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教材分析
1.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地口算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
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两部分。本单元先讲口算乘法,内容包含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相应的估算。先讲口算,是因为学生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继续
学习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比较容易接受。同时,由于笔算乘法,如12义3,在计算时要算2
X3和10X3,这就要用到整十数乘一位数o因此在教学笔算乘法时需要有口算的基础。此外,
乘法估算也同样需要有一定的口算乘法的基础,所以先讲口算有利于学生掌握笔算和学习估
算,在进行笔算和估算的同时又可以巩固口算,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多位数乘一
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它是多位数乘法的基础。笔算乘法与笔算加、减法有很大
差异,在计算过程中,多位数乘一位数不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乘,而是要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
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其中计算步骤较多,要顾及的问题也很多,学生在计
算过程中容易出错。因此教材在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算理的基础上,采取各个突破的办法来克
服笔算乘法的难点。
2.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1)通过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引出笔算竖式,
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2)突破笔算乘法的难点。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进位问题,二
是因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问题。在进位中,先讲不连续进位的,再讲连续进位的,两种情况
都以两位数乘一位数为主。这样编排重点突出,分散了难点,便于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
用类推的方法掌握新知识,从而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本单元加强了
“解决问题”的教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设了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乘法计算
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乘法计算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蕴含在许多现实情境中的一个个问题;
二是将乘法计算置于现实情境中,增加练习的趣味,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
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时已经具备的知识基础有:理解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
算;能熟练掌握表内乘法;正确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会用竖式计算多位数加法。这些知识
基础有利于学生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和算法。如学生可以理解12X3表示3个12相
加,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进一步理解12X3可以看作是3个2加3个10的和。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
十)。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
1.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可以使用教材例题中的情景图,也可以结
合坐碰碰车创设情境,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生对多位数算理的理解。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每一步计算出的得数都表示什么,
这样才能使学生准确计算。
3.教学时要注意口算和笔算相结合,同时要注意算法的多样性。
在教材中对口算和笔算的内容都有明确的规定,但是我们在实际的应用中,要结合不同
的情况灵活地给予处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强调算法的多样性,不要求全班同学统一算法,而要让他们用
自己喜欢而且准确的算法来计算。
4.教学过程中,加强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估算时要让学生选择灵活的方法,而且也可以利用估算的结果对笔算的结果进行验证。
5.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
惯、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验算的习惯。
课时安排
1口算乘法............................................................1课时
2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
位)..................................................................1课时
3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1
课时
4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1
课时
5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1课时
6解决问题............................................................1课时
7整理和复习..........................................................1课时
1口算乘法
一课时
教学内容
口算乘法。(教材第56~5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提高口算的准确性。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看题、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教具学具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游乐园里也有我们的数学,看看这张游乐园的照片,说
说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56页主题图)
生:我知道了游乐园各种项目的价格。
师: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跟小组的同学说说。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这些有关的乘法口算的问题。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喜欢的游乐园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教学例1。
师:先看题,说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57页例1)
生:坐碰碰车每人20元,要求计算3人需要多少钱。
师:你怎样理解题意?该怎么解答?
生:每人20元,3人需要的钱数就是20的3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所以
列式为20X3。
师:该怎样计算呢?跟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一下吧。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老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
生1:因为3个20是60,所以20X3=60。
生2:因为10个3是30,所以20个3是60。
生3:因为2X3=6,所以20义3就等于600
师:引导学生推想:200X3、2000X3得多少?
(200X3=600,200就是2个百,2个百乘3是6个百,就是600;2000X3=6000,2000表示
2个千,2个千乘3等于6个千,就是6000)
2.教学例2o
师:先看题,说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57页例2)
生:坐过山车每人12元,要求计算3人要多少钱。
师:你怎样理解题意的?该怎么解答?
