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0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1944年,荷裔美籍天文学家柯伊伯在土卫六光谱中发现了甲烷谱线,确认土卫六存在大气。怀着对土卫六的种种好奇,人们选择送探测器对其进行近距离观察探究,于是旗舰级探测器“卡西尼”号应运而生。为了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土星及其卫星进行立体研究,“卡西尼”号携带了当时最先进的探测设备,还搭载了专门用来研究土卫六的“惠更斯”号探测器。探测器在土卫六着陆后,通过无线电传回的图像数据,我们发现土卫六似乎具有巨大的排水沟渠网络,经过证实,确定这些“水”是液态的碳氢化合物。由于土卫六地表温度很低,因此液态水不可能存在,液态甲烷和液态乙烷在土卫六中占主导地位。由于土卫六大气密布,在自身的自转和围绕土星的公转过程中会出现类似地球上的天气系统以及“水”循环。在土卫六上,甲烷和乙烷等液态碳氢化合物分子蒸发,凝结成云层,然后再汇聚成“雨”落回到地面。落回地面的液态碳氢化合物汇聚成“河流”,通过“地表径流”的方式流入“海洋”,这些与地球的水循环非常类似。根据卡西尼号拍摄到的图片(下图),中央部分箭头所指的亮斑被科学家解释为强烈的甲烷风暴。关于是不是甲烷风暴,科学家曾进行过长时间论证,他们排除了冰冷熔岩、甲烷云以及冻结的甲烷雨这几种固态液态的形式,认为图片中显示的特征必须是气态的才能解释。观测到的风暴位于土卫六赤道周围的沙丘区域正上方,由此推测这些亮斑实际上是从沙丘上扬起的尘埃流。当阳光与甲烷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分子大到足以掉落到表面时,就会形成有机粉尘,若同时近地表风速是无沙尘暴时的五倍,就会产生如此强度的沙尘暴。这个发现意味着覆盖土卫六赤道地区的巨大沙丘仍然在活跃并且不断变化。风可能会将沙丘上扬起的尘埃传送到很远的距离,从而导致土卫六上的有机尘埃全球循环。
土卫六表面的气象条件、地质活动甚至是影响全球的循环系统过程都与我们的地球极其相似。有科学家猜测,土卫六现今的地表进程就如同我们早年的地球。地球形成初期并不具备适合生命发展演化的条件,随着地球冷却,具有了氨、甲烷、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到这时生命出现的舞台才搭建好。年轻的地球表面曾受多种因素剧烈影响,如宇宙射线、闪电、火山、陨石撞击等等,同时它们也都为地球提供了大量的能量,最终将地球上的氨、甲烷、二氧化碳和水塑造成为氨基酸和核苷酸碱基。氨基酸构建蛋白质,核苷酸碱基序列构成基因,从而二者结合形成生命体,确定生物体的特征。这就是关于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假说,它的中心思想是,生命是从无生命的分子进化而来的。对此,科学家早在1953年就进行了著名的尤里-米勒实验,成功构建出了氨基酸甚至是核苷酸碱基序列。研究发现,土卫六大气中存在一种与生命起源相关的物质——丙烯氰,伴随着大气中的雷电风暴活动,可能形成复杂有机物和早期生命形式。如今的土卫六虽然表面温度极低,空气中充斥着相对于生命来讲的“毒气”,狂风席卷,漫天飞沙,环境恶劣,但是原始地球也曾是如此,在似乎绝对不可能的条件下一步一步发展孕育出了生命。土卫六目前温度只有-150摄氏度左右,但它紧邻的木星内部正在缓慢收缩,向外辐射热量,起到类似于太阳的作用。也就是说土卫六表面温度会逐渐上升,随着时光变迁、能量输入,在遥远的将来,土卫六或许将成为下一个孕育生命的星球。与此同时,对土卫六的进一步研究很有可能反过来成为破解地球生命起源的密码。(摘编自朱佳豪、张佳蕾、张睿、孟天宇、张晨《土卫六孕育生命的可能》)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土卫六具有类似地球上的天气系统,其上的甲烷和乙烷等液态碳氢化合物会蒸发、凝结、降落,并通过“地表径流”的方式流入“海洋”。B.土卫六上的沙丘区域正上方出现的亮斑,实际上是沙丘上扬起的尘埃流,当沙丘上的尘埃被扬起并传送时,就会形成如此强度的沙尘暴。C.土卫六表面的很多条件都与地球极其相似,如气象条件、地质活动,甚至是影响全球的循环系统过程等,这为其孕育生命提供了可能。D.科学家猜测土卫六现今的地表进程如同地球早年,并据此推测,土卫六在将来或许会成为下一个孕育生命的星球,只是时间还很遥远。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在描述土卫六的环境特征时,通过科学分析展现了其与地球环境的相似性,为土卫六可能孕育生命的观点提供了支持。B.文章通过解释土卫六上亮斑的成因,揭示了其地表活动的活跃性,这一论证过程严谨而有力,增强了土卫六可能存在生命的可信度。C.文章在探讨土卫六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时,采用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论证方法,包括地质活动、大气成分以及与地球的比较等,显示了论证的全面性。D.文章中提到的土卫六紧邻木星的情况,说明土卫六受到木星强大的引力影响,这种引力作用会对土卫六的地质和大气产生稳定作用,有利于生命的孕育和演化。3.土卫六为何被认为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孕育生命的星球”?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答案】1.B
