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酸碱之间的反应【满分测试】九年级科学上册学练测(浙教版)_第1页
第5课酸碱之间的反应【满分测试】九年级科学上册学练测(浙教版)_第2页
第5课酸碱之间的反应【满分测试】九年级科学上册学练测(浙教版)_第3页
第5课酸碱之间的反应【满分测试】九年级科学上册学练测(浙教版)_第4页
第5课酸碱之间的反应【满分测试】九年级科学上册学练测(浙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酸碱之间的反应【满分测试】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共20题;共60分)1.(2023九上·上虞期末)某化学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B.a点所示溶液中,溶质只有NaClC.b点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D.向点c所示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色【答案】B【解析】A.由图可见,pH随滴加液体体积的增大,pH逐渐变大,所以是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A正确;B.a点所示溶液中,滴加的氢氧化钠都反应完,盐酸有剩余,反应产物为氯化钠和水,所以溶质有NaCl和HCl,B错误;C.b点pH值为0,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C正确;D.c点pH大于7,溶液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D正确;故答案为:B2.等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若所得溶液pH=7,则()A.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B.混合前后水分子总数不变C.混合前后阳离子总数不变D.混合溶液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个数相等【答案】D【解析】A、由方程式可知

NaOH+HCl=NaCl+H2O

等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若所得溶液pH=7,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不符合题意;

B、因反应时生成水分子,混合后水分子总数增加,不符合题意;

C、混合后阳离子氢离子减少,不符合题意;

D、恰好完全反应,混合后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钠离子和氯离子个数相等,符合题意;故选D。3.(2022九上·杭州期中)酸和碱之间的反应在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应用广泛,下列利用酸和碱反应的是()A.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B.用醋酸除铁锈C.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汗液中的氯离子D.用食盐腌制食品【答案】A【解析】A、氢氧化铝属于碱,胃酸中含有盐酸,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是酸和碱的反应,符合题意;

B、用醋酸除铁锈是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C、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汗液中的氯离子是盐和盐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D、用食盐腌制食品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A。4.从微观视角看物质的变化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如右图描述了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C处应填入的物质化学式是()A.NaCl B.NaOH C.HCl D.H2O【答案】D【解析】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C处物质化学式为H2O;故选D。5.小明同学做酸和碱反应实验,并用反应后的溶液制取Na2SO4固体。下列有关操作错误的是()A.称量NaOH固体B.稀释浓硫酸C..酸碱反应D.蒸发Na2SO4溶液【答案】B【解析】A、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要放在玻璃容器中称量,且天平要遵循左物右码原则,不符合题意;

B、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倒入水中,并有玻璃棒搅拌,符合题意;

C、要使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可借助于酚酞的颜色变化进行实验,不符合题意;

D、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局部受热液体飞溅,不符合题意;故选B。6.(2022九上·海曙月考)小科同学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研究中和反应时,忘记了滴加酸碱指示剂。为了确认滴加的盐酸是否已经过量,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某种试剂进行检验。下表是小明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其中错误的是()实验方案使用的试剂判断的方法A铁粉如果有气泡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BpH试纸如果pH<7,表明盐酸已经过量C硝酸银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D紫色石蕊试剂如果溶液变成红色,表明盐酸已经过量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铁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加入铁粉,若有气泡产生,可证明盐酸过量,不符合题意;

B、盐酸过量,则溶液呈酸性,pH<7,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和盐酸都能与硝酸银反应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加硝酸银溶液,无法证明盐酸是否过量,符合题意;

D、盐酸过量,则溶液呈酸性,加入紫色石蕊试剂,溶液呈红色,不符合题意;故选C。7.(2022九上·长兴月考)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取少量反应后的混合液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是()A.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B.滴入适量CuCl2溶液,无沉淀生成C.得混合液中Na+与SOD.滴入适量BaCl2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测【答案】C【解析】A、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氢氧化钠有剩余,不符合题意;

B、滴入适量CuCl2溶液,无沉淀生成,可能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是硫酸过量,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钠中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个数比为2:1,无论氢氧化钠或硫酸哪个有剩余,则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个数比都不能是2:1,由此可证明二者刚好完全反应,符合题意;

