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_第1页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_第2页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_第3页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_第4页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可爱的校园

教学内容:可爱的校园。

教学目标:

I、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

—10各数。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体会数的意义,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

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具有表示物体个数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序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我们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

游戏.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我们的校园

1.在我们的校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我们的校园里有操场,我们的学校里有老师,我们的学校里有小朋友……)

2.你能用一句带有数字的话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吗?

(我看到了1个老师,我看到了3座楼,我看到了一年级有7个班,有6个

年级,有好多小朋友……)

教师:对了!你们说的真好!我们的校园里还有许多的树、许多的花、许多

的教室和老师,我们要在校园里共同生活学习,老师是你们的大朋友,如果你有

什么困难就来找我好吗?

活动二:动物王国的校园

教师:动物王国的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都高兴地来到学校,你们想

到它们的学校看看吗?(想)

1.出示主题图:

2.观察小动物

(1)你们都看到有哪些小动物来上学了?(小熊、小松鼠、小兔子)

(2)你们能数一数这些小动物都有儿只吗?(有6只小熊)

(3)我们一起数一数,看看是6只小熊吗?(师生共同数)

(4)有儿只小松鼠呢?(有4只小松鼠)

(5)小兔子呢?(有2只小兔子)

(6)它们的老师是谁呀?(大象)

(7)有几位老师呀?(1位)

3.用带有数量的话说一说在动物王国的学校里你还看到了什么?能用带有

数量的话说说吗?

生1:有3座小房子

教师:对!这是动物学校的三间教室,分别标着一(1)班、一(2)班、一

(3)班.

生2:有小鸟.

教师:数一数有几只小鸟?(9只)

你们是怎么数的?(用手指着数)

哪个小朋友愿意到前面带着大家数一数?

生3:还有蝴蝶.

教师:蝴蝶可真多呀!有几只你们知道吗?(10只)

怎么数就能不丢不落?(可以把数过的标上记号,也可以从左到右数……)

4.观察静物

教师:你还看到校园里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数量来表示?

生1:校门口有5个大字.

教师:你们知道写的是什么吗?(欢迎新同学)

生2:教师的后面还有8棵松树.

教师:我们一起数一数.

生3:学校的门前还有花.

教师:一共有儿朵花呢?(7朵)

5.小结

(1)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参观了动物王国的学校,我们参观的时候是看到

什么说什么,你们觉得是不是有点乱呢?

(2)教师:有没有更好的参观办法呢?

(3)教师:如果你是学校的小主人,你会怎样带领我们参观呢?

(从门口开始往里走、从上到下看、从左到右、按照数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

小)

(4)教师:我们就请你们这些小向导带领我们进行参观.

活动三:有序观察

目的: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有序性.

由门口开始参观

门外:看到了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

门口:有1只大象,它是这里的老师.

门上:有5个大字(欢迎新同学)

门边:有7朵花

学校里和学校外一共有6只小熊

学校里:有3个教室

天上:飞着9只小鸟、10只蝴蝶

学校后面有8棵松树

2.从上到下看

天上:9只小鸟,10只蝴蝶

中间:8棵松树、3间房子

地上:跑着小动物有6只小熊、4只小松鼠、2只小兔子、1头大象

门的附近:门上有5个字一欢迎新同学,门边的栅栏旁有7朵花

3.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左边开始有花,左右一共有7朵花,1位大象老师、2只小兔子、4只小松

鼠、5个字、3间教室、6只小熊、9只小鸟、10只蝴蝶、8棵松树.

按照数量从小到大

1头大象

2只小兔

3间教室

4只小松鼠

5个字

6只小熊

7朵花

8棵松树

9只小鸟

10只蝴蝶

三、小结

你们都是非常合格的小向导,按照一定的顺序带着我们参观了可爱的校园,

我们以后就可以用这些方法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

四、板书设计:

可爱的校园

1、2、3、4、5、6、7、8、9、10

教学反思:

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

景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为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

边,感受数学的乐趣。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在

本课教学中,我充分给学生创造了观察、思考、畅所欲言的时间和空间。教材从

动物学校开学的情景入手,根据低年级学会僧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把孩子引入

神气的动物世界的童话中去,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试着数出动物的数量,再引导

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数一数实际生活中的物体,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从而获得良好的情趣体验。

快乐的家园

教学内容:快乐的家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操作实践中感受知识、学习新知识.在注重直观感受的同

时逐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例如在认识1的时候先让学生感受一棵草、一只船、

-盆花……让学生联想到:2可以表示什么;3呢;4呢;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不只

停留在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过程与方法:借助图引导学生充分观察,交流图中物体的数量,提高学

生的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

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数“1、2、3、4”的含义。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教具预备:学生每人一张数字卡片,老师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1、你们知道古代人是怎么数数的吗?(演示课件:结绳计数)

2、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吗?

