件、资料以及其他途径收集的技术资料等;工法、三新技术应用及技术资料;安全资料;公司各种证照、产权证书、资质证书等均应及时归档。公司综合档案管理职能部门为经营科综合档案室。三、档案资料的收集1、有关收文、发文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各种文件、记录应由董事长、董事会秘书或由其督促综合科在次年5月份前送交综合档案室归档。2、有关财务帐册、凭证、报表等应由财务处在下年度末送交综合档案室归档。3、施工项目的档案资料由项目部负责人按照公司的管理体系文件的规定填写清单后送综合档案室归档。4、人事劳资、工伤保险、职业健康档案由综合科负责人收集并填写清单后送交综合档案室归档。5、财务会计帐册、凭证、报表;重大设备、特种设备、关键设备的购置合同、发票、验收资料、技术文件;由财物科收集并填写清单后送交综合档案室归档。6、工法、三新技术应用及技术资料由总工办负责人收集并填写清单后送交综合档案室归档。7、安全资料由安全技术科负责人收集并填写清单后送交综合档案室归档。8、各种证照、产权证书、资质证书由各相关部门负责人收集并填写清单后送交综合档案室归档。四、整理1、档案管理人员应将收到的技术资料及时登记、整理。按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进行分类、编目、入库、上架,力求简明,方便检索。2、综合科、财物科应分别对文书资料、财务会计资料按照现行的国家或省有关规定进行预立卷,做到分类准确、立卷规范、立卷手续齐全。在次年5月份前将全息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一并移交综合档案室归档,综合档案室应及时办理接受手续和入库、上架等工作。3、项目部工程资料按《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要求进行整理归档,在项目完工后交综合档案室。五、保管维护档案管理人员应认真做好以下保管维护工作:1、必须采取防火、防潮、防霉、防蛀等有效措施,配备必要设备、器具,并应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2、档案库房应采取必要的保安措施,确保档案、技术资料的安全。3、应严格执行国家和本公司有关保密的规定。对有密级要求的档案应定期检查,及时按有关规定对密级提出调整意见。4、应保持库内和档案资料的整洁和适宜的温度、湿度。六、档案的利用1、档案管理人员应按用户需要,准确迅速地提供资料和咨询服务。对文档和财档的调阅,不得超过阅文范围人员外。一般应在档案室范围内查阅,特殊情况确需借出时,应征得经营科负责人的同意。2、借阅档案资料应按规定办理借阅手续,借阅者不得转借给任何外单位人员;借出和归还资料时,管理人员必须详细清点和检查。3、本公司外的人员需借阅档案资料或索取资料复印件,必须持有效介绍信,经经营科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办理借阅、索取手续。七、档案资料的鉴定1、技术档案资料的保存期限按相关的规定执行,一般划分为永久、长期和短期三种。2、综合档案室应对档案资料进行及时清理,组织做好鉴定工作。具体按《档案鉴定管理规定》执行。八、档案资料的销毁综合档案室负责将失去利用价值的档案资料的名称、数量、鉴定意见等编列清单,送经营科负责人审查,经分管领导批准后销毁,并将销毁的档案资料清单及审批表归档。九、附则1、本规定未尽事宜由公司管理层研究决定。2、本规定由经营科负责解释,自颁布之日起执行。第六节文件控制程序1目的对与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和法律法规进行控制,确保与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场所使用的文件为有效版本。2适用范围适用于与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有关的各类文件和法律法规的控制。3职责3.1公司综合科为文件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文件控制的指导、检查、培训。3.2各分公司、各项目部以及公司各职能部门负责各自范围内文件的编制、发放和更改控制。3.3公司工程科为各类技术规范、标准及法律法规有效性识别、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4资源需求文件资料管理员、适宜的办公设施、相关的信息资料。5工作程序5.1文件的分类5.1.1管理体系文件:管理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计划(施工组织设计)、作业性文件(作业指导书等),以及与管理体系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5.1.2外来文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合同、顾客提供的图纸,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相关发文等。5.1.3记录:见证性文件5.2文件的编写5.2.1《管理手册》由管理者代表组织有关人员编写。5.2.2《程序文件》及各类记录表格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公司各职能部门负责编写。5.3文件编号5.3.1文件编号的规定JHEC/□□□□-□□□□年份序号部门、或分公司或文件分类代号公司代码注:1、部门、分公司代码:综合科BG工程科GC安全技术科AJ经营科JY综合科RL财物科CW审计部SJ总工办ZG综合科ZH工会GH第一分公司DY第二分公司DR第三分公司DS机械化分公司JH基础工程分公司JC机安分公司JA房建分公司FJ设备租赁分公司SZ筑宇工程技术公司ZY2、文件分类代码:管理手册代码SC程序文件代码CX记录表格代码JL5.3.2工程技术文件的编号按国家、行业、企业的规定执行。5.4外来文件收集与识别5.4.1收集:各职能部门应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与本部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它外来文件。5.4.2识别:各职能部门收集的外来文件,需经现行修订状态的识别,确认为现行有效版本。5.4.3工程科定期检查所使用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等文件是否为有效版本,及时更换过期文件。5.5文件的审批与受控5.5.1文件由授权人在发布前审批,确保文件是适宜的、充分的。5.5.2《管理手册》由管理者代表审核,经最高管理者批准。《程序文件》由管理者代表审核和批准。5.5.3其他管理文件,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审核,公司分管领导批准。5.5.4受控状态:文件分为受控文件和非受控文件。文件是否受控由各职能部门确定,受控文件加盖“受控”红色印章并注分发号。5.6文件的发放5.6.1文件发放前应确定发放范围,提出文件发放清单,经授权人批准后发放;《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由工程科发放,其它文件由各职能部门控制发放。5.6.2文件领用人在文件领用(发放)清单上签名后领取文件,每份文件都应有不同的分发号,便于追溯。5.6.3分公司、项目部可根据需要对管理体系程序文件进行复印,但必须受控发放。5.6.4当文件使用人的文件破损严重,影响使用时,应到文件管理部门办理更换手续,交回破损文件,补发新文件,新文件的分发号仍沿用原文件分发号,文件管理员将破损文件销毁。5.7文件的评审和更改5.7.1文件的评审当文件持有人提出文件更改申请时,由职能部门组织评审。文件需更改时,应由职能部门负责人填写“文件更改申请单”说明原因,对重要的更改还应附有充分的证据。5.7.2文件的更改文件更改的审批仍由分管领导审批。文件更改时注明更改标识和更改生效时间,或按“文件领用(发放)清单”的名单发放修改后的文件,同时收回作废的旧文件。文件的换版与作废1)文件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换版,原版文件作废,换发新版本。a)文件经多次更改;b)文件有多处更改;c)文件的背景资料发生重要更改;d)文件的作业环节发生重大变化时。2)作废的文件由文件管理员按“文件领用(发放)清单”收回并销毁。3)若因法律或积累知识而需要保留的作废文件,经文件归口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加盖“保留”印章方可留存。5.9文件的有效性控制为控制文件的有效性,各职能部门、分公司、项目部对所持有的文件,形成“受控文件清单”,并根据修订状态及时调整。6过程监视和测量每季度各部门及各分公司向公司综合科上报更新的受控文件清单。每半年公司综合科对各部门及各分公司文件有效性和更改控制情况进行检查。

