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中心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细勘察)_第1页
全民健身中心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细勘察)_第2页
全民健身中心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细勘察)_第3页
全民健身中心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细勘察)_第4页
全民健身中心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细勘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民健身中心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细勘察)目录57441前言 -1-1前言1.1任务由来拟建场地位于位于石井坡沙滨学校内,该项目西邻嘉好路,北侧邻横三路,施工条件便利,交通极为方便,(以下简称业主方)特委托重庆市建筑工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承包方,下称我公司)对拟建沙坪坝区沙滨全民健身中心进行工程地质详细勘察工作,双方于2023年4月正式签定了《建设工程勘察合同》(附件1)。1.2拟建工程概况拟建场地位于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石井坡沙滨学校内,建设用地面积约4938.5m2,建筑面积9464.57m2,主要由1栋2F~6F的全民健身中心及地下车库组成,具体工程概况详见表1.2。表1.2拟建物工程概况序号名称设计地坪高程(m)层数重要性等级结构类型拟采用基础形式单位荷载KN/柱1拟建全民健身中心202.502-6F/-1F二框剪桩基30002拟建车库196.70-1F二框架桩基500按环境设计高程平场后,在拟建场地四周不会形成环境边坡。按车库设计高程开挖后,场地内将形成多段基坑边坡,基坑边坡的最大高度5.70m,边坡主要由未来填土、强风化基岩、和中等风化基岩组成,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1.3勘察的目的与任务及勘察阶段、勘察范围1.3.1勘察目的与任务本次勘察的目的是为拟建沙坪坝区沙滨全民健身中心工程工程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边坡稳定性作出评价,并对边坡的支挡形式和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等提出建议。本次勘察的具体任务为:1收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2查明建筑物范围内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层的类别、结构、厚度、坡度、工程特性等地质环境;3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并提出评价与整治所需的岩土参数和整治方案建议;4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判定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5对场地地震效应进行评价;6对场地稳定性、建筑适宜性进行评价;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滨、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7对场地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能力进行评价;8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支护措施建议;9提供基础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10对基础持力层及基础型式的选择及基础埋深等提出建议,并对成桩可行性进行分析;11分析评价地基土及地下水在建筑物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其对工程的影响,并提出防治措施及建议;1.3.2勘察阶段、勘察范围的判定根据渝建〔2013〕345号《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暂行规定》,本工程勘察范围应包括环境挖填方边坡及其影响的区域。本工程勘察工作布置,严格执行渝建〔2013〕345号《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暂行规定》。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05及渝建(2013)346号文的规定,本场地可不进行选址勘察及初步勘察,可直接进行直接详细勘察工作。勘察阶段判定见表1.3.2-1、1.3.2-2。表1.3.2-1选址勘察阶段判定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及工程项目判定结果建设场地1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发育,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5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不属于该类项目不需进行选址勘察2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等抗震危险地段建设场地。为抗震不利不需进行选址勘察建设项目1投资20亿元以上的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投资小于20亿元不需进行选址勘察2大型工矿企业厂区整体迁建。不属于该类项目不需进行选址勘察3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长度大于1000m的越岭隧道和跨越长江、嘉陵江、乌江等江底隧道和大型桥梁等需进行多方案比选的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不属于该类项目不需进行选址勘察表1.3-2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阶段(初步勘察)判定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及工程指标判定结果场地及项目1在复杂场地上建设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中等复杂场地,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不需进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设场地1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较为发育,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3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无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不需进行初步勘察2场地地形坡角大于30°的自然土坡或地形坡角大于60°的自然岩坡,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5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其影响面积小于建设场地5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不需进行初步勘察3三峡库区175m蓄水位(吴淞高程)岸线外侧水平距离100米范围内的建设场地。