二、活动(二)

1、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座漂亮的小山村去旅游(板书"1”),你们想去吗?乡

村的早晨非常美,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2、(演示课件:漂亮的山村)请你们仔细观察,1可以表示什么?(小组讨

论)

3、集体交流:学生可能说:一条狗、一棵树、一艘船、一间房、一个小孩、

一座山、一个太阳、一户人家、一棵草、一个萝卜、一筐萝卜、一条小路、一条

河、一群鸟……

4、平时,你还在什么时候会说到或用到“1”?

5、谁能总结一下,“1”都可以表示什么?

(1即可以表示个体,又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集合,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

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

三、活动(三)

在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用到2、3、4等数字,这些又可以表示什么呢?

四、活动(四)

1.建小足球队:学校的操场多宽敞啊,你们想不想去活动活动?我们就来

组建一支小足球队.

2.你们看,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数字,(数字朝下)谁愿意参加足球队,请你

抽取一张数字纸片,把它贴在胸前.(10个同学贴好数字,按上台顺序站成•排)

3.同学们,台上有几名运动员?他们衣服上的数表示什么?

4.假如让他们排成一队,可以怎么排?(学生讨论)

方法一:

1、2、3、4、5、6、7、8、9、10

方法二:

1、3、5、7、9、2、4、6、8、10

方法三:

10、9^8、7、6、5、4、3、2、1

(学生说出其中一种,台上小队员排队)

5.老师扮演记者采访:请问,你是儿号运动员?你排在第儿个?

6.请同学扮演小记者,向运动员提问.

7.除了这种方法,你还有别的办法帮他们排队吗?

(10人一组活动:把自己座位里的数字贴在胸前,然后大家讨论可以怎样排

队,站成一队)

8.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是怎么排队的?其它小组可以当小记者提问.

五、活动(五)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你打算向谁学习他的什么优点?

六、板书设计:

快乐的家园

1、2、3、4、5、6、7、8、9、10

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通过一幅小山村的图画,把孩子引入一个硕果累累的乡土风味的情

景。这对久居城市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一种新鲜。我适时的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

察图画,在叙述图中物体数量关系的同时,让学生理解“1”即可以表示1个个

体,也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1个集合,还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还可以表示很小

的物体.

玩具

教学内容:玩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体会数的意义,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数数、读数、写数,初步体会数

序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数字.

教具、学具:数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一)引入。

教师谈话:开学这几天,你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1.同学之间互相介召、互相说.

2.指名回答.

教师提问:有认识一位新朋友的吗?谁认识了两位新朋友?有更多的吗?这

2个新朋友是谁?

教师板书:12345(根据学生所说的板书).

(教师谈话:有一位小朋友叫“淘气”,他也认识了一位新朋友“笑笑”.有

一天,“淘气”请“笑笑”到家里做客.

(-)出示主题图

课本第六页

教师提问

1.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

2.他们在玩些什么玩具?请你数一数,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物体

数量.

(学生:他们在玩玩具,有5个积木、4辆汽车、3个皮球等等)

二、尝试探索.

(-)教师提问

1.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物体的数量的?(数出来的)

2.你是怎样数的?(一个一个的数、两个两个的数)

(二)指名数一数.说一说.

1.小组讨论:你认为怎样数数比较好?为什么?

思考:如果有更多的物体,又可以怎样数数呢?

(三个三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2.小组合作:数出铅笔盒里文具的个数.(指名展示,全班交流.)

3.如果你想请你的新朋友到家里做客,你准备怎样做?

学生1:我准备拿2个洋娃娃请好朋友玩.

学生2:我准备拿4辆小汽车请好朋友玩.

学生3:我准备拿5把玩具手枪请好朋友玩.

(三)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刚才同学们准备了那么多的玩具,你们真是一个好客的小主人.同

时我也听出来了,你们说出了许多数量是1、2、3、4、5的物体.这就是我们

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教师板书:玩具(1、2、3、4、5)

(四)指导书写

教师谈话:我们会数出数量是1、2、3、4、5的物体,这些数该怎么写呢?

谁会写1?2怎么写?

(指名板书)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他们写的怎么样?那么怎样写才能写的又漂亮又规范

呢?

出示田字格及示范字.

教师提问:看到这些字你有什么感觉?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练习怎么写的.(生描示范字,师巡视指导.)

比较:你认为哪儿写的比较好?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五)比较数序.

1.看图数数.

教师谈话:“淘气”和“笑笑”玩的高兴及了,妈妈给他们准备了一些水果.

出示水果图,见课本

教师提问:都有那些水果?各有多少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明确:1、3、5叫单数,2、4叫双数.