第七节记录控制程序1目的对记录进行控制,提供产品质量符合要求和一体化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记录的控制。3职责3.1经营科(档案室)负责记录控制的归口管理。3.2工程科负责产品质量记录(工程技术资料)、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记录的核查,经营科(档案室)负责归档。3.3分公司、公司各部门负责其业务范围或归口管理的管理体系运行记录的标识、收集、编目和归档。3.4项目资料员(专职或兼职)负责本项目记录的标识、收集、编目、汇总,并于工程竣工验收后一个月内移交归档。4资源需求资料员、合适的办公用品(纸张、电脑、打印机、复印机),适宜的贮存场所。5工作程序5.1记录控制流程图:5.2记录分类:所有生产、服务和管理活动产生的资料均纳入记录的控制,记录分两大类,即产品质量记录和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记录。5.3记录表式设计5.3.1产品质量记录执行国家、行业统一表式或监理提供的表式。5.3.2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记录,由各主管部门负责设计。5.3.3工程科编制记录一览表,随程序文件颁发。5.4记录标识5.4.1记录确保唯一性,必要时实施产品和过程的可追溯性。5.4.2记录的填写应规范、齐全、真实、准确、清晰、及时,不得后补或伪造,签名应按表式规定人员亲笔签名,不得由他人代签。5.5记录收集、编目、归档5.5.1公司各部门、分公司负责各自业务范围内管理体系运行记录的收集、编目、归档。5.5.2工程技术资料由项目部按施工顺序逐项收集整理,并执行《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工程竣工验收后一个月内交公司档案室归档,验收证书原件交经营科(档案室)。5.5.3项目部管理体系运行记录(除工程资料外)在工程竣工后一个月内交分公司归档。5.6记录贮存和保护公司档案室、分公司提供适宜条件,妥善贮存和保护。5.7记录借阅和复制各职能部室、项目部保管的记录应便于检索,需借阅或复制者要按《档案借(查)阅管理制度》执行,由记录管理人登记备案。5.8记录保存期和过期记录的处置。工程技术资料按规定长期保存,管理体系运行记录保存期3年(分别在记录一览表中规定)。过期记录的处置按《文件控制程序》规定,报请主管领导批准后销毁。6过程监测和测量6.1提供产品质量符合要求的记录(工程技术资料),每季度分公司工程科进行工程质量大检查时,同时检查记录是否真实、完整,是否符合标识和填写要求。6.2管理体系运行记录由公司相关部门每季度检查,评价记录的有效性。6.3监视和测量结果,必要时进行统计分析,确定改进需求。7相关、支持性文件《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档案借(查)阅管理制度》国家、行业现行技术资料表式、监理提供的技术资料表式。第八节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明确安全教育培训的对象、内容、组织、管理、检查等要求,特制定本制度。2范围公司范围内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包括公司、分公司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其他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新进单位人员,离岗后重新上岗人员,变换工种人员,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新流程时的安全教育培训要求教育培训,岗位操作人员教育培训,其他人员教育培训,安全文化建设等教育培训的对象、内容、组织、管理、检查等要求作出规定。3原则安全教育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4职责4.1综合科是安全教育培训的归口管理部门。定期识别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保障教育培训场地、教材、教师等资源,按计划进行安全教育培训,通过考试、操作、评价等方法进行教育培训效果评价,按人建立培训记录、档案,保存培训的各项资料及证书(如需求、计划、教材、效果等)。4.2分公司负责新员工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流程投入使用前,对有关管理、操作人员针对性的安全技术和操作技能培训,作业人员转岗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及交换工种人员培训的管理。定期识别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保障教育培训场地、教材、教师等资源,按计划进行安全教育培训,通过考试、操作、评价等方法进行教育培个训效果评价,按人建立培训记录、档案,保存培训的各项资料及证书(如需求、计划、教材、效果等)。4.3项目部负责在岗作业人员经常性安全教育和培训和其他人员教育培训的管理。识别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保障教育培训场地、教材、教师等资源,按计划进行安全教育培训,通过考试、操作、评价等方法进行教育培个训效果评价,按人建立培训记录、档案,保存培训的各项资料、证书、照片(如需求、计划、教材、效果等)。4.4工会、安全技术科负责安全文化建设的管理。4.5各部门、分公司负责各自教育培训需求的识别,报综合科汇总后实施培训。4.6安全技术科、工程科、总工办等部门提供必要的支持。4.7培训可采用内部培训;外部培训;聘请老师等多种形式。5工作程序5.1安全管理人员教育培训:5.1.1主要负责人应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管理能力和资格,经水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按规定进行,复审培训。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少于12学时;5.1.2项目负责人应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管理能力和资格,经水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按规定进行,复审培训。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少于12学时;5.1.3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管理能力和资格,经水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按规定进行,复审培训。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少于12学时。5.2岗位操作人员教育培训:5.2.1新员工上岗前应接受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24学时;5.2.2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流程投入使用前,对有关管理、操作人员应根据技术说明书、使用说明书、操作技术要求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和操作技能培训;5.2.3作业人员转岗、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前需进行项目部(队、车间)、班组安全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后上岗工作;5.2.4特种作业人员接受规定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离岗6个月以上重新上岗,应经实际操作考核合格后上岗工作;5.2.4每年对在岗的作业人员进行不少于12学时的经常性安全教育和培训.5.3其他人员教育培训:5.3.1督促分包单位对员工按规定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进入施工现场;需持证上岗的岗位,不安排无证人员上岗作业。项目部保存分包单位进场人员验证、备案、监督检查、分工种教育培训考核的记录资料,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岗位操作人员的证书;5.3.2对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在参观学习前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和可能接触到的危险及应急知识等内容的教育和告之,提供相应的劳保用品,并由专人带领做好相关监护工作。项目部保存安全教育和危险告之的记录;和提供相应劳保用品、专人带领的证据。6安全文化建设6.1根据公司安全文化建设规划和计划,各分司制定各自的计划,重视安全文化建设,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形成公司安全价值观,促进安全生产工作;6.2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主要领导带头参加,形成全体员工共同认可、共同遵守、有公司特点的安全价值观,形成自我约束机制,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7记录保存培训的各种记录培训需求表人力资源需求表培训记录表培训实施计划(课程设置、教育安排、培训人员、考核成绩等)