场地不属于三峡库区范围不需进行初步勘察4存在矿产采空区或地下洞室,且采空区或地下洞顶距离拟建工程最底面小于2倍洞跨的建设场地。不存在矿产采空区或地下洞室不需进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设项目1总建筑规模大于50万m2且高层建筑规模占总建筑规模的比例超过70%的大型住宅小区。不属于该类工程不需进行初步勘察2建筑高度大于200m的超高层建筑。不属于该类工程不需进行初步勘察3总建筑面积超过10000m2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或长度大于500米的隧道。不属于该类工程不需进行初步勘察4主跨跨径150m及以上的斜拉桥、悬索桥等缆索承重桥梁以及拱桥,立体交叉线路为3层及3层以上(不计地面道路及地道)的大型互通立交桥梁。不属于该类工程不需进行初步勘察根据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渝建〔2013〕345号《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暂行规定》,本工程勘察范围应包括环境挖填方边坡及其影响的区域。本工程勘察工作布置,严格执行渝建〔2013〕345号《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暂行规定》(勘察范围判定见表1.3.2-3),勘察范围符合渝建〔2013〕345号文《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暂行规定》的规定。表1.3.2-3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判定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边坡判定结果环境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对于无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倍边坡高度。无该类边坡无2对于有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土边坡,勘察范围线应根据组成边坡的岩土性质及可能破坏模式确定,且勘察范围不应小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无该类边坡无3对于可能出现土体内部滑动破坏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倍边坡高度。无该类边坡无4对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缘边界,且还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前缘边界(即剪出口位置)。无该类边坡无基坑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岩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1倍。地下车库开挖形成的岩质基坑边坡,其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大于基坑深度的1倍。满足勘察范围2土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地下车库开挖形成的土质基坑边坡,其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大于基坑深度的2倍。满足勘察范围3当需要采用锚杆(索)支护时,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大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满足勘察范围1.4勘察工作依据、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勘察等级的确定1.4.1勘察工作依据:1《建设工程勘察合同》(附件1);2《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附件2);3《沙坪坝区沙滨全民健身中心工程地质勘察纲要》(附件3);4业主提供的拟治理边坡区域平面布置的1:500地形图。1.4.2本次勘察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1《工程勘察通用规范》(GB55017-2021),《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2《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3《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9《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10《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参照;11《工程测量通用规范》GB55018-2021;12《重庆市岩土工程文件编制深度技术规定》2017版;1.4.3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的确定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16第4.1.5的规定,拟建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场地类别划分见表1.4.3)。据此,综合确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判定因素场地特征场地类别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复杂中等复杂简单地形、地貌地形坡角约3~10°√中等复杂岩层倾角(°)41°√岩体完整性岩体较完整,裂隙不发育√岩土特征岩土种类较多,较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填土为特殊性岩土√土层厚度(m)土层厚度11.8m√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较匮乏,局部地势低洼地段可能存在上层滞水√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不强烈√相邻建筑影响程度中等√1.5勘察工作布置及完成工作量据乙级在详细勘察阶段的要求,结合本工程场地实际,确定本次勘察主要采用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相结合的综合方法。勘探钻孔主要沿建筑群边线、角点、柱列线布置,基坑边坡区域按边坡支挡线及垂直边坡走向布置,共布孔47个,其中利用《沙坪坝区沙滨学校(暂定名)主体及环境景观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细勘察阶段)》中勘探孔9个,编号ZKL,利用控制性钻孔4个;本次勘察布置勘探孔38个,其中控制性钻孔17个,钻孔间距5.50~22.00m。本次勘察外业工作我公司于2023年5月20日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进驻现场施工,开动XY-100型钻机4台,工程技术人员跟班编录。在钻探施工期间,同时开展场区的工程地质调查测绘、采样、测试工作,野外作业于2022年5月26日结束。