2.比一比.

什么水果最多?什么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3.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这些数字?它们有什么用?

4.数序

教师谈话:2个好朋友刚吃过水果,动画片开始了.

出示火车图

教师提问:他们在干什么?“淘气”说老虎在第一节,“笑笑”说熊猫排第

一节,他们谁说的对?小松鼠在第几节?大象呢?

三、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四、板书设计:

玩具

(1、2、3、4、5)

教学反思: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通过

“介绍新朋友”的情节引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了学生的

学习欲望。创设情境,让学生不由自主的数数,从而感受到数字在生活中随处可

见,应用广泛,同时也激发学生数数、用数的积极性。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体

会数数的方法,感悟出数物体的数量时要一--对应,数更多物体数量进行渗透.同

时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对数学逐渐产

生亲切感。先引导学生观察数的写法,有了认识之后再描,最后自己写,这样的过

程实际上在不知不觉的演示过程中学会了书写。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感悟到数

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同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进一步增加学习的兴趣,从而感受

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1.本节课,让学生在经历数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感悟一些数数的方

法.教师在教学中力求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提供学生参与

学习的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增强了应用意识,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

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

2.数学的学习不仅在课上、课下,也不应该局限于教师的“弓I”与学生的

主动探索,还应该利用恰当时机进行拓展.如数数的方法,以及单数与双数的概

念,教师巧妙的设计,把他们引入课堂,通过做游戏的形式,使学生感悟、理解,

同时也为今后的加减法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小猫钓鱼

教学内容:小猫钓鱼。

教学目标:

I、知识与技能:知道“0”表示的几种含义,可以表示没有、水结冰时的温

度、起点的含义等等;并且能正确地读、写“0”。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0”的含义,在生活中

会运用;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以及探究、交流、合作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

关,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结合进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0”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出示小猫钓鱼图,讲故事导入,提出问题?

第1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2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3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再来看看,第四只小猫它钓了儿条鱼呢?

一条都没有怎么来表示呢?

二、自主探索,体验0的含义。

(1)学生自主思考,怎么来表示“一条都没有”。

(2)同桌交流。

(3)集体反馈。

得出:一个也没有时用“0”表示。

0是一个数,比1、2、3、4……要小。

(4)指导“0”的书写。

三、实践体验。

(1)学生“分铅笔

理解“0”的含义(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

想一想“0还可以表示什么?

同桌交流,全班反馈。

四、拓展巩固

(1)数一数有几朵花,并写下来。

(2)读一读,写一写。

(3)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0”

五、小结:这节课你感到最有趣的是什么?

六、板书设计:

小猫钓鱼

0、21、2、3、4

教学反思:

“借助小猫钓鱼”的有趣情境,呈现一组连环画,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变

化过程.教师在这里注意联系学生的儿童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欢的讲故事的形

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学生之间的评价也很重要,在学生

评价中,教师有意识的进行引导,让学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优点,引导学生正

确的进行互评。让学生观察图,找出“0”让学生说说“0”的含义,从而明确“0”

让学生不仅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其他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直观体

会“0”的实际含义。教师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

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教师让学生初步感知

“0”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注意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

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

文具

教学内容:文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6---------10各数,能正确数出6——10的物体个数;

正确读、写6——10各数;顺数、倒数0——10各数。

2、过车与方法:通过学生的动手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实物、符号、数字的联系;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初步培

养学生的反思和检查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的乐

趣和学习的自信心,渗透爱科学的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数6——10的数及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找朋友。

交流图意。

先独立数数,说出每副图中有什么?

如:第一幅图中有铅笔10枝。

再连一连

连后,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说说自己是怎么连的。

全班交流。

二、探究新知。

1、活动。

“数一数”自己的铅笔盒里的文具。

充分进行观察操作,引导学生交流,再说一说铅笔盒里有什么?有多少?

2、写一写。

小朋友能正确地数出这么多的文具用品,真了不起,我们一起来写写吧!

6个圆圈,6本书,6枝铅笔,用“6”表示。

学写6。

同样的方法理解7、8、9o学写7、8、9。

注意书写“8”的顺序,师先师范,学生再练习。

还要注意6和9的区别。让学生说说。

在书写练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写写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或“门牌号码”!

3、6、7、8、9、分别可以表示什么?