生:每人12元,3人需要的钱数就是12的3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所以
列式为12X3o
师:该怎样计算呢?跟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一下吧。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
生:我是借助摆小棒算出来的,先在第一行摆1捆和2根小棒表示每人12元钱;然后在第
二行、第三行分别这样摆小棒,这样就表示出了3人需要的钱数。这时整捆的小棒数是3捆,1
捆表示1个10,3捆就是10X3=30(根);单根的小棒数是每行2根,3行就是2X3=6(根);所
以一共就是30+6=36(根),也就是说3人需要的钱数是12X3=36(元)。
多给学生机会练习叙述思考过程,只要合理就要给予表扬和肯定。
[设计意图:从活动情境引入,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学习材料的形成
来自学生,学生感到亲切,就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可以打破传统教学计算的缺陷】
三总结提升
师: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口算下面各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0X4=200X4=2000X3=30X4=600X4=3000X7=
2.口算下面各题。
4X2=30X3=200X3=6X3=5X4=40X2=
300X3=4000X2=600X3=500X4=400X2=3000X3=
1000X6=90X3=1000X5=
(考查知识点:口算乘法;能力要求:掌握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B类
口算。
60X2500X63000X270X9800X71000X8
(考查知识点:口算乘法;能力要求:掌握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808006000120240021000说一说略
2.89060018208090080001800200080090006000270
5000
B类
1203000600063056008000
教材习题
教材第57页“做一做”
14014001400844696说说略
教材第58页“练习十二”
1.808008000545405400
2.90X4=360(元)3.30X8=240(千克)
4.26666893632466846986
5.(1)12X4=48(只)(2)12X3=36(元)
6.24X2=48(元)7.7206235006636039
8.40X4=160(千米)9.6215899803051063
10.80X3=24030X8=24040X6=24060X4=240
11.406080100120
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20X3=60想:2个10乘3就是6个10,就是60。
12X3=36想:10X3=30
2X3=6
30+6=36
2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
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材第6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
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的算理。
教具学具
课件或挂图、小棒、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
6X2=4X2=20X3=40X2=
300X2=20X4=50+7=6+40=
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出示教学例1。
师:观察图片,请同学们说出图意,并且提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课件出示:教
材第60页例1情景图)
生:图中小红、小丽和小明在一起画画儿,他们三人用的是同样的彩笔,已知每盒装12
支彩笔,求3盒一共有多少支。
师:怎样列式呢?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呢?
生:12X3,也就是求3个12是多少。
师: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3盒共有多少支。
生:把12看成10,用10X3=30,3盒大约共30支。
师: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该怎样算呢?先在小组里交流。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可以摆出小棒,也可以画图等。
独立思考后与小组内同学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同学的解题策略,说说你的想法吧。
学生可能会说:
方法一:摆小棒。因为一个因数是12,所以一行摆1捆零2根,因为另一个因数是3,所以
摆3行,一共摆了3捆零6根,也就是得36。
方法二:画图。
3个长条共30个方格,再加上单个的6个共36个。
方法三:连加。12+12+12=36o
方法四:分解组合。先算10X3=30,再算2X3=6,然后算30+6=36。
方法五:拆数。①9X3=27,3X3=9,27+9=36„
②8X3=24,4X3=12,24+12=36»
③7义3=21,5X3=15,21+15=36。
④6X3=18,6X3=18,18+18=36。
师:组织学生讨论这几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方法一和方法二都好理解,但我们学了数学以后就应使用计算的方法来算。方法三如果
因数的个数多了,算起来就比较麻烦。方法四不管因数是几都能算。方法五虽然因数不管是
几都能算,但是把一个因数拆成几个一位数,再相乘,乘后再加,比较麻炀。
师: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
从刚才讨论的结果来看,用数的分解组合的方法来算比较简便,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这三
个算式组合起来写成一个竖式。
教师板书并讲解:
12
X3
r
30
36第二个因数要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先用3乘2得6,表
示6个一,写在个位上;再用3去乘十位上的1得3,表示3个十,把3写在十位上(用虚线在
个位上写一个0),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就得360
进一步说明:因为积的十位上的3表示3个十,所以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可以把3直接
写在积的十位上。教师再次板书:
12……因数
X3……因数
36……积
可以请学生再说一说乘的过程。
三总结提升
师: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今天的收获。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把竖式补充完整。
323123
X2X2X2
(考查知识点:笔算方法;能力要求:能正确熟练地完成计算)
B类
把一根长10米的木料锯成2米一段的短木料。每锯一段需要3分钟,全部锯完需要多少
分钟?
