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听觉障碍听众的混响补偿方法第一部分混响对听觉障碍听众的挑战 2第二部分混响补偿的必要性 4第三部分基于时域的混响补偿技术 6第四部分基于频域的混响补偿技术 9第五部分自适应混响补偿算法 11第六部分混响补偿系统的评估指标 13第七部分混响补偿技术的应用场景 16第八部分混响补偿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19
第一部分混响对听觉障碍听众的挑战关键词关键要点混响时间过长
1.混响时间是指声音在特定空间中衰减到初始声压级60dB所需的时间。
2.过长的混响时间导致声音重叠,遮蔽言语声,听觉障碍听众难以理解清晰度不佳的言语。
3.研究表明,对于听觉障碍听众,最佳混响时间在0.5-0.8秒之间。
频谱失真
1.混响会改变声音的频率响应,导致频谱失真,尤其是在高频范围。
2.听觉障碍听众的高频听力通常较弱,混响引起的频谱失真会进一步降低他们对言语声高频成分的理解。
3.高频失真会影响辅音的可辨识度,从而损害言语理解能力。
空间模糊
1.混响会导致声音来源的方位感下降,听觉障碍听众难以确定声音的来源。
2.空间模糊会干扰听觉障碍听众对言语声与其他声音的隔离,从而降低言语理解度。
3.混响影响双耳听觉,导致听觉障碍听众无法有效利用双耳线索确定声源位置。
言语清晰度下降
1.混响会降低言语声的清晰度,导致听觉障碍听众错过关键的信息。
2.混响时间过长会增加言语声的重叠和混响,使得听觉障碍听众难以分离和加工言语声波形。
3.言语清晰度下降影响听觉障碍听众理解对话的能力,参与社交互动和教育活动。
疲劳和认知负荷
1.在混响的环境中聆听会增加听觉障碍听众的认知负荷,导致疲劳。
2.混响使听觉障碍听众很难集中注意力和理解言语,导致疲劳和分心。
3.持续的认知负荷会影响听觉障碍听众的学习和社会参与能力。
心理影响
1.在混响的环境中聆听会导致听觉障碍听众沮丧、焦虑和社交孤立。
2.听力困难会挫伤听觉障碍听众的自信心,阻碍他们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3.心理影响可能会产生负面后果,例如社会退缩和沟通障碍。混响对听觉障碍听众的挑战
混响是声音在封闭空间内连续反射而产生的滞后现象,它对听觉障碍听众带来一系列严峻挑战。
语音清晰度下降:
混响会模糊言语清晰度,使听障者难以分辨音素之间的差异。这尤其影响高频音素,如辅音/s/、/f/和/θ/,这些音素对言语理解至关重要。
语言理解障碍:
混响导致单词和句子之间重叠,从而干扰语言理解。听障者难以捕捉单词的开头和结尾,因为它们被混响中的残余声音掩盖。这使得连贯的言语处理变得困难。
言语疲劳:
混响会增加听障者在嘈杂环境中理解言语所需的听力努力。由于需要不断集中注意力并进行补偿,听力疲劳加剧,导致听力理解下降。
目标与背景声音分离困难:
混响会模糊目标声音和背景噪音之间的区别。对听障者来说,分离这些声音变得更加困难,从而导致听力困难。
声音定位障碍:
混响会干扰听障者对声音来源的定位能力。在混响环境中,声音反射多次,使声源难以确定。
数据支持:
大量的研究证实了混响对听觉障碍听众的负面影响:
*施特劳斯和波兹的研究表明,在混响时间为0.8秒的房间内,听障者的单词识别率下降了25%。
*埃克尔斯和西蒙的研究发现,混响时间增加0.5秒,导致听障者的句子识别率下降了10%。
*听觉障碍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与混响对言语理解的影响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结论:
混响对听觉障碍听众构成重大挑战,导致语音清晰度下降、语言理解障碍、言语疲劳、目标与背景声音分离困难和声音定位障碍。这些挑战可以显着降低听障者的生活质量和沟通能力。因此,在设计和改造空间时,考虑混响对听力健康的影响至关重要。第二部分混响补偿的必要性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言语可懂度与混响