三、巩固应用

1、练一练

先要弄清图意,看懂第一幅图提出的示范,再独立完成,“数一数,画0,

再写数,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思想,逐步体验实物,符号,数字之间的联系。

第3题,学习数数,数数可以顺着数,也可以倒着数。

本题是发射火箭倒记时的情境,可以先从1数到10,然后再从10数到1。

四、总结。

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文具

6、7、8、9、10

教学反思: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在本课教学中,我充

分给学生创造了观察、思考、畅所欲言的时间和空间。在数学活动中不能让学生

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由于本课内容相对较固定、较枯燥,教师通过创设情境、

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讲故事、编儿歌、及时给予鼓励等手段化解了这一问题。

合作学习是一项很重要的学习能力,而小组合作对于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来

说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师在活动中尽量提供两个人之间交流合作评价的机会,

给小组合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写数活动中,6-10各数写法如果能用课件

演示会更好,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并节省一部分活动时间。

快乐的午餐

教学内容:快乐的午餐(比多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数一数、比一比、画一画的活动中,直观认识两个数量

(10以内)间的相等于不等关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仔细观察、清楚地表达

以及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会“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理解“一样多”

“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认

真倾听,有序操作,大胆表达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多”“少”“同样多”“最多”“最少”的含义。描述比较的

结果。

教学难点:能动手操作,用“一一对应”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松鼠、盘子、勺子、杯子图片一。

2、学具:圆片、三角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秋天到了,漫山遍野的松果都成熟了,小松鼠们采摘

到课好多好多的松果。今天中午,它们决定好好地庆祝一下,享受一个丰盛的、

快乐的午餐。揭示课题:快乐的午餐(并板书)。

2、观察主题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松鼠有6只,盘子有6个,勺子5个,杯子7个,并发现餐

具不够。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师:真是个粗心的服务员,那谁在家帮忙摆过餐具?说一说你是如何摆

餐具的?

2、动手操作,学习新知

活动一:摆盘子

师:谁能将松鼠们的盘子摆一摆,看盘子够吗?先看图中有儿只松鼠?有儿

个盘子?(请一名学生上台摆)

摆完后,请学生说一说他是怎么摆的。(一个对着一个地摆)引导学生说1

只松鼠对1个盘子。

师:你为什么要把它对的这么整齐?(一眼能看出多少)

全班动手操作摆•摆:用三角形代表松鼠,用圆片代表盘子,请先拿出它们

各自相对应的数量,再动手摆-摆。

学生观察、汇报结果。

师:盘子够吗?你们怎么知道?(每只松鼠都有1个盘子,盘子没有多余的)

引导学生完整清楚地表达:松鼠的数量和盘子的数量一样多。

小结:一一对应地摆,松鼠和盘子都没有多余的,这样说明松鼠的数量和盘

子的数量一样多。(板书:一样多)

活动二:摆勺子和杯子

师:盘子够了。那么勺子和杯子够用吗?先数数勺子有几把,然后用刚才的

方法摆一摆,看一看,勺子够吗?

(学生用学具摆一摆,请一名学生上台摆。)

学生汇报结果:勺子不够,勺子少,松鼠多。

引导学生完整清楚地表达:勺子的数量比松鼠的数量少1个;松鼠的数量比

勺子的数量多1个。(板书:少)

师:勺子不够怎么办?(加上一个勺子就一样多)

师:再来数数杯子有几个?摆一摆,结果是什么?

(学生用学具摆一摆,请一名学生上台摆)

学生汇报结果:杯子多,松鼠少。

引导学生完整清楚地表达:杯子的数量比松鼠的数量多1个;松鼠的数量比

杯子的数量少1个。(板书:多)

师:怎么做杯子和松鼠一样多?(去掉一个杯子)

3、谁最多,谁最少?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太好了,那么,你能说一说盘子、杯子、勺子谁最多,

谁最少吗?

观看课件,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学生进行汇报。

小结:“最”是指两个以上物品进行比较时居首位的。从图中可知杯子最多、

勺子最少。(板书:最)

4、总结:我们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板书副标题:比多少)并能

够用清楚地表达出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游戏:摆学具。

(1)圆片和三角形摆得一样多。

(2)圆片摆得多,三角形摆得少。

2、|H|一回。

完成练一练第1题,引导学生读懂题目要求,再进行解答。

3、比一比。

完成练一练第3题,引导学生读懂题意,再解答。

四、课堂总结。

谈收获: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五、板书设计:

快乐的午餐(比多少)

松鼠图片

盘子图片一样多

勺子图片最少

杯子图片最多

教学反思:

《快乐的午餐》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课内容。在

教学本课时,教师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比一比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习掌握比较

物体的多少,重点学会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讲,比多少并不难,在入学前对此概念已有初步的认识,

但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凭直觉或数--数的办法来比较,并不一定会用一一对应的方

法来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

比较物体的多少。

在教学中我利用教材情境图,创设生动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

学生体会在摆餐具中都有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还

安排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它们,悟出“多”“少”

