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方案
前5
本规范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5年3月30日以建函[2005]84号《关
于印发200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修订计戈IJ(第一批)的通知》的要求,由中国某
国际工程总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建筑物防雷规范》GB50057-95(2000年版)进行
了修订。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是:
1.增加了关于术语的一章;
2.改变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的措施;
3.补充使用不同金属的外部防雷装置的要求;
(4)修改防侧撞法规;
5详细规定电气和电子系统选择电涌保护器的要求;
6.简化地球年平均雷击密度的计算公式,相应调整估计雷击次数的数值,判
断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7.有些条款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
本规范中用粗体字标注的条款是强制性的,必须严格执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强制性条文的管理和解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负责日
常管理,中国某国际工程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本规范的过程中,
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际,总结经验,注意资料的积累。如有修改或补充,请将您
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中国某国际工程公司本标准组织单位、主编单位、参加单位
和主要起草人
目录
1总则4
2术语4
3建筑物的防雷分类7
4建筑物的防雷措施8
4.1基本规定8
4.2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9
4.3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14
4.4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17
4.5其他防雷措施19
5防雷装置21
5.1防雷装置使用的材料21
5.2接闪器22
5.3引下线25
5.4接地装置25
6防雷击电磁脉冲27
6.1基本规定27
6.2防雷区和防雷击电磁脉冲27
6.3屏蔽、接地和等电位连接的要求29
6.4安装和选择电涌保护器的要求35
附录A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38
附录B建筑物易受雷击的部位40
2
附录C接地装置冲击接地电阻与工频接地电阻的换算41
附录E分流系数kc43
附录F雷电流44
附录G环路中感应电压和电流的计算44
附录H电缆从户外进入户内的屏蔽层截面积44
附录J电涌保护器45
J.1用于电气系统的电涌保护器45
J.2用于电子系统的电涌保护器48
1总规则
L0.1为使建筑物(含构筑物,下同)的防雷设计因地制宜地采取防雷措施,防止或
减少建筑物雷击造成的人身伤害和文物财产损失,以及雷电电磁脉冲造成的电气
和电子系统的损坏或误操作,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特制定本规
3
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删除:本规范不适用于
天线塔、普通天线电视接收系统、油罐和化工室外装置的防雷设计。
1.0.3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应在认真调查地理、地质、土壤、气象、环境等条件,雷
电活动规律和被保护对象特点等的基础上进行。,并应详细研究和确定防雷装置
的形式和布局。
1.0.4建筑物的防雷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操作语言
2.0.1闪电对地。
一次或多次与雷云中的大地(包括地面上的突起物)放电。
雷击
雷击地面时的放电。
雷击的打击点
撞击地面或其突出物(例如,建筑物、防雷装置、室外管道、树木等)的点。).
一次闪电可能会有多个雷击点。
雷电电流
流经雷击点的电流。
2.0.5防雷系统(LPS),一种防雷装置
用于减少建筑物上或附近雷击造成的物质损失和人身伤害,由外部防雷装置和
内部防雷装置组成。
2.0.6外部防雷装置的外部防雷系统
它由避雷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
4
注:与被保护建筑完全分离的外部防雷装置称为独立外部防雷装置,其接闪器
称为独立接闪器。
2.0.7内部防雷装置的内部防雷系统
它由防雷等电位连接和与外部防雷装置的间隔距离组成。
2.0.8避雷器接地系统
它由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金属屋顶、金属构件等组成。
注:原规范中避雷针称为避雷针,避雷带称为避雷带,避雷线称为避雷线,避
雷网称为避雷网。
2.0.9引下线引下线系统
用于将雷电电流从接闪器传导至接地装置的导体。
接地装置的接地终端系统
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和用来传导雷电流并将其散射到大地中。
接地体的接地电极
埋在土壤或混凝土基础中用于分散的导体。
接地导体
从引下线断开卡或线变化到接地体的连接导体;或者从接地端子和等电位联结
带到接地体的连接导体。
直接闪电
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其他物体、大地或外部防雷装置,产生电效应、热效应
和机械力。
2.0.14雷电静电感应雷电静电感应
由于雷云效应,附近导体上感应出与雷云符号相反的电荷。当雷云放电时\导
5
频信道中的电荷被迅速中和,导体上的感应电荷被释放。如果不排入附近的地面,
就会产生很高的电位。
2.0.15雷电电磁感应雷电电磁感应
由于雷电流的快速变化,在周围空间产生瞬态强电磁场,在附近导体上感应出
很高的电动势。
雷电感应雷电感应
雷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雷电静电感应和雷电电磁感应,可能引起金属
部件之间的火花放电。
雷电浪涌
雷电击中防雷装置或线路,雷电静电感应或雷电电磁脉冲产生具有过电压和过
电流的瞬态波。
2.0.18雷电浪涌侵入输入服务的雷电浪涌
由于雷电对架空线、电缆线或金属管道的影响,雷电波即雷电浪涌可能会沿着
这些管道侵入房屋,危及人身安全或损坏设备。
2.0.19雷电等电位连接(leb)