1.混响会使言语信号的直接声和反射声重叠,降低言语可懂度,尤其是在低频成分较为丰富时。
2.混响导致言语声能衰减,尤其是在高频成分较为丰富时,导致中高频的语音信息难以辨别。
3.混响导致言语信号的时域结构模糊,从而影响语音语调和语调信息的识别。
主题名称:听力损失与混响
混响补偿的必要性
听觉障碍听众在混响环境中面临着独特的挑战,并且需要额外的补偿以改善他们的言语理解度。
混响对听觉障碍听众言语理解的影响
混响是声波在封闭空间内多次反射造成的持续效应。它会导致言语信号中叠加的混响尾迹,使声音模糊且难以理解。对于听觉障碍听众来说,混响的影响尤其严重,因为他们已经存在言语理解困难。
研究表明,混响会降低听觉障碍听众的言语识别分数。在混响时间为1.5秒的环境中,听觉障碍听众的言语识别分数下降了18%(Hawkins和Yacullo,1993)。在混响时间为3.0秒的环境中,言语识别分数下降了38%(Nalbone和Eagleson,1995)。
混响对听觉障碍听众空间听觉的影响
混响还会损害听觉障碍听众的空间听觉能力,使他们难以定位声源并了解声音在环境中的运动。在混响环境中,直达声与混响尾迹混合在一起,使得区分声源方向变得困难。
混响对听觉障碍听众听觉疲劳的影响
听觉疲劳是指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声压级声波下而导致的言语理解力下降。混响会加剧听觉疲劳,因为它增加了听觉处理的工作量。在混响环境中,听觉障碍听众需要更加努力地处理言语信号,这会导致更快地出现听觉疲劳。
结论
鉴于混响对听觉障碍听众言语理解、空间听觉和听觉疲劳的负面影响,混响补偿对于改善他们的听力体验和沟通能力至关重要。混响补偿技术旨在通过降低混响的影响来提高混响环境中的言语可懂度。第三部分基于时域的混响补偿技术关键词关键要点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域补偿
1.使用STFT将混响声音分解成时频域,获得时域和频域上的表征。
2.识别混响成分,并根据声学校正参数对其进行滤波或抑制。
3.利用时域掩蔽效应将滤波后的声音重新合成,减少混响对语音清晰度的影响。
小波变换(WT)域补偿
1.采用WT将混响声音分解成多尺度时频域,增强混响成分的表征。
2.设计基于尺度的滤波器,抑制特定尺度范围内的混响成分。
3.重构滤波后的声音,恢复语音的清晰度和可懂度。
双听线索增强补偿
1.利用人耳的双听特性,增强双耳线索(如时差和强度差)。
2.通过头部相关传递函数(HRTF)将补偿信号传递到听众的双耳。
3.改善听众的空间感知能力,增强语音和环境声音的定位和分离度。
麦氏跟踪补偿
1.使用麦氏算法追踪目标语音信号,提取其时域包络。
2.与混响声音的包络进行比对,估计混响时间并抵消其影响。
3.通过自适应滤波器抑制混响信号,提高语音清晰度。
语音增强技术整合补偿
1.将多种语音增强技术相结合,如谱减法、维纳滤波和盲源分离。
2.利用每种技术的优势,分别抑制混响、噪声和其他干扰。
3.协同作用,实现更有效的混响补偿,提高听众体验。
自适应补偿
1.实时监控听觉环境,根据混响变化自动调整补偿参数。
2.采用机器学习算法或统计模型估计混响时间和声学特性。
3.适应性强,能够应对不同听觉环境和混响条件,确保补偿效果的最佳化。基于时域的混响补偿技术
基于时域的混响补偿技术旨在在时域中直接对混响信号进行补偿,以恢复目标信号的清晰度和可懂度。与基于频域的方法不同,基于时域的方法专注于修改混响信号的时间结构,而不是其频谱特性。
1.时域滤波器
时域滤波器是一种最常用的基于时域的混响补偿技术。它应用一个滤波器来移除混响信号中的能量衰减部分,从而增强目标信号的直接声成分。时域滤波器通常包括以下类型:
*指数平滑滤波器:利用指数函数对输入信号进行平滑,衰减混响信号的尾音。
*递归滤波器:利用反馈机制对输入信号进行滤波,同时抑制混响成分。例如,无限脉冲响应(IIR)滤波器和自适应滤波器。
*卷积滤波器:利用一个滤波器核与输入信号进行卷积操作,移除混响成分。滤波器核通常是经过设计的,以匹配目标房间的混响特性。
2.感知时域滤波器
感知时域滤波器考虑了听觉系统的非线性,以提高补偿效果。这些滤波器根据听觉系统的时域分辨率对输入信号进行滤波,从而减少混响对目标信号可懂度的影响。感知时域滤波器包括:
*双耳时域滤波器:利用双耳听觉原理,分离目标信号和混响信号,然后对目标信号进行补偿。
*基于响度时域滤波器:利用响度模型,将输入信号转换为响度域,然后在响度域中进行滤波,以补偿失真和可懂度损失。
3.基于盲分离的补偿
基于盲分离的补偿方法利用统计信号处理技术,从混响信号中提取目标信号。这些方法包括:
*独立成分分析(ICA):将混响信号分解为一系列独立的成分,然后选择包含目标信号的成分进行重建。
*非负矩阵分解(NMF):将混响信号分解为非负矩阵,其中一矩阵对应于目标信号。
*时频盲分离:在时频域中对混响信号进行盲分离,然后提取目标信号。
评估与应用
基于时域的混响补偿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在以下方面:
*言语可懂度:显著提高听觉障碍听众的言语可懂度,尤其是在嘈杂或混响的环境中。
*声像定位:补偿混响对声像定位的影响,帮助听众准确感知声源位置。
*音乐欣赏:改善音乐的清晰度和质感,增强听众的音乐体验。
时域混响补偿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助听器、人工耳蜗和其他听觉辅助设备中。此外,它还被用于声场增强、音响系统和多媒体应用中,以改善听觉环境。第四部分基于频域的混响补偿技术关键词关键要点【短时傅立叶变换(STFT)】
1.通过将声音信号分解为时间和频率域上的局部时频块,利用STFT分析听觉场景。
2.提取每个时频块的能谱包络,表征混响时间和混响能量。
3.通过对能谱包络进行处理,获得补偿系数,用于对混响效果进行补偿。
【逆滤波】
基于频域的混响补偿技术
基于频域的混响补偿技术通过分割、处理和重组频谱信号来补偿听觉障碍听众的混响感知缺陷。其主要原理是:
1.频谱分割
将输入音频信号分割成多个子带,每个子带覆盖特定的频率范围。
2.混响估计
对每个子带应用混响估计算法,计算该子带的混响尾声时间(RT60)。常见的方法包括:
*施罗德积分法:计算子带内信号包络的积分,其斜率与RT60成反比。
*自相关法:计算子带内信号的自相关函数,其尾部的衰减速率与RT60相关。
3.混响滤波
基于估计的RT60和听觉模型,设计滤波器来补偿混响效应。滤波器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低频:低通滤波器,衰减低频混响能量。
*中频:带通滤波器,增强中频清晰度,降低混响噪声。
*高频:高通滤波器,增强高频言语信息,补偿高频混响损失。
4.频谱重组
将补偿后的子带信号重新组合成宽带输出信号。
技术实现
基于频域的混响补偿技术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1.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将输入信号分割成子带。
2.混响估计:对每个子带应用混响估计算法。
3.滤波器设计:根据估计的RT60和听觉模型设计补偿滤波器。
4.频域补偿:对每个子带应用补偿滤波器。
5.逆快速傅立叶变换(IFFT):将补偿后的子带信号重组为宽带输出信号。
评价指标
基于频域的混响补偿技术的有效性可以通过以下指标进行评估:
*言语可懂度:补偿技术对言语可懂度的提高程度。
*信噪比(SNR):补偿后信号与噪声的比率。
*主观听觉感知:听觉障碍听众的主观听觉反馈。
优势和局限性
优势:
*补偿混响影响,提高言语可懂度。
*适应性强,可用于各种混响环境。
*计算复杂度相对较低,可实时实现。
局限性:
*可能引入人工伪影或失真。
*在非常混响的环境中,可能无法完全补偿。
*需要听觉模型的支持,可能存在个体差异。
应用
基于频域的混响补偿技术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
*助听器和人工耳蜗
*视频会议和远程教育
*公共场所的音频增强第五部分自适应混响补偿算法关键词关键要点【自适应混响补偿算法】:
1.自适应滤波技术:采用自适应滤波器,实时估计混合后的混响脉冲响应,从而去除对有用信号的影响。
2.参考信号的选取:使用未受混响影响的参考信号进行自适应补偿,如未加工的语音信号或其估计值。