“同样多”“最多”“最少”的理性认识。本节课学生对动手操作兴趣浓厚,在上

黑板贴图片的过程中很好地感知了“一一对应”,并能很快比较出两个物体数量

的多少,深刻体验了“一一对应”这种比较方法的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个人反思还有需要改进的几个地方:

一、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时从整体到局部,从情境到情理,还需要给一年级

学生留有一定的观察时间。

二、在摆一摆的过程中,我发现个别学生虽然一只松鼠对一个盘子,但松鼠

和盘子是摞在一起,还有的学生盘子、松鼠一一对应但摆的不整齐,这些摆法都

不能一眼看出多少。在课中我只进行了个别指导,如果及时将这些摆法和黑板上

的摆法作对比,将使学生能更好地体会一一对应方法的优点。在操作中还应引导

学生有序去摆,一一对应摆整齐。

三、在教完知识点后,还可以让学生在杯子、勺子、盘子三种物体任选两种

进行比较并说一说,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四、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本节课要求学生能够用清楚地语言表达,学生说清

楚一定能想清楚。要求学生边看边说,对学生的说要正确引导,加强示范,培养

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五、个别学生不仔细听老师的提问,出现答非所问。所以,今后要进一步培

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动物乐园

教学内容:动物乐园。

教学目标:

I、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数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初步体会数的广泛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交流等探求活动,初步形成数感,锻炼观察能力

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形成合作参与意

识,尊重与欣赏他人的意识。形成对学习的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

步养成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它们想比比看哪种动

物来的只数多呢!你们想不想去参加它们的活动呀?

二、引导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动物乐园图。

师:小朋友们快看,动物乐园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

儿只,好吗?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数一数,一会儿我们来汇报一下。

2.汇报交流。

师: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各有几只?(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

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

(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图上的各种动物呢?

(2)师:请其他同学也在下面摆一摆,你看到了儿只什么动物?请用学具表示

出来。

(3)学生摆完,引导学生观察评价,摆出来的和看到的一样吗?

4.设疑激趣。

师:来了这么多的动物,你们想了解一下吗?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我们

把它们比比好吗?(板书课题)

(1)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

(2)汇报:我准备把……和……进行比较。

5.探究方法。

(1)认识同样多和“="(熊和鹿比)。

A.师:咱们先把熊和鹿作比较,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你是怎么

知道的?

B.动手操作。

比较两种动物谁多谁少,可以用摆的方法来比较,那么要怎么摆呢?让大家

一眼看出谁多,谁少,或者同样多。请大家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

C.展示、交流。

谁愿意到前面来摆一摆?其他同学摆的方法和他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摆

法?(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摆出了不同的图形。)

D.大家评议:黑板上的每一种摆法,是怎样进行比较的呢?

(学生观察到用排队的方法,小熊排一队,小鹿排一队,一个与一个对齐,

这样就可以很快比较出来。)

E.认识“=”。

①揭示同样多:熊有4只,鹿也有4只,熊和鹿的只数一样,我们就说它们

的只数……("同样多”“一样多”)。

②认识“=":熊有4只用数表示写儿?鹿也有4只,用儿表示?4和4同样

多或者说相等,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相等关系呢?谁知道?

谁会写“=”?

板书:4=4;读作:4等于4。

③指导书写“=”。

⑵认识兔和猴比、猴和鸟比……)o

A.师:接下来你们想把哪两种动物进行比较?这两种动物怎么比较,比的

结果是什么?可以先摆一•摆,再说•说。

B.独立思考。

C.小组交流。

D.全班交流。

①怎么比?

②比的结果?[引导学生表述:谁比谁多(少)。]

(3)认识(5和3比)。

A.师:5比3多,在5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你们知道吗?

谁会写“>”?

这个式子5>3怎么读?(5大于3。)

B.师:5比3多,用“>”表示,那么3比5少,还可以用“>”表示吗?

那么应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把大于符号调过方向。)

“<”的名字叫小于号。

这个式子3<5怎么读?(3小于5。)

C.指导书写:

D.练习使用:

(练习中引导学生想办法分辨记忆)

E.引导发现:开口朝大数,尖角对小数。

(有的孩子说:口子大的朝大数;有的孩子说:开口朝左的是大于号、开口

朝右的是小于号;还有的孩子说:想到把“箭头符号”的一横去掉就是大于号了。

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记住: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角小,

对小数。)

三、练习与拓展

1.师:在这么多的动物里面,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小鸟最少,

小兔最多。)

2.师: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同桌交流,

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也可以用数字表示它们比的结果。

3.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比较的知识?