单独的金属物体通过连接导体或电涌保护器直接连接到防雷装置,以减少雷电
流引起的电位差。
2.0.20等电位联结带的联结杆
连接金属装置、外来导电物体、电力线路、电信线路和其他线路,与防雷装置
进行等电位连接的金属带。
2.0.21等电位连接的连接导体
将分离的导电物体连接到防雷装置的导体上。
6
2.0.22等电位连接网络的连接网络(BN)
将建筑物中所有导电物体及其内部系统(带电导体除外)相互连接的网络。
接地系统的接地系统
将等电位连接网络和接地装置连接在一起的整个系统。
2.0.24避雷带(避雷带中的LPZ)
划分雷电电磁环境的面积,一个防雷区的面积接口不一定要有物理接口,比如
不一定要有墙壁、地板或天花板作为面积接口。
2.0.25雷电电磁脉冲(LEMP)
雷电通过电阻、电感、电容耦合产生的电磁效应包括雷电浪涌和辐射电磁场。
电气系统电气系统
由低压电源元件组成的系统。
注:也称“低压配电系统”或“低压配电线路”。
电子系统电子系统
由敏感的电子元件组成的系统。例如,由通信设备、计算机、控制和仪器系统、
无线电系统和电力电子设备组成的系统。
2.0.28建筑内部系统
建筑中的电气和电子系统。
电涌保护装置(SPD)
限制瞬态过电压和释放浪涌电流的装置。它包含至少一个非线性元件。
保护模式保护模式
系统电涌保护器的保护元件可以连接到相反的相位、相反的接地、相反的中性
线、中性线接地以及它们的组合。系统的电子浪涌保护器的保护元件连接在线路
7
之间,称为差模保护,线路与地之间的连接称为共模保护。这些连接模式统称为
保护模式。
2.0.31最大连续工作电压(UC)
电气系统电涌保护器保护模式下可持续施加的最大平均根电压或DC电压;在不
降低电涌保护器传输特性的情况下,可以连续施加到电子系统电涌保护器端子上
的最大平均根电压或DC电压。
2.0.32标称放电电流(英寸)
流过电涌保护器的8/20us电流波形的峰值。
脉冲电流(limp)
它由三个参数定义:电流幅度1peak、电荷Q和单位能量W/R。
2.0.34用limp测试电涌保护器的电涌保护器
能够承受典型波形为10/350ixs的部分雷电流的电涌保护器需要进行相应的
Iimp电流冲击试验。
2.0.35i类试验中的i类试验
电气系统中进行I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应以标称放电电流In,2/50us冲击电
压和最大冲击电流limp进行试验。I级测试也可以用T1加一个方框来表示,也就是。
2.0.36电涌保护器用In测试的电涌保护器用In测试。
能够承受典型波形为8/20us的感应浪涌电流的浪涌保护器需要进行相应的冲
击电流试验。
2.0.37ii类试验中的ii类试验
电气系统中采用H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应在标称放电电流In,1.2/50Us冲击
电压和8/20Us电流波最大放电电流Imax下进行试验。ii级测试也可以用T2加号
8
框来表示,即。
2.0.38用组合波测试电涌保护器的电涌保护器
能够承受典型波形为8/20ixs的感应浪涌电流的浪涌保护器需要进行相应的I/S
C短路电流冲击试验。
2.0.39iii类试验中的iii类试验
电气系统中,三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应进行组合波试验。组合波定义为23组
合波发生器产生的1.2/50LXs开路电压Uoc和8/20us短路电流Isc。iii级测试也
可以用T3加一个方框来表示,也就是。
2.0.40电压开关型电涌保护器
没有浪涌时是高阻抗,有电压浪涌时突然变成低阻抗。通常采用放电间隙、充
气放电管、可控硅或三端双向可控硅作为这种电涌保护器的元件。这种电涌保护
器也称为“十字型”电涌保护器。开关电涌保护器具有不连续的电压/电流特性。
2.0.41限压型电涌保护器的限压型电涌保护器
没有浪涌时,阻抗较高。随着浪涌电流和浪涌电压的增大,阻抗不断减小。通
常,压敏电阻和抑制二极管用作这种电涌保护器的元件。这种电涌保护器也称为
“钳形”电涌保护器。限压电涌保护器具有连续的电压和电流特性。
2.0.42组合式电涌保护器的组合型电涌保护器
由电压开关元件和电压限制元件组成的电涌保护器具有电压开关型、电压限制
型或两者兼有的特性,这取决于所施加电压的特性。
测量的极限电压
施加指定波形和振幅的冲击波时,电涌保护器端子之间测得的最大电压。
2.0.44电压保护等级电压保护等级(Up)
9
表征电涌保护器限制端子间电压的性能参数可以从优先值列表中选择。该值应
大于测得的极限电压的最高值。
2.0.451.2/50脉冲电压1.2/50脉冲电压
规定的波头时间T1为1.2ns,半值时间T2为50Rs
2.0.468/20脉冲电流8/20脉冲电流
规定的波头时间T1为8us,半值时间T2为20Us
2.0.47设备的额定冲击电压和设备的耐受电压(UW)
设备制造商给出的设备冲击电压额定值,表明其绝缘抗过电压能力。
插入损耗
在电气系统中:在给定的频率下,连接到给定供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的插入损
耗定义为被测电涌保护器在紧接电涌保护器接入点之后的电力线上连接前后的电
压比,结果用dB表示。
在电子系统中:在传输系统中插入电涌保护器所造成的损耗是插入电涌保护器
之前传输到后面系统部分的功率与插入电涌保护器之后传输到同一部分的功率之
比。插入损耗通常用dB表示。
回波损耗回波损耗
倒数反射系数的模数。一般用分贝(dB)表示。
2.0.50近端串扰(下一个)
串扰在被干扰信道中传输,其方向与被干扰信道中电流传输的方向相反。在被
干扰信道中产生的近端串扰的端口通常靠近或重合于被干扰信道的供能端。
3建筑物防雷分类
3.0.1建筑物应按其重要性、使用性质、雷击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以及防雷要求分
10
为三类。
3.0.2在可能遭受雷击的地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划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任何制造、使用或储存爆炸物及其制品的危险建筑,都会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
和爆震,造成巨大的破坏和人身伤害。
一、凡制造、使用或储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等大量爆炸性物质的建
筑物,由电火花引起的爆炸,将造成巨大的破坏和人身伤害。
在0区或20区有爆炸危险的建筑物。
在1区或21区有爆炸危险的建筑物,由电火花引起,会造成巨大的破坏和人
身伤害。
(补充知识:0区: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或长时间出现的环境;
1区: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21区:有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易燃液体的环境,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