(考查知识点:笔算方法;能力要求:能正确熟练地完成计算)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323123
X2X2X2
""646246
B类
10:2二5(段)57=4(次)3X4=12(分)
教材习题
教材第60页“做一做”
1.6848936844
2.669246说顺序略
板书设计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第二心因莪要与第一公因救的公住对手,从小
住束也,无网3束2再6,表示6公一,写在小住
312……
6工;再用3%柬十住上的143,表示34十.杞3X3……
3236……我
TT写在十住上(阳④线在公性上写一公0),再杞两次柬
忤的我加鬼泉砒J*36a
3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教材第6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难点:掌握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
主题图、小棒、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口算卡片。
8X3=5X9=6X4=9X2=6X6=
1X3+2=2X4+1=1X2+5=2X3+2=7X8+1=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232432212
X4X3X2X4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教学例2o
师:观察图片,谁愿意把图意跟大家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例2情景图)
生:王老师到书店给同学们买连环画,一套16本,买3套一共多少本?
师: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生:16义3,也就是求3个16是多少。
师:怎样计算呢?
生1:先用小棒摆一摆,通过摆小棒得出16X3的结果。
每行摆一捆(10根)和6个1根,摆3行。
3个6根是18根,满10根要捆成一捆,共可捆1捆,与前面3捆合起来一共有4捆,再加
上单独的8根,共48根。
生2:用连加的方法。
16
16
+L6
F8
师:同学们很善于动脑,想出了不同的方法,那么用乘法竖式怎样计算呢?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并请一位同学进行板演,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16
X13
-Fs
生:从个位乘起,先用3乘6得18,把8写在个位上,1表示1个十,向十位进1;再用3乘
十位上的1得3个十,再加上进上来的1个十是4个十,把4写在积的十位上。
师:为什么要从个位乘起,而不先从十位乘起呢?
生:如果先从十位乘起,十位乘完后得3,当个位乘完向十位进1时,十位上的3还要再加
1,就需要把3变成4,这样计算既麻烦,又容易出错。
三总结提升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把竖式补充完整。
2715214
X2X5X3
(考查知识点:笔算方法;能力要求:能正确熟练地完成计算)
B类
把下面的竖式补充完整。
1□2□
X2X4
nnnn
(考查知识点:笔算方法;能力要求:能正确熟练地完成计算)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5475642
B类一一
1□2口
(答案不唯一).二|
□□□□
教材习题
教材第61页“做一做”
1.5425520481263
2.2881863281592048384954568竖式略
板书设计
两、三位故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尊索法
-ft.4L,刊fK.计*杷8SIkitH挈,从小治未也,*一位的积
揖九十礼宴与前一仅•这儿。
4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教材第62~6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难点:掌握连续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
口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口算下面各题。
4X4+2=5X7+4=6X5+1=3X4+2=7X8+5=
2.说一说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应该怎样计算。
(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它的前一位进
几)
3.自29142]31自己是怎样算的。
X3X4X7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出示教材第62页例3的情景图。
师:学校正在召开运动会,老师和几名同学为运动员们准备了饮料。每箱24瓶,9箱饮料
一共有多少瓶?
师:怎样列式?为什么?
