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破译命题密码)第一部分 专题16 种群和群落 新人教版_第1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破译命题密码)第一部分 专题16 种群和群落 新人教版_第2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破译命题密码)第一部分 专题16 种群和群落 新人教版_第3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破译命题密码)第一部分 专题16 种群和群落 新人教版_第4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破译命题密码)第一部分 专题16 种群和群落 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6种群和群落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估算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的大小,年龄组成(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也能影响种群的大小。3.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呈“J”型,种群增长率保持不变。4.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5.K值(环境容纳量)不是定值,K值的大小与食物、生存空间、天敌数量等环境条件有关。6.种群数量变化包括增长、稳定、波动和下降等。7.群落的特征包括: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以及群落的演替。8.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9.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10.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群落的水平结构与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有关。11.群落的演替包括初(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12.群落演替的结果是物种丰富度变大,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稳定性越来越高。1.(·海南高考)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随机取样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命题立意]考查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相关知识。[知识依托]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a.随机取样;b.统计样方内各个生长期个体;c.根据地形选择不同的取样方法如:等距取样法、五点取样法;d.统计并计算样方平均值。[解析]选B样方法最主要的是进行随机取样;根据调查数据取平均数可估算该种群的种群密度;根据地段的不同可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取样方法,如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等。2.(·广东高考)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B.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生物群落结构的相关知识。[知识依托]①生物群落具有垂直分层、水平分区段现象。②生物群落内种间关系既存在互利共生,也存在种间斗争现象。③调查土壤小动物物种丰富度需用取样器采集不同土层的动物类群。[解析]选C土壤中的动物因食物来源和栖息条件不同,在土壤中也存在分层现象;土壤动物的种间关系主要是竞争、捕食;土壤盐碱度不同,导致植物在水平分布上有差异,土壤中的动物群落结构也会因此存在差异;表层土中含有的动物种类较少,不能准确反映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3.(·海南高考)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C.初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D.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知识依托]①群落演替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②群落演替的结果是物种丰富度变大,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稳定性越来越高。③控制群落演替的因素有三类:一是群落内部因素,二是外界环境因素,三是人类活动。[解析]选B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森林群落阶段比灌木阶段复杂而稳定,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复杂;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森林阶段植物叶面积指数比灌木阶段大,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4.(·新课标全国卷)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结构的相关知识。[知识依托]①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②植物的垂直分层、动物的食性、栖息场所不同决定动物群落的垂直分层。③水平方向上,光照、水分不均匀地形起伏都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解析]选D森林群落中植物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其中乔木高大,分布在上层,灌木矮小,分布在中层,地面的草本植物分布在下层;森林群落中的动物因其食物或栖息场所的不同,也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因此,动物的分层现象与植物的分层现象有关;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下层光线的强弱,进而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1.从考查内容上看,主要集中在对种群密度及其调查、种群数量变化、群落结构、群落演替等知识点的考查。2.从考查角度上看,结合具体群落、种群的研究实验,以表格、曲线为信息载体对种群特征、种群数量变化,群落的丰富度调查等命题考查,对群落结构、群落演替常直接以选择题形式考查。3.从命题趋势上看,预计年高考命题仍会集中对种群特征、种群数量变化、种群密度调查、物种丰富度调查进行命题,群落结构与演替近年来考查趋势加大,应予以重视。种群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例1](·新课标全国卷)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某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解析]由图示,12月份未成熟个体为0,说明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0;天敌迁入后,未成熟个体和衰老个体容易被捕食,从而导致该种群年龄结构发生改变;由图可知,在不同的季节年龄结构不同;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影响性别比例,导致出生率下降,最终使种群密度降低。