2.D
3.①土卫六表面的气象条件、地质活动甚至是影响全球的循环系统过程都与我们的地球极其相似。②土卫六大气中存在丙烯氰,可能形成复杂有机物和早期生命形式。③未来土卫六在木星影响下,温度有可能升高,有可能适宜孕育生命。【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B.“实际上是沙丘上扬起尘埃流”错,原文“由此推测这些亮斑实际上是从沙丘上扬起的尘埃流”,可见是“推测”的;“若同时近地表风速是无沙尘暴时的五倍,就会产生如此强度的沙尘暴”。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说明土卫六受到木星强大的引力影响,这种引力作用会对土卫六的地质和大气产生稳定作用,有利于生命的孕育和演化”无中生有,原文“土卫六目前温度只有-150摄氏度左右,但它紧邻的木星内部正在缓慢收缩,向外辐射热量,起到类似于太阳的作用”,可见提到的土卫六紧邻木星的情况,是说明土卫六的气温有可能上升,不是选项说的“会对土卫六的地质和大气产生稳定作用”。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我们发现土卫六似乎具有巨大的排水沟渠网络,经过证实,确定这些‘水’是液态的碳氢化合物……由于土卫六大气密布,在自身的自转和围绕土星的公转过程中会出现类似地球上的天气系统以及‘水’循环”“这个发现意味着覆盖土卫六赤道地区的巨大沙丘仍然在活跃并且不断变化。风可能会将沙丘上扬起的尘埃传送到很远的距离,从而导致土卫六上的有机尘埃全球循环”“土卫六表面的气象条件、地质活动甚至是影响全球的循环系统过程都与我们的地球极其相似”可得出:土卫六表面的气象条件、地质活动甚至是影响全球的循环系统过程都与我们的地球极其相似。根据“研究发现,土卫六大气中存在一种与生命起源相关的物质——丙烯氰,伴随着大气中的雷电风暴活动,可能形成复杂有机物和早期生命形式”可得出:土卫六大气中存在丙烯氰,可能形成复杂有机物和早期生命形式。根据“土卫六目前温度只有-150摄氏度左右,但它紧邻的木星内部正在缓慢收缩,向外辐射热量,起到类似于太阳的作用。也就是说土卫六表面温度会逐渐上升,随着时光变迁、能量输入,在遥远的将来,土卫六或许将成为下一个孕育生命的星球”可得出:未来土卫六在木星影响下,温度有可能升高,有可能适宜孕育生命。(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远与近【美】托马斯·沃尔夫一个小镇坐落在伊利诺伊州北部的一个长满树木的小山脚下,在那里,小镇沿着一片草地伸展,尽头是铁轨,一条大街沿着草地伸开去。在距小镇二十五英里远的地方,有一座很大的城市,所有这些幸福的居民都从事着一种平静安适的生活,将太阳当作劳作兴起与收敛的时钟,他们有的是农场主,有的是木匠,有的是商人,还有的则是打零工的,所有人都劳作着;但是在温暖的午后,他们会坐在屋门边,抽着烟,以冥想的方式考虑着上帝的存在。当火车在小镇边上喘息着停下来,又隆隆地起动前进时,他们都这么想着:上帝的手在操纵着这一切啊。不久之后,一个神秘的陌生人来到小镇上。他拥有在大城市里的绅士所拥有的一切;他的衣服无可挑剔,他的烟斗价值连城,他打着一个让人一看便知他生活优裕的丝绸领结,说话慢声细语,好像永远都在冥思苦想。每天他都准时去坐火车到那个很大的城市去,在那里度过他的整个一天,然后,在晚上九点钟,再坐火车回到这个小镇上来。不论刮风还是下雨,这个神秘的陌生人的这一例行公事从不改变。一连几个月,这个陌生人从未与任何人交谈过。镇上的人们在星期天都把他们擦干净了的孩子带到那个神秘的陌生人常坐的门槛上来,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够和他交谈上几句;或者是那些在街角上闲逛的人慢慢地在他身后,喋喋不休地说着自己的希望与梦想,只希望能够引起他的注意。但是,这个陌生人并没有任何反应,他只是坐在那里,望着铁轨的另一边,沉默不语,伤心地想着他自己的事情。而当他们问他在那个大城市里都干了些什么时,他总是微微地一笑,回答说他是一个流浪的人。但村民们并不理解,这样的一个人,怎么会在流浪呢?时间一长,他们就都叫他“怪人”。由于他日复一日地出现在镇上,镇上的人们便不再把他当作陌生人了,而把他当作了他们中的一个,只是他在他们眼里是一个谜,一个不可思议的东西;虽然他们都认识他,但是他们并不理解他,因为他们不懂得他在那大城市的生活,更不懂得他在那边的理想和追求。其实,不光是他们不理解他,就连他也不懂得他们——这些思想一致、平平稳稳地过着安逸日子的人。