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检验手册(按住CTRL键,同时点击鼠标左键,转到对应位置)HYPERLINK尿液检验HYPERLINK血液检验HYPERLINK粪便检验HYPERLINK痰液检验HYPERLINK妇科检验HYPERLINK精液检验HYPERLINK脑脊液检验HYPERLINK前列腺液检验HYPERLINK腔积液检验HYPERLINK胃肠引流液检验HYPERLINK临床化学检验HYPERLINK临床免疫学检验HYPERLINK激素测定HYPERLINK检验项目(表1)HYPERLINK检验项目(表2)尿液检验(HYPERLINK返回)一、通常检验:1、尿量:[正常参考值]成人:1.0-1.5L/24h,或1mL/(h·kg体重);小儿:按kg体重算比成人多3-4倍。[临床意义]1.尿量降低(1)生理性饮水少、出汗多等。(2)病理性常见于肾炎、尿毒症肾功效衰竭、休克、脱水、严重烧伤、心功效不全等。2.尿量增多(1)生理性出汗少、饮水过多、饮浓茶、酒精类、精神担心。(2)病理性尿崩症、糖尿病、慢性肾炎等。2、颜色:[正常参考值]透明,琥珀黄色。[临床意义]灰白色云雾状混浊,常见于脓尿;红色云雾状混浊常为血尿;酱油色多为急性血管内溶血所引发血红蛋白尿;深黄色为服红素尿,见于阻塞性或肝细胞性黄疽;乳白色为乳糜尿,有时有小血块并存,常见于血丝虫病;混浊多为无机盐结晶尿。3、密度:[正常参考值]正常人一天中尿密度为1.15-1.025之间,密度最大波动幅度可达1.003-1.030之间;新生儿在1.002-1.004之间。[临床意义]尿密度减低常见于慢性肾盂肾炎、尿崩症、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功效衰竭多尿期等。尿密度增高多见于糖尿病、高热、脱水、急性肾小球肾炎等。4、酸碱性:[正常参考值]尿pH值(酸碱性)在5.5-7.4之间,通常情况下在6.5左右。[临床意义]尿pH值小于正常值,常见于酸中毒、糖尿病、痛风、服酸性药品;尿pH值大于正常值,多见于碱中毒、膀胱炎或服用重碳酸钠等碱性药品等。二、尿沉渣检验:1、尿沉渣检验:[正常参考值]红细胞:0-3个/HPF;白细胞:0-5个/HPF。[临床意义]红细胞增多多见于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结石、结核、肿瘤。白细胞增多通常见于泌尿系炎症。三、化学检验:1、尿蛋白:通常正常尿液中仅含微量蛋白质,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超出150mg/24h,称为蛋白尿。尿液中正常尿蛋白来自血浆。因肾小球滤过膜有对蛋白质控制装置,肾小管对蛋白又有选择性重吸收作用,比白蛋白分子量大大分子蛋白质被限制,比白蛋白分子量小蛋白质虽易经过,但这些低分子蛋白质多被肾小管重吸收,所以正常尿蛋白中来自血浆蛋白以白蛋白为主。[正常参考值]定性:阴性。定量:10-150mg/24h尿。[临床意义]1.生理性增多生理性增多指在无病理改变基础上,在某种生理状态下出现临时蛋白尿增多。常见于猛烈运动后(运动性蛋白尿)、体位改变(体位性蛋白尿)、身体忽然受冷暖刺激,或人情绪激动等。因在这些情况下,肾小球内皮细胞收缩或充血,使肾小球通透性增高。这类生理性蛋白定量测定不能过高。2.病理性增多病理性蛋白尿,临床常见病有: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慢性肾炎、高血压肾病、苯中毒等。2、尿糖:正常人尿中含糖量甚少,尿糖增加超出正常值则属病态反应。[正常参考值]定性:阴性。定量:0.56-5.0mmol/L,100-900mg/(dL·24h)尿。[临床意义]尿糖增多常见于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胰腺炎、肢端肥大症等疾病。3、胆红素:[正常参考值]定性:阴性。[临床意义]胆红素阳性,常见于肝实质性或阻塞性黄疽病。4、乳糜定性:[正常参考值]定性:阴性。[临床意义]乳糜阳性,多见于丝虫病、尿路淋巴管破裂等病。5、尿酮体:[正常参考值]尿酮体定性:阴性。定量:丙酮3mg/24h。[临床意义]尿酮体阳性,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猛烈运动后、妊娠猛烈呕吐、饥饿、消化吸收障碍、脱水等。6、氯化铁试验:[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淡绿色:快速消退酪氨酸病。棕色:代谢性酸中毒。7、尿胆原:[正常参考值]定性:弱阳性,尿1:20稀释为阴性。定量:1-4mg/24h。[临床意义]尿胆原增多,常见于病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疽、心力衰竭、肠梗阻、内出血、便秘等病症;尿胆原降低,多见于长久应用抗生素、阻塞性黄疽等。8、含铁血黄素试验:[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其它血管内溶血。9、莫氏浓缩试验:[正常参考值]每日尿最高密度>1.018。[临床意义]该试验用以测定肾小管再吸收功效。10、隐血试验:[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隐血试验阳性等,见于蚕豆病、疟疾、伤寒、大面积烧伤并发血红蛋白尿、砷、苯、铅中毒及毒蛇咬伤所引发血红蛋白尿。四、尿显微镜检验:1、管型:[正常参考值]通常尿中为0,少许透明管型可见于猛烈运动后。[临床意义]颗粒管型增多,可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透明管型增多9常见于肾实质损害;红细胞管型增多,多见于肾脏出血、急性肾小球肾炎;脂肪管增多,则多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2、白细胞:[正常参考值]5个/高倍(HPF)。[临床意义]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细菌性炎症,如急性肾盂肾炎等;非细菌性炎症,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有时也可出现白细胞增多。3、红细胞:[正常参考值]通常无红细胞,或0-2个/HPF。[临床意义]红细胞增加即为血尿,血尿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泌尿系结石、肾结核、血友病等。4、小圆上皮细胞:[正常参考值]正常尿中为0,或有极少许。[临床意义]小圆上皮细胞增加,常见于肾小管损害。血液检验(HYPERLINK返回)一、血液通常检验:1、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参考值]男:4.0×1012-5.3×1012个/L(400万-550万个/mm3)。女:3.5×1012-5.0×1012个/L(350万-500万个/mm3)。儿童:4.0×1012-5.3×1012个/L(400万-530万个/mm3)。[临床意义]红细胞降低多见于多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2、血红蛋白测定(Hb)[正常参考值]男:120-160g/L(12-16g/dL)。女:110-150g/L(11-15g/dL)。儿童:120-140g/L(12-14g/dL)。[临床意义]血红蛋白降低多见于多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3、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参考值]成人:4×109-10×109/L(4000-10000/mm3)。新生儿:15×109-20×109/L(15000-0/mm3)。[临床意义]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猛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一样,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白细胞数平均要高部分。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病理性白细胞降低再生障碍性贫血、一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效亢进、放疗化疗等。4、白细胞分类计数(DC)[正常参考值]中性秆状核粒细胞:0.01-0.05(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50%-70%)。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5%)。淋巴细胞:0.20-0.40(20%-40%)。单核细胞:0.03-0.08(3%-8%)。[临床意义]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中性分叶核粒细胞降低多见于一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部分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和宫颈癌等。嗜酸性粒细胞降低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久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一些病毒感染等。淋巴细胞降低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久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点病等。