4.独立完成第13页练习题。

小猴比小熊少3O4小鹿比小兔4O5

小熊比小猴多4O3小兔比小鹿5O4

最多最少

5.填一填。

70340930350810O1

2>□6>□6=□口=8口<9

四、总结

这一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板书设计:

动物乐园

4=4;读作:4等于4。

5>3;读作:5大于3。

3<5;读作:3小于5。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的一开始,利用教材主题图创设情境,以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形式导

入新课,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

《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我在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

数,在班级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

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记住对孩

子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在教学过程中,用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学

生理解记忆,解决了学生记忆和使用符号的困难。整堂课的教学试图从日常生活

入手,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

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

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

切关系,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第二单元比较

过生日

教学内容:过生日(比大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比较的方法,初步了解比

较的思维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初步感知直接比较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关心父母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在掌握了“多”“少”“最多”“最少”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比较

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比较的方法,会用多种方法比较。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

生:自由回答。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参加淘气妈妈的生日宴会,看看她的生日怎么过的?餐

桌上都有什么?

生:看图说出餐桌上摆放的物品。

师:如果让你来切蛋糕,你想切成什么样?

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

二、自主探究

1、比较大小

师:如果有人把蛋糕切成这样,你觉得怎样分配比较合理呢?(引导学生观

察比较蛋糕大小的图。)

生:个别回答,集体讨论,得出3号最大,1号最小。

师:同学们的分配方法虽然不同,但都挺合理的。合理的原因是你们都已经

比较了三块蛋糕的大小。知道哪块最大哪块最小。如果西瓜切成这样你是不是也

能比较它的大小?

生:回答比较结果。

2、比较多少

师:下来我们为淘气一家三口分配一下饮料,你们看一看我这样分配行不

行?(引导学生观察饮料图)

生:思考后回答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我发现桌子上还有两瓶饮料,谁能说出哪瓶饮料多哪瓶饮料少?

生:发表不同意见。

师:同学们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意见?因为这两个饮料瓶子高矮形状都不一

样,我们用眼睛就不能准确的判断出多少。你能想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法吗?

生:同桌讨论,说出不同的方法。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出两瓶饮料的多少。

三、加深理解,拓展延伸

1、课本19页练一练1—3题。

2、比较教室里讲桌和课桌的大小。

3、比较本班男生和女生的多少。

四、全课总结

通过小红的生日聚会,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五、板书设计:

过生日

大小多少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过生日》情境图进行一些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

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通过学生亲身

经历比较蛋糕、西瓜的大小,理解整体与部分。在比较三杯饮料装的多少的活动

中,能让学生懂得形状、高度一样,装得饮料也一样高的杯子,粗的杯子装得多,

细的杯子装得少。最后通过两瓶形状不一样,眼睛很难分辨的饮料•,能促进学生

动脑筋、想出不同的办法解决问题,让他们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初步培养

学生的推理能力。通过上课,我觉得有以下不足:

1、忽视了给学生合作学习、讨论的机会。针对本课的特点,应该让学生讨

论、多说。但我之前考虑一年级学生刚进学校,好动的天性加上没有认真听讲的

习惯,以及课堂纪律方面还不够完善,害怕课堂组织教学耽误时■间,所以没有进

行小组讨论。

2、数学语言不规范、不简练。课堂中出现的两瓶饮料图进行比较,用语言

来说,学生读不出来,我也随便读了句饮料和饮料谁装得多。

3、相对本班学生实际来说教学活动开展的有些快,估计部分学生没有真正

领悟。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引以为戒,弥补不足,争取更好。

下课啦

教学内容:下课啦(高矮、长短的比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观察,懂得比较垂直(水平)摆放的物体长度叫

高矮(长短),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爱(有长有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探索操作,让学生学会比较物体的高矮与长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初

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高矮、长短的概念

教学难点:高矮、长短的比较方法。

教具准备:儿根长短不同的尺子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出示几组高矮不同的物体的图片,引导:他们一样高吗?为什么?

2、你是怎么知道到的?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刚才的例子,随意标出高矮,有学生判断对错,并说一说为什么?

(1)、你知道怎样比较物体的高矮吗?以你身边熟悉的物体为例,探究出方

法来。

(2)、汇报交流

(3)、强调:比两个认的高矮时,一定要站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不能踮脚跟。

2、那么,要是需要给学生甲乙丙丁四人比高矮,又该用什么方法呢?请同

学们认真讨论,并进行实际论证。

(1)学生汇报后给予肯定,并选择最佳方案。

(2)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估计、猜测,然后回答。

(3)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学生分组活动,经历有猜测动手验证的过程,探究比较物体、人之间谁高谁

矮的方法。

学生分小组汇报交流。

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并进行认真的实验操作,总结出比较多个人高矮的方

法。

我们可以用刚才总结出的比高矮的的方法来比一比物体的长短吗?学生猜

测并讨论。

拿出学具(两根绳子)比一比,并说一说怎样比他们的长度。

学生活动,比绳长,并总结方法。学生独立解决,集体订正。

(强调:一定要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并拉直,在比另一端。)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p21“练一练”第1、2、3、4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下课啦