3.0.3在可能遭受雷击的地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会堂、办公楼、大型展览展示建筑、大型火车站和机场、国宾馆、国家
级档案馆、大城市重要供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
注:机场不包括停放飞机的空地和跑道。
3.国家计算中心、国际通信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的建筑(删除:并装有
大量电子设备)。
4个国家特级和甲级体育馆。
5.制造、使用或储存爆炸品及其制品的危险建筑物,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巨
大破坏和人身伤害。
II
6爆炸危险区域在1区或21区的建筑物(原:1区爆炸危险区域建筑物),电火
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会造成较大的破坏和人身伤害。
7.2区或22区有爆炸危险的建筑物(原:2区或11区有爆炸危险的建筑物)。)。
8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制密闭气罐。
9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5(原:0.06)次/a,部委和省的办公楼,其他重要或人
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和火灾危险场所。
10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25(原:0.3)次/a的居住建筑、办公建筑等一般民用建
筑或一般工业建筑。
注:估计的雷击次数应根据本规范附录A进行计算。
3.0.4在可能遭受雷击的地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
1.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建筑和省级档案馆。
2预计雷击次数大于等于0.01(原始:0.012)次/a且小于等于0.05(原始:0.06)
次/a的部委、省级机关办公建筑、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和火灾危险场
所。
原文:预计雷击次数大于等于0.012次/a,小于等于0.06次/a.部委和省的办
公建筑及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
3预期雷击次数大于等于0.05次/a且小于等于0.25次/a的居住建筑、办公建
筑等一般民用建筑或一般工业建筑3。原四条合并为本条,原四条为:预计雷击次
数大于等于0.06次/a的一般工业建筑。
原文:预期雷击次数大于等于0.06次/年且小于等于0.3次/年的居住建筑、办
公建筑和其他一般民用建筑。
原第五条删除。
12
4孤立的高层建筑如烟囱、水塔等。平均雷暴日大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15m以
上;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15d/a的地区,高度20m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高层
建筑。
4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4.1基本条款
4.L1各类防雷建筑物应设置外部防雷装置,防止直接雷击,并采取措施防止雷电
波侵入。
本规范第3.0.3条第5、6、7款规定的一类防雷建筑物和二类防雷建筑物应采取
防感应雷措施。
4.1.2各类防雷建筑物应设有内部防雷装置。
1在建筑物的地下室或地下一层,下列物体应与防雷装置连接:建筑物金属体、金
属装置、建筑物内的系统、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道。
2.除本条第1款的措施外,还应考虑外部防雷装置与建筑物金属体、金属装置和
建筑物内部系统之间的距离。
4.1.3本规范第3.0.3条第2、3、4款规定的二类防雷建筑物,应采取防止雷电电
磁脉冲的措施。当建筑物内与系统相连的设备的重要性较高,而雷电磁场环境和
施加在设备上的雷电浪涌不能满足要求时,其他防雷建筑物也应采取措施防止雷
电电磁脉冲。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措施见本规范第6章。
4.2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4.2.1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直接防雷措施,即外部防雷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安装独立的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线或避雷网,使被保护的建筑物、遮光罩、
13
辐射管等伸出屋顶的物体都在避雷器的保护范围内。架空避雷网的网格尺寸不应
大于5niX5m或6mX4mo
2.排放管、呼吸阀、排气管等喷嘴外部的以下空间。排放爆炸性危险气体、蒸
汽或粉尘应在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如有管帽,应按表4.2.1的规定确定;没有盖
帽的时候,应该是管口上方半径5m的半球。接闪器和闪电之间的接触点应位于上
述空间之外。
3.通风管、呼吸阀、排气管等。排放爆炸性危险气体、蒸汽或粉尘。当它们的
排放物达不到爆炸浓度,长时间点燃燃烧,发生事故时,排放物能达到爆炸浓度
的通风管道和安全阀,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只能保护管帽,没有管帽时只能保护管
口。
4独立避雷针的杆塔、架空避雷线的末端和架空避雷网的每根支柱上至少应设
一根引下线。引下线应采用金属制成或用钢筋网焊接、绑扎连接的塔、柱。
表4.2.1带帽喷嘴外部和接闪器保护范围内的空间
设备中的压力
帽上方的垂直距离喷嘴的水平
和环境空气压与空气相比的
离距离
力之间的压差排放量
(m)(m)
(千帕)
<5比空气重一个2
5~25比空气重2.5五
W25比空气轻2.5五
或者比空气
>25五
轻。
注:相对密度小于或等于0.75的爆炸性气体定义为比空气轻的气体;相对密
14
度大于0.75的爆炸性气体被定义为比空气重的气体。
5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或网的支柱及其接地装置与被保护建筑物及其附属
的管道、电缆等金属物体之间的距离(图4.2.1)应按下列公式计算,但不应小于
3m。
图4.2.1防雷装置与被保护对象之间的距离
1-受保护的建筑;2-金属管道
1)地面部分:当hx<5Ri时,
Sal20.4(Ri+0.Ihx)(4.2.1-1)
hx25Ri时,
Sal20.1(Ri+hx)(4.2.1-2)
2)地下部分:Sei20.4Ri(4.2.1-3)
式中:Sal——空气中的间隔距离(m);sei——地下的间隔距离(m);