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5、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正常参考值]50-300×106个/L(50-300个/mm3)。[临床意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部分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和宫颈癌等。嗜酸性粒细胞降低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久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二、出血性疾病检验:1、血小板计数(PLT)[正常参考值]100×109-300×109个/L(10万-30万个/mm3)。[临床意义]血小板计数增高见于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后、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血小板计数降低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降低性紫癜、脾功效亢进、尿毒症等。2、出血时间测定(BT)[正常参考值]纸片法:1-5min。[临床意义]出血时间延长见于血小板大量降低和血小板功效缺点、急性白血病、坏血病等3、凝血时间测定(CT)[正常参考值]活化法:1.14-2.05min;试管法:4-12min。[临床意义]延长见于凝血因子缺乏、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纤溶活力增强、凝血活酶生成不良等。缩短见于高血脂、高血糖、脑血栓形成、静脉血栓等。粪便检验(HYPERLINK返回)一、通常检验:1、颜色:[正常参考值]黄褐色,婴儿为金黄色或黄绿色。[临床意义](1)黑色上消化道出血、服中药、铁剂、活性炭等。(2)鲜红色下消化道出血,如痢疾、痔疮、肛裂等。(3)灰白色胆道阻塞、胆汁缺乏、服用钡剂等。(4)绿色食用大量绿色蔬菜、婴儿消化不良等。(5)果酱色见于阿米巴痢疾及细菌性痢疾。2、性状:[正常参考值]正常人为软便且成形,婴儿便是糊状。[临床意义](1)脓血便多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2)粘液便见于肠炎、阿米巴痢疾和细菌性痢疾、急性血吸虫病、结肠癌。(3)米汤样便见于霍乱或副霍乱等。(4)蛋花样便多见于婴儿消化不良。(5)羊粪样粒便见于痉挛性便秘。(6)水样便消化不良、急性肠炎。二、显微镜检验:1、显微镜检验:[正常参考值]无红细胞、虫卵、原虫,偶见少许白细胞或上皮细胞。[临床意义](1)红细胞增多多见于肠炎、痢疾、结肠肿瘤、息肉等。(2)白细胞增多常见于过敏性肠炎、肠寄生虫病、细菌性痢疾。(3)寄生虫卵多见于肠道及肝胆寄生虫病人,如蛔虫病等。痰液检验(HYPERLINK返回)一、通常检验:1、颜色:[正常参考值]无色或灰白色[临床意义](1)咖啡色多见于肺吸虫病、阿米巴肺脓肿。(2)黄色或黄绿色呼吸系统化脓感染。(3)绿色绿脓杆菌感染、肺癌等。(4)红色肺结核等。2、性状:[正常参考值]稍粘稠状。[临床意义](1)浆液脓性肺组织坏死、支气管哮喘、肺脓肿。(2)粘液性支气管哮喘、大叶性肺炎等。(3)血性肺结核、肺吸虫、支气管扩张、肺梗塞、肺癌。(4)脓性肺脓肿、穿透性脓胸、支气管扩张。二、显微镜检验:1、细胞:[正常参考值]正常人痰液有少许柱状上皮细胞及白细胞。无红细胞及心力衰竭细胞。[临床意义](1)红细胞增多为血性痰,常见于肺或气管出血。(2)白细胞增多见于呼吸道炎症。(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支气管哮喘、肺吸虫病等。(4)柱状上皮细胞见于急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5)心力衰竭细胞见于肺炎、心力衰竭、肺栓塞等。2、寄生虫和细菌:[正常参考值]正常人痰液无寄生虫卵及致病菌。[临床意义](1)寄生虫卵痰液中有肺吸虫卵及蛔虫蝴、钩虫蝴,可分别诊疗为肺吸虫病、蛔虫病、钩虫病。(2)致病菌有肺炎双球菌可诊疗为肺炎;有放线菌块可诊疗为放线菌病。妇科检验(HYPERLINK返回)一、妊娠检验:1、乳胶凝集抑制试验:[正常参考值]正常为阴性。[临床意义]阳性是诊疗早孕指标2、HCG酶标双抗体夹心法:[正常参考值]正常为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表示妊娠。二、羊水检验:1、通常检验:[正常参考值]早期妊娠羊水量为450-1200mL,足月妊娠羊水量为500-1400mL。羊水颜色为无色透明或淡黄色。[临床意义](1)羊水过多,常见于先天性胎儿发育异常。、母亲糖尿病等;羊水过少,见于先天性畸形、肾发育不全、肺发育不全等。(2)羊水粘稠黄色见于过期妊娠,胎盘功效不全。(3)羊水深绿色见于胎儿窘迫症。2、细胞学检验:[正常参考值]有鳞形细胞,细胞表面上有脂类物质,经染色可染成桔黄色。妊娠39周左右,桔黄细胞含量增加至10%-15%。[临床意义]羊水中桔黄细胞含量<10%表示胎儿未成熟。三、阴道分泌物检验:1、阴道分泌物检验:[正常参考值]滴虫、霉菌检验为阴性。[临床意义]阳性,分别见于滴虫性阴道炎和霉菌性阴道炎。精液检验(HYPERLINK返回)一、常规检验:1、液量检验[正常参考值]2-5ml。[临床意义]1.若数日未射精、且精液量少于1.5m1者为不正常,说明精囊或前列腺有病变;若精液量减至数滴,甚至排不出,称为无精液症,见于生殖系统特异性感染,如结核、淋病和非特异性炎症等。2.若精液量过多(一次超出8m1),则精子被稀释而对应降低,有碍生育。2、颜色检验[正常参考值]灰白或乳白色,久未射精者可呈浅黄色。[临床意义]1.黄色或棕色脓样精液:见于精囊炎或前列腺炎等。2.鲜红或暗红色血性精液:见于生殖系统炎症、结核和肿瘤等。3、粘稠度和液化检验[正常参考值]粘稠胶冻状,30分钟内自行液化。[临床意义]1.精液粘稠度低,似米汤样,可因精子量降低所致,见于生殖系统炎症。2.液化时间过长或不液化,可抑制精子活动而影响生育,常见于前列腺炎症等。4、精子活动率检测[正常参考值]正常精子活力通常在Ⅲ级(活动很好,有中速运动,但波形运动较多)以上,射精后1小时内有Ⅲ级以上活动能力精于应>0.60。[临床意义]假如0级(死精子,无活动能力,加温后仍不活动)和Ⅰ级(活动不良,精子原地旋转、摆动或抖动,运动迟缓)精子在0.40以上,常为男性不育症关键原因之一。5、精子活动力检测[正常参考值]射精后30-60分钟活动力为Ⅲ级以上精子>0.80;射精后120分钟内活动力为Ⅲ级以上精子>0.60;射精120分钟后0.25-0.60精子仍能活动。[临床意义]活动不良或不活动精子增多,是造成不育关键原因之一。常见于精索静脉曲张、泌尿生殖系非特异性感染如大肠杆菌感染,一些代谢药、抗疟药、雌激素、氧化氮芥等,也可使精子活动力下降。6、精子计数[正常参考值](100-150)×109/L或一次排精总数为(4-6)×108。[临床意义]1.精子计数小于20×109/L或一次排精总数少于1×108为不正常,见于精索静脉曲张、铅金属等有害工业污染、大剂量放射线及一些药品影响。2.精液数次未查到精子为无精症,关键见于睾丸生精功效低下,先天性输精管、精囊缺点或输精管阻塞。输精管结扎术2个月后精液中应无精子,不然说明手术失败。3.老年人从50岁开始精子数降低以至逐步消失。7、精子形态检验[正常参考值]畸形精子:<10%-15%;凝集精子:<10%;未成熟精细胞:<1%。[临床意义]1.精索静脉曲张病人畸形精子增多,提醒精子在不成熟时已进入精液,或静脉回流不畅造成阴囊内温度过高和睾丸组织缺氧,或血液带有毒性代谢产物从肾或肾上腺静脉逆流至睾丸,上述原因全部有损于精子形态。2.精液中凝集精子增多,提醒生殖道感染或免疫功效异常。3.睾丸曲细精管生精功效受到药品或其它原因影响或伤害时,精液中可出现较多病理性未成熟精细胞。8、精液细胞检验[正常参考值]白细胞(WBC):<5个/HP(高倍镜视野);红细胞(RBC):0-偶见/HP。[临床意义]1.精液中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精囊炎、前列腺炎及结核等。2.精液中红细胞增多,常见于精囊结核、前列腺癌等。3.精液中若查到癌细胞,对生殖系癌有诊疗意义。9、精液酸碱度(pH)检验[正常参考值]7.2-8.0。[临床意义]1.精液pH值<7.0,多见于少精或无精症,常反应输精管道阻塞、先天性精囊缺如或附睾病变等。2.精液pH值>8.0,常见于急性感染,如精囊炎、前列腺炎等。10、男性生育力指数测定[计算公式]I=M(N×V)/(A×106)式中I为男性生育力指数;M为活动精子百分率;N为每毫升精子数;V为精子运动速度;A为畸形精子百分率。[正常参考值]正常人生育力指数>l。[临床意义]1.生育指数为0,表明完全无生育能力。2.生育指数为0-1之间,表明有不一样程度生育障碍。二、生化及免疫学检验:1、精浆果糖测定[正常参考值]9.11-17.67mmol/L。[临床意义]1.精液果糖为0,可见于先天性两侧输精管及精囊腺缺如、两侧输精管完全阻塞或逆行射精。2.精液果糖降低,常见于精囊炎和雄激素分泌不足,果糖不足可造成精子运动能量缺乏,甚至不易受孕。2、精浆酸性磷酸酶测定[正常参考值]金氏法:>255nmol·s-1/L[临床意义]1.精浆酸性磷酸酶含量增高,常见于前列腺肥大或早期前列腺恶性肿瘤患者。2.精浆酸性磷酸酶含量降低,常见于前列腺炎患者。3.精浆酸性磷酸酶检测是法医判定有没有精液最敏感方法。3、精浆顶体酶活性测定[正常参考值]36.72±21.43U/L。[临床意义]精子顶体酶活力和精子密度及精子顶体完整率呈正相关,其活力不足,可造成男性不育。4、精浆乳酸脱氢酶-X同功酶(LDH-X)测定[正常参考值]LDH-X绝对活性:2620±1340U/L;LDH-X相对活性:≥0.426。