有一天,他从那个大城市里带来了一支大望远镜。他把那支望远镜安装在自己的房间里,然后伸出窗外,以便越过树丛,越过草地,越过田野,越过那一条水沟,看到那边的大城市。他用一种永不满足的渴望的眼神望着那里,直到他死去。那城市对他而言是如此的近,几乎触手可及;他又如此地迷恋着那城市,迷恋得忘却了自己。正是这一点,人们并不理解——为什么一个人能如此痴迷于一个离他如此远的东西呢?但是,每次有火车开往那个城市时,他都会悲伤地微笑着,十分激动地说:“连接两地的,是爱啊。”但是镇上的人们都认为他是一个疯子,而他则笑得更欢了。他说:“是的,是的,我是一个疯子,但是我又很清醒,我只是不像你们那样地看待事物罢了。”后来,他变得越来越忧郁,越来越悲观了,而望向窗外的眼睛也越加迷茫,直到有一天生命的尽头。他死后的那座坟就埋在山上,坟墓上面刻着他死时的年纪——四十八岁。(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镇居民平静安适地劳作着,过着一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牧歌式生活。B.镇上的人们对“怪人”的态度由开始的热情、好奇转变为疏远,最终认为他是个疯子。C.“怪人”之所以被小镇居民称为“怪人”,是因为他的衣着、举止以及行为都与众不同。D.“怪人”望向窗外的眼神变得迷茫,表明他对无法实现理想的苦闷和无人理解的悲伤。5.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叙述了小镇平静安适的生活,“上帝的手在操纵着这一切啊”折射出居民们对命运的敬畏。B.“怪人”与小镇居民的生活方式格格不入,对大城市生活痴迷向往,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与苦闷,为后文他的死做了铺垫。C.“大望远镜”在文中起着贯穿情节的作用,“怪人”每次都用它望着远方,这一细节凸显出他内心对城市生活的渴望。D.小说以“怪人”之死作为结局,使故事陡然产生波澜,同时又以悲剧收尾,有利于激发读者的进一步思索。6.小说在叙事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7.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标题“远与近”的理解。【答案】4.B
5.D
6.①第三人称。本文以“他”这个神秘陌生人为主要写作对象,客观地叙述了他与周围人们的故事;②顺叙。本文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依次写了陌生人的到来,人们与他的交往,陌生人死亡,叙事流畅;③散文化叙事,淡化情节。文章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没有尖锐的矛盾冲突,于平淡中叙事。7.①他每天都坐火车到远处的大城市,晚上再坐火车回到栖息的小镇上,这是外在距离上的“远与近”;②镇上的人们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够和他交谈上几句,或者希望通过自己的言行引起他的注意,但是这个陌生人并没有任何反应,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他们的距离虽近却远;③他从那个大城市里带来了一支大望远镜,用一种永不满足的渴望的眼神望着那边的大城市,那城市对他而言几乎触手可及,心中向往的美好世界虽无法抵达,却支撑着他的生活,虽远却近。【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好奇转变为疏远”错误。根据原文“但村民们并不理解,这样的一个人,怎么会在流浪呢?时间一长,他们就都叫他‘怪人’”可知,文中并没有提到村民们疏远他,而是对他的行为不理解。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使故事陡然产生波澜”错误。整篇文章以时间顺序,层层递进,情节算不上曲折委婉,更谈不上陡然产生波澜。“怪人”无法实现理想,无人理解,望向窗外的眼神变得迷茫,最终的死亡在意料之中。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叙事特点的能力。分析小说的叙事特点可以从叙事视角、叙事顺序、叙事手法、叙事语言等角度切入分析。从叙事视角上看,全文讲述的是“他”的故事,以第三人称的叙事视角更加客观理性地叙述了他与周围人们的交往以及他内心的复杂情感,第三人称的视角便于多角度叙事,使他与周围人们的内心都更加直白地显现出来;从叙事顺序上看,本文采用顺叙的手法,按照时间顺序层层递进,徐徐展开了故事内容,再现了他从到来到最终死亡的故事,脉络清晰,易于理解;从情节安排及叙事语言上看,本篇小说叙述平淡,语言平实质朴,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也没有尖锐的矛盾冲突,更接近散文的叙事模式,呈现散文化的特点。