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3部分:通信协议及数据格式 编制说明_第1页
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3部分:通信协议及数据格式 编制说明_第2页
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3部分:通信协议及数据格式 编制说明_第3页
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3部分:通信协议及数据格式 编制说明_第4页
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3部分:通信协议及数据格式 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3部分:通信协议及数据格式》编制说明在国家的引导与政策扶持下,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快速增长。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安全监管面临新的产业发展形势,GB/T32960.3《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3部分:通信协议及数据格式》修订项目,由国标委在2022年4月28日下达标准修订项目计划,项目计划号:20220296-T-339。1.2背景意义汽标委于2016年制定发布了GB/T32960.3—2016《电动汽车远程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3部分:通信协议及数据格式》。该标准从技术层面支撑建立了“车载终端—企业平台—公共平台”的监测体系,规定了监测数据项、数据格式、传输频率等协议内容。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安全监管向常态化发展,现有标准的部分定义存在争议,传输内容呈现一致性差异;与此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本标准中收集的内容已无法满足传输需求;此外,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每年国家平台安全报警次数高达近千万次,相对于全年的安全事故数量,如此高频的报警说明本标准在新能源汽车远程安全监管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需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监管,亟须对本标准进行相关修订,加强远程安全监管的能力,完善整个监测体系的运行机制,为新能源车辆的安全监管工作提供有力支持。1.3修订的目的及意义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远程监控与安全管理技术的快速发展,现有标准可能已无法完全适应新技术的需求。通过对GB/T32960.3的修订,可以将标准与最新的技术进展相匹配,确保新能源汽车行业安全监管技术始终保持在行业领先水平。此外,修订标准可以进一步明确监测数据项、数据格式等内容,从而提高监管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有助于加强对新能源汽车的远程安全监管,减少潜在风险,保障车辆安全运行,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现有标准中的部分定义存在争议,传输内容的一致性差异等问题已经凸显。通过修订,可以对标准中的问题进行梳理和解决,提高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确保其能够有效应用于实际监管工作中。另外,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和保有2量的增加,对安全监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通过修订标准,可以更好地适应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需求,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标准化支持,有助于推动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标准的提升。促进行业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推动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综合考虑上述情况,组织相关单位和技术人员对GB/T32960.3—2016进行整体修订,适应新技术发展、提升监管效率、解决现有问题、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和推动行业标准提升,从而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安全监管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和规范指导,使其更适应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实际情况,更好地支撑主管部门进行安全运行监管。