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能力培养策略_第1页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能力培养策略_第2页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能力培养策略_第3页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能力培养策略_第4页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能力培养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或家庭更注重应试科目的学习,忽视劳动教育。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的规格和人才的培养结构,要求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素质教育背景下,劳动教育应满足学生好奇好问好探究的天性,使学生充满积极向上的态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本文分析了小学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建议,以提高劳动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一、小学劳动教育能力培养的意义应试教育注重知识灌输,忽视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培养了一大批“高分低能”的学生。因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劳动教育为抓手显得意义重大。(一)微观层面动脑与动手相结合,思维与能力共发展。小学阶段的任务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做人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需要。小学生兴趣爱好广泛,活泼好动,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仅要求学生循规蹈矩地坐在教室学习,必然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开展劳动教育,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同时得到发展。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满足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求。当今社会环境下,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对人才衡量的标准已经由过去注重知识而转变为核心素养,因此开展小学劳动教育,将教育与生活相结合,坚持手脑并重,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和社会中存在的自然规律,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二)中观层面守正与创新相结合,质量与效率共提升。尽管应试教育培养出大量“高分低能”的学生,但是以高考为标志的应试教育在保障教育公平,培养社会人才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不能忽视,因此,不能全盘否定教育的功效与价值,而要在原有教育的基础上针对教育存在的忽视学生能力和价值观培养等弊端进行针对性改革,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结合,保证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在小学劳动教育中,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要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教师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改变终结式的量化评价方式,形成过程式评价和终结式评价相结合、量性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发挥评价育人的作用;改变单纯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合理运用实践活动、社会服务、研学旅行等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和谐有序的学习氛围。通过教育改革,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三)宏观层面目标与实际相结合,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生产力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因此,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制约了教育的方向和人才培养水平。科技变革和产业发展对人的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当前的教育更应该注重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具有责任意识、吃苦奋斗的态度以及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对学生整个人生的发展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要的意义。二、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劳动教育在家庭缺位现象严重、忽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小学劳动教育停留于形式化等原因使增强学生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手脑并用、理论与实际并行的劳动课变成搞卫生的体力劳动和只劳动不教育的畸形状态。(一)劳动教育在家庭中缺位现象严重家庭是学生生存于其中并对学生的成长发展产生主要影响的外部世界。然而,应试教育背景下,很多家长存在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错误观念,包办学生的生活,仅要求学生将学习作为生活的主要矛盾,将学习成绩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由此出现了一大批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缺乏独立自理能力的学生。除此之外,学生成长在物质条件优越的社会环境中,学生及其父母多是独生子女,许多父母不忍心孩子吃苦,无法放手让孩子经受风雨,存在着严重的溺爱现象,对学校的各种劳动活动持有消极态度,导致学校以及教师无法大展身手,导致劳动教育效果不充分,青少年中出现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二)学校以及教师忽视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资源是劳动课程实施的载体,能够拓展劳动课程空间,保证劳动教育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但是在我国的课程建设中,教师忽视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方面,我国以往的课程都是国家设计好的,教师只需要负责将国家开发出来的课程讲好;另一方面,在以往的教师培训中,只注重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了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的培训。部分教师甚至不清楚课程资源是什么以及存在的意义,对大量的课程资源视而不见,因此,劳动课程显得乏味、单调,降低了学生对劳动课程的学习兴趣。当前,在课程资源内容方面,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课程资源仅限于整理书籍、打扫教室等生活性课程资源,缺乏对生产性劳动、服务性劳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在课程资源分布方面,重视校内资源的开发,忽视校外课程资源的挖掘;在课程资源呈现载体方面,重视实物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忽视文字与音像课程资源的利用。(三)小学劳动教育停留于形式首先,由于劳动课副科的地位,学校对劳动课的重视程度不够。许多学校没有配备专门的劳动课教师,劳动课教师由语、数、英等主科教师兼任,教师缺乏劳动教育专业背景,仅仅采用念课本的灌输方式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更严重的是,主科教师占用劳动课的现象屡见不鲜。其次,劳动教育任务单一。一些劳动课仅仅停留于除草、打扫卫生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任务,这些劳动任务对学生的影响仅停留于表面,不能够实现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领悟劳动过程的情感体验、掌握劳动技能等深层次的劳动目标。最后,部分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一些教师将劳动活动作为对犯错学生的惩罚,导致部分学生以“劳动”为耻。