【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分析标题的内涵可从表层、深层、主题等角度进行分析。从表层上看,标题“远与近”可以是外在距离上的“远与近”。主人公他每天“都准时去坐火车到那个很大的城市去,在那里度过他的整个一天,然后,在晚上九点钟,再坐火车回到这个小镇上来”,这是他从近处的栖息之所到远处的梦想之地再回到近处的表现;从深层上看,标题“远与近”可以是内在心灵上的“远与近”。“这个陌生人从未与任何人交谈过”“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够和他交谈上几句”“只希望能够引起他的注意”“但是,这个陌生人并没有任何反应……伤心地想着他自己的事情”“不光是他们不理解他,就连他也不懂得他们”,由此可见,他与周围的人们生活在同一小镇上,但是却互相不理解,心与心是隔阂的、疏离的,他们的距离虽近却远;“他从那个大城市里带来了一支大望远镜”“他用一种永不满足的渴望的眼神望着那里,直到他死去”“那城市对他而言是如此的近”“他又如此地迷恋着那城市,迷恋得忘却了自己”“连接两地的,是爱啊”等内容,可以看出他虽然无人理解,但心中向往的美好世界却支撑着他的生活,让他有所期盼,他与向往的美好世界虽远却近。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人生性命当富贵者,初禀自然之气,养育长大,富贵之命效矣。文王得赤雀,武王得白鱼、赤乌。儒者论之,以为雀则文王受命,鱼乌则武王受命;文、武受命于天,天用雀与鱼乌命授之也。天用赤雀命文王,文王不受,天复用鱼鸟命武王也。若此者谓本无命于天修己行善善行闻天天乃授以帝王之命也。故雀与鱼乌,天使为王之命也,王所奉以行诛者也。如实论之,非命也;命,谓初所禀得而生也。人生受性,则受命矣。(节选自《论衡·卷三》)材料二:楚子①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节选自《左传·宣公三年》【注】①楚子:楚庄王,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若此者/谓本无命/于天修己行善/善行闻/天天乃授以帝王之命也B.若此者谓/本无命于天/修己行善/善行闻天/天乃授以帝王之命也C.若此者/谓本无命于天/修己行善/善行闻天/天乃授以帝王之命也D.若此者谓本/无命于天修/己行善/善行闻天/天乃授以帝王之命也9.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者”指尊崇儒学、通习儒家经书的人,汉代以后泛指读书人。B.“赤雀”是传说中的瑞鸟,象征吉祥,与材料二中的“鼎”都象征着天命。C.“王孙”是古代对人的尊称,在文中指周定王派去犒劳楚庄王,名为满的人。D.“卜”即预卜,“卜世三十,卜年七百”意为周朝的国运将有三十代君王,享国七百年。10.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认为,人的命运是自然形成的,人的富贵与否也是天生的,但可以通过后天修养上达于天。B.材料二通过王孙满之口,宣扬了周德虽衰但天命未改的观点,同时警告楚庄王不要有不臣之心。C.两则材料虽然都涉及了“天命”,但它们的观点并不相同,材料一否定天命,材料二肯定天命。D.从两则材料可以看出,古人对天命、人事的理解并不统一,有时天命也被用作政治工具。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如实论之,非命也;命,谓初所禀得而生也。(2)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答案】8.C
9.C
10.A11.(1)按照实际情况来评论它,这不是关于命运的说法,命运,是说最初承受自然之气而形成生命的时候(就决定了的)。(2)德行美好光明,鼎虽然小,也是重的;如果奸邪昏乱,鼎虽然大,也是轻的。【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像这样的情况,是说原本没有从上天那里受命,而是修养自身、施行善行,善行被上天知晓,上天于是授予他帝王的天命。“若此者”是假设句的上半句,“者”一般放在上半句末尾,其后应断开,排除BD;“本无命于天”是状语后置句,中间不能断开,其后应断开,排除A。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能力。C.“‘王孙’是古代对人的尊称,在文中指周定王派去犒劳楚庄王,名为满的人”错。“王孙”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文中指周定王的孙子,名满。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人的命运……但可以通过后天修养上达于天”错误。材料一说的是“人生性命当富贵者,初禀自然之气,养育长大,富贵之命效矣”“如实论之,非命也命,谓初所禀得而生也。人生受性,则受命矣”,可知富贵是“受命”注定的,并非人力可以改变。