第九节施工技术管理规定1目的为了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和施工过程的安全控制进行全面策划,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并进行动态管理,特编制本规定。2范围公司范围内施工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的论证、审查、交底、现场监督的管理。3职责3.1项目部负责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施工方案,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对施工现场安全和施工过程的安全进行管理,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备案;3.2总工程师综合科负责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核、批准管理,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组织专家论证、审核工作;3.3分公司、项目部安全技术管理部门负责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和施工过程安全控制的具体实施;3.4公司安全技术科、工会负责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和施工过程安全控制的监督检查。4资源需求具备丰富施工经验的项目管理人员、专家。5要求5.1项目开工之初,项目部应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和施工过程的安全控制进行全面策划,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动态管理;5.2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按《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2009的要求执行;5.3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技术措施由项目负责人主持编制,施工组织总设计由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批;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公司技术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授的技术人员审批,施工方案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重点、难点分部(分项)工程和专项工程施工方案由总工办组织相关专家评审,公司技术负责人批准;5.4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的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土石方开挖工程、模板工程、起重吊装工程、脚手架工程、拆除与爆破工程、围堰工程及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5.5超过一定规模的高边坡、深基坑、地下暗挖工程、高大模板工等危险性较大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应组织专家论证、审查;5.6施工前,公司、分公司、项目部应按规定分层次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的书面交底,并在交底书上签字确认;5.7项目部在专项施工方案实施时安排专人现场旁站、监督。5.8变更管理5.8.1当组织机构、施工人员、施工方案、设备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发生变化时,应严格执行审批程序,及时制定变更实施计划。5.8.2应及时对变更后所产生的风险和隐患进行辨识、评价;根据变更内容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及措施,并对作业人员进行专门的交底;变更完工后应进行验收。6记录保存各活动过程的记录。附件:《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明确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内容,规范专家论证程序,确保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实施,积极防范和遏制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以下简称“建筑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装修和拆除等建筑安全生产活动及安全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是指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作业人员群死群伤或造成重大不良社会影响的分部分项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见附件一。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以下简称“专项方案”),是指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组织(总)设计的基础上,针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单独编制的安全技术措施文件。

第四条建设单位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或办理安全监督手续时,应当提供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清单和安全管理措施。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当建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制度。

第五条施工单位应当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编制专项方案;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见附件二。

第六条建筑工程实行施工总承包的,专项方案应当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编制。其中,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深基坑工程、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等专业工程实行分包的,其专项方案可由专业承包单位组织编制。

第七条专项方案编制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工程概况: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概况、施工平面布置、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

(二)编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及图纸(国标图集)、施工组织设计等。

(三)施工计划:包括施工进度计划、材料与设备计划。

(四)施工工艺技术:技术参数、工艺流程、施工方法、检查验收等。

(五)施工安全保证措施:组织保障、技术措施、应急预案、监测监控等。

(六)劳动力计划: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

(七)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第八条专项方案应当由施工单位技术部门组织本单位施工技术、安全、质量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核。经审核合格的,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实行施工总承包的,专项方案应当由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及相关专业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

不需专家论证的专项方案,经施工单位审核合格后报监理单位,由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审核签字。

第九条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方案应当由施工单位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

下列人员应当参加专家论证会:

(一)专家组成员;

(二)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

(三)监理单位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及相关人员;

(四)施工单位分管安全的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专项方案编制人员、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五)勘察、设计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及相关人员。

第十条专家组成员应当由5名及以上符合相关专业要求的专家组成。

本项目参建各方的人员不得以专家身份参加专家论证会。

第十一条专家论证的主要内容:

(一)专项方案内容是否完整、可行;

(二)专项方案计算书和验算依据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范;

(三)安全施工的基本条件是否满足现场实际情况。

专项方案经论证后,专家组应当提交论证报告,对论证的内容提出明确的意见,并在论证报告上签字。该报告作为专项方案修改完善的指导意见。

第十二条施工单位应当根据论证报告修改完善专项方案,并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后,方可组织实施。

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应当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相关专业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

第十三条专项方案经论证后需做重大修改的,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论证报告修改,并重新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第十四条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专项方案组织施工,不得擅自修改、调整专项方案。

如因设计、结构、外部环境等因素发生变化确需修改的,修改后的专项方案应当按本办法第八条重新审核。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工程的专项方案,施工单位应当重新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第十五条专项方案实施前,编制人员或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当向现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第十六条施工单位应当指定专人对专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现场监督和按规定进行监测。发现不按照专项方案施工的,应当要求其立即整改;发现有危及人身安全紧急情况的,应当立即组织作业人员撤离危险区域。

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应当定期巡查专项方案实施情况。

第十七条对于按规定需要验收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当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经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及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第十八条监理单位应当将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列入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应当针对工程特点、周边环境和施工工艺等,制定安全监理工作流程、方法和措施。

第十九条监理单位应当对专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现场监理;对不按专项方案实施的,应当责令整改,施工单位拒不整改的,应当及时向建设单位报告;建设单位接到监理单位报告后,应当立即责令施工单位停工整改;施工单位仍不停工整改的,建设单位应当及时向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条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按专业类别建立专家库。专家库的专业类别及专家数量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设置。

专家名单应当予以公示。

第二十一条专家库的专家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诚实守信、作风正派、学术严谨;

(二)从事专业工作15年以上或具有丰富的专业经验;

(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第二十二条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专家资格审查办法和管理制度并建立专家诚信档案,及时更新专家库。

第二十三条建设单位未按规定提供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清单和安全管理措施,未责令施工单位停工整改的,未向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报告的;施工单位未按规定编制、实施专项方案的;监理单位未按规定审核专项方案或未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实施监理的;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二十四条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可结合本地区实际,依照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原《关于印发<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和<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的通知》(建质[2004]213号)中的《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废止。

附件一: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

附件二: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

附件一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一、基坑支护、降水工程

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或虽未超过3m但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复杂的基坑(槽)支护、降水工程。

二、土方开挖工程

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工程。

三、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

(一)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大模板、滑模、爬模、飞模等工程。

(二)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5m及以上;搭设跨度10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0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15kN/m及以上;高度大于支撑水平投影宽度且相对独立无联系构件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

(三)承重支撑体系:用于钢结构安装等满堂支撑体系。

四、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

(一)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

(二)采用起重机械进行安装的工程。

(三)起重机械设备自身的安装、拆卸。

五、脚手架工程

(一)搭设高度24m及以上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

(二)附着式整体和分片提升脚手架工程。

(三)悬挑式脚手架工程。

(四)吊篮脚手架工程。

(五)自制卸料平台、移动操作平台工程。

(六)新型及异型脚手架工程。

六、拆除、爆破工程

(一)建筑物、构筑物拆除工程。

(二)采用爆破拆除的工程。

七、其它

(一)建筑幕墙安装工程。

(二)钢结构、网架和索膜结构安装工程。

(三)人工挖扩孔桩工程。

(四)地下暗挖、顶管及水下作业工程。

(五)预应力工程。

(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及尚无相关技术标准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附件二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一、深基坑工程

(一)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二)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筑(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二、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

(一)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飞模工程。

(二)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8m及以上;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