生:24X9,也就是求9个24是多少。
师:先估算一下,9箱饮料大约是多少瓶。
生:10箱是240瓶,9箱一定比240少。
师:用竖式计算。
请一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试算。做完后共同订正。
24
Xs9
216
请计算正确的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个位上4X9=36,向十位进3后,
十位上2X9=18,表示18个十,18个十还要加上刚才进上来的3个十共21个十,2应写在积
的百位,1应写在积的十位)
教师小结:用一位数乘另一个因数的十位后,要看看个位上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果有
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位数,如加上进位数后又需进位,那么还需向百位进位或把最高位写在
百位上。
师:下面请同学们做下下面的练习。
6869
X7X8
学生独立完成。算完后组织学生讨论:在计算过程中,这两道题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第1题十位乘完再加上进位数后最高位没有改变,第2题十位乘完后再加上进位数后最
高位又增加了1o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自己列竖式算一算:137X6=
2.学校运动会开幕式:有4个方阵,每个方阵128人,一共有多少人?
(考查知识点:笔算方法;能力要求:能正确熟练地完成计算)
B类
1.最大的一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的乘积是多少?
2.把下面的竖式补充完整。
口口
711
(考查知识点:笔算方法;能力要求:能正确熟练地完成计算)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822竖式略2.128X4=512(人)
B类
1.9X99=891
2
口口
711
(号杳制识点:笔算方法:能力要求:能正•熟练地完成计算)
教材习题
教材第62页“做一做”
336736822716竖式略
教材第63页“练习十三”
1.28998486846636884396竖式略
2.(1)14X2=28(元)(2)50-23X2=4(元)⑶略
3.9691366128470542845466竖式略4.18X6=108(户)
5.122823
tili7错对错14
848492
6.252288472288243156514974120估一估、竖式略
7.75X5=375(厘米)8.32X6=192(本)
9.(1)78X7=546(元)⑵略10.185X7=1295(米)
11.33341423221444082238
12.278X4=1112(人)13.966722016
14.400-57X6=58(名)15*.792891规律略
板书设计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曲.三心敦来一伉教的丑嫔也心来去和两.三段散来一心数的不在康进住束头相
同,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即可:
1.不要忘记边心,也不要忘记加进性教。
2.不要溪把这位数当作因散去乘另一小因救。
3.布果臬一位的乘我正好是整十数再向前一位进位的同叶,不要忘记在本位格
“0”占住。
5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材第66~69页)
教学目标
1.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2.理解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算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
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和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数学王国里,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数字是什么吗?
学生猜测。
师:在数学王国里的特殊数字就是0,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0有关的乘法计算。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教学例4o
师:你能把图意跟大家说一说吗?先在小组里交流。(课件出示:教材第66页例4情景图)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跟大家讲一讲?
生:图中有7只小猴子,把它们面前盘子里的桃子都吃光了,问我们7个盘子里一共还有
多少个桃子。
师: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1:因为每个盘子里都没有桃子,所以每个盘子里的桃子用数字“0”表示,7个盘子就
是7个0相加,结果还是0,所以算式是0+0+0+0+0+0+0=0o
生2:我觉得可以用乘法计算,因为7个0相加就可以写成0X7=0(个)或7X0=0(个)。
师:想一想,0X3=?9X0=?0X0=?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得0。我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教学例5o
师:请看下面与0的计算相关的问题,你能解决吗?读完题后先说说你的想法。(课件出示:
教材第67页例5情景图)
生:求这个运动场共有多少个座位,就是计算8个604是多少,我们可以把604看作600,
那么600X8=4800,所以应该比4800个还多一些。
师:到底是多少呢?尝试自己列竖式计算一下。
学生尝试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竖式算法:
604
X,s8
4832
师:十位上写几?为什么?
生:十位上应该是3,因为8与十位上的0相乘还得0,加上个位上进上来的3,所以十位
上结果应该写3o
要适时给予竖式计算正确的学生以表扬和鼓励。
3.教学例60
(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元。一共花了多少钱?
(2)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280X3,也就是求3个280是多少。
(3)先估计一下大约得多少。
280X3七900,大约得900。
(4)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做。教师巡视时找出两位算法不同的同学进行板演,并说一说
自己是怎样做的。
280
X23
生1:840先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由于第一个因数个位上是0,
乘3后还得0,所以积的个位上也是0,这个0起占位作用。
280
X23
生2:一sTo把280乘3看成28个十乘3,先算28乘3,所以写竖式时把8和3对齐,
得出的84表示84个十,这时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这个0起占位作用。
(5)比较这两种方法,哪种更简便?