D、滴入适量BaCl2溶液和稀硝酸,硫酸钠会与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无法验证硫酸是否有剩余,不符合题意;故选C。8.下列没有运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A.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蚊虫叮咬处涂上肥皂水,可减轻痛痒D.用生石灰做干燥剂【答案】D【解析】A、胃酸成分为盐酸,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品治疗胃酸过多,是利用氢氧化镁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B、熟石灰为氢氧化钙,与土壤中的酸发生中和反应,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不符合题意;

C、蚊虫叮咬分泌酸,涂上呈碱性的肥皂水,利用了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D、生石灰做干燥剂是利用氧化钙与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钙,不属于中和反应,符合题意;故选D。9.(2022九上·嘉兴开学考)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②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是是碱溶液:③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④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A.只有①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氧化铁与盐酸的反应,错误;②碱的水溶液显碱性,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为盐,其溶液呈碱性,错误;③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高锰酸钾含氧元素,但不是氧化物,错误;④有机物都含碳元素,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碳酸钠属于无机物,错误;故选D。10.(2022九上·柯桥期末)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是将稀Na0H溶液滴入稀盐酸B.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为吸热反应C.40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NaOH和NaClD.在20s到40s之间某一时刻,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答案】A【解析】A、由反应中pH的变化情况可知,该反应是将氢氧化钠加入到盐酸中,符合题意;

B、由反应中温度升高可知,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为放热反应,不符合题意;

C、40s时,盐酸过量,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不符合题意;

D、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pH=7,温度上升到最高,由图示可知在40s到60s之间某一时刻,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A。11.(2022九上·温州期中)如图所示的pH变化曲线是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得到的结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横坐标是滴加的盐酸体积B.向a点的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C.向b点的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D.C点溶液中的阴离子只有Cl【答案】D【解析】A、由反应时pH变大的趋势可知,该反应是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则横坐标为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不符合题意;

B、a点溶液pH小于7,即盐酸未全部反应,向a点的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无明显现象,不符合题意;

C、b点溶液pH大于7,氢氧化钠过量,则向b点的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不符合题意;

D、C点为盐酸和氢氧化钠刚好反应的图像,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溶液中的阴离子只有Cl,符合题意;故选D。12.(2021九上·萧山月考)取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实验。下列能说明稀盐酸、氢氧化钠恰好都完全反应的是()A.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B.加氢氧化镁固体,固体全部溶解C.加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D.测定溶液的pH,刚好显中性【答案】D【解析】A、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钠,无论盐酸是否剩余,加硝酸银溶液都会产生白色沉淀,不符合题意;

B、加氢氧化镁固体,固体全部溶解,说明盐酸有剩余,不符合题意;

C、加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说明氢氧化钠有剩余,不符合题意;

D、测定溶液的pH,刚好显中性,可证明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符合题意;故选D。13.(2021九上·温州期中)稀HCl和NaOH溶液混合后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下列操作及实验现象(或结果),不能证明反应发生的是()A.在混合液中加金属Zn,无气泡产生B.在混合液中加无色酚酞,溶液呈无色C.在混合液中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D.用pH试纸测混合液的pH,测得pH等于7【答案】C【解析】A、在混合液中加金属Zn,无气泡产生,说明盐酸不存在,可证明反应发生,不符合题意;

B、在混合液中加无色酚酞,溶液呈无色,说明氢氧化钠不存在了,可证明反应发生,不符合题意;

C、因混合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钠,氯化钠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在混合液中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不能证明反应的发生,符合题意;

D、用pH试纸测混合液的pH,测得pH等于7,可证明反应的发生,不符合题意;故选C。14.25℃时,向20.0mL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d点对应溶液的pH:b>dB.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为30%C.向b点对应的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呈无色D.d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是NaCl和NaOH【答案】D【解析】A.b点对应溶液的pH小于7,d点对应溶液的pH大于7,故b小于d,A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NaOH+HCl=NaCl+H2O由于题干中没有提及两种溶液的密度,所以无法确定所需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B错误。