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如实”,按照实际情况;“论”,论述、讨论;“命”,在这里指上天注定的命运;“禀”,承受、领受。(2)“休明”,美好清明;“奸回”,奸恶邪僻;“虽小,重也”“虽大,轻也”,判断句。参考译文:材料一:人生下来命中注定应当富贵的,最初承受自然之气而孕育生长,富贵的命就显现出来了。周文王得到赤雀,周武王得到白鱼、赤乌。儒家学者议论这件事,认为赤雀就是周文王承受天命的象征,白鱼、赤乌就是周武王承受天命的象征;周文王、周武王承受天命于上天,上天用赤雀和白鱼、赤乌授命给他们。上天用赤雀授命给周文王,周文王不接受,上天又用白鱼、赤乌授命给周武王。像这样的说法,是说本来没有从上天那里承受天命,修养自身施行善政,善行被上天听闻,上天于是授给帝王之命。所以赤雀和白鱼、赤乌,是上天让他们成命。所以赤雀和白鱼、赤乌,是上天让他们成为帝王的命令,是帝王奉行天命进行征伐的依据。按照实际情况来评论它,这不是关于命运的说法,命运,是说最初承受自然之气而形成生命的时候(就决定了的)。人生下来接受天性,就承受了天命。材料二:楚庄王攻打陆浑之戎,于是到达雒水,在周王室的疆界检阅军队。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庄王。楚庄王问起了九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回答说:“统治天下在于道德,不在于鼎。从前夏朝施行德政的时候,远方的国家把物产描绘成图像进献,九州的长官进贡青铜铸造九鼎并把图像铸在鼎上,各种事物都得以完备,让百姓了解神灵和怪物。所以百姓进入江河湖泊和深山老林,不会碰到不顺利的事。螭魅魍魉这些鬼怪,都不会遇到。因而能够使上下和谐,以接受上天的福佑。夏桀昏乱无德,九鼎迁到商朝,经历了六百年。商纣暴虐无道,九鼎又迁到周朝。德行美好光明,鼎虽然小,也是重的;如果奸邪昏乱,鼎虽然大,也是轻的。上天赐福给有美德的人,是有一定期限的。成王把九鼎安放在郏鄏,占卜的结果是传三十代,享国七百年,这是上天所决定的。周朝的德行虽然衰微,天命还没有改变,鼎的轻重,是不可以询问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御街行·秋日怀旧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以写景为主,景中含情,以寒夜秋声衬托主人公所处环境的冷寂。B.“寒声碎”一句中的“寒”字,既点明深秋的时令,也令人产生孤寒萧瑟之感。C.下片“愁肠”三句,写愁肠百结,无法排遣,美酒还未入口就已经化作成了泪。D.全词通过描写秋夜月色,抒发了词人的羁旅情怀和相思之情,极尽委婉曲折。13.本词与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都有“月”这一意象,但所蕴含的情感有区别。请简要分析。【答案】12.D
13.两首词都以月为意象,但范词更多地表达了思乡之情,而张词则展现了词人的高洁志向。范词通过描写秋夜月色,抒发了词人的羁旅情怀和孤独之感。词中的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表达了词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张词中的“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通过描绘洞庭湖的美景,表达了词人高洁的情怀和豪迈的气概。【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全词通过描写秋夜月色,抒发了……极尽委婉曲折”错。词的上片通过对秋声、秋色的描绘,渲染出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写词人长夜不寐,无法排遣幽愁别恨的情景和心态。并不是全词都在描写月色。而且词中有直接抒情,如“长是人千里”“谙尽孤眠滋味”,所以“极尽委婉曲折”表述也不准确。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象和
情感的能力。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中的“月”意象,蕴含了词人深深的思念和哀愁。在这首词中,词人借助月光来传达自己与远方亲友分隔两地、无法相见的思念之情。他用“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来表达这种情感将明月与人的距离相对比,凸显了人的孤独和思念的深沉。而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的“月”则蕴含了词人豁达开阔的胸襟和超凡脱俗的情感。在这首词中,词人借明月表达自己的心志,他以明月为伴,超脱尘世的纷扰,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他以“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来描绘洞庭湖的清澈和明月的皎洁,展现了他内心的纯洁和坦荡。