1.4主要工作过程2021年4月,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SAC/TC114/SC27)秘书处召集成立了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系列标准研究修订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启动该系列标准的预研及修订工作。工作组成员主要包括电动汽车整车企业、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检测机构和高等院校等。GB/T32960.3标准修订于2022年4月立项通过,标准立项以来受到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主要就监测数据项,数据上传协议,下电后电动汽车安全监管,燃料电池汽车安全监管协议等方面开展研究讨论,经过了多轮次的技术研讨、行业调研,最终提炼总结,并针对下电后监管策略、热事件报警识别、关键零部件数据采集频率、燃料电池相关数据传输等关键修订点达成一致性共识,于2024年6月,形成了征求意见稿。具体的研讨情况如下:(1)2021年4月召开电动汽车整车工作组会议,集思广益,广泛吸收行业意见,确定了GB/T32960.3《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3部分:通信协议及数据格式》标准的主要修订方向和修订原则。(2)2021年5月召集主要牵头起草单位在深圳组织会议,讨论GB/T32960.3标准的修订草案,对具体修订条款展开讨论,形成标准修订初稿。(3)2021年9月召开工作组会议,扩大讨论范围进一步讨论标准草案,就关键问题统一意见,确定标准立项草案。(4)并提请标准立项修订计划,最终标准于2022年4月28日下达立项计划。(5)2021年12月,2022年4月,2022年5月召开多次起草组线上会议,针对电动汽车数据上传协议定义不明确的地方,下电后安全监管规范及燃料电池汽车安全监管等主要修订点展开讨论。(6)2022年6月,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组织工作组在苏州召开线下会议,通过此次会议的讨论,进一步明确了需要修订的上传协议,针对车辆下电后安全监管必要性及可行性,燃料电池车辆通信协议及数据格式形成了统一意见,形成了第二轮标准草案。(7)2022年11月,电动汽车整车工作组在厦门召开会议,GB/T32960.3起草组汇报了该项标准的主要修订内容,并对电动汽车下电后安全监管方案作了详细讲解,与会专家就3相关问题进行了充分研讨。(8)2023年3月,工作组在佛山召开32960系列标准修订讨论会,针对32960.3开展逐条讨论,通过研讨对修订内容作了进一步明确,并形成第三轮标准草案。(9)2023年6月,标准起草组主要负责人向工信部装备一司相关领导汇报了标准制定工作进展,听取了主管部门的修改意见,起草组进一步对标准草案修改完善,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10)2023年11月,标准起草组在深圳召开会议,讨论电动汽车着火监控方案及各部分相关内容。(11)2024年3月,标准起草组向装备一司汇报标准修订情况,进一步听取主管部门的意见。2024年6月按照装备一司要求,确定车辆数据防篡改技术方案,月底召开会议最终讨论形成最新征求意见稿,准备上网征求意见。国家标准编制原则、主要内容和确定国家标准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依据,修订国家标准时,还包括修订前后技术内容的对2.1编制原则综合标准修订前期调研成果,确保本次GB/T32960.3修订的基本原则:(1)规范性:在标准的起草过程中,严格按GB/T1.1—2020的要求规划标准内容。在条款表述上,准确按照GB/T1.1-2020的规定表述;(2)协调性:根据GB/T40855—2021《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信息安全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安全要求》、GB/T34014—2017《汽车动力蓄电池编码规则》、GB/T28816-2020《燃料电池术语》、国家标准及国家测量局02号标准等其他相关标准的制修订情况,修改调整标准相关技术要求,保证相关技术标准间的协调一致;(3)针对性:针对我国新能源汽车防火安全性问题及安全热事件数据缺失等突出问题,增加了4级热事件报警,加强对车辆的安全监管,从车辆监测上提出提升车辆运行安全性的解决方案,为严格车辆运行安全管理提供支撑;(4)可行性:根据现有车辆运行参数采集范围及采集内容进一步明确定义,提供标准实际应用的适用效果;(5)连续性:考虑到GB/T32960.3标准的实际作用,为保证标准的实施效果,原则上不对标准框架结构及较GB/T32960.3-2016新增的要求进行调整,基本保持GB/T32960.3-2016的框架结构;4(6)科学性:立足国内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发展的现状,参考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运营经验,同时,整车企业、运营平台共同参与方案和框架讨论,典型企业、权威检测机构、行业专家共同参与标准的修订和讨论;(7)适用性:《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3部分:通信协议及数据格式》修订过程综合考虑了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运行特点,制定覆盖全面,科学合理的数据协议规范;结合电动汽车安全技术发展和电动汽车安全管理需求,修订相关内容进一步支撑新能源汽车远程服务及安全监管要求。