(三)承重支撑体系:用于钢结构安装等满堂支撑体系,承受单点集中荷载700Kg以上。

三、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

(一)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

(二)起重量300kN及以上的起重设备安装工程;高度200m及以上内爬起重设备的拆除工程。

四、脚手架工程

(一)搭设高度50m及以上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

(二)提升高度150m及以上附着式整体和分片提升脚手架工程。

(三)架体高度20m及以上悬挑式脚手架工程。五、拆除、爆破工程

(一)采用爆破拆除的工程。

(二)码头、桥梁、高架、烟囱、水塔或拆除中容易引起有毒有害气(液)体或粉尘扩散、易燃易爆事故发生的特殊建、构筑物的拆除工程。

(三)可能影响行人、交通、电力设施、通讯设施或其它建、构筑物安全的拆除工程。

(四)文物保护建筑、优秀历史建筑或历史文化风貌区控制范围的拆除工程。

六、其它

(一)施工高度50m及以上的建筑幕墙安装工程。

(二)跨度大于36m及以上的钢结构安装工程;跨度大于60m及以上的网架和索膜结构安装工程。

(三)开挖深度超过16m的人工挖孔桩工程。

(四)地下暗挖工程、顶管工程、水下作业工程。

(五)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及尚无相关技术标准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第十节安全防护设施管理规定1目的为了在公司施工的水利水电建筑安装工程及其附属工程的建设中,防止安全事故与职业性危害的发生,实施安全生产,设置标准明确、技术可行、经济实用的安全防护设施,特制定本管理规定。2范围规定了在水利水电建筑安装工程中设置安全防护设施的基本要求,适用于大中型水利水电建筑安装工程及其附属工程,其他水利水电建筑安装工程及其附属工程参照执行。3职责3.1分公司、项目部负责安全防护设施的实施与管理;3.2安全技术科负责监督检查,分公司、项目部安全管理部门组织验收,实施日常监督检查。4资源需求资金保障和必要的人力投入,技术管理人员的指导。5要求5.1安全防护设施必须进行检查验收,确认其完好、符合要求后,方能投入使用。5.2临边、沟、坑、孔洞、交通梯道等危险部位的栏杆、盖板等设施应齐全、牢靠;5.2.1

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栏杆应符合以下规定:1

材料要求:1)

钢管横杆及立柱均采用φ≥30mm,壁厚≥2mm的钢管,以扣件或焊接固定;2)

钢筋横杆直径不应小于16mm,栏杆柱直径不应小于20mm,宜采用焊接连接;3)

原木横杆梢径不应小于7cm,栏杆柱梢径不应小于7.5cm,用不小于12号镀锌铁丝绑扎固定;4)

毛竹横杆小头有效直径不应小于7cm,栏杆柱小头直径不应小于8cm,用不小于12号镀锌铁丝绑扎,至少3圈,不得有脱滑现象。2

防护栏杆应由上、中、下三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杆离地高度宜为1.0~1.2m,下杆离地高度为0.3m。坡度大于25°时,防护栏应加高至1.5m。3

长度小于10m的防护栏杆,两端应设有斜杆。长度大于10m的防护栏杆,每10m段至少应设置一对斜杆。斜杆材料尺寸与横杆相同,并与立柱、横杆焊接或绑扎牢固。4

栏杆立柱间距不宜大于2m。若栏杆长度大于2m,必须加设立柱。5

栏杆立柱固定要求:1)

在泥石地面固定时,宜打入地面0.5m~0.7m,离坡坎边口的距离应不小于0.5m。2)

在坚固的混凝土面等固定时,可用预埋件与钢管或钢筋栏杆柱焊接;采用竹、木栏杆固定时,应在预埋件上焊接0.3m长∟50×50角钢或直径不小于20mm的钢筋,用螺栓连接或用不小于12号的镀锌铁丝绑扎两道以上固定。3)

在操作平台、通道、栈桥等处固定时,应与平台、通道杆件焊接或绑扎牢固。6

在有可能发生人群拥挤、车辆冲击或物件碰撞的处所,栏杆应专门设计。5.2.2

高处临边防护栏杆处宜有夜间示警红灯。5.2.3在悬崖、陡坡、杆塔、坝块、脚手架以及其它高处危险边沿进行悬空高处作业时,临边必须设置防护栏杆,并应根据施工具体情况,提供安全带、安全绳等个体防护用品,挂设水平安全网或设置相应的吊篮、吊笼、平台等设施。5.2.4脚手架作业面高度超过3.2m时,临边必须挂设水平安全网,还应在脚手架外侧挂立网封闭。脚手架的水平安全网必须随建筑物升高而升高,安全网距离工作面的最大高度不得超过3m。5.2.5各类洞(孔)口、沟槽应设有固定盖板,在洞(孔)口边设置防护栏杆,同时设有安全警告标志和夜间警示红灯。其中:1