完成实物工作量见表1.5。表1.5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统计工程地质测绘(1:500)km2工程测量钻探采样及试验勘探点测量个/次(组日)剖面测量km/条孔数(个)钻探进尺(利用进尺)m岩样(组)水位观测次触探m/孔0.00138/1(1)5.20/1238732.20(188.86)17388.50/31.6勘察工作质量评述1.6.1工程测量:测量起始数据为业主方提供的控制点的坐标及高程(详见表1.6.1),采用重庆独立坐标系及1956年黄海高程系,勘探点及地质剖面均采用中海达动态GPS-RTK及全站仪实测,其成果精度满足要求。表1.6.1控制点成果编号XYHOCE065072370.40351774.793212.377OCE065172294.10351782.401211.413OCE065272230.08951792.567213.3661.6.2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本次勘察地形图系由委托方提供的1:500电子版现状地形图,对拟建场地周边50m范围内进行了1:500工程地质测绘。着重调查地形、地貌、微地貌特征;调查各岩土层的分布及岩性特征,了解土层的形成条件、颜色、颗粒组成、结构、特征;了解岩石的出露情况、岩石成份、结构、厚度、风化程度、产状要素及裂隙发育的规模和特征;调查不良地质现象及其形成条件、规模、性质及发展情况;调查地表水流的分布及其流量、水位等,调查地下水的类型及补排关系,其精度满足规范要求。1.6.3钻探:采用4台XY-100型钻机施工,钻孔直径110~91mm。地质技术人员跟班编录。钻进过程中严格按勘察纲要、钻探技术要求及钻探操作规程进行,由于准备充分,现场对质量、安全的管理措施到位,施工中未出现质量与安全事故。钻孔岩芯回次采取率: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65~81%;强风化基岩72~82%;中等风化基岩82~94%。1.6.4采样及试验:本次勘察在中等风化基岩中采集岩样17组,现场对样品及时密封送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集团检验检测有限公司测试;于ZK7、ZK11、ZK28三个钻孔进行了重型动力触探试验;试验严格按相关规范执行。1.6.5钻孔水位观测:在钻探施工结束后对所有钻孔进行了地下水位观测,并在间隔24小时后对所有钻孔均进行了地下静止水位的量测。1.6.6勘察工作中业主方委托了具有外业勘察见证资质的重庆蜀通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见证员:刘长兵;印章号:YKJZ-2310055-0003)进行了全过程的外业勘察见证,勘察质量合格;本工程勘察劳务单位由我司负责,现场对质量、安全的管理措施到位,施工中未出现质量与安全事故。综上所述,本次勘察工作达到了业主方及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1.7前期勘察情况2019年3月中国化学工程第一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对沙坪坝区沙滨学校(暂定名)主体及环境景观工程进行了详细勘察,并提供了《沙坪坝区沙滨学校(暂定名)主体及环境景观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细勘察阶段)》。项目编号:KC(2019)-06-0003201C(验证码:E2D2),审查单位:重庆中煤科工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勘察结论:场区内未见断层通过,勘察范围内未见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质灾害不发育。无地下洞室和需要保护的地下文物,未见埋藏河道、沟滨、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埋藏物分布。勘察期间未见场地范围及周边边坡变形,现状边坡基本稳定。场地总体上稳定性良好,适宜本工程建设。2场地自然地理及工程地质条件2.1地形地貌勘察场地处于嘉陵江右岸,属于嘉陵江Ⅰ级阶地地貌区,外侧河流侵蚀堆积地貌区主要为嘉陵江阶地堆积地貌及河漫滩。由于拟建场地位于沙滨学校内,由于人类工程活动的开展,原始地形地貌已基本被破坏,场地总体地形平缓,地形坡角一般3~10°。地面高程一般199.74~205.49m,相对高差约5.75m。2.2气象、水文据重庆气象局统计资料,该地区多年平均气温17.5~18.5℃,极端最高温43.0℃(2006年8月10日),极端最低温-2.9℃(1977年1月30日)。年平均气温18.3℃,雾日平均30~46d,最多达148d。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0%,绝对湿度17.60mb。地区多年年平均降水量1201.5mm,最多达1750.6mm(1963年),最少只有720.0mm(1966年)。日最大降雨量266.60mm(2007年7月17日),最大时降雨量达38.8mm,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125.0mm。历年平均蒸发量在953.2~1398.6mm之间,平均日照时数1327.5h。在一年中的各月之间,各季度之间差异明显,下半年(5-10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9%,而冬春半年(11月-4月)仅占21%,四季分配是夏季最多占有41%,春秋次之分别为28%和26%,冬季最少只占有5%勘察场地场地南侧以外约300m为三峡水库(嘉陵江),场地内未发现地表水体分布,嘉陵江为区内最重要水系,构成区域最低侵蚀基准面,其遇汛期,河水上涨,水流湍急,嘉陵江水位特点是:洪枯明显,水位差大,枯水期水位平稳,洪水期峰高量大,洪水陡涨陡落,历时相对长,一次过程一般6~10天,洪水过程水位变幅大,常达20~30m,使沿江两岸城镇、厂矿、码头等易被淹没。根据水文站历年观察资料及沙坪坝区防汛办公室针对磁器口水位标识的数据,嘉陵江旱限水位约162.0m,常年枯水位173.4m(黄海高程),常年平均洪水位190.97m,50年一遇洪水位193.69m,100年一遇洪水位195.69m。本次勘察期间,该地段嘉陵江水位为167.68m。勘察场地内未见渔塘、湖泊、水库等大型地表水体,水文条件简单。2.3地质构造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场地位于金鳌寺向斜北西翼末端及观音峡冲断背斜东翼之间,岩层呈单斜产出,由于拟建场地内无基岩出露,在靠近嘉陵江江边基岩露头出测得岩层产状为:97°∠41°,层面较平直,呈微曲状,泥质充填,层面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在场地内基岩露头测得两组裂隙,分布描述如下:裂隙①330°∠75°,裂面较平直,未见充填物,裂面张开3〜5mm,间距1.6~3.2m,延伸1.5~4.2m,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裂隙②220°∠57°,裂面较平直,充填泥质物,裂面张开2~3mm,间距2~4.1m,延伸1.8~3.3m,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场地无断裂构造,地质构造简单。钻探采取中等风化基岩岩芯一般较完整,局部岩芯破碎,多呈柱状,多数钻孔未见裂隙,裂隙较发育。2.4地层岩性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本次勘察钻探揭露最大厚度11.80m(ZK1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本次勘察钻探揭露最大厚度20.30m(ZK9)2.5基岩顶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拟建场地内,基岩埋深0.00~11.80m(ZK12),基岩面倾角一般2~30°。