[答案]D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1)在种群的数量特征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越高,一定范围内个体数量越多,即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2)出生率、死亡率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高、迁入数量多时,种群数量增加;反之,则减少。(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性比率)则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①首先依据年龄组成。eq\a\vs4\al(年龄,组成)eq\b\lc\{\rc\}(\a\vs4\al\co1(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增加,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基本不变,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减少))eq\a\vs4\al(种群,密度)②其次依据性别比例。对于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一般还有如下关系:性别比例eq\b\lc\{\rc\}(\a\vs4\al\co1(♀>♂→增长快,♀≈♂→相对稳定,♀<♂→增长慢))种群密度1.某动物种群的年龄组成图的基部比较狭窄而顶部较宽,下列关于该种群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A.这是一个衰退型的种群B.幼体比例较大,而老年个体比例较小C.种群的死亡率较大D.种群的出生率较小解析:选B由题意可知该年龄组成为衰退型,其特点为:幼年个体比例较小,老年个体比例较大,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数量的变化[例2]右图为某天鹅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其栖息环境,可使K值提高B.对该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可以采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C.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速率[解析]对天鹅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只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K值表示某环境条件下种群的最大容纳量,同一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若改变条件,会使K值变化,如建立天鹅种群的自然保护区,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bc段种群增长速率虽然下降,但个体数量却在增加,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曲线X为“J”型增长,曲线Y为“S”型增长,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速率。[答案]B两种种群增长曲线分析及在生产上的应用(1)曲线分析: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前提条件理想状态:资源无限、空间无限、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现实状态: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受其他生物制约增长模型种群增长(速)率K值有无无K值有K值联系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主要是因环境阻力不同,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不同(2)在生产上的应用:①对于濒危动植物而言,由于环境污染、人类破坏等,造成环境对于此种生物的K值变小,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这些生物的根本措施。②在“S”型曲线中,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资源再生能力最强。因此,在野生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要保证捕捞或利用后,生物种群数量不低于K/2,这样既可获得最大利用量,又可保持种群的高速增长。2.下图表示将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变B.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绵羊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0C.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这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的体现D.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解析:选C种群的数量达到K值后,即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绵羊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而不是为0;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3.右图为某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K1为长期处于相对稳态时该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允许的最大值,b点由于某种因素的改变,最大值由K1变为K2。导致K1变为K2的原因最不可能的是()A.该种群的天敌大量迁出B.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C.该种群的生物发生了基因突变D.该地区引入了新物种解析:选B由曲线可知,b点后种群的K值增大,其原因可能是环境阻力减小(如天敌大量迁出)或生存能力增强(如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引进新物种影响了种间关系),而迁入大量同种个体不会改变生物的K值。群落结构与演替[例3](·青岛模拟)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年数物种数量植物类别14152540草本2827263034灌木0341219乔木0001423总计2830305676A.表中数据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的B.该农田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垂直结构的体现C.表中草本植物的丰富度最高D.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解析]表中数据应是随机取样统计的结果;该农田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由于群落演替的起点是农田,故为次生演替。[答案]C1.群落结构类型比较比较项目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原因陆生:光照、温度水生:光、温度、O2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表现植物在不同高度的分层,动物也随之具有层次性大多群落生物呈集群分布或镶嵌分布2.