2.2、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本标准在原有规定了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中通信协议及数据格式相关的协议结构、通信连接、数据包结构与定义、数据单元格式与定义的基础上进行修订。1、本标准适用于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中平台间的通信,车载终端至平台的传输可参照执行。此次修订主要内容包括:(1)增加引用文件。增加了GB/T34014《汽车动力蓄电池编码规则》、GB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T28816《燃料电池术语》以及GB/T40855《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信息安全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四项规范性引用文件,在电动汽车数据上传协议中参考四项标准增加数据上传内容;(2)明确坐标定位参照标准。定位坐标明确应使用“中国国家测绘局制订的国家测量局02号标准(GCJ-02)”。该标准是中国国家测绘局制定的地理信息坐标系统标准,是中国境内广泛使用的坐标体系。采用GCJ-02标准的主要优势包括以下四种。一是统一标准,统一采用GCJ-02标准可以确保一致性,减少因坐标转换而引起的误差或不匹配问题。二是精确性和可靠性,GCJ-02标准经过严格设计和验证,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适用于各种地理信息和定位应用。三是具有法律效力,使用该标准可以遵守相关法规要求,确保数据的合法性和准确性。四是安全性,该标准对原始坐标进行了加密处理,可以提高地理数据的安全性,减少坐标信息的被非法获取的风险。(3)增加平台间、车载终端与平台间通信安全要求。保障车辆数据传输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避免数据被恶意截取或篡改,本次修订增加平台间及车载终端与平台间的通信安全要求,安全要求参照GB/T40855《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信息安全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制定。增加平台间、车载终端与平台间通信安全要求,具有以下重要意义,一是数据保密性,确保在网络中传输的数据只有预期的接收方能够理解和读取。这意味着即使数据被第三方截获,也无法被解密和理解其内容,防止黑客获取敏感信息。二是数据完整性,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篡改。接收方可以验证数据的完整性,如果数据在传输途中被修改,接收方能够察觉。三是身份验证,帮助确认通信双方的身份,确保您正在与预期的合法服务器或客户端进行通信,而不是与冒充者。四是防止窃听和中间人攻击,阻止攻击者窃听5通信内容或插入自己在通信双方之间,从而保护通信的安全性和隐私性。(4)增加数据签名字段及格式要求,在车载终端与平台间通信协议中加入“激活”和“激活应答”相关的数据格式要求。数字签名的原理基于公钥加密系统,使用发送方的私钥进行加密生成数字签名,接收方使用对应的公钥进行解密验证,确认签名值和原始文件一致,证明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数字签名的主要功能一是数据完整性保护。数字签名可以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篡改。接收方可以通过验证数字签名来确定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从而确认消息未在传输过程中被修改。二是数据来源鉴别。数字签名可以保证数据的来源不被伪造。接收方可以通过验证数字签名来确定数据的来源,确保数据来自预期的发送者。三是防止发送方抵赖。数字签名可以防止发送方否认曾经发送过数据。因为数字签名是基于发送方的私钥进行加密的,只有发送方才能够生成正确的数字签名,从而防止发送方抵赖其发送的数据。四是保证数据传输安全性。数字签名可以保证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只有发送方的私钥能够生成正确的数字签名,其他人无法篡改数据或伪造数字签名,从而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五是证书认证。数字签名可以用于数字证书的认证,保证数字证书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数字签名技术可以用于简化流程并提高文档完整性,通过数字证书确认实体即为自己所声明的实体,从而鉴别身份真伪。(5)增加消息头起始符,区分不同协议的终端。针对新修订的技术要求,部分在用车型无法实现技术升级,在用车型数据传输将沿用GB/T32960.3-2016执行。为区分新、老版本GB/T32960.3通讯协议及数据格式,增加消息头起始符区分,通过增加消息头起始符来区分不同协议的终端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效率、安全性和可靠性,有助于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和处理。一是消息头起始符可以帮助接收端快速识别不同协议的起始点,确保正确解析和处理数据,避免混淆和错误解析的情况发生。