据钻探揭露的实际情况,将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带及中等风化带。强风化带:岩芯破碎,呈碎块状、短柱状,质软,泥岩手折易断,岩体破碎。其厚度小、变化较大。中等风化带:岩芯较完整,主要呈短柱状、柱状,少量碎块状,岩芯节长一般4.0~21cm,属较完整岩体。2.6水文地质条件拟建场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1、松散土体孔隙水该类地下水赋存于第四系土层中,接受大气降雨补给,沿松散土体间空隙径流入渗,向地形低洼处排泄、地表蒸发或赋存于土体孔隙内形成土体孔隙水。由于勘察区局部土层厚度较大,局部地段可能存在上层滞水,其水量小。2、基岩裂隙水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水力特征等因素判定,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孔隙水赋存于地表第四系素填土中,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大气降水多以地面径流的方式向场地低洼处排泄。基岩裂隙水的含水层主要为强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为相对隔水层。场地内该类地下水浅表层主要受大气降雨和上覆孔隙水的补给,接受补给后沿裂隙迅速下渗,在低洼地带以泉点或渗水的形式出露于地表,部分继续下渗。拟建场地内出露岩层为泥岩,为相对隔水层,地下水补给条件较差,具就近补给,就近排泄的特点,地下水水位勘察施工期间,钻孔施工结束后抽干钻孔内施工用水,经24h水位观测,场地内覆盖层厚度较大位置区域的孔内存在静止地下水位,场地内地下水位埋深在静止水位在6.00m~12.10m,水位高程在191.94m~193.74m,根据分析,现状已整平,场地地表水排泄条件较差,大气降水直接汇集场地内,不能及时排除,未来基础施工时应考虑地下水对施工的影响。本次勘察对ZK12进行了简易抽水试验,试验结果见表2.6,涌水量为16.80m3/d,综合渗透系数0.55m/d,根据《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和重庆地区经验,结合本次抽水试验,建议素填土渗透系数取经验值4.0m/d,强风化基岩渗透系数取经验值0.90m/d,中等风化泥岩渗透系数取经验值0.02m/d。表2.6简易抽水试验成果钻孔编号ZK12计算公式抽水前静止水位(m)8.5含水层厚度H(m)12.90地层岩性素填土、强风化泥岩降深S(m)2.30流量Q(m3/d)16.80恢复水位(m)8.5影响半径R(m)12.3抽水稳定延续时间h(h)8恢复水位观测时间(h)10抽水段钻孔半径r(m)0.045渗透系数K0.55图2.6简易抽水试验曲线图2.7水、土腐蚀性评价场地内局部填土厚度较大的区域存在地下水,由于场地及周边无污染源,故本次勘察未取水样,结合《沙坪坝区沙滨学校(暂定名)主体及环境景观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细勘察阶段)》水质、土质分析结果和地区经验,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2.2节II类环境判定,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有微腐蚀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2.1.1条规定判定场地内土对混凝土、钢筋等建筑材料具有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建议施工时采取水或土试样进行腐蚀性试验。2.8不良地质作用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场地及邻近未发现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填土层之下,未见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3场地岩土物理力学特征3.1岩土测试成果及统计的评述岩土测试成果的统计原则:根据岩土体的成因、岩性、分布以及物理力学特征差异等原则进行分层,然后分别按层位进行统计。参加统计的数据,对于岩样的确定指标不应少于6个单值;对于土样的确定指标不应少于6个样本,当统计样本不足时,根据试验结果,结合地区经验综合取值。3.1.1土体物理力学性质1)素填土:本次勘察在场地填土较厚的ZK7、ZK11、ZK28三个钻孔的素填土中作了N63.5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各孔触探曲线、锤击数的统计详见钻孔动力触探试验曲线(图表)。试验成果统计计算于表3.1-1。表3.1-1素填土重型动力触探(N63.5)试验成果统计孔号试验段起止(m)试验段厚度(m)未修正N63.5平均值未修正N63.5变异系数未修正N63.5加权平均值ZK75.10~7.902.804.280.3624.85ZK113.80~6.502.705.070.332ZK288.00~11.003.005.200.401据表3.1-1统计知,各孔的动力触探未修正锤击数平均值4.28~5.20,厚度加权平均值为4.85,统计变异系数0.332~0.401。锤击数在横向和竖向分布上均无规律。通过以上数据,说明填土内部碎石分布不均匀,粒径差异较大,无序堆填,结构整体呈松散状、局部呈稍密状,均匀性差。3.1.2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拟建场区基岩强风化岩体破碎,岩质软,多呈碎块状,不便采样。本次对中等风化泥岩采集17组,进行抗压试验;利用《沙坪坝区沙滨学校(暂定名)主体及环境景观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细勘察阶段)》岩样4组,试验成果统计成果见附表3.1.2。表3.1.2中等风化泥岩试验成果统计岩石名称岩样编号单轴抗压强度天然(MPa)饱和(MPa)中等风化泥岩ZK210.38.078.656.725.565.7ZK34.975.774.763.273.583.04ZK53.594.163.652.012.422.04ZK94.914.54.363.042.742.79ZK103.333.553.521.872.092.14ZK124.675.535.582.93.533.68ZK145.726.517.343.544.54.99ZK163.524.194.062.122.482.27ZK197.876.67.265.044.164.78ZK244.825.846.162.73.443.58ZK257.267.086.624.634.664.1ZK267.536.67.254.974.485ZK288.547.768.695.95.285.74ZK297.238.038.454.715.35.74ZK335.525.586.693.313.294.09ZK366.596.515.64.274.053.64ZK377.357.258.084.714.715.33ZKL27.17.76.24.14.83.9ZKL187.36.87.74.74.13.8ZKL395.35.86.74.133.5ZKL416.47.15.93.74.54.9样本数n63.0063.00最大值10.306.72最小值3.331.87平均值φm6.253.96标准差σf1.551.14变异系数δ0.250.29统计修正系数γs0.950.94标准值φk5.923.72软化系数0.63根据表3.1.2试验统计表知,泥岩天然状态抗压强度区间值为3.330~10.3MPa,平均值为6.25MPa,标准值为5.92MPa,变异系数0.25,变异性中等;饱和状态抗压强度区间值为1.87~6.72MPa,平均值为3.96MPa,标准值为3.72MPa,变异系数0.29,变异性中等。