(四)小学劳动教育效果不明显基于功利化的应试导向,我国以往小学劳动教育出现较为明显的劳动与教育相分离的现象。一方面,部分学校利用劳动课要求学生完成大扫除任务,片面、刻板地完成劳动任务而不进行深层次的劳动教育使学生将劳动作为外界施加于自身的负担,对劳动持有消极的态度,不利于正确的劳动态度和劳动观念的树立。另一方面,一些学校开设劳动课是为了完成教材的教学目标,使劳动教育停留于理论知识认知层面,缺乏实践基础的理念学习,不能够实现培养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的目标。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能力培养策略(一)家校联动,形成劳动教育的合力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在小学生劳动教育中,学校和家庭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小学生劳动教育要综合发挥学校和家庭的功能。家庭应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一方面,家长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劳动教育教师联系,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教师沟通交流,方便教师对学生的发展情况形成全面认识,有利于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劳动教师也要自觉担负起向家长普及劳动教育的义务,帮助家长认识到劳动不是追逐利益的工具、惩罚的手段以及规训的方式,而是自主性、道德性以及创造性的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另一方面,家长应该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开展劳动活动。家庭是培养学生独立自理能力,帮助学生建构良好秩序的天然场所,为学生安排包括但不限于完成个人物品整理、清洗,以及简单的家庭清扫、垃圾分类、手工制作等方面的劳动内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二)开发课程资源,为劳动教育搭建合适的据点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坚持时代性、生活化、主体性、实践性、多样性的原则。所谓时代性,就是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深化产教融合,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所谓生活化,就是课程资源要符合学生生活需要,反映社会生活的内容;所谓主体性,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劳动课程资源利用过程中的主体主动作用;所谓实践性,就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出力流汗,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深刻认识到劳动创造价值这一内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所谓多样性就是劳动课程资源要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因此,教师既要重视校园内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也要开辟校外的课程资源,如乡村的农场、养殖场,或城市的实践基地;既要重视生活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也要注意生产性、服务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如社区志愿者活动,或利用试验田种植粮食、花卉等;既要注重实物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也要注重文字与音像课程资源的开发,如互联网中的《劳动铸就中国梦》等一系列课程资源具有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念的作用。(三)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使劳动教育走深、走实劳动教育是一门具有实践性、思想性和社会性的课程。评价方式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针对学生实践过程中的行为表现给予点评建议,帮助学生树立劳动光荣、劳动创造价值的正确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应该提高劳动课程地位,针对学生劳动过程中的突出表现要记录于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为学生以后的升学和就业提供参考。小学生关注权威人物的评价,尤其是教师。教师对小学生进行评价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作用。首先,帮助学生建立勤奋感,增强自信。其次,帮助学生获得鼓励与认可,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满足学生渴望尊重的需求。最后,为学生的活动实施情况进行针对性点评,促进学生顺利实现个性化发展。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发挥评价育人的作用。首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根据评价指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量化评价。量化评价能够确保公平性,也能够直观展现学生的发展程度。除此之外,给予学生质性评价。质性评价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体现教师的亲和力,增强劳动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质性评价能够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建议和点评,利于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其次,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全程育人的目标。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针对劳动教育,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在学生劳动的各个阶段,教师均要给予学生足够的重视,在劳动活动前期,主要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的掌握情况;在劳动活动中期,要着重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劳动活动后期,要着重磨炼学生艰苦奋斗的意志。最后,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既要充分运用学生的自评,促使学生自我反思,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也要运用教师、家长、同学等群体的评价,帮助学生看到自身发展的盲区,对自身的发展情况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劳动教育提质增效赋能统筹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为知识经验的生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劳动教育有多种开端,既可以从劳动知识和劳动情感的培养入手,也可以从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的锻炼开始,对学生的劳动教育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使其全面发展。跨学科研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五育是一个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只有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其相辅相成,才能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因此学生的学习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教师以具有实践性特征的劳动教育为抓手,在实践活动中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能够为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提供实践基础。例如,将劳动教育与彩陶的制作相结合,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也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领悟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培养学生文化认同与审美创造能力;将种植农作物与二十四节气等科学常识的学习相结合,通过学生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引导学生深刻地认识每一种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