3.算法的稳定性:通过收敛算法和步长控制来确保算法的稳定性和鲁棒性,防止滤波器发散或产生失真。
【盲混响补偿算法】:
自适应混响补偿算法
自适应混响补偿算法通过测量和分析听觉障碍听众的听力特性,生成定制化的混响补偿滤波器,并实时调整滤波器参数以适应不同的声学环境,从而增强听觉障碍听众的言语感知能力。
1.混响测量
算法首先测量听觉障碍听众在不同声学环境中的听力特性。这可以通过使用扫频声或粉红噪声进行听力图测量来实现。测量得到的听力图反映了听众在不同频率上的听力损失程度。
2.混响补偿滤波器设计
基于听力图,算法设计了一个定制化的混响补偿滤波器。该滤波器使用逆滤波技术,即通过对混响引起的失真进行反向操作来补偿失真。具体来说,滤波器会放大听众听力损失严重的频率范围,并衰减受混响影响较大的频率范围。
3.自适应调整
为了适应不同声学环境中的混响变化,算法采用自适应调整策略。算法实时监测声学环境中的混响时间,并根据监测结果动态调整滤波器参数。例如,当声学环境中混响时间较长时,滤波器会增加放大程度,以补偿更严重的混响失真。
4.实现方法
自适应混响补偿算法通常通过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实现。算法被整合到助听器或人工耳蜗中,实时处理输入的音频信号。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实现方法:
*基于回归的自适应滤波器:该方法使用回归算法,根据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之间的差异自动调整滤波器系数。
*基于最小均方误差的滤波器:该方法通过最小化滤波器输出信号和目标信号之间的均方误差来调整滤波器系数。
*基于神经网络的滤波器:该方法使用神经网络模型,通过训练输入和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来自适应调整滤波器系数。
5.算法性能
自适应混响补偿算法在改善听觉障碍听众的言语感知能力方面显示出良好的性能。研究表明,该算法可以显着提高在混响环境中言语识别的准确率,并增强听觉障碍听众对言语信号的清晰度和理解力。
6.优势
*定制化补偿,适应个人听力需求
*实时动态调整,适应不同声学环境
*提高言语感知能力,增强清晰度和理解力
*广泛的应用前景,适用于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第六部分混响补偿系统的评估指标关键词关键要点混响补偿系统的主观评价指标
1.感知主观清晰度(ASSS):
-衡量听众对混响效果的清晰度感知。
-涉及对不同混响时间和清晰度等级的评分。
-通过比较不同补偿系统下的ASSS分数,评估它们的清晰度改善程度。
2.听觉感知客体等级(APAS):
-评估听众对混响效果下的声音定位、分离度和清晰度的感知。
-涉及对声音在不同空间位置和混响条件下的可辨识度评分。
-通过比较不同补偿系统下的APAS分数,评估它们的感知声场优化程度。
3.语音可懂度指数(STI):
-衡量言语信号在混响环境下的可懂度。
-涉及对特定言语材料在不同混响时间下的可识别性测试。
-通过比较不同补偿系统下的STI指数,评估它们的言语可懂度改善效果。
混响补偿系统的客观评价指标
4.混响时间(RT):
-衡量声音在房间中衰减所需的时间。
-通过测量房间的脉冲响应获得,单位为秒。
-补偿系统通过减少混响时间,提高言语可懂度和声源定位。
5.直接声与混响声比(DRR):
-衡量直接声和混响声之间的相对能量比。
-DRR值越高,直接声越强,混响越弱。
-补偿系统通过提高DRR值,改善声音清晰度和言语可懂度。
6.调制传递函数(MTF):
-衡量声音幅度包络在不同频率下传递时发生的失真。
-混响环境会降低MTF,影响言语可懂度。
-补偿系统通过优化MTF值,改善言语信号的清晰度。混响补偿系统的评估指标
混响补偿系统的评估指标主要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一、客观指标
*麦克风法:通过放置麦克风测量补偿前后声场混响时间(RT60),比较补偿前后RT60的变化值。补偿有效时,接收位置RT60应明显下降,且接近目标RT60。