3.2岩体基本质量等级根据现场钻探成果及中等风化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数据统计结果,结合重庆地区经验,结合野外岩芯鉴定,可判定:场地钻探深度范围内基岩强风化带风化裂隙发育,裂隙面结合差,岩体破碎~较破碎,强度低,为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Ⅴ级。据试验成果统计资料,泥岩饱和抗压强度平均值3.72MPa,岩体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3.3岩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3.3.1中等风化基岩:中等风化基岩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fa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第10.4.2条:“当岩体完整、较完整、较破碎时,岩质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由岩石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当岩体受水浸泡时,用饱和值)乘以地基条件系数确定。完整时地基条件系数取1.70~1.40,较完整时取1.40~1.10,较破碎时取1.10~0.70(坚硬岩与较硬岩取较小值。)”的规定确定。岩体较完整,地基条件系数取1.10。则,中等风化泥岩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5.92MPa×1.10=6.512MPa;中等风化基岩的承载力特征值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第4.2.6条由下式计算确定:fak=γf·fuk式中: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fuk—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Pa;γf—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对岩质地基取0.33。则,中等风化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6512kPa×0.33=2148kPa;强风化基岩承载力特征值根据野外观察,结合当地建筑经验,建议强风化泥岩取300kPa。3.4岩土参数选用及建议据试验成果统计分析,本次勘察野外鉴别及地区经验,本工程场地设计所需的各岩土参数建议取值详见表3.4。表3.4岩土体设计参数取值表岩土名称重度(kN/m3)抗剪强度岩体抗拉强度(kPa)岩体水平抗力系数(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岩石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基底摩擦系数岩土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天然饱和天然粘聚力(kPa)内摩擦角(°)粘聚力(kPa)内摩擦角(°)天然饱和素填土(松散)20.0*(21.0*)5.0*28*2.0*25*/8MN/m4//载荷试验确定0.25/强风化泥岩24.00*////////3000.30100中等风化泥岩24.90*(25.20*)61231.6//23260MN/m35.923.7221480.40360取值说明:①岩、土物性指标取平均值;*表示取经验值,岩石抗剪指标利用《沙坪坝区沙滨学校(暂定名)主体及环境景观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细勘察阶段)》报告中岩石测试成果;②本次勘察揭露的填土,岩土参数参照地区经验进行取值;③表中结构面抗剪强度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4.3.1结合工程经验确定;④岩体水平抗力系数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表10.3.8-2确定;⑤边坡坡率值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第14.2.1条、第14.2.2条确定。⑥裂隙1、2为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抗剪强度取C=25kPa,φ=14°;层面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抗剪强度取C=20kPa,φ=12°。⑦临时坡率(整体稳定为前提):土质边坡:H≤5.0m,人工填土:1:1.25;5m<H≤8.0m,人工填土:1:1.50;H>8.0m,人工填土:1:1.75;岩质坡高<8.0m,强风化基岩:1:0.75,中等风化基岩:1:0.35;岩质坡高>8.0m,强风化基岩:1:1.0,中等风化基岩:1:0.5;稳定性受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临时坡率不应大于外倾结构面的倾角。4场地岩土工程评价4.1场地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评价据地表地质调查及钻探揭示,场区内无断层分布,岩层连续、完整,场区岩土体现状稳定;场区内及周边未见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未见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场地现状稳定,适宜本工程建设;应对平场形成的基坑边坡进行有效治理。4.2场地和地基的地震评价4.2.1地震效应评价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附录A,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依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拟建建筑物属标准设防类(丙类)。剪切波速利用《沙坪坝区沙滨学校(暂定名)主体及环境景观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细勘察阶段)》报告中钻孔剪切波速测试成果,素填土υs=138m/s,属软弱土,强风化基岩500<υs≤800m/s,属软质岩石;中等风化基岩υs>800m/s,属岩石。未来填土压实处理后可实测剪切波速值,再复核表4.1的评价。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公式4.1.5-1及4.1.5-2计算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式中vse——土层等效剪切波速(m/s);d0——计算深度(m),取覆盖层厚度和20m两者的较小值;t——剪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di——计算深度第i土层的厚度(m);vs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剪切波速(m/s);n——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场地按设计高程场平后,按建筑物与地下车库的主体结构未脱开和建筑物和地下车库主体结构相互脱开两种情况进行场地地震效应评价,见表4.1-1和表4.1-2,建议设计单位根据各楼栋实际情况,按照可靠的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插值复核特征周期值。