ri——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或网柱处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
(3);
x一受保护建筑或计算点的高度(m)o
6.架空避雷线与屋顶及伸出屋顶的罩、辐射管等物体之间的距离(图4.2.1)应
按下列公式计算,但不应小于3m
1)当(h+)<5ri时,-
2
Sa2>0.2%+0.03(h+;)(4.2.1-4)
2)当(h+)25ri时,g
Sa2>0.05&+0.06(/i+1)(4.2.1-5)
式中:sa2——接地线与被保护物体在空气中的距离(m);h——避雷针的支柱
高度(m);
L——接地线的水平长度(m)。
7.架空避雷连接网与屋顶及各种突出屋顶的罩、辐射管等物体之间的距离,应
按下列公式计算,但不应小于3m
1)当(h+Ll)<5ri时,
Sa2>:[OARt+0.06(h+幻](4.2.1-6)
2)当(h+Ll)25ri时,
Sa2之;[0.1Ri+0.12(h+,i)](4.2.1-7)
式中:sa2——接地网与空气中被保护物体之间的距离(m);
L1——接地网中间最低点沿导线到最近支柱的距离(m);
N—-从接地网中间最低点沿导线到距离11相同的最近的不同支柱
的数量。
8独立的避雷针、架空避雷线或架空避雷网应有独立的接地装置,每根引下线
16
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3。在土壤电阻率高的地区,冲击接地电阻可适当提
高,但在30003以下的地区。m,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3。
4.2.2一级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感应,包括防雷静电感应和防雷电磁感应措施,应符
合下列要求:
1.建筑物内的设备、管道、框架、电缆金属护套、钢屋架、钢窗等大型金属物
体,以及从屋顶伸出的辐射管、风管等金属物体,均应与防雷接地装置连接。
引下线应在金属屋面周围每隔1811r24m接地一次。
现浇或预制钢筋混凝土屋面,钢筋网交叉点应绑扎或焊接,每隔18m~24m利用
引下线接地。
原文:现浇或预制构件组成的钢筋混凝土屋面,其钢筋应绑扎或焊接成闭合回
路,每隔18~24nl利用引下线接地。
2平行敷设的管道、框架、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体,当其净距小于100mm
时,应采用跨接线,跨接线点间距不应大于30m;当道口净距小于100mm时,道口
也应架桥。
当长金属物体的弯头、阀门、法兰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大于0.033时,应用金
属线跨接。对于至少有5个螺栓的法兰,没有必要在非腐蚀环境中穿过它们。
3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应与电气、电子系统的接地装置共用,其工频接地电
阻不应大于103。防雷电感应接地装置与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或架空避雷网
的接地装置之间的距离应满足本规范第4.2.1条第5款的要求。
当屋内有等电位接地干线时,与防雷感应接地装置的连接不应少于两处。
原文:室内接地干线与防雷感应接地装置的连接不应少于两处。
4.2.3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电波侵入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17
1室外低压配电线路应与电缆直埋,电缆的金属护套和钢管应在入口处与等电
位联结带或防雷接地装置连接。入口处的总配电箱是否安装电涌保护器,应根据
具体情况按本规范第6章的规定确定。
2当全线采用电缆有困难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电杆、铁横担的架空线,一段
金属铠装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钢管直埋,埋深计算如下,但不应小于15m。
I>2扬.2.3
式中:1——电缆铠装或穿过电缆直接与土壤接触的埋地钢管的长度(m);
P——电缆埋设处的土壤电阻率(3。m)o
室外电涌保护器应安装在电缆和架空线的连接处。电涌保护器、电缆金属护套、
钢管和绝缘子铁脚、连接件等。应连接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30(原10)3。电涌保护器应为I类试验产品,其电压保护等级应小于或等于
2.5kV,每种保护模式的冲击电流应大于或等于10kA;如果没有室外电涌保护器,
可以选择用户的内部电涌保护器,但其使用温度应满足安装地点的环境温度,并
应安装在防护等级为IP54的箱内。电涌保护器的最大连续运行电压值和接线形式
应根据本规范附录J的规定确定;应按照本规范表5.1.2中的规定,获取连接至电
涌保护器的导线横截面。电涌保护器是否安装在家庭总配电箱内,应按本规范第
6.4.7条的规定确定。
注:当电涌保护器的连接形式为本规范表J.1.2中的连接形式2时,连接在中性线
和PE线之间的电涌保护器的浪涌电流,三相系统不小于40kA,单相系统不小于
20kAo
3电子系统的室外金属导体电路应采用带屏蔽层的电缆埋地或架空敷设。两端
的屏蔽层、加强钢丝和钢管应等电位连接至入口处的接线盒。是否在接线盒中安
18
装电涌保护器应根据本规范第6章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4当通信线路采用钢筋混凝土电杆架空线时,一段护套电缆应通过钢管直埋,
其埋设长度应按本条公式(4.2.3)计算,但不应小于15m。室外电涌保护器应安装
在电缆和架空线的连接处。电涌保护器、电缆金属护套、钢管和绝缘子铁脚、连
接件等。应连接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3。电涌保护器应为D1
型高能试验产品,其电压保护水平和最大连续运行电压值应根据本规范附录J的规
定确定。连接电涌保护器的导线截面应按本规范表5.1.2的规定确定,每个电涌
保护器的短路电流应等于或大于2kA。如果没有室外电涌保护器,可以选择用户的
内部电涌保护器,但其使用温度应满足安装地点的环境温度,并应安装在防护等
级为IP54的箱内。电涌保护器是否安装在入口处的接线盒内应符合本规范第
6.4.7条的规定。
5架空金属管道,在建筑物的出入口处,应连接防感应雷的接地装置。建筑物
100m范围内的管道每隔25m左右做一次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w(原
203)。金属支架或钢筋混凝土支架应用钢筋网焊接绑扎作为引下线,其钢筋混凝
土基础作为接地装置。
埋在地下或沟渠中的金属管道应等电位连接至等电位联结带或接地装置,以防
止建筑物进出口处的雷电感应。
4.2.4当建筑物过高或其他原因难以安装独立的外部防雷装置时,可直接在建筑物
上安装不超过5mx5m或6mX4m的避雷针或网格或混合式避雷器,避雷器应按本规