群落演替类型比较类型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基质与环境条件无有机质和生命胚种有大量有机质和生命胚种实例(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杂草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时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短速度缓慢较快4.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A.演替至森林阶段时,群落中还可能找到苔藓、灌木阶段的植物种群B.某坡地发生山崩,一段时间后,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属于初生演替C.草本阶段多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调节能力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的内部变化,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解析:选AB项属于次生演替;C项昆虫进入,生物种类增多,群落结构复杂,调节能力增强;D项群落演替受外部环境的影响。5.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垂直带ⅠⅡⅢⅣⅤⅥ海拔(m)<10001000~20002000~25002500~30003000~3500>3500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寒灌丛草甸蝶类种数349452201136125100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解析:选D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的是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蝶类依赖于绿色植物而生存,故蝶类的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有关。不同植被类型区域的气候特征不同,而蝶类的生存离不开气候等环境条件,故蝶类的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的气候特征有关。一、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比较项目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取样器取样法适用范围植物、活动范围小和活动能力弱的动物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土壤或培养基(液)中的微小动物或微生物方法步骤①随机取样②计数每个样方个体数③求解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即是该种群的种群密度①在被调查范围内捕获一些个体并做标记后放回②一段时间后重捕③如下公式计算eq\f(个体总数N,初次捕获标记数M)=eq\f(再次捕获个体数n,重捕的标记个体数m)①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②在实验室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进行观察计数注意事项必须随机取样①调查期内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没有迁入和迁出②标志物不能过分醒目,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没有伤害二、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的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如下图,图甲为方形样方,图乙为圆形样方,实心圈表示统计或测量的个体,虚线表示圆形样方的直径。三、生物种间关系关系名称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互利共生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地衣中的真菌和藻类,大豆与根瘤菌寄生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得更好蛔虫与人,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竞争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图a;生存能力相同,则如图b。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AB起点不相同,两种生物数量(能量)存在差异狼与兔,青蛙与昆虫一、选择题1.有关种群的说法,错误的是()A.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产量提升B.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往往表现出明显上下波动,因此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C.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的增长需持续投放饲料等D.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组成解析:选B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2.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右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0~a年,种群数量不变B.b年时,种群数量最少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增长D.b~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增长解析:选A0~a年,λ为1,种群数量不变;a~b年期间,λ小于1,说明种群数量下降,但b年时,种群数量并没有达到最少;b~c年,λ逐渐增加,最后大于1,说明增长率由负值逐渐变为正值,说明种群不呈“J”型增长;c~d年,λ为2,即增长率是1,种群呈“J”型增长。3.(·盐城一模)右图中的实线表示某岛屿上鹿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该环境中鹿群的K值始终恒定不变B.c点时鹿群的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C.a点时的增长率小于d点时的增长率D.cd段时间内可能有较多的捕食者解析:选A由图可知,鹿群的K值在不停地变动,且在一定范围内波动。c点是鹿群数量的最高点,此时增长率为零,即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a点时的增长率为负值,d点时的增长率为正值。cd段鹿的数量下降有可能是捕食者引起的。4.(·临沂模拟)太平洋深处的一座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由于植被茂盛、物种独特,登岛研究的人员逐渐增多。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岛屿物种发展到现阶段是初生演替的结果B.研究人员的到来可能会影响该岛屿的群落演替C.调查岛上一种陆生动物的种群密度需要考虑迁入和迁出的影响D.群落演替过程中岛屿上物种多样性增加解析:选C由于该岛屿位于太平洋深处,与其他环境存在地理隔离,所以调查岛上一种陆生动物的种群密度不需要考虑迁入和迁出的影响。5.(·琼海一模)巨尾桉具有速生、高产的特点。某地区将天然林全部砍伐烧毁,大量单一种植巨尾桉,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B.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物种丰富度增加C.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他林木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环境D.