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印制板组装第4部分:分规范本文件适用于引出端和导线互联结构的组装。也适用于采用其他相关方法(即:表面安装、通孔安2规范性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GB/T19247.1-202X印制板组装第1部分:通则规范采用表面安装和相关组装技术的电子和电3术语和定义级或B级组装,在单根导线上的刻痕或断裂的股数应不超过表1所给定的极限值。对于应用在不小于64kV电压,或应用于C级组装的导线,不应出现股断裂。有刻痕的股数应符合表1的规定。允许因热剥1(实心导线)000101302433544655不连接印制线路或接地层的引出端,应压成滚铆突缘状(见图1)。印制金属箔的连接盘应作为滚5料能进入到组装孔。滚压后,滚压区域外周应无断裂或裂缝,但如果断裂或裂缝相隔至少90°,且未延伸至引出端的接线筒,可允许有最多3个径向的断裂或裂缝。(见图2)。径向裂缝(最多3个)裂缝延伸至管柱内a)可接受的b)不可接受的图2滚压突缘的不连续层相连,如图3a所示。锥口张开不应碰到印制板的基材。不得使用漏斗形台肩状引出端(见图3b)。引出端可安装在非镀覆通孔内,且该孔一面连接顶层(或主层)的有源电路,另一面连接印制板背面的滚压突缘(见图3c)。6滚压空缘图3锥形突缘引出端5.2.5突缘角在保证满足最小电气间距要求(见图4),且突缘直径不超出连接盘直径的前提下,锥口突缘应成型为35°~120°的角,且伸出连接盘表面的长度为0.4mm-1.5mm。图4锥口张角5.2.6根部不连续性安装后,引出端根部应满足5.2.2的要求。5.2.7锥形突缘的不连续助焊剂、油墨、或其他材料进入其中。阔孔(翻铆)后,锥形突缘应符合5.2.3条。5.3引出端上的安装5.3.1导线和引线的缠绕线出端和导线缠绕在塔形接线头和直杆上至少180°(见图5a)。如果塔形引出端有足够的空间,可堆叠缠绕(见图5b)。对于直径小于0.25mm的导线,至少缠绕1-3圈。对于不能进行机械固定的端接导线所用的小部件(如连接器的焊杯、开槽接线柱和热缩焊接装置),可不执行此要求。导线和引线缠绕接线柱至少180°,且不相互缠绕。a)缠绕固定b)堆叠缠绕图5导线与引出端的缠绕5.3.2侧面连接走线若按5.4.2的规定机械固定,则允许最小缠绕区为90°(见图6d)。在保持最小电气间距的前提下,导线或元器件引线应穿过槽并压平整,再缠绕到引出端的任意一根接线柱上(见图6a),确保导线至少与接线柱上一个角可靠接触(见图6d)。导线或引线应与引出端的底部或预先已安装的导线紧密接触(见图6c),b)导线间的最小间距,导线与端接印制板或与面板的最小间距,至少等于导线的绝缘厚度。89接的导线超过1根时,数根导线应同时插入,但应分别缠绕各自对应的接线柱上。应使用双股弯线或单独的填充线将叉形杆之间的间隙塞紧(见图7c和7d)。图7顶面和底面的引出端连接走线如果要连接3个或3个以上的引出端,连续的实心总线可以从引出端到引出端走线(见图8),但8a)可接受的8b)可接受的图8连续走线时导线的缠绕图9引线的返修线环b)最大间距:间距应小于两倍导线直径(包括绝缘层)或1.5mm(取其较大者),但不允许相邻导体图10绝缘间距的测量(C)连接到引出端的元器件引线和导线,应采取应力消除措施(见图11)。元器件不应在不可弯曲的引接线到单个引出端时,导线应穿过孔眼,缠绕在引出端上(见图12)。采用连续走线时,导线应采取连接单个引出端的相同接线方式连接到两头的引出端(第一个和最后一个)。跨接线至少应与中间每个引出端的两个不相邻接触表面相接触(见图8e)。 (相邻或不相邻的)表面接触。导线应缠绕1/4-—-3/4圈。引线和导线的端部可伸出引出端最多1倍的引线直径(见图12d和12e)。