第二种更简便。
(6)概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计算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先用一个因数。前面的数乘另一个因数,再看因数末尾
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o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
交流中明白算理,掌握算法】
三总结提升
师: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笔算下面各题。
207X8603X4305X9604X5708X3
390X4520X3190X7460X6230X4
(考查知识点: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能力要求:能正确熟练地完成计算)
B类
你能很快说出下面哪个算式的得数大吗?
1+2+3+4+5+6+7+8+9+01X2X3X4X5X6X7X8X9X0
(考查知识点:与0有关的计算;能力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65624122745302021241560156013302760920
B类
第一个算式的得数大。
教材习题
教材第66页“做一做”
1.00000508
2.X+XX+(X、-)
教材第67页“做一做”
1.828424820163215842628
2.2520185011701820竖式略
教材第68页“练习十四
1.212430351236150676324362.4040
3.<><=><4.108X4=432(名)
5.第一个算式的得数大。
6.1280270092081019003220
7.1500X6=9000(米)
8.12601590114064014001160
9.230X8=1840(个)
10.28063682800630680发现略
208350
错X4正确错X6
11.8322100
12*.76888
板书设计
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60428028:0
Xq38X23X23:
4832840-84:0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6解决问题
一课时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教材第70~7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估算。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
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使学生认识到估算的价值。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估算的方法,能正确进行乘除混合运算。
难点: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是借助乘法计算解决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
生活中哪些问题是需要乘法解决的?你能正确解答吗?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教学例7。(出示教材第70页例7情景图)
师:每张门票8元,有29人参观,带250元买门票够吗?
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要想知道带250元钱够不够,必须先知道29人买门票共需多少元。也就是要先算出29
X8得多少,然后和250元比较一下。
生:29X8我还没有学过,怎么办呢?
师:这道题只要知道29义8的结果比250大还是小就可以了,不必算出精确结果,因此我
们可以用估算的方法,也就是看29义8大约等于多少。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先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到各小组巡视,及时指导、点拨学生。
集体交流:因为29接近30这个整十数,所以我把29看成30,用30义8=240,所以29义8
大约等于240。
师:同学们想得很好。29X8大约等于240,“大约等于”写成数学符号是“七”,这是约
等号,读作“约等于",所以29X87240。
板书:29X8七30X8=240(元)
生:通过估算得出了29X8的结果,和250比较后发现250元钱够买门票了。
2.教学例8o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道稍复杂一点的问题,然后说说你的想法。(课件出示:教材第
71页例8)
生1:我们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理解问题。
18元
CDOC)
OOOOOOO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
生2:求买8个同样的碗用多少钱,就需要先算一个碗多少钱,再算8个同样的碗多少钱。
生3:一个碗的价钱就是18+3=6(元),8个同样的碗的价钱就是6X8=48(元)。
生4:也可以列成综合算式18+3X8,结果仍然是8个碗48元钱。
只要学生讲解合理就要给予肯定并表扬鼓励。
师:究竟算得对不对呢?你们检验了没有?
生:可以这样检验,买8个碗48元,说明一个碗的价钱是48+8=6(元),这样3个碗的钱
数就是6X3=18(元),说明我们的解答是正确的。
师:对!我们一定要记住解答完之后要进行检验,才能有效提高我们解题的正确率。想一
想,18元可以买3个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
生:先算一个碗的价钱1893=6(元),再算30元里面有几个6元就可以买几个碗,列式为
304-6=5(个),所以说30元钱可以买5个碗。
3.教学例9o
师:妈妈在买碗的过程中又遇到问题了,你能帮忙解决吗?试一试。(课件出示:教材第72
页例9)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同学们的解题策略,说说你的想法吧。
学生可能会说:
生1:我首先是画线段图来表示题意的,这样就能比较直观地分析题意了。
6元
?个
生2:根据6元一个的碗可以买6个,可以算出总价是6义6=36(元),那么36是9的几倍
就可以买几个9元的碗,列式为36+9=4(个)。
生3:可以列成综合算式6X6+9,结果也是4个。
生4:我检验过了买4个9元的碗和买6个6元的碗,总价是相同的,都是36元,说明解
答是正确的。
师:同学们,讲得有理有据,真棒!继续努力!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由争论中理清解题思路,逐步掌握解
题技巧,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
三总结提升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我总结的意识和能力,养成随时归纳总结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
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一个两位数与3相乘的积大约是180,那么这个两位数可能是多少?