普通盖板承载力不应低于2.5kPa。2

机动车辆、施工机械道路上的洞(孔)口盖板承载力不应小于经过车辆、机械中最大轴压力的2倍。5.2.6电梯井、闸门井、门槽、电缆竖井等的井口应设有临时防护盖板或设置围栏,在门槽、闸门井、电梯井等井道口(内)安装作业,应根据作业面情况,在其下方井道内设置可靠的水平安全网作隔离防护层。5.3高处作业等危险作业部位按规定设施安全网等设施。5.3.1安全网应随建筑物升高而提高,安全网距离工作面的最大高度不应超过3m。安全网搭设外侧应比内侧高0.5m,长面拉直栓固定的架子或固定环上;5.3.2作业层脚手板下应采用安全平网兜底,以下每隔10m应采用安全平网封闭;5.3.3作业层里排架体与建筑物之间应采用脚手板或安全平网封闭;5.3.4在建工程外脚手架的外侧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网进行封闭;5.3.5安全网的质量符合规范要求。5.4施工通道应稳固、畅通。5.4.1施工场内公路、有轨道路以及竖(斜)井提升通道见《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范》第10章有关规定。栈桥、栈道应根据施工荷载设计确定。施工场内人行及人力货运通道应符合以下要求:1牢固、平整、整洁、无障碍、无积水。2宽度不小于1.0m。3危险地段设置防护设施和警告标志。4冬季雪后有防滑措施。5.4.2高处施工通道的临边(如栈桥、栈道、悬空通道的两侧、架空皮带机廊道的边沿、垂直运输设备与建筑物相连通的通道两侧等)必须设置安全防护栏杆。当临空边沿下方有人作业或通行时,还应在安全防护栏杆下部设置高度不低于0.2m的挡脚板。5.4.3排架、井架、施工用电梯、大坝廊道隧洞等出入口和上部有施工作业的通道,应设有防护棚,其长度应超过可能坠落范围,宽度不应小于通道的宽度。当可能坠落的高度超过24m时,应设双层防护棚。5.4.4悬空的通道跨度小于2.5m时,可用厚7.5cm、宽15cm的方木搭设。通道两侧应设防护栏杆,超长悬空人行通道的搭设应经设计计算。5.4.5施工作业区及各种建筑物处应设有宽度不小于3.5m的消防通道,并保持畅通。5.5垂直交叉作业等危险作业场所应设置安全隔离棚。5.5.1棚面应采用5cm厚的木板、脚手板等抗冲击的材料,且满铺无缝隙;5.5.2防护棚覆盖面宽度应超过皮带机架两侧各0.75m,长度应超过横跨的道路两侧各1m;5.5.3防护棚设有明显的限高警告标志;5.5.4经验收符合设计要求后使用。5.6机械、传送装置等转动部位应安装可靠的防护栏、罩等安全防护设施。5.6.1各种机械设备传动与转动的露出部分,如传动带、开式齿轮、电锯、砂轮、接近于行走在的联轴节、转轴、皮带轮和飞轮等必须安设拆装方便、网孔尺寸符合安全要求的封闭的钢防护网罩或防护挡板或防护栏杆等安全防护装置。5.6.2防护网罩结构与布局合理,使人体不能直接进入危险区域,即可能引起致伤危险的空间区域。5.6.3防护罩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一般由钢丝编织或钢筋焊接而成。5.6.4防护罩应尽量采用封闭结构,当现场需要采用网状结构时,其安全距离和网眼边长即开口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注:这里安全距离,是指网罩与运动中的部件的最近距离。)1为防止指尖误通过而造成伤害的,其网眼边长应小于6.5mm,安全距离应不小于35mm;2为防止手指误通过而造成伤害时,其网眼边长应小于12.5mm,安全距离应不小于92mm;3为防止手掌(不含第一掌指关节)误通过而造成伤害时,其网眼边长应小于20mm;安全距离应不小于135mm;4为防止上肢误通过而造成伤害时,其网眼边长应小于47mm;安全距离应不小于460mm;5为防止足尖误通过而造成的伤害时,防护罩底部与地面(或站立台面)的间隙应小于76mm;安全距离应不小于150mm。防护罩表面应光滑无毛刺和尖锐棱角,在一般情况下防护罩应不影响视线和正常操作,且应拆、装方便,便于设备的检查与维修。防护罩必须有固定措施,使防护罩装上后不得被随意挪移。5.7临水和水上作业有可靠的救生设施。5.8暴雨、台风、暴风雪等极端天气前后项目部安全管理部门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安全设施进行检查或重新验收。6记录保存施工方案。材料采购验收、设施验收、检查的记录。7附:1)《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范》DL5162--2002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通用安全技术规程》SL398--2007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第十一节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管理规定1目的为贯彻国家安全生产的法律和法规,防止触电和电气火灾事故发生,并使施工现场供用电设施的设计、施工、运行及维护做到安全可靠,确保质量,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2临时用电方案 2.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应编制用电组织设计。2.1.1临时用电工程图纸应单独绘制,临时用电工程应按图施工。2.1.2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及变更时,必须履行“编制、审核、批准”程序,由项目部组织编制,经工程、安全等部门审核及公司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变更用电组织设计时应补充有关图纸资料。2.1.3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经编制、审核、批准部门和使用单位共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3配电箱与开关箱3.1配电箱及开关箱的设置3.1.1配电系统应设置配电柜或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实行“三级配电、两级保护”,配电箱内电器设置应按“一机、一闸、一漏”的原则设置。3.1.2总配电箱以下可设若干分配电箱;分配电箱以下可设若干开关箱。总配电箱应设在靠近电源的区域,分配电箱应设在用电设备或负荷相对集中的区域,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超过30m,开关箱与其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宜超过3m。3.1.3每台用电设备必须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严禁用同一个开关箱直接控制2台及2台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3.1.4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宜分别设置。当合并设置为同一配电箱时,动力和照明应分路配电;动力开关箱与照明开关箱必须分设。3.1.5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在干燥、通风及常温场所,不得装设在有严重损伤作用的瓦斯、烟气、潮气及其他有害介质中,亦不得装设在易受外来固体物撞击、强裂振动、液体浸溅及热源烘烤场所。否则,应予清除或做防护处理。3.1.6配电箱、开关箱周围应有足够2人同时工作的空间和通道,不得堆放任何妨碍操作、维修的物品,不得有灌木、杂草。3.1.7配电箱的电器安装板上必须分设N线端子板和PE线端子板。N线端子板必须与金属电安装板绝缘;PE线端子板必须与金属电器安装板做电气连接。进出线中的N线必须通过N线端子板连接;PE线必须通过PE线端子板连接。3.1.8配电箱、开关箱内的连接线必须采用铜芯绝缘导线。导线绝缘的颜色标志应JGJ46第5.1.11条要求配置并排列整齐;导线分支接头不得采用螺栓压接,应采用焊接并做绝缘包扎,不得有外露带电部分。3.1.9配电箱、开关箱的进、出线口应配置固定线卡、进出线应加绝缘护套并成束卡在箱体上,不得与箱体直接接触。移动式配电箱、开关箱的进、出线应采用橡皮护套绝缘电缆,不得有接头。3.2配电箱、开关箱箱体应设置系统接线图和分路标记,并应有门、锁及防雨、防尘措施;3.3漏电保护器应按产品说明书安装、使用。对搁置已久重新使用或连续使用的漏电保护器应逐月检测其特性,发现问题应及时修理或更换。3.4配电箱、开关箱的电源进线端严禁采用插头和插座做活动连接。3.5配电箱必须分设工作零线端子板和保护零线端子板,保护零线、工作零线必须通过各自的端子板连接;3.6总配电箱与开关箱应安装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器参数应匹配并灵敏可靠;4配电室与配电装置4.1配电室4.1.1配电室应靠近电源,并应设在灰尘少、潮气少、振动小、无腐蚀介质、无易燃易爆物及道路畅通的地方。