C.b点对应溶液的pH小于7,向b点对应的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C错误。

D.d点对应溶液的pH大于7,盐酸已经全部反应,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故d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是NaCl和NaOH,D正确。故选D。15.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点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①碱的水溶液显碱性,但显碱性的不一定是碱的溶液;②用pH试纸测得食醋的pH为9.2;③用洗洁精清洗油污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功能;④稀盐酸、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所含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⑤打开浓盐酸瓶盖有白烟;⑥浓硫酸不慎沾在皮肤上,要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⑦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A.①③④ B.①③⑤⑥ C.①③④⑦ 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①碱的水溶液显碱性,但显碱性的不一定是碱的溶液,如碳酸钠溶液是盐溶液,呈碱性,正确;②用pH试纸只能测得食醋的整数pH值,错误;③用洗洁精清洗油污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功能,正确;④稀盐酸、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所含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正确;⑤打开浓盐酸瓶盖有白雾,错误;⑥浓硫酸不慎沾在皮肤上,要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碳酸氢钠溶液,错误;⑦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氧化铁与盐酸反应,错误;故选A。16.(2021九上·余杭月考)右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C.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a+和OH-D.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分子【答案】C【解析】酸碱反应方程式:HCl+NaOH=H2O+NaCl,恰好完全完全反应时溶液中只有H2O和NaCl,溶液是中性pH=7,A正确,不符合题意;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和数目都不变化,B正确,不符合题意;

氢氧化钠溶液中离子包括分子、原子、离子,应该有OH,H2O,Na+,C错误,符合题意;

酸碱反应实质是H++OH=H2O,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7.(2020九上·吴兴月考)酸碱反应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应用与酸碱反应原理无关的是()A.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残余硫酸B.用Al(OH)3中和多余的胃酸C.手上沾到浓硫酸用抹布擦去、清水冲洗后,涂抹小苏打溶液D.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答案】C【解析】A.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与酸碱反应有关,故A不合题意;

B.Al(OH)3中和多余的胃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与酸碱反应有关,故B不合题意;

C.浓硫酸为酸,而小苏打为盐,与酸碱反应无关,故C符合题意;

D.熟石灰为碱,而酸性土壤呈酸性,二者反应生成盐和水,与酸碱反应又滚,故D不合题意。故选C。18.(2020九上·吴兴月考)分析推理是科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A.酸碱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碱反应B.碱溶液的pH都大于7,因此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C.硫酸溶液与BaCl2溶液能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因此能与BaCl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一定是硫酸溶液D.稀硫酸滴入石蕊试液后溶液变红色,因此盐酸滴入石蕊试液也变红色【答案】D【解析】A.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但不是酸碱反应,故A错误;

B.碳酸钠是盐,但是它的水溶液呈碱性,故B错误;

C.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C错误;

D.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论是将酸滴入石蕊试液,还是将石蕊试液滴入酸中,都会呈现红色,故D正确。故选D。19.(2022九上·杭州月考)某同学查阅资料获知: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该同学将含有酚酞的Ba(OH)2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甲、乙两个烧杯中并插入导电传感器,往甲杯中滴加稀硫酸,往乙杯中滴加硫酸钠溶液,测得溶液导电性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曲线对应的是乙烧杯溶液导电性B.A曲线对应的溶液中离子浓度一直在减小C.B曲线对应的烧杯中溶液始终为红色D.B曲线对应溶液导电性始终比A曲线对应溶液导电性强【答案】C【解析】A.A曲线有一个时刻溶液的导电性变为零,即离子浓度为零,因此为放入稀硫酸的甲杯溶液,故A错误;

B.A曲线对应的溶液中,导电性先变小后变大,那么离子浓度先变小后变大,故B错误;

C.B曲线对应的是乙烧杯,由于反应中始终有氢氧化钠产生,因此溶液始终呈碱性,因此滴入酚酞的乙杯肯定始终呈红色,故C正确;

