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7.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7.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7.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7.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高中教科书

必修下册

第三单元之屠呦呦

人类在不断的探索与发现中推动文明的进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驱动我们不断追求,努力创新;创新的过程充满了挑战,又饶有趣味。广阔的未知世界,正等待我们去发现和书写。

本单元所选的几篇文章反映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多个领域中的探索及其发现。这些文章有的介绍科学发现的成果和过程,有的探讨建筑学问题,有的分析文学现象,展现了不同领域学者们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可以激发我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本单元主要学习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阅读时要把握关键概念和术语,理清文章思路;分析作者阐释说明、逻辑推理的方法,体会文章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还要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实际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第三单元1.了解获奖感言的体裁特点,体会其准确严谨、朴素自然、平实易懂的语言特色。2.把握文章以小标题结构文章的好处,梳理作者及其团队发现、应用青蒿素的科研过程。3.了解作者在科学探索中的经历,理清文中展示的科学发现过程,关注那些对科学发现有重要启示的节点。

学习目标学习提示屠呦呦与青蒿素简介作者简介屠呦呦,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其名字取自《诗经·小雅》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1930年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1955年毕业后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屠呦呦获得2011年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和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首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科学家,这也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2017年,屠呦呦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年和2019年先后荣获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称号和“共和国勋章”。写作背景

2011年度拉斯克奖颁奖典礼上,拉斯克基金会将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屠呦呦,以表彰其在治疗疟疾的青蒿素研究中的贡献。这是拉斯克奖设立以来首次颁予中国科学家。评审委员会认为,屠呦呦领导的团队将古老的中医疗法转化为最强有力的抗疟疾药,使现代技术与传统中医师们留下的遗产相结合,将其中最宝贵的内容带入21世纪,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本文根据屠呦呦在接受拉斯克奖时的演讲及同年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的论文编写而成。新闻报道全文结构图整体感知题目解说第一部分为引言,讲述获奖奖事由,阐述现代科学和技术以及中国传统医药学在发现和提取青蒿素过程中的作用。第二部分由“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从分子到药物”组成,叙述屠呦呦团队的科学探索和研究庆历程。第三部分包括“影响世界”“发展与超越”,阐述屠呦呦团队在青蒿素研究上的成果。第四部分总结全文,概述近年来中医药学的新贡献,表达“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的观点,呼应开头,强化主题。理清课文脉络结构研读课文1、哪些因素促成屠呦呦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

①自己热衷于中草药研究。

②领悟了有关人体和宇宙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③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医药学的精髓。第一部分:(引言)讲述获奖奖事由,阐述现代科学和技术以及中国传统医药学在发现和提取青蒿素过程中的作用。2、为什么先写研究工作的背景而不直接写研究工作的过程?

①写疟疾重新肆虐,突出研究工作的使命感。

②写“523项目”和中医研究院的任命,突出了国家规划和院所领导的作用。

③强调团队的作用,不独自贪功,客观公正。3、把引用的内容“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删掉好不好?

不好。

①通过引文,读者可以更直观地领悟“渍”“绞”等古方要领对研究工作带来的启发,更形象地反映传统医书的价值。

②省去引文,表面上看似简洁,实则使语言干瘪不生动,损减了文章的说服力。第二部分:叙述屠呦呦团队的科学探索和研究庆历程。4、使用青蒿提取物抗疟的实验,初期效果并不理想,屠呦呦团队是怎么做的?说明了什么?屠呦呦团队遍查典籍,反复研读文献,最终从典籍中受到启发。这说明中医药典籍对青蒿素的发现具有重要作用。引文说明了中医药典籍的魅力和价值。同时,这一过程展现了屠呦呦团队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精神品质。5、发现青蒿素的初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①研究者做志愿者,尝试提取物。

②在海南对病人进行临床治疗。

③分离提纯抗疟的有效成分。第三部分:阐述屠呦呦团队在青蒿素研究上的成果。6、

作者为什么把“几个报告”和自己的报告并提?

谈及对传播青蒿素的贡献时,肯定其他报告引起的“热烈反响”,不片面强调题为《青蒿素的化学研究》的报告,反映了作者谦虚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7、青蒿素的“发展和超越”具体指的是什么?双氢青蒿素有哪些优势?