范附录B的规定沿墙角、屋顶、檐口、檐口敷设;当建筑物高度超过30nl时,首先
应沿屋顶四周敷设避雷带,避雷带应位于外墙外表面或檐口边缘垂直线之上或之
外。并且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9
1接闪器应相互连接。
2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条,沿建筑物和内院均匀或对称布置,沿周界间距不应大
于12m。
3排放爆炸性危险气体、蒸汽或粉尘的管道应符合本规范第4.2.1条第2款和
第3款的规定。
4建筑物内应装设等电位联结环(原均压环),环间垂直距离不宜大于12m。建
筑物的所有引下线、金属结构和金属设备均应与接地环连接。等电位联结环可利
用电气设备的等电位联结干线回路。
5外部防雷接地装置应在建筑物周围敷设成环状接地体,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
地电阻不大于103,并与电气、电子系统等接地装置及所有进入建筑物的金属管
道连接。该接地装置也可用于雷电感应接地。
6当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大于103时,外部防雷的环形接地体应按下列
要求敷设:
1)当土壤电阻率小于或等于500a时。m,当环形接地体所包围区域的等效
圆半径小于5m时,每根引下线应加水平接地体或垂直接地体。
当增加水平接地体时,其最小长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r=5-(4.2.4-1)F
7n
式中:一环形接地体所包围区域的等效圆半径(m);一口一
771
r——水平接地体的最小长度(m);a--环形接地体所包围的面积
(m2)o
当增加垂直接地体时,其最小长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20
'A
5-
—告4.2.4-2)
式中:1v——垂直接地体的最小长度(m)。
2)当土壤电阻率大于5003时。m至30003。m,且环形接地体所包
围区域的等效圆半径小于下式计算值时,每根引下线应加一个水平
接地体或垂直接地体。
口(4.2.4-3)
、n
当增加水平接地体时,最小总长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狂=中一g(4.2.4-4)
38077T
当增加垂直接地体时,最小总长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y修-卧小
注:当按本款敷设的接地体和环形接地体所包围区域的等效圆
半径等于或大于规定值时,可不规定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
地电阻。普通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根据50Hz电气装置的
接地电阻确定,且不应大于根据人身安全确定的接地电阻。
7当建筑物高于30m时,应采取以下措施防止侧面攻击:
1)30m至6m,在建筑物周围设置水平避雷带,并与引下线连接;
30m及以上外墙的栏杆、门窗等大型金属物体与防雷装置连接。
电源引入的总配电箱处应安装8个一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的电压
保护水平值应小于或等于2.5kV..当电力线路无屏蔽层时,各种保护方式的冲击电
流值可按公式(4.2.4-6)计算,当有屏蔽层时,可按公式(4.2.4-7)计算;不确定
21
时,冲击电流应等于或大于12.5kA。电涌保护器的最大连续运行电压值和接线形
式应根据本规范附录J的规定确定;应按照本规范表5.1.2中的规定,获取连接至
电涌保护器的导线横截面。
Amp=—(kA)(4.2.4-6)
卜nm
0.5IR
s(4.2.4-7)
impn(mRs+Rc)
式中:1——雷电流,取本规范表F.0.1T中规定的值(KA);
n--地下和架空引入的外来金属管线总数;
m——每条线路中的导体线芯总数;
r——每千米屏蔽层的电阻g/km);
r一每千米芯线电阻(33/km)。
注:当电涌保护器的连接形式为本规范表J.1.2中的连接
形式2时,连接在中性线和PE线之间的电涌保护器
的浪涌电流,当其为三相系统时,不应小于上述规
定值的4倍,当其为单相系统时,不应小于上述规
定值的2倍。
9当电子系统室外电路采用金属导线时,其引入的接线盒应配有D1型高能试验
电涌保护器,当无屏蔽层时,其短路电流可按公式(4.2.4-6)计算,当有屏蔽层时,
可按公式(4.2.4-7)计算;不确定时,应选择2kA。电涌保护器的其他参数应按照
本规范附录J.2的规定选取,连接电涌保护器的导线截面应按照本规范表5.1.2的
规定取值。
10当电子系统室外线路采用光缆时,在其引入的接线盒处的电气线路侧,当无
金属线路引出建筑物至其它自带接地装置的设备时,可装设B2型缓升速率试验电
22
涌保护器,其短路电流按本规范表J.2.1的规定应为lOOAo
11.当输送火灾爆炸危险物质的埋地金属管道从室外到室内有绝缘段时,应在
绝缘段跨接符合下列要求的电压开关型电涌保护器或隔离放电间隙:
D选用一级试验的密封电涌保护器;
2)浪涌保护器能承受的浪涌电流按本条公式(4.2.4-6)计算,其中取m=1;
3)电涌保护器的电压保护水平应低于绝缘段的冲击电压水平。不确
定的,应等于或大于L5千伏,等于或小于2.5千伏;;
4)该类管道在进入建筑物处的防雷等电位连接应在绝缘段后管道进
入室内的地方进行,电涌保护器的上端可连接到等电位连接带上。
12.一般情况下,有阴极保护的埋地金属管道在从室外到室内的入口处有一个
绝缘段,在绝缘段应跨接一个电压开关型电涌保护器,或绝缘放电间隙,满足下
列要求:
1)选用一级试验的密封电涌保护器;
2)浪涌保护器能承受的浪涌电流按本条公式(4.2.4-6)计算,其中取m=1;
3)浪涌保护器的电压保护等级应小于绝缘段的浪涌电压等级,并大于阴极
保护电源的最大端电压;
4)该类管道在进入建筑物处的防雷等电位连接应在绝缘段后管道进入室内
的地方进行,电涌保护器的上端可连接到等电位连接带上。
4.2.5当树木与建筑物相邻(原本高于建筑物)且不在接闪器保护范围内时,树木
与建筑物的净距不应小于5m。
4.3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4.3.1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外部防雷措施应采用安装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避雷带
23
或避雷针,或其混合组成的防雷装置。避雷网和避雷带应按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沿
墙角、屋顶、檐口、檐口敷设,并在整个屋顶上形成不大于lOmXlOm或12nlX8m
的网格;当建筑物高度超过45m时,首先应沿屋顶四周敷设避雷带,避雷带应位于
外墙外表面或檐口边缘或其外侧的垂直线上。雷电接受器应该相互连接。
4.3.2辐射管、风管、烟囱和其他从屋顶伸出的物体应以下列方式加以保护:
1.排放爆炸性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排气管、呼吸阀、排气管和其他管道,