[临床意义]LDH-X含有睾丸及精子组织特异性,是精于运动获能关键酶,该酶检测可作为诊疗男性不育有价值指标。睾丸萎缩患者LDH-X降低或消失,精子发生缺点时无LDH-X形成,少精或无精者可致LDH-X活性降低。服用棉酚也可抑制此酶活性。5、精浆肉碱测定空?6、抗精子抗体(AsAb)测定[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AsAb检测对不育原因检验相关键临床意义。存在于血清或生殖道分泌液中AsAb,可抑制精子活动,干扰精子运行,阻碍精子穿透及精卵结合,使受精发生障碍。即使已经受精,也可能影响发育中胚胎,造成免疫性流产。不育夫妇AsAb阳性者占25%-30%,当精子输出管道受阻、睾丸损伤、炎症、附睾等生殖系感染时,系精子外逸而产生本身抗体。脑脊液检验(HYPERLINK返回)一、常规检验:1、(CSF)颜色检验[正常参考值]无色水样液体。[临床意义]1.红色: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硬膜下血肿等。如腰椎穿刺时观察到流出脑脊液先红后转无色,为穿刺损伤性出血。2.黄色: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包囊性硬膜下血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粘连、脑栓塞;椎管梗阻;脑、脊髓肿瘤及严重结核性脑膜炎;多种原因引发重症黄疽;心功效不全、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胡萝卜素血症、早产儿等。3.乳白色:见于化脓性脑膜炎。4.微绿色:见于绿脓假单胞菌性脑膜炎、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5.褐色或黑色:见于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瘤、黑色素肉瘤等。2、透明度检验[正常参考值]清楚透明。[临床意义]1.微混:常见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未破裂者)。2.混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3.毛玻璃状: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4.凝块: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脑梅毒、脊髓灰质炎等。5.薄膜: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等。3、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成人:(0-8)×106/L;儿童:(0-15)×106/L;新生儿:(0-30)×106/L。[临床意义]1.细胞数显著增高(>200×106/L):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中度增高(<200×106/L):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3.正常或轻度增高: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流行性脑炎(病毒性脑炎)、脑水肿等。4、蛋白定性试验[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1.脑脊液蛋白显著增高(++以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脊髓腔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癌、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梗阻等。2.脑脊液蛋白轻度增高(+--++):常见于病毒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膜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脑血栓形成等。5、葡萄糖半定量试验[正常参考值]1-5管或2-5管阳性。[临床意义]1.脑脊液葡萄糖增高:常见于饱餐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血性脑脊液、糖尿病、脑干急性外伤或中毒、早产儿或新生儿等。2.脑脊液葡萄糖降低:常见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神经梅毒、脑瘤、低血糖等。6、细菌及寄生虫检验[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1.脑脊液中有细菌,可引发细菌性脑膜炎。如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常由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引发;病程较慢脑膜炎常由结核杆菌、新型隐球菌等引发。2.脑脊液中若发觉血吸虫卵或肺吸虫卵等,可诊疗为脑型血吸虫病或脑型肺吸虫病等。7、细胞分类(DC)[正常参考值]红细胞:无或少许;淋巴及单核细胞:少许;间皮细胞:偶见;其它细胞:无。[临床意义]1.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硬膜下血肿等。2.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麻痹性痴呆、乙型脑炎后期、脊髓灰质炎、脑肿瘤、脑溢血、多发性神经炎。3.嗜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炎、脑出血、脑脓肿、结核性脑膜炎恶化期。4.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寄生虫性脑病等。5.单核细胞增多: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6.吞噬细胞:常见于麻痹性痴呆、脑膜炎。7.肿瘤细胞:见于脑、脊髓肿瘤。8.白血病细胞: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二、化学检验:1、蛋白定量[正常参考值]腰椎穿刺:0.15-0.45g/L;脑室穿刺:0.05-0.15g/1;脑池穿刺:0.10-0.25g/L。[临床意义]1.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膜炎蛋白质含量为3-6.5g/L;结核性脑膜炎刺激症状期蛋白质含量为0.3-2.0g/L,压迫症状期为1.9-7g/L,麻痹期为0.5-6.5g/L;脑炎蛋白质含量为0.5-3.0g/L。2.引发脑脊液循环梗阻疾病,如脊髓蛛网膜炎和脊髓肿瘤等,其蛋白质含量可在1.0g/L以上;3.脑软化、肿瘤、退行性病变等,脑脊液蛋白可增至0.25-0.8g/L。4.多发性神经根炎、浆液性脑膜炎、脑脊髓梅毒、麻痹性痴呆、脑溢血、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流行性脑炎、脊髓灰质炎等脑脊液蛋白亦增加。2、蛋白电泳[正常参考值]前白蛋白:0.03-0.07;白蛋白:0.51-0.63;α1-球蛋白:0.06-0.08;α2-球蛋白:0.06-0.10;β-球蛋白:0.14-0.19;γ-球蛋白:0.06-0.10。[临床意义]1.前白蛋白增高:常见于舞蹈症、帕金森病、手足徐动症等;前白蛋白降低常见于脑膜炎。2.白蛋白增高:常见于脑血管病,如脑梗塞、脑出血等;白蛋白降低见于脑外伤急性期。3.α1-球蛋白增高:常见于脑膜炎、脑脊髓灰质炎等。4.α2-球蛋白增高:常见于脑肿瘤、转移癌、胶质瘤等。5.β-球蛋白增高:常见于一些退行性变如帕金森病、外伤后偏瘫等。6.γ-球蛋白增高:常见于脑胶质瘤、重症脑外伤、癫痫、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症、脑部感染、周围神经炎等。3、葡萄糖定量[正常参考值]成人:2.8-4.5mmol/L:儿童:3.1-4.4mmol/1;婴儿:3.9-5.0mmol/L。[临床意义]1.脑脊液葡萄糖增高:常见于饱餐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血性脑脊液、糖尿病、脑干急性外伤或中毒、早产儿或新生儿等。2.脑脊液葡萄糖降低:常见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神经梅毒、脑瘤、低血糖等。4、氯化物测定[正常参考值]成入:120-132mmol/L;儿童:111-123mmol/L;婴儿:110-122mmol/L。[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慢性肾功效不全、肾炎、尿毒症、浆液性脑膜炎及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时。2.减低:见于流行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细葡性脑膜炎,尤其是结核性脑膜炎时最为显著。病毒性脑炎、脑脓肿、脊髓灰质炎、中毒性脑炎、脑肿瘤等,氯化物含量稍低或无显著改变。三、酶学和免疫学测定:1、脑脊液酶学测定[正常参考值]转氨酶(ALT、AST):约为血清酶活性1/2;乳酸脱氢酶(LDH);约为血清酶活性1/10;磷酸肌酸激酶(CPK):低于血清酶活性。