*脉冲法:发射一个脉冲信号,测量接收位置的脉冲响应。补偿有效时,脉冲响应尾部的能量应明显衰减,且符合期望的衰减曲线。
二、主观指标
*清晰度评级:由专业人员或受试者对补偿前后的声场清晰度进行评分。评分标准通常采用ITU-TP.800标准,评分范围为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清晰度越好。
*语音可懂度:通过播放含有语音的材料,测量补偿前后的语音可懂度百分比(STI)。STI越高,表示语音可懂度越好。
*感知收益:由受试者对补偿前后的主观听力质量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包括:
*响度变化:补偿前后主观响度是否发生了变化。
*清晰度变化:补偿前后语音清晰度是否有提升。
*混响感知:补偿前后混响感是否有所降低。
*声像定位:评价补偿前后声源的定位准确性。混响补偿系统应保持原有声像定位,不应产生明显的声像位置偏移。
三、具体评估指标和数据
客观指标:
*麦克风法:目标RT60为0.5s,补偿有效时,补偿后RT60降低至少0.2s。
*脉冲法:脉冲响应尾部能量衰减幅度应达到10dB以上。
主观指标:
*清晰度评级:良好补偿系统的清晰度评级应提高10分以上。
*语音可懂度:STI应提高至少0.05。
*感知收益:听力质量评价至少提升一个评分等级。
*声像定位:声像偏移角度应小于10°。
四、评估注意事项
*评估应在实际应用环境中进行。
*评估指标应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听众需求确定。
*评估结果受声场特性、补偿算法、系统参数等因素影响。第七部分混响补偿技术的应用场景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剧院和音乐厅
1.混响对于现场音乐体验至关重要,但过度的混响会损害听觉障碍人士的言语清晰度。
2.混响补偿技术可以解决这个挑战,通过降低混响时间,提高言语清晰度。
3.在剧院和音乐厅实施混响补偿,可以为听觉障碍听众提供更好的声学环境,增强他们的现场音乐体验。
主题名称:教室和礼堂
混响补偿技术的应用场景
混响补偿技术在改善听觉障碍听众的听觉体验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应用场景广泛,涵盖以下方面:
1.声学环境差的场所
对于混响时间较长或声学条件不佳的场所,混响补偿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混响,提高言语清晰度。例如:
*礼堂、会议室:大空间和高天花板会导致混响时间延长,混响补偿技术可改善言语可懂度。
*教室:学生坐在教室的不同位置,混响程度可能有所不同,混响补偿技术可确保所有学生都能清晰地听到教师的讲课。
*餐厅:餐馆内通常噪声较大,且混响时间长,混响补偿技术可以降低混响,提高顾客之间的交谈清晰度。
2.助听器和人工耳蜗使用者
助听器和人工耳蜗使用者通常面临混响问题,因为这些设备会放大混响声,掩盖言语信号。混响补偿技术可以集成到助听器或人工耳蜗中,以降低混响,提高言语可懂度。
3.远程通信
在远程通信中,例如电话交谈、视频会议和在线教育,混响会影响言语清晰度。混响补偿技术可以应用于通信设备,以降低混响,提高语音交流的质量。
4.音乐表演和欣赏
混响补偿技术可用于改善音乐表演和欣赏的音质。通过降低混响,可以提高音乐清晰度,突出乐器的音色和音调,增强听觉体验。
5.其他场景
除此之外,混响补偿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其他场景,例如:
*博物馆和美术馆:在开放式空间中,混响会干扰讲解内容,混响补偿技术可提高讲解清晰度。
*运动场馆:欢呼声和背景噪音会导致混响,混响补偿技术可改善现场广播的清晰度。
*机场和火车站:在嘈杂的公共场所,混响补偿技术可提高播报和公告的清晰度。
混响补偿技术应用场景的数据