“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则借助月亮表明自己光明磊落、心地纯洁、肝胆照人。(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______,______”来劝诫太宗要善于选拔任用有才能的人,同时要采纳好的建议。(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通过“______,______两句,指出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民,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3)《六国论》中,苏洵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借此讽谏北宋王朝不要以贿赂的方法苟且偷安。【答案】
①.简能而任之
②.择善而从之
③.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④.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⑤.赂秦而力亏
⑥.破灭之道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简、赂。三、语言文字运用(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如果说一手烟伤害的是自己,二手烟伤害的是身边的人,无形的三手烟则无处不在,害人害己。吸烟者家中以及网吧、餐厅、酒吧、旅馆、歌厅等公共场所,往往是三手烟“威胁”最大的地方。尽管公共场所划有专门的吸烟区,但烟雾很容易通过门窗、走廊和通风系统等扩散,以及附着在吸烟者的衣物、毛发、皮肤表面,导致非吸烟区被污染。人们在吸烟或二手烟暴露后,还会将其身上附着的三手烟带回到家中,危害亲人的健康。此外,吸烟者的家庭用车以及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也是三手烟的重污染区,这是因为车厢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环境,具有较高的表面空间比,更容易吸附和长期滞留烟雾残留物。15.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与文中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行动写照。B.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C.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D.“五一”期间,各大旅游景点迎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一派火热景象。16.请概括材料主要内容,要求至少使用一处包含因果关系的复句,不超过60个字。【答案】15.B
16.因为三手烟容易扩散,且吸附和长期滞留烟雾残留物,所以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常受其污染,危害人们健康。【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点符号作用的能力。文中的引号表示强调。A.表示引用。B.表示强调。C.表示反语或讽刺。D.表示特定称谓。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压缩语段并变换句式的能力。“吸烟者家中以及网吧、餐厅、酒吧、旅馆、歌厅等公共场所,往往是三手烟‘威胁’最大的地方”“
此外,吸烟者的家庭用车以及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也是三手烟的重污染区”指出三手烟的重污染区;“烟雾很容易通过门窗、走廊和通风系统等扩散,以及附着在吸烟者的衣物、毛发、皮肤表面,导致非吸烟区被污染”“这是因为车厢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环境,具有较高的表面空间比,更容易吸附和长期滞留烟雾残留物”说明其原因。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复句进行整合即可。四、作文(5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学者认为,人们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受到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而发觉某一观点很少有人理会,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如此循环往复,便会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这一现象被称为“沉默的螺旋”。