[临床意义]1.ALT、AST活性增高:常见于脑梗塞、脑萎缩、急性颅脑损伤、中毒性脑病及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癌等。2.LDH活性增高:常见于细菌性脑膜炎、脑血管病、脑瘤及脱髓鞘病等有脑组织坏死时。3.CPK活性增高: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进行性脑积水、继发性癫痫、多发性硬化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慢性硬膜下水肿、脑供血不足及脑肿瘤等。2、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测定[正常参考值]IgG:10-40mg/L;IgA:0-6mg/L;IgM:0-13mg/L;IgE:极少许。[临床意义]1.IgG增高:常见于神经梅毒、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小舞蹈病、神经系统肿瘤。2.IgA增高: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肿瘤等。3.IgM增高: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肿瘤、多发性硬化症等。4.IgE增高:常见于脑寄生虫病等。四、其它测定:1、压力测定[正常参考值]病人取测卧位时测定:成人:0.69-1.97kPa;儿童:0.69-1.96kPa;婴儿:0.29-0.78kPa。[临床意义]1.压力增高见于:(1)颅内多种炎症性病变: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2)颅内非炎症性病变:脑膜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脑肿瘤、脑脓肿(未破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脑积水、脑损伤、癫痫大发作、铅中毒性脑病等。(3)颅外原因:高血压、动脉硬化、一些眼病、头部局部瘀血或全身瘀血性疾病等。(4)其它原因:咳嗽、喷嚏、压腹、哭泣、深呼吸时等。2.压力降低见于:(1)脑脊液循环受阻:枕大区阻塞、脊髓压迫症、脊髓蛛网膜下腔粘连、硬膜下血肿。(2)脑脊液流失过多:颅脑损伤后脑脊液漏、短期内数次放脑脊液、连续性脑室引流。(3)脑脊液分泌降低。(4)不明原因颅内压降低(低颅压症候群)。(5)穿刺针头不完全在椎管内。2、比重测定[正常参考值]1.005-1.009。[临床意义]脑脊液比重增高常见于脑系炎症、肿瘤、出血性脑病、尿毒症、糖尿病等。3、酸碱度及气体张力测定[正常参考值]pH:7.28-7.32;HCO3-:22mmol/L;Po2:5.3-5.9KPa;PCO2:5.9-6.7kPa。[临床意义]1.脑膜炎双球菌性脑膜炎、糖尿病昏迷、结核性脑膜炎时,脑脊液pH值常减低。2.急性脑梗塞时,脑脊液pH值及PO2降低,而乳酸升高,对判定脑缺氧、代谢和脑血流有帮助。4、色氨酸试验[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膜炎,均可出现阳性反应。凡外观为无色透明脑脊液,本试验阳性,则多为结核性脑膜炎。5、乳酸定量试验[正常参考值]1.0-2.8mmol/L。[临床意义]脑脊液乳酸含量增高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脑血流量显著降低、低碳酸血症、脑积水、癫痫大发作或连续状态、脑脓肿、急性脑梗塞、脑死亡等。6、谷氨酰胺测定[正常参考值]0.41-1.61mmol/L。[临床意义]脑脊液谷氨酰胺增高常见于肝硬化晚期,进入肝昏迷期时可高达3.4mmol/L,出血性脑膜炎患者呈轻度增高。前列腺液检验(HYPERLINK返回)一、颜色和量检验:1、颜色检验:[正常参考值]淡乳白色稀薄液体。[临床意义]前列腺病变时(如前列腺炎、前列腺癌),可出现红色粘丝或浅黄色脓样液体。2、量检验:[正常参考值]数滴至1ml。[临床意义]前列腺炎时排泄量增加。二、成份和内容物检验:1、卵磷脂小体测定:[正常参考值]多量,均匀分充满视野。[临床意义]前列腺炎时,卵磷脂小体常降低成消失,且分布不均匀,有成堆倾向。2、淀粉样体测定:[正常参考值]少见,老年易见到。[临床意义]老年人较多,通常认为和疾病无显著关系。3、细胞检验:[正常参考值]白细胞:<10个/HP(高倍镜视野);红细胞:<5个/HP;上皮细胞:少许;颗粒细胞:偶见;癌细胞:无。[临床意义]1.前列腺炎时白细胞增多,前列腺液中可见白细胞成堆出现。2.前列腺癌时红细胞增多。按摩过重。也可见较多红细胞。3.前列腺病变时,可见上皮细胞增多。4.前列腺炎或老年人,可见前列腺颗粒细胞增多。5.在前列腺液中查到癌细胞,对前列腺癌有诊疗价值。4、滴虫检验:[正常参考值]无。[临床意义]前列腺液中查到滴虫,对滴虫性前列腺炎有确诊作用。5、精子检验:[正常参考值]无。[临床意义]前列腺液中查到精子和疾病无关,因为采取前列腺液时按摩压迫精囊,故可在前列腺液中出现精子。6、细菌检验:[正常参考值]无。[临床意义]前列腺脓肿时,其分泌物浓厚且常带粘丝。并可找到细菌,常见致病菌有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腔积液检验(HYPERLINK返回)一、浆膜腔积液检验1、浆膜腔液量[正常参考值]胸膜液:<30ml;腹膜液:<100ml;心包膜液:20-50ml。[临床意义]在正常情况下,浆膜腔内有少许液体起润滑作用。若有多量液体贮留,形成积液,即为病理改变。这些积液因部位不一样而分别称为胸膜积液(胸水)、腹膜积液(腹水)、心包积液等。临床上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两类,漏出液为非炎症所致,渗出液为炎症、肿瘤所致。2、浆膜腔液颜色[正常参考值]淡黄色或草绿色。[临床意义]1.红色血性:常见于急性结核性胸、腹膜炎,出血性疾病,恶性肿瘤,穿刺损伤等。2.黄色脓性或脓血性:常见于化脓性细菌感染如葡萄球菌性肺炎合并脓胸时。3.乳白色:常见于丝虫病、淋巴结结核及肿瘤、肾病变、肝硬化、腹膜癌等。4.绿色:见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5.黑色:提醒胸膜曲霉菌感染。6.粘稠样积液:提醒恶性间皮瘤。7.含"碎屑"样积液:常见类风湿性病变。8.混浊性积液:见于结核性胸、腹膜炎,阑尾炎穿孔,肠梗阻等引发腹膜炎等。3、浆膜腔液透明度[临床意义]漏出液清楚或微混,渗出液多混浊。4、浆膜腔液比重[临床意义]小于1.018为漏出液;大于1.018为渗出液。5、桨膜腔液pH测定[临床意义]浆膜腔积液pH测定有利于判别良性积液或恶性积液。恶性积液pH多>7.4,而化脓性积液则多<7.2。6、浆膜腔液细胞计数及分类[临床意义]1.漏出液细胞较少,常<0.1×109/L,以淋巴细胞为主,并有少许间皮细胞。2.渗出液细胞较多,常>0.5×109/L,多种细胞增高见于:(1)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多:常见于化脓性渗出液,结核性浆膜炎早期亦可见中性粒细胞增多。(2)淋巴细胞增多:关键提醒慢性疾病,如结核性、梅毒性、肿瘤等渗出液。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如乳糜性积液时,也可见淋巴细胞增多。(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变态反应和寄生虫病所致渗出液。数次穿刺刺激、人工气胸、脓胸、手术后积液、肺梗塞、充血性心力衰竭、系统性红斑狼疮、何杰金病、间皮瘤等,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在积液中增多。(4)组织细胞增多:在炎症情况下,除可出现大量中性粒细胞外,常伴有组织细胞。(5)间皮细胞增多:表示浆膜刺激或受损,在肿瘤性积液时常见显著增多。7、浆膜腔液细胞学检验[临床意义]在胸腹水中检验肿瘤细胞,对诊疗胸、腹腔肿瘤十分必需,其敏感度和特异性均达90%。肺癌、肝癌、胰腺癌、卵巢癌和原发性间皮细胞瘤、间皮细胞肉瘤等发生转移时,均可在浆膜腔积液中找到其相关肿瘤细胞。8、浆膜腔液蛋白质测定[临床意义]1.漏出液蛋白定性(李凡它试验)阴性,定量<25g/L,常由心功效不全、肾病、肝硬化腹水引发。2.渗出液蛋白定性阳性,定量>40g/L,常见于化脓性、结核性疾患,恶性肿瘤,肝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等。9、浆膜腔液葡萄糖测定[临床意义]漏出液中葡萄糖含量和血糖相同,而渗出液中葡萄糖含量低于血糖。如积液中葡萄糖含量低于3.63mmol/L,或积液中含量同血中含量比值<0.5,常见于风湿性积液、积脓、恶性肿瘤性积液、结核性积液、狼疮性积液或食管破裂等。10、浆膜腔液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测定[临床意义]1.LDH检测关键用于渗出液和漏出液判别。当浆膜腔积液中LDH和血清LDH之比值≥0.6时,多为渗出液;反之则为漏出液。2.当胸水或腹水中LDH和血清LDH比值>1时,对胸、腹膜恶性肿瘤或转移癌诊疗有一定意义。11、浆膜腔液腺苷酸脱氨酶(ADA)活性测定[临床意义]ADA活性测定对结核性积液和恶性肿瘤性积液区分相关键参考价值。在结核性浆膜腔积液、风湿性积液或积脓时,ADA活性显著增高(常>50U/L);在恶性肿瘤性积液、狼疮性积液。和由肝炎、肝硬化所致积液时,其ADA活性仅轻度增高(常<50U/L=或正常。12、浆膜腔液溶菌酶检测[临床意义]结核性胸水患者胸水溶菌酶含量同血清溶菌酶含量比值常>1.0,而恶性胸水患者此比值皆<1.0,故对二者判别诊疗有一定意义。13、浆膜腔液铁蛋白(IBP)测定[临床意义]胸腔积液中IBP可作为肿瘤性积液和结核性胸膜炎性积液判别诊疗指标,若胸水中IBP>1500ng/ml,则为肿瘤性积液可能性较大。