D.两条图线有一个交点,在交点左边,B曲线对应的溶液导电性比A曲线对应的导电性强,而交点右边,B曲线对应的导电性比A曲线弱,故D错误。故选C。20.已知苹果汁中含有柠檬酸(属于一种酸,它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柠檬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柠檬酸钙)。某校九年级(1)、(2)两班同学做常见酸和碱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使用试剂如图所示,实验后废液分别集中到废液缸中。某研究小组对此废液进行了检测,结果如表中所示:废液来源检测方法观察到的现象⑴班观察废液颜色废液呈无色⑵班观察废液颜色废液呈红色请你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判断,下列对废液成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1)班实验后的废液中可能含有柠檬酸B.废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只有柠檬酸钠C.(2)班实验后的废液成分中肯定没有柠檬酸D.(2)班实验后的废液中肯定含有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中一种或两种【答案】B【解析】A、(1)班实验后的废液呈无色,则可能呈中性,也可能呈酸性,所以可能含有柠檬酸,不符合题意;

B、柠檬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柠檬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柠檬酸钙,因三个试管中都有酚酞,所以废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不只有柠檬酸钠,符合题意;

C、(2)班实验后的废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成分中肯定没有柠檬酸,不符合题意;

D、(2)班实验后的废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废液中肯定含有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中一种或两种,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共9题;共46分)21.小明根据所学的知识整理了各物质相互反应的关系图。(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1)请写出①的化学方程式。(2)③代表硫酸和氢氧化钠之间的反应,该反应的实质是。(3)在反应④中,为判断反应后硫酸是否有剩余可选用。【答案】(1)CuSO4+Fe=FeSO【解析】(1)反应①中,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单质,则反应的方程式为:CuSO(2)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其中的硫酸根离子和钠离子保持不变,只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则反应的本质是:H++OH−=22.(2022九上·北仑期中)下图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1)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2)根据曲线判断,该反应是将溶液(填“氢氧化钠”或“盐酸”)滴入另一种溶液中。(3)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20mL时,若在此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显色。【答案】(1)等于(2)氢氧化钠(3)蓝【解析】(1)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溶液的pH等于7;

(2)由图像可知,该反应最初pH小于7,然后增加,说明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3)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20mL时,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呈碱性,若在此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显蓝色。23.(2022九上·金华月考)如图为初中化学中关于酸、碱、盐化学性质的知识框架图,X、Y是除酸、碱、盐之外的不同类别的物质,据图回答问题:(1)X的物质类别是;(2)在反应①②③④中,属于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是。【答案】(1)氧化物(金属氧化物)(2)①【解析】(1)由酸的化学性质可知,酸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X盐不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却能和活泼金属反应,则Y为活泼金属,而X为金属氧化物。

(2)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在反应①②③④中,属于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是①。24.化学实验常伴随明显的实验现象,但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无明显现象。为了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1)取2mI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1~2滴酚酞试剂,振荡。然后,逐滴加入稀硫酸,同时不断振荡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是;(2)上述实验现象证明:随着稀硫酸的滴入,溶液碱性。由此证明,上述实验过程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答案】(1)溶液先变红色,然后由红色再变无色(2)消失【解析】(1)氢氧化钠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取2mI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1~2滴酚酞试剂,振荡。然后,逐滴加入稀硫酸,同时不断振荡试管,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先变红色,然后由红色再变无色;

(2)上述实验现象证明,随稀硫酸的滴入,溶液碱性消失,由此证明,实验过程发生了化学反应。25.(2021九上·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将稀硫酸逐滴滴入加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的实验操作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中甲表示的微粒是(填写符号);(2)验证反应后溶液中稀硫酸有剩余,可行的操作是。A.取样,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B.取样,滴加少量CuSO4溶液C.取样,加入少量CaCO3粉末D.取样,滴加少量Ba(NO3)2溶液【答案】(1)Na+(2)A;C【解析】(1)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其中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个数比为2:1,所以甲表示的是钠离子,符号为Na+;