比高矮长短

教学反思:

《标准》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方式之一。我在

设置问题情境时,引导学生围绕“什么和什么比,怎么比,比的结果怎样”进行

讨论,给学生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同时我还以儿童化的语言,

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激发孩子们更高的学习热情,

使孩子们敢说、敢想、敢做、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参与课堂学习。本课教

学设计尊重学生合理的选择,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学生对学习数学发生

兴趣,自然而然的就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跷跷板

教学内容:跷跷板(轻重的比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逐步加深

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2、过程与方法: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

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会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教学难点:轻重的含义以及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教具准备:简易杠杆模型,卡通小兔玩具两个,天平一架,两袋包装、质

量不等的糖果。

学具准备天平(每小组一架),每人一个水果(包装袋上有橡皮筋),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师:星期六到了,小动物们都在公园里玩,他们玩得可高兴了。我们…

起去看一看,小动物们最喜欢玩什么?(出示简易杠杆模型,模型两端各有一个吊

篮)原来它们最喜欢玩的叫做飞上天的跷跷板。这时候,走来一只小兔弟弟和一

只小兔妹妹(出示玩具),它们俩坐了上去(把两个小兔玩具分别放在模型两端的吊

篮上)。

2.师:小朋友们,请你们仔细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1:小兔弟弟这边低,小兔妹妹那边高。

生2:小兔妹妹上去了,小兔弟弟下来了。

生3:小兔弟弟重,小兔妹妹轻。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3:小兔弟弟把它这边压下来了,所以它比较重,小兔妹妹那边高高的往

上翘起来了,所以它轻。

3.小朋友们真厉害,能看出谁轻谁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轻和重。(出

示课题,注意“轻”字用较浅的颜色,贴得高一些;“重”字用较深的颜色,贴

得低一些。)

1.说一说。

师:现在就请小兔休息一会儿,咱们大家来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两样东

西来比,一眼就能看出谁轻谁重。(生争先恐后举手发言。)

生1:桌子和凳子比,桌子重,凳子轻。

生2:我吃饭用的碗比勺子重。

生3:大象和小象比,小象轻,大象重。

生4:我爸爸买了1千克梨和0.5千克香蕉,一千克梨重,0.5千克香蕉

轻。

生5:我用象和蚂蚁比,象重,蚂蚁轻。

生6:我用剑龙、霸王龙和翼龙比,霸王龙最重,剑龙最轻。

(回答较精彩的学生很高兴地得到了一颗“乐乐星”。)

2.掂一掂。

(1)观察自己课桌上的文具盒和学具盒,猜一猜谁轻谁重。

现在,请把你的文具盒放在一只手上,学具盒放在另一只手上,两只手同时

掂一掂、比一比,感觉一下,文具盒和学具盒谁重谁轻。

师:请小朋友把轻的举高一些(生把学具盒举高了),把重的放低一•些(生把文

具盒放低)。

(评析选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东西,引导学生先动脑猜一猜,再动手掂一掂,

获得对轻重的感性体验。)

(2)师:你们想不想再掂一掂?这里有一个苹果和一个橘子(出示质量差不多

的苹果和橘子各一个),谁来试一试?

师拿给学生,比•比,什么重,什么轻?还有谁想试试?

生1:苹果重,橘子轻。

生2:橘子重,苹果轻。

生3:它们差不多重,我比不出来。

生4:它们一样重。

(3)师:现在小朋友们的意见都不一样,究竟是什么重,什么轻?我们拿不准,

那该怎么办呢?

生:用秤称过再比。

师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给予适当的评价。

3.称一称。

(1)师:刚才大家想了很多好办法来比较苹果和橘子谁轻谁重。因为它们差

不多重,用手很难掂出来,所以得请一些工具来帮忙。用秤可以称,老师这里还

有一架天平,也是人们经常使用的比较轻重的工具。

师:(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两边托盘里没放东西或两边放的东西一样重时,

天平的两边是一样高的,平平的。现在我们来看看苹果和橘子究竟谁轻谁重。(师

操作,把苹果和橘子放在两边托盘里)谁能看出来?

学生自由发言,说明理由(因为看见天平的两端不平衡了,放苹果的这一边

低,说明苹果比较重,放橘子的那一边高,说明橘子比较轻)。

师:我们还可以看指针,它偏向哪边,就可以说那一边是比较重的东西,

另一边是比较轻的东西。

(2)师:你们还想自己称一称吗?