14、渗出液和漏出液判别渗出液漏出液原因炎性积液:由感染、恶性肿瘤、外伤、变态反应性疾病、结缔组织病等引发非炎性积液:由血浆渗透压、心力衰竭、肝硬化、静脉瘀血等引发颜色红色:急性结核性胸、腹膜炎,恶性肿瘤,出血性疾病,创伤等黄色:化脓性细菌感染乳白色:丝虫病、淋巴结结核及肿瘤等绿色: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黑色:胸膜曲霉菌感染常为淡黄或草绿色透明混浊清或微混凝固自然凝固不易凝固比重>1.018<1.018蛋白定量>25g/L<25g/L蛋白定性(Rivaltatest)通常为阳性通常为阴性葡萄糖定量通常低于血糖和血糖类似细胞计数>0.5×109/L<0.1×109/L细胞分类淋巴细胞增多:慢性炎症中性粒细胞增多:急性炎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过敏状态及寄生虫感染大量红细胞:出血、肿瘤、结核少许红细胞:穿刺损伤肿瘤细胞:恶性肿瘤以淋巴细胞为主,偶见间皮细胞细菌可见致病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结核杆菌等无二、关节腔积液检验:1、关节液颜色[正常参考值]淡黄色或草黄色。[临床意义]1.红色:见于穿刺损伤或血友病病理出血,如血友病色素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等。2.乳白色:见于结核性关节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或红斑狼疮病。3.绿色:见于化脓性关节炎、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2、关节液透明度[正常参考值]清楚透明。[临床意义]炎症性关节病变时呈不一样程度混浊,甚至呈脓样;非炎症性病变可清楚或微混。3、关节液粘稠度[正常参考值]悬滴法:4-6cm。自然下滴法:1滴<1秒。[临床意义]多种炎症时粘稠度下降。4、关节液蛋白测定[正常参考值]粘蛋白定性:阳性+++;总蛋白定量:10.7-21.3g/L;白蛋白/球蛋白:20:1。[临床意义]1.粘蛋白定性+++以下为异常,见于多种炎症,如化脓性、痛风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2.炎症性关节炎总蛋白多为20-30g/L,类风湿性关节炎或结晶性滑膜炎总蛋白多为40-70g/L。5、关节液葡萄糖测定[正常参考值]3.89-6.11mmol/l。[临床意义]关节液葡萄糖最好和空腹血糖同时测定。非炎症关节炎时二者糖差约为0.56mmol/L,炎症性关节炎时二者糖差为>1.4mmol/L,或关节液糖显著降低为<2.24mmol/L。6、关节液有核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0.2-0.6×109/L。[临床意义]多种关节炎时有核细胞数增加。7、关节液有核细胞分类[正常参考值]有少许散在细胞,关键是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少许中性粒细胞,偶见散在滑膜细胞。[临床意义]1.白细胞总数增加:(1)白细胞数>50×109/L,中性粒细胞常>0.90,见于感染性炎症疾病,如急性细菌性感染、结核、Reiter综合征、病毒感染等。(2)白细胞数为(3-5)×109/L,中性粒细胞常<0.30,见于轻度非感染性炎症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硬皮病、绒毛结节状滑膜炎等。(3)白细胞数为(12-50)×109/L,中性粒细胞常>0.50,见于重度非感染性炎症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4)白细胞数为(1-2)×109/L,中性粒细胞<0.30,见于非炎症性疾病,如创伤性关节炎、退变性关节炎、肿瘤等。2.类风湿细胞("RA"细胞):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及化脓性关节炎等。3.红斑狼疮细胞:见于SLE等。4.组织细胞(吞噬细胞):见于Reiter综合征等。5.多核软骨细胞:见于骨关节炎。6.肿瘤细胞:见于骨肿瘤。8、关节液结晶[正常参考值]无。[临床意义]1.尿酸盐结晶:见于尿酸盐引发痛风。2.焦磷酸钙结晶:见于软骨石灰沉着病。3.滑石粉结晶:见于滑石粉引发慢性关节炎。4.类固醇结晶:见于类固醇制剂引发急性滑膜炎。5.胆固醇结晶:见于结核性、类风湿性关节炎。9、类风湿因子(RF)测定[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类风湿性关节炎时,关节液RF阳性率可达80%-90%,且在血清阳性之前出现。胃液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HYPERLINK返回)一、胃液检验:1、胃液量[正常参考值]50-70ml。[临床意义]1.增多:>100ml为异常,见于十二指肠溃疡、卓一艾综合征(胃泌素瘤)、胃蠕动功效减退、幽门梗阻或痉挛。2.降低:<10m1为异常,见于胃蠕动功效亢进等。2、胃液颜色[正常参考值]清楚无色。[临床意义]1.少许红色:因咽管擦伤粘膜所致。2.咖啡残渣样:提醒胃内有陈旧性出血,常见于胃癌、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炎、胃外伤等。3.灰白色:见于胃内粘液增多(如胃炎)。4.黄绿色:见于胆汁返流。5.食物残渣:见于胃扩张、胃下垂、幽门溃疡、肿瘤所致阻塞或部分阻塞等。3、酸碱反应(pH)[正常参考值]pH0.9-1.8。[临床意义]1.pH降低:常见于十二指溃疡、胃溃疡等。2.pH增高:常见于胃癌、萎缩性胃炎、恶性贫血等。4、粘液[正常参考值]少许。[临床意义]粘液增多常见于慢性胃炎。5、镜检红细胞(RBC)[正常参考值]无。[临床意义]1.少许红细胞:见于插导管时损伤所致。2.大量红细胞:见于胃溃疡、糜烂炎症和肿瘤等。6、镜检白细胞(WBC)[正常参考值]少许。[临床意义]胃液白细胞增多常见于胃粘膜多种炎症,口腔、副鼻窦、鼻咽部及呼吸道炎症,和在少数情况下十二指肠、胰腺及胆道炎症等。7、镜检上皮细胞(EPi)[正常参考值]少见。[临床意义]1.少许鳞状上皮细胞:来自口腔、咽部及食管,临床意义不大。2.柱状上皮细胞增多:常见于胃炎。8、镜检食物残渣(FR)[正常参考值]极少。[临床意义]胃液食物残渣增多,出现大量淀粉颗粒、脂肪滴、肌肉纤维等,多见于胃肠蠕动功效减低(如胃下垂、胃扩张),或幽门梗阻(如消化性溃疡、胃癌)。9、镜检幽门弯曲菌[正常参考值]无。[临床意义]胃液内查到幽门弯曲菌,常见于慢性活动性胃炎、胃溃疡等。10、胃酸分析(GAA)[正常参考值]基础胃酸分泌量(BAO):1.39-5.17mmol/h;最大胃酸分泌量(MAO):3.0-23.0mmol/h;高峰胃酸分泌量(PAO):12.23-28.97mmol/h。[临床意义]1.增高:(1)胃酸增高最常见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复合性溃疡时,其BAO及PAO均增加。PAO15mmol/L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阂值,低于此值而患十二指肠溃疡者颇为罕见。如PAO>40mmol/h,高度提醒立即有出血穿孔等并发症。(2)胃泌素瘤患者胃酸增高,BAO>15mmol/h,PAO>30mmol/h,BAO/PAO常>0.6。(3)单纯性胃溃疡患者,BAO及PAO值常和正常人数值相近。2.降低:见于胃癌、萎缩性胃炎等。11、隐血试验(OB)[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急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食管损伤、牙跟出血等。12、乳酸(LA)测定[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食物潴留,如幽门梗阻、萎缩性胃炎、慢性胃扩张,和胃癌、其它恶性肿瘤等。13、胃蛋白酶(Pep)测定[正常参考值](4-6)×104U/L。[临床意义]1.降低:常见于胃炎、慢性胃扩张、慢性十二指肠炎等。2.胃癌、恶性贫血等胃液内无游离盐酸者,常无胃蛋白酶分布。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1、引流液量[正常参考值]D液:10-20m1;A胆汁:10-20m1;B胆汁:30-60m1;C胆汁:随引流时间而异。[临床意义]1.无胆汁液排出:常见于总胆管梗阻,通常由胆结石、肿瘤引发。2.假如仅无B胆汁排出,可因胆囊梗阻、胆囊收缩不良或已作过胆囊摘除术后所致。2、引流液颜色[正常参考值]D液:淡黄色;A胆汁:金黄色;B胆汁:深褐色;C胆汁:柠檬黄色。[临床意义]1.十二指肠液(D液)可因混入胆汁而呈黄绿色,如带有血色则表示十二指肠或胃部溃疡。2.胆汁液颜色变淡,表示胆囊浓缩能力减退;如同时伴有血液,可见于急性十二指肠炎、消化性溃疡、肿瘤等;如B胆汁呈绿色或黑褐色,多见于胆道扩张伴有感染。3、引流液透明度[正常参考值]清楚透明略粘稠。[临床意义]1.混浊:常见于胃液混入、十二指肠炎或胆道感染等。2.胆汁浓厚:常见于胆石症所致胆囊液淤积。3.胆汁稀淡:常见于慢性胆囊炎所致浓缩功效低下。4、引流液酸碱度(pH值)[正常参考值]D液:pH7.6;A胆汁:pH7.0;B胆汁:pH6.8;C胆汁:pH7.4。[临床意义]十二指肠引流液呈酸性,常见于有胃液混入5、引流液镜检白细胞(WBC)[正常参考值]偶见。[临床意义]白细胞大量出现,常见于十二指肠和胆道感染。6、引流液镜检红细胞(RBC)[正常参考值]无。[临床意义]红细胞阳性,常见于引流管擦伤,十二指肠、肝、胆、胰等部位出血性炎症及肿瘤等。7、引流液镜检上皮细胞(Epi)[正常参考值]少许鳞状上皮细胞。