(2)利用硫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可证明反应后硫酸有剩余,A正确;硫酸铜不能与硫酸反应,无法证明硫酸有剩余,B错误;碳酸钙与硫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可证明硫酸有剩余,C正确;硝酸钡与硫酸钠和硫酸都能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不能证明硫酸有剩余,D错误。26.(2021九上·台州期中)“从生活走进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请你用化学知识解释以下生活中的问题:(1)“沙里淘金”说明黄金在自然界能够以(填“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2)在苍茫海水中沉没了800多年的“南海一号”重见天日,在出水文物中,“鎏金龙纹金手镯”光彩夺目、完好无损;铜镜表面有铜锈;铁器则锈迹斑斑或荡然无存。这说明金、铜、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用“>”表示)(3)人被蚊虫叮咬后皮肤会红肿痛痒,这是由于蚊虫在被叮咬的皮肤内注入了少量的酸性物质所致。在被咬的皮肤上涂少许下列液体(填序号),痛痒便会消失。A.香油 B.浓氢氧化钠溶液C.纯碱水 D.糖水【答案】(1)单质(2)铁>铜>金(3)C【解析】(1)“沙里淘金”,即从沙子里可直接得到金子这种物质,即黄金在自然界能够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2)铁器的锈蚀程度最大,铜镜略微锈蚀,而金手镯几乎没有锈蚀,那么它们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铁>铜>金。

(3)痛痒是因为酸性物质,只要用碱性物质将其中和,就能减轻症状,故A、D错误;

浓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而纯碱碱性较弱,故C正确,B错误。故选C。27.(2020九上·遂昌期中)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吗?三位同学为探究此问题进行了下列实验:(1)乙同学按乙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中的澄清饱和石灰水的作用是。(2)丙同学按丙图实验,可以根据现象也能证明中和反应是放热的。【答案】(1)证明反应放热(2)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解析】(1)石灰水中溶质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可利用饱和石灰水证明反应放热;

(2)中和反应放热时,装置内气体膨胀会逸出,所以根据丙实验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反应放热;28.(2021九上·新昌期中)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若不小心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出蚁酸),下列物质可用于涂抹以减轻疼痛的是________;(填字母)A.食醋 B.食盐水C.肥皂水 D.氢氧化钠溶液(2)公共场所常用“84消毒液”(NaClO溶液)进行环境杀菌,NaClO中Cl元素的化合价是。(3)漂白粉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次氯酸钙可发生如下反应:Ca(ClO)2+X+H2O=CaCO3↓+2HClO,则X的化学式为。【答案】(1)C(2)+1(3)CO2【解析】(1)蚊虫能分泌出蚁酸要减轻疼痛,需涂抹碱性物质,食醋呈酸性,A错误;食盐水呈中性,B错误;肥皂水呈碱性,C正确;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但有腐蚀性,D错误;

(2)NaClO中钠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Cl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

(3)反应前各原子种类及个数为:钙1、氯2、氧3、氢2,反应后为:钙1、氯2、氧5、氢2、碳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X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化学式为CO2;29.透过现象看本质是科学精髓。借助科学实验现象如溶液颜色变化、沉淀的生成与溶解、气体逸出等,可以帮助我们确认化学反应是否发生。(1)稀盐酸与氢氧化铜反应,可以直接观察现象来确认。如图甲,实验中的现象出现,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铜能发生化学反应;(2)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可借助酸碱指示剂使反应现象外显可视。如图乙,通过观察现象,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本实验选用无色酚酞试液比选用紫色石蕊试液更合适的原因是。【答案】(1)蓝色絮状沉淀消失(2)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石蕊试液在碱性溶液中为蓝色,在中性溶液中为紫色,在酸性溶液中为红色,发生反应时颜色变化不明显或颜色辨识度不高【解析】(1)氢氧化铜为蓝色沉淀,稀盐酸能与氢氧化铜反应使蓝色沉淀消失;(2)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加入盐酸后,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中性的氯化钠,所以酚酞红色会消失,所以可通过酚酞溶液的颜色变化判断反应发生;因石蕊试液在碱性溶液中为蓝色,在中性溶液中为紫色,在酸性溶液中为红色,发生反应时颜色变化不明显或颜色辨识度不高,所以酸碱中和时常用酚酞而不用石蕊。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4分)30.化学小组在学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后,从不同角度开展实验活动,验证氢氧化钠和盐酸能发生反应。(1)通过溶液酸碱性的变化进行验证。在实验1中,用滴管缓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观察到烧杯内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该现象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依据是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不考虑酚酞)。(2)利用中和反应放热进行验证。在实验2中,将稀盐酸全部注入试管中,立即固定活塞。观察到氢氧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