图12穿孔引出端的导线缠绕6.1通则表2带引出端的镀覆通孔验收标准¹12润湿焊料覆盖原连接盘区域的百分比-焊料源侧2)允许总凹陷最多为25%,包括焊料源侧和目标7不合格焊接的返工和决定是否需要采取GB/T19247.1表3引出端连接缺陷和焊接缺陷1GB/T19247.1-XXXX表2中定义的缺23导线绝缘层或元器件碳化4注:用于应力消除的弯曲部分中的焊料不应有损于应力消1的情况反映在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具体调整如下:23取消IEC中5.1通则要求、5.2.1通则要求、5.3.1通则要求、5.4.1通则要求4将“服务回路”翻译成“返修余量”,更符合行业中术语的使用(见5.3.1)5“non-bondable”应改为“non-bendable”,翻译为“不可弯曲的”(见5.3.8)12进行了结构调整,增加了第4条通用要求,并3依照标准编制要求,删除了2003版国标第4章节“通用引出端和元器件的安装要求”中的全部悬置段4调整了“表1有裂缝或断裂线束极限值”中的具体内容,细化了产品分类,将C级产品细分为C级不镀锡与C级镀锡,相应的极限值也5将“引出端根部不应有穿孔、断裂或裂缝,且不连续不应使进入印制板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油、焊剂、油墨、或其他材料”改为“引出端根部不应有穿孔、断裂或裂缝,且不得有断裂位置以导致印制板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油、焊剂、油墨、或5.2.2)6对“5.3.4突缘的不连续”小节中的内容进行调整,改为“不应使用的焊剂、油、油墨或其他液体材料能进入到组装孔”,按新版标准要求增加“油墨”(见5.2.3)7将“电引出端的安装”改为“引出端电气连接”,8将“图形电路”改为“有源电路”,更符合实际术语,便于理解(见5.2.4)9将“锥口状突缘”改为“滚压突缘”,更符合标准要求,切合图示(见5.2.4图3c)将“引出端根部应达到4.2.2的要求”改为“引出端根部应满足5.2.2的要求”,因为5.2.2具体内容为;“引出端根部不应有穿孔、断裂或裂缝,且不得有断裂位置以导致印制板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油、焊剂、油墨、或其他材料进入其中。以用“满足”更为适宜。(见5.2.6)将“根部外周上不允许有任何程度的裂缝或断裂。突缘应符合4.2.3铆后,锥形突缘应符合5.2.3条”,按照新版标准要求进行内容更新(见5.2.7)将“导线和引出端的缠绕”改为“导线和引线的缠绕”,将“引出端和机械固定”改为“引线和导线在焊接前应与引出端进行机械固定”,上terminals混淆,应予以更正。(见5.3.1)将“小元器件”改为“小部件”更为准确,因为后面括号所提及的“槽接线柱和热缩焊接装置”并非元器件范畴(见5.3.1)将“导线和引出端缠绕引出端柱的接触区至少180”改为“导线和引图5中的图注内容进行了调整,增加5a与5b图注内容16)将“每个接线柱限制缠绕3根线,且应予固定以满足下列要求”改为“附加的导线或引线应加以固定以满足下列要求”,按照新版标准要求进行内容更新(见5.3.2)图6a~6f中图注的内容进行了调整或新增(见5.3.2)将“叉形杆之间的间隙应该用双股弯线塞紧或使用单独的塞紧线”改为“在叉形杆之间的间距允许时,应使用双股弯线或单独的填充线将叉形杆之间的间隙塞紧”,使表达更为加准确(见5.3.3)图7a~7d中图注的内容进行了调整或新增(见5.3.3)将“导线应至少要与中间引出端的2个不相邻的接触面接触”改为“个中间引出端的2个不相邻的接触面相接触”,更正了表述的歧义(见5.3.4)图8a~8f中图注的内容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