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社会、学校、家庭等不同层面的生活中。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打破“沉默螺旋”勇敢发出声音在我们的社会中,一种名为“沉默螺旋”的现象悄然盛行。在面对纷争时,有人“各扫自家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表示沉默;有人却如鲁迅般有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的觉悟,不甘沉默。私以为,在渐趋于冷漠、人际交涉低频的社会中,这种沉默螺旋的存在,无疑使许多宝贵的声音和观点被埋没。因此,我们需要打破沉默螺旋,勇敢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打破沉默螺旋需要我们有勇气面对可能的孤立。在社交环境中,我们常常害怕被孤立或排斥,因此选择沉默。然而,如果我们能勇敢地面对这种可能的孤立,我们便能打破沉默螺旋。于时代洪流中,为民族大义发声者不在少数。在一切从洋的社会环境下,梁启超奋起执笔高呼,他相信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并非俱为糟粕;于中国青年垂头丧气之际,鲁迅先生敢于执笔呐喊,唤醒青年人沉睡的灵魂,鼓励广大青年为民族觉醒而发声,为改变社会而发声。他们皆为勇于发声之人,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发声,中华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地发展,中国人民得以从愚昧中惊醒。在当今信息时代,我们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观点,或在公共场合坦诚地表达看法,或者哪怕就是课堂上一次勇敢地质疑,即使可能会遭受一些批评或反驳,但我们也通过这种方式传达了自己的声音。打破沉默螺旋需要我们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人是一株会思想的苇草。”当我们面对某种观点或行为时,不应盲目跟随大多数人,而应独立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见解。从诸子百家到古希腊哲学,从文艺复兴到新文化运动,具有冷静判断能力,敢于、乐于思考的人们,逐步让世界更多元;马克思在工人群体还像一群无头苍蝇,资本主义快速膨胀的时代,就开始了他伟大而不朽的思考,他对于排挤与不理解习以为常,冷静地思考与判断,终被载入史册。陈寅恪说:“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冷静地对世间万物进行思考,拥有独立的思想,敢于为自己发声,让我们书写更加纯粹的人生。打破沉默螺旋也需要作为大多数的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兴城市智能交通网络方案
- 生态湖泊水质监测运维方案
- 养老院VRV空调系统调试方案
- 城市更新房屋征收应急方案
- 锦州-PEP-2024年10版小学6年级英语第五单元寒假试卷
- 宗祠落成典礼活动合同(2篇)
- 调味品小作坊生产管理制度
- AI智能营销数据分析技术合作协议范本
- 丹东2024年03版小学英语第四单元期末试卷
- 校舍建设质量监测方案
- 无线通信-移动通信基本概念
- 中小学衔接的思考
-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2008
- 北京实体书店扶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 护士工作站系统发生故障时的应急预案与流程
- 【教师必备】部编版四上语文上册第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 附件3-“三高共管六病同防”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工作台账(参考模板)
- Unit 1 Food comments 课件-高中英语外研版(2019)必修第二册
- 《安徒生童话》读书分享名著导读ppt
- 苏教版(SJ)2022~2023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 提高六年级数学教学成绩的建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