将双氢青蒿素发展成新的药物。2002年世卫组织推荐使用青蒿素作为一线药物治疗疟疾。

①双氢青蒿素比青蒿素的效果大大提高。

②双氢青蒿素治疗的病人,复发率很低。

③在分子中引入羟基,也给发展新的青蒿素衍生物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④可尝试用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治疗其他疾病。第四部分:概述近年来中医药学的新贡献,表达“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的观点,呼应开头,强化主题。9、

屠呦呦为什么会这么推崇中医以及传统医学呢?请大家仔细阅读文章,到文章里找一找依据。

①青蒿素属于中医药。

②作者发现青蒿素的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其中尤以中国传统文献《肘后备急方》对她的帮助最大。

③青蒿素不是中医药智慧的唯一果实(白血病、老年性精神障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及生物药理学等都受益于中医药)。

本文通过对青蒿素的发现、临床实验和实际应用的叙写,表现了屠呦呦及其团队勇于探索、坚持目标、不畏艰难的科研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传统中医精华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必将得到有效利用,造福全人类。主

题1、主旨明确,立意高远。

这是一篇介绍科学发现成果、叙述科学研究过程的文章,在对事实的陈述中,洋溢着科学家的执着和奉献精神。比如,屠呦呦团队迎难而上,接受对抗疟疾的国家级重任,历尽艰辛终于获得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为确保新药对人体的安全性更是以身试药。在平实的叙述中,展现出科学家对研究的执着和对国家人民的使命意识。又如,整篇文章从标题到中间的叙述再到结尾,不管是直接的叙述还是带有感情色彩的议论,作者始终不忘彰显中医药学的贡献。这使得文章具有丰厚的教育价值,有助于教育我们自觉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写作特色2、思路清晰,层次清楚,重点突出,首尾呼应。

文章从获奖感言开始,首先简单介绍个人的经历,提出中医药学的价值和意义,突出主题;进而按照时间顺序介绍研究的过程和遭遇的困难,表现研究者克服困难时的执着精神和奉献精神;接下来又介绍了他们的进一步研究,更凸显了传统中医约学对世界科学和人民的意义,从而向读者清晰地呈现了屠呦呦科学团队的贡献,展示了他们的科学精神。然而文章并不止步于此,在结尾部分又再次强调中医药学对世界的巨大贡献,与文章的开头相呼应,彰显并突出了文章的主题。3.语言严谨、朴实、准确,充满了理性的力量。

本文语言体现了实用文的典型特点,没有华丽的辞藻,也不用繁复的修辞,而是以平实、准确的语言娓娓道来,这样朴实无华的文字让读者能够比较顺畅地把握作者所要重点叙述的事实和道理,从而获得科学的认识。这样的语言风格,显示了科学工作者理性、求实的精神,值得深入体会并加以借鉴。

本文是一篇演讲稿,作者是如何根据演讲主题与听众情况来选择材料的?写法特征

①从演讲主题的角度来看,演讲稿的开头部分首先表达了感谢之意,并概括了青蒿素发现的重大意义;演讲稿的主体分别从“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从分子到药物”“影响世界”“发展与超越”四个方面,以时间为纵线来介绍发现、提取以及研发青蒿素的过程与经历。演讲稿的结尾以“中国药学的贡献”为题总结全文,突出了中医药学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而做出的新贡献,主题鲜明突出。1、橘井泉香:

葛洪《神仙传·苏仙公传》记载:苏耽由于德行出众,在汉文帝的时受天命为天仙。苏耽在超脱凡俗时告知母亲:“明年天下将流行瘟疫,咱们家庭院中的井水和橘树能治疗瘟疫。患瘟疫的人,给他井水一升,橘叶一枚,服下就能治愈。”后来果然瘟疫肆虐,前来求取井水、橘叶的人络绎不绝,都被治愈了。于是医学史上就有了“橘井泉香”的典故。与中医事业有关的成语典故2、杏林春暖:

三国时有位医生叫董奉,与华佗、张仲景齐名,号称“建安三神医”。他给人治病从不收钱,但要求被治好的人每人植杏树五棵,轻病患者每人种一棵。几年后,杏树蔚然成林。董奉在此修身养性,这片杏林被称为“董仙杏林”。每逢杏熟,董奉张榜公告,凡是到此买杏者不收银钱,而是用稻谷换取。董奉又用换来的稻谷救济贫民百姓。因此,后世常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词称颂医生医术的高明和医德高尚。3、悬壶济世:

《后汉书·方术列传》记载着一个传说:东汉时有个叫费长房的人,偶见街上有一卖药的老翁,悬挂着一个药葫芦兜售丸散膏丹。卖了一阵,街上行人渐渐散去,老翁就悄悄钻入葫芦之中。费长房看得真切,遂买了酒肉,恭敬地拜见老翁。后来,费长房随老翁进入葫芦十余日学得方术,返回故里时家人都以为他死了,原来已过了十余年。从此,费长房能医百病,驱瘟疫,普济众生。课文探究拓展与探究1.本文体现了作者的哪些情感?①对工作的热情。在第一部分中,作者写到毕业、工作、脱产学习,“对中草药从好奇转化为热衷”。从此,在青蒿素研究的每一个阶段,作者都踏踏实实,以严谨认真的态度默默做着烦琐的工作,甚至亲身做志愿者,试验药物疗法。这种对工作的热情,对事业的执着,对科研的奉献,是科学创新的前提。②对战胜困难取得成就的豪情。研究工作经历了种种困难:太多的中草药需要挑选,青蒿提取的实验结果难以重复,青蒿素的提取方法难以解决,青蒿素药物的效果不尽如人意,青蒿素的普及和传播困难重重……这些都不曾使作者沮丧和退却,反映了她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自信。正因为经历了这么多的困难,作者才充满了成功的自豪之情,不管是文章开头写童年时没想到有一天会被人称颂,还是文末写到的梦想,都是这种自豪之情的直接体现。2.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简要分析。

①用小标题领起各部分内容,简明概括。

除第一部分外,本文用五个小标题,提纲挈领,概括了青蒿素从发现到制成药物经过的不同阶段,介绍了中医药学对人类作出的贡献。读者借助小标题就能对各部分内容、对全文内容一目了然。

②采用了“总—分—总”、由一般到特殊、由个别到一般等顺序行文,过渡自然,条理清晰。

第二部分总写发现、提取青蒿素的经过,第三、四、五部分具体写研究工作的过程,第六部分总括中医药学的贡献,结构严谨。先写青蒿素的研究普及,再写对双氢青蒿素的认识以及它们的联合应用,这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符合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前五部分写青蒿素的贡献,最后一部分写中医药学的贡献,这是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顺理成章,升华了文章内容。

写疟疾肆虐的国际背景,写国家规划的国内背景,把个人的事业、追求和家国情怀连接在一起。

文章第二部分,写20世纪50年代的国际抗疟现实,写中国政府的“523项目”。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临危受命,领导抗疟药研究工作,充分体现了作者的使命感和爱国情怀。再如,第四部分写到,当作者及其团队研究的成果得以公布和普及,被授予“国家发明奖”时,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国家、集体的感恩和感激。3.本文写科研的同时,不忘提及科研环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有人说,本文对青蒿素治病救人的具体描写太少,影响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吸引力,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观点一:同意。较之科研过程的枯燥,具体的描写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丰富,更生动感人。比如,可以选取青蒿素在中国和在非洲的两幅治疗画面,描写疟疾肆虐的场景、病人的痛苦和企盼、服用青蒿素后的变化等,突出细节刻画。也可以用对比的手法,同时描写其他药物和青蒿素的治疗效果以及病人为此付出的医疗成本。这样写,把实用文本的严谨和文学作品的感性相结合,可以更好地突出“发现之美”,更好地突出青蒿素研制者的治病救人的情怀,更好地体现青蒿素的研制对医学的贡献。

观点二:不同意。首先,本文是一篇获奖感言,对举世瞩目的奖项,人们更关注获奖者的研究过程,作者更应该去表现严谨的科学精神。从接受研究任务,到发现、提取青蒿素,再到普及和超越,这是一个严谨的科研过程,表述要严谨简洁,让读者(听众)清楚地了解研制的艰辛和意义。其次,文章开头已有对科研背景的叙写,后面也专门用一部分内容写中医药学的贡献,没有必要再通过具体的画面表现研究的意义,反而是像本文“这里所举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不过沧海一粟”这种谦虚更感人。体会并学习科学精神1、屠呦呦和她的团队为什么能发现青蒿素,并一步一步影响全世界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再一次通读全文。

①大量地试验,从成百上千种方药中提取了上百中提取物;

②大量地阅读文献,具备深厚的学术支撑;

③献身精神:新药的临床试验难以开展,屠呦呦和自己的团队自己做志愿者;

④严谨的科学态度;

⑤其他科研单位的协作;

⑥国际交流与合作。

……2、通过青蒿素的发现,你们受到什么启发?

(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鸣鹿呦呦,春风又发青蒿叶;

啼莺恰恰,橘井常流泉水香。为国人争气名传百代,

替中药扬威功在千秋。呦呦鹿鸣为萃青蒿素,

款款心动决胜疟原虫。慧女钻研中国素,

青蒿沐浴太阳红。撰写对联,歌颂屠呦呦的伟大精神1、下列不属于“为了寻求答案,我们查找了大量的文献”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