表4.1-1各拟建楼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及场地类别划分(地下车库与各建筑结构相互脱开)拟建物υse填土整平后覆盖层最大厚度(m)等效剪切波速(m/s)建筑场地类别设计特征周期(s)抗震地段划分名称计算位置厚度(m)波速(m/s)拟建全民健身中心ZK610.90138.0012.66138.00II0.35一般地段拟建车库ZK2911.50138.0010.82138.00II0.35一般地段表4.1-2各拟建楼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及场地类别划分(地下车库与各建筑结构未脱开)拟建物名称υse计算位置填土整平后覆盖层最大厚度(m)等效剪切波速(m/s)建筑场地类别设计特征周期(s)抗震地段划分厚度(m)波速(m/s)拟建全民健身中心车库ZK610.90138.0012.66138.00II0.35一般地段4.2.2岩土地震稳定性评价据钻探揭示拟建场地存在素填土和局部为粉质粘土,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不存在砂土液化问题;且边坡要进行永久性治理。可不考虑在地震作用下的岩土稳定问题。4.3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按环境设计高程平场后,在拟建场地四周不会形成环境边坡。按地下车库设计高程开挖后,将在地下车库周边将形成多段基坑边坡(分别编号为Ja-b、Jb-c、Jc-d、Jd-e、Je-f、Jf-g、Jg-h、Jh-i、Ji-j、Jj-a);边坡分布示意见图4.3-1。边坡主要由填土、强风化基岩和中等风化基岩组成,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各段基坑边坡基本情况、稳定性评价及支挡措施建议如下:图4.3-1基坑边坡分布示意图1)Ja-b段(参考剖面见1、2、3):该段为挖方岩土质混合边坡,高约5.7m,坡长约25m,坡向105°,主要组成物质为素填土、强风化基岩和中风化基岩,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土质段:该段土岩界面与边坡坡向反向,边坡开挖后沿岩土界面产生整体性滑移不具备条件,边坡直立开挖,边坡的破坏模式为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形滑动;岩质段:强风化基岩自身稳定性差,网状风化裂隙发育直立开挖后将出现滑塌或内部圆弧滑动。根据赤平极射投影图1分析,岩层面与边坡同向相交,为顺向坡,岩层面为外倾不利结构面,对边坡整体稳定影响大;LX1、LX2与边坡切向相交,对边坡的整体稳定影响小;边坡的破坏模式可能沿岩层面产生顺层滑移破坏;边坡岩体类别:强风化段为Ⅳ类,中等风化段为III类;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强风化段取50°,中等风化段取55°;边坡岩体破裂角按外倾不利组合倾角和45°+φ/2中的小值取值,为41°。选择1-1’剖面对沿岩层面滑动采用平面滑动法进行稳定性计算,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为1.30。边坡稳定性计算时考虑自重,未考虑未来附加荷载;计算结果表1,计算模型见图2;通过计算,边坡直立开挖后的稳定性Fs=0.78,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需进行有效治理。建议土质段边坡采用放坡开挖并坡面做防护处理,岩质段边坡采用锚杆挡墙支,待主体结构修建完善后,再整体回填,采用“地下室侧墙+主体结构樑板体系支挡”。表1Ja-b段边坡稳定性计算结果编号岩体重度(kN/m3)结构面倾角(°)滑体体积(m3)滑面面积(m2)粘聚力(kPa)内摩擦角(°)上覆荷载(KN/m)稳定性系数(Fs)1-1’25.24111.25.72514155.40.78图1Ja-b段边坡极射赤平投影图图2Ja-b段边坡稳定性计算模型2)Jb-c段(参考剖面见4、5):该段为挖方土质基坑边坡,按设计高程开挖后,将形成最高约5.70m的土质基坑边坡,坡向105°,坡长约17.0m,主要组成物质为素填土;边坡安全等级二级,稳定安全系数取1.30。该段岩土界面埋深较深且岩土界面平缓,边坡开挖后沿填土界面产生整体性滑移不具备条件,边坡直立开挖,边坡的破坏模式为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形滑动。建议土质段基坑边坡采用放坡开挖并坡面做防护处理,待主体结构修建完善后,再整体回填,采用“地下室侧墙+主体结构樑板体系支挡”。3)Jc-d段(参考剖面见6、7):该段为挖方土质基坑边坡,按设计高程开挖后,将形成最高约5.70m的土质基坑边坡,坡向15°,坡长约14.0m,主要组成物质为素填土;边坡安全等级二级,稳定安全系数取1.30。该段岩土界面埋深较深且岩土界面与坡向反向,边坡开挖后沿填土界面产生整体性滑移不具备条件,边坡直立开挖,边坡的破坏模式为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形滑动。建议土质段基坑边坡采用放坡开挖并坡面做防护处理,待主体结构修建完善后,再整体回填,采用“地下室侧墙+主体结构樑板体系支挡”。4)Jd-e段(参考剖面见8、9、10):该段为挖方岩土质混合边坡,高约5.7m,坡长约45m,坡向15°,主要组成物质为素填土、强风化基岩和中风化基岩,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土质段:该段土层厚度最厚约1.90m,土层厚度小,该段岩土界面较陡倾,边坡开挖后上部土体可能沿岩土界面产生整体性滑移,且边坡直立开挖易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形滑动;岩质段:强风化基岩自身稳定性差,网状风化裂隙发育直立开挖后将出现滑塌或内部圆弧滑动。根据赤平极射投影图3分析,岩层面与边坡切向相交,为切向坡,对边坡整体稳定影响小;LX1与边坡反向相交,对边坡的整体稳定影响小;LX2与边坡切向相交,对边坡的整体稳定影响小;边坡内无不利结构面,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受岩体强度控制,边坡破坏模式可能沿坡顶拉裂风化剥落掉块破坏。边坡岩体类别:强风化段为Ⅳ类,中等风化段为III类;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强风化段取50°,中等风化段取55°;边坡岩体破裂角按外倾不利组合倾角和45°+φ/2中的小值取值,为60.8°。建议土质段边坡采用放坡开挖并坡面做防护处理,岩质段边坡采用锚杆挡墙支档或放坡开挖,待主体结构修建完善后,再整体回填,采用“地下室侧墙+主体结构樑板体系支挡”。图3Jd-e段边坡极射赤平投影图5)Je-f段(参考剖面见11、12):该段为挖方土质基坑边坡,按设计高程开挖后,将形成最高约5.70m的土质基坑边坡,坡向15°,坡长约17.0m,主要组成物质为素填土;边坡安全等级二级,稳定安全系数取1.30。该段岩土界面埋深较深且岩土界面平缓,边坡开挖后沿填土界面产生整体性滑移不具备条件,边坡直立开挖,边坡的破坏模式为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形滑动。建议土质段基坑边坡采用放坡开挖并坡面做防护处理,待主体结构修建完善后,再整体回填,采用“地下室侧墙+主体结构樑板体系支挡”。6)Jf-g段(参考剖面见4、5):该段为挖方土质基坑边坡,按设计高程开挖后,将形成最高约5.70m的土质基坑边坡,坡向285°,坡长约12.2m,主要组成物质为素填土;边坡安全等级二级,稳定安全系数取1.30。该段岩土界面埋深较深,边坡开挖后沿填土界面产生整体性滑移不具备条件,边坡直立开挖,边坡的破坏模式为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形滑动。建议土质段基坑边坡采用放坡开挖并坡面做防护处理,待主体结构修建完善后,再整体回填,采用“地下室侧墙+主体结构樑板体系支挡”。7)Jg-h段(参考剖面见10、11、12):该段为挖方岩土质混合基坑边坡,按设计高程开挖后,将形成最高约5.70m的土质基坑边坡,坡向195°,坡长约26m,主要组成物质为素填土和强风化基岩;边坡安全等级二级,稳定安全系数取1.30。土质段:该段岩土界面埋深较深,边坡开挖后沿填土界面产生整体性滑移不具备条件,边坡直立开挖,边坡的破坏模式为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形滑动。