应符合本章第4.2.1条第2款的规定。
2.排放非爆炸性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排放管道和烟囱,1区、21区、2区
和22区爆炸性危险场所的自然通风管道,0区和20区爆炸性危险场所装有阻火器
的排放管道、呼吸阀和排气管,本章第4.2.1条第3款规定的管道、阀门和煤气、
天然气排放管道的防雷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金属物体可不设避雷器,但应与屋顶防雷装置连接;
2)屋顶避雷器保护范围外的非金属物体应装设避雷器,并与屋顶防雷装置连
接;符合本规范第4.5.7条要求的除外。
[4.5.7对于二类和三类防雷建筑:
1当不受避雷器保护的屋顶上的孤立金属物体的尺寸不超过下列数值时,可不
要求采取附加保护措施:高出屋顶平面不超过0.3m,上表面总面积不超过1.0m2,
上表面长度不超过2.0m。
2不在避雷器保护范围内的非导电屋顶物体,当其伸出避雷器形成的平面不
超过0.5m时,可不要求避雷器的附加保护措施。]
4.3.3专用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条,并沿建筑物和内院均匀对称布置,沿周界间距不
应大于18m。当建筑物跨度较大,不能在跨度中间设置引下线时一,应在跨度两端设
24
置引下线,并减小其他引下线的间距,专用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18m。
4.3.4外部防雷装置的接地应与雷电感应、内部防雷装置、电气和电子系统共用接
地装置,并与引入的金属管道等电位连接。外部防雷装置的专用接地装置应绕建
筑物敷设成环状接地体。
4.3.5当建筑物的钢筋用作防雷装置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建筑物应利用钢筋混凝土屋顶、梁、柱和基础中的钢筋作为引下线。对于本
规范第3.0.3条第2、3、4、9、10款中的建筑物,当女儿墙内屋面钢筋网以上的
防水层和混凝土层允许无保护时一,宜采用屋面钢筋网作为避雷装置,当这些建筑
物为多层建筑物且周围人员较少时,宜采用女儿墙顶板或檐口内的钢筋作为避雷
装置。
2当基础采用硅酸盐水泥且周围土壤含水量不小于4%,且基础外表面无防腐涂
层或沥青防腐涂层时,应利用基础内的钢筋作为接地装置。当基础外表面有其他
种类的防腐层,且无桩基可用时一,建议在基础防腐层下的混凝土垫层中敷设人工
环形基础接地体。
3当混凝土中只有一根钢筋或圆钢作为避雷装置时,其直径不应小于10mm。用
作避雷装置的混凝土构件中与箍筋连接的钢筋的截面积之和不应小于直径为10mm
的钢筋的截面积。
4当基础中的钢筋网作为接地体时,其距周围地面以下不小于0.5m,每根引下
线所连接的钢筋表面积之和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S>4.24鹿(4.3.5)
式中:S为钢筋表面积之和(m2);c-分流系数,其值按照本规范附录E中
的规定。
25
5当人工基础接地体敷设在建筑物周围无钢筋的封闭条形混凝土基础内时,接
地体的尺寸应按表4的规定确定。3.5.
表4.3.5第二类防雷建筑环形人工基础接地体的最小尺寸
封闭条形基础的周圆钢,根数又直径
扁钢(毫米)
长(m)(mm)
2604X252X4)10
240至<604X504X610或3X612
<40钢的总表面积24.24m2
注:1长度和截面相同时,优先选用扁钢;
当采用多根圆钢时,敷设净距不应小于直径的2倍;
3当封闭条形基础中的钢筋作为接地体时,可按此表查得。除主筋外,
可计入箍筋表面积。
6.构件中有与箍筋连接的钢筋或网状钢筋。箍筋与钢筋、钢筋与钢筋之间的连
接,应采用土建绑扎法或松紧螺套连接,或对焊或搭接焊连接。单根钢筋或圆钢
或外部预埋连接板和导线与上述钢筋的连接应采用焊接或螺栓紧固夹连接。这些
部件必须连接成一个电路。
4.3.6普通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按50Hz电气装置的接地电阻确定,且不应大于
根据人身安全确定的接地电阻。在土壤电阻率小于或等于30003的情况下。m,当
外部防雷装置的接地体满足下列要求之一且环形接地体所包围区域的等效圆半径
等于或大于规定值时,冲击接地电阻可忽略不计;但当每根专用引下线的冲击接
地电阻不大于103时,可不按本条第1、2款敷设接地体。
1当土壤电阻率P小于或等于8003时。m,当环形接地体所包围区域的等效圆
半径小于5m时,应在每根引下线处增加一个水平接地体或垂直接地体。当增加水
26
平接地体时,其最小长度应按本章公式(4.2.4T)计算;当增加垂直接地体时,其
最小长度应按本章公式(4.2.4-2)计算。
2当土壤电阻率大于800①时。m至30003。m,且环形接地体所包围区域的等
效圆半径小于下式计算值时,每根引下线应增加水平接地体或垂直接地体。
P4.3.6-1
7n
当增加水平接地体时,最小总长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lr=-口4.3.6-2
r5077r
当增加垂直接地体时,最小总长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p-5501A
lv=-%3.6-3
v2
3在符合本章第4.3.5条规定的条件下,利用槽形、板形或条形基础钢筋作接
地体或人工环形基础接地体敷设在基础下的混凝土垫层中。当槽形、板形基础钢
筋网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或环形条形基础钢筋或人工环形基础接地体所围成的
区域符合下列要求时,可不加接地体:
1)土壤电阻率小于或等于8003时。m,围合面积应大于等于79nl2
2)当土壤电阻率大于800a时。m至30003。m,封闭面积应大于或等于按下
列公式计算的值。
A>兀(胃丝)(平方米)(4.3.6-4)
4在符合本章第4.3.5条规定的条件下,对于柱距为6m或大部分柱距为6m的单
层工业建筑,当利用柱基础的钢筋作为外部防雷装置的接地体,同时满足下列要
求时,可不另设接地体:
1)利用柱基础的全部或大部分钢筋作为接地体;
27
2)柱基础的钢筋网通过钢柱、钢屋架、钢筋混凝土柱、屋架、屋面板、吊车
梁等构件的钢筋或避雷装置连接成一个整体;
3)在周围地面以下,离地面的距离不小于0.5m,且每个柱基内连接的钢筋
表面积之和大于或等于0.82m2
4.3.7本规范第3.0.3条第5款、第6款和第7款规定的建筑物防雷措施应符合下
列要求:
L设备、管道、框架等主要金属物体。在建筑物附近应连接防雷装置或共用接
地装置。
2平行敷设的管道、框架、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体应符合本规范第4.2.2
条第2款的规定,但长金属物体的接头不得跨接。本段可能不包括本规范第3.0.3
条第7段中规定的建筑物。
3建筑物内防雷接地干线与接地装置的连接不应少于两处。
4.3.8为防止雷电流流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时产生的高电位对附近的金属物体或电
气和电子系统线路产生反击,应满足以下要求:
1金属物体或线路与引下线的间隔距离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Sa3>0.06kclx(原标准为0.075)(4.3.8)
式中:sa3——在空气中的间隔距离(m);
x--从引下线到连接点的长度(m),连接点是金属物体或电气和
电子系统线路直接或通过电涌保护器与防雷装置连接的点。
在有金属框架的建筑物中,或有钢筋连接在一起并有电气连接
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建筑物中,对金属物体或线路与引下线之间的
距离没有要求。
28
原规范是:当利用建筑物的钢筋或钢结构作为引下线,且建筑物的钢筋、
钢结构等金属物体大部分与所用部分连成一体时,金属物体或
线路与引下线的距离可以不受限制。
2当金属物体或线路与引下线之间有自然或人工接地的钢筋混凝土构件、金属
板、金属网等静电屏蔽时,对金属物体或线路与引下线之间的距离无要求。
3当金属物体或线路与引下线之间有混凝土墙或砖墙时,其击穿强度应为空气
击穿强度的1/2。当分隔距离不能满足本条第1款要求时,金属物体应直接与引下
线连接,带电线路应通过电涌保护器与引下线连接。
4在电气接地装置与防雷接地装置共用或连接的情况下,低压供电线路引入的
总配电箱、配电柜处应装设I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有关参数值应符合本章第
4.2.4条第8款的规定。
当配有YynO或Dynll接线的配电变压器位于建筑物内或附于外墙时,应在变压
器高压侧安装避雷器;在低压侧的配电屏上,当有线路从建筑物引出至其它有独
立接地装置的配电装置时,母线上应装设一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其相关参数值
应符合本章第4.2.4条第8款的规定;当无线电路引出建筑物时,可在总线上安
装具有H级测试的电涌保护器。每个H级试验电涌保护器的标称放电电流值应等
于或大于5kA,电压保护水平值应小于或等于2.5kVo电涌保护器的最大连续运行
电压值和接线形式应根据本规范附录J的规定确定。应按照本规范表5.1.2中的规
定,获取连接至电涌保护器的导线横截面。
6电子系统线路从建筑物外部引入的接线盒处安装电涌保护器的要求与本章第
4.2.4条第9款和第10款规定的要求相同,但第9款规定的2kA改为1.5kA,第
10款规定的100A改为75A。
29
7输送火灾、爆炸危险物质的有阴极保护的埋地金属管道,当从室外到室内有
绝缘段时,应符合本章第4.2.4条第11款和第12款的规定。
4.3.9高度超过45m的建筑物,除屋顶的外部防雷装置应符合本规范第4.3.1条的
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于外墙水平突出的物体,如阳台、平台等。,当半径为45nl的球体从屋顶
周围的避雷带垂直坠落到地面,并与上述物体接触时,应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
2高于60m的建筑,其上部占高度的20%且超过60m的部分,应做好防侧击保护,
并符合下列要求:
1)尖锐物体、角落、边缘、设备和突出物,如阳台、平台等。,
这部分应考虑按屋面上的保护措施;
2)布置在该部位的避雷器应满足该类防雷建筑的要求,避雷器应
主要布置在角落、边缘和突出物上;
3)外部金属物体,如金属外罩、金属幕墙等,当其最小尺寸满足本
规范第5.2.7条第2款的规定时,可作为接闪器,布置在建筑物
垂直边缘的外部引下线也可作为接闪器;
4)符合本规范第4.3.5条规定的钢筋混凝土内部钢筋和符合本规范
第5.3.5条规定的建筑金属框架作为引下线或与引下线连接时,
可作为接闪器使用。
3外墙内外垂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和金属物体的顶部和底部应与防雷装置等电位
连接。
4.3.10具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制封闭煤气柜,当其高度小于或等于60m时,当其
顶壁厚度不小于4mm时,可不设避雷器,当其高度大于60m时,当其顶壁厚度和侧
30
壁厚度不小于4nlm时,但应接地,且接地点不应少于两个,两接地点之间的距离不
应大于30m,各接地点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为。当防雷接地装置符合本章第4.3.6
条的规定时,接地电阻值可忽略不计,但本条规定的103可改为303。排放管和
呼吸阀的保护应符合本章第4.3.2条的规定。
4.4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4.4.1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外部防雷措施,宜采用安装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避雷
带或避雷针,或二者混合组成的接闪器。避雷网和避雷带应按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
沿墙角、屋顶、檐口、檐口敷设,并在整个屋顶形成不大于20m义20m或24mxi6m
的网格;当建筑物高度超过60m时,避雷带应沿屋顶四周敷设,避雷带应位于外墙
外表面或檐口边缘垂直面上或外侧。雷电接受器应该相互连接。
4.4.2突出屋面的物体的保护措施应符合本章第4.3.2条的规定。
4.4.3专用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条,并沿建筑物和内院均匀对称布置,沿周界间距不
应大于25m。当建筑物跨度较大,不能在跨度中间设置引下线时,应在跨度两端设
置引下线,并减小其他引下线的间距,专用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25m。
4.4.4防雷装置的接地应与电气和电子系统的接地共用,并与引入的金属管道等电
位连接。外部防雷装置的专用接地装置应绕建筑物敷设成环状接地体。
4.4.5利用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屋顶、梁、柱和基础作为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当女
儿墙内屋面钢筋网以上的防水层和混凝土层允许无保护时一,应利用屋面钢筋网作
避雷装置。当这些建筑物为多层建筑,周围除巡逻的保安人员外通常没有人时,
应利用女儿墙压顶或檐口内的钢筋作为避雷针,并应符合本章第4.3.5条的规定。
1.当基础中的钢筋网作为接地体时,其距周围地面下的地面深度应不小于
0.5m,每根引下线所连接的钢筋的表面积之和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31
Sa3>1.89fc?(4.4.5)
式中:S为钢筋表面积之和(m2)o
2当人工基础接地体敷设在建筑物周围无钢筋的封闭条形混凝土基础内时,接
地体的尺寸应按表4.4.5的规定确定。
表4.4.5第三类防雷建筑环形人工基础接地体的最小尺寸
封闭条形基础的周圆钢,根数X直径
扁钢(毫米)
长(m)(mm)
260——IX610
240至<604X202Xe8