生:我自己的苹果、梨、铅笔盒、书、文具……

要求:找一位小组内的小朋友合作,比一比两人的东西,谁的重,谁的轻。

(每组有不同的称东西的工具。)

(3)小组汇报,师适时给予鼓励,其他学生也可说出自己的看法,或者对汇

报学生给予评价。

生1:我们是用天平称的,铅笔盒在下面,书在上面,铅笔盒重,书轻。

生2:我们是用橡皮筋把袋子拎起来比(师请他与合作的小朋友一边演示,

一•边说明),我的橡皮筋拉得长,而且我的梨坠得低,说明我的梨比他的苹果重。

(4)师:(出示石榴、苹果、橘子各一个)这是瓜果飘香的季节,老师也想称

一称,先拿石榴和苹果比(用天平),结果怎么样?

生:石榴比苹果重。

师:再拿苹果和橘子比?(苹果又比橘子重。)

师:猜一猜,这三个水果,谁最重,谁最轻?(小组讨论:为什么?)

请学生汇报,说明理由。

(5)师出示两包糖果。

(师准备两包包装袋不透明的糖果,大包的轻一些,小包的重一些。)

①猜一猜:谁轻谁重?(生都指着大包的说重。)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一包糖袋子大,装的东西一定多,所以它重。

②师:请你来用天平称一称。(生操作,下面的学生看到比较的结果和他们

说的相反后,都露出疑惑的表情,发出惊叹声。)

③师: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想对大家说什么?(立刻就有学生举手。)

生1:我想说,大的东西不一定重,小的东西不一定轻,要称一称才知道。

生2:比的时候,不能只看大小。

三、应用拓展

练一练

(1)第23页第1题,引导学生明确题意,独立完成。

轻的画重的画O。

师:你为什么在香蕉后面画圆,橘子后面画勾?(生说明理由。)

(2)第21页第2题,学生明确题意后独立完成。

轻的画重的画O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你是怎么知道谁轻谁重的?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一个西瓜和两个菠萝同样重,所以一个西瓜就比其中的一个菠萝

重。

四、总结延伸

1.小朋友们,不知不觉当中,一节课就要过去了,你们学得愉快吗?老师也

很高兴,我觉得你们个个都很出色。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又有哪些进步?

2.你认为我们班今天谁的表现最棒?哪个小组最值得你学习?你自己的表现

呢?(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作业:小调查

比一比,在你的家里,你的爸爸、妈妈和你,谁最重,谁最轻。

六、板书设计:

跷跷板

轻重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地

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用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在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中解决问

题。这一节课,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不仅学习了知识,提高了能力,也体验到成

功的喜悦,四十分钟在不知不觉中度过。教学相长,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利用生活经验,创设有趣的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且,让一年级的新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

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体验轻重。

《标准》指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

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本节课所注重的不仅是比较的结果,更关注学生比较

的过程,主要采取了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操作中去领悟比较的方法。

3.让学生个性化地学习数学。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本

节课,孩子们敢提问题、会提问题,以自己独特的见解解决问题,他们的个性得

到充分的张扬。学生为自己的创造而开心,为自己的发现而兴奋。同时,我也注

意用富有激励性的语言评价他们的表现,使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第三单元加与减(一)

一共有多少

教学内容:“一共有多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加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的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

题并解答。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意义及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铅笔情境)。

师:今天老师请到了咱们数学王国里的一位好朋友跟咱们大家一起来上这节

数学课,大家想知道她是谁吗?

生:想!

师: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先出示图1)同学们快看,大家还记得她吗?

生:记得,是笑笑!

师:嗯!同学们真棒!那大家快看看,笑笑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啊?

生:铅笔。

师:非常好!再请大家仔细地看一看笑笑是怎样拿铅笔的呀?

生1:笑笑一只手拿了3支铅笔,另一只手拿了2支铅笔。

师:说得真好!(接着出示图2)同学们再看,从这幅图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2:笑笑把她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了一起。

师:说得真棒!接下来请大家数数“当笑笑把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一起之后,

她的手里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生:一共有5支铅笔。

师:好!同学们真棒!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小棒代替铅笔跟着老师也像

笑笑这样来表演一下!

生:(师和生一起模仿笑笑场景,边做边说:一只手里有3根小棒,另一只

手里有2根小棒,把两只手里的小棒合到一起,一共有5根小棒)

师:恩!同学们刚刚表现得都很棒!个个精神都很饱满!希望接下来同学们

能够表现得更加好!

师:说到这里,可能已经有同学猜到了,咱们今天这节数学课的课题就是《一

共有多少》

板书课题:《一共有多少》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到公园去看一看,去看看那里的小熊猫们都在

干些什么。

二、讲授新课。

1、观察情境图,描述图意(熊猫情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