二是协议分隔,通过在消息头中添加起始符,可以有效地将不同协议的数据分隔开来,确保每个协议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保持独立和完整。三是安全性增强,起始符的存在可以作为一种简单的安全机制,防止未经授权的终端介入通信过程,提高通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四是数据库管理,在大规模数据传输场景中,起始符可以帮助数据库或数据处理系统更有效地识别不同类型的数据流,提高数据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五是通用性和兼容性,在多协议环境下,起始符的添加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通用性和兼容性,使不同协议的终端能够相互交流并正常工作。(6)增加动力系统高压下电后继续进行24小时数据监控及上传要求。根据国家平台数据统计,新能源汽车静置起火事故车辆占比较高,且部分车辆静置时无车辆数据传输,导致缺失起火前数据,难以支持安全事故回溯。国家平台同步开展企业问询调研及技术咨询,对数据监测、上传方式及能耗进行技术探讨。综合考虑安全监管需求及企业诉求,补充增加该项要求。在动力系统高压下电后,系统应保持对关键参数的持续监控,包括但不限于电池温度、电压、电流、系统状态等,以确保系统在关键事件后仍能有效地运行。数据监控应以较6短的间隔进行,以便捕捉任何可能的异常情况或演变趋势。(7)增加动力蓄电池最小并联单元术语定义,将附录B中单体电压列表及温度列表前置,并将电池“单体”修订为“最小并联单元”,删除动力电池极值数据。原电池“单体”引起歧义,修改为“最小并联单元”并明确其定义为动力电池包中具备和单体电芯额定电压相等的最小分组单元。前期未强制上传动力蓄电池包最小并联单元电压及温度列表数据,难以满足故障预警需求以及事故回溯定位需求,现明确最小并联单元电压、温度列表数据为必传项。(8)增加部分燃料电池关键采集项。在原标准执行过程中发现,数据采集范围未覆盖燃料电池堆、燃料电池剩余氢量百分比、DC/DC控制器温度格式和定义等安全监测数据,故本次修订对相关内容进行补充。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技术,其安全性至关重要。通过增加关键采集项,可以更全面地监测燃料电池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9)增加超级电容车辆采集项。超级电容车辆保有量增多,在原标准执行过程中发现,数据采集范围未覆盖超级电容车辆,且同时传输锂电池与超级电容两套储能装置数据时存在数据内容混乱,导致超级电容单体与极值无法有效传输的现象,故新增对超级电容电压、温度等信息进行采集。国家标准的制定可以为超级电容车辆行业提供统一的规范和指导,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促进行业良性发展。增加采集项有助于统一数据采集标准,提高行业监测能力,确保车辆安全运行。(10)增加4级热事件报警定义(引用GB38031-2020要求)及数据传输要求。为加强对车辆的安全监管,引用GB38031-2020要求定义热事件报警为4级报警,并增加4级热事件报警传输要求及报警项。根据GB38031-2020的要求,4级热事件报警指的是电池包或系统中的单个电池热事件引起热扩散,导致乘员舱发生危险之前5分钟内的警报信号。通过严格按照GB38031-2020的要求定义和传输4级热事件报警,可以加强对车辆电池系统的监管,提高乘员舱的安全性,以及确保运营人员在面临潜在危险时能够迅速采取适当措施保障车辆和乘客的安全。(11)调整3级、增加4级报警传输数据规则及下电监测报警要求。当车辆出现表24的3级、4级报警时,应上报故障发生时间点前30s至报警解除时间周期内全部数据项数据且信息采样周期不大于1s,其中故障发生前数据应以补发的形式进行传输。当车辆在动力系统高压下电后的监测状态中出现表24的3级、4级报警时,应将车载终端启动后第一帧作为故障报警时间点,上报故障报警时间点至报警解除时间周期内全部数据项数据且信息采样周期不大于1s。(12)增加报警等级相关数据传输。原标准仅上传最高报警等级,难以判定对应故障类别,同时仅上传故障总数及代码列表,难以判定车辆所处危险程度,本次修订补充报警等级相关数据传输,可以更全面、准确地了解车辆故障状态,所处的危险程度,提供更直观、有7效的故障诊断和处理信息,从而提升车辆运行安全性和效率。(13)增加燃料电池系统、驱动电机、超级电容系统相关报警项。对近期保有量持续增长的燃料电池车辆、混合动力车辆的燃料电池系统、超级电容系统、驱动电机涉及的相关报警内容进行补充,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对车辆故障的监管。(14)明确绝缘电阻修改为“高压对地绝缘电阻”。原标准中绝缘电阻采集方法与位置等定义不明确。现明确为高压对地绝缘电阻,上报值应为正极对地或负极对地的较小值。部分企业自定义安全性更高的第三个参考值,可在国家平台备案后上传。(15)明确原燃料电池部分采集项定义及采集位置。原标准“燃料电池电压、燃料电池电流、燃料电池温度探针总数、探针温度值”采集位置及定义不明确,引起歧义,现修订定义不明确的数据项,明确为“燃料电池电堆电压、燃料电池电堆电流、冷却水出水口温度探针总数、冷却水出水口温度”。(16)取消了可充电储能装置子系统定义,将“可充电储能子系统数”“可充电储能系力蓄电池包个数”“动力蓄电池包编码”数据传输格式和定义,结合GB/T34014《汽车动力蓄电池编码规则》相关定义进行同步,解决因车辆配置多套可充电储能系统导致电池编码无法采集问题,同时统一传输规则。