岩质段:强风化基岩自身稳定性差,网状风化裂隙发育直立开挖后将出现滑塌或内部圆弧滑动。建议土质段基坑边坡采用放坡开挖并坡面做防护处理,待主体结构修建完善后,再整体回填,采用“地下室侧墙+主体结构樑板体系支挡”。8)Jh-i段(参考剖面见8、9):该段为挖方岩土质混合基坑边坡,高约5.7m,坡长约30m,坡向195°,主要组成物质为素填土、强风化基岩和中风化基岩,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土质段:该段岩土界面较平缓,边坡开挖后上部土体沿岩土界面产生整体性滑移可能性小,边坡直立开挖,边坡的破坏模式为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形滑动。岩质段:强风化基岩自身稳定性差,网状风化裂隙发育直立开挖后将出现滑塌或内部圆弧滑动。根据赤平极射投影图4分析,岩层面与边坡切向相交,为切向坡,对边坡整体稳定影响小;LX1与边坡切向相交,对边坡的整体稳定影响小;LX2与边坡同向相交,LX2为外倾不利结构面,可能发生沿裂隙面的平面滑动,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大;边坡岩体类别:强风化段为Ⅳ类,中等风化段为III类;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强风化段取50°,中等风化段取55°;边坡岩体破裂角按外倾不利组合倾角和45°+φ/2中的小值取值,为57°。选择9-9’剖面对受LX2控制的边坡进行稳定性计算。采用平面滑动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计算,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为1.30。边坡稳定性计算时考虑自重,未考虑未来附加荷载;计算结果见表2、计算模型见图5。通过计算:边坡直立开挖后的稳定性系数Fs=0.91,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应对边坡进行有效治理。建议土质段基坑边坡采用放坡开挖并坡面做防护处理,岩质段边坡采用锚杆挡墙支,待主体结构修建完善后,再整体回填,采用“地下室侧墙+主体结构樑板体系支挡”。表2Jh-i段边坡稳定性计算结果编号岩体重度(kN/m3)结构面倾角(°)滑体体积(m3)滑面面积(m2)粘聚力(kPa)内摩擦角(°)上覆荷载(KN/m)稳定性系数(Fs)9-9’25.25710.76.9251400.93图4Jh-i段边坡极射赤平投影图图5Jh-i段边坡稳定性计算模型9)Ji-j段(参考剖面见1、2、3):该段为挖方岩土质混合边坡,高约5.7m,坡长约25m,坡向285°,主要组成物质为素填土、强风化基岩和中风化基岩,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土质段:该段岩土界面较陡倾,边坡开挖后上部土体可能沿岩土界面产生整体性滑移,且边坡直立开挖易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形滑动。岩质段:强风化基岩自身稳定性差,网状风化裂隙发育直立开挖后将出现滑塌或内部圆弧滑动。根据赤平极射投影图6分析,岩层面与边坡反向相交,为反向坡,对边坡整体稳定影响小;LX1、LX2与边坡切向相交,对边坡的整体稳定影响小;边坡内无不利结构面,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受岩体强度控制,边坡破坏模式可能沿坡顶拉裂风化剥落掉块破坏。边坡岩体类别:强风化段为Ⅳ类,中等风化段为III类;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强风化段取50°,中等风化段取55°;边坡岩体破裂角按外倾不利组合倾角和45°+φ/2中的小值取值,为60.8°。建议土质段基坑边坡采用放坡开挖并坡面做防护处理,岩质段边坡采用锚杆挡墙支,待主体结构修建完善后,再整体回填,采用“地下室侧墙+主体结构樑板体系支挡”。图6Ji-j段边坡极射赤平投影图10)Jj-a段(参考剖面见6、7):该段为挖方岩土质混合边坡,高约5.7m,坡长约13m,坡向195°,主要组成物质为素填土、强风化基岩和中风化基岩,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土质段:该段岩土界面较平缓,边坡开挖后上部土体沿岩土界面产生整体性滑移可能性小,边坡直立开挖,边坡的破坏模式为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形滑动。岩质段:强风化基岩自身稳定性差,网状风化裂隙发育直立开挖后将出现滑塌或内部圆弧滑动。根据赤平极射投影图4分析,岩层面与边坡切向相交,为切向坡,对边坡整体稳定影响小;LX1与边坡切向相交,对边坡的整体稳定影响小;LX2与边坡同向相交,LX2为外倾不利结构面,可能发生沿裂隙面的平面滑动,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大;边坡岩体类别:强风化段为Ⅳ类,中等风化段为III类;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强风化段取50°,中等风化段取55°;边坡岩体破裂角按外倾不利组合倾角和45°+φ/2中的小值取值,为57°。类比Jh-i段基坑边坡稳定计算,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应对边坡进行有效治理。建议土质段基坑边坡采用放坡开挖并坡面做防护处理,岩质段边坡采用锚杆挡墙支,待主体结构修建完善后,再整体回填,采用“地下室侧墙+主体结构樑板体系支挡”4.4拟建物对相邻建(构)筑物的影响评价拟建场位于沙滨学校内,周边修建大量建构筑物,在拟建场地内现存一管理用房和一塑胶篮球场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在拟建场地北侧为已建横三路;东侧为已建沙滨学校行政楼及地下车库;南侧为已建沙滨学校塑胶运动场;西侧为已建嘉好路,嘉好路外侧为已建轨道1号线。北侧:该侧为已建横三路,拟建地下车设计高程低于横三路路面高程,鉴于此,该侧基坑边坡施工时应采用逆作法施工,先支挡,后开挖,开挖时应分级跳槽,确保基坑边坡的稳定,拟建工程修建对其影响小。东侧:距离拟建场地约19m位置为已建沙滨学校行政楼,高5F,该段房屋宽度约17m,由于未收集到该工程基础资料,结合现场走访调查,初步判定该行政楼采用的是桩基础,以中等风化基岩作为基础持力层;建议拟建工程采用逆作法施工,先对基坑边坡采用可靠的方式进行支档,再修建拟建工程,故拟建工程的对相邻建筑的影响中等;拟建工程用地范围红线与沙滨学校车库范围线重合,结合现场走访调查,初步判定该车库采用的是桩基础,以中等风化基岩作为基础持力层,该侧基坑边坡施工时应采用逆作法施工,先支挡,后开挖,开挖时应分级跳槽,注意施工扰动对车库侧墙的影响,确保基坑边坡的稳定,拟建工程修建对其影响中等。南侧:拟建场地南侧距离沙滨学校塑胶运动场,拟建地下车库设计高程低于运功场地坪高程,鉴于此,该侧基坑边坡施工时应采用逆作法施工,先支挡,后开挖,开挖时应分级跳槽,确保基坑边坡的稳定,拟建工程修建对其影响中等。西侧:该侧为已建嘉好路,嘉好路外侧为已建轨道1号线,拟建地下车设计高程低于路面高程,该侧基坑边坡施工时应采用逆作法施工,先支挡,后开挖,开挖时应分级跳槽,确保基坑边坡的稳定,轨道1号线保护线范围紧邻拟建主体楼栋,本工程建设须根据项目与轨道的实际关系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方案,并报送轨道主管部门审查,征得轨道主管部门的认证,符合轨道建设的要求,做好相关论证工作,拟建工程修建对相邻建筑的影响小。拟建场地用地红线在轨道1号线保护线内,建议施工时做好报备及协调工作,注意大型机械等施工设备对轨道1号线的潜在威胁及影响,拟建工程修建对其影响小。拟建工程的修建将对场地内的已建(构)筑物进行拆除,故拟建工程的修建对场地内的已建(构)筑物影响小。拟建场地近距离内人类工程活动贫乏;鉴于一些工程的经验教训,应避免爆破施工。建议场地基础施工期间,应作好协调工作及支挡治理工作。