<40钢的总表面积21.89m2
注:1长度和截面相同时,优先选用扁钢;
当采用多根圆钢时,敷设净距不应小于直径的2倍;
3当封闭条形基础中的钢筋作为接地体时,可按此表查得。除主筋外,
可计入箍筋表面积。
4.4.6普通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按50Hz电气装置的接地电阻确定,且不应大于
根据人身安全确定的接地电阻。在土壤电阻率小于或等于30003的情况下。m,当
外部防雷装置的接地体满足下列要求之一且环形接地体所包围区域的等效圆半径
等于或大于规定值时,冲击接地电阻可忽略不计;当每根专用引下线的冲击接地
电阻不大于303,但本规范第3.0.4条第2款规定的建筑物不大于103时、可不
按本条第1款敷设接地体。
1当环形接地体所包围区域的等效圆半径小于5m时,每根引下线应加一个水平
接地体或垂直接地体。当增加水平接地体时,其最小长度应按本章公式(4.2.4T)
计算;当增加垂直接地体时,其最小长度应按本章公式(4.2.4-2)计算。
32
2在满足本章第4.4.5条规定的条件下,利用槽形、板形或条形基础钢筋作接
地体或在基础下的混凝土垫层中敷设人工环形基础接地体。当槽形、板状基础钢
筋网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或环状条形基础钢筋或人工环形基础接地体所围成的
面积大于或等于79m2时,可不加接地体。
3在符合本章第4.4.5条规定的条件下,对于柱距为6m或大部分柱距为6nl的单
层工业建筑,当利用柱基础的钢筋作为外部防雷装置的接地体,同时满足下列规
定时,可不另设接地体:
1)利用柱基础的全部或大部分钢筋作为接地体;
2)柱基础的钢筋网通过钢柱、钢屋架、钢筋混凝土柱、屋架、屋面板、吊车梁
等构件的钢筋或避雷装置连接成一个整体;
3)在周围地面以下,离地面深度不小于0.5m,每个柱基内连接的钢筋表面积之
和大于或等于0.37m2..
4.4.7为防止雷电流流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时产生的高电位对附近金属物体或电气、
电子系统线路的攻击,应符合本章第4.3.8条的规定,但公式(4.3.8)应计算如下。
Sa3>0.04/ccZx(4.4.7)
根据第6条的规定,如果要求安装D1浪涌保护器,当不能确定短路电流时,可
将规定的L5kA改为Ika;如果需要B2浪涌保护器,可将其中规定的75A短路电流
改为50Ao
4.4.8高度超过60m的建筑物,除屋顶的外部防雷装置应符合本规范第4.4.1条的
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于外墙水平突出的物体,如阳台、平台等。,当半径为60nl的球体从屋顶
周围的避雷带垂直坠落到地面,并与上述物体接触时,应采取相应的防雷措
33
施。
2高于60m的建筑,其上部占高度的20%且超过60nl的部分,应做好防侧击保护,
并符合下列要求:
1)尖锐物体、角落、边缘、设备和突出物,如阳台、平台等。,这部
分应考虑按屋面上的保护措施;
2)布置在该部位的避雷器应满足该类防雷建筑的要求,避雷器应主要
布置在角落、边缘和突出物上;
3)外部金属物体,如金属外罩、金属幕墙等,当其最小尺寸满足本规
范第5.2.7条第2款的规定时,可作为接闪器,布置在建筑物垂直
边缘的外部引下线也可作为接闪器;
4)符合本规范第4.4.5条规定的钢筋混凝土内部钢筋和符合本规范第
5.3.5条规定的建筑金属框架作为引下线或与引下线连接时,可作
为接闪器使用。
3外墙内外垂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和金属物体的顶部和底部应与防雷装置等电位
连接。
4.4.9砖烟囱和钢筋混凝土烟囱应采用避雷针或避雷环保护。多分支闪光器应连接
至闭环。
当非金属烟囱不能采用单根或双根避雷针保护时,应在烟囱口安装一根环形避
雷针,并对称布置三根高出烟囱口不小于0.5m的避雷针。
钢筋混凝土烟囱的钢筋应与引下线连接,并在其顶部和底部穿接金属梯。当符
合本章第4.4.5条的规定时,宜采用钢筋作为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不设置专用引
下线。
34
高度小于40m的烟囱只能设置一根引下线,高度超过40m时应设置两根引下线。
通过螺栓或焊接连接的金属梯子可用作两根引下线。
金属烟囱应作为避雷器和引下线。
4.5其他防雷措施
4.5.1当防雷建筑有一类、二类和三类防雷建筑时,其防雷分类和防雷措施应符合
下列要求:
1.当一类防雷建筑面积占建筑总面积的30%以上时,该建筑应认定为一类防
雷建筑。
2当一类防雷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不足30%,二类防雷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
积30%及以上时,或当这两类防雷建筑面积均小于总建筑面积的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的分层开发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工程制图Ⅱ》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术论文写作(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汉艺术职业学院《健身俱乐部经营与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山地户外运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自贡职业技术学院《商业银行与业务经营》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周口师范学院《教育历史与比较研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科技学院《工程管理软件与BM技术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树人学院《图像处理软件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材料力学B(外)》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版塑料购销合同范本买卖
- 【高一上】【期末话收获 家校话未来】期末家长会
- GB/T 44890-2024行政许可工作规范
- 有毒有害气体岗位操作规程(3篇)
- 儿童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免疫调节剂合理使用专家共识2024(全文)
- 《华润集团全面预算管理案例研究》
- 2024-2025高考英语全国卷分类汇编之完型填空(含答案及解析)
- 2024年露天煤矿地质勘查服务协议版
- 两人退股协议书范文合伙人签字
- 2024年资格考试-WSET二级认证考试近5年真题附答案
- 2024年重庆南开(融侨)中学中考三模英语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