4.1.2成列的配电柜和控制柜两端应与重复接地线及保护零线做电气连接。4.1.3配电室和控制室应能自然通风,并应采取防止雨雪侵入和动物进入的措施。4.1.4配电室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配电柜正面的操作通道宽度,单列布置或双列背对背布置不小于1.5m,双列面对面布置不小于2m;2配电柜后面的维护通道宽度,单列布置或双列面对面布置不小于0.8m,双列背对背布置不小于1.5m,个别地点有建筑物结构凸出的地方,则此点通道宽度可减少0.2m;3配电柜侧面的维护通道宽度不小于1m;4配电室的顶栅与地面的距离不低于3m;5配电室内设置值班或检修室时,该室边缘距配电柜的水平距离大于1m,并采取屏障隔离;6配电室内的裸母线与地面垂直距离小于2.5m时,采用遮栏隔离,遮栏下面通道的高度不小于1.9m。7配电室围栏上端与其正上方带电部分的净距不小于0.075m;8配电装置的上端距棚不小于0.5m;9配电室内的母线涂刷有色油漆,以标志相序;以柜正面方向为基准,其涂色符合表规定;相别颜色垂直排列水平排列引下排列L1(A)黄上后左L2(B)绿中中中L3(C)红下前右N淡蓝10配电室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耐火等级不低于3级,室内配置砂箱和可用于扑灭电气火灾的灭火器;11配电室的门向外开,并配锁;12配电室的照明分别设置正常照明和事故照明。4.2配电室应设置警示标志、工地供电平面图和系统图。5自备发电机组5.1发电机组及其控制、配电、修理室等可分开设置;在保证电气安全距离和满足防火要求情况下可合并设置。5.2发电机组的排烟管道必须伸出室外。发电机组及其控制、配电室内必须配置可用于扑灭电气火灾的灭火器,严禁存放贮油桶。5.3发电机组电源必须与外电线路电源连锁,严禁并列运行。5.4发电机组应采用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和独立设置TN-S接零保护系统,其工作接地电阻值应符合JGJ46规范第5.3.1条要求。5.5发电机供电系统应设置电源隔离开关及短路、过载、漏电保护电器。电源隔离开关分断时应有明显可见分断点。5.6发电机组并列运行时,必须装设同期装置,并在机组同步运行后再向负载供电。5.7备用发电机组应与外电线路进行联锁;6外电防护6.1外电线路与在建工程及脚手架、起重机械、场内机动车道的安全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外电线路电压等(kV)<11-1035-110220330-500最小安全操作距离(m)4.06.08.01015注:上、下脚手架的斜道不宜设在有外电线路的一侧。6.2当安全距离不符合规范要求时,必须采取绝缘隔离防护措施,并应悬挂明显的警示标志;6.3防护设施与外电线路的安全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并应坚固、稳定;外电线路电压等级(kV)≤1035110220330500最小安全操作距离(m)1.722.54566.4架设防护设施时,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采用线路暂时停电或其他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应有电气工程技术人员和专职安全人员监护。6.5外电架空线路正下方不得进行施工、建造临时设施或堆放材料物品。7接地、接零保护和防雷装置系统7.1施工现场专用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配电系统应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7.2施工现场配电系统不得同时采用两种保护系统;7.3保护零线应由工作接地线、总配电箱电源侧零线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零线处引出,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及铆工、焊工的工作平台和铁制的集装箱式综合科、休息室、工具间等均必须按规范要求装设接地或接零保护;轨道式起重机械的轨道较长时每隔20m分段接地。7.4保护零线应单独敷设,线路上严禁装设开关或熔断器,严禁通过工作电流;7.5保护零线应采用绝缘导线,规格和颜色标记应符合规范要求;7.6TN系统的保护零线应在总配电箱处、配电系统的中间处和末端处做重复接地;7.7接地装置的接地线应采用2根及以上导体,在不同点与接地体做电气连接。接地体应采用角钢、钢管或光面圆钢;7.8工作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重复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Ω;7.9施工现场内的起重机、井字架、龙门架、物料提升机、施工升降机、脚手架、搅拌站水泥罐等应按规范要求采取防雷措施,防雷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30Ω;7.10做防雷接地机械上的电气设备,保护零线必须同时做重复接地。7.11定期对接地、接零保护和防雷装置进行检测。8现场照明8.1照明用电应与动力用电分设;8.2特殊场所和手持照明灯应采用安全电压供电;8.3照明变压器应采用双绕组安全隔离变压器;8.4灯具金属外壳应接保护零线;8.5灯具与地面、易燃物间的距离应符合以下要求;8.5.1室外220V灯具距地面不得低于3m,室内220V灯具距地面不得低于2.5m。8.5.2普通灯具与易燃物距离不宜小于300mm;聚光灯、碘钨灯等高热灯具与易燃物距离不宜小于500mm,且不得直接照射易燃物。达不到规定安全距离时,应采取隔热措施。8.6照明线路和安全电压线路的架设应符合规范要求;8.7施工现场应按规范要求配备应急照明。9配电线路9.1线路及接头应保证机械强度和绝缘强度;9.2线路应设短路、过载保护,导线截面应满足线路负荷电流;9.3线路的设施、材料及相序排列、档距、与邻近线路或固定物的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架空线路与邻近线路或固定物的距离。项目距离类别最小净空距离/m架空线路的过引线、接下线与邻线架空线与架空线电杆外缘架空线与摆动最大时树梢0.130.050.50最小垂直距离/m架空线同杆架设下方的通信、广播线路架空线最大弧垂与地面架空线最大弧垂与暂设工程顶端架空线与邻近电力线路交叉施工现场机动车道铁路轨道lkV以下1~lOkV1.04.06.02.5最小水平距离/m架空线电杆与路基边缘架空线电杆与铁路轨道边缘架空线边线与建筑物凸出部分1.0杆高(m)+3.01.09.4电缆应采用架空或埋地敷设并应符合规范要求,严禁沿地面明设或沿脚手架、树木等敷设,并应避免机械损伤和介质腐蚀。埋地电缆路径应设方位标志。9.5电缆中必须包含全部工作芯线和用作保护零线的芯线,并应按规定接用;9.6室内非埋地明敷主干线距地面高度不得小于2.5m。10电工及用电人员10.1电工必须经过按国家现行标准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工作;其他用电人员必须通过相关教育培训和技术交底,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10.2安装、巡检、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设备和线路,必须由电工完成,并应有人监护。电工等级应同工程的难易程度和技术复杂性相适应。10.3各类用电人员应掌握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和所用设备的性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0.3.1使用电气设备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和配备好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并应检查电气装置和保护设施,严禁设备带“缺陷”运转;10.3.2保管和维护所用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解决;10.3.3暂时停用设备的开关箱必须分断电源隔离开关,并应关门上锁;10.3.4移动电气设备时,必须经电工切断电源并做妥善处理后进行。11用电档案11.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建立安全技术档案,并应包括下列内容:1)总包单位与分包单位应签订临时用电管理协议,明确各方相关责任;2)施工现场应制定专项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外电防护专项方案;3)专项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外电防护专项方案的履行审批程序,实施后应由相关部门组织验收的资料;