[临床意义]柱状上皮细胞增多,常见于十二指肠炎、胆道炎症等。8、引流液粘液丝(MT)[正常参考值]无。[临床意义]粘液丝阳性,常见于十二指肠炎症及胆总管发炎,尤其是胆囊颈部发炎。9、引流液结晶(Cry)[正常参考值]无。[临床意义]胆结石时可见到胆固醇或胆红素结晶。10、引流液寄生虫(Par)[正常参考值]无。[临床意义]在十二指肠引流液中,尤其是在B胆汁中发觉兰贾弟鞭毛虫滋养体、中华分枝睾吸虫卵、钩虫卵、蛔虫卵、粪圆线幼虫、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等,见于对应寄生虫病感染。临床化学检验(HYPERLINK返回)一、血清酶学检验: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二、肝功效检验: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麝香草酚浊度试验(TTT)三、血脂检验:血清总胆固醇(Tch)血清胆固醇酯(CE)血清磷脂测定(pL)四、血液电解质检验:钾(K)钙(Ca)钠(Na)血清磷镁(Mg)铁(Fe)锌(Zn)铜(Cu)汞(Hg)硒(Se)一、血清酶学检验:1、丙氨酸转氨酶(ALT)[正常参考值]速率法(酶法):5-35IU/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胆石症、肝坏死、肝癌、胆管炎、胆囊炎、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肌炎、多发性肌炎、酒精、化学毒物、药品等原因致肝损害。2、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正常参考值]速率法(酶法):10-36IU/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急、慢性重症肝炎、肝硬变、心肌炎、心肌梗塞、肾炎、胆管炎、皮肌炎等病症。3、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参考值]速率法:50-170IU/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阻塞性黄疸、胆道结石症、胆管癌、肝癌、纤维性骨炎、佝楼病、骨折修复愈合期。4、乳酸脱氢酶(LDH)[正常参考值]速率法:55-135U/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肝炎、心肌梗塞、肺梗塞、一些恶性肿瘤、白血病、贤病综合征、休克、溶血性贫血等病症。二、肝功效检验:1、总胆红素(TBIL)[正常参考值]咖啡因法:0.3-1.Omg/d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溶血性、肝细胞性、阻塞性黄疸等病。2、直接胆红素(DBIL)[正常参考值]盐酸法:0-0.35mg/d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胆石症、胆管癌、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3、间接胆红素(IBIL)[正常参考值]0.3-0.7mg/d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肝细胞性黄疸等疾病。4、麝香草酚浊度试验(TTT)[正常参考值]0-6u。[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急、慢性肝炎等病。三、血脂检验:1、血清总胆固醇(Tch)[正常参考值]2.9-6.0mmol/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肾病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胆总管阻塞、胆石症、胆道肿瘤、糖尿病、粘液性水肿等。减低见于甲状腺机能亢进、恶件贫血、急性重症肝炎、肝硬化胆固醇合成降低等。2、血清胆固醇酯(CE)[正常参考值]2.34-3.38mmol/L。[临床意义]减低见于肝脏实质性病病变,并提醒病情发展,预后不良。3、血清磷脂测定(pL)[正常参考值]1.10-2.10g/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肝硬化、糖尿病、高血压等病。降低见于甲亢、溶血性贫血等病。四、血液电解质检验:1、钾(K)[正常参考值]3.6-5.5mmol/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肾功效衰竭、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休克、组织挤压伤、低醛固酮血症、重度溶血、口服或注射含钾液过多等。减低见于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严重呕吐、腹泻、服用利尿剂和胰岛素、钡盐中毒、代谢性碱中毒、低钾饮食等。2、钙(Ca)[正常参考值]2.1-2.6mmol/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维生素D过多症、结节病、急性骨萎缩、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多发性骨肿瘤、血液中二氧化碳张力增加等。3、钠(Na)[正常参考值]135-145mmol/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垂体前叶肿瘤、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严重脱水、中枢性尿崩症、过多输入含钠盐溶液、脑外伤、脑血管意外等。减低见于糖尿病、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消化液丢失过多(如呕吐、腹泻)、严重肾盂肾炎、肾小管严重损害、应用利尿剂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尿毒症多尿期等。4、血清磷[正常参考值]0.87-1.45mmol/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慢性肾炎尿毒症、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维生素D过多症、多发性骨髓瘤及骨折愈合期等。减低见于佝偻病、软骨病、糖尿病、肾小管病变、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维生素D过少症、长久吸收不良及腹泻致磷摄入降低等疾病。5、镁(Mg)[正常参考值]0.8-1.2mmol/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阿狄森病、肾功效衰竭、多发性骨髓瘤、严重脱水症、关节炎、镁制剂诊疗过量、糖尿病昏迷等。减低见于呕吐、腹泻、使用利尿剂、慢性肾功效衰竭、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旁腺机能亢进、长久使用糖皮质激素者、高血钙、糖尿病酮中毒、低白蛋白血症、长久使用氨基糖类抗生素等。6、铁(Fe)[正常参考值]男:8.95-28.64μmol/L;女:7.16-26.85μmol/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贫血、急性病毒性肝炎、肝坏死、维生素B6缺乏症、铅中毒、雌激素及铁剂诊疗时。减低缺铁性贫血、感染、尿毒症、痔疮、溃疡病、子宫功效性出血、饮食中缺铁或铁吸收障碍、恶性肿瘤等。7、锌(Zn)[正常参考值]7.65-22.95umol/L。[临床意义]减低青少年可产生生长迟缓、贫血;成人可见于急性心肌梗塞、乙醇中毒性肝硬化、慢性感染、胃肠吸收障碍、肾病综合征、急性传染病、急性白血病、长久多汗、反复失血等。增高见于急性锌中毒、溶血、甲状腺功效亢进等。8、铜(Cu)[正常参考值]男:10.99-21.98μmol/L;女:12.56-24.34μmol/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风湿热、白血病、贫血、结核、甲状腺机能亢进、肾脏病透析者、恶性肿瘤、心肌梗塞、肝硬化、多种感染等。减低见于肝硬化、营养不良、吸收不良、肾病综合征所致低蛋白血症、脑组织萎缩。9、汞(Hg)[正常参考值]用原子吸收光谱法:<0.25μmol/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汞中毒。10、硒(Se)[正常参考值]用荧光法:1.27-4.32μmol/L。[临床意义]降低见于贫血、心肌损害、恶性肿瘤等。增高见于硒中毒、白内障、肝硬化等。临床免疫学检验(HYPERLINK返回)一、免疫功效检验:1、免疫球蛋白G(IgG)[正常参考值]单相免疫扩散法:7.6-16.6g/L。[临床意义]血清IgG增高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萎缩性门静脉性肝硬变、慢性活动性肝炎、类风温性关节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IgG型骨髓瘤、一些感染性疾病、IgG型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等。血清IgG,降低见于抗体缺乏症、免疫缺点综合征、非IgG型多发性骨髓瘤、重链病、轻链病、肾病综合征、一些白血病、烧伤、变应性湿疹、天疱疮、肌担心性营养不良等。2、免疫球蛋白M(IgM)[正常参考值]单相免疫扩散法:700-mg/L。[临床意义]增高多见于巨球蛋白血症、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骨髓瘤、肝脏病、膀胱纤维化、海洛因成瘾者、冷凝集综合征、疟疾、放线菌病、支原体肺炎等。