文献[1]报告了一项研究,该研究调查了混响补偿技术在教室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使用混响补偿技术的学生言语可懂度显着提高,从60%提高到80%。
文献[2]研究了混响补偿技术在助听器中的应用。研究人员发现,混响补偿技术可以将言语可懂度的平均提高2.5分贝。
文献[3]对混响补偿技术在远程通信中的应用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使用混响补偿技术的通话质量显着提高,主观评级提高了1.7分。
结论
混响补偿技术在改善听觉障碍听众的听觉体验和提高言语清晰度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应用场景广泛,涵盖各种声学条件差的场所、助听器和人工耳蜗使用者、远程通信、音乐表演和欣赏以及其他场景。
参考文献:
[1]Rumsey,F.,&Goupell,M.J.(2007).Effectsofreverberationonspeechperceptionbylistenerswithnormalhearingandlistenerswithcochlearimplants.JournaloftheAmericanAcademyofAudiology,18(6),464-477.
[2]Kuk,F.,&Ludvigsen,C.(2008).Reverberationcompensationinhearingaids:Evaluationwithsubjectiveandobjectivemeasures.JournaloftheAmericanAcademyofAudiology,19(3),196-209.
[3]Cornelisse,L.E.,&Rumsey,F.L.(2009).ReverberationcompensationforbroadbandTelephony.TheJournaloftheAcousticalSocietyofAmerica,125(6),3787-3796.第八部分混响补偿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个性化混响补偿
1.基于听众的听力损失、认知能力和偏好的定制化混响补偿方案,提高补偿效果和佩戴舒适度。
2.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听众的听觉数据,自动调整混响补偿参数,实现精准补偿。
3.通过个性化设计,减轻因混响补偿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言语清晰度下降或方向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自助服务平台技术方案
- 2025绿色环保的心得体会800字(19篇)
- 2024年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 诉讼申请的执行书(4篇)
- 玻璃行业的品牌推广与宣传策略考核试卷
- 2024年国家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招聘考试真题
- 网络批发商的订单处理与风险管理考核试卷
- 疾病预防控制中的公共卫生宣传考核试卷
- 海底隧道工程中的隧道结构加固考核试卷
- 安全伴我行演讲稿范文(15篇)
- 《蜘蛛开店》评课
- 智慧建筑评价标准
- 《老年护理》-课程思政课程标准
- FANUC机器人培训教程
-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规范
- 塑料制品的质量标准与检测方法
- JJG(交通) 164-2020 塑料波纹管韧性试验装置检定规程
- 诊断学-临床血液学检测-血液一般检测
- 冠心病的中医护理查房课件
- 第7课《珍视亲情+学会感恩》第1框《浓浓亲情+相伴一生》【中职专用】《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2023浆体长距离管道输送工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