4)修改用电组织设计的资料;

5)用电技术交底资料;

6)用电工程检查验收表;

7)电气设备的试、检验凭单和调试记录;

8)接地电阻、绝缘电阻和漏电保护器漏电动作参数测定记录表;

9)定期检(复)查表;

10)电工安装、巡检、维修、拆除工作记录。11.2安全技术档案应由主管该现场的电气技术人员负责建立与管理。其中“电工安装、巡检、维修、拆除工作记录”可指定电工代管,每周由项目经理审核认可,并应在临时用电工程拆除后统一归档。11.3临时用电工程应定期检查。项目部每月一定,分公司每季度一次,定期检查时,应复查接地电阻值和绝缘电阻值。11.4临时用电工程定期检查应按分部、分期工程进行,对安全隐患必须及时处理,并应履行复查验收手续。11.5用电各项记录应按规定填写,记录应真实有效;11.6用电档案资料应齐全,并应设专人管理。附:1.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2.GB50194--199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3.JGJ59--20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第十二节施工脚手架管理规定1目的为了预防和避免脚手架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人员和财产安全,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特制定本制度。2范围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水利水电施工脚手架搭设(拆除)、使用的管理。3职责3.1项目负责施工脚手架的具体管理,包括材料验收、方案编制、组织实施、验收、定期检查维护等工作;3.2公司技术负责人负责方案的审核批准;3.3公司总工办负责对超过一定规模的专项方案组织专家进行论证评审;3.4公司安全技术科负责监督检查。4资源需求持证架子工,合格的材料,批准的设计方案,资金保证,必要的检测工具、仪器,检测验收人员。5要求5.1脚手架施工前应按相关规范、标准的规定,编制专项方案,专项方案由项目部组织编写,并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工程、安全、质检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核,经审核合格后由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批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核后实施。大型脚手架、承重脚手架、特殊形式脚手架等超过一定规模的脚手架专项方案应经专门设计,方案应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进行论证评审。5.1.1专项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1)工程概况、设计依据、搭设方案2)搭设施工图3)基础承载力计算4)搭设及拆除的程序和方法5)季节性施工措施6)质量保证措施7)搭设、使用、拆除的安全技术措施8)设计计算书9)应急预案5.1.2在搭设、拆除前应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留下交底记录。5.1.3参加脚手架安装、搭设与拆除人员必须是经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并应持证上岗。5.1.4搭拆脚手架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5.2脚手架、脚手板的选材应符合规范的要求,并进行检查验收确认合格后使用。5.2.1钢管1)脚手架钢管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2793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1中规定的Q235普通钢管,钢管的钢材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级钢的规定。2)脚手架钢管宜采用φ48.3×3.6钢管。每根钢管的最大质量不应大于25.kg。5.2.2扣件1)扣件应采用可锻铸铁或铸钢制作,其质量和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采用其他材料制作的扣件,应经试验证明其质量符合该标准的规定后方可使用。2)扣件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到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5.2.3脚手板1)脚手板可采用钢、木、竹材料制作,单块脚手板的的质量不宜大于30kg。2)冲压钢脚手板的材质应符号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级钢的规定。3)木脚手板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中Ⅱa级材质的规定。脚手板厚度不应小于50mm,两端宜各设直径不小于4mm的镀锌钢丝箍两道。4)竹脚手板宜采用由毛竹或楠竹制作的竹串片板、竹笆板;竹串片脚手板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464的相关规定。5.2.4可调托撑1)可调托撑螺杆外径不得小于36mm,走私与螺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梯形螺纹第3部分:基本尺寸》GB/T5796.3的规定2)可调托撑的螺杆与支架托板焊接应牢固,焊缝高度不得小于6mm;可调托撑螺杆与螺母旋合长度不得少于5扣,螺母厚度不得小于30mm。3)可调托撑受压承载力设计值不应小于40kN,支托板厚不应小于5mm。5.2.5悬挑脚手架用型钢1)悬挑脚手架用型钢的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或《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的规定。2)用于固定型钢悬挑梁的U形钢筋拉环或锚固螺栓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1.1中HPB235级钢筋的规定。5.3脚手搭设(拆除)前应按审批后的方案进行交底;5.4按审批后的方案和规程规范的要求搭设(拆除)脚手架;5.5施工5.5.1施工准备1)脚手架搭设前,应按专项施工方案向施工人员进行交底。2)应按本规范规定和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要求对钢管、扣件、脚手板、可调托撑等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产品不得使用。3)经检验合格的构配件应按品种、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平稳,堆放场地不得有积水。4)应清除搭设场地杂物,平整搭设场地,并使排水畅通。5.5.2地基与基础1)脚手架地基与基础的施工,必须根据脚手架所受荷载、搭设高度、搭设场地土质情况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的有关规定进行。2)压实填土地基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相关规定;灰土地基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的相关规定。3)立杆垫板或底座底面标高宜高于自然地坪50mm~100mm。4)脚手架基础经验收合格后,应按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放线定位。5.5.3搭设1)单、双排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二步;如果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两步,无法设置连墙件时,应采取撑拉固定措施与建筑结构拉结。2)每搭完一步脚手架后,应按JGJ130规范表8.2.4的规定校正步距、纵距、横距及立杆的垂直度。3)底座安放应符合下列规定:(1)底座、垫板均应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2)垫板宜采用长度不少于2跨、厚度不小于50mm宽度不小于200mm的木垫板。4)立杆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相邻立杆的对接连接应符合a当立杆采用对接接长时,立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b当立杆采用搭接接长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2)脚手架开始搭设立杆时,应每隔6跨设置一根抛撑,直至连墙件安装稳定后,方可根据情况拆除;(3)当架体搭设至有连墙件的主节点时,在搭设完该处的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后,应立即设置连墙件。5)脚手架纵向水平杆的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脚手架纵向水平杆应随立杆按步搭设,并应采用直角扣件与立杆固定;(2)纵向水平杆的搭设应符合JGJ130规范第6.2.1条的规定;(3)在封闭型脚手架的同一步中,纵向水平杆应四周交圈设置,并应用直角扣件与内外角部立杆固定。6)脚手架横向水平杆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搭设横向水平杆应符合JGJ130规范第6.2.2条的构造规定;(2)双排脚手架横向水平杆的靠墙一端至墙装饰面的距离不应大于100mm;(3)单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不应设置在下列部位:a设计上不允许留脚手眼的部位;b过梁上与过梁两端成60°角的三角形范围内及过梁净跨度1/2的高度范围内;c宽度小于1m的窗间墙;d梁或梁垫下及其两侧各500mm的范围内;e砖砌体的门窗洞口两侧200mm和转角处450mm的范围内;其他砌体的门窗洞口两侧300mm和转角处600mm的范围内;f墙体厚度小于或等于180mm;g独立或附墙砖柱,空斗砖墙、加气块墙等轻质墙体;h砌筑砂浆强度等级小于或M2.5的砖墙。7)脚手架纵向、横向扫地杆搭设应符合JGJ130规范第6.3.2条、第6.3.3条的规定。8)脚手架连墙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连墙件的安装应随脚手架搭设国步进行,不得滞后安装;(2)当单、双排脚手架施工操作层高出相邻连墙件以上两步时,应采取确保脚手架稳定的临时拉结措施,直到上一层连墙件安装完毕后再根据情况拆除。9)脚手架剪刀撑与双排脚手架横向斜撑应随立杆、纵向和横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不得滞后安装。10)脚手架门洞搭设应符合JGJ130规范第6.5节的造规定。11)扣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扣件规格必须与钢管外径相同;(2)螺栓拧紧扭力矩不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5N·m;(3)在主节点处固定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剪刀撑、横向斜撑等用的直角扣件、旋转扣件的中心点的相互距离不应大于150mm;(4)对接扣件开口应朝上或朝内;(5)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长度不应小于100mm。12)作业层、斜道的栏杆和挡脚板的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图1):(1)栏杆和挡脚板均应搭设在外立杆的内侧;(2)上栏杆上皮高度应为1.2m;(3)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180mm;(4)中栏杆应居中设置。图1栏杆与挡脚板构造1―上栏杆;2―外立杆;3―挡脚板;4―中栏杆13)脚手板的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脚手架应铺满、铺稳,离墙面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2)采用对接或搭接时均应符合JGJ130规范第6.2.4条的规定;脚手板探头应用直径3.2mm镀锌钢丝固定在支承杆件上;(3)在拐角、斜道平台口处的脚手板,应用镀锌钢丝固定在横向水平杆上,防止滑动。5.5.4拆除1)脚手架拆除应按专项方案施工,拆除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1)应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连墙件、支撑体系等是否符合构造要求;(2)应根据检查结果补充完善施工脚手架专项方案中的拆除顺序和措施,经审批后方可实施;(3)拆除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4)应清除脚手架上杂物及地面障碍物。2)单、双排脚手架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大于两步时,应增设连墙件加固。3)当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立杆的高度(约6.5m)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设临时抛撑加固后,再拆除连墙件。当单、双排脚手架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除的脚手架两端,应按JGJ130规范第6.4.4条、第6.6.4条、第6.6.5条的有关规定设置连墙件和横向斜撑加固。4)架体拆除作业应设专人指挥,当有多人同时操作时,应明确分工、统一行动,且应具有足够的操作面。5)卸料时各构配件严禁抛掷至地面。6)运至地面的构配件应按本规范的规定及时检查、整修与保养,并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存放。5.6夜间不宜进行脚手架搭设与拆除作业。5.7脚手架的安全检查、验收与维护,应按相关规范的规定进行。验收合格后挂牌使用。5.8脚手架在用期间应定期检查和维护。在暴雨、台风、暴风雪等极端天气前后组织有关人员对脚手架进行检查或重新验收。5.9检查与验收5.9.1构配件检查与验收1)新钢管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2)应有质量检验报告,钢管材质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228的有关规定,其质量应符合JGJ130规范第3.1.1条的规定;(3)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4)钢管外径、壁厚、端面等的偏差,应分别符合JGJ130规范表8.1.8的规定;(5)钢管应涂有防锈漆。2)旧钢管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1)表面锈蚀深度应符合JGJ130规范表8.1.8序号3的规定。锈蚀检查应每年一次。检查时,应在锈蚀严重的钢管中抽取三根,在每根锈蚀严重的部位横向截断取样检查,当锈蚀深度超过规定值时不得使用;(2)钢管弯曲变形应符合JGJ130规范表8.1.8序号4的规定。3)扣件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1)扣件应有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当对扣件质量有怀疑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抽样检测;(2)新、旧扣件均应进行防锈处理。(3)扣件的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相关规定。4)扣件进入施工现场应检查产品合格证,并应进行抽样复试,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扣件在使用前应逐个挑选,有裂缝、变形、螺栓出现滑丝的严禁使用。5)脚手板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1)冲压钢脚手板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a新脚手板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b尺寸偏差应符合JGJ130规范表8.1.8序号5的规定,且不得有裂纹、开焊与硬弯;c新、旧脚手板均应涂防锈漆;d应有防滑措施。(2)木脚手板、竹脚手板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a木脚手板的质量应符合JGJ130规范第3.3.3条的规定,宽度、厚度允许偏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6的规定;不得使用扭曲变形、劈裂、腐朽的脚手板;b竹笆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的材料应符合JGJ130规范第3.3.4条的规定。6)悬挑脚手架用型钢的质量应符合JGJ130规范第3.5.1条的规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的有关规定。7)可调托撑的检查在符合下列规定:(1)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其质量应符合JGJ130规范第3.4节的规定;(2)应有质量检验报告,可调托撑抗压承载力应符合JGJ130规范第5.1.7条的规定;(3)可调托撑支托板厚不应小于5mm,变形不应大于1mm;(4)严禁使用有裂缝的支托板、螺母。8)构配件的偏差应符合表8.1.8的规定。表8.1.8构配件的允许偏差序号项目允许偏差Δ(mm)示意图检查工具1焊接钢管尺寸(mm)外径48.3壁厚3.6±0.5±0.36游标卡尺2钢管两端面切斜偏差1.7Δ2°Δ2°塞尺、拐角尺3钢管外表面锈蚀深度≤0.18ΔΔ游标卡尺4钢管弯曲①各种杆件钢管的端部弯曲l≤1.5m≤5ΔΔl钢板尺②立杆钢管弯曲3m<l≤4m4m<l≤6.5m≤12≤20llΔ③水平杆、斜杆的钢管弯曲l≤6.5m≤305冲压钢脚手板①板面挠曲l≤4ml>4m≤12≤16钢板尺②板面扭曲(任一角翘起)≤56可调托撑支托变形1.0ΔΔ钢板尺塞尺5.9.2脚手架检查与验收1)脚手架及其地基基础应在下列阶段进行检查与验收:(1)基础完工后及脚手架搭设前;(2)作业层上施加荷载前;(3)每搭设完6m~8m高度后;(4)达到设计高度后;(5)遇有六级强风及以上风或大雨后;冻结地区解冻后;(6)停用超过一个月。2)应根据下列技术文件进行脚手架检查、验收:(1)JGJ130规范第8.2.3~8.2.5条的规定;(2)专项施工方案及变更文件;(3)技术交底文件;(4)构配件质量检查表(JGJ130规范附录D表D)。3)脚手架使用中,应定期检查下列要求内容:(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连墙件、支撑、门洞桁架等的构造应符合本规范和专项施工方案要求;(2)地基应无积水,底座应无松动,立杆应无悬空;(3)扣件螺栓应无松动;(4)高度在24m以上的双排、满堂脚手架,其立杆的沉降与垂直度的偏差应符合JGJ130规范表8.2.4项次1、2的规定;高度在20m以上的满堂支撑架,其立杆的沉降与垂直度的偏差应符合JGJ130规范表8.2.4项次1、3的规定;(5)安全防护措施应符合本规范要求;(6)应无超载使用。4)脚手架搭设的技术要求、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应符合表8.2.4的规定。5)安装后的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应采用扭力板手检查,抽样方法应按随机分布原则进行。抽样检查数目与质量判定标准,应按表8.2.5的规定确定。不合格的必须重新拧紧至合格。