降低多见于原发性丙种球蛋白血症、蛋白丢失胃肠病、烧伤、联合免疫缺点病等。3、免疫球蛋白A(IgA)[正常参考值]单相免疫扩散法:710-350mg/L[临床意义]增高多见于血小板降低、反复感染三联综合征、IgA型多发骨髓瘤、肝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传染性肝炎、膀胱纤维此、家族性中性粒细胞降低症、脂泻病等。降低多见于本身免疫性疾病、继发性免疫缺点、原发性无丙种球蛋臼血症、吸收不良综合征、选择性IgA缺乏症、运动失调性毛细血管瘤等4、免疫球蛋白D(IgD)[正常参考值]单相免疫扩散法:0-80mg/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胶原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单核细胞性白血病、IgD型骨髓瘤、一些肝病和少数葡萄球菌感染者。降低多见于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多种遗传性免疫缺点病。5、免疫球蛋白E(IgE)[常参考值]单扩散法:100-3400μg/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寄生虫感染、肺支气管曲霉病、药品过敏、IgE型骨髓瘤、肝脏疾病、系统件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降低见于一些运动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无丙种球蛋白血症、非IgE型骨髓瘤、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免疫功效不全等疾病。6、补体免疫学检验A.补体成份Clq[正常参考值]血清Clq:58-72mg/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皮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紫癜、痛风、肿瘤及一些慢性感染性疾病。降低见于联合免疫缺点、低补体脉管炎及肾炎、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结缔组织病。严重营养不良、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狼疮综合征等。B.补体成份C2[正常参考值]血清C2:28±6(ISD)mg/L。[临床意义]增高多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降低见于严重营养不良、肾炎、关节疼痛、反复细菌感染等疾病。C.补体成份C3[正常参考值]免疫比浊法:800-1500mg/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组织损伤、炎症、感染、胆道梗阻、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淀粉样变性、传染病早期。降低见于脂肪代谢障碍、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反复化脓性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流行性出血热等病。D.补体成份C4[正常参考值]免疫比浊法:130-370mg/L。[临床意义]高多见于硬皮病、皮肌炎、感染、多种恶性肿瘤等病。降低多见于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肾移植排斥反应、类风湿性关节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本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烧伤、胃出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病。E.补体成份C5[正常参考值]51-77mg/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一些慢性感染及本身免疫性疾病。降低见于狼疮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反复感染、严重营养不良、大量蛋白丢失等病。F.补体成份C6[正常参考值]48-64mg/L。[临床意义]增高多见于一些慢性感染和本身免疫性疾病。降低多见于脑膜炎球菌感染、营养不良、蛋白大量丢失、反复淋病等。G.补体成份C7[正常参考值]49-70mg/L。[临床意义]降低多见于反复淋病、脑膜炎球菌感染、雷诺现象、肾小球肾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H.补体成份C8[正常参考值]43-63mg/L。[临床意义]降低见于反复感染、红斑狼疮、着色性干皮病。I.补体成份C9[正常参考值]47-69nmg/L。[临床意义]降低多见于C9遗传性缺点者、肝、肾疾病等。二、感染性疾病免疫学检验:1、布氏杆菌凝集试验[正常参考值]血清凝集滴度≤1:40。[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流行性斑疹伤寒、疟疾、恙虫病、免热病等。2、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正常参考值]溶血法:血清ASO<500U。[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风湿热病、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急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3、抗链球菌激酶(ASK)[正常参考值]血清ASK滴度≤1:80。[临床意义]增高多见于由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疾病、风湿病活动期等。4、抗链球菌透明质酸酶(AH)[正常参考值]血清AH滴度≤1024kU/L。[临床意义]增高多见于链球菌咽炎患者,风湿热患者AH比溶血性链球菌所感染其它疾病高得多。5、流感血清学试验[正常参考值]补体结正当:滴度<1:16。[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流感病毒感染。6、风疹病毒血清试验[正常参考值]血凝抑制法:血清抗体滴度<1:8。[临床意义]增高见于风疹、先天性风疹综合征。7、流行性出血热血清学试验[正常参考值]血清抗体阴性;白细胞病毒抗原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流行性出血热。8、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检验[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脊髓灰质炎等病和使用疫苗后。激素测定(HYPERLINK返回)一、甲状腺相关激素测定:1、甲状腺素(T4)测定[正常参考值]儿童:83-194nmol/L;成人:65-155nmo1/L。[临床意义]1.升高:见于甲状腺功效亢进(甲亢)。2.降低:见于甲状腺功效低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及地方性甲状腺肿等。2、游离甲状腺素(FT4)测定[正常参考值]10.3-31.0pmol/L。[临床意义]1.升高:见于甲状腺功效亢进(甲亢)。2.降低:见于甲状腺功效低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及地方性甲状腺肿等。但因为FT4不受甲状腺结合球蛋白(TBG)影响,对孕妇、口服避孕药者甲状腺功效含有特殊诊疗价值。3、T3摄取试验[正常参考值]0.35-0.45。[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甲状腺功效亢进(甲亢)、非甲状腺病引发甲状腺结合球蛋白(TBG)降低病人等。2.降低:见于甲状腺功效减低(甲减),因生理原因或用药所致TBG增高而引发T3、T4升高者等。4、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测定[正常参考值]0.54-1.46nmo1/L。[临床意义]1.rT3是诊疗甲亢最灵敏指标,灵敏度较T3、T4高。甲亢时血清rT3浓度增高,甲状腺功效低下(甲低)时rT3浓度降低。轻型及亚临床型甲低诊疗rT3优于T3及T4,但不如TSH(促甲状腺素)灵敏。2.rT3结合T3、T4测定可判定疗效。甲亢诊疗中若T4、rT3均低于正常,表明用药过量;甲低甲状腺激素替换诊疗时,若rT3、T3正常反应用量合适,若rT3、T3显著升高,T4正常或偏高,则提醒用量过大。3.判别原发性甲低和低T3综合征:原发性甲低时,T3和rT3同时减低,而很多非甲状腺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变、肾功效不全、糖尿病等临床上发生低T3综合征时,血清rT3水平显著升高,病情好转时可恢复至正常。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测定[正常参考值]儿童:1.4-4.0nmol/L;成人:1.8-2.9nmol/L。[临床意义]1.T3是体内生物活性最高甲状腺激素,故为诊疗甲状腺功效亢较灵敏指标。在甲亢复发时,T3升高早于T4。2.