巨尾桉林比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高解析:选C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物种丰富度减少;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他林木增加了物种丰富度,增强了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的环境;巨尾桉林比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低。6.(·全国卷)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A.田鼠和杂草B.豌豆和杂草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解析:选B田鼠与杂草之间是捕食关系;豌豆和杂草的生长都需要光、无机盐、水分及二氧化碳等,因此二者间存在竞争关系;豌豆与其根中的根瘤菌之间为共生关系;细菌与其细胞内的噬菌体之间为寄生关系。7.(·福建高考)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下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解析:选C物种数越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由图分析可知,纯茶园物种数最小,抵抗力稳定性最差,因此易产生暴发性虫害;杉茶间作园物种数在10月份时最大,即此时物种丰富度最大,但无法推知各物种的种群密度情况;梨茶间作园在6月份时物种丰富度最大,此时营养结构最为复杂;人类生产活动可以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8.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错误的是()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B.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C.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若边缘有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D.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解析:选C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9.(·湖南十二校二模)珍稀物种保护的最大问题是栖息地的破碎。人类已经把大部分陆地表面积用于从事农业,而很多野生动物是无法在农业景观中生存的。其余的陆地表面积很多都在经历破碎过程或已经破碎成许多很小的板块。下图可以体现出栖息地破碎对种群动态有影响。下列关于栖息地破碎对种群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A.对于白脸猴来说,栖息地越大,种内斗争越少,个体生存机会越大B.白脸猴种群越大,种群维持时间越长,是出生率高的缘故C.白脸猴种群越小,种群维持时间越短,是因为气候和疾病等容易导致种群内生物忽然灭绝D.栖息地的破碎也会导致基因交流的机会减少解析:选B由图可以看出,白脸猴种群越大,种群维持时间越长,但出生率不一定高;白脸猴种群越小,不利环境因素很容易导致种群内个体数量减少。二、非选择题10.(·江苏高考)蓝藻、绿藻和硅藻是湖泊中常见藻类。某课题组研究了不同pH对3种藻类的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见图1、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1和图2分析,3种藻类中pH适应范围最广的是________;在pH为8.0时,3种藻类中利用CO2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_。(2)在培养液中需加入缓冲剂以稳定pH,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实验中需每天定时对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请回答以下问题:①取出的样液中需立即加入固定液,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计数前通常需要将样液稀释,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③将样液稀释100倍,采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见图3,则培养液中藻细胞的密度是________个/mL。解析:(1)分析图1和图2可知,不同pH条件对绿藻生长速率和光合速率没有明显的影响,故三种藻类中pH适应范围最广的是绿藻;分析图2,在pH为8.0时,蓝藻的光合速率最大,可见其利用CO2的能力最强。(2)藻类自身的生长代谢会改变溶液的pH,故培养液中需加入缓冲剂以稳定pH。(3)①藻类属于微生物,繁殖速度快,取样后若不立即加入固定液进行固定,藻细胞会因细胞分裂而数量增多,导致计数结果偏大;②样液中因藻细胞密度过大而难以计数,故在计数前需将样液进行稀释;③统计图3中四个角落及中央的中方格中藻细胞数量并求平均值,得每个中方格中约有4个藻细胞,则每毫升培养液中含藻细胞的数量为4×25×1000÷0.1×100=1×108(个)。答案:(1)绿藻蓝藻(2)藻类生长代谢会改变培养液pH(3)①维持藻细胞数量不变②藻细胞密度过大③1×10811.(·东北四校联考)薇甘菊是多年生藤本植物,能攀爬树冠迅速生长,繁殖能力强,植株覆盖密度大。薇甘菊入侵后,以其入侵点为圆心向外扩散,划分出薇甘菊入侵区、群落交替区和本土植物区三类样区。在薇甘菊入侵区,薇甘菊覆盖度大于90%,入侵年龄在5年以上;群落交错区,薇甘菊与当地植物竞争生长,薇甘菊的覆盖度在10%~30%,入侵年龄在3年左右;本土植物区没有薇甘菊生长、优势种群为本土植物,其覆盖度大于80%。下表为不同样区(取土样的数量、体积相同)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和类群数统计结果。请分析回答:线虫蜱螨目弹尾目其他昆虫或小动物个体总数类群数薇甘菊入侵区189022612348228715群落交错区119813299114154315本土植物区108412014349137614数量总计4172478365211520919(1)从表中数据可知,在不同样区捕获到的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不尽相同,动物个体数量最多的样区是________________。薇甘菊入侵后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的________变化影响不大,而对土壤中动物的________变化影响较大。(2)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薇甘菊属于________,土壤中的小动物属于________。(3)薇甘菊入侵5年后,本土植物成片枯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植物大量死亡会使该生态系统中________的数量增加。因薇甘菊入侵引起的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等的一系列变化称________。(4)经研究发现一种叫田野菟丝子的植物能吸收薇甘菊的营养并将其致死,使薇甘菊的覆盖度大幅度下降,并使受害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明显增加,田野菟丝子不会致死其他植物。使用田野菟丝子对付薇甘菊十分奏效。田野菟丝子与薇甘菊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这种关系具有一定的________性。解析:(1)从表中数据可知薇甘菊入侵区动物个体数量最多,个体总数为2287;三个区域的类群数差别不大,而在群落交替区和本土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