(考查知识点:乘法的估算;能力要求:能正确进行合理的估算)
B类
张爷爷为了锻炼身体每天要绕圆形花坛步行3圈,每圈400米;如果还是步行相同的路程,
绕操场就要步行2圈,操场每圈多少米?
(考查知识点:乘除混合运算;能力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55、56、57、58、59、61、62、63或64。
B类
400X34-2=600(0
教材习题
教材第70页“做一做”
32X6=192(千克)192>180能装下
教材第71页“做一做”
(1)24+3X7=56(页)
(2)644-(24+3)=8(天)
教材第72页“做一做”
(1)6X4+8=3(天)
(2)6X493=8(页)
教材第73页“练习十五”
1.7205003500800240036010002000390(答案不唯一)
2.49义8^400(人)400<417不够
3.60X8=480(千克)
4.75X6七480(字)480<500不能
5.>>><><
6.(1)46X4=184(元)
(2)58X8=464(元)464<500够了
(3)200-34X5=30(元)
7.(1)12+3X6=24(块)
(2)364-(12,3)=9(名)
8.456899117
9.48+8X24=144(千克)
10.75+5X20=300(千克)
11.2461134323218543600205662305985估一估略
12.6义6+9=4(组)
13.3X8+4=6(个)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29X8=240(毛)
184-3X86X64-9
=6X8=364-9
根近30约等专
=48(it)=4(A)
240<250
卷:要用48无钱,。卷:可以买44
冬:带250和关门票够了。
7整理和复习
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教材第75、第7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回顾本单元的知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
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2,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总结算法
下面各题你会选择合适的算法吗?
(1)小军每分钟大约走65米,他从家到学校大约要走8分钟。他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
(2)每套课桌椅坐2个人,学校新买来200套课桌椅。一共可以坐多少个人?
(3)阳光小学每个年级都有136人,全校6个年级共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小组内同学讨论,然后集体交流。交流时说出各题选择的方法,并说明
理由。
第⑴题应选择估算。因为不需要求出准确结果,从题目可以看出问题是求大约多远,所
以只知道大概的结果就可以了,因此用估算,65X8七560;第(2)题应选择口算,因为题目中的
多位数是整百数,口算比较方便.200X2=400;第⑶题应选择笔算,因为题目要求求出精确的
136
结果,口算起来比较困
X236O
816
难,所以就要进行笔算
二练一练
1.口算下面各题。
20X4二70X3二12X3二1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题申报参考:教师教育神经科学素养的模型构建与提升路径
- 2025年度个人协议合同范文汇编及法律适用指南4篇
- 医院2025年度消防安全管理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卖房资金垫付及管理协议4篇
- 腾讯2025年度企业邮箱迁移服务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高端奶粉品牌加盟管理合同范本页2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维护与升级合同4篇
- 2025年度劳动合同试用期加班费及休息休假规定3篇
- 个人商品运输合同范本锦集
- 二零二五年度临时工工资支付合同模板
-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领域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课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卷(含答案)
- 2024年决战行测5000题言语理解与表达(培优b卷)
- 四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4秋《小学学霸单元期末标准卷》考前专项冲刺训练
- 2025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GOLD指南修订解读课件
- (完整版)减数分裂课件
- 银行办公大楼物业服务投标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第01讲 直线的方程(九大题型)(练习)
- 微粒贷逾期还款协议书范本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时练习带答案
- NBT 47013.4-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4部分:磁粉检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