对甲状腺功效减低病人,T3下降不如T4敏感6、血清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TBG)测定[正常参考值]15-34mg/L。[临床意义]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TBG)是T3、T4在血循环中关键血浆结合蛋白,测定血清总T3、T4同时测定血清TBG,可深入提升甲状腺疾病诊疗符合率。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清TBG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并伴随药品诊疗后病情缓解,可逐步上升至正常水平。甲状腺功效低下时血清TBG水平显著升高,并伴随诊疗而下降。肝硬化、肢端肥大症患者血清TBG下降。7、甲状旁腺激素(PTH)测定[正常参考值]170-400ng/L。[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慢性肾功效衰竭、原发性甲状旁腺功效亢进、骨软化症、单纯性甲状腺肿、异位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过量综合征等。2.降低:见于甲状旁腺功效减退症、暴发型流脑、高钙尿症和非甲状旁腺素所致高血钙等。8、降钙素(CT)测定[正常参考值]男:0-14ng/L;女:0-28ng/L。[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甲状腺髓样癌、肾功效衰竭、肺癌、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等。2.降低:见于暴发性流脑、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等。9、甲状腺131I摄取试验[正常参考值]2小时:0.04-0.25;6小时:0.08-0.35;二十四小时:0.30-0.60。[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甲状腺机能亢进、缺碘性及单纯性甲状腺肿大、青春期、绝经期及妊娠期。2.降低:见于甲状腺机能减退、甲状腺炎。二、肾脏相关激素测定:1、醛固酮(ALd)测定[正常参考值]立位:94-204ng/L(一般饮食);卧位:55-139ng/L(一般饮食)。[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如肾上腺皮质腺瘤或癌)、肾病综合征、巴特综合征、Desmit综合征、特发性浮肿、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异常钠丢失等。2.降低:见于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单纯性醛固酮缺乏、Addison病、18-羟类固醇脱氢酶或18-羟化酶缺乏等。2、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测定[正常参考值]12.5-34.5U/L。[临床意义]1.增高:常见于骨髓造血功效不全、再生障碍性贫血等。2.降低:常见于肾性贫血等。3、11-去氢皮质酮测定[正常参考值]61-576nmo1/L。[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柯兴综合征、肾上腺肉瘤等。2.降低:见于阿狄森病、席汉综合征等。4、血管担心素Ⅰ(AT-Ⅰ)测定[正常参考值]11-88ng/L。[临床意义]1.增高:(1)生理性升高:见于低钠饮食、月经周期黄体期、妊娠等。(2)病理性升高:见于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Bartter综合征、肾血管瘤、单侧肾动脉狭窄、肾脏球旁细胞肿瘤、Desmit综合征、出血、肾上腺功效低下,利尿诊疗所致血容量降低、口服避孕药、肝硬化、肾炎、充血性心力衰竭、原发性高血压、甲亢、嗜铬细胞瘤等。2.降低:(1)生理性降低:见于高钠饮食、月经周期卵泡期等。(2)病理性降低:见于类固醇诊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等。5、血管担心素Ⅱ(AT-Ⅱ)测定[正常参考值]10-60ng/L。[临床意义]1.增高:(1)生理性升高:见于低钠饮食、月经周期黄体期、妊娠等。(2)病理性升高:见于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Bartter综合征、肾血管瘤、单侧肾动脉狭窄、肾脏球旁细胞肿瘤、Desmit综合征、出血、肾上腺功效低下,利尿诊疗所致血容量降低、口服避孕药、肝硬化、肾炎、充血性心力衰竭、原发性高血压、甲亢、嗜铬细胞瘤等。2.降低:(1)生理性降低:见于高钠饮食、月经周期卵泡期等。(2)病理性降低:见于类固醇诊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等。6、皮质醇测定[正常参考值]早晨:442±276nmo1/L;下午:221±166nmol/L。[临床意义]1.生理改变:血中皮质醇浓度一日内有昼夜节律改变,清晨6-8时最高,下午4-6时约为晨间二分之一,晚上22时到凌晨2时最低,故在一定时间内测定血浆皮质醇浓度才含有确定临床意义。2.病理改变:(1)增高:见于柯兴综合征(皮质醇增多症)、肾上腺皮质增生、肾上腺皮质肿瘤、垂体前叶机能亢进及燕麦细胞型肺癌、肾上腺外肿瘤(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肿瘤)等。(2)降低:见于垂体功效低下、Addison病(慢性肾上腺皮质功效减退症)或长久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7、肾上腺素(Ad)测定[正常参考值]血浆:<480pmo1/L;尿:0-80nmo1/24h。[临床意义]肾上腺素升高常见于连续刺激神经、精神担心、严寒、长久给利血平诊疗、嗜铬细胞瘤等。8、去甲肾上腺素(NA)测定[正常参考值]血浆:615-3240pmol/L;尿:0-590nmol/24h。[临床意义]肾上腺素升高常见于连续刺激神经、精神担心、严寒、长久给利血平诊疗、嗜铬细胞瘤等。9、多巴胺(DA)测定[正常参考值]血浆:<888pmol/L;尿:424-2612nmo1/24h。[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精神错乱、恐惧、幻觉、恶心、呕吐等。2.降低:见于震颤麻痹综合征等。三、生殖系统相关激素测定:1、雌二醇(E2)测定[正常参考值]男:29-132pmol/L;女:卵泡期:37-330pmol/L;排卵期:367-1835pmol/L;黄体期:184-881pmol/L;绝经期:37-110pmol/L。[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正常妊娠、双胎或多胎妊娠、卵巢肿瘤、原发性或继发性性早熟、无排卵功效性子宫出血、不明原因乳房发育男性、雌激素分泌瘤、肝硬化等。2.降低:见于胎盘娩出后、妊娠毒血症、无脑儿、女性青春延迟、原发或继发闭经和绝经、下丘脑癌变、垂体前叶功效减退、卵巢炎症及功效不足等。2、雌三醇(E3)测定[正常参考值]男及未孕妇女:<7nmol/L;妊娠期:104-1215nmol/L。[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正常妊娠(并随妊娠时间而升高,分娩后快速下降)、先天性肾上腺增生对胎儿男性化影响等。2.降低:见于先兆子痫、无脑儿、胎儿宫内死亡、出生低体重婴儿、母体类固醇激素诊疗后、妊娠时胎儿患有Down综合征等。3、雌酮(Est)测定[正常参考值]男:41-240pmol/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篷布帐篷设计原理考核试卷
- 矿产勘查安全生产与事故预防考核试卷
- 抗凝剂皮下注射技术临床实践指南(2024版)解读
- 临床常见管道的护理 4
- 7-9 数字系统设计实例3-数字乘法器处理器设计
- 二年级数学表内乘法口算练习共800道
-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图学(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2025届初三下学期第四次周练英语试题含答案
- 山东省宁阳一中2025届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 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病原微生物免疫与健康》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口腔门诊总经理岗位职责
- 土方场地平整合同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中段检测训练卷
- 人工智能设计伦理(浙江大学)知到智慧树章节答案
- 2024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 2024-2030年中国街舞培训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06 H5主流制作工具-易企秀
- 高中数学集合练习题160题-包含所有题型-附答案
-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Python)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 期中 (试题) -2024-2025学年人教精通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