(17)调整“车速”“总电压”“总电流更高的最高速度、更高电压的动力电池系统以及更大范围的总电流,原标准中相应的采集范围无法覆盖车辆工作范围,因此需要扩大车速、总电压、总电流的有效值范围,通过调整这三个关键参数的有效值范围,可以更好地满足现代电动车辆技术的发展需求,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从而提高监测系统对车辆性能和状态的监控效果。机控制器输入电压”“电机控制器直线母线电流”格式和定义。(19)增加挡位标识位有效、无效标识位。原标准中未定义挡位有效、无效标识位,无法判断挡位有效性。(20)增加了车辆换电信息、电池串并联方式、总电压计算方式、燃料电池车辆的静态信息。根据新增的动力系统高压下电监测要求以及燃料电池车辆、超级电容车辆采集要求,增加对应的车辆静态信息要求。(21)删除“发动机状态”“燃料消耗率”的格式和定义。(22)删除“加速踏板行程值”“制动踏板状态”的格式和定义。3.1试验验证的分析本标准主要是数据上传协议的规定,主要是对相应协议内容的明确。标准起草单位通过8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及企业平台进行了示范应用,对标准内容、标准格式的应用方式进行了验证,重点验证了数据上传协议的有效性和实际可行性,确保符合标准规定的数据上传方式能够有效地支持远程监控和管理。主要验证及评估内容包括:1)热事件报警信号与电池引起的火灾事故在理论上存在强相关性,参与企业反馈发生着火事故大概率可以报出该4级报警,但发生4级报警是否一定代表电池起火,无法给予准确统计。总体认为,热事件报警能够覆盖电池着火事故,对发生热事件报警信号但未出现车辆着火事故的情况,需由国家平台进一步分析甄别或者与企业沟通确认。预期效果方面,热事件报警信号理论上可以反映车辆运行状态着火事故场景,同时由于是强标规定项,增加信号传输要求对企业车型影响很小,企业普遍可以接受。2)除运行状态外,车辆下电或充电完成后静置状态下火灾事故占一定比例,为更全面掌握着火事故,标准提出增加下电后车辆安全数据监测要求:车辆下电或充电结束后BMS以不超过1帧/s频率保持低压监控状态1小时(电池温度、电压数据从预期效果看,结合热事件报警和下电后监测方案,理论上可以覆盖大部分的着火事故场景。3)国家平台基于电池数据进行评估识别。针对前期企业着火事故信息报送不及时、不全面问题,以及热事件报警潜在漏报可能,将电池最小并联单元电压、探针温度值从企业平台建议收集项转为国家平台强制收集项。通过实时分析电池最小并联单元电压、温度变化,通过设定阈值/模型筛选风险电池,可以反映电池状态,作为对企业报送着火事故数据的补充,一定程度弥补企业不报送热事件信号或者热事件来不及报送的不利影响。但是该方式下,需要上传大量电池数据信息(全部最小并联单元电压、温度数据对国家平台存储带来较高要求,同时如何通过电池温度、电压参数判断电池着火对国家平台也提出高的要求。3.2预期效益近年来,电动汽车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得到蓬勃发展。因为电动汽车自身具有高电压,高电能的特点,安全问题更受到全行业的重视。电动汽车的产品质量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建立相关的监管体系并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引导督促电动汽车企业对电动汽车进行数据采集和统一管理,该标准正是支撑数据采集与数据传输的重要标准,可以有力地支撑对电动汽车的实时安全监管,帮助政府部门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规范监管措施,引导和监督电动汽车企业对电动汽车的数据采集和统一管理,提高电动汽车行业的管理水平。通过公共平台的运行分析,政府能够准确了解新能源汽车的运行情况,加强对车辆运行数据的分析挖掘,梳理具有规律性、普遍性的安全问题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持续优化产品在不同场景下的安全性能,从而为制定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政策提供数据支持和依据,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并督促车企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预警,促进企业进行及时、适当地处置。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另外,公共平台通过车辆备案信息和车辆实际运行状况,运行里程,运行健康度等统计9分析,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全面深度融合,加强标准对接与数据共享,为政府准确掌握新能源汽车运行提供数据支撑,根据新能源汽车的实际运行情况和整体行业状况,制定更科学、合理的财税政策,为相关新能源汽车财税政策制定实施提供依据。GB/T32960.3《电动汽车远程监控技术规范第3部分车载终端通讯协议及数据格式》作为支撑国内电动汽车远程监管的主要标准,可以为各个地方政府建立公共平台及整车企业建立远程监控企业平台提供指导性依据,加强标准对接与数据共享,促进数据共建共享与互联互通,推动各地区各部门间数据共享交换,建立数据可信流通体系,增强数据的可用、可信、可流通、可追溯水平。通过规范行业发展,避免各个地方及企业各自发展,形成政策和技术壁垒,降低社会成本,提高行业发展效率。该系列标准为中国特有的针对电动汽车监测的标准,没有相关的国际、国外标准。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未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