对边坡区采用合适的支护型式和合理可靠的施工方式,严禁大面积直立开挖。边坡应采取先支挡后开挖的措施处理。并在施工期间及竣工后加强周边环境的监测工作。以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废料、施工材料以及大型机械进场施工存在的潜在威胁。开工前应对场地进行整理,对临时设施应合理布置,以便大型机械进出,及时清理废弃的建筑材料,施工材料的有序堆放。工程施工对环境及临近建筑物影响中等,应注意施工噪音、排污、弃渣对场地及周边环境的影响。5地基评价5.1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拟建场地素填土分布不均匀,厚度变化大,均匀性差,力学性能差;强风化基岩广泛分布,但厚度小且变化大,均匀性差;中等风化基岩在整个场地内均有分布,为场区主要岩层,厚度大,均匀性好,层位稳定。5.2地下水对地基基础的影响勘察区内地形较平缓,地表水径流条件差,排泄条件较差。在雨季大气降水直接汇入场地,雨季地下水丰富。地表水易沿土体孔隙和基岩裂隙下渗。本次勘察钻孔内存在静止地下水位,表明场地赋存地下水。地基中强风化泥岩属易软化岩石,中等风化泥岩属较软化岩石,在干湿交替作用下将加速岩石的风化,降低其承载力,故基础施工时需加强排水措施。未来基础施工时应考虑地下水对基础施工有不利影响,应加强排水防渗工作。根据周边地质环境调查,结合地区经验判定: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钢筋等建筑材料具有微腐蚀性。5.3岩土层承载能力评价填土整体呈松散状,且分布不均,承载力低;强风化基岩岩体较破碎,主要呈碎块状及少量短柱状,力学性能差,承载能力较低;中等风化基岩为软岩、较软岩,岩体较完整,力学性能较好,承载能力较高。各岩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等岩土参数值详见表3.4。5.4特殊土评价本场地的特殊土为人工填土以及风化岩层。素填土:松散为主,砂、泥岩碎石风化强烈,呈次棱角状,粒径约为2~30cm,含量占10~30%。均匀性较差,为为无序抛填,未经压实,回填时间约7~8年,未被污染。且填土具有遇水湿陷的特点。应进行压实加固处理,拟建物基础宜穿越处理。未经处理不能作为地基使用。强风化基岩:本场地强风化基岩主要为强风化泥岩和砂岩,风化裂隙发育,主要呈碎块状及砂状,岩体破碎,其厚度较小、厚度变化大,均匀性较差,力学性能较差。5.5持力层选择及基础型式建议人工填土结构松散,不能选作基础持力层;强风化基岩厚度小,不宜选作基础持力层;中等风基岩承载力高,是理想的基础持力层。拟建建筑整平至各自的设计地坪高程后持力层岩性、持力层埋深及基础型式建议详见表5.5。序号名称设计地坪高程(m)层数结构类型整平后持力层埋深(m)建议持力层建议基础型式1拟建全民健身中心202.502-6F/-1F框剪0.00~14.86中等风化基岩扩展基础+桩基础2拟建车库196.70-1F框架0.00~6.92中等风化基岩扩展基础+桩基础若采用基岩作为持力层在埋深<3m地带宜采用扩展基础,>3m地段宜采用桩基础。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3.3.4条规定,基础设计时应满足以下规定: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部分采用桩基础;当用不同基础类型或基础埋深显著不同时,应根据地震时两部分地基基础的沉降差异,在基础、上部结构的相关部位采取相应的措施。采用嵌岩桩时,对位于隐伏岩坡顶的嵌岩桩基础的嵌岩深度应适当加深,桩基础外则边缘与隐伏岩坡面间应有足够的的水平距离,(其上的岩体尚应采取竖向应力隔绝措施,其下岩体才可作为嵌岩段)以保证隐伏岩坡和桩基础的稳定。当采用桩基础时,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建议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5.3.9条公式计算,公式中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中等风化泥岩frk取天然值5.92MPa,桩端嵌入持力层1~3倍桩径,具体深度由设计计算确定,强风化基岩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取120kPa,粉质粘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取50kPa。人工填土层应考虑负摩阻力,负摩阻力系数取0.30,建议设计采取有效隔离措施,以减少或消除负摩阻力的影响(采用压实填土,当压实≥0.94时,可不考虑负摩阻力的影响)。若采用压实填土作为拟建物地基持力层实时,其压实系数在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应小于0.97,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以下不应小于0.95,控制含水量Wop±2,其地基承载力应通过载荷试验确定。5.6地基及基础施工建议5.6.1场地内的填土,建议进行压实处理,作为地坪垫层以下及基础地面高程以上的填土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5,以避免不均匀沉降给拟建工程带来不良影响。当压实填土作为环境低矮挡墙及建筑物地基持力层时,其压实系数在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应小于0.97,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以下不应小于0.95,控制含水量Wop±2,其地基承载力应通过载荷试验确定。如果未按要求进行分层压实(碾压夯实)处理,场地填土区域将可能出现明显的自重或湿陷性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可能导致地面开裂变形等不良现象,在岩土界面较陡地段,厚大填土产生的不均匀沉降还可能影响桩的完整性和稳定性。5.6.2场地建筑物基础施工时应做好场地地表及地下临时(施工期间)和永久性的排水防渗措施,避免地表水下渗而影响上覆土体的稳定性和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5.6.3基础施工形成的弃土应合理堆放,及时搬运,以免不当堆载,危及桩基础孔壁稳定。5.6.4加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的采样工作,以验证设计承载力。经验槽确认后,应及时封底浇注,以防基底持力层软化后强度降低,确保基础质量。5.6.5场地临时边坡坡率值按表3.4取值。5.7桩基成桩可能性、桩的施工条件分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评价据前述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结合拟建建筑物性质,本工程拟建物开挖至设计高程后,持力层埋深较深。可供选择的桩基方案为中等~大直径人工挖孔灌注桩或机械成孔【钻(冲)或旋挖】灌注桩。采用桩基础,根据《重庆市建设领域禁止、限制使用落后技术通告(第七号)》中的规定,嵌岩桩施工工艺建议选用机械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建议应跳桩施工,同时应加强孔壁护壁措施,避免孔壁坍塌变形;严格控制孔底沉渣厚度,桩基浇筑前应加强清底,确保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并加强桩基检测,避免断桩、缩径等质量事故。桩基施工,应于平场后进行。桩基施工时,不管是人工挖孔还是机械成孔,均应采取有效的可靠护壁措施,应注意桩端持力层的鉴别,桩底沉渣的清除,基坑开挖后应及时封底浇筑,确保桩基质量。人工挖孔桩其历史悠久,技术成熟,施工难度小,具有工程成本低、可大面积同时展开,噪音小,无水污染,对环境影响小,护壁措施简单容易,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