表8.2.4脚手架搭设的技术要求、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项次项目技术要求允许偏差Δ(mm)示意图检查方法与工具1地基基础表面坚实平整观察排水不积水垫板不晃动底座不滑动不沉降-102单、双排与满堂脚手架立杆垂直度最后验收立杆垂直度(20~50)m-±100ΔΔΔH用经纬仪或吊线和卷尺下列脚手架允许水平偏差(mm)搭设中检查偏差的高度(m)总高度50m40m20mH=2H=10H=20H=30H=40H=50±7±20±40±60±80±100±7±25±50±75±100±7±50±100中间档次用插入法3满堂支撑架立杆垂直度最后验收垂直度30m-±90用经纬仪或吊线和卷尺下列满堂支撑架允许水平偏差(mm)搭设中检查偏差的高度(m)总高度30mH=2H=10H=20H=30±7±30±60±90中间档次用插入法4单双排、满堂脚手架间距步距纵距横距±20±50±20钢板尺5满堂支撑架间距步距纵距横距±20±30钢板尺

续表8.2.4项次项目技术要求允许偏差Δ(mm)示意图检查方法与工具6纵向水平杆高差一根杆的两端±20lalalalalalalalaΔlalaΔ水平仪或水平尺同跨内两根纵向水平杆高差±10ΔΔ7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45°-60°角尺8脚手板外伸长度对接a=(130-150)mml≤300mmll≤300a卷尺搭接a≥100